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手機的工業設計考慮到哪些因素

手機的工業設計考慮到哪些因素

發布時間:2022-05-10 07:41:23

⑴ 手機的工作原理\製造及相關知識

一、手機的工作原理:
一般來說,我們普通用戶只要學會如何使用好手機就可以了,對於其具體的工作原理不必仔細深究;然而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手機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故障,如果每次遇到故障哪怕是最微小的,都送到專業維修店去修理,您可能會覺得麻煩。如果您有相當的電器知識的話,您可能想自己學著修理,但要學修理,必須先熟悉手機的工作原理,只有這樣才能判斷發生的故障原因,並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同時,了解手機的工作原理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可以作為一種知識的儲備。為了能幫助這些喜愛手機的用戶快速學會修理,筆者就以摩托羅拉手機為例,來詳細介紹一下手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手機之所以能相互通信,筆者認為它是由三部分協調工作的結果,這三部分分別為射頻部分、邏輯部分和電源部分,要了解手機的工作原理其實只要了解這三部分是如何工作的就可以了,下面筆者就對這三個部分的工作原理進行分別地介紹。

射頻部分

通常射頻部分,又是由接受信號部分和發送信號部分組成。手機在接受信號時,首先利用天線把接收到的935-960MHz的射頻信號,經U400、SW363,將發射信號的接收信號分開,使收發互不幹擾。從U400的第四腳輸入第五腳輸出,進入接收前端迴路。U400的工作狀態受第三腳電位的控制,而第三腳電位又受到來自CPU的TXON、RXON信號的控制。經過天線開關的射頻信號首先經過帶通濾波器FL451的濾波,再送入高頻放大管Q418進行放大,Q418的輸出經FL452濾波後送Q420混頻管進行混頻。而本機振盪信號由RXVCO產生,並以FL453濾波後送Q420的基極進行混頻,取其差額,從Q420的集電極輸出153MHz的中頻信號,經FL420濾波後得到153MHz純凈的中柴油機信號,現經Q421放大後送U201的31腳,153MHz的中頻信號與153MHz的載波信號在32D53內解調產生RXI和RXQ模擬基帶信號,經U201的46#和48#送U501的14#和15#。在U501內經A/D轉換後送數字信號處理器做進一步的處理。153MHz的載波由U201的41#、42#、43#接外圍電路所構成的306MHz振盪電路,形成306MHz卉波信號,經二頻後形成153MHz載波。對於發送部分,從501的21#、22#、23#、24#輸出的TXIN、TXIP、TXQN、TXQP發射頻帶信號進入U201的61#、62#、63#、64#。U201的6#、7#、10#外接一個216MHz的VCO,產生216MHz的載波信號,該信號經U201內的分頻器分頻產生108MHz的發射中頻信號。四路調制信號在U201內完成108MHz載波調制從第4腳輸出到U300的4#。U300完成發射取樣信號與TXVCO相溫柔頻,取其差額得108MHz信號與4#輸入的TXIF鑒相,產生鑒相誤差電壓,從第8腳輸出去控制變容二極體CR300的容量來改變TXVCO的振盪頻率,從Q300的C極輸出890-915MHz的發射信號經Q301前級放大和Q302推動後進入功放Q302,放大後的信號進入天線U400的第1腳,再從U400的4#送天線發射出去。

邏輯部分

在邏輯部分,接收的RXI、RXQ模擬基帶信號在數據機U501內部完成D/A轉換、解密及自適應均衡後將數字基帶信號從U501的6#送入CPU的10#,在CPU內進行信道解碼,去掉糾錯碼源以及取實控制信息以後,恢復的話音數據流經數據線和地址線,傳送到語音器U801進行解碼。產生的數字話音信號從U801的78#送到PCM解碼器U803的8#。數字話音信號在PCM解碼器內完成減壓以及A/D轉換,再通過數字音量定位器,對接收信號、音量進行調整,再由U803的4#,輸出模擬音頻信號到U900的6#和21#。6#輸入的振鈴信號,經內部的振鈴驅支放大以後,從U900的4#、5#輸出去驅動振鈴器發間音頻信號,從21#輸入,經內部的音頻放大器以後,從19#、20#輸出放大的話音信號去推動聽筒發聲。 當我們用戶在講話時,話音經聽筒的聲電轉換以後送入電源集成電路U0-的9#,經內部的音頻放大以後,從10#輸出放大的模擬音頻信號。該信號在送到PCM編解碼器U803的18#在U803內部完成PCM編碼。從13#輸出PCM信號送到語音編碼器801的89#,在U801內進語音數據線和地址線將話音數據液流磅到中央處理器U701,話音數據流在U701完成信道編碼以後,經U701的11#送到調制解廟器U501的4#,信號在U501內進行D/A轉換,加密等處理以後,將產生的四路調制信號TXIP、TXIN、TXQP、TXQN送到收發中頻電路U201,以產生發射中頻ITX、IF信號。

電源部分

至於電源部分,我們一旦給手機裝上電池以後,電子Q999打通;同時32D54的48#與電源正極接通,此時我們如果再按一下開機鍵,U900的24#變為低電平,U900的穩奪輸出四路電壓分別為R275V、L2.75V、R4.75V、L5.0V。第30#產生復位信號和第27#產生開機申請信號。由32D53和13MHz晶體以及變壓二極體共同構成13MHz時鍾振盪器產生13MHz時鍾,在32D53內部整形和放大以後從第59#輸出送緩沖介面電路U703的17#,又從U703的第37#送CPU的50#送開機維持信號到U900的29#,維持正常開機。另外Q202、Q203的集電極電壓均為2.75V,供給32D53內部接收或發射電路的電源。U900第3#送出的L5.0V給負電壓產生電路供電。版本,SIM卡和PCM編解碼器U803也是L5.0V供電。U900第28#送出的R2.75V電壓給所有邏輯模塊供電。U900第28#送出的2.75V電壓供給射頻部分。U900第41#送出的R4.75V電壓給收發中頻電路32D53代電,U900第37#輸出的VXW轉換電壓給Q202和Q203的發射極供電。

由於各個手機的型號和出產廠商不一樣,上面介紹的工作原理可能不適用於某些手機,但大致的工作流程應該是一樣的。

二、手機製造相關知識
現在的手機已經漸漸脫離了單純通訊工具的身份,逐漸轉變成為一個多媒體和信息的終端設備,未來日常的溝通、娛樂、理財等活動,都是可以透過手機來進行。當大家在每一次看到一部新奇而又擁有高性能、鮮亮的外觀設計的手機出現時,各位是否有這樣的好奇心,這樣的手機到底是怎麼設計和製造出來的呢?

所以今天我們嘗試用一個技術的客觀角度,來簡單描述手機設計部門的構造與及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關系,最後向大家展示手機由製造到面世前的種種測試,好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手機,更加珍惜你的愛機,或許你日後不會輕易的更換它了吧!

一、手機的設計流程

用一個較簡單的闡釋,一般的手機設計公司是需要最基本有六個部門:ID、MD、HW、SW、PM、Sourcing、QA。

1、ID(Instry Design)工業設計

包括手機的外觀、材質、手感、顏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實現與及色彩等方面的設計。

例如摩托羅拉「明」翻蓋的半透明,諾基亞7610的圓弧形外觀,索愛W550的陽光橙等。這些給用戶的特別感受和體驗都是屬於手機工業設計的范疇,一部手機是否能成為暢銷的產品,手機的工業設計顯得特別重要!
2、MD(Mechanical Design)結構設計

手機的前殼、後殼、手機的攝像鏡頭位置的選擇,固定的方式,電池如何連接,手機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蓋手機,如何讓手機滑上去,怎樣實現自動往上彈,SIM卡怎樣插和拔的安排,這些都是手機結構設計的范疇。繁瑣的部件需要MD的工作人員對材質以及工藝都非常熟識。

摩托羅拉V3以 13.9mm的厚度掀起了手機市場的熱潮,V3手機以超薄為賣點,因為它的手機外殼材質選擇十分關鍵,所以V3的外殼是由技術超前的航空級鋁合金材質打造而成。可以這樣說,特殊外殼材質的選擇成就了V3的成功。

另外有個別用戶反應在使用某些超薄滑蓋手機的時候,在接聽電話時總能感覺到手機前殼的左右搖動,這就是手機結構設計出了問題,由於手機的殼體太薄,通話時的揚聲器振動很容易讓手機的機身產生了共振。
3、HW(Hardware) 硬體設計

硬體主要設計電路以及天線,而HW是要和MD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比如MD要求做薄,於是電路也要薄才行得通。同時HW也會要求MD放置天線的區域比較大,和電池的距離也要足夠遠,HW還會要求ID在天線附近不要放置有金屬配件等等。可想而知一部內置天線的設計手機,其製造成本是會較一部外置天線設計的手機貴上20-25%,其主要因素就是天線的設計,物料的要求與及電路的設計和製造成本平均都是要求較高一些。

通常結構設計師(MD)與工業設計師(ID)都會有爭論,MD說ID都是畫家,畫一些大家做不出來的東西,而ID會說MD笨,不按他們的設計做,所以手機賣得不好。所以,一款新的手機在動手設計前,各個部門都會對ID部門的設計創意進行評審,一個好的ID一定要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創意,並且客戶的體驗感覺要很好才行。當年摩托羅拉V70的ID就是一個很好的實現創意例子,後期市場的反應也不錯,而西門子的Xelibri的創意雖然也很好,也可實現,但可惜的是最終客戶的使用感覺並不好,所以一個真正好的創意,不但要好看,可實現,而且還要好用。

另外HW也會與ID吵架,ID喜歡用金屬裝飾,但是金屬會影響了天線的設計以及容易產生靜電的問題,因此HW會很惱火,ID/MD會開發新材料,才能應付ID的要求。諾基亞8800就是一個好例子,既有金屬感,又不影響天線的接收能力。
4、SW(Software)軟體設計

相對來說,SW是更容易為大家所理解,由於計算機的普及,讓我們最大程度地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軟體,手機操作界面的模式,大家經常看到的手機九官格操作菜單的實現,這都是SW設計的范疇。

SW要充分考慮到界面的可操作性,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觀的因素。SW的測試非常復雜,名目繁多,SW的測試不僅只是在尋找Bug,一致性的測試、兼容性的測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項目,在目前「內容為主」的信息時代,軟體才是手機的最終幕後支柱,硬體的驅動是軟體來實現,軟體和硬體的工程師之間的沖突相信是不會比其它部門少,這種關系的繞來繞去,所以便需要有PM(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來協調了。
5、PM(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

大規模公司的PM都分得非常細致,比如TPM (Technologly Of Project Management),即專門管技術的PM,而普通的PM,只管理項目的進度各協調工作,PM這個部門通常存在於那些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銷售手機的公司,AM(Account Manager)的職位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客戶經理,對公司內部是代表客戶提出要求,對外則代表公司的整體形象,在兩者之間起著不可或缺的橋梁作用。

6、Sourcing資源開發部

資源開發部的員工要不停地去挖掘新的資源,如新材質、新的手機組件、測試器材等,當手機開始試產時,他們要保證生產線上所需要的所有生產物料齊備。

手機進行小批量試生產,考察的不僅是軟/硬體的成熟度,還包括考察生產工藝和生產的測試技術,有些手機在進行到這個階段時,卻通過不了這一關的話,最後是以失敗告終。於是這款新設計的手機便不會出現在市場上了,而投入的開發資金和人力卻付之流水,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7、QA(Quality Assurance)質量監督

QA部門負擔起整個流程質量保證的工作,督促開發過程是否符合預定的流程,保證項目的可生產性,有很多新設計的手機,就因為碰上了不可生產的某種因素而放棄了。

生產一部手機不是在實驗室內做實驗那麼簡單,一旦生產就是成千上萬部,要保證每一部產品的優質絕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生產一部手機的樣品和生產10萬部手機完全是兩碼子事。

舉例:中國的菜館出的都是樣品,麥當勞做的是產品,所以麥當勞可以做得很大,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菜館暫時還沒有做到像麥當勞的規模是事實,所以手機設計公司才會建立起很多流程來防止出現設計研製出來的手機卻不能投入生產的情況。

不僅如此,一款手機的成功上市,能夠賣個滿堂紅,仍然是需要與大眾手機用戶有親密的接觸,並且經過用戶的反饋以及快速的改善才能成功。
二、鮮為人知的手機測試項目

1、壓力測試

用自動測試軟體連續對手機撥打1000個電話,檢查手機是否會發生故障。倘若出了問題,有關的軟體就需要重新編寫了。所以有時候手機上會出現不同的軟體版本存在的情況,其實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手機的版本越多,這可以證明該手機在推出發售前,未經過充分的測試工作便發售了。

2、抗摔性測試

抗摔性測試是由專門的Pprt可靠性實驗室來進行,0.5m的微跌落測試要做300次/面(手機有六個面)。而2m的跌落測試每個面需各做一次,還模擬人把手機拋到桌面,而手機所用的電池,也要經過最少4m的高度,單獨的向著地面撞擊跌落100次而不能有破裂的情況出現。

3、高/低溫測試

讓手機處於不同溫度環境下測試手機的適應性,低溫一般在零下20攝氏度,高溫則在80攝氏度左右。

4、高濕度測試

用一個專門的櫃子來作滴水測試,模擬人出汗的情況(水內滲入一定比例的鹽分),約需進行30個小時。

5、百格測試(又稱界豆腐測試)

用H4硬度的鉛筆在手機外殼上畫100格子,看看手機的外殼是否會掉下油漆,有些要求更嚴格的手機,會在手機的外殼上再塗抹上一些「名牌」的化妝品,看看是否因有不同的化學成分而將手機的油漆產生異味或者掉漆的可能。

6、翻蓋可靠性測試

對翻蓋手機進行翻蓋10萬次,檢查手機殼體的損耗情況,是用一部翻蓋的模擬機來進行,它可以設置翻蓋的力度、角度等

7、扭矩測試

直機用夾具夾住兩頭,一個往左擰,一個往右擰。扭矩測試主要是考驗手機殼體和手機內面大型器件的強度。

8、靜電測試

在北方地區,天氣較為乾燥,手摸金屬的東西容易產生靜電,會引致擊穿手機的電路,有些設計不好的手機就是這么樣突然損壞了。進行這種測試的工具,是一個被稱為「靜電槍」的銅板,靜電槍會調較到10-15KV的高壓低電流的狀況,對手機的所有金屬接觸點進行放電的擊試,時間約為300ms-2s左右,並在一間有濕度控制的房間內進行,而有關的充電器(火牛)也會有同樣的測試,合格才能出廠發售。

9、按鍵壽命測試

藉助機器以給設定的力量對鍵盤擊打10萬次,假使用戶每按鍵100次,就是1000天,相當於用戶使用手機三年左右的時間。

10、沙塵測試

將手機放入特定的箱子內,細小的沙子被吹風機鼓吹起來,經過約三小時後,打開手機並察看手機內部是否有沙子進入。如果有,那麼手機的密閉性設計不夠好,其結構設計有待重新調整。

此外,手機的測試還包含了更多更離奇的測項目,比如把手機放在鐵板上打電話加以測試,由於此時磁場發生了變化,什麼情況都會發生,例如尋找不到SIM卡等。

用鐵絲在手機底部連接器內撥來撥去,主要是要考慮到手袋內有鎖匙的情況下,是否會令手機出現短路的問題。

還有故意把充電器/電池反接測試,看看手機的保護電路設計是否能正常運作,靠近日光燈打電話的測試,人體吸收電磁波比例的測試,以及靠近心臟起博器打電話的測試等等,上述所提及的各種測試都是不可少的。

⑵ 手機外觀設計要考慮哪些要素

外觀是留給用戶的第一印象,用戶無法一眼看出產品的內在質量,卻能看出外觀是否平整、做工是否精細,從而完成產品的整體定位。外觀設計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控好市場的需求、抓住客戶的心理、設計出大多數客戶都能夠接受的產品外觀。外觀設計即視覺設計,是對產品外表進行設計,反應產品的外觀、性能、材料及製造技術,對產品品牌建設有最直接的影響。所以外觀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三維空間及造型的優美程度外,還要考慮適合產品推廣的風格、企業的產品路線等。博拉圖工業設計產品外觀設計要點分享:
材料
產品設計師在進行外觀設計時應該綜合考慮如何選擇設計材料,材料的加工工藝、成型技術的應用、產品的視覺表現、能不能滿足產品用於各種環境中的功能及實現設計目的等等。依託科技的發展,材料的特性和材料的加工方式也越來越多,產品設計師需要掌握各種不同材質的特性及加工方式。
色彩
色彩通過用戶的感官直接將設計師的設計信息傳達給用戶,對用戶是否想佔有產品起到根本的作用。色彩在外觀設計中發揮的作用主要有保護材料和對產品造型的裝飾,這不僅美化了產品外觀,也美化了用戶心理,所以在產品外觀設計過程中,要採用靈活多樣的色彩組合設計,使用戶對一款產品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形態
產品外觀設計的核心是產品的形態美設計。是產品設計師在系統地市場調研分析後,在產品外觀設計精確定位的基礎上開展的設計。要求符合:1、創新性。意在表明進行外觀設計時不是一味的去模仿復制,而是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使得產品給人獨特新穎的感覺,它通常在形態、材料、結構等方面反應。2、體量感。產品外觀設計的出發點是人機工程學,它強調產品必須符合用戶的要求,讓用戶使用更方便、舒適,如手持機產品操作部位就不超過手的活動范圍,一旦超過范圍使用者就不能舒適的使用。此外,在產品形態設計中還應強調產品的穩定性及整體美觀度等問題。

⑶ 手機外觀設計要考慮哪些要素

在網路化和數字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引領消費時尚的異軍突起的工業產品。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和日益挑剔的消費者.如何推動手機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手機廠商要解決的迫在眉睫的問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對工業設計曾有一句非常精闢的論斷:「對於工業設計一分的投入.可以產生一千分的回報」。美國工業設計協會做過調查.美國平均工業設計每投入一美元.其銷售收入為二千五百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的統計數字也表明.每增加一千億日元的銷售額. 工業設計的作用就佔51%.而技術改造的作用僅佔12%。十分顯然.工業設計的創新.必然會給產品帶來豐厚的利潤。實現手機工業設計的突破和創新正是大勢所趨。

當前.手機市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愛立信、三星、LG五家品牌佔領了中國手機市場75%的份額.數不勝數的其它品牌手機瓜分餘下的份額。手機牌照的放開、市場競爭者的不斷湧入、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使手機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他們紛紛打起廣告戰、價格戰、渠道戰和產品戰。這其中產品戰是重頭戲.而產品的工業設計更是制勝的關鍵。

經過多年的努力.手機的功能設計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隨著手機的不斷普及.消費者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多層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手機外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往往對外觀設計平庸或雷同的手機不屑一顧.而對外觀設計特點明顯並符合自己的身份的手機情有獨鍾。因此.靠創新外觀設計征服消費者的發展空間還是相當大的。面對市場的巨大挑戰.手機的外觀設計就要迎難而上。手機的外觀設計在適應功能設計的前提下.把外觀設計和產品工藝、

色彩及文化合理有機地融合.實現手機的進一步時尚化、人性化、個性化和娛樂化.這是未來中國手機外觀設計的一個新趨勢。

主流仍是時尚化設計
作為通信功能產品.手機誕生之初時簡單耐用是其主要特徵。隨著手機普及程度的提高.手機成為消費者隨身攜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其消費電子產品特徵遠遠大於其通信特徵.設計師們將外形設計重點轉移到消費電子產品特徵上。對於消費電子產品來說.時尚化設計是其不變的主題.手機外觀設計也應遵循這一規律。因此.設計師要深入研究和了解目前的社會環境和消費者的生活態度、審美情趣及時尚追求.增強針對性和服務性.在造型、色彩、材質、功能搭配和裝飾物等的選擇上竭力突出其時尚化特徵.將社會上的流行趨勢和時尚特徵等轉化成設計元素.體現到手機的外觀設計上。現如今.娛樂、多媒體、游戲和商務等特徵是消費者能普遍接受的功能.為了體現這些消費特徵.今後幾年手機外觀可以千姿百態、風格多樣.但其主流格調仍是時尚化。

傳統工藝與新興工藝的合理應用
傳統的手機.ABS、電鍍、電鑄、銘牌、五金件、橡膠件、透鏡、皮紋、蝕紋、絲印、鐳雕,紫外線等材質與效果的配合.是手機外觀發展的初步階段。在 2006-2007年.將新興的IMD、IML、鋁合金、鎂合金、不銹鋼等工藝及材料與傳統工藝有機結合.將使手機的外觀設計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手機外觀設計由傳統設計進一步走向多元化的設計。尤其IMD、IML等新材料具有清晰度高.立體感好.表面耐劃傷的特點.可隨意更改設計造型圖案.更好地增強產品美觀外型,體現完美異型結構的優勢.使手機外觀設計如虎添翼。在未來的手機外觀設計中.個性化、時尚化、身份化將成為手機外觀設計的主題.手機會變的越來越輕、越來越薄.而這一切都依賴於工藝與材料的快速發展與進步。

運用色彩增強視覺沖擊
當手機還徘徊在單一色彩的時候.我們充其量只能用漸變來表現手機中的萬千世界.傳遞情感的語言也顯得蒼白和無力。當色彩的元素悄然走進手中那方寸天地之後.信息的傳遞從此變得絢麗多彩.我們的視野被色綵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們的喜怒哀樂從此擁有了更豐富的手段和更具個性的表達方式。在使用功能之外.手機也被賦予了個性、時尚、裝飾等多種附加功能。色彩美使人的視覺感官感知空間美.每種色彩組合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視覺上、感性上和意象上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

外觀設計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
人類社會創造的文化對設計的影響.使之生動地表現在產品設計之中.同時一個符合社會所需的設計產品.其文化風格特徵必定會被社會接受.並產生良好的效果。一個好的產品設計能指導人們的生活.並帶來新的潮流和設計風格.甚至推動設計理念的更新。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產品設計文化與國際化的問題。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就應是獨特的.這是由其獨特的社會及文化等綜合因素決定的.但我們不能脫離了當今的時代來談傳統和文化.我們應運用國際化的設計語言來表達特定的文化風格.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設計思維方式作為我們從事設計的前提.這樣.使手機外觀設計建立在一個時代上.自然也就能達到與國際的相互勾通的目的。

設計師要設計出富有精神文化的產品.最為重要的是.要牢記自己是生活的一員.設計師必須首先是一個充滿個性的生活者.對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以及相互聯系極為敏感和頓悟.這樣能防止設計出遠離生活現實和社會文化的空洞乏味的產品.但同時設計師要跳出現實生活的圈子.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感悟人類的生活和文化. 這種眼光不受世間塵俗的絲毫影響.它是獨特的又是充滿激情的。只有這樣才能善於發散人性思維.以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來詮釋文化、生活、設計的內涵.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一種全新的感受.尋找到一個在生活中真正體驗過但又超脫世俗的新天地。我們還要充分了解符合我們要求的技術手段和科技特點.大膽和廣泛地運用。這樣使我們的設計建立在一個時代的基礎上.以具體化的產品來證明人類文化的快速發展。

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的需要也越來越難以琢磨和難以滿足.對手機的外觀設計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廠商推出更多具有時尚化、個性化、人性化和娛樂化的手機.期待這些設計特點在每部手機上都能達到和諧統一。手機的工業設計者有責任.也有能力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

⑷ 影響工業設計有哪些些因素

我是做網站設計的,不懂工業設計,但我覺得道理基本相通的,設計受到影響最大的是來自市場方面,也可以說是客戶意見,所要的設計基本都是以滿足客戶審美觀為准則的。
另外工業設計在這方面會小一些,更多的受成本限制,因此產品設計上對工序的繁瑣程度有很大限制,也制約了很大的創新,過多的採取模仿的方式

⑸ 設計一款手機考慮10個因素關於產品設計方面的。

學過相關的專業設計知識,提議設計注重三防:防塵,防水,防盜,這樣就完美了

⑹ 具體怎樣生產手機

一、手機的設計流程 用一個較簡單的闡釋,一般的手機設計公司是需要最基本有六個部門:ID、MD、HW、SW、PM、Sourcing、QA。 1、ID(Instry Design)工業設計 包括手機的外觀、材質、手感、顏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實現與及色彩等方面的設計。 例如摩托羅拉「明」翻蓋的半透明,諾基亞7610的圓弧形外觀,索愛W550的陽光橙等。這些給用戶的特別感受和體驗都是屬於手機工業設計的范疇,一部手機是否能成為暢銷的產品,手機的工業設計顯得特別重要! 2、MD(Mechanical Design)結構設計 手機的前殼、後殼、手機的攝像鏡頭位置的選擇,固定的方式,電池如何連接,手機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蓋手機,如何讓手機滑上去,怎樣實現自動往上彈,SIM卡怎樣插和拔的安排,這些都是手機結構設計的范疇。繁瑣的部件需要MD的工作人員對材質以及工藝都非常熟識。 摩托羅拉V3以 13.9mm的厚度掀起了手機市場的熱潮,V3手機以超薄為賣點,因為它的手機外殼材質選擇十分關鍵,所以V3的外殼是由技術超前的航空級鋁合金材質打造而成。可以這樣說,特殊外殼材質的選擇成就了V3的成功。 另外有個別用戶反應在使用某些超薄滑蓋手機的時候,在接聽電話時總能感覺到手機前殼的左右搖動,這就是手機結構設計出了問題,由於手機的殼體太薄,通話時的揚聲器振動很容易讓手機的機身產生了共振。 3、HW(Hardware) 硬體設計 硬體主要設計電路以及天線,而HW是要和MD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比如MD要求做薄,於是電路也要薄才行得通。同時HW也會要求MD放置天線的區域比較大,和電池的距離也要足夠遠,HW還會要求ID在天線附近不要放置有金屬配件等等。可想而知一部內置天線的設計手機,其製造成本是會較一部外置天線設計的手機貴上20-25%,其主要因素就是天線的設計,物料的要求與及電路的設計和製造成本平均都是要求較高一些。 通常結構設計師(MD)與工業設計師(ID)都會有爭論,MD說ID都是畫家,畫一些大家做不出來的東西,而ID會說MD笨,不按他們的設計做,所以手機賣得不好。所以,一款新的手機在動手設計前,各個部門都會對ID部門的設計創意進行評審,一個好的ID一定要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創意,並且客戶的體驗感覺要很好才行。當年摩托羅拉V70的ID就是一個很好的實現創意例子,後期市場的反應也不錯,而西門子的Xelibri的創意雖然也很好,也可實現,但可惜的是最終客戶的使用感覺並不好,所以一個真正好的創意,不但要好看,可實現,而且還要好用。 另外HW也會與ID吵架,ID喜歡用金屬裝飾,但是金屬會影響了天線的設計以及容易產生靜電的問題,因此HW會很惱火,ID/MD會開發新材料,才能應付ID的要求。諾基亞8800就是一個好例子,既有金屬感,又不影響天線的接收能力。 4、SW(Software)軟體設計 相對來說,SW是更容易為大家所理解,由於計算機的普及,讓我們最大程度地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軟體,手機操作界面的模式,大家經常看到的手機九官格操作菜單的實現,這都是SW設計的范疇。 SW要充分考慮到界面的可操作性,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觀的因素。SW的測試非常復雜,名目繁多,SW的測試不僅只是在尋找Bug,一致性的測試、兼容性的測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項目,在目前「內容為主」的信息時代,軟體才是手機的最終幕後支柱,硬體的驅動是軟體來實現,軟體和硬體的工程師之間的沖突相信是不會比其它部門少,這種關系的繞來繞去,所以便需要有PM(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來協調了。 5、PM(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 大規模公司的PM都分得非常細致,比如TPM (Technologly Of Project Management),即專門管技術的PM,而普通的PM,只管理項目的進度各協調工作,PM這個部門通常存在於那些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銷售手機的公司,AM(Account Manager)的職位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客戶經理,對公司內部是代表客戶提出要求,對外則代表公司的整體形象,在兩者之間起著不可或缺的橋梁作用。 6、Sourcing資源開發部 資源開發部的員工要不停地去挖掘新的資源,如新材質、新的手機組件、測試器材等,當手機開始試產時,他們要保證生產線上所需要的所有生產物料齊備。 手機進行小批量試生產,考察的不僅是軟/硬體的成熟度,還包括考察生產工藝和生產的測試技術,有些手機在進行到這個階段時,卻通過不了這一關的話,最後是以失敗告終。於是這款新設計的手機便不會出現在市場上了,而投入的開發資金和人力卻付之流水,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7、QA(Quality Assurance)質量監督 QA部門負擔起整個流程質量保證的工作,督促開發過程是否符合預定的流程,保證項目的可生產性,有很多新設計的手機,就因為碰上了不可生產的某種因素而放棄了。 生產一部手機不是在實驗室內做實驗那麼簡單,一旦生產就是成千上萬部,要保證每一部產品的優質絕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生產一部手機的樣品和生產10萬部手機完全是兩碼子事。 舉例:中國的菜館出的都是樣品,麥當勞做的是產品,所以麥當勞可以做得很大,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菜館暫時還沒有做到像麥當勞的規模是事實,所以手機設計公司才會建立起很多流程來防止出現設計研製出來的手機卻不能投入生產的情況。 不僅如此,一款手機的成功上市,能夠賣個滿堂紅,仍然是需要與大眾手機用戶有親密的接觸,並且經過用戶的反饋以及快速的改善才能成功。 二、鮮為人知的手機測試項目 1、壓力測試 用自動測試軟體連續對手機撥打1000個電話,檢查手機是否會發生故障。倘若出了問題,有關的軟體就需要重新編寫了。所以有時候手機上會出現不同的軟體版本存在的情況,其實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手機的版本越多,這可以證明該手機在推出發售前,未經過充分的測試工作便發售了。 2、抗摔性測試 抗摔性測試是由專門的Pprt可靠性實驗室來進行,0.5m的微跌落測試要做300次/面(手機有六個面)。而2m的跌落測試每個面需各做一次,還模擬人把手機拋到桌面,而手機所用的電池,也要經過最少4m的高度,單獨的向著地面撞擊跌落100次而不能有破裂的情況出現。 3、高/低溫測試 讓手機處於不同溫度環境下測試手機的適應性,低溫一般在零下20攝氏度,高溫則在80攝氏度左右。 4、高濕度測試 用一個專門的櫃子來作滴水測試,模擬人出汗的情況(水內滲入一定比例的鹽分),約需進行30個小時。 5、百格測試(又稱界豆腐測試) 用H4硬度的鉛筆在手機外殼上畫100格子,看看手機的外殼是否會掉下油漆,有些要求更嚴格的手機,會在手機的外殼上再塗抹上一些「名牌」的化妝品,看看是否因有不同的化學成分而將手機的油漆產生異味或者掉漆的可能。 6、翻蓋可靠性測試 對翻蓋手機進行翻蓋10萬次,檢查手機殼體的損耗情況,是用一部翻蓋的模擬機來進行,它可以設置翻蓋的力度、角度等。 7、扭矩測試 直機用夾具夾住兩頭,一個往左擰,一個往右擰。扭矩測試主要是考驗手機殼體和手機內面大型器件的強度。 8、靜電測試 在北方地區,天氣較為乾燥,手摸金屬的東西容易產生靜電,會引致擊穿手機的電路,有些設計不好的手機就是這么樣突然損壞了。進行這種測試的工具,是一個被稱為「靜電槍」的銅板,靜電槍會調較到10-15KV的高壓低電流的狀況,對手機的所有金屬接觸點進行放電的擊試,時間約為300ms-2s左右,並在一間有濕度控制的房間內進行,而有關的充電器(火牛)也會有同樣的測試,合格才能出廠發售。 9、按鍵壽命測試 藉助機器以給設定的力量對鍵盤擊打10萬次,假使用戶每按鍵100次,就是1000天,相當於用戶使用手機三年左右的時間。 10、沙塵測試 將手機放入特定的箱子內,細小的沙子被吹風機鼓吹起來,經過約三小時後,打開手機並察看手機內部是否有沙子進入。如果有,那麼手機的密閉性設計不夠好,其結構設計有待重新調整。 此外,手機的測試還包含了更多更離奇的測項目,比如把手機放在鐵板上打電話加以測試,由於此時磁場發生了變化,什麼情況都會發生,例如尋找不到SIM卡等。 用鐵絲在手機底部連接器內撥來撥去,主要是要考慮到手袋內有鎖匙的情況下,是否會令手機出現短路的問題。 還有故意把充電器/電池反接測試,看看手機的保護電路設計是否能正常運作,靠近日光燈打電話的測試,人體吸收電磁波比例的測試,以及靠近心臟起博器打電話的測試等等,上述所提及的各種測試都是不可少的。

⑺ 工業設計角度定義蘋果手機

從工業設計角度來看:
iPhone6的屏幕邊從iPhone5的倒角變成了圓角,是會更耐磨的,倒角是尖銳的,力集中在一點一線,容易磨損,圓角可以看作是無限放大的一個微小平面,是會更耐磨的,但圓角我覺得會失去一定個性。從許多視頻去看iPhone6非常容易折彎,我覺得在材料選擇iPhone6是失敗的,如此追求超薄的手感註定材料強度必須跟上才行,我覺得iPhone6更應該使用不銹鋼材質,雖然精鑄不銹鋼效率低下,但這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⑻ 自動化設備設計時最主要考慮因素有哪些

1)功能及指標 ;2)干擾等環境情況;3)電磁兼容性能;4)重量體積功耗價格等限制 ;5)高可靠性等

⑼ 工業設計 那是什麼東西啊 做什麼的

工業設計就是產品設計,大到飛機汽車,小到手機馬桶,都屬於工業設計,相對來說更偏重於外觀,以及功能上的突破。 我很看好工業設計, 隨著這個行業的成熟化,以及企業間競爭,工業設計公司的成熟,工業設計真的是很有前途的,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一定要有興趣,熱愛這個行業! 各類企業以及工業設計公司都需要這方面人才,而且工資也很高~

⑽ 工業設計的研究內容包括什麼因素

工業設計研究的內容可以說是廣泛而深入的,從工業設計師所從事的工作內容來看,設計師一般需要對項目背景進行調研,這個調研所包含的內容也是非常廣泛的:消費者調研、消費者喜好、消費者心理、特定區域文化調研等。

其次設計師也需要對整個設計項目的造型美學進行流行趨勢的調研,進而保證到設計師做的造型設計是符合消費者及市場審美趨勢的。

再者設計師需要進行人機關系研究以確保自己設計的產品是方便消費者使用的,而且在同等的條件下確保到自己設計的產品對消費者更友好,比如一個顏色的提醒,比如一個把手的增加等。

另外設計師也需要對商業模式以及產品製程進行研究,這樣以確保自己設計的方案是符合製程製造的,是可以提升製造效率的,而提高效率也就是在為企業創造收益。

當然設計需要研究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在實際項目中進行慢慢的積累。

閱讀全文

與手機的工業設計考慮到哪些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新款q3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14
平頂山到蘇州坐汽車要多久 瀏覽:921
汽車人聲多少赫茲 瀏覽:153
汽車長期不開電瓶能堅持多久 瀏覽:863
寶馬哈曼卡頓聽輕音樂怎麼調 瀏覽:551
河北工業氯化銨要多少錢 瀏覽:95
哪裡的工業廢水處理設備 瀏覽:170
汽車吊折價如何算 瀏覽:631
寶馬之悅怎麼樣值得購買嗎 瀏覽:190
文縣汽車站到全國哪裡發車 瀏覽:364
新型工業園區能享受什麼政策 瀏覽:974
吉利的汽車怎麼樣質量怎麼樣 瀏覽:616
張之洞主張什麼工業 瀏覽:520
寶馬528過戶多少錢 瀏覽:716
寶馬啟停電瓶電壓是多少 瀏覽:773
奧迪q7mini如何注冊 瀏覽:561
寶馬7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612
日本德國汽車哪個好 瀏覽:450
歷下區董家鎮工業園都有哪些企業 瀏覽:474
下雨天汽車內飾如何清洗 瀏覽: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