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苯二胺和間苯二胺有哪些不同都是有害
氨基都分別在1,4位和1,3位.性質略有不同,間苯二胺是一種工業染料,主要使用於毛皮染料和水泥促凝劑,是一種國際公認的「三致」物質,可引起致突變作用、致癌作用和致畸作用。
我們生活在比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愛,有壞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們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在做什麼。一切都在比較中才能存在,沒有丑便沒有美,沒有失去便沒有得到。
我們只需要一個我真愛的人和真愛我的人,在一起,我們的人生便圓滿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愛。有一個人愛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難與歡愉,眼淚和微笑,每一寸肌膚,身上每一處潔凈或骯臟的部分。
真愛是最偉大的財富,也是唯一貨真價實的財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擁有過一個人對你的真愛,這是多麼遺憾的人生啊!
生活中的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的論斷。定律是一種理論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
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描述宇宙當中的所有情況,也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能完全正確。人生同樣有其客觀規律可循。
一、生活定律 痛苦定律:死無疑是痛苦的,然而還有比死更痛苦的東西,那就是等死。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總是想著自己是否幸福時,你就獲得幸福了。
錯誤定律:人人都會有過失,但是,只有重復這些過失時,你才犯了錯誤。
沉默定律:在辯論時,沉默是一種最難駁倒的觀點。
動力定律:動力往往只是起源於兩種原因:希望,或者絕望。
受辱定律:受辱時的唯一辦法是忽視它,不能忽視它時就藐視它;如果連藐視它也不能,那麼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蠢定律:愚蠢大多是在手腳或舌頭運轉得比大腦還快的時候產生的。
化妝定律:在修飾打扮上花費的時間有多少,你就需要掩飾的缺點也就有多少。
省時定律:要想學會最節省時間的辦法,首先就需要學會說"不"。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頂上,有人站在山腳下,雖然所處的地位不同,但在兩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對方,卻是同樣大小的。
失敗定律:失敗並不以為著浪費時間與生命,卻往往意味著你又有理由去擁有新的時間與生命了。
談話定律:最使人厭煩的談話有兩種:從來不停下來想想;或者,從來也不想停下來。
誤解定律:被某個人誤解,麻煩並不大;被許多人誤解,那麻煩就大了。
結局定律:有一個可怕的結局,也比不上沒有任何結局可怕。
二、工作定律
安全定律:最安全的單位幾十年沒有得過安全獎(最安全證明你們安全沒有做工作)
需要定律:同樣兩個相同的單位,同樣的辦公費。多少年以後,發生了變化(證明你們單位辦公不需要那麼多的錢)出來反對,這種成功的概論會歸結為零。
評比定律:領導認為誰好,誰就好。(只要領導看你不順眼,再辛辛苦苦地工作也是白費力氣。)
一票否決定律:在一個單位,比如升工資,比如提拔任用,一個人提出來,往往成功的概率最大,而另一個人站
接受教育定律:每個單位都有吊兒郎當不好好乾工作的人。但領導往往在批評這些人的時候,這些人恰恰不在場,於是,便出現了遵紀守法的人,經常接受教育的尷尬局面。
哭鬧定律;那個部門沒有幾個因為經常的哭鬧而得到了實惠,他有什麼理由不經常哭鬧下去。(此定理也適用那些經常在領導面前叫苦叫累的部門)
能者多勞定律:在同一科室里,有的人雖然在其崗,但卻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那他的工作只能由能勝任該項工作的人去代勞。
不平衡定律:年年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一年沒有當先進便想不通;從未當先進的部門或個人,當上先進後便想不到。
少勞多得定律:一般的單位,都分為合同工、(過去稱為正式工)協議工、臨時工等等。拿錢越少的工作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被解僱;拿錢越多的越沒有多少事情可干,而且最不容易被解僱。
⑵ 關於工業染料
酸性洗染是利用水溶性陰離子染劑進行染色,廣泛的應用於絲綢、羊毛、尼龍和改造過的乙醯纖維等可以使用中性到酸染浴的材質的染色。染劑對纖維的附著能力至少有一部分是歸因於染劑中的陰離子與纖維中的陽離子行成鹽類的反應。所以酸染料不能附著於纖維素構成的纖維。
鹼性洗染是用水溶陽離子洗染,主要應用對丙烯酸酯纖維,也有少部分用於羊毛和絲綢。通常會加入乙酸幫助纖維吸收染料。另外,鹼性洗染還應用於色紙上色。
直接洗染又名實體洗染,通常配合中立或輕微鹼性染浴,或是在靠近沸點的溫度之下進行,有些還會配合加入氯化鈉(NaCl)或硫酸鈉(Na2SO4)。直接洗染被用在棉花,紙,皮革,羊毛,絲綢和尼龍的染色。另外還用在酸鹼度顯示和和生物體的染色。
媒染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媒介,它可以增強染料固著的堅牢度並可使染料抗水,光和發汗。媒介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可以很明顯的改變最後染出來的顏色。大部分天然物質的洗染都屬於媒染,因此有很多關於技巧介紹的文獻。最重要的媒染是綜合性媒介洗染,或鍍鉻物洗染,用在羊毛染色上;這些包括一些羊毛專用的30%洗染,另外這種染色法對於海軍服的深色染特別有用。媒染的一種媒介——重鉻酸鉀——主要作用是後續處理。要注意的是許多媒染用媒介都含有重金屬鹽類,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所以使用時必須小心。
大桶洗染用的染料基本上是不溶於水也不能附著在纖維上。但是可以先利用在鹼性水溶液中進行還原反應產生染料的無色鹼金屬鹽類,藉由這型式來附著在纖維上。隨後以氧化反應來使染料重新呈色以完成洗染。
易反應染料是運用含有容易與纖維起反應的取代基的發光團化合物進行染色。因為與纖維形成共價鍵因此這種染色法堪稱最耐久的染色法。目前有所謂冷性易反應的染料,譬如Procion MX 、Cibacron F,和Drimarene K,可以在室溫之下進行反應所以容易運用、所以易反應的染料顯然是在家庭或是藝術工作室中染棉花或纖維素的最佳選擇。
分散洗染最初是被開發來染醋酸纖維素,並且具有極不溶於水的特性。染料均勻的被混合在分散基質中,以糊狀型式或先透過噴霧乾燥法來製成粉末出售。它們也可被使用來洗染尼龍、三乙酸酯纖維素、聚酯和乙醯纖維。在某些情況下,洗染需要在130 .C下進行,同時還要配合高壓力。極度微小的染料顆粒可以增大接觸面積所以容易溶解並被纖維吸收。染色的效率受到分散基質的影響。
偶氮洗染是一種直接讓不溶於水的偶氮染料直接生成在纖維上或纖維里的技術。這種方式由加入偶氮及耦合化合物進行反應來達成。適當調整染浴的條件及各成分的比例產生不能溶解的偶氮染料。這個技術洗染是極為獨特的,因為最後的顏色由偶氮化合物及耦合化合物控制。
硫磺染料是用來將棉化染成暗色的染料。起始的染浴給予一種黃色或蒼白淡黃綠顏色。接下來進行氧化反應形成我們在襪子藍色牛仔褲上可以看到的的靛藍色的黑暗的黑色。
工業染料 - 染料分類
鹼性橙酸性染料 中性染料 冰染染料 鹼性染料 陽離子染料 直接染料 分散染料 食用染料 媒介染料 還原染料 活性染料 縮聚染料 硫化染料 金屬絡合染料 染料生產設備 色淀顏料 塗料色漿 無機顏料 顏料生產設備 一般有機顏料 預分散型有機顏料 綠色染料
孔雀石綠、金黃粉、玫瑰紅、蘇丹紅、酸性金黃、鉛鉻綠都是工業染料, 用途是可以將皮毛製品、纖維製品、陶瓷製品染成五顏六色。
⑶ 染料對人體的危害
熒光增白劑對人體有害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也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發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由於其能顯著提高紙張的白度,所以熒光增白劑在造紙行業中被廣泛地應用,在餐巾紙的生產過程中,有些企業也採用熒光增白劑來達到提高白度的效果。
由於近幾年人們發現熒光增白劑有致癌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害處,所以在造紙行業中禁止使用熒光增白劑製造食品包裝包裝紙和餐巾紙等。
餐巾紙中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方法。先用水將餐巾紙浸泡一會兒,然後把濾紙條放入其中浸濕,待濾紙條干後在紫外光下檢查。若濾紙顯示較強的熒光,則紙樣中含有熒光增白劑,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方法雖然速度很快,但准確性欠佳,如果紙樣中熒光增白劑的添加量較少,則檢驗效果不明顯,這樣就需要用其他方法進行復檢。
服裝的染料絕大多數是從煤焦油中提取的芳香胺中合成的,而聯苯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重氮鹽,此鹽與酚類或芳香胺類化合物偶聯,可得到多種偶氮染料。因此,一些企業喜歡選用芳香胺與聯苯胺一起使用。
長期穿用容易損害肝腎
聯苯胺是芳香胺中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聯苯胺的化學性質與苯胺類似,它與亞硝酸反應生成重氮鹽,此鹽與酚類或芳香胺類化合物偶聯,可得到多種偶氮染料。聯苯胺曾是染料工業的重要中間體,毒性很強,聯苯胺及它的鹽都是致癌物質。染料中有大量的化學助劑,如果長時間在那種環境下,有可能對將來的生育造成影響,比如不孕或者畸形兒。對你本身健康也可能有影響。
⑷ 有毒工業染料 有哪些
一樓的不要誤導別人。
染料分為工業染料和植物染料,植物染料當然不用說了,不僅沒有毒,多數還都具有消炎殺菌作用。
但是工業染料也不是都有毒的,只有歐盟特別提出的幾十種偶氮染料才是「疑似」有毒,被禁止使用。而其他的染料,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都被叫做「環保染料」,意思就是無毒無害!
各國的食品添加劑中的食用性染料,其中有一半種類的是植物染料,而另外一半則是從工業染料中再次經過動物食品衛生試驗之後篩選出的染料。
所以,有毒染料只是少部分偶氮結構的染料。
當然,說它無毒,是指正常使用、穿著的前提下的。不等於你拿來吃不會中毒。舉個例子說,泥巴有沒有毒?肯定沒有毒。可是你能吃泥巴嗎?吃多了一樣中毒。
⑸ 致癌染料有哪幾種
致癌染料是指未經還原等化學變化即能誘發人體癌變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紅(C﹒I﹒鹼性紅9)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證實與男性膀胱癌的發生有關聯。目前市場上已知的致癌染料有11種,其中分散染料2種、直接染料3種、鹼性染料1種、酸性染料2種和溶劑型染料3種。但列入生態紡織品監控范圍的致癌染料僅為7種。致癌染料在紡織品上絕對禁用。目前已知的可致癌芳香胺有23種,由這些芳香胺合成的染料有200多類。專家指出,偶氮染料具有非可溶性,水洗不掉,使用了這類有毒染料的服裝在與人體接觸的過程中,染料不可避免地會被皮膚吸收,通過還原反應和活性作用使人體內細胞的DNA發生結構和功能改變,從而誘發癌症。據了解,在國家禁止使用的23種可致癌芳香胺中以2-萘胺和聯苯胺的致癌毒性最強。例如,聯苯胺可以導致膀胱癌、輸尿管癌和腎盂癌,並且潛伏期可以長達20年。大量醫學調查還顯示,經常接觸聯苯胺的人膀胱癌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發病率的28倍!
⑹ 哪些類別的染料對人體有危害
熒光增白劑對人體有害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也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發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由於其能顯著提高紙張的白度,所以熒光增白劑在造紙行業中被廣泛地應用,在餐巾紙的生產過程中,有些企業也採用熒光增白劑來達到提高白度的效果。
由於近幾年人們發現熒光增白劑有致癌作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害處,所以在造紙行業中禁止使用熒光增白劑製造食品包裝包裝紙和餐巾紙等。
餐巾紙中是否含有熒光增白劑,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方法。先用水將餐巾紙浸泡一會兒,然後把濾紙條放入其中浸濕,待濾紙條干後在紫外光下檢查。若濾紙顯示較強的熒光,則紙樣中含有熒光增白劑,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方法雖然速度很快,但准確性欠佳,如果紙樣中熒光增白劑的添加量較少,則檢驗效果不明顯,這樣就需要用其他方法進行復檢。
服裝的染料絕大多數是從煤焦油中提取的芳香胺中合成的,而聯苯胺與亞硝酸反應生成重氮鹽,此鹽與酚類或芳香胺類化合物偶聯,可得到多種偶氮染料。因此,一些企業喜歡選用芳香胺與聯苯胺一起使用。
長期穿用容易損害肝腎
聯苯胺是芳香胺中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聯苯胺的化學性質與苯胺類似,它與亞硝酸反應生成重氮鹽,此鹽與酚類或芳香胺類化合物偶聯,可得到多種偶氮染料。聯苯胺曾是染料工業的重要中間體,毒性很強,聯苯胺及它的鹽都是致癌物質。
⑺ 「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有哪些
吊白塊:腐竹、粉絲、麵粉、竹筍
蘇丹紅:辣椒粉、含辣椒類的食品(辣椒醬、辣味調味品)
蛋白精、三聚氰胺:乳及乳製品
工業硫磺:白砂糖、辣椒、蜜餞、銀耳、龍眼、胡蘿卜、姜等
工業染料:小米、玉米粉、熟肉製品等
罌粟殼:火鍋底料及小吃類
革皮水解物:乳與乳製品含乳飲料
工業用礦物油:陳化大米
工業明膠:冰淇淋、肉皮凍等
敵敵畏:火腿、魚干、咸魚等製品
毛發水:醬油等
工業用乙酸:勾兌食醋
水玻璃:面製品
敵百蟲:腌制食品
⑻ 濫用食品添加劑是指什麼,都有哪些
各國對於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要求等各不相同。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定義。廣義的食品添加劑是指食品本來成分以外的物質。1965年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給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引入了直接和間接含義。1983年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其本身通常不作為食品消費,不是食品的典型成分,而是在食品的製造、加工、調制、處理、裝填、包裝、運輸或保藏過程中,由於技術(包括感官)的目的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物質,但不包括污染物或者為提高食品營養價值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質。」我國《食品衛生法》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物質或天然物質。
按來源劃分,國際上通常把食品添加劑分成三大類,①天然提取物;②用發酵等方法製取的物質,如檸檬酸等,它們有的雖是用化學法合成的,但其結構和天然化合物相同;③純化學合成物,如苯甲酸鈉。目前,天然食品添加劑品種少,價格較高,因此就開發了許多價格低廉的合成食品添加劑,使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在不斷擴大。如美國現在已經有25000種以上不同的食品添加劑應用在大約20000種以上食品中;歐盟約使用1000~1500種;我國許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由20世紀70年代的幾十種發展到目前衛生部頒發許可使用的1516種(截至1997年7月),其中包括食品用香料996種和推薦性加工助劑101種。
按食品添加劑功能分類,FAO/WHO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法規委員會(CcFAC)1988年將添加劑分為21類(不包括營養強化劑、酶制劑、香料等)。1990年我國國家技術監督局批准了食品添加劑分類和代碼(GB 12493—90),按其主要功能不同將食品添加劑分成20大類,包括酸度調節劑、抗拮劑、消泡劑、抗氧劑、漂白劑、膨脹劑、膠姆糖基礎劑、著色劑、護色劑、乳化劑、酶制劑、增味劑、麵粉處理劑、被膜劑、水分保持劑、營養強化劑、防腐劑、凝固劑、甜味劑、增稠劑等20類和其他,因香料品種太多另為一類。另外,1997年衛生部推薦了加工助劑類。同時食品添加劑的分類和代碼(GB 12493—90)對食品添加劑新原料或食品新資源、新品種的衛生監督和評價進行了規定,包括:①衛生學調查;②毒理學試驗;③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確定;④食品添加劑每日實際攝入量;⑤生產和使用新食品添加劑審批手續。其中衛生學調查包括:了解添加劑名稱、來源、生產單位;化學結構、主要成分;製造工藝;理化性質與純度;食用方式和食用量;分析方法;食品的安全性、化學變化和對其他營養成分的影響等有關實驗材料;人體資料等。
隨著化學添加劑的誕生和發展,人類健康不斷受到威脅。食品添加劑對人體的毒性概括起來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變性,這些毒性的共同特點是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顯露出來,即對人體產生潛在的毒害,這也就是人們關心食品添加劑安全性的原因。如動物試驗表明甜精(乙氧基苯脲)除了引起肝癌、肝腫瘤、尿道結石外,還能引起中毒。另外,動物試驗表明大量攝入苯甲酸導致肝、胃嚴重病變,甚至死亡;大量攝入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將影響生長發育;過量攝入亞硝酸鹽可致癌。
有時食品添加劑自身毒性雖低,但由於抗營養因子作用,以及食品成分或不同添加劑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就可能生成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質。幾乎所有的食品添加劑都有一定的毒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還有的食品添加劑具有特殊的毒性。另外,食品添加劑具有疊加毒性,即兩種以上的化學物質組合之後會有新的毒性。食品添加劑表現出來的疊加毒性比想像的要多得多,食品添加劑的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均存在疊加毒性,當它們和其他的化學物質如農葯殘留、重金屬等一起或同時攝入的話,使原本無致癌性的化學物質轉化為致癌性的物質。因此,除重視添加劑在原料、加工過程、最終加工和烹飪為成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外,同時更要充分調查和研究從食物攝入體內開始到消化道內生成的有害物質的病害性以及疊加毒性問題。
食品添加劑也是造成兒童過激行動的原因。美國有關人士針對有些孩子有過激行為,易激動,常伴有暴力等異常行為進行研究,認為這是水楊酸、著色料、香料等食品添加劑造成的。
食品添加劑按照標准並在進行衛生和安全性的監督管理下在允許范圍內使用,一般說是安全的。但是近年來,一些非法濫用食品添加劑影響食品安全的事件屢見不鮮,已經成為威脅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譬如全球關注的蘇丹紅、毒茶葉、毒豆芽等事件。
1.蘇丹紅
2005年2月16日,英國食品標准署在其網站上大規模召回359種被人工合成染料蘇丹紅污染的食品,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立即開展了排查工作,市工商局第一時間在亨氏美味源(廣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批次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嘜桂林辣椒醬兩個樣本中均檢出「蘇丹紅1號」。此後,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組織工商、質檢、衛生、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在全市抽檢樣品2590餘件,查出29家生產企業的53個批次的食品含有蘇丹紅,對查扣的16112箱含蘇丹紅的食品集中統一銷毀。本次雖然查出蘇丹紅的樣本僅占總抽查量的1%~2%,但它造成的社會影響十分惡劣。從3月5日開始,這種化工染料就不斷在廣州、雲南、上海等地檢出,從辣椒醬、辣腐乳、熟食,到肯德基辣雞翅……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及時做了下架處理,並深追其銷售渠道、原料來源。
據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2006年12月30日的報道,西安市出現添加蘇丹紅四號的辣椒面。調查中記者發現幾家辣椒面加工廠用蘇丹紅給辣椒染色,同時還用蘇丹紅染色的玉米皮摻假,這幾家廠雖然規模都不大,但是每家廠的日產加工量都在一兩千千克以上,這些含有蘇丹紅染料的辣椒面主要銷往西北地區,以及四川、湖南、山東和北京等省市。
蘇丹紅為親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種類型蘇丹紅,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紅色染料,常作為一種工業染料,被廣泛用於如溶劑、油、蠟、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我國從未批准將「蘇丹紅」染劑用於食品生產,頻繁爆發的「蘇丹紅」事件,都是食品生產企業違規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研究表明,「蘇丹紅一號」具有致癌性,會導致鼠類患癌,它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也顯現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於這種被當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劑只會緩慢影響食用者的健康,並不會快速致病,因此隱蔽性很強。長期食用含「蘇丹紅」的食品,可能會使肝部DNA結構變化,導致肝部病症。
2.染色「毒茶葉」
2005年6月,蘇州市場和浙江麗水發現1000千克重金屬嚴重超標的碧螺春茶葉。不法商販收購貴州的茶葉原料,並利用當地的茶場工人,由造假者帶來的技術員添加鉛鉻綠工業顏料仿製碧螺春。這些加工成本每500克約75元的所謂碧螺春,通過郵局發往江蘇省蘇州市和浙江省麗水市等地,以每千克400元左右的價格進行銷售,使用「鉛鉻綠」顏料加工茶葉,目的是為了增加茶葉的綠度,使茶葉鮮亮翠綠更加好看,但是這種工業顏料中鉛、鉻含量很高,其中鉛的含量超過國家標准60倍,成為可怕的「毒茶葉」。
鉛鉻綠是一種工業顏料,主要用於油漆、塗料、塑料、紙張生產,具有很強的著色能力,不易褪色。但是鉛鉻綠中的鉛、鉻等重金屬元素具有毒性,攝入人體將造成危害,因此不能食用。如果用10克添加了鉛鉻綠的茶葉泡茶水的話,通過茶水就可以攝入到150微克的鉛。200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所做的中國膳食研究表明,每個成年男子一天攝入鉛的水平是82.5微克,那麼僅僅通過10克的茶就可以達到150微克的鉛,可想而知後果是多麼嚴重。長期飲用這樣的茶水的話,會對人造成肝臟或者腎臟的損害,或者胃腸道、造血器官的損害。
3.毒豆芽
2005年7月,檢查人員在杭州江干區某處豆芽加工廠內,發現了大量的青黴素、土黴素、保險粉(連二亞硫酸鈉)等葯劑和化學物質。操作工人說,要想豆芽產量高,看相好,關鍵就在於綠豆浸泡,大部分的葯要在第一道工序上就加上了,效果最好。加了這些強效葯物之後,綠豆出芽率高,豆芽生長快,原本十天半個月才能長成的豆芽,只需7天就可提前上市。在這期間,每天還要噴灑激素、無根劑,確保豆芽長得粗壯。用葯的500克綠豆,至少能發出5000克以上的豆芽。即便在出場前的一天,操作工還是要放入保險粉等,確保豆芽不腐爛。杭州市農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江干區豆芽作坊的生產者多為福建等外來人員,分散在筧橋、彭埠兩鎮20多個生產點,這些無證作坊日產豆芽30噸左右,佔到了杭州市區豆芽日消費量的70%~80%。杭州市質監部門對豆芽作坊的水樣檢測報告稱,水樣中有因過量使用保險粉引起2.4%的二氧化硫殘留。長期食用二氧化硫殘留過高的食物,會對人體腸胃造成損害。
要確保食品添加劑食用安全,必須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包括食品添加劑的毒理學評價、食品添加劑使用量標準的制定、食品添加劑的標准審批、生產或使用食品添加劑審批手續、食品添加劑法規等。我國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標準是根據食品毒理學評價、各部門生產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需要、效果和建議,由衛生部和國家標准總局批准頒布實施。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是提供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定量指標,包括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目的、范圍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WHO/FAO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於1957年規定了《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一般原則》,就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和維護消費者利益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管理辦法。
美國是最早制定並執行食品添加劑法規的國家。1958年修改了1938年的食品法,對一些已應用的食品添加劑進行管理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化學性質、代謝過程、毒性、變態反應和三致試驗。從1972年開始,美國用10年時間審查了1958年以前就使用的約600種美國稱之為一般公認安全(GRAS)的食品添加物。
我國政府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對食品添加劑實行管理。20世紀60年代後加強了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監督。我國根據食品添加劑的特殊情況還制定了一系列法規,如1986年12月我國國家標准局批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GB 2760—86)和《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1986年11月衛生部頒發《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衛生標准(試行)》和《食品營養強化劑衛生管理辦法》,1997年衛生部又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GB 2760—1996)。食品添加劑衛生監督需要通過檢測和法律法規並行的方式進行監督,食品衛生法是強制手段。
⑼ 現在有些食品中禁止使用蘇丹紅,能告訴我蘇丹紅是什麼嗎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嗎
「蘇丹紅」並非食品添加劑,而是一種化學染色劑。它的化學成份中含有一種叫萘的化合物,該物質具有偶氮結構,由於這種化學結構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對人體的肝腎器官具有明顯的毒性作用。蘇丹紅屬於化工染色劑,主要是用於石油、機油和其他的一些工業溶劑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於鞋、地板等的增光。
「蘇丹紅一號」與「蘇丹紅四號」有什麼區別?
蘇丹紅有Ⅰ、Ⅱ、Ⅲ、Ⅳ號四種,經毒理學研究表明,蘇丹紅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蘇丹紅(一號)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顯現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國禁止使用於食品中。
此次發現的「蘇丹紅四號」與「蘇丹紅一號」主體結構相同,均有致癌性,但存在個別差別,因此將它們標為一號與四號。
「蘇丹紅一號」型色素是一種紅色染料,一種人造化學制劑,全球多數國家都禁止將其用於食品生產。這種色素常用於工業方面,比如溶解劑、機油、蠟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蘇丹紅(1號)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顯現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有致癌性,對人體的致癌性還沒有明確。
「蘇丹紅」是食品添加劑嗎?
我國對於食品添加劑有著嚴格的審批制度,我國從未批准將「蘇丹紅」染劑用於食品生產,此次的「蘇丹紅」事件類似於「吊白塊」、「瘦肉精」,都是食品生產企業違規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胭脂紅」、「落日黃」等食品添加劑與「蘇丹紅」有何區別?
一般市民雖然很難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蘇丹紅,但沒有必要望「紅」、「辣」生畏。除蘇丹紅外,可以食用的紅色著色劑有上千種,如胭脂紅、新紅、莧菜紅等,這些著色劑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質監專家表示,它們與「蘇丹紅」的性質有著本質區別,前兩者都是列入國家目錄的食品添加劑,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國家有嚴格的限量規定,嚴禁超量使用。在標准范圍之內使用食品添加劑,沒有安全問題。
為何「蘇丹紅」嗜辣?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之所以將作為化工原料的蘇丹紅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運用與辣椒產品加工當中:
一是,由於蘇丹紅用後不容易褪色,這樣可以彌補辣椒放置久後變色的現象,保持辣椒鮮亮的色澤;
二是,一些企業將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蘇丹紅染色後,混在辣椒粉種,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蘇丹紅」到底有何危害?
2004年6月14日,英國食品標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發現含有潛在致癌物的蘇丹紅1號色素,向消費者和貿易機構發出了警示,禁用產品目錄中的蘇丹紅1號。
2002年,研究人員發現它們能造成人類肝臟細胞的DNA突變。「蘇丹紅一號」進入生物體內後,不會很快導致患病。接觸到能夠導致癌症的物質也並不意味著癌症一定會發生。
英國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員說,與諸如抽煙這樣的常見致癌因素相比,「蘇丹紅一號」引發的癌症風險是很小的。她說:「人們即使已經吃過列在清單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按照歐共體的規定要求,進入任何歐共體國家的所有乾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蘇丹紅一號」。不能出示證明的相關貨物將被扣留,以供采樣和分析。口岸和地方政府也要隨機提取樣品進行檢驗。一旦發現食品中含有「蘇丹紅一號」,必須全部銷毀。
蘇丹紅具有致突變性和致癌性,蘇丹紅(1號)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顯現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實驗中發現有致癌性,對人體的致癌性還沒有明確。蘇丹紅是一種化工染色劑,在食品中添加的數量微乎其微,就劑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過於恐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市民不用因為吃了一點就擔心致癌。。
專家認為,「蘇丹一號」雖然會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風險,但目前無法確定一個安全度。
建議經常食用者檢查肝部
研究表明,「蘇丹紅一號」具有致癌性,會導致鼠類患癌,它在人類肝細胞研究中也顯現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於這種被當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劑只會緩慢影響食用者的健康,並不會快速致病,因此隱蔽性很強。
長期食用含「蘇丹紅」的食品,可能會使肝部DNA結構變化,導致肝部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