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中國工業品產量有多少

中國工業品產量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05 19:41:22

Ⅰ 中國製造的規模發展

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生活的工業品短缺局面,市場供應由蕭條、匱乏走向繁榮和充裕。同時,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國製造業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生產大國。
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種,粗鋼、煤、水泥產量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水泥產量2009年已佔世界總產量的60%。2010年粗鋼產量佔世界鋼產量的44.3%,煤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 舊中國的出口,實際上是西方列強對我國資源、能源的掠奪。即使到1978年,初級產品出口所佔比重還略高於工業製成品。但是到2010年,初級產品所佔比重已下降到個位數,工業製成品已上升到94.8%,尤其是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一半;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占近三分之一。
家電、皮革、傢具、自行車、五金製品、電池、羽絨等行業已成為中國在全球具有比較優勢、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行業。輕工產品已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世界貿易量中佔有極大的比重,為世界人民享受到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由1949年的185萬千瓦,發展到2010年的9.6億多千瓦,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連續十多年穩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年產量由1949年的12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2億噸,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油氣生產國。原煤產量從1949年的0.32億噸,增長到2010年的32.4億噸,供給由短缺轉變為總量基本平衡;生產方式由手工作業和半機械化為主轉變為機械化、現代化為主。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取得顯著進展。風電裝機容量連續翻番增長,已躍居世界前列;水電、核電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我國已成為水電裝機容量第一大國和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 裝備製造業被稱為工業的基礎產業,在推動我國工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2010 年,我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0%左右,裝備製造業總量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實現自主製造,大型露天礦及大型施工機械基本實現自主化,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設計製造技術,自主化率達到85%以上。部分領域裝備產品技術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我國成為繼美國後第二個能夠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Ⅱ 中國歷年鋼鐵產量

據從1896年到1948年的半個多世紀的統計,全中國累計的鋼產量只有760萬噸(包括機械廠的鋼產量在內)。其中達到最高年產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萬噸,而且絕大部分產量還分布在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發展概況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1949年全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國鋼產量為135萬噸,1983年達到4002萬噸,增長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遞增速度為11.6%。1949~1983年,中國累計產鋼5.47億噸,生鐵5.75億噸,鋼材3.87億噸。

產地分布 鋼鐵工業的地區分布發生了可喜變化。舊中國的鋼鐵工業由於被日本帝國主義壟斷,主要集中在東北一隅,如1943年東北的鋼產量就佔全國鋼產量的94.5%,分布極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未計台灣省)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高達85.8%。

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達70%。但經過30多年建設,布局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降到57.3%,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2)中國工業品產量有多少擴展閱讀: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70年代後期,全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約為3500億噸,其中富礦儲量約為1500億噸(以上均不包括中國的儲量)。蘇聯鐵礦石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維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這五國鐵礦石儲量之和佔世界總儲量的90%左右。蘇聯70年代各年的鐵礦石產量為1.95~2.46億噸,占同期世界年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強,是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

澳大利亞、巴西、美國、中國、加拿大的鐵礦石產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鐵礦石資源豐富是發展鋼鐵工業的重要條件。全世界平均的礦鐵比總的趨勢是下降的,20世紀50年代末高於2.00,60年代末降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Ⅲ 中國是第幾大工業國

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工業增加值2010年開始超過美國,2018年為30.5萬億元,4.58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的24%;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包括41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

從產量上看,500多個工業品,有220個世界第一;我國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去年出口16.4萬億元,摺合2.48萬億美元。進口世界第二,14.1萬億元,約為2.14萬億美元,加起來超過30萬億元,折4.62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量的11.75%,美國佔10.87%。

清醒認識差距和短板

一是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目前,我國關鍵零部件、關鍵元器件的自給率只有三分之一,最典型的如高端專用晶元,95%依賴進口。

二是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我國研發投入佔GDP2.19%,而美國是2.79%,還要進一步提升,北歐國家是3%,日本是3.2%。我國研發投入總量接近2萬億元,但其中用在基礎研發的只有5.7%,發達國家一般是15%~20%。

三是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任務繁重。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發達國家的2.1倍。各種數據顯示環境污染依然嚴重,工業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仍需攻堅。

Ⅳ 同學們,"中國製造業"是世界領先的,如

"中國製造業"是世界領先的,如: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機械、建材、輕紡、食品、醫葯。

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生活的工業品短缺局面,市場供應由蕭條、匱乏走向繁榮和充裕。同時,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國製造業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生產大國。

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種,粗鋼、煤、水泥產量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水泥產量2009年已佔世界總產量的60%。2010年粗鋼產量佔世界鋼產量的44.3%,煤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

(4)中國工業品產量有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製造業的未來發展:

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必須凝聚全社會共識,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

1、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2、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3、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症結所在。要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破解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瓶頸。

4、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努力實現製造業質量大幅提升。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整體形象。

5、全面推行綠色製造

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6、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戰略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十大領域 。

7、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

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製造業布局 。

8、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功能區和服務平台建設[5]。

9、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國際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Ⅳ 中國能被稱作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了嗎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廠,大部分是勞動型密集產業,就是依靠廉價的勞動生產商品。
說起工業大國和歐美發達國家還差的很遠,更談不上第一工業大國。
歐美發達國家發展工業依靠的是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高科技帶動工業發展,而我們的工業都是粗放式的,就是依靠資源的再利用,以污染環境的代價來發展工業,由於中國核心技術掌握的太少,所以只能依靠別的技術來發展自己的加工廠,也就有了世界最大加工廠的美譽。

Ⅵ 1950年中國的工農業生產總值是多少人民幣

1950年,中國工農業總產值為574億元人民幣

工農業總產值是工業總產值加農業總產值,是工業和農業兩大物質生產部門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價值總和。是工農業總產量的貨幣表現,是用來反映工業生產和農業總成果的經濟指標。

一、工農業的計算

計算和研究工農業總產值,可以全面地觀察工業和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平,發展速度,以及工農業生產中的各項重要比例關系。工農業總產值表現工業和農業總產品的價值。它的計算方法,是以一定期間的實物產量,乘其出售價格(出廠價格或者產地價格)。工農業總產值的價格計算,通常是採用現行價格和不變價格(也叫可比價格)兩種。

二、工業總產值的構成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

⒈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本期生產成品價值的計算公式:本期生產成品價值=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數量,本期不含銷項稅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凡報告期內產品銷售價格有變動,或同一種產品在同一時期有幾種銷售價格的,應分別按不同價格計算總產值。若一個生產周期完成時,還不能確定按哪一種價格銷售,可按報告期實際乎均銷售價格計算。實際銷售價格是指產品銷售時的實際出廠價格。另外,工業總產值中有些項目,如自製設備、提供給該企業基本建設和生產福利部門的產品和工業性作業等,沒有出廠價格,可按實際成本價或加工費計算。

⒉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承接的工業性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計入工業總產值的對外加工費收人應不含銷項稅,可根據"產品銷售牧人"科目的相關資料取得。

⒊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是指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該指標核算與各企業的會計核算口徑一致,未設半成品科目的企業可不計這部分價值,產品產量統計和中間投人的計算也應與之保持同口徑。

Ⅶ 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中制和智的境界區別

1、級別不同

中國製造製造的產品價格更低廉一點;中國智造製造的產品價格相對較高,更高級一點。

2、技術水平不同

中國製造的要求水平更低,往往是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的,比如衣服、玩具,只需要勞動力,機械的生產就行;中國智造的技術要求水平相對較高,比如飛機、高鐵,其中中國智造中的「智」是智慧中的「智」,是帶有智慧的製造。

(7)中國工業品產量有多少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能力迅速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生活的工業品短缺局面,市場供應由蕭條、匱乏走向繁榮和充裕。同時,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國製造業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生產大國。

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種,粗鋼、煤、水泥產量已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水泥產量2009年已佔世界總產量的60%。2010年粗鋼產量佔世界鋼產量的44.3%,煤炭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

舊中國的出口,實際上是西方列強對我國資源、能源的掠奪。即使到1978年,初級產品出口所佔比重還略高於工業製成品。

但是到2010年,初級產品所佔比重已下降到個位數,工業製成品已上升到94.8%,尤其是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在工業製成品出口中,機電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一半;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占近三分之一。

Ⅷ 中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粗鋼產量為78159.3萬噸。

生鐵產量66548萬噸,同比增長3.8%;鋼材產量96424萬噸,同比增長5.6%。從季度看,一季度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2%,二季度增長1.7%,三季度增長10.3%。從需求端來看,據測算,9月粗鋼表觀消費量7.69億噸,同比增長8.94%,增幅比1-8月擴大1.7個百分點。

屈秀麗表示,國家重大投資項目啟動和汽車、家電等下遊行業快速復甦,拉動鋼材需求上漲,鋼材價格小幅提升,效益逐步好轉。在價格持續回升的背景下,鋼企效益持續好轉。據中鋼協統計,1-9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銷售收入33970億元,同比增長5.44%;

鋼鐵產業的現狀:

鐵礦石、煤炭、焦炭、廢鋼價格均處高位且呈上漲態勢。在此背景下,鋼企提高效益困難較大。預計全年重點統計鋼企有望實現利潤1800億元,同比小幅下降或持平。鋼鐵業已經走出嚴重過剩的泥淖,逐步恢復了元氣。

一季度,鋼鐵業產能綜合利用率回歸到80%左右的合理區間。與此同時,壓力依然存在,今年我國將再退出粗鋼產能3000萬噸左右。劉振江認為,打好去產能的攻堅戰,必須態度堅決地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嚴禁新增產能。

以上內容參考:新華網-產能去不少,鋼鐵產量咋又增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工業品產量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8門噴漆多少錢 瀏覽:236
安慶賓士商務房車哪個好 瀏覽:321
寶馬為什麼顯示沒有光碟驅動器 瀏覽:139
工業鹽記賬怎麼處理 瀏覽:825
賓士gle貼龍膜需要多少錢 瀏覽:306
賓士r300l如何應急掛空擋 瀏覽:717
es跟賓士e哪個值得買 瀏覽:955
側圍是汽車什麼地方 瀏覽:794
溫州市有哪些汽車第三方檢測機構 瀏覽:993
賓士r350第二排中間怎麼放倒 瀏覽:47
寶馬5系中的5au是什麼意思 瀏覽:835
東莞紅星工業區在什麼位置 瀏覽:710
奧迪如何做底盤裝甲 瀏覽:428
寧波哪個工業區可以擺攤 瀏覽:939
汽車洗車多久能洗一次 瀏覽:658
汽車補牌多久可以補辦 瀏覽:652
賓士ml350減震多少錢一個 瀏覽:29
奧迪汽車預警功能什麼標志 瀏覽:116
工業品外貿平台哪個網站最好 瀏覽:775
賓士e200機油多少公升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