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2-二氯乙烷的生產方法
由氯與乙烯在金屬催化劑存在下反應,然後蒸餾而得。
1、乙烯與氯氣直接合成法以乙烯和氯氣在1,2-二氯乙烷介質中進行氯化生成粗二氯乙烷及少量多氯化物,加鹼閃蒸除去酸性物及部分高沸物,用水洗滌至中性,共沸脫水,精餾,得成品。
2、乙烯氧氯化法乙烯直接與氯氣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由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時回收的氯化氫和預熱至150-200℃的含氧氣體(空氣)和乙烯,通過載於氧化鋁上的氯化銅觸媒,在壓力0.0683-0.1033MPa、溫度200-250℃下反應,粗產品經冷卻(使大部分三氯乙醛和部分水冷凝)、加壓、精製,得二氯乙烷產品。
3、由石油裂解氣或焦爐的乙烯直接氯化的方法。此外,在氯乙醇、環氧乙烷的生產中還副產有1,2-二氯乙烷。;其制備方法是將乙烯和氯氣同時鼓泡通入充有二氯乙烷的氯化器中,乙烯被氯化生成1,2-二氯乙烷,反應過程中應進行冷卻,生成的二氯乙烷用鹼液中和至中性,分層、精餾即得成品。反應方程式如圖:CH2=CH2+Cl2[(32±2)℃]→CH2Cl—CH2Cl 貯於低溫通風處,遠離火種、熱源。切忌與氧化劑、酸鹼類、食用化學品等共儲混運。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
滅火: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燃燒性:易燃
爆炸上限(%):16.0
引燃溫度(℃):413
閃點(℃):13
爆炸下限(%):6.2
滅火劑: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新鮮空氣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誤食:洗胃、就醫。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㈡ 二氯乙烷的危害
二氯乙烷的兩種異構體常以不同的比例共存。對稱體屬高毒類,用途廣,接觸機會多。不對稱體屬微毒類,所以造成對人體影響和中毒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吸入對稱體所致。皮膚吸收少見。單獨由不對稱體引起的中毒,尚未見報道。多數是對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吸入者還可以引起肺水腫。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刺激胃腸及引起肝、腎和腎上腺損害。皮膚接觸者尚可引起皮炎。當人接觸濃度為1OOmg/m3時,可有乏力、頭痛、失眠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症狀;接觸30Omg/m3時可發生輕度中毒。口服15~20ml可以致死。屍檢可見主要病變在肝、腎和腎上腺,肝臟縮小,廣泛壞死;腎小管壞死;腎上腺灶性退行性變及壞死。
㈢ 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步驟
乙炔和氯化氫反應生成一氯乙烯。
一氯乙烯通過催化劑的作用聚合生成聚氯乙烯。
㈣ 二氯乙烷對人體的危害
二氯乙烷的兩種異構體常以不同的比例共存。對稱體屬高毒類,用途廣,接觸機會多。不對稱體屬微毒類,所以造成對人體影響和中毒事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吸入對稱體所致。皮膚吸收少見。單獨由不對稱體引起的中毒,尚未見報道。多數是對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吸入者還可以引起肺水腫。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製作用。刺激胃腸及引起肝、腎和腎上腺損害。皮膚接觸者尚可引起皮炎。當人接觸濃度為1OOmg/m3時,可有乏力、頭痛、失眠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症狀;接觸30Omg/m3時可發生輕度中毒。口服15~20ml可以致死。屍檢可見主要病變在肝、腎和腎上腺,肝臟縮小,廣泛壞死;腎小管壞死;腎上腺灶性退行性變及壞死。
致病原因:
1、 工業上常見於橡膠、樹脂、油漆及合成纖維,氯乙烯等生產中,因疏於防護或意外泄漏,使高濃度1,2—二氯乙烷蒸汽被大量吸入,導致急性中毒,一般人在0.3~0.6g/m3空氣濃度下2~3h即可發生中毒,濃度達16.8 g/m3時則危及生命。
2、 農村用作穀物或糧倉的熏蒸劑和土壤消毒劑。糧倉熏蒸後如無防護而過早入倉,可引起急民生吸入性中毒。因葯液大面積沾染或浸泡皮膚後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偶也見報道。
3、 誤服該葯液引起的急性中毒極少見。人的口服致死量為15~20ml.
㈤ 氯乙烯的生產方法有哪些
現在工業生產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分三步進行:
第一 氯乙烯的生產步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
第二步二氯乙烷熱裂解為氯乙烯及氯化氫;
第三步乙烯、氯化氫和氧發生氧氯化反應生成二氯乙烷。
㈥ 氯乙烯的生產方法有哪些
生產方法
乙烯、乙炔和混合烯炔法的特點如下:
乙烯氧氯化法
現在工業生產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分三步進行:
第一 氯乙烯的生產步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第二步二氯乙烷熱裂解為氯乙烯及氯化氫;第三步乙烯、氯化氫和氧發生氧氯化反應生成二氯乙烷。
①乙烯氯化乙烯和氯加成反應在液相中進行:
CH2=CH2 Cl2→CH2ClCH2Cl
採用三氯化鐵或氯化銅等作催化劑,產品二氯乙烷為反應介質。反應熱可通過冷卻水或產品二氯乙烷汽化來移出。反應溫度40~110℃,壓力0.15~0.30MPa,乙烯的轉化率和選擇性均在99%以上。
②二氯乙烷熱裂解生成氯乙烯的反應式為:
ClCH2CH2Cl─→CH2=CHCl HCl
反應是強烈的吸熱反應,在管式裂解爐中進行,反應溫度500~550℃,壓力0.6~1.5MPa;控制二氯乙烷單程轉化率為50%~70%,以抑制副反應的進行。主要副反應為:
CH2=CHCl─→HC呏CH HCl
CH2=CHCl HCl─→ClCH3CHCl
ClCH2CH2Cl─→2C H2 2HCl
裂解產物進入淬冷塔,用循環的二氯乙烷冷卻,以避免繼續發生副反應。產物溫度冷卻到50~150℃後,進入脫氯化氫塔。塔底為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混合物,通過氯乙烯精餾塔精餾,由塔頂獲得高純度氯乙烯,塔底重組分主要為未反應的粗二氯乙烷,經精餾除去不純物後,仍作熱裂解原料。
③氧氯化反應以載在γ-氧化鋁上的氯化銅為催化劑,以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鹽為助催化劑。主反應式為:
H2C=CH2 2HCL ½O2→CLCH2CH2CL H2O
主要副反應為乙烯的深度氧化(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和氯乙烯的氧氯化(生成乙烷的多種氯化物)。反應溫度200~230℃,壓力0.2~1MPa,原料乙烯、氯化氫、氧的摩爾比為1.05:2:0.75~0.85。反應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兩種形式,固定床常用列管式反應器,管內填充顆粒狀催化劑,原料乙烯、氯化氫與空氣自上而下通過催化劑床層,管間用加壓熱水作熱載體,以移走反應熱,並副產壓力1MPa的蒸汽。固定床反應器溫度較難控制,為使有較合理的溫度分布,常採用大量惰性氣體作稀釋劑,或在催化劑中摻入固體物質。二氯乙烷的選擇性可達98%以上。在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乙烯氧氯化反應時,採用細顆粒催化劑,原料乙烯、氯化氫和空氣分別由底部進入反應器,充分混合均勻後,通入催化劑層,並使催化劑處於流化狀態,床內裝有換熱器,可有效地引出反應熱。這種反應器反應溫度均勻而易於控制,適宜於大規模生產,但反應器結構較復雜,催化劑磨損大。
由反應器出來的反應產物經水淬冷,再冷凝成液態粗二氯乙烷。冷凝器中未被冷凝的部分二氯乙烷及未轉化的乙烯、惰性氣體等經溶劑吸收等步驟回收其中二氯乙烷。所得粗二氯乙烷經精製後進入熱解爐裂解。
乙烯氧氯化法的主要優點是利用二氯乙烷熱裂解所產生的氯化氫作為氯化劑,從而使氯得到了完全利用。
乙炔法
在氯化汞催化劑存在下,乙炔與氯化氫加成直接合成氯乙烯:
CH三CH HCL→CH2=CHCL
其過程可分為乙炔的製取和精製,氯乙烯的合成以及產物精製三部分。
在乙炔發生器中,電石與水反應產生乙炔,經精製並與氯化氫混合、乾燥後進入列管式反應器。管內裝有以活性炭為載體的氯化汞(含量一般為載體質量的10%)催化劑。反應在常壓下進行,管外用加壓循環熱水(97~105℃)冷卻,以除去反應熱,並使床層溫度控制在180~200℃。乙炔轉化率達99%,氯乙烯收率在95%以上。副產物是1,1-二氯乙烷(約1%),也有少量乙烯基乙炔、二氯乙烯、三氯乙烷等。此法工藝和設備簡單,投資低,收率高;但能耗大,原料成本高,催化劑汞鹽毒性大,並受到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等條件限制,不宜大規模生產。
混合烯炔法
該法是以石油烴高溫裂解所得的乙炔和乙烯混合氣(接近等摩爾比)為原料,與氯化氫一起通過氯化汞催化劑床層,使氯化氫選擇性地與乙炔加成,產生氯乙烯。分離氯乙烯後,把含有乙烯的殘余氣體與氯氣混合,進行反應,生成二氯乙烷。經分離精製後的二氯乙烷,熱裂解成氯乙烯及氯化氫。氯化氫再循環用於混合氣中乙炔的加成。
㈦ 請問1,1二氯乙烷工業上怎麼制備
工業上由氯乙烯在氯化鋁、氯化鐵或氯化鋅催化下,以1,1-二氯乙烷為介質,與氯化氫進行液相反應而得。在由乙烯氯化生產1,2-二氯乙烷時,還副產少量的1,1-二氯乙烷。
㈧ 二氯乙烷的制備
1.乙烯與氯氣直接合成法以乙烯和氯氣在1,2-二氯乙烷介質中進行氯化生成粗二氯乙烷及少量多氯化物,加鹼閃蒸除去酸性物及部分高沸物,用水洗滌至中性,共沸脫水,精餾,得成品。
2.乙烯氧氯化法乙烯直接與氯氣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由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時回收的氯化氫和預熱至150-200℃的含氧氣體(空氣)和乙烯,通過載於氧化鋁上的氯化銅觸媒,在壓力0.0683-0.1033MPa;溫度200-250℃下反應,粗產品經冷卻(使大部分三氯乙醛和部分水冷凝);加壓;精製,得二氯乙烷產品。
3.由石油裂解氣或焦爐的乙烯直接氯化的方法。此外,在氯乙醇;環氧乙烷的生產中還副產有1,2-二氯乙烷。
4.將工業品1,2-二氯乙烷是用濃硫酸洗至酸層無色,而後用5%的氫氧化鈣溶液洗,再用水洗一次,分去水層。用無水氯化鈣乾燥後,進行精餾。1,2-二氯乙烷能與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有8.9%的水,共沸點7.7℃。利用此特性脫去大量的水後再進行乾燥和蒸餾即得純品1,2-二氯乙烷。
5.將催化劑三氯化鐵、氯化銅或氯化亞銻懸浮於二氯乙烷中作為反應介質,分別通入氣體乙烯和氯氣進行反應,控制反應溫度為50~70℃,反應壓力0.4~0.5 MPa:
反應所得產物用水洗去氯化氫和催化劑,靜置分層,分去水層,然後用1%~2%的氫氧化鈉洗滌,分去水層後進行共沸精餾,蒸出的共沸物靜置分去水層,乾燥後,再精餾,即得1,2-二氯乙烷純品。
㈨ 工廠中常見的有害能源有哪些
1、鞋廠容易出現的職業病
正己烷、苯多存在於用作粘合劑的膠水中,工人長期接觸極可能會引起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2、玩具廠容易出現的職業病
玩具廠用到的一些油漆中含苯、鉛,容易引起苯中毒、鉛中毒。用三氯乙烯、正己烷、天拿水(含苯)作為清洗劑,易引起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膠水作粘合劑則引起二氯乙烷中毒。 玩具製造多有噪音, 易損傷聽力。
3、寶石加工廠容易出現的職業病
切割、雕刻、拋光、打磨等工序接觸粉塵,易引起塵肺病中的矽肺。
4、電子廠容易出現哪些職業病
焊錫工人易患鉛中毒,清洗電路板用到白電油(含正己烷)、三氯乙烯、或天拿水,易引起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苯中毒。一些電子產品中含鉛、汞、鎘等金屬,可能會引起鉛中毒、汞中毒、鎘中毒。
5、皮具、皮件廠容易出現的職業病
有些皮具廠用含苯、正己烷、二氯乙烷的粘合劑,容易引起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
6、印刷廠容易出現的職業病
用白電油、汽油、天拿水作清洗劑,清洗印刷機器的油墨和印刷品,引起正己烷中毒、 汽油中毒、 苯中毒。
7、五金廠常出現的職業病
打磨、拋光產生的粉塵引起塵肺。使用三氯乙烯、天拿水、白電油清洗產品,引起三氯乙烯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
8、玻璃廠常出現的職業病
製造玻璃要用到二氧化硅(沙子) 作為原料, 吸入粉塵會引起矽肺。
9、陶瓷廠常出現的職業病
陶瓷廠以陶土為原料,長期吸入這些粉塵極易引起陶工塵肺。燒制陶瓷溫度很高,夏天易引起中暑。
10、紙箱廠常出現哪些職業病
紙箱廠通常用到膠水作粘合劑,這些膠水中含苯,有臭味,並且易引起苯中毒。
11、集裝箱廠常出現的職業病
電焊、噴漆工人易患電焊工塵肺,焊條含鉛、錳,還會引起鉛中毒、錳中毒。噴漆含苯,很容易引起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職業病腫瘤)。噴砂、打砂還會引起塵肺中的矽肺。
集裝箱所用鐵板要經過打磨、沖壓,在此過程中產生很大的噪音,使聽力下降,導致職業性聽力損傷。
12、紡織行業易出現的職業病
高溫高濕環境危害;用眼緊張導致視力減退;使用可致癌的苯胺染布、印花,在乾燥和蒸化過程中也會接觸苯胺類染料。長期吸入粉塵使工人易患慢性鼻炎、咽炎,接觸棉、麻粉塵的疾病有紗廠熱、織布工咳、急性呼吸道病和棉塵症。
此外,制衣行業在生產工藝中經常使用以苯為主要成分的去污劑,珠寶首飾、電鍍行業中使用的提取液和電鍍液中含有氰化物
㈩ 我想找到一些化工的知識,關於生產氯乙烯的
乙烯氧氯化法 現在工業生產氯乙烯的主要方法。分三步進行(見圖):第一 氯乙烯的生產
步乙烯氯化生成二氯乙烷;第二步二氯乙烷熱裂解為氯乙烯及氯化氫;第三步乙烯、氯化氫和氧發生氧氯化反應生成二氯乙烷。 ①乙烯氯化乙烯和氯加成反應在液相中進行: CH2=CH2 Cl2→CH2ClCH2Cl 採用三氯化鐵或氯化銅等作催化劑,產品二氯乙烷為反應介質。反應熱可通過冷卻水或產品二氯乙烷汽化來移出。反應溫度40~110℃,壓力0.15~0.30MPa,乙烯的轉化率和選擇性均在99%以上。 ②二氯乙烷熱裂解生成氯乙烯的反應式為: ClCH2CH2Cl─→CH2=CHCl HCl 反應是強烈的吸熱反應,在管式裂解爐中進行,反應溫度500~550℃,壓力0.6~1.5MPa;控制二氯乙烷單程轉化率為50%~70%,以抑制副反應的進行。主要副反應為: CH2=CHCl─→HC呏CH HCl CH2=CHCl HCl─→ClCH3CHCl ClCH2CH2Cl─→2C H2 2HCl 裂解產物進入淬冷塔,用循環的二氯乙烷冷卻,以避免繼續發生副反應。產物溫度冷卻到50~150℃後,進入脫氯化氫塔。塔底為氯乙烯和二氯乙烷的混合物,通過氯乙烯精餾塔精餾,由塔頂獲得高純度氯乙烯,塔底重組分主要為未反應的粗二氯乙烷,經精餾除去不純物後,仍作熱裂解原料。 ③氧氯化反應以載在γ-氧化鋁上的氯化銅為催化劑,以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鹽為助催化劑。主反應式為: H2C=CH2 2HCL ½O2→CLCH2CH2CL H2O 主要副反應為乙烯的深度氧化(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和氯乙烯的氧氯化(生成乙烷的多種氯化物)。反應溫度200~230℃,壓力0.2~1MPa,原料乙烯、氯化氫、氧的摩爾比為1.05:2:0.75~0.85。反應器有固定床和流化床兩種形式,固定床常用列管式反應器,管內填充顆粒狀催化劑,原料乙烯、氯化氫與空氣自上而下通過催化劑床層,管間用加壓熱水作熱載體,以移走反應熱,並副產壓力1MPa的蒸汽。固定床反應器溫度較難控制,為使有較合理的溫度分布,常採用大量惰性氣體作稀釋劑,或在催化劑中摻入固體物質。二氯乙烷的選擇性可達98%以上。在流化床反應器中進行乙烯氧氯化反應時,採用細顆粒催化劑,原料乙烯、氯化氫和空氣分別由底部進入反應器,充分混合均勻後,通入催化劑層,並使催化劑處於流化狀態,床內裝有換熱器,可有效地引出反應熱。這種反應器反應溫度均勻而易於控制,適宜於大規模生產,但反應器結構較復雜,催化劑磨損大。 由反應器出來的反應產物經水淬冷,再冷凝成液態粗二氯乙烷。冷凝器中未被冷凝的部分二氯乙烷及未轉化的乙烯、惰性氣體等經溶劑吸收等步驟回收其中二氯乙烷。所得粗二氯乙烷經精製後進入熱解爐裂解。 乙烯氧氯化法的主要優點是利用二氯乙烷熱裂解所產生的氯化氫作為氯化劑,從而使氯得到了完全利用。 乙炔法 在氯化汞催化劑存在下,乙炔與氯化氫加成直接合成氯乙烯: CH呏CH HCL→CH2=CHCL 其過程可分為乙炔的製取和精製,氯乙烯的合成以及產物精製三部分。 在乙炔發生器中,電石與水反應產生乙炔,經精製並與氯化氫混合、乾燥後進入列管式反應器。管內裝有以活性炭為載體的氯化汞(含量一般為載體質量的10%)催化劑。反應在常壓下進行,管外用加壓循環熱水(97~105℃)冷卻,以除去反應熱,並使床層溫度控制在180~200℃。乙炔轉化率達99%,氯乙烯收率在95%以上。副產物是1,1-二氯乙烷(約1%),也有少量乙烯基乙炔、二氯乙烯、三氯乙烷等。此法工藝和設備簡單,投資低,收率高;但能耗大,原料成本高,催化劑汞鹽毒性大,並受到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等條件限制,不宜大規模生產。 混合烯炔法 該法是以石油烴高溫裂解所得的乙炔和乙烯混合氣(接近等摩爾比)為原料,與氯化氫一起通過氯化汞催化劑床層,使氯化氫選擇性地與乙炔加成,產生氯乙烯。分離氯乙烯後,把含有乙烯的殘余氣體與氯氣混合,進行反應,生成二氯乙烷。經分離精製後的二氯乙烷,熱裂解成氯乙烯及氯化氫。氯化氫再循環用於混合氣中乙炔的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