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單位的系統屬於工業控制系統
隨著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相繼出現了集散控制系統和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 一些行業當中有的人認為FCS 是由PLC發展而來的;另一些行業的人認為FCS又是由DCS發展而來的。FCS與 PLC及DCS之間既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又存在著本質的區別。
DCS(Distributed Contorl System),集散控制系統,又稱分布式控制系統,是相對於集中式控制系統而言的一種計算機控制系統,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統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
FCS(FieldBus Contorl Syestem),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它是用現場匯流排這一開放的、具有互操作性的網路將現場各個控制器和儀表及儀表設備互聯,構成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同時控制功能徹底下放到現場,降低了安裝成本和維修費用。
PLC(Program Logic Control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FCS和DCS的詳細對比
FCS是由DCS與PLC發展而來,不僅具備DCS與PLC的特點,而且跨出了革命性的一步。目前新型的DCS與新型的PLC,都有向對方靠攏的趨勢。新型的DCS已有很強的順序控制功能;而新型的PLC,在處理閉環控制方面也不差,並且兩者都能組成大型網路,DCS與PLC的適用范圍,已有很大的交叉。
DCS系統的關鍵是通信。也可以說數據匯流排是分散控制系統DCS的脊柱。由於它的任務是為系統所有部件之間提供通信網路,因此,數據匯流排自身的設計就決定了總體的靈活性和安全性。數據匯流排的媒體可以是:一對絞線、同軸電纜或光纖電纜。通過數據匯流排的設計參數,基本上可以了解一個特定DCS系統的相對優點與弱點。
為保證通信的完整,大部分DCS廠家都能提供冗餘數據匯流排。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性,使用了復雜的通信規約和檢錯技術。所謂通信規約就是一組規則,用以保證所傳輸的數據被接收,並且被理解得和發送的數據一樣。目前在DCS系統中一般使用兩類通信手段,即同步的和非同步的,同步通信依靠一個時鍾信號來調節數據的傳輸和接收,非同步網路採用沒有時鍾的報告系統。
圖 傳統方式:現場級設備與控制器之間連接採用一對一I/O連線方式
圖 現場匯流排技術:使用一根電纜連接所有現場設備
PLC和DCS
PLC:
從開關量控制發展到順序控制、運送處理,是從下往上的
連續PID控制等多功能,PID在中斷站中。
可用一台PC機為主站,多台同型PLC為從站。
也可一台PLC為主站,多台同型PLC為從站,構成PLC網路。這比用PC機作主站方便之處是:有用戶編程時,不必知道通信協議,只要按說明書格式寫就行。
PLC網格既可作為獨立DCS,也可作為DCS的子系統。
PLC主要用於工業過程中的順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閉環控制功能。
DCS:
分散控制系統DCS集4C(Communication,Computer, Control、CRT)技術於一身的監控技術。
從上到下的樹狀拓撲大系統,其中通信(Communication)是關鍵。
PID在中斷站中,中斷站聯接計算機與現場儀器儀表與控制裝置是樹狀拓撲和並行連續的鏈路結構,也有大量電纜從中繼站並行到現場儀器儀表。
模擬信號,A/D—D/A、帶微處理器的混合。
一台儀表一對線接到I/O,由控制站掛到區域網LAN。
DCS是控制(工程師站)、操作(操作員站)、現場儀表(現場測控站)的3級結構。用於大規模的連續過程式控制制,如石化等。
業內人士細說PLC與DCS區別
㈡ 工業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八方面:
1、安全技術措施工程建設支出;
2、安全設備、設施的購買、更新和維護支出;
3、安全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現場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物品支出;
4、安全檢查與評價支出;
5、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評估、整改、監控支出;
6、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及進行應急救援演練支出;
7、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支出;
8、其他保障安全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
工業安全
工業化的推進在為人類生活提供豐富物質的同時,也逐漸成為威脅人身安全的「殺手鐧」,生產事故的頻發使得安全生產這一話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為確保工廠生產過程的安全,安全儀表系統(SIS)在保障過程工業安全方面已經成為主力軍。
為什麼需要安全?
現在,操作人員和用戶無論是在工作或空閑時間、白天或黑夜都永遠被復雜技術所包圍。因此,用戶應該會發現這些設備並不復雜,操作起來很安全。自動化機械設備的安全性在這方面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確運用標准和指令至關重要。
在每千個動作中,會產生一個影響人身安全的故障。這種情況通常在有壓力的情況下發生,整個流程需要停止來修復設備的故障。當拆卸在操作期間卡殼的部件可以避免復雜的設備重啟流程時,還包括拆除互鎖設備。科學研究表明:一半的致命工業事故都可以歸結於操作人員的行為所造成!
30% 到40% 的事故間接成本都可以避免:致命的工業事故還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傷害相對較小的事故。這就是跡近事故分析成為職業安全防護的重要部分的原因。
2有哪些工業安全產品?
工業安全的產品種類較多,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安全控制器、安全開關、安全光幕、安全柵、安全繼電器、報警裝置、防爆產品、防雷/浪涌保護器、ESD、安全網路
人機安全的通用標准
機械設備安全的基礎:通用標准包含有機械設備安全設計、策略和操作的必要信息。
EN 1050機器安全 - 風險評估原則
根據機器指令條款,機器製造商必須進行危險評估,以此確定其機器可能遇到的所有危險。然後製造商必須根據風險評估設計和製造機器。
根據機器指令條款,此要求同樣適用於擔當製造商職責的相關人員。例如將設備相互連接起來或對設備進行升級或改裝,都應該進行危險評估。
降低風險的反復過程
EN 1050 包含機器的「風險評估原則」。風險評估是以系統方式對機器相關危險進行檢查的一系列邏輯步驟。
機器的危險變化多樣。因此,不僅需要考慮機械的碾壓和切割危險,而且必須考慮高溫和觸電以及輻射危險。
在風險評估結果出來後,根據EN ISO 12100,接下來採取降低風險措施。因此必須在計劃階段之前及其期間以及機器或設備安裝完成後進行風險降低。
每次重復此評估,就會最大限度降低危險並實現安全措施。
這些方法可以作為綜合分析的一部分。EN 954是針對控制系統安全相關部分的評估,是從EN 1050 標准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
EN ISO 12100-1安全機器的製造原理
EN ISO 12100 用於為設計人員提供總體看法和實踐准則。其幫助您生產符合安全要求的機器。同時它還提供製訂更多安全標準的方法。在機器指令目錄下EN ISO 12100取代了EN 292。
EN ISO 12100 標準的內容
機器安全概念注重機器在其使用壽命期間履行既定用途的能力,無論風險是否充分降低。EN ISO 12100 第一部分的目的是規定基本危險,以幫助設計人員認別相關重要危險。這些是機器可能發生的危險。如下的是必須考慮到的危險:
機械危險電氣危險高溫危險噪音產生的危險振動產生的危險輻射產生的危險材料和物質產生的危險在機械設計過程中忽略人體工程原理而產生的危險。
通過風險分析進行風險評估
設計人員一旦發現了其他潛在的機器危險(永久危險和意外危險),那麼必須根據量化系數估計各個危險的風險。那麼他必須決定風險評估結果是否意味著需要降低風險。
機械安全第一步: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機械安全關鍵 其為實現高效且經濟的降低風險措施鋪平了道路。 操作者和維護人員進行的很多活動存在著極高的風險。
通常引起的事故的因素只有幾條。 如果您需要製造、改裝或連接機械,妥善的風險評估是安全地設計機械,或確定必要的防護措施的最重要基礎條件。
㈢ 安全系統工程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1)系統安全分析。
(2)安全評價。
(3)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將世界發達國家和中國在大規模國防和航天科學技術實踐中成功總結出的先進的系統工程模式運用於安全領域,實施安全系統工程;
有助於幫助我們克服對社會安全的綜合治理方針、戰略貫徹不利的局面,有助於實現傳統安全模式的科學化、現代化和具體化,有助於將許多地方和許多部門普遍存在的務虛口號轉化為務實工程.
安全系統工程的核心問題,在於對社會系統中各種各樣導致安全問題的利益沖突和災害事故,有效地建立預防、避免、處理的科學機制,以高度系統化的安全措施應對帶來安全問題的系統化的因素.
首先,在系統的開發階段,安全系統工程要求設置安全工程系統管理計劃。從理論上說,在產品最初的構想階段,安全因素就應該被充分的考慮到。
其次,安全系統通過以下幾個手段來保證系統安全:
安全設計: 保證安全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設計。所以安全工程必須從研發的起始階段就開始介入。 比如,設計應當保證,任何一個單一零件的損壞都不應該導致安全隱患。
安全預警: 當安全隱患不能夠通過設計來排除時,應當提供預警。
安全生產: 在生產的過程中,要提高對重要的系統零件的質量要求。比如,100%檢查炮彈的安全閥
安全訓練: 最後的手段就是對相關人員提供安全訓練。明確如何杜絕安全隱患,以及在安全事故中如何保護自己。因為從工程理論來說,人是不能保證不犯錯誤的。所以這一個手段往往最後才考慮的。
㈣ 工控信息安全與傳統信息安全有什麼區別工控安全中有哪些知名的安全廠商和設備
工業網路防護對實時性,可靠性的苛刻要求,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安全和實時可靠之間取捨,業主會犧牲安全,這里是信息網路安全。
天地和興
工控防火牆
工控安全審計平台
工控主機安全防護系統
工控安全管理平台
㈤ 什麼不是工業信息安全系統的等級,安全風險的劃分的要素是什麼
摘要 您好
㈥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第什麼級威脅最大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第一級威脅最大。 ccrc信息安全服務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共三個級別,其中一級最高,三級最低。共分8個不同的方向,分別是:安全集成、安全運維、應急處理、風險評估、災難備份與恢復、安全軟體開發、網路安全審計、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可根據自身業務需求來申請對應方向的。 ...」
㈦ 國內工控安全領域有哪些靠譜的公司
國內工控安全領域有電力行業的啟明星辰、中電瑞鎧、安恆科技、中京天裕;石油石化的威努特,海天偉業等等。
拓展資料
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簡稱「工控安全」,與IT安全、信息安全、IoT安全等同屬網路空間安全下的概念,是工業生產環節中不可忽略的安全領域,工控安全將直接影響生產效能、生產穩定性甚至是人身安全。
隨著「工業製造2025」、「工業4.0」、「兩化融合」、「物聯網」等概念的誕生,工業互聯網也隨之產生,即IT與OT的邊界最終將被打破,傳統的OT網路架構所形成的的數據孤島效應也將成為歷史,在這一發展趨勢下,工業網路下的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將變得極其重要,其安全性直接決定企業生產環節的穩定程度、人員的安全保障。
工控安全包含的方面有
工控安全是一個體系化概念,它包含PLC安全、DCS安全、SCADA安全、上位機安全、工程師工作站安全等,這些安全最終決定了生產的安全、業務的安全、流水線的安全及人身的安全。
工控安全當中諸多不安全因素,最終可能都會影響現場設備層的正常運轉,嚴重情況下甚至影響人身安全:
1.陌生資產;
2.專有協議;
3.未修補的舊系統;
4.漏洞發現;
5.威脅發現 ;
6.操作風險;
7.網路拓撲;
8.安全性不足。
實現工控安全的基本安全原則:
1.可信
實施基本安全控制,確保與IT安全治理和最佳實踐保持一致,深刻的OT意識有助於准確的風險評估。
2.高效
集成到現有流程和工作流中「低噪音和高背景」:實現風險降低的最小努力。
3.無干擾
避免使用復雜工具分散IT人員的注意力和技術,為生產可用性創造絕對最低風險。
㈧ 工業互聯網安全包括什麼
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內容包括:
設備安全
設備安全包括工廠內單點智能器件、成套智能終端等智能設備的安全,以及智能產品的安全,具體涉及操作系統 / 應用軟體安全與硬體安全兩方面。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現場設備由機械化向高度智能化轉變,並產生了嵌入式操作系統微處理器應用軟體的新模式,這就使得未來海量智能設備可能會直接暴露在網路中,面臨攻擊范圍擴大、擴散速度增加和漏洞影響擴大等威脅。
工業互聯網設備安全具體應分別從操作系統 / 應用軟體安全與硬體安全兩方面出發部署安全防護措施,可採用的安全機制包括固件安全增強、惡意軟體防護、設備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和漏洞修復等。
控制安全
控制安全包括控制協議安全、控制軟體安全及控制功能安全。
工業互聯網使得生產控制由分層、封閉、局部逐步向扁平、開放、全局方向發展。其中在控制環境方面表現為 IT 與 OT 融合,控制網路由封閉走向開放;在控制布局方面表現為控制范圍從局部擴展至全局,並伴隨著控制監測上移與實時控制下移。上述變化改變了傳統生產控制過程封閉、可信的特點,造成安全事件危害范圍擴大、危害程度加深,以及網路安全與功能安全問題交織等。
對於工業互聯網控制安全,主要從控制協議安全、控制軟體安全及控制功能安全三個方面考慮,可採用的安全機制包括協議安全加固、軟體安全加固、惡意軟體防護、補丁升級、漏洞修復和安全監測審計等。
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包括承載工業智能生產和應用的工廠內部網路、外部網路及標識解析系統等的安全。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工廠內部網路呈現出 IP 化、無線化、組網方式靈活化與全局化的特點,工廠外部網路呈現出信息網路與控制網路逐漸融合、企業專網與互聯網逐漸融合、產品服務日益互聯網化的特點。這就使得傳統互聯網中的網路安全問題開始向工業互聯網蔓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工業互聯協議由專有協議向乙太網(Ethernet)或基於 IP 的協議轉變,導致攻擊門檻極大降低;現有的一些工業乙太網交換機(通常是非管理型交換機)缺乏抵禦日益嚴重的 DDoS 攻擊的能力;工廠網路互聯、生產、運營逐漸由靜態轉變為動態,安全策略面臨嚴峻挑戰等。此外,隨著工廠業務的拓展和新技術的不斷應用,今後還會面臨由於 5G/SDN 等新技術引入、工廠內外網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等帶來的安全風險。
網路安全防護應面向工廠內部網路、外部網路及標識解析系統等方面,具體包括網路結構優化、邊界安全防護、接入認證、通信內容防護、通信設備防護、安全監測審計等多種防護措施,構築全面高效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應用安全
工業互聯網應用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平台與軟體兩大類,其范圍覆蓋智能化生產、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方面。目前工業互聯網平檯面臨的安全風險主要包括數據泄露、篡改、丟失、許可權控制異常、系統漏洞利用、賬戶劫持和設備接入安全等。對軟體而言,最大的風險來自安全漏洞,包括開發過程中編碼不符合安全規范而導致的軟體本身的漏洞,以及由於使用不安全的第三方庫而出現的漏洞等。
相應地,應用安全也應從工業互聯網平台安全與軟體安全兩方面考慮。對於工業互聯網平台,可採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審計、認證授權和 DDoS 攻擊防護等。對於軟體,建議採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在軟體的開發過程中進行代碼審計,並對開發人員進行培訓,以減少漏洞的引入;對運行中的軟體定期進行漏洞排查,對其內部流程進行審核和測試,並對公開漏洞和後門加以修補;對軟體的行為進行實時監測,以發現可疑行為並進行阻止,從而降低未公開漏洞帶來的危害。
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包括生產管理數據安全、生產操作數據安全、工廠外部數據安全,涉及採集、傳輸、存儲、處理等各個環節的數據及用戶信息的安全。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數據按照其屬性或特徵,可以分為四大類:設備數據、業務系統數據、知識庫數據和用戶個人數據。根據數據敏感程度的不同,可將工業互聯網數據分為一般數據、重要數據和敏感數據三種。隨著工廠數據由少量、單一和單向向大量、多維和雙向轉變,工業互聯網數據體量不斷增大、種類不斷增多、結構日趨復雜,並出現數據在工廠內部與外部網路之間的雙向流動共享。由此帶來的安全風險主要包括數據泄露、非授權分析和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等。
對於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安全防護,應採取明示用途、數據加密、訪問控制、業務隔離、接入認證、數據脫敏等多種防護措施,覆蓋包括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處理等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