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工業化進程中表現出來的三個重要特徵是什麼
中國工業化進程中表現出來的三個重要特徵:
1、中國的工業化是一個具有十幾億人口大國的工業化,中國的人口超過了所有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人口的總和。
2、中國的工業化是一個長期、快速推進的工業化,世界上還很少有國家能夠長期保持如此高的工業化速度。
3、 中國的工業化是一個低成本的出口導向的工業化,幾乎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夠找到價廉物美的中國製造產品。
補充:
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是後發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常採用的兩種發展戰略,各有不同的優缺點。由於進口替代發展戰略在我國實施中產生了許多弊端,以及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運用出口導向發展戰略獲得成功的示範作用,我國逐漸地從進口替代轉向了出口導向發展戰略。長期以來,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一直是比較低,我國環境污染是低付費的,我國依靠引進為主的技術進步也是低成本的,我們人民幣幣值是低估的,這構成了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源泉,也是我國可以實施出口替代戰略的基礎。
② 工業化對游戲產業發展有著怎樣的重要意義
工業化對游戲產業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工業化能提高產能,並且工業化能保障產品的下限。最重要的是,工業化能控制住游戲的開發成本。
三、工業化能控制住游戲的開發成本
如果一家游戲開發公司在開發游戲時,所有的員工都能做到分工明確,那麼他們開發游戲的速度會非常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能降低一款游戲所需的開發成本。可若是員工們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分工,那整個開發周期就會非常漫長,並且開發效率低下。可以說,引入工業化能讓游戲開發者們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節約開發一款游戲所需的成本。
當然了,工業化給游戲產業發展帶來的好處並不止以上這三點,例如減少游戲開發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增加產品的良品率等。可以說,工業化對游戲產業發展非常重要。
③ 工業化建築怎麼避免千篇一律
優點一:舒適。工業化建築具有熱惰性特點,無論在熱帶還是寒冷地區,均能保持恆定室內溫度;同時,混凝土材料特性有較好隔音效果。
優點二:速度。工業化生產意味著,一棟摩天大樓地基尚未開挖時,大樓的頂部就已經在工廠生產好了。現代化的建築方式要求開工部分的原材料能及時供應。預制混凝土建築工地現場,施工不僅更快,得益於施工平台的迅速搭建而更加安全。
優點三:安全。每個人都知道,混凝土無法燃燒,工業化建築本身具有防火性。在室內物品著火的情況下,工業化建築可以防止大火蔓延,無法引燃臨近建築。工業化建築結構穩固,著火後下,可以支撐更長時間。工業化建築堅固耐用,能有效抗震抗爆,承受地震和水災等自然災害影響。
優點四:多樣性。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廠生產線上製造,可根據需求,調整構件表面顏色、外表裝飾和整體形態。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需開模,設計師們可以設計不同模型,復制 並打造傳統經典建築細節比如羅馬柱等,還能推出仿石頭外立面。預制混凝土行業整合相關產業能力強,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顏色,達到最佳視覺效果。
優點五:健康。室內空氣質量是人們的健康殺手之一。工業化建築能做到全生命流程穩固、可靠,無需採用任何化學物質預防建築耗損和防止蟲害。這意味著工業化建築室內環境安全無污染,無有害物質排放。
優點六:成本低。工業化建築通過工業化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規模化效應降低了生產成本。修理和維護一棟工業化建築的成本實現可控。意味著建築行業無需為進一步降低成本,而犧牲建築質量。本地化采購滿足了工廠的日常需要,同時降低了材料的運輸成本。
優點七:質量。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廠生產,融合了先進技術,產品質量優良。相比現場澆築的混凝土建築,工業化建築誤差極大減小,帶來高科技工業化的建築解決方案。同時,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地現場使用之前,工程師們就能在工廠生產時檢測質量,剔除不合格的構件。
④ 工業化建築有哪些優點
優點一:舒適。工業化建築具有熱惰性特點,無論在熱帶還是寒冷地區,均能保持恆定室內溫度;同時,混凝土材料特性有較好隔音效果。
優點二:速度。工業化生產意味著,一棟摩天大樓地基尚未開挖時,大樓的頂部就已經在工廠生產好了。現代化的建築方式要求開工部分的原材料能及時供應。預制混凝土建築工地現場,施工不僅更快,得益於施工平台的迅速搭建而更加安全。
優點三:安全。每個人都知道,混凝土無法燃燒,工業化建築本身具有防火性。在室內物品著火的情況下,工業化建築可以防止大火蔓延,無法引燃臨近建築。工業化建築結構穩固,著火後下,可以支撐更長時間。工業化建築堅固耐用,能有效抗震抗爆,承受地震和水災等自然災害影響。
優點四:多樣性。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廠生產線上製造,可根據需求,調整構件表面顏色、外表裝飾和整體形態。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需開模,設計師們可以設計不同模型,復制 並打造傳統經典建築細節比如羅馬柱等,還能推出仿石頭外立面。預制混凝土行業整合相關產業能力強,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顏色,達到最佳視覺效果。
優點五:健康。室內空氣質量是人們的健康殺手之一。工業化建築能做到全生命流程穩固、可靠,無需採用任何化學物質預防建築耗損和防止蟲害。這意味著工業化建築室內環境安全無污染,無有害物質排放。
優點六:成本低。工業化建築通過工業化生產,保證產品質量,規模化效應降低了生產成本。修理和維護一棟工業化建築的成本實現可控。意味著建築行業無需為進一步降低成本,而犧牲建築質量。本地化采購滿足了工廠的日常需要,同時降低了材料的運輸成本。
優點七:質量。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廠生產,融合了先進技術,產品質量優良。相比現場澆築的混凝土建築,工業化建築誤差極大減小,帶來高科技工業化的建築解決方案。同時,預制混凝土構件在工地現場使用之前,工程師們就能在工廠生產時檢測質量,剔除不合格的構件。
優點八:耐用。預制混凝土構件能使用多年。結構穩固的混凝土建築可以長期使用,工業化建築通過對建築細節精緻設計,一體化的建築解決方案,能有效延長建築的使用壽命。
優點九:環保。預制混凝土構件原材料源自自然界的石頭、砂礫、沙子、水泥等,幾乎在所有地方能找到類似材料而且數量巨大。相比其他建築方式,預制混凝土建築全生命流程對環境影響已經減至最小。預制混凝土建築的構件能整體循環使用。
優點十:可持續性。可持續性意味著,我們社會的三大支柱——人、發展和地球之間,實現「3贏」局面。如果其中的一方受到破壞,就無法稱之為可持續性發展。
⑤ 食品生產工業化對我們的生活有那些影響
影響很大啊。
首先就是,食品變得更加安全了。
目前工業化食品對於安全的控制,是手工小作坊食品無法相提並論的。從原材料控制,供應鏈控制,到每一個加工/倉儲過程的危害分析,關鍵點控制,以及詳盡的食品安全記錄,可追溯體系,召回機制,這些都是小作坊沒有能力做到的。特別是發酵類食品,手工作坊生產臭豆腐、泡菜等很容易出現雜菌污染問題,自釀酒容易甲醇超標,而工業化食品通過精確的發酵參數控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
然後,食品也變得更加好吃了。
工業化食品在研發過程中會做一系列感官實驗和消費者測試,在一輪又一輪的測試中逐漸改進,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味道肯定不至於太差,是「多數目標消費者認可的味道」。而手工食品可能兩極分化會比較嚴重。
工業化食品有的還會添加各種食品添加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來改善感官品質的,簡單來說目的就是讓食品「變得更好吃」。比如說,添加了膨鬆劑,蛋糕才得以更加松軟;添加了增味劑,調味料可以更鮮;添加了香精,醬聞著才會更香。這些添加劑只要按照限量添加,不超量、超范圍使用的話,對人體安全無害,而又增強了食品的感官品質,何樂而不為呢?
再有,有些新型食品出現了。
有些食品是隨著工業化的大潮才出現的,比如罐頭食品,方便麵,速溶咖啡,在食品工業化之前,壓根沒有這個品類。工業化之後,更多類型的食品出現,我們也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
食品也不再受地域限制。
比如說K記把美國的炸雞推向了全世界,不管在哪裡吃,味道都是差不多的。我們在中國也能吃到正宗的美國炸雞風味。雖然手工食品也可以風靡全球,甚至形成飲食文化,但做到標准化,做到「不管在哪裡吃味道都差不多」是相當難的。
在乳製品工業化之前,只有處於牧場周邊的地區才能喝到持續供應的鮮奶。而UHT奶(超高溫滅菌乳)發明之後,任何一家乳企生產的牛奶可以直接銷往全國。
工業化食品也更加便宜。
這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因為大規模生產,從原材料采購到加工過程都比手工食品更節約成本,最後的產品也比手工更加便宜。
工業化食品可以做到更加健康。
這里用的是「可以做到」,因為確實目前有很多加工食品在健康角度比手工食品更差。比如罐頭食品的營養肯定比不上新鮮食品。大部分加工肉製品也不算健康。但這些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的。比如改進生產工藝、去除有害物質、添加營養強化劑等。之前,方便麵一直被人詬病不健康,主要是因為油、鹽太多,蔬菜量不夠,維生素被破壞等。但現在也有非油炸+料理包+凍干蔬菜包的泡麵,比起傳統方便麵就健康了很多(雖然水溶性維生素還是有損失)。長期來看,工業化食品的健康和營養價值是會越來越高的。
即使是手工食品,也無法完全避免工業化。
這一點很好理解。平時在家做菜,總要添加調味料吧。鹽,糖,醋,醬油等,這些調味料也都是用工業化手段生產出來的呀。做手工烘焙,總要買麵粉,黃油,雞蛋之類的原料吧,這些也都是用工業化手段生產出來的。想完全避免工業化,得到「純手工製品」,挺難的
⑥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是從我國實際出發,汲取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立足於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水平,充分發揮自己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內容要求
1、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
2、經濟效益好,就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即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通過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3、資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慮我國人均資源相對短缺的實際,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節約的轉變,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4、環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從宏觀管理入手,注重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避免走舊工業化過程中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5、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就是要從我國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實際出發,制定推進工業化的具體政策,處理好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通過教育和培訓加強勞動力資源的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型工業化道路
⑦ 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中,有哪些過於工業化了
食品的工業化是好的。(有同學說這個回答答非所問,我覺得不是啊,我說的就是工業化、標准化生產的食品。工業化生產的食品是好的。至於題主說的可「食用的工業品」,肯定是誇大其詞了)舉個栗子:&去過西方國家的同學們肯定都知道這個是什麼。這個叫baby carrot,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很簡單,就是把大胡蘿卜切成小胡蘿卜塊。為什麼呢?因為baby carrot發明至今這幾十年,也沒有什麼別的,大概三件事,一個,增加了胡蘿卜的消費,比如下面這個,給人多少食慾&比它,賣相高下立判對比它,賣相高下立判第二,減少了胡蘿卜的浪費,因為爛掉一點點的胡蘿卜放在貨架上沒人買,可以把爛掉的部分切掉,再切成小塊。就像小學課文裡面葉聖陶寫的《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三,消費者買起來、吃起來也更方便了,之前需要洗、去皮等等,現在即開即食,同時營養一點不少。如果說還有一點成績,就是讓不怎麼吃菜的美國人吃了很多胡蘿卜,補充維生素,提高體質。這個跟美國人的命運有很大的關系。此外還方便運輸、做飯省得切菜等等,但這都是次要的,主要的就是這三件事情。發明者Mike Yurosek說他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微小的食品加工,
⑧ 社會主義工業化主要是包括哪些方面有什麼作用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逐步對農業的發展和手工業的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要能夠開展規模比較大的,經濟建設,能夠對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問題,就對第一個五年計劃做出更大的經濟建設,這一改善的作用是能夠建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為落後的農業國家的轉變,對先進工業國家的進取跨出更大的台階。
總之,發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對工業化的實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就要走通常的工業化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建設和工業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要能夠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做出貢獻,要能夠為人民的發展作出貢獻,更要為人民的生活幸福作出更大的貢獻,所以工業化的發展對我們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道路,也是不可能磨滅的,堅持工業化道路是正確的發展道路。
⑨ 新型工業化指標體系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標
新型工業化指標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指標:
(一)反映新型工業化水平的指標體系
根據國內外有關的工業化理論和歷史經驗,選擇以下指標反映新型工業化總體水平。(1)人均GDP。該指標直接反映一國或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或發展階段,該指標在國內外均有可比性。(2)城鎮化率。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根據國際通用的劃分標准,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城鎮人口的比重要佔全部人口的60%以上。(3)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該指標是從農村勞動力的情況反映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水平,一般認為這一比重下降到20%以下才符合實現工業化之要求。(4)產業結構。該指標反映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的變動規律。一般認為,實現工業化時,農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應在20%~10%以下,工業比重為40%~50%以上,服務業比重應在40%~50%以上。(5)工業製成品占出口產品比例。即製成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能比較真實地描述一國或地區工業化水平和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二)反映工業化質量的指標體系
1.反映工業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評價一國或地區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水平,主要有:(1)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指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利潤與成本費用之比,是反映工業生產成本及費用投入的經濟效益指標。(2)總資產貢獻率。工業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包括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下同)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反映企業的總資產創造的效益。(3)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工業化發展速度。(4)工業平均勞動生產率。從勞動力要素角度反映活勞動的消耗與產出,是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職工技術熟練程度和勞動積極性的綜合表現。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標。主要評價一國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科技創新、研究開發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與開發(R&D)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它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科技進步的水平,
該指標反映一國或地區科技活動經費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該指標反映一國或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狀況和水平,以及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水平。(3)新產品產值比重。反映一國或地區科研開發水平及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優勢、經濟優勢的能力。(4)專利數或技術成果數。專利數或技術成果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產出的專利數目或技術成果數目。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創新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指標。該類指標反映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情況,主要有:(1)信息工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從產值角度大體反映信息產業的規模。(2)信息產品產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即信息產品凈產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該指標直接反映一國或地區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工業信息化水平。(3)工業領域信息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反映信息化投入水平。(4)信息產業從業人口占社會從業人數的比重。從勞動力角度大體反映信息產業的規模
4.反映資源消耗利用效率的指標。新型工業化注重資源節約,努力降低資源消耗。可以用萬元產值水消耗量、萬元產值物料消耗、萬元產值電耗和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占萬元國內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來反映。
(三)反映工業化協調性與可持續性的指標體系
工業化協調性指標主要反映實施工業化進程中,對社會穩定、資源環境、社會發展的影響。
1.反映工業化與資源、環境協調與可持續性的指標可包括: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廢水排放達標率、工業廢氣治理率、環保投資增長率、城市綠化覆蓋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業化與社會發展的協調與可持續性的指標,通過以下指標反映:(1)工業從業人員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工業吸納勞動力就業、再就業情況,一般以年初工業企業職工總數與年末職工總數之比獲得。(2)城鎮登記失業率。反映城鎮人力資源的相對利用狀況和地區企業整體經營狀況。(3)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人口總數比重。反映勞動者的素質。(4)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反映城鄉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鄉思格爾系數之比。反映我國或各地區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生產水平的狀況。
在構建指標體系基礎上,選擇適當方法,就可對新型工業化的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⑩ 軟體在工業的應用有多廣泛可為企業減少多少成本是否好用
正如工業產品智能互聯的發展使得軟體成為產品的核心一樣,工業軟體現在已經成為製造企業的核心之一。在德國、美國和日本等製造大國中,工業軟體被視為現代工業的基礎。
工業軟體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在過去30年的製造業信息化過程中,製造企業通過沉澱和積累,構建了一系列的工業軟體(包括各種工具和系統),覆蓋了R&D、製造、營銷、服務等產品的整個價值鏈,幫助企業實施產品R&D系統等管理體系和流程。
但與此同時,由於缺乏整體頂層規劃,各領域的信息孤島和壁壘逐漸形成,也使得過程驅動系統運行緩慢,其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企業不確定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因此,如何構建一個數據驅動的企業,以面向服務的方式,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將各個系統中的數據發送給正確的人,幫助用戶做出正確的決策,是工業軟體下一步發展的主要方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如何通過數字平台將整個價值鏈的數據和所有因素互聯起來,構建基於平台的各種行業應用,根據場景和角色使用,並與行業知識深度融合,從而快速靈活地做出決策,是未來enterprise 工業軟體 construction的重點。所以在我看來,基於平台的架構,基於角色的使用,基於場景的應用,敏捷開發是工業軟體。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關鍵。從概念到實現,工業領域的每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工業軟體。對於一個製造企業來說,CAD軟體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輔助設計,而CAE軟體可以幫助企業用數字樣機進行模擬分析,PLM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全球協同研發,組裝世界上最好的零部件,ERP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好人、錢、物,CRM軟體可以管理從機會到付款的全過程,OT系統可以管理所有的生產環節。這些工業軟體尤其是R&D軟體將企業的R&D設計知識和經驗數字化,並通過這些數字化的知識進行創新,使製造企業不再處於「微笑曲線」的底部。
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AR/VR為代表的新工業軟體技術,可以進一步幫助製造業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新階段。IT可以將OT設備與IT系統連接起來,從而更好地促進基於數據的資源的配置和優化,提高企業的運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