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烏市在哪裡啊
新疆擁有中國六分之一的國土,烏魯木齊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西段的橋頭堡,地處亞洲大陸地理中心。行政區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235.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235萬,其中城市人口就佔90%以上。現轄七區一縣,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一個出口加工區。2008年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總量躍過千億元大關。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已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8億元,增長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25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77億元,增長13.8%。三次產業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15、6.55和8.30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75:41.7:56.55,其中第二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了3.11個百分點。 亞心之都 · 烏魯木齊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1.12億元,比上年增長36.8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98億元,增長37.53%。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66億元,比上年增長18%。 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8億元,增長17.95%。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8.64億元,比上年增長25.94%,增幅創十二年以來新高。 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2.28億美元(海關口徑),比上年增長38.6%。其中,進口總額4.24億美元,增長31.3%;出口總額48.04億美元,增長39.3%。 2008年該市接待國內外遊客(含一日游)87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59%;實現旅遊總收入70.17億元。 至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達236.0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63.7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96萬人,人口出生率8.39‰;死亡人口6748人,人口死亡率2.8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0‰。至2009年末,全市人口達250.68萬。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8元,增長8.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突破6000元,達到6116元,增長8%。在中國西部12個首府、省會城市中,綜合競爭實力位居前列,被譽為「中國西部明珠」。 文化獨具特色。新疆古稱西域,歷史上烏魯木齊就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鎮,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薈萃之地,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特質,其特點是開放、熱情、豪爽和奮進,是中亞地區最具活力的城市。烏魯木齊居住著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等47個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藝術、風情習俗,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旅遊人文景觀,獨特的服飾和賽馬、叼羊、姑娘追、達瓦孜表演、阿爾肯彈唱等民族文化活動以及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對異國他鄉的遊客頗具吸引力。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烏魯木齊市北有準東油田,西有克拉瑪依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東有吐哈油田,且地處准噶爾儲煤帶的中部,市轄區內煤炭儲量就達100億噸以上,被稱為「油海上的煤船」。此外還蘊藏豐富的各種有色、稀有的礦產資源。境內天山冰川和永久性積雪被稱為「天然固體水庫」。山區有繁茂的天然森林和天然草場,可利用的野生植物300餘種。光、熱和風能資源也極為豐富,有亞洲最大風力發電廠。這些自然資源,為烏魯木齊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區位優勢明顯。烏魯木齊是中國連接中亞地區乃至歐洲的陸路交通樞紐,現已成為中國擴大向西開放、開展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世界商貿發達城市所佔有的沿海、沿邊、沿河、沿線四大地理要素中,烏魯木齊既占沿邊之利,又得沿線之益,這是新疆、也是烏魯木齊在西部大開發中最大的地理優勢。特別是隨著新亞歐大陸橋的全線貫通,烏魯木齊作為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西橋頭堡,在中國西部乃至中亞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國五大門戶機場之一,已開通國際、國內、區內航線100多條。烏魯木齊火車站是新疆鐵路的總樞紐,也是中國與中亞地區重要的客貨集散地,直通國際、國內列車20多對。公路、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形成了連接內外、橫貫南北的交通網路。烏魯木齊擁有國際水平的現代通訊手段。所有這些,構築起了一條現代化的立體「絲綢之路」,為烏魯木齊走向世界架起了金橋。 市場潛力較大。烏魯木齊毗鄰中亞各國,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東西商貿的重要樞紐。如果,我們以烏魯木齊為圓心,半徑1500公里,在大約700多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烏魯木齊是規模最大、人口最多、市場潛力最強、環境最好的城市,對中亞地區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新疆與周邊8個國家陸路接壤,擁有17個沿邊一類口岸和10個二級口岸,烏魯木齊不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而且是中亞地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集散地,已成為世界投資者開拓中亞市場的重要平台。目前,烏魯木齊依託周邊八個國家,建成了近200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其中年交易額超億元的有32個,超10億元的有10個,形成了覆蓋新疆,輻射中亞地區的多層次、多渠道貿易網路,躋身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城市。2006年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45億美元,增長15%。 旅遊業發達。烏魯木齊自然風光優美,天山山脈分布著高山冰雪景觀、山地森林景觀、草原景觀,為遊客觀光、探險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各民族的文化藝術、風情習俗,構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人文景觀。新疆國際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橋民族風情一條街等帶有濃郁新疆民俗風情的景區景點,享譽國內外。絲綢之路冰雪風情游,絲綢之路服裝服飾節等帶有絲綢之路文化特色的節慶會展活動,已成為烏魯木齊特有的城市名片。近年來,數以千萬的中外遊客到烏魯木齊旅遊觀光。2006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780萬人次,增長11.75%;實現旅遊及購物總收入76.18億元,增長12.86%,烏魯木齊已成為新疆重要的旅遊集散地和目的地。 產業結構比較合理。烏魯木齊第三產業(流通服務業)較為發達,在GDP中所佔的比重為61.5%。烏魯木齊擁有百餘家星級酒店,三星以上達到60餘家,烏魯木齊五星級酒店10家,擁有完善的服務業和完備的基礎設施,為世界各地的客商創造了良好的投資合作環境;擁有健全的商貿流通體系,進出口貿易較為發達,佔新疆進出口額的50%以上;中小學、高等院校、醫院、科研機構等較為集中,人才隊伍較為健全。目前,烏魯木齊已形成石化、冶金、紡織、機械、高新技術、建材、制葯、食品、傢具、服裝等十大產業集群,產業門類齊全,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特別是石化、冶金等產業的發展在同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已成為第二產業的支柱。第二產業在全市GDP的比重為37%。第一產業在全市GDP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只有1.5%,但是,現代農業、觀光農業、高效農業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有政策優勢。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針對新疆的開發建設,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國家給予新疆經濟發展的支持,不亞於20世紀80年代初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烏魯木齊加快發展。同時,我們始終致力於開發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有著多年的園區建設經驗,相繼建成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一個出口加工區(承接外向型產業的重要工業園區),並且正在建設頭屯河工業園、水磨溝創業園和烏魯木齊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米東工業園區。烏昌經濟一體化建設是我們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一次新的嘗試,對於烏昌地區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不斷增強地區整體實力具有深遠影響。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的建設以及烏魯木齊市和我們的鄰居昌吉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必將會使烏魯木齊成為中國西部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我們還將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大市場,著力打造新疆最大的、面向周邊各國的出口加工貿易基地和中亞國際物流港,努力為中亞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發揮好中亞地區的橋梁紐帶作用。 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將烏魯木齊建成面向中亞地區的現代國際化商貿城市。為此,我們將在建設面向中亞地區的五大物流中心、建設一批對中亞地區具有輻射作用的商貿市場等方面不懈努力,不斷完善金融、中介、信息咨詢等服務業。在新的世紀里,烏魯木齊將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努力把烏魯木齊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及中亞地區的區域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運輸倉儲中心和現代化信息服務咨詢中心。 【地理位置】 烏魯木齊市位於亞歐大陸腹地,地處北天山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緣,地處東經86°37'33"- 88°58'24",北緯42°45'32"- 44°08'00"。面積:全市面積按新區劃調整後為142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61.88平方千米。海拔6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地處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與東段的結合部,東、南、西三面環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為准噶爾盆地南緣。海拔680-920米,市區平均海拔800米。有烏魯木齊河、頭屯河、白楊河、柴窩堡湖等水系,烏魯木齊河自西南向北斜貫市區。 烏魯木齊市位於新疆中部,地處天山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緣。轄區東以恰克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線與吐魯番市接壤;西以頭屯河與昌吉市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礦區,突出部分折向東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溝以東與托克遜縣相連。在夏澤格山脊線3以南與和碩縣毗連;西南與和靜縣為鄰;北部沿博格達山脊與吉木薩爾縣、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烏魯木齊市境最北點在頭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鎮3. 5公里處,最南點抵阿拉溝以南夏格澤山脊,南北最寬處約153公里;市境最東點在高崖子牧場東邊石窯子艾肯溝內,最西點在勝利達坂以西的天格爾山脊,東西最長約190公里。地理坐標:東經86°37'33"- 88°58'24",北緯42°45'32"- 44°08'00"。總面積11793. 71平方公里,城市規劃控制面積1600平方公里。1997年,城市建成區面積82.5平方公里。 【地勢地貌】 烏魯木齊地勢起伏懸殊,山地面積廣大。南部、東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點天山博格達峰頂,海拔5445米;最低處在猛進水庫的大渠南側,海拔490. 6米。兩地水平距離75公里,高差4954. 4米。山地面積占總面積50% 以上,北部沖積平原不及總面積的1/ 10,市區平均海拔800米。 烏魯木齊市區三面環山,北部平原開闊。東部有博達山、喀拉塔格山、東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連哈比爾尕山東段(天格爾山)、土格達坂塔格等。轄區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為三個梯級:第一級為山地,海拔2500- 3000米或更高;第二級為山間盆地與丘陵,海拔1000- 2000米;第三級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
B. 深圳坪山哪裡有廠招女工最好在大工業區!中介所勿擾!
村田電子,翠景路15號。估計大概還要幾十個人。電話 0755-8929288, 日方總經理山口(Mr Yamaguchi),助手兼總務長官丸岡(Mr Maruoka), 製造部老大木村(Mr Kimura),中方老大湯先生,都可以找。人事部門不認識。自己執生。阿拉是替他們造廠的。上述幾個人都認識。阿拉email [email protected],,可以咨詢。
C. 世界水電之都在哪裡呀!水電之城特色是什麼拜託各位了 3Q
世界水電之都 中國動力心臟 ———三峽·宜昌 打三峽·宜昌品牌 建"沿江經濟走廊" 初夏時節,萬余名建設者集結在宜昌的崇山峻嶺中,搶建地質復雜、工程艱巨的滬蓉西高速公路。這條從上海到西藏的高速公路,是連接我國東部、中部和大西南的重要快速通道。 與此同時,與這個動脈並肩而行、連接東中西部的另一重要快速通道———宜萬(宜昌至萬州)鐵路,也在千山萬壑中緊張施工。 兩大動脈取道宜昌,充分凸顯了這座城市在全國交通網路中的重要地位。宜昌擁有237公里長江黃金水道,宜昌港位列長江八大港口之一,三峽機場是區域性重要航空港。而今,宜昌又成為全國公路網、鐵路網的重要節點和長江中上游交通樞紐,發展空間大張。 峽江濤聲,見證著宜昌城2400多年的發展史。宜昌市委書記李佑才說,位於湖北西部、地處長江三峽西陵峽口的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作為長江要塞、軍事重鎮和渝湘陝鄂物資集散的重要商埠,經千年而不衰。早在1876年,宜昌就被辟為通商口岸。直至今天,宜昌仍是重慶等大西南地區物資、人力資源輸出的重要通道。 除承擔物流、客流和「西氣東輸」中轉重任外,宜昌還是全國最大的水電能源基地、全國電力輸送中心和「西電東送」的重要節點。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水電總裝機達2300萬千瓦,接近全國水電裝機容量的一半。 新的歷史時期,機遇再次垂青宜昌。舉世矚目的葛洲壩、三峽工程的興建,使宜昌成為世界焦點。宜昌把握三峽工程、西部大開發和促進中部崛起戰略機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城市功能迅速增強,被定位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成為漢渝都市圈之間最具實力的中心城市。 在規劃未來的發展藍圖時,宜昌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全力打造沿江經濟走廊,把沿江地區建成現代化工業的集聚區、經濟發展的高速增長區。加快發展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和新材料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培植以電力、化工、食品醫葯為重點的支柱產業。著力提升紡織、建材、輕工、機械、冶金等傳統產業。工業布局向沿江集中,工業項目向優勢產業集中,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強企業和適銷產品聚集。 目前,該市已建成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多個,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速度加快。其中,沿江地區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形成了以投資總額超過30億元的江蘇南輝、台灣凱普松、長江鋁業等企業為龍頭的全國最大的化成箔生產基地、以興發、宜化、新洋豐等為主體的全國重要的磷化產業集群。 據介紹,宜昌還將利用三峽水電能源大力發展載電體工業,新建一批具有防洪灌溉、旅遊觀光、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的農業示範基地,利用三峽工程蓄水、通航、發電的優勢,突破性發展旅遊業,大力發展庫區現代化的水上交通。 作為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庫區人民為三峽工程作出了巨大犧牲,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三峽庫區屈原故里秭歸、昭君故里興山、宜昌後花園夷陵三個縣區,近年來已對接項目68個,與對口支援單位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新一輪的經濟技術合作,其中僅上海市就向夷陵區累計捐贈了6515萬元的資金和物資,一批新項目正在洽談論證之中。 崛起中的旅遊之都 2005年,宜昌旅遊的核心景區———三峽大壩旅遊區年接待遊客首次突破100萬人次,這標志著宜昌已成為長江三峽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旅遊之都正在崛起的重要標志。 今年「五一」旅遊黃金周,宜昌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72.46萬人次,同比增長13.1%,旅遊總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海外遊客9500人次,旅遊創匯178.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3.9%、79.3%。 宜昌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根椐國家旅遊局頒布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分類標准》,宜昌擁有6大類旅遊資源601處,其中世界級旅遊資源3處,國家級30處,省級40處。如今,在宜昌,最有賣點的旅遊產品,要數「長江三峽、三峽工程和屈原故里」三大世界級品牌。這三大品牌,為宜昌旅遊成為「中國頂極、世界精品」創造了先決條件。 按照《宜昌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宜昌旅遊的總體定位是:以巨變新三峽為核心旅遊品牌,實施「產品綜合化」、「個性國際化」、「區域一體化」、「城市遊憩化」、「大旅遊產業帶動」總體戰略措施,將宜昌建設成三峽區域旅遊的最佳目的地城市和接待中心城市、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和世界水電旅遊名城。 為實現這一目標,宜昌以旅遊文化活動為載體,強力推介新三峽旅遊,宜昌連續成功舉辦了六屆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並被國際節慶協會(IFEA)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 巴楚文化閃耀三峽 5月18日,宜昌業余歌手陳娟在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欄目里,用她的男女聲反串絕技表演了三峽宜昌的多首民間歌曲,技驚四座。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農民兄弟王愛民、王愛華,在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大賽中,用一首原生態山歌《花咚咚的姐》,贏得了滿堂喝彩。 像陳娟、王愛民、王愛華這樣,把三峽宜昌的文化藝術帶到全國各地的已是屢見不鮮。 宜昌是多種文化的交匯之地,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積淀深厚,詩人屈原、美人王昭君、武聖關公、學者歐陽修等文化名人在宜昌影響深遠,使宜昌文化具有了多樣性特色。三峽工程在宜昌的興建,更為宜昌文化注入了現代特色。 鐫刻著三峽宜昌久遠歷史印跡的民間文化,不僅是見證宜昌歷史的「活化石」,也是豐富宜昌當今文化內容的「活寶貝」。按照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國家中心制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方案」,文化部門的調查顯示:宜昌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15大類72個品種。在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中,宜昌申報了「屈原故里端午民俗」、「長陽土家跳喪」、「宜昌長江峽江號子」等十個項目,成為湖北省第一申報大戶。 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形式,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素材,一批文化精品脫穎而出。據統計:近五年來,宜昌共有30多件作品獲全國性獎勵,《土裡巴人》等9件作品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上海市對口支援宜昌暨中國光彩事業三峽庫區(宜昌行) 項目推介會 為貫徹落實上海市合作交流與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推動上海企業與三峽對口地區的經濟合作,幫助庫區加快產業發展,茲定於5月31日下午4時30分,在上海虹橋賓館二樓嘉慶堂(延安西路2000號)舉辦上海市對口支援宜昌暨中國光彩事業三峽庫區(宜昌行)項目推介會。會上,湖北宜昌市政府將介紹投資環境,推介重點項目,敬請光臨! 「阿拉」在宜昌 編者按:他們或是政府工作人員,或是投資者,或是遊客,他們都來自於中國最繁華的都市———上海,他們的目的地都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著宜昌這片熱土,對宜昌的發展做著各自的貢獻。同樣,他們也贏得了宜昌人的尊重,為自己的城市———上海贏得了尊重。 工作在宜昌,感動著 1996年,他到宜昌旅遊,只是一個匆匆過客;7年後,他到宜昌主導當地最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他就是干曉明,宜昌泰江置業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7年前,干曉明到三峽旅遊,第一次踏上宜昌的土地。宜昌留給他的是一段深刻的記憶。 「作為一個內陸城市,因為三峽工程,宜昌可謂聲名遠播。」干曉明很坦率,「舉世矚目的水電之都,蘊藏的發展潛力,不會逃過任何生意人的眼睛。」 2003年,宜昌市城區東拓的步伐加大,公開掛牌出讓宜昌城區最大的一塊土地--沿江大道延伸段1145畝土地的使用權。2003年底,來自上海的泰江公司以5.43億元的天價一舉奪得宜昌這塊寶地的使用權。干曉明被上海公司派到宜昌,成為宜昌泰江置業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主持宜昌「長江畫廊大型濱水聚居區」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高達29億元。 7年之後,當再次踏上宜昌這片土地的時候,干曉明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變化。重新審視這座城市,干曉明感觸頗多:「宜昌是一個非常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在這里投資房地產開發,我充滿了信心。」 投資在宜昌,興奮著 秦忠,上海粵海宜昌公司總經理,38歲,一位年輕的企業家。 總部位於上海的粵海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外貿業務,憑借多年建立的海外貿易關系,即使在2005年中國與歐美紡織品貿易摩擦最嚴重的時候,粵海的出口仍然強勁。 為了擴大公司規模,上海粵海決定建立自己的上游產品基地。經過精心挑選,上海粵海的紡紗基地最終落戶湖北宜昌夷陵區。 「我們和宜昌的紡織企業有多年良好的合作關系,他們的誠實守信,以及當地政府的招商熱情吸引了我們。」秦忠如是闡述他在宜昌投資的理由。 他說,根據公司規劃,隨後還將進行二期和三期投資。 現在,粵海公司已被當地政府列為重點項目之一,並確定了專職人員為粵海提供相關服務,粵海有任何需求,當地政府就會及時回應。 秦忠特別感謝當地政府的支持,「如果沒有當地政府,我的公司發展不會如此順利;對於外來企業來講,當地的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是最重要的,也是外來企業最關心的。」秦忠說,宜昌的投資環境讓他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而且也給了他擴大公司規模的信心。 旅遊在宜昌,快樂著 2006年4月19日,是64歲的上海遊客華堯津老人值得紀念的一天。這一天,他隨上海某旅行社到宜昌車溪風景區旅遊,適逢三峽皮影館開館,他有幸成為揭牌嘉賓,從而獲得了「終身免費游車溪」的驚喜。 第一次到宜昌旅遊,華堯津為三峽的壯麗美景而陶醉,美麗的宜昌城和熱情的宜昌人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我站在壇子嶺俯瞰三峽大壩時,一股自豪之情從心底油然而生。」華堯津說,「所有的中國人都應該到三峽大壩看看,看看我們祖國的偉大。」 雄偉的三峽大壩、壯麗的長江三峽讓華堯津興致盎然,而宜昌特有的民俗文化則讓他如痴如醉。在車溪風景區,他看到了影視藝術之祖、被西方人稱之為「東方一絕」的皮影戲,看到原始的水車、煮酒等民間傳統工藝。「所有這些,以前都只能在電視上看到,而現在身臨其境,覺得『別有風味』。」 「宜昌的街道整潔而干凈,而且綠樹成蔭,非常適合人類居住。我想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一定很舒適。」華堯津老人如此評價宜昌。 給華堯津和同伴留下最深印象的則是宜昌人的熱情。無論什麼時候問路,市民都會熱情指點;就連下榻賓館的服務員說話都是輕聲細語,讓他們這些老人感覺如沐春風。 「這次到宜昌確實不虛此行,在有生之年,我一定會故地重遊。」華堯津老人說,屆時他將邀請更多的同伴,再次暢游三峽,暢游宜昌
希望採納
D. 日本有哪四大工業區
日本有四大工業區分別是:
1、京濱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位於東京灣沿岸,它以東京都和橫濱市為核心,以關東平原為腹地。戰後,京濱工業區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取得了迅速發展,工業區范圍顯著擴大。
2、阪神工業區
阪神工業區分布在 3 個地區:北部工業區有淀川通過;東部工業區是金屬加工和機械工業,並建有玩具、服裝、化妝品等小廠;西部是重、化學工業集中的臨海工業區,沿大阪灣分布,主要有造船、鋼鐵、車輛、機械和化學等大型工廠。
3、北九州工業區
北九州工業區在日本的九州島最北端,以鋼鐵、化學為主,還有機械化工、食品加工、陶瓷等產業。
4、中京工業區
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核心地帶是日本的愛知縣、三重縣、岐阜縣伸展的工業地帶。主要工業為紡織,陶瓷,汽車鋼鐵等。
(4)阿拉工業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主要的工業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所以形成了四大工業區。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等。
日本雖然工業發達,但是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製造業便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E. 俄羅斯四個主要礦產地分別在哪個工業區
樓主您好!俄羅斯工業區靠近資源豐富的地方分布
資源:
俄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資源。
②礦產資源:
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石油探明儲量82億噸(2009年數據),佔世界探明儲量的4—5%,居世界第八位。森林覆蓋面積8.
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
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發電量為1310億千瓦/小時。核電佔俄電力的10%。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希望對您有幫助!
F. 吉爾吉斯坦的首都在哪
比什凱克市是吉爾吉斯坦共和國的首都。
比什凱克簡介:
比什凱克市原名皮什佩克,它位於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的吉爾吉斯阿拉套山北麓、 美麗富饒的楚河盆地中央。
1878年建市,1926年改名為伏龍芝並進行了大規模擴建。1991年2月5日改成現名。它在歷史上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古城。
比什凱克海拔750~900米。面積130平方千米。市區橫跨阿拉爾卻河和阿拉密琴河,大楚斯基運河橫貫其北部。東部為新工業區,西部為老工業區和鐵路貨運站,南部有文教、科研機構和工廠。1878年建市。1926到1990年稱伏龍芝。1991年2月改名為比什凱克。
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最大的工業中心,主要部門為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生產農機、機床、電機、儀表等。輕工業、食品工業也很重要。烏茲別克的布哈拉有輸氣管道通該市。陸路交通樞紐。有鐵路通土西鐵路上的盧戈沃伊和伊塞克湖西岸的雷巴奇耶等地。公路通塔什干、阿拉木圖、奧什等地。航空要站(主要機場:馬納斯國際機場)。
比什凱克有一條以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命名的街道。1996年6月,時任比什凱克市長、吉著名經濟學家西拉耶夫提議,將比什凱克通往奧什的咽喉的路段更名為"鄧小平大街",旨在了解鄧小平理論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
G. 阿拉的公司總部位於哪裡
阿拉的位於深圳南山區科技園高新南七道12號惠恆大樓一期3樓302室,是一家由三諾聲智聯、搜狗、喜馬拉雅共同合資的公司,以人工智慧中的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作為發展初期的技術基礎,致力於為消費者、行業客戶創造美好用戶體驗。
H. 昆明垃圾焚燒廠有幾個具體位置在哪裡
昆明市西郊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 五華區大普吉村老青山腳下,昆明新鑫澤環境資源產業有限公司
官渡區東郊垃圾焚燒廠(運行)雲南省昆明市東郊阿拉鄉白水塘,雲南雙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
昆明西山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 西山區海口工業園區小海口片區,距離昆明主城約40公里 雲南綠色能源有限公司
昆明呈貢新區垃圾焚燒廠(運行)呈貢新區吳家營,中德豐泉環保控股有限公司
昆明空港垃圾焚燒廠(運行) 昆明市官渡區大板橋鎮新機場搬遷安置區東北片,重慶三峰環境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I. 一帶一路在新疆得路線圖,新疆那些城市位於一帶一路上
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阿克蘇,巴楚,喀什,阿圖什以及和田位於「一帶一路」上。一帶一路包括「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疆的這些城市主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
具體發展:烏魯木齊亞歐經貿合作試驗區建設;發展邊境貿易,加快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中哈霍爾果斯邊境經濟合作中心,阿拉山口、喀什綜合保稅區建設;推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擴大外匯交易幣種和交易量。
(9)阿拉工業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新疆2020年絲綢之路的發展目標
一方面,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深化西部地區對外經濟開放水平,推動西部自貿區建設,促進中國全面向西開放,打開中國西大門。同時,抓住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的戰略機會,通過工業園區建設,以點帶面,加快東部地區產業向新疆轉移,加速新疆地區產業集聚。
從專注東部發展到推動西部開放的轉變,新疆迎來了從「後排」變「前沿」的根本轉變。這也表明,未來很長時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是經濟發展的重點發展方向,對居於前沿和核心的新疆來說,也是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強有力的保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一帶一路」路線圖發布:新疆經濟發展迎來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