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發展的哪些方面需要水

工業發展的哪些方面需要水

發布時間:2022-05-13 12:20:00

Ⅰ 世界上的淡水主要用於工業,農業還是生活方面

我覺得應該是農業
這里還真有數字了——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量持續增長,用水結構不斷調整。1980年以來的20年,農業用水占總用水的比例己由85%下降到68%。工業用水比例由10%提高到21%。城鎮生活用水比例由2%提高到6%。由於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水資源條件不同,用水結構差異顯著。城鄉生活及工業用水的增加,用水結構將進一步調整,對供水水質和保障率的要求更高。

Ⅱ 工業排放對水資源的影響

氟是最活潑的元素,常溫下就幾乎與任何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甚至黃金在受熱後也能在氟氣中燃燒,自然界中受熱後也能在氟氣中燃燒,自然界中不存在單體氟。氟氣體為淡黃色,有強刺激性和文化館性。工業中氟的污染主要是以氟化氫及其他氟化物的形式出現的。自然界中氟分布很廣,約佔地殼總得量的萬分之二。最重的氟礦是螢石(氟化鈣,CaF2)、冰晶石 (Na3A1A6);磷灰石中含有約3%的氟[氟磷酸鈣,Ca5F(PO4)3,(如摩洛哥磷灰石礦平均含五氧化二磷42%,氟3.7%)],粘土含氟約0.02-1.5億噸,是毒氣中數量最大者,也是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密度為2.3,無色,不燃,具有強烈辛辣窒息性。常溫下加以四個大氣壓即能液化為無色液體。環境中的二氧化硫57%發生於自然界,但由於分散,濃度不大而不致構成污染,43%來自工業生產等人為原因, 由於發生源集中,濃度高而會造成大氣污染。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燃煤約佔70%,重油燃燒佔16%,冶金工業約佔11%,煉油工業約佔4%。在城市裡,工業和生活用煤是二氧化硫的主要來源。二氧化硫經高煙囪排放後,在1.5公里高空風的影響下,24小時之後會有50%以上超越700公里之外,60小時後,能擴散到1100公里以外。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後,若大氣乾燥清潔,可停留1~2星期;若大氣污染或潮濕,則轉化為三氧化硫,降落地面。二氧化硫在大氣中停留時間約2~4日。

二氧化硫對眼、鼻、咽喉和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對肝、腎和心臟有害。能使嗅覺和味覺減退,產生萎縮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眼結膜炎和胃炎。急性中毒則可出現喉頭水腫,肺水腫以至窒息死亡。二氧化硫常與粉塵,水蒸汽一直危害環境。美國多諾拉事件、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日本四日市事件等,都是與二氧化硫分不開的。對於特別敏感的人來說,空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達到4mg/l即可覺察出來。即使千萬分之一濃度的二氧化硫,對棉花、小麥、大麥等也有明顯的作用。

二氧化硫的防治措施包括:1、城市的生活及工業用燃料低硫化,有條件的要逐步推廣低硫煤、油和煤氣、天然氣,甚至以電為能源。2、燃料脫硫。如加強洗煤,煤的液化。3、煙氣脫硫。如用石灰或石灰石洗滌煙氣;以石灰或白雲石摻煤作鍋爐燃料等。4、高煙囪排放。5、改革工藝,綜合利用。如硫酸廠以二轉二吸代替一轉一吸;回收有色冶金尾氣中高濃度的二化硫制硫酸。等等。

■ 鉻(Cr)

鉻是一種具有銀白色光澤的金屬,無毒,化學性質很穩定,不銹鋼中便含有12%以上的鉻。常見的鉻化合物有六價的鉻酐、重鉻酸鉀、重鉻酸鈉、鉻酸鉀、鉻酸鈉等;三價的三氧化二鉻(鉻綠、Cr2O3);二價的氧化亞鉻。鉻的化合物中以六價鉻毒性最強,三價鉻次之。據研究表明,鉻是哺乳動物生命與健康所需的微量元素。缺乏鉻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成人每天需500-700微克鉻,而在一般伙食中每天僅能提供50-100微克。紅糖全谷類糙米、未精製的油、小米、胡蘿卜、豌豆含鉻較高。鉻對植物生長有刺激作用,微量鉻可提高植物收獲量;但濃度稍高,又可抑制土壤內有機物質的硝化作用。鉻酸、重鉻酸及其鹽類對人的粘模及皮膚有刺激和灼燒作用、並導致傷、接觸性皮炎。這些化合物以蒸氣或粉塵方式進入人體,均會引中鼻中隔穿孔、腸胃疾患、白血球下降、類似哮喘的肺部病變。皮膚接觸鉻化物,可引起癒合極慢的「鉻瘡」,當空氣中鉻酸酐的濃度達0.15~0.31毫克/立方米時就可使鼻中隔穿孔。三價鉻還是一種蛋白凝聚劑。有人認為,六價鉻可誘發肺癌。此外,六價鉻,特別是鉻酸對下水系統金屬管道有強文化館作用,濃度2為0.31mg/l的重鉻酸鈉即可腐蝕管道。含3.4-17.3mg/l的三價鉻廢水灌田,就能使所有植物中毒。

鉻的污染主要由工業引起。鉻的開采、冶煉、鉻鹽的製造、電鍍、金屬加工、製革、油漆、顏料、印染工業,都會有鉻化合物排出。如製革工業通常處理一噸原皮,要排郵含鉻410mg/l的廢水50-60噸;若每天處理原皮十噸,則年排鉻72-86噸。

防治鉻的污染要從改革工藝和綜合利用多考慮,如電鍍的鉻霧回收、低鉻鍍鉻;鉻渣制鑄石、青磚和鉻木質素;鍍鉻廢水回收氫氧化鉻再經錦綠等等。

■ 汞(Hg)

汞即水銀,是一種液體金屬。比重13.6,熔點-39.3℃、沸點357℃。汞在常溫下即可蒸發,其蒸氣無色無味,比空氣重七倍。汞及其化合物毒性都很大,特別是汞的有機化合物毒性更大。魚在含汞量0.01-0.02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就會中毒;人若食用0.1克汞就會中毒致死。汞及其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皮膚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徑侵入人體。當汞進入人體後,即集聚於肝、腎、大腦、心臟和骨髓等部位,造成神經性中毒和深部組織病變,引起疲倦,頭暈、顫抖、牙齦出血、禿發、手腳麻痹、神經衰弱等症狀,甚至會出現精神混亂,進而瘋狂痙攣致死。有機汞還能進入胎盤,使胎兒先天性汞中毒,或畸形,或痴呆。汞的毒性是積累性的,往往要幾年或十幾年才能反應出來。食物鏈對汞有相當大的富集能力。如淡水魚和浮游植物對汞的富集倍數為一千,淡水無脊椎動物為十萬,海洋植物為一百,海洋動物為二十萬。

汞有著廣泛的用途,如氣壓表、壓力計、溫度計、汞真空泵、日光燈、整流器、水銀法制燒鹼、汞觸媒、升汞消毒劑(千分之一的氯化亞汞作外科器械消毒劑)、雷汞(雷酸汞、炸葯起爆劑)、顏料(如硃砂、辰砂即硫化汞紅色顏料、印泥)、農葯(如西力生、賽力散)等等都要用到汞。汞的污染也來自這些方面。在有色金屬冶煉時也會因礦石含汞(如硫化汞)而帶來嚴重的汞污染。問題有機合成工業中的含汞觸媒(如以活性炭為載體的氯化亞汞觸媒)廢棄物也會給環境來污染問題。

人們已研究了各種對付汞污染的辦法。如以隔膜電解槽制燒鹼,有色冶金中採用多硫化鹼回收汞、以無汞差壓計代替水銀差壓計,等等。含汞廢水也可以化學沉澱法、活性炭吸附法、汞齊提取法等等處理。但必須指出,任何方法除汞、都只能改變其存在形態和轉移其存在位置,而其固有毒性並未消除,因此還要與汞的回收利用相結合。在制汞或使用汞的工廠中,常常定期用碘熏蒸,以生成碘化汞,消除汞患。

■ 氯(Cl2)

氯是一種具有強刺激性的黃綠色氣體,比空氣重2.43倍,易溶於水(水氯體積比為1:2.5),易為活性炭所吸收。常溫及六個大氣上液化為液氯,比重為水的1.56倍。氯的用途相當廣泛,多用於自水消毒,紙漿漂白,制溴、漂白粉(次氯酸鈣),六六六,橡膠,油墨顏料,油脂,聚氯乙烯和鹽酸、農葯,等等。冶金工業的氯化處理、氯鹼工業等也有大量氯氣排出。如每生產一噸液氯,隔膜電解法會有9.45公斤、水銀電解法有18-72.5公斤氯排出。

人們胃中含有千分之五的鹽酸,以幫助消化、殺死病菌。氯是很活潑的元素,幾乎能與一切普通金屬以及碳、氮、氧以外的所有非金屬直接化合(在無水情況下不與鐵作用,故用鋼瓶裝液氯)。大氣中低濃度的氯(氯化氫)能刺激眼、鼻、喉;空氣中含有萬分之一的氯就會嚴重影響人的健康。人體吸入氯氣會使呼吸道和皮膚粘膜中毒。輕度中毒時有灼燒、壓迫感,喉炎發癢,呼吸困難,眼刺痛流淚。高濃度的氯氣(氯化氫)會引起人慢性中毒,產生鼻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有的還會過敏,出現皮炎、濕疹等。氯揮發性極強,空氣中的水蒸汽即可與之反應生成鹽酸霧及次氯酸,而於所到之處腐蝕物品、危害人體和動植物。所以,生產和使用氯的地方要嚴格管理,改進工藝設備,防止跑冒滴漏並大搞氯的綜合利用。對於含氯廢氣,在濃度超過1%時,可以四氯化碳或一氯化硫等作為吸收劑吸收濃縮後解吸予以回收;稀濃度的氯可用水、鹼液和亞鐵化合物等吸收處理,但要注意二次污染問題。

■ 酚

酚類化合物種類繁多,有苯酚、甲酚、氨基酚、硝基酚、萘酚、氯酚等,而以苯酚、甲酚污染最突出。苯酚簡稱酚,又名石炭酸,微酸性(腐蝕性),常溫下能揮發,放出一種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在空氣中變粉紅色。醫院常用的「來蘇水」消毒劑便是苯酚鈉鹽的稀溶液。甲酚又稱煤酚,與苯酚的化學活性及毒性類似,也經常同時存在。酚類按其芳環上所直接連接的羥基數目的不同,可分為一元酚和多元酚;按其揮發性又可分為揮發酚與不揮發酚。一元酚多具有揮發性(沸點在230℃以內)。

酚類化合物是一種原型質毒物,對一切生活個體都有毒殺作用。能使蛋白質凝固,所以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其水溶液很易通過皮膚引起全身中毒;其蒸氣由呼吸道吸入,對神經系統損害更大。長期吸入代濃度酚蒸汽或酚污染了的水可引起慢性積累性中毒;吸入高濃度酚蒸或酚液或大量酚液濺到皮膚上可引起急性中毒。如不及時搶救,可在三到八小時內因神經中樞麻痹而。殘廢慢性酚中毒常見有嘔吐,腹瀉、食慾不振、頭暈、貧血和各種神經系病症。酚對水產和不生微生物、農作物都有一定的毒害。水中含酚0.1~0.2毫克/升時,魚肉即有臭味有能食用;6.5~9.3毫克/升時,能破壞魚的鰓和咽,使其腹腔出血、脾腫大甚至死亡。含酚濃度高於100毫克/升的廢水直接灌田,會引起農作物枯死和減產。人對酚的口服致死量為530毫克/公斤體重。

苯酚的製造、煉焦、煉油、冶金、塑料、化纖、絕緣材料、酚醛樹脂、制葯、炸葯、農葯等等工業都會有較高濃度的含酚廢水。例如,每生產一噸焦炭,就可產生0.2~0.3立方米的含酚廢水。

解決含酚廢水的途徑,一是改革工藝,降低廢水含酚濃度,或循環用水以減少廢不量並提高廢水中含酚濃度,便於回收;二是回收利用和處理,主要方法有:萃取、吸附、蒸汽吹脫、離子交換、化學沉澱、化學氧化、反滲透、生化處理等。一般說來,含酚濃度在1000毫克/升以上的廢水應先考慮酚的回收,再加破壞處理以達無害排放。含酚濃度低於此濃度以下,則要進行無害處理。

■ 氰化物

氰化物有氰、氫氰酸、氰化鈉、氰化鉀、氰化銨和腈類,均有劇毒!無機氰化遇酸即入出氫氰酸。氫氰酸比重為0.687,具苦杏仁臭味、無色透明液體,熔點-14℃,沸點25.6℃,極易揮發。氰化物侵入人體或接觸它們(特別是通過皮膚傷口),均能引起中毒。輕者頭痛、眩暈、呼吸困難,重者昏、戲攣、血壓下降,甚至在二、三分鍾內無預兆而突然昏致死亡。氰化物中毒治癒者不可能有神經系統後遺症,如頭痛、麻痹、失語、顛癇等。氫氰酸對人的致死量為0.06克、氰化鈉為0.1克、氰化鉀為0.12克。氰化物對魚的毒害較大,當水中氰根含量為0.04~0.1ppm時,即可使魚致死。

含氰廢水、廢氣主要來自電鍍、焦化、冶金、選礦、化纖、制葯、有機玻璃、塑料、煤氣等工業部門。消除其危害的主要措施有:1、改革工藝。如電鍍的無氰或微氰化;選礦用無氰選礦。2、回收利用。如蒸發濃縮、離子交換、酸性揮發等方法回收氰化物3、廢水處理。主要有是電解、氧化、吹脫與吸收、生化、化學處理等,破壞氰根。如向廢不中投放液氯、次氯酸鈉或漂白粉等,使氰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氮。一般含氰濃度小於20毫克/升時可用活性污泥曝氣池,20~40毫克/升時用生物濾池,等等。

■ 鎘(Cd)

鎘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其化合物也大都屬毒性物質。鎘用途很廣,鎘鹽、鎘蒸燈、顏料、煙霧彈、合金、電鍍、焊葯、標准電池、冶金去氧劑、原子反應堆的中子收棒等,都要用到鎘。如顏料鎘紅即為硫化鎘、硒化鎘和硫酸鋇組成;鎘黃為硫化鎘與硫酸鋇組成。鎘在自然界中相當稀少,常伴生於硫化鉛、鋅礦特別是閃鋅礦(ZnS)之中。金屬礦的開采和冶煉、電鍍、顏料等是鎘的主要人為污染源。粗磷肥中含鎘可達100毫克/公斤、普鈣含鎘可達50~170毫克/公斤;汽車廢氣中也有鎘。資料表明,交通頻繁的公路兩旁土壤和草的含鎘量,近處明顯高於遠處。煙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鎘。

震驚世界的日本「痛痛痛」就是因鎘污染而致。含鎘的礦山廢水污染了河水及河兩岸的土壤、糧食、牧草、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而慢慢積累,在腎臟和骨骼中。會取代骨中鈣,使骨骼嚴重軟化,骨頭寸斷;鎘會引起胃臟功能失調,干擾人體和生物體內鋅的酶系統,使鋅鎘比降低,而導致高血壓症上升。鎘毒性是潛在性的。即使飲用水中鎘濃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體(特別是婦女)組織中積聚,潛伏期可長達十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覺察。資料表明,人體內鎘的生物學半衰期為20~40年。鎘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的毒害是多方面的,且治療極為困難。因此,各國對工業排放「三廢」中的鎘都作了極嚴格的規定。日本還規定,大米含鎘超過1毫克/公斤即為「鎘米」,禁止食用。日本環境廳規定0.3ppm為大米中鎘濃度的最高正常含量。

由於鎘化合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毒性,用任何方法從廢水中除鎘,只能改變其存在任何方法從廢水中除隔,只能改變其存在方式和轉移其存在的位置,並不能消除其毒性。因此,鎘廢水的處理應盡量與回收利用結合

■ 砷(As)

砷及砷的可溶性化合物者極毒。如砒霜(白砒)就是三氧化二砷。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態存在,間或成單質存在,有硫砷鐵礦(FeAsS)、雄黃(As2S2)、雌黃(As2S3)。不少有色金屬礦石中含有砷化物,所以在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如礦石培燒),均有砷化物(如白砒)排出。煤中含砷平均可達25毫克/公斤,故煤的燃燒可使周圍空氣的砷濃度達0.02微克/立方米。砷化物多用於製造硬質合金(如鉛彈中加35%的砷)、砷酸鹽葯物、殺蟲劑、殺鼠劑(一般為砷酸、亞砷酸鹽類)、玻璃工業脫色劑、毛皮工業的脫毛劑和防腐劑。所以冶金、硫酸、化肥、皮革、農葯等工業均有砷污染。問題砷可以通過呼吸、皮膚接觸、飲食等途徑進入人體。砷能與蛋白質和酶中的巰基結合,抑制體內很多生化過程,特別是與丙酮酸氧化酶的巰基結合,使其失去活性,引起細胞代謝的嚴重紊亂。砷對人的中毒劑量為0.01~0.052克,致死量為0.06~0.2克。砷的急性中毒症狀是:咽喉、食道及胃腸燒灼感,腹瀉、腹痛、頭痛、惡心、嘔吐、口喝、面部發紺、血壓迅速降低,病情嚴重時可迅速死亡。砷中毒作用也是積累性的,能蓄積於骨質疏鬆部、腎、肝、脾、肌肉和角化組織(如頭發、皮膚及指甲)。近年來還發現,與含砷物質經常接觸的工人中,皮膚癌和肺癌的發病率錠高於其他行業;而皮膚潰瘍、鼻中隔穿孔更為常見。

含砷廢氣應嚴格消煙除塵措施,在煙道中予以回收。含砷廢一般用投加石灰、硫酸亞鐵和液氯(或漂白粉),將砷沉澱,然後對廢渣進行處理。各種方法從飲用水中除砷的效率,石灰軟化法可除去85%,木炭過濾為70%,硫化鐵濾床94%,硫酸鐵凝結80%以上,氯化鐵凝結98%以上,氫氧化鐵沉澱法94~96%。如人畜誤食砷中毒,可以氧化鎂與硫酸亞鐵溶液強烈攪動生成的新鮮氫氧化鐵懸浮液服用來解毒。

■ 煙塵

除工業過程產生的粉塵外,煙塵主要是燃料燃燒的產物。工業用煤排煙量大致是燃燒的重量的3~18%,褐煤為11%,無煙煤為8~9%。同樣一噸煤,居民用比工業用所產生的粉塵要多2~3倍。煙塵一般含硫、氮、碳的氧化物等有毒氣體和粉塵。粉塵顆粒大於十策米的,很快會沉降到地面,稱為落塵;顆粒小於十微米的稱為飄塵,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比細菌還小,可以幾小時,甚至幾天,幾年地飄浮在大氣中,尤其是直徑在0.5~5微米的飄塵,不能為人的鼻毛所阻滯和呼吸道粘液所排除,可直接到達肺泡,被血液帶到全身。有的飄塵還附有苯並(a)芘或本身就是一些有毒的金屬(如鉻、鈹、鎳)化合物、石棉、砷化物等,可以致癌。細小的飄塵隨呼吸道進入人體後將有一半粘附在肺部細胞上,是構成人類和動植物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煙塵還能削弱日光和能見度,吸收日光中對人體有紫外部分,而使兒童的佝僂病增多。

防治煙塵污染措施主要有:1、改變燃料構成和燃燒方式。如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燃料(天然氣、煤氣、石油煉廠氣或其他日光、沼氣、風、潮汐等能源)代替煤炭;現有爐窯實行技術改革。2、區域集中供熱,大的燃煤電站實行熱電並供,以集中的高效鍋爐代替分散的低效鍋爐;3、採用各種煙塵消煙除塵方式。等等。

■ 粉煤灰

從燃煤鍋爐煙囪收集下來的煙灰稱為粉煤灰。許多火電廠將粉煤灰與鍋爐底部的沉渣(爐渣)一起排出,即粉煤灰渣。我國火電站每年排放的粉煤灰渣有近四千萬噸,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它不僅佔用大量土地堆積,還常排放江河,使河道淤塞,河水變質。煤灰渣主要成份為硅酸鹽、鋁硅酸鹽、氧化硅、硫酸鹽等,含鐵也相當高。它本身沒有水硬膠凝性,但經磨細後,在有水份的條件下,能與石灰等起化學反應生成水硬膠凝性的化合物,因此粉煤灰用途極廣,主要用以製作建材。不少西方國家都反灰渣資源再技術作為國策的一環,美國更把灰渣列為礦產資源中的第七位,在1978年已有24.1%(約1641萬噸)作為商品銷售。我國最近也制定了粉煤灰水泥的國家標准,將其列為正式產品。粉煤灰還可用於水泥的活性混合材,混凝土的摻合料、燒結粉煤灰陶粒(人造骨料)、砌築水泥(砂漿水泥)、填築和築路材料。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需要電力、建材、建工、環保各部門統一認識,建設起我國的粉煤灰渣利用工業,從發展燃煤電站的除塵技術、干排灰技術到廢料資源化、資源產品化、產品系列化等方面著手,解決粉煤灰的污染與利用問題。

■ 硫鐵礦渣

又稱燒渣,是生產硫酸過程中,焙燒硫鐵礦時產生的。一般每生產一萬噸硫酸可產生約七千噸硫鐵礦渣。由於燒渣中還有殘硫,故排放水體,將使其嚴重酸化,腐蝕橋梁、船舶。

燒渣含鐵量一般為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五,經磁選、重選後,可提高至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同時脫硫),是很好的煉鐵原料,每一萬噸硫鐵礦渣可選出四千噸左右的煉鐵原料,選余物還可供水泥廠用,此外,燒渣中還有不少有價金屬,應考慮綜合利用問題。目前我省燒渣除部分供水泥廠外,大部分未處理,值得注意。

■ 鋼渣、高爐渣

每生產一噸生鐵要排出0.75噸高爐渣(國外由於高斷的改進和大型化、礦石品位提高,已降到0.3噸);每生產一噸鋼,要排出0.25噸鋼渣。高爐渣化學成份接近水泥的化學成份,活性比較穩定,抗磨、水化、吸水性能好,水淬工藝成熟,易於加工,回收利用合算。目前我國對高爐渣的利用率達百分之六十。而鋼渣質硬、塊大、不易破碎,水淬技術不很成熟,利用較難。高爐渣一般用於制礦渣水泥、礦渣磷肥、鑄石、礦渣纖維、微晶玻璃等。鹼性煉鐵爐(如托馬斯爐)的鋼渣經水淬後渣中鋼形成小粒,可經磁選回收。選余渣再制磷肥和水泥(其成本僅為普通水泥一半)。鋼渣磷肥含磷及多種微量元素,適用於酸性土壤,能改良土壤,又可作飲料添加劑,其有效五氧化二磷為14~18%。國外對鋼渣利用著重研究爐前水淬,使其先行粒化;或採用大面積分層鋪渣破法(熱潑法)。一般將鋼渣返回燒結礦或直接回高爐代石灰石作助溶劑。

■ 放射性物質

某些元素的不穩定原子核進行蛻變,放出甲(a)、乙(β)、丙()等射線,(能量的形式),而自己變成一種新原子,這種不穩定我的元素稱為放射性元素,有天然的(如錒、釷、鈾等)和人工的(鈈、鋦、鍆等)之分。含放射性元素的物質即放射性物質它,在工、農、醫、國防各方面均有著極重要價值。但它通過空氣、飲食等途徑進入人體,以體內或體外照射方式危害人體健康。人體受放射性危害,輕者頭暈、疲乏、脫發、紅斑、白血球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而大劑量照射,還會引起白血病及骨、肺、甲狀腺癌變甚至死亡,放射性還能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不同射線對人的危害也有差別,如σ一粒子的放射性物質將引起所接觸到的組織的高深度放射性危害;而-射線主要是外部輻射引起危害;β-射線穿透能力介於二者之間,既能引起外部輻射性燒作和皮膚惡化,又能透過外層組織引起體內放射性損傷。

Ⅲ 為什麼工業要用純水 純水有什麼優點

隨著工業產品製造和發展,面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嚴重,水質量急速下降,工業產品及電子產品對生產所用清洗的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純水在生產時主要用作清洗用水及用來配製各種溶液、漿料,不同的電子元器件生產中純水的用途及對水質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水質已經是產品成品率及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 如今純水設備廣泛應用於:電鍍,表面處理電子光伏,食品飲料,化妝品化工,洗滌,照明燈飾,光電光學,半導體,塗裝,制葯,油漆油墨,電池,印染,垃圾滲透液,煤炭滲透液,造紙觸摸屏,玻璃,眼鏡,線路板,電路板實驗室,燈飾,別墅,度假村。
純水設備的工藝流程:原水 → 原水箱 → 原水泵 →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 →軟水處理器 → 精密過濾器 → 高壓泵 → 一級反滲透(RO)裝置 →紫外線殺菌裝→ 用水點
純水設備的控制方式: 反滲透純水設備系統的控制方式: 反滲透純水設備系統的控訴方式有手動與自動兩種控制。
達到下述要求:
1:自來水箱的自動補水:自來水箱的液位到達低位時,進行自動補水。補水到高位時停止補水
2:自來水箱水位到達一定液位時,系統開始工作,當純水箱滿水時系統停止。
3:自來水箱處於低水位時,啟動缺水保護,系統完全停止,手動與自動操作均不能進行。
4:反滲透系統每次開機時進行開機清洗,開機清洗的時間控制在30秒左右(時間是可調節的),當反滲透運行一段時間後進行定時清洗(時間是可調節的)。
5:當預處理壓力達不到2kg時,反滲透主機受低壓力保護。
純水設備的優點:
1:反滲透純水設備採用全自動控制方式,實現全自動的操作,減少人為誤操作對設備帶的影響
2:預處理系統中採用還原系統的設計解決余氯過高對反滲透膜產生的不可修復的影響
3:在反滲透膜選型上選用美國原裝進口的陶氏反滲透膜,使用壽命可達3年,出水電導率低於5us。
4:在泵系列上選用南方特種SUS304不銹鋼水泵,運行噪音低
5:使用陶氏公司專業的設計軟體,回收率可達到65%以上。 純水設備是一種節能環保設備,其中RO 膜對能對原水進行有效的凈化分離, 使廢水還可以第二次回收, 同時具有節能、無相變、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等特點, 因此純水設備在工業生產中有起到了節能環保的作用。

Ⅳ 發展鋼鐵工業需要水嗎

需要

Ⅳ 水能開發對工業發展的影響

本題考查區域河流的開發。 (1)地勢特徵可從河流流向分析。(2)河流水能資源的開發主要從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分析。水能開發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主要從資源開發、促進經濟、改善環境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等方面分析。

Ⅵ 高一地理。水電充足為什麼是發展煉銅工業的優勢條件

有色金屬冶煉工業一般要接近水電站。原因:(1)銅等有色金屬冶煉要消耗大量電力,需要靠近電力基地;(2)煉銅工業本身對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大氣污染。如果靠近火電站環境污染更加嚴重,靠近水電站,對環境污染較輕;(3)水電的成本也較低。

Ⅶ 水的用途:工業,農業,生活水的用途有哪些

一、工業用水:①原料用水,直接作為原料或作為原料一部分而使用的水;②產品處理用水;③鍋爐用水;④冷卻用水等。其中冷卻用水在工業用水中一般佔60~70%左右。工業用水量較大,一般耗水量約為其總用水量的0.5~10%,即有90%以上的水量使用後經適當處理仍可以重復利用。1978年中國工業用水523億立方米,佔全國總用水量的11%,與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相比用水的水平還很低。
二、農業用水:農業用水指用於灌溉和農村牲畜的用水。農業灌溉用水量受用水水平、氣候、土壤、作物、耕作方法、灌溉技術以及渠系利用系數等因素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由於各地水源條件、作物品種、耕植面積不同,用水量也不盡相同。中國農業年用水約3826億立方米(2001年),其中灌溉用水約佔91%,佔全社會總用水量的68.7%左右。
三、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鎮生活用水和農村生活用水。城鎮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務業、餐飲業、貨運郵電業及建築業等用水)組成、農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還包括牲畜用水在內。
總之,水是人和動植物維持生命的命脈;水是人們日常保持自身干凈, 清洗物品的必需生活資料;水可以用來欣賞,聆聽發出悅耳的聲音;水可以發電等等,沒有水就沒有人類,也沒有世界的繁榮。

Ⅷ 一個地區發展工業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影響工業發展的因素或條件。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分為自然資源與自然條件兩類,它們是影響工業生產發展與布局的物質基礎和重要的外部條件。前者包括礦產、土地、水與生物資源等;後者主要有工程與水文地質、地形、氣候、陸地水文、自然災害、生態環境條件等。 ②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地區已有的經濟基礎與經濟發展水平、運輸條件、勞動力條件、市場消費因素、經濟管理體制、區域政策、價格及稅收制信息網路的通達度度等。它們對工業布局、特別是工業企業選擇最優區位有著重要作用。③生產技術因素。包括生產工具(設備)和與它相適應的工藝流程與方法,以及勞動者掌握生產工具的技能。

Ⅸ 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水推動了人類的經濟發展,人類的歷史,就是在各大河流、海洋的沿岸發展起來的……

水對生命體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提到水這往往是對人類再也熟悉不過的一種物質,但是人類正因為對於它太過於熟悉,以致於造成水資源浪費,污染。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但往往我們都不曾了解它的重要性,這也是一個直觀的原因。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社會的形成,從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到科學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人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水既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又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所以說,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是生命之泉。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愛惜,而浪費揮霍。應當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量並非豐富,地區分布不均勻,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資源更加緊缺,自來水其實來之不易。
在日常生活及工業,農業中的需水量
---------------圖片--------------
由於水資源總量不足,部分地區水土資源分布不相適應,以及幹流中下游和一些主要支流調蓄水量的能力不夠等原因,黃河水資源供需矛盾已相當突出,部分地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多年平均缺水量26億m3。光從黃河中的用水列表中就看出來中國水資源的匱乏和水資源的利用之多無論是在工業還是農業都可一清楚的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燒飯,洗碗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都需要很龐大的用水量。這些數據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人體重量的50~60%由水組成,兒童體內的水分更高達80%。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在這3%。淡水中,可供直接飲用的只有0.5%。地球是水之行星。地球表面約70% 為水覆蓋。地球上全部生物體主要由水組成,如:
— 一棵樹含有約60% 水(重量);
— 多數蘑菇含有約80至90% 水;
— 而多數動物含有約50至65% 水。
· 如沒有水,沒有生命能存在。
節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建議
1. 江蘇省蘇州、無錫、常州三地區因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72位人大代表為此集體提出議案,江蘇省政府最近決定在蘇、錫、常地區限期全面禁采地下水。
2. 考慮利用海水作為城市居民區生活雜用水和沖廁用水,兼作城市消防系統用水。
3. 各地農業區發展並推廣應用了新的灌溉技術,大大降低了用水量並提高了利用率,節水效果明顯。
4. 工廠都必須有污水處理器,污水不可以直接排到河流小溪等等地區。
5. 編制專項治理規劃。狠抓規劃的控制實施,提出「以發展為中心,以規劃為龍頭,以法制為手段,以治水為重點,以工程為紐帶,以達標為己任」的治理工作方針,進一步明確了運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
6. 市區截污處理工程。將市區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達標後,再排入河流。
7. 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與浪費水有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為了接一杯涼水,而白白放掉許多水;先洗土豆、胡蘿卜後削皮,或沖洗之後再擇蔬菜;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
8. 用魚缸里換出的水澆花,用洗完衣服的水沖廁所。
9. 日本東京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水道紀念館」,各界市民特別是學生分批來參觀,接受供水歷史和節水知識教育,效果很好。這里展示了東京周圍環境,包括河道水源地、凈水場的大模型,讓人一目瞭然知道水的來之不易。凈水工藝的展示讓人切實感到吃水完全可以放心。陳列著最古老的凈水池遺址,舊時代水道所用的泵式消防器、竹管、接頭等器具實物,十分珍貴。館內還重點介紹了東京更換7800公里舊管道以減少漏損的輝煌業績,以及獨出心裁的地震應急供水設施。在這里,還能看到從大雜院公用水井發展到今天先進供水的步步歷程。我國也可以效仿。
10. 新建供水工程時,新增工業水用量要經上一級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同意。超計劃用水應加價收水費。生活用水按戶計量收費。新建住宅安裝分戶計量水表。
11. ①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和環保意識.②把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節水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水資源節約型產業,發展節水型農、工業,建設節水型城市和社會.③採取多種措施加大治治污力度,保證輸水水質,依法治污,科技治污.④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水源區要採取措施保護好水質,防止調水對生態造成的不利影響,受水區要禁止超采地下水,逐步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⑤依法治水。
青少年應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觀念,積極向周圍的群眾宣傳保護水,節約水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做起,認真落實環保行動,為南水北調工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提幾條節約水的建議,如:隨手關水龍頭,用節水水龍頭,利用洗臉水澆花、沖廁等)
水對生命體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目前,水缺乏已成了嚴重製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而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後,中國用水總量將達到每年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而中國實際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億至9500億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由於水資源供給的穩定性和需求的不斷增長,使水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地位。國外的一些專家指出,估計到21世紀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將象20世紀石油對人類的重要性一樣,成為一種決定國家富裕程度的珍貴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提醒人們: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它的水資源將決定這個國家是繼續發展還是衰落。那些將治理水系作為緊迫任務的國家將佔有競爭優勢。如果水資源消耗殆盡,人類的健康、經濟發展以及生態系統將受到威脅。對水資源控制權的爭奪,將可能在下個世紀引發許多種族和國家間的敵對。 如何解決水資源供應問題,保持水資源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對平衡,世界各缺水國家和地區長期以來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發達國家或者比較發達的國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採取積極的措施,通過區域調水解決地區之間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二是通過科學管理維護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三是開發和採用各種節水技術。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夠配合的話,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愛惜水的話,現有的水源已經足夠大馬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連三的建大型水壩。只有綜合國家水供政策才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大馬水供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消弭政府和民間因為水供所引發的種種爭端和糾紛。
在地球上,哪裡有水,哪裡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於水的。人體內的水分,大約佔到體重的65%。其中,腦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連堅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沒有水,食物中的養料不能被吸收,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葯物不能到達起作用的部位。人體一旦缺水,後果是很嚴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乾舌燥,皮膚起皺,意識不清,甚至幻視;缺水15%,往往甚於飢餓。沒有食物,人可以活較長時間(有人估計為兩個月),如果連水也沒有,頂多能活一周左右。地球是水之行星。地球表面約70% 為水覆蓋。地球上全部生物體主要由水組成,如:
— 一棵樹含有約60% 水(重量);
— 多數蘑菇含有約80至90% 水;
— 而多數動物含有約50至65% 水。
· 如沒有水,沒有生命能存在。
世界淡水資源有限(表格2)
量(1000km3) 總水量的百分比
海洋 1,338,000 96.54
鹽湖/多鹽份地下水 12,870 0.93
冰河,雪山 24,064 1.74
地下淡水 10,530 0.76
淡水湖 91 0.007
土壤水份 16.5 0.001
大氣水蒸氧 12.9 0.001
河 2.12 0.0002
生物體中水份 1.12 0.0001

生命與水
《給水技術博物館》
白明良
人的生命一刻也離不開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質。從水化學角度分析,水由氫與氧兩種元素組成。在人體內水分子間結合成水分子團,水還能用氫鍵與體內許多物質結合,因而使水具有許多生理機能。首先從人體構成上來看,水使構成人體最多的物質,已測定出1個成人含水量占體重的65%,而兩個月的嬰兒則為91%。人體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別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血液85%、肌肉76%、骨骼22%。
對人體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體內發生的一切化學反應都是在介質水中進行,沒有水,養料不能被吸收;氧氣不能運到所需部位;養料和激素也不能到達它的作用部位;廢物不能排除,新陳代謝將停止,人將死亡。因此,水對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質。
人體每日出入水量受氣候,勞動和生活習慣等影響波動較大,但人體內水的動態平衡必須保持,否則將引起疾病。現在醫學已測定出成人的每日水出入量:成人每日通過飲水、食物進入人體內水量約2200毫升,糖、脂肪、蛋白質氧化產生水約300毫升,每日人體內水量總計約2500毫升。人每日排出的水量為:腎臟排尿1500毫升、皮膚蒸發500毫升、肺呼吸400毫升、糞便排出100毫升,總計約2500毫升。人的生命需要優質的飲用水,但目前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國的物質生活差別很大,所以制定飲用水的標准也不同。優質飲用水的感官指標是清澈透明、無異味、喝起來爽口解渴。其它的化學、毒理學、細菌學等的指標必須達到國家的衛生標准,對此我國制定了國家GB5749-85生活飲用水的衛生標准。但關於什麼樣的水是優質的飲用水卻眾說紛紜。
水質好的水並非是純凈水。反而溶解於水的氣體(氧和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碳酸鈣,是使水具有令人愉快的新鮮氣味。飲用水的最佳溫度應當是11-7℃。這種水飲用時具有最爽快和最新鮮的口味,在高溫的水中含很少溶解的氣體,因此它解渴差味不佳。
研究證明:水是以分子團的結構存在的,水分子間依靠氫鍵形成的分子團穩定存在時間只有10-12秒左右,是一種動態結合,既不斷有水分子加入某個水分子團,又有水分子離開水分子團。而水分子團大小隻是個平均數,常溫下一般水的分子團是30-40個水分子,隨時發生變化。研究發現水分子團越小活性越大,這種水也越好喝;而分子團越大活性越小,也不好喝。有人提出作為飲用水,具有五個或六個水分子的小分子團結構的水,及所謂"五環水","六環水"有很好的健康促進功能。經研究證明,冰雪水具有六環水的構造。由六個水分子組成,六角環形結構的水,環的中空部分具有最強的包容能力。與六環水接近的還有五環水,然而,這個結合不夠穩定。據此認為,冰雪融化的水是優質水。人們在改良水質,處理水時能得到六環水或五環水為宜。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將水處理成活化水或磁化水,取得了許多成果,已顯示出驚人的生理功能。時代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水處理工作也將迅速向前發展。我們呼籲:在呼喚全面提高人的身體健康水平的時候,請切忌忽略了水對人的作用。(摘自《科技日報》)

------------------------------------------------

水對生命體及經濟發展的影響
蒼南縣龍港一中 余德漢
課題背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工農業經濟的命脈.而自然界中的可用水資源,只佔全球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占淡水總量的0.3%,隨著中國乃至世界工業的發展,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嚴重破壞水體質量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中國普遍工業設備的落後和民營企業的"個體經營"意識的沉澱,使得國內水污染相當嚴重,甚至盲目瘡痍.魚蝦絕跡,生活用水短缺,"癌症村"時常見報,"水難民"逐漸形成.再加上中國老百姓浪費嚴重,節水意識不強,使得水資源已到了影響國計民生的懸崖斷口.所以有必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保護水資源的緊迫性,提高節水意識和能力.
水是貫穿整個科學知識體系的一條主線,本冊在第一章已經安排了水的分布,性質,溶解,凈化知識等,在此基礎上,整合信息技術在網路資源上的優勢和交互多向化的特點,以及八年級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windowXP,IE瀏覽器等上網能力都已初步形成的基礎上,開展該課題的研究性學習是可以做到的.本節課應是研究性課題的總結匯報階段,由於是借班上課,所以學生前期的准備收集資源工作已由執教教師做了鋪墊並已鏈上.
教學目標:
(1)理解水資源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2)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節水,珍惜水資源的情感,提高科學素養.
(3)培養收集,歸納,判斷信息並發表觀點的能力,提高合作研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體驗感.
教學重點:理解水資源有限,寶貴,嚴峻,應保護和節約.
教學難點:每個同學間的有序合作,高效研究,將網路與課堂網路與情感完美整合.
教學方法:網路整合
設計思路:起初,課題開題介紹水資源的重點性,布置學生分小組收集相關信息並整理,本節課老師已將相關資源歸類並鏈接到主題網站上,http://www.newkc.com/ydh在教學中每個同學按自己興趣,帶著5個任務問題自主在教師指導下有序查閱研究,並及時發表觀點,以形成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的情感和能力.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引導探究—→自主發現—→總結提升.
教學過程:
步 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情景設計
提出問題:
展示主頁面,提出宣傳畫中小雞為什麼由人手捧著去喝樹葉上的"露水" 播放水污染及危害視頻
討論回答:
1. 生命需要水
2.地面找不到干凈水
3.要節約用水
4.水污染危害巨大
5.……
給學生營造一種水污染及水資源的緊張氣氛,激發繼續學習,弄個明白的熱情.
合作探究
自主發現
任務驅動:
1. 布置5項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有序合作探究
(1)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很充足嗎
(2)為什麼說生命體離不開水
(3)為什麼說水是經濟的命脈
(4)現在的水資源保護得好嗎
能提出一些防止水污染的建議嗎
(5)目前浪費水現象嚴重嗎 你能提出一些節約用水的建議嗎
2.指導學生分組探究各組任務
3.介紹網頁的正確快速使用和相關鏈接的有效選擇.
4.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在論壇板上)質疑,糾偏.
1.選擇自己興趣的任務,內容包括(水資源現狀,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經濟的命脈,水污染及治理,節水措施與宣傳,家庭節水小調查)分組在相關網頁上瀏覽學習(http://www.cdswo.com/htm/jszs.htm
http://www.cws.net.cn/savewater
http://www.waterchina.cc/
http://www.yijiao.rde.net/dissertation/rudong
/xx/syxx/shuiyuan/index.htm\)
,並做及時判斷歸納,討論發布,要了解更多知識,可進入相關網站,視頻鏈接,繼續學習.
2.利用主題學習網頁和相關鏈接網站,自主探究,並在論壇板上對感興趣問題進行回答,也可以回復其它同學的提問和糾正其它同學的回答.
1.讓學生既有分工,又有自由合作,在自己感興趣方面優先了解,以發表更好觀點,體驗成功感.
2.培養學生搜集和選擇信息,並為自己觀點尋找支持根據的能力.
3.通過畫面看,文字讀,視頻聲音的聽,進一步體驗水資源的重要性和節水的緊迫性.
4.教育最終目的是為了人,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最終在自己行為上能有效表現.
總結提升
1.在學生交流和思考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知識
2.總結水資源的重要性和保護節約緊迫性
1.講出人們對水浪費,污染的不正確性
2.講出保護水資源及節約用水的緊迫性
3.調查自家用水及保護水的優劣
學以致用,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和節水自覺性.

Ⅹ 工業生產及城市化對水資源的影響

21世紀的中國城市化
--------------------------------------------------------------------------------

城市化是要讓一部分農民進城,但又不僅是讓農民進城,更重要的是通過進城農民的就業和收入結構的改變,使他們能有尊嚴地參與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鎮中的現代生活。

城市化不是簡單地等於城市建設數量增加,而忽視產業結構的優化,自然資源配置的優化以及城鄉協調發展。更不能是只顧城市,不顧農村。

城市化要建立在工農業發展的基礎之上,而且要市場主導,政府有效引導,二者有機結合,是城市化健康發展的有效保證。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顧條件,一味追求速度。

■大勢觀察■朱鐵臻

21世紀,我國進入了城市化發展的新時期,也出現了許多值得研究和關注的新問題。

一、中國特色的城市化發展

中國是在農業人口眾多,耕地資源十分有限,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總體脆弱的情況下推進城市化,中國城市化經歷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從1950年到1978年的28年,城市化率由11%增加到18%,增加了7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28個百分點。屬於慢速發展的城市化階段,自1958年起實行嚴格的戶口改革,限制農村人口進城。從1978年到1998年城市化進入穩定發展時期,1998年城市化率達到33.35%,20年間平均每年提高0.77個百分點,中國的城市化開始進入了快速的發展時期。從1998年到2005年,全國總人口從12.47億增加到13.075億,城市化率提高到43%,年均增長1.42個百分點,城市人口達到5.63億(其中主要是有統計口徑變化的因素,實際不可能有這樣的超高速增長)。

未來15年是中國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據預測2010年中國城鎮人口將達6.5億左右,城市化率將達到47%,平均年增長速度為0.8個百分點。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達到60%左右。如果屆時全國總人口將達到14.7億,城市人口將是8.4億,農村人口6.3億。

從歷史角度看,我國人口歷來是流動的,不是固定不動的,不少城市就是移民城市。比如上海過去比較多的是寧波人、蘇北人,真正的本地人沒有多少;深圳就更不用說了,絕大多數是外地移民。實際上我國解放初期,人口也是自由流動的,直到1958年開始,才把戶口管死了。人力資本的發展主要就是靠流動。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發展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不僅對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將會大大推動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最為巨大的人口遷徙和生活方式的變更,而且必將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對於世界的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都有歷史意義。

二、走出城市化認識的誤區

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於城市化的概念、內涵有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大多數根據不同的學科和自己的專業作出不同的解釋,這種爭論還會長期進行下去。為了更好地推進城市化進程,使其健康發展,正確把握城市化內涵,提高認識是完全必要的。尤其要走出當今城市化認識上的誤區。

(一)城市化不是簡單地等於農民進城。即,城市化≠農民進城。

城市化是要讓一部分農民進城,但又不僅是讓農民進城,更重要的是通過進城農民的就業和收入結構的改變,使他們能有尊嚴地參與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鎮中的現代生活。國際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鎮內的人口總數占該國總人口的比重來表示城市化水平,這在操作上比較簡便,也利於橫向比較,但這種城市化的內涵缺乏全面性,容易產生重城市化數量,輕城市化質量。城市化過程最重要的應通過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吸收他們進城市定居,改變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實質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不是單純的人口城市化。進城的農民,不僅當做外來的勞動力,而且要當做城市居民、城市的主人,並逐步達到減緩城鄉收入差距的長遠目標。同時城市化還包括農村生活方式的變化。

城市化是一個復雜綜合的現象。大量的農民進城打工,不能在城鎮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鄉二元結構沒有解決,還可能出現新的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這正是城市化質量不高的表現。

(二)城市化不等於城市建設、城市無限擴張。即,城市化≠城市建設與擴張。

現在有一股風,一說加速城市化,就是加快城鎮建設與擴張。城市無限擴大,小城市要迅速變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要加速變成大城市,大城市要盡快成為特大城市,甚至國際城市。

城市化必然會促進城鎮發展和規模擴大,但是,城市化不是簡單地等於城市建設數量增加,而忽視產業結構的優化,自然資源配置的優化以及城鄉協調發展。更不能只顧城市,不顧農村。不能只建設城市,而不建設農村。所以,城市化既是城市的事,又是農村的事,中央十分強調城鄉統籌。在城市化開發度達到中期和工業化程度較高時,必須及時將城市化戰略轉移到以城市反哺農村,城市支持農村,工業支持農業,城鄉統籌發展。在不降低城市生產力的前提下,降低城鄉二元結構系數,縮小貧富差距,推進社會公平,補助農業,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要從政策導向、物質支持、資金傾向、項目帶動等方面對農村實施全方位的反哺。

(三)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即,城市化≠越快越好

城市化是一個漸進的自然歷史過程和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城市化要建立在工農業發展的基礎之上,而且要市場主導,政府有效引導,二者有機結合,是城市化健康發展的有效保證。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顧條件,一味追求速度。要知道城市化速度越快,出現的問題會越多。城市化要由經濟發展水平,就業崗位的增加來決定。過分強調城市化率會帶來巨大風險。大量農民進城找不到工作崗位,會帶來生活、社會、環境、治安等一系列問題。我們要避免拉美和非洲部分地區的過度城市化教訓,加強城市化過程的宏觀調控,要扎扎實實地推進速度、規模適度的高質量的城市化。

總之,城市化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概念,人口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徵,經濟結構轉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更才是城市化的內在動力和實質內涵。而廣義生活方式(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組織、行為規范、道德准則、價值觀念等)的變更則是城市化的綜合結果。城市化是伴隨著經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變化和社會變遷的一個發展過程,是經濟生活空間的轉移、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國民意識和生活模式的重大轉變的文明過程。城市化的對象不單是城市,也包括農村,也是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逐步城市化的過程。同時與區域的發展也是緊密聯系的。

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戰略和動力機制

加快城市化進程,必須要有正確的戰略指導和尋求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按循序漸進、節約土地、集約發展、合理布局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戰略方針,這種戰略也有人稱之為體系化戰略。即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形成結構有序、優勢互補、功能配合、共生共進、和諧高效的城市化體系。體系戰略,它有利於吸納更多的非城市人口,有利於帶動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有利於不同人的需求及其對不同類型城市的自我選擇。
進入新世紀後,國家「十五」城鎮化發展規劃中,在強調把「發展小城鎮作為推進城鎮化重要途徑」的同時,進一步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多元化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根據世界經驗,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超前發展是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大城市、特大城市是現代化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精華所在,也是一個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的支撐力量。當前,我國大城市的發展還有一定的空間,特別是中西部省區還缺少足夠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所以,適當增加大城市的個數及其比重是必要的,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不能過度發展,城市規模不是越大越好,盲目擴張會帶來許多負效應,如房價高昂、交通擁擠、環境污染、治安惡化等多種「城市病」。
在大城市發展的同時,有條件的中小城市,合理地擴大規模,發展成為適度的更優城市也是必要的。不同規模的城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城市規模結構是具有等級、共生、互補、高效和嚴格「生態位」要求 的開放系統,大中小城市都應當在統一規劃下得到合理發展。
選擇和確定國家、地區的城市化戰略,一定要符合國情和所在區域的實際情況,走低成本、節約型、空間布局「緊湊型」、集約化的協調發展之路。不要片面追求城市化率,追求過快過大的城市規模擴張,追求高、大、洋、國際化等,導致無序擴張,大量損耗資源,包括土地、自然空間等。中國絕不能走高成本、浪費型的城市化道路。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建立完善的節約資源的體制和機制以及節約資源的法規、標准和監管體系,實現和諧的城市化。
城市化戰略最重要的緯度是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城鄉利益的「共贏」。這雖然是一個兩難的抉擇,但又必須是堅定不移的。21世紀的中國城市化要走出一條不同於傳統的城市化之路,既不能直接和變相地剝奪農民利益,大搞「圈地運動」,實現城市化的「原始積累」,也不能聽憑「城市病」蔓延,犧牲城市生活質量,更不能步入拉美國家「過度城市化」的陷阱。
城市化離不開工業化,但中國未來城市化的動力機制不僅是靠工業化,不是所有的地區都要建成製造業中心,而是同時需要依賴於服務業的大力發展。當前我國城市化發展是以新型工業化作為主要推動力量,但當人均GDP3000美元以後,城市化水平達到50%以上時,第三產業發展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將會起到主導作用,成為城市化深入發展的後續動力。同時要與基礎設施的布局、水資源的分布、人口和資金流動的方向等相協調。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做好規劃,處理好城市發展容量與土地利用、新老城區建設的關系,創造有利於城市化發展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
中國當今的城市化不能單純以數量擴張為主,要十分注重質量。而提高城市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我們有一段較長的艱苦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

閱讀全文

與工業發展的哪些方面需要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18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4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58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5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4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9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6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6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2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7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8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7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5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20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5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5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6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3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6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