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些地理題,各位高手進來解答啊~~
1.發源於東非高原蒲隆地高地
2.主要的農作物為小麥 玉米 棉花 水稻
3.( A )
(1),京濱工業區。它位於日本首都東京及圍繞東經灣的附近地區。東京灣東面的鹿島是工業最集中的地區,以鋼鐵,汽車,機械,鋼鐵為主。
(2),阪神工業區。該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大阪和神戶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貿易港。工業以造船,車輛。機械,鋼鐵為主。
(3),中京工業區。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區。它以名古屋港口為依託,由紡織,陶瓷,汽車,機械,鋼鐵,煉油和化工等工業。
(4),北九州工業區。新興工業區.
4.( B )
5.( C )
2. 各國新興工業區
美國:"矽谷"矽谷以微電子業為主導,集中了數千家電子工業企業,是美國乃至世界電子工業的中心.是高技術工業發展的先驅和典範.
義大利: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一直一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利用當地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義大利新興工業區,以中小企業聚集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其中
1普拉托:毛紡織
2皮亞琴察:自動化設備
3帕爾馬:食品
4蒙特別魯那:滑雪橇
5卡爾皮和摩德納:針織品
6卡爾皮木工機械
7薩斯索馬:瓷磚
8卡拉拉和馬薩:大理石產品
9阿雷左:珠寶
10博洛尼亞:包裝機械
11烏迪內:座椅
德國南部地區:慕尼黑和斯圖加特
日本的「硅島」(九州島)北關東、千葉、瀨戶內海及駿河灣等新興工業地帶
3. 日本的新興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哪
九州南部和本州的東北地區
4. 跪求世界新興工業區 具體名稱與地區
美國矽谷
印度班加羅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位於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
德南部區:慕尼黑、斯圖加特
日本硅島(九州島)北關東、千葉、瀨戶內海及駿河灣等新興工業帶
愛丁堡工業區
維萊特工業區(法)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北京中關村工業區、農業科學城-楊陵(中)、上海浦東開發區、深圳科技工業園
北卡羅來納「研究三角區」
5. 日本的哪一個工業區跟英格蘭中部相似
本題選D.
英國傳統工業集中分布在英格蘭中部,如曼徹斯特、伯明翰等,現在新興工業尤其是電子工業多分布在蘇格蘭中部;而日本的電子工業集中在北九州.
本題其他三個地區均為傳統工業區,所謂傳統工業區是與新興工業區(高新技術工業區)對應的,以傳統的如鋼鐵、石油、造船等產業為主的工業區.
6. 日本的第2大島
北海道島
日本第二大島。一級行政區。位於日本最北部。北隔宗谷海峽(拉彼魯茲海峽)與蘇聯薩哈林島(庫頁島)相望,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島為鄰,西臨日本海,東瀕太平洋。面積83517平方公里(包括北方四島),人口566.8萬(198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9人(不包括北方四島),約為全國平均數的1/4,是全國人口最稀疏的地區。古稱蝦夷島,原為阿伊努人居住地,1869年改稱今名。道以下設14個支廳,習慣上劃分道央、道南、道東、道北4個地方。首府札幌。
地勢高峻多山,山地丘陵佔68%,其中火山佔全境41%,台地佔21%,平原、低地佔11%。以石狩、勇拂平原為界,分半島與胴體兩部分。半島大部屬那須火山帶,1977年有珠山等8座火山噴發,噴出物淹沒耕地,造成災害。胴體部有兩列山系南北縱貫,東側為北見和日高山地,西側為天鹽和夕張山地,構成北海道的骨架。旭岳(2290米)、石狩岳、十勝岳等都在2000米以上。山脈之間有上川等盆地散布。東北部(包括北方四島)有東西向千島火山帶橫亘,火山壯觀,與眾多火口湖、峽谷、原始森林、溫泉相配合,為重要旅遊勝地。火山灰土佔全境1/2以上,東、南部居多。沼澤土佔6%,主要在東、北部。河流多源於中部山地,石狩、天鹽和十勝川較長,下游形成沖積平原,已開發利用。海岸線較平直,沿岸階地發育。
氣候冬寒夏涼,冬季長達半年(11月至翌年4月)。1月平均氣溫-4~-10℃,有-41℃的記錄(旭川);8月18~2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積雪期4個月。無霜期140天左右,只能生長一季作物。氣候差異顯著。瀕日本海側雪量大,夏季溫度較高;臨太平洋側冬季多晴天,但夏季低溫;鄂霍次克海側4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寒冷少雪;內陸盆地冬季嚴寒,夏季溫暖,大陸性氣候明顯。西岸暖流,東南岸寒流。北岸、東岸有流冰,東南岸夏季有海嘯。半島為山毛櫸、綠柏的北界,大部地區以冷杉、針樅為代表植物。
1886年設北海道廳,經濟開始發展。農業是主要經濟部門,在全國占重要地位。耕地約佔全國1/5,以旱田為主(佔75%),其中一半以上辟為牧草和飼料地。養畜業佔北海道農業產值40.5%,旱田作物佔34%,水稻佔25.5%。農業經營規模大於其他各區。馬鈴薯、甜菜、大豆、玉米和乳牛、牛乳產量都列全國首位,是日本乳、肉用養畜業主要基地之一,分布在道東、道北地區。經過整治,石狩平原、上川盆地已成為商品糧產區之一。水稻產量占總產量的6~7%,但夏季常遭寒害,產量不穩。森林資源豐富,林木蓄積量與原木產量分別佔全國的1/5和1/4。東、西兩側鄰近海域為世界著名漁場,海洋漁業產量約佔全國的 1/3。釧路是全國最大漁港。工業以利用本地資源為主。木材加工、紙漿、造紙工業發達,分布於苫小牧、旭川等地。水產、製糖和乳品等食品工業分布於札幌、函館、帶廣等地。煤炭蘊藏量佔全國之半,產量佔6%。石狩煤田為主要產區,在接近煤,鐵產地室蘭建有鋼鐵工業。苫小牧建有石油煉制工業。道央定為新興工業區。道內交通以札幌為中心,有鐵路、公路和航空線通往各地。函館至本州的青森有鐵路渡輪和海底隧道(見津輕海峽)。大雪山和阿寒國立公園為重要名勝。
7. 日本四大工業區是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該國資源貧乏,原來工業的水平也不高。二戰以後,它卻利用勞動力的低工資,通過技術培訓提高其水平,加上合理的組織,吸收消化他國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出口為導向,面向世界取得顯著成績。由於需要進口原料,輸出產品,其工業區都是面向太平洋一邊。
1,京濱工業區。它位於日本首都東京及圍繞東經灣的附近地區。東京灣東面的鹿島是工業最集中的地區,以鋼鐵,汽車,機械,鋼鐵為主。
2,阪神工業區。該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大阪和神戶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貿易港。工業以造船,車輛。機械,鋼鐵為主。
3,中京工業區。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區。它以名古屋港口為依託,由紡織,陶瓷,汽車,機械,鋼鐵,煉油和化工等工業。
8. 日本新興電子工業分布在哪裡
主要分布在北九州新興工業區。九州島又被稱為日本的「硅島」。
9. 分析比較日本,印度,中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美國的工業分布
日本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中國
中國經濟界把裝備重工業自身的重工業部門稱為基礎工業,是重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冶金、石油、煤炭、電力、化學、機械工業等。
以上是基礎工業的定義。根據這個定義來看,現在國內的基礎工業大部分集中在一些傳統的重工業地區,比如說是東北三省,四川,貴州,陝西等地。其中,陝西集中了大量的科研部門。四川是中國軍工廠最密集的地區。
義大利
義大利的老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最為發達,是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地帶」,全國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以傳統工業為主,有汽車、造船、紡織、冶金、化學等部門。義大利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這里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們充分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為了同西北部的傳統工業區和至今工業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區別,人們把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稱為「第三義大利」。
與傳統工業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便於更方便地了解,我列出下表對其進行比較(如下表)。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對比
新興工業區
傳統工業區
生產規模
中小型企業為主
大型企業為主
主要工業部門
輕工業
重工業
生產過程
分散
集中
資金集中程度
低
高
工業分布
分散
集中
法國
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斯特拉斯堡、聖艾蒂安;航空航天工業主要分布在巴黎、圖盧茲、波爾多、馬賽、特爾貝斯等;電力工業主要在布列塔尼、盧瓦爾河流域和羅衲河地區比較集中;化學工業主要有里昂、巴黎、南錫等都是傳統化學工業中心。
俄羅斯
俄羅斯是重要的工業大國,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重工業部門突出。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有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工業中心。
在烏拉爾一帶,建有以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為主的烏拉爾工業區。
在西伯利亞地區,則以石油,機械,森林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主要燃料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秋明)油田,伏爾加-烏拉爾油氣田,庫茲巴斯煤田。
美國
美國工業的分布大體上分為三大地區。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
印度
英國對印度的長期殖民統治,使印度的工業分布極不合理,工業高度集中在幾個沿海的大城市。沿海地區的孟買、加爾各答、阿默達巴德所在的三個邦的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的狀況已經有所改善,工業分布趨於合理。目前,印度已經形成了五個重要的工業區。
1.加爾各答工業區。加爾各答工業區是印度形成最早、規模最大的工業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加爾各答工業區發展緩慢,其工業產值在印度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現在,加爾各答工業區的工業總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0/100左右。恆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黃麻產地,加爾各答是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也是機械製造工業中心。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城市。
2.孟買一浦那工業區。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是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冶煉工業等,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棉紡織工業重要,其棉紡織工業產值佔印度棉紡織工業總產值30%。盂買一浦那工業區是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6.7%。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棉花及其棉紡織品的輸出地,印度第二大城市。
3.阿默達巴德工業區。阿默達巴德工業區是印度的棉花、油料產地,發達的農業為業提供豐富的工業原料,促進了工業的發展。阿默達巴德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等。其中,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產值居印度首位。水泥工業、化學工業地位重要。
4.馬德拉斯一班加羅爾工業區。馬德拉斯—班加羅爾工業區是印度發展最快的一個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9.6%0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力工業、飛機製造、造船工業、石油冶煉、電子工業、電機製造工業等,是一—個以新興工業為主的工業區。
5.那格浦爾工業區。那格浦爾工業區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被譽為印度的「魯爾」區。那格浦爾工業區分布在煤炭、鐵礦產地附近,屬於「煤鐵復合體型」工業布局。煤炭、鋼鐵產量佔印度煤炭、鋼鐵總產量的75%。在煤炭、鋼鐵工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電力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