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陽有幾個開發區
德陽市有七個開發區:市級開發區是旌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旌陽區是天元工業集中發展區;廣漢市是新豐工業開發區;綿竹市是江蘇工業園;什邡市是北京工業園區;羅江是金山經濟開發區;中江縣是新平工業發展區
Ⅱ 德陽金山工業區的介紹
金山工業園區位於德陽市羅江縣金山鎮。規劃為12平方公里,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加緊建設,黃水河改道、綜合市場、城鎮廣場、園區綠化等市政工程同步進行,到2009年底園區內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建成面積達4平方公里。
Ⅲ 德陽市旌陽區新園機械加工廠
天元段家壩
四川省德陽市,富饒美麗的川西平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座古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城市。史前文明「三星堆」遺址就在該市境內。德陽距離西南中心城市成都50公里,有鐵路,高速公路,大件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
德陽市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基地,國家大型骨幹機電企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廠、 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東方汽輪廠等企業就坐落在這座城市。在大型骨幹企業的帶領下,德陽市涌現出一批「專、精、特、新」的從事零部件加工和中國材料生產的中小型專業化配套企業。
德陽市旌陽區新園機械廠位於德陽市天元工業經濟開發區段家壩,廠區面積6000平方米,固定資產1200萬元。擁有以數控大中型設備為主多種設備十餘台,其中有Φ2m x 12m 數顯卧式機床 XH2408 龍門加工中心 TK6113 數顯鏜床 Φ1600mm X12m 數控車床和2.5米數顯立車。普通160車床及專用設備等。現有員工80餘人,其中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8人,中高級技術工人約56人。
德陽市旌陽區新園機械廠主要為社會提供中型、高難度、高精度機械加工服務,從事過重型機械設備的零件加工,大型汽輪發電機、水輪發電機、風力發電機設備的零件加工,冶金礦山設備、採油配套設備的零部件加工製造等。
德陽市旌陽區新園機械廠於1993年成立,至今有15年的歷史。從一個小作坊開始,通過為國家大型骨幹企業配套件的加工服務,採用相應的技術標准、工藝過程和質量標准,獲取了與大型骨幹企業同步的加工技術,提升了工廠技術能力,促進了工廠良性發展,至今已發展成擁有現代加工技術和具有初步現代管理能力的企業,正逐步走向更改高層次。
Ⅳ 四川德陽二重廠在哪裡
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城南街道岷江西路70號
就在大件路邊邊上
Ⅳ 德陽市高新區在哪裡是國家級的嗎
德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級別:省級
德陽旌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立於1992 年,面積78.5平方公里,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工業園區」。
德陽旌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於 1992 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毗鄰成都經濟區,位於德陽市區東南部,東依淺丘山林,西至寶成鐵路,南靠石亭江,與市區緊密相連,轄八角井鎮、旌東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78.5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33.5平方公里。
Ⅵ 德陽在成都什麼方位
德陽在成都的西北方。
一、德陽的地理位置:
德陽市位於四川成都平原東北,東跨龍泉山入川中盆地。德陽毗鄰省會成都,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
德陽距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距青白江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24公里,寶成、達成鐵路,成綿、成綿復線、成南高速公路,108國道貫穿境內,六個縣(市、區)均有高等級公路聯接,鄉鄉通公路,市區到各縣形成了半小時經濟圈。
二、成都的地理位置:
成都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東緣,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資陽市毗鄰,南面與眉山市相連,西南與雅安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
成都全市土地面積為14335平方千米,市區面積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837.27平方千米。
(6)德陽市旌陽區工業區在哪裡擴展閱讀
德陽市的建置沿革:
德陽地區為古蜀國地,1958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視察德陽工業區東電和二重的建設工地。鄧小平說:"德陽的工業是國家的大工業,拿製造冶金設備、電站設備的大工廠來說,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是機械工業之母,這里將成為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
1983年8月18日國務院函安(1983)156號文批復:"同意設立德陽市。德陽市駐德陽城關,轄城區街道辦事處、漢旺鎮和旌陽、城區、八角三個公社。將綿陽地區的德陽、中江、綿竹三縣和成都市的廣漢、什邡兩縣劃歸德陽市管轄。"
1984年9月12日國務院批復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設德陽市市中區的請示》:"同意撤銷德陽縣建制,將德陽縣的行政區域劃歸德陽市;德陽市設立市中區。" 1996年8月3日撤銷市中區建旌陽區、復置羅江縣。
2017年7月18日,國務院下發《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德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羅江縣,設立德陽市羅江區,以原羅江縣的行政區域為羅江區的行政區域。
Ⅶ 想知道: 德陽市 廣漢市工業園區 在哪
四川省德陽市廣漢小漢工業園區,地處國道108線德陽-廣漢中段,距成都僅40餘公里,距德陽僅9公里。
Ⅷ 德陽哪些區是旌陽區
基本概況
旌陽區隸屬德陽市,東鄰中江縣,西連綿竹市和什邡市,北接羅江縣,南靠廣漢市。市區建成區面積68平方千米,為四川單區建成區面積第一位。國家特大型工業企業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東方鍋爐有限公司等眾多企業坐落其間,是中國第三大重型裝備製造業基地,還有國家級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旌陽工業集中發展區,城郊經濟特徵鮮明。2009年旌陽區GDP219.58億元,同比增長13.3%,為四川省十強縣之一。
科教興區
科研成果
堅持狠抓科技工作,科教興區不斷推進。全區申報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44項,批准立項15項。共推廣農業科技成果108項,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51.20%,企業科技項目新增產值2.2億元,實現利稅2036萬元。建立了市級科技示範鎮1個,區級科技示範鎮1個,科技示範村69個,科技示範戶800戶。
文體活動
認真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切實整頓和規範文化市場秩序,促進了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堅持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率達96.37%,人口自然增長率0.57‰。
廣播事業
廣播電視事業取得新的進展,農村廣播電視光纖網路建設穩步推進,實現了20個鄉鎮的村村通光纖電視。投入資金353萬元,新架設鄉鎮至村組的二級光干線105.48桿公里,村到組(社)的電纜主幹線79.87桿公里,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3200多戶。
鄉村醫療
堅持以農村衛生、預防保健為重點,繼續推進衛生改革,鄉村衛生醫療一體化得到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區計劃免疫四苗覆蓋率達98.57%,食品衛生監測合格率達90.86%,乙丙類傳染病發生率為228.09/十萬。新創區級衛生村5個,農村自來水覆蓋率21.00%。加強了醫政管理和衛生執法監督工作,凈化了醫療市場。
教育事業
建區以來,共投資1.73億元,擴充教育用地177畝,完成市區學校改擴建工程,增加教學班級110個,解決了市區入學難的問題,提前實現六周歲兒童入學。投入巨資,排除農村中小學校舍危房8.4萬平方米,歸並村小100所,教育布局趨於合理。全區現有139所學校,其中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1所,德陽市重點中學1所,德陽市高完中1所,教師進修校1所,全區現有在校學生8.37萬人,教職工4270人。
自然地理
地貌一覽
大致以綿遠河為界,以西為平原區,海拔460—561米,面積370.6平方公里,佔全區幅員面積的64.9%,以東為丘陵區,面積277.94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35.07%,丘陵區山巒起伏,多呈環狀或脈狀或脈海拔高度457—764米,相對高度多在100米至200米之間,境內最高為新中鎮馬鞍山、海拔764米,最低點位於雙東鎮鑼橋凱江水面,海拔457米。
水系概況
境內有屬沱江水系的綿遠河、石亭江和屬嘉陵江水系的凱江,以及都江堰人民渠四、五、七期工程從區內穿過。配套人民渠干支渠12條,斗渠181條,大河民堰16條,泉堰145條,小(一)型水庫2座,小(二)型水庫17座,以及各類小型水利工程設施6447處。
降雨量
區內多年平均降雨893毫米,三條大河多年平均流量58.7M3/S,上層地下水埋深一般為8—20米。下層為20—40米。人民渠供水穩定。大部分水源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水質標准。
自然資源
石亭江
古稱雒水,源出什邡,經綿竹,從高景關入市境,流經市境,流經金輪、小漢、金魚、和興、三水等鎮與綿遠河會合後流入沱江。境內河段長22.32公里,集雨面積76.65平方公里。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為3900—41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6.58億立方米。
綿遠河
古稱綿水。境內河段長11.9公里,流經連山鎮、雙泉鄉、松林鎮、三水鎮,與石亭江匯合後出境至趙鎮入沱江。屬於降水補給河流。河面均寬268米。集雨面積80平方公里。年均徑流總量5.12億立方米。
旌陽區氣候屬亞熱帶濕和半濕潤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較少,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大,強度不一。常年平均氣溫16.0℃,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6.7℃,溫差43.2℃。年平均日照時數1215.4小時,年平均降雨量893.4毫米,其中夏季降雨量達536毫米,占年平均降雨量的60%。
季節交替時,冷熱空氣活動頻繁激烈,形成以東北方向為主的季風。年平均風速1.5米/秒,瞬間最大風速14.3米/秒。無霜期長達276天。常年發生的主要氣候災害有低溫凍害、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秋霜、寒潮等,低溫凍害天氣主要出現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生頻率70%。春旱、夏旱、伏旱和冬干經常發生。3月初至4月底發生春旱頻率為40%,4月下旬至7月上旬發生夏旱的頻率86%。6月底至9月初,發生伏旱的頻率61%,12月至次年1月發生冬干頻率40%。夏秋兩季發生洪澇的頻率50%,年平均發生0.75次。六級以上大風年平均發生0.86次,年平均出現雹災0.8次。9月至11月,易發生秋霖,年平均發生1.89次,12月至次年2月,寒潮年平均發生1.52次。
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夏無酷署,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1度,無霜期271天,年降水量893毫米,日照1251.5小時,主要災害性天氣有低溫冷寒、乾旱、洪澇、冰雹和秋綿雨。全區耕地面積33683.5公頃,占幅員面積的56.84%,林地面積9354.4公頃,占幅員面積的14.4%。
地下水資源
境內地下水資源同樣豐富,據對龍泉山以西388.9平方公里范圍地下水資源測算,測出區地下總儲量為13.3億方/年,地下水天然資源量約2.48億立方/年,具有較高保證率的可供開采資源量為2.21億立方/年,平均每平方公里超過150立方/日,人均佔有量高於全國水平。
礦產資源
旌陽區地處成都斷平原與龍泉山皺帶兩個不同構造地貌,區內礦產資源相對較為豐富,有天然氣、粘土、建築用砂、礫石、砂岩石材,頁岩、泥炭、地下水、礦泉水等。天然氣資源中,新場氣田探明儲量目前位於全國第九;粘土礦平原區各鄉鎮皆有礦點,地質儲量1億噸以上;建築用砂,礫石分布於綿遠河、石亭江、凱江河床中,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頁岩和砂岩石材東部丘陵鄉鎮皆有成礦分布;泥炭探明儲量10.4萬噸,原礦可作燃料和普通肥料。
歷史沿革
駐地遷徙
秦時屬蜀郡管轄范圍。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縣。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羅江縣並入德陽縣。雍正七年(1729年)復置羅江縣。1949年後屬綿陽專區管轄。1959年撤銷羅江縣並入德陽縣。1983年劃屬德陽市。1984年撤銷德陽縣,設立市中區。1996年撤銷市中區,分設旌陽區和羅江縣。
1996年8月3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63號):撤銷德陽市市中區,設立旌陽區和羅江縣。旌陽區轄原市中區的旌陽、紅旗、建設、工農村、工農橋5個街道辦事處,八角井、天元、揚嘉、景福、孝感、孝泉、柏隆、黃許、德新、壽豐、通江、新中、雙東13個鎮,城區、旌陽、東河、和興、東泰、袁家、孟家7個鄉,區政府駐旌陽街道辦事處署前街50號。
2003年8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3]185號)批准同意德陽市旌陽區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德陽市區泰山北路218號遷至市區黃河東路99號。
轄區變化
1997年,旌陽區轄3個街道、13個鎮、7個鄉:旌陽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黃許鎮、孝泉鎮、柏隆鎮、八角井鎮、德新鎮、揚嘉鎮、天元鎮、孝感鎮、景福鎮、壽豐鎮、新中鎮、通江鎮、雙東鎮、城區鄉、旌陽鄉、東河鄉、袁家鄉、孟家鄉、東泰鄉、和新鄉。
2000年,旌陽區轄4個街道、18個鎮、2個鄉:旌陽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旌東街道、黃許鎮、孝泉鎮、八角井鎮、柏隆鎮、孝感鎮、天元鎮、景福鎮、揚嘉鎮、德新鎮、壽豐鎮、雙東鎮、新中鎮、通江鎮、東河鎮、袁家鎮、孟家鎮、東泰鎮、和新鎮、城區鄉、 旌陽鄉。
2004年,旌陽區轄5個街道、18個鎮、2個鄉:旌陽街道、工農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旌東街道、黃許鎮、孝泉鎮、柏隆鎮、八角井鎮、德新鎮、揚嘉鎮、天元鎮、孝感鎮、景福鎮、壽豐鎮、新中鎮、通江鎮、雙東鎮、東泰鎮、東河鎮、和新鎮、袁家鎮、孟家鎮、城區鄉、旌陽鄉。
2006年1月12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6]5號)批准,同意德陽市旌陽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即由原來的18個鎮、2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1個鎮、1個鄉、5個街道辦事處。具體批復如下:
一、撤銷城區鄉和東河、景福、袁家、東泰、孟家、通江、壽豐7個鎮建制。
二、擴大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
將原東河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八角井鎮,八角井鎮政府駐八角井場。
將原景福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天元鎮,天元鎮政府駐天元場。
將原通江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雙東鎮,雙東鎮政府駐雙東場。
將原孟家鎮的五四、文化、富貴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德新鎮,德新鎮政府駐德新場。
將原壽豐鎮的桂花、白蓮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新中鎮,新中鎮政府駐茶店村。
將原壽豐鎮的白蠟、福興、小河3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和新鎮,和新鎮政府駐和新場。
將原袁家、東泰2個鎮及孟家鎮的綿河、仙橋、紅台、金相、新原、孟家店、大壩等7個村和孟家場鎮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黃許鎮,黃許鎮政府駐黃許場。
將原孟家鎮的高地、大同2個村,壽豐鎮的新溝、刁橋、高槐、石板、寶華5個村和壽豐場鎮居委會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旌陽鄉,旌陽鄉政府駐玉泉路。
將原城區鄉的秦宓、北光、三聖、蓮池、金螺5個村和原鄉飼養場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城北街道辦事處。
將原城區鄉的紅雨、鹿鶴2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城南街道辦事處。
將原城區鄉的千佛、寶峰、東升、工農4個村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工農街道辦事處。
三、旌陽鄉更名為東湖鄉。
經濟概況
2008年轄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40億元,比上年增長14.51%,增幅較上年回落1.2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9225元,摺合4208美元,比上年增加5287元,增長12.98%。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18.18%,上半年增長14.27%,前三季度增長14.55%,全年增長14.51%。分產業看,一、三產業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17億元,比上年增長4.0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6.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46%。一、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47%和18.65%,各拉動經濟增長0.41個百分點和3.3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受地震和金融危機影響明顯,增勢較前期有所減緩,但仍實現增加值1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8.5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2.88%,拉動經濟增長10.76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106.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5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8.28%,拉動經濟增長10.6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仍是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風景名勝
孝泉古鎮
孝泉古鎮坐落在九寨溝旅遊環線德茂公路沿線,距省會成都79公里,距德陽市區21公里,全鎮幅員面積52.5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人,轄20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場鎮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1.8萬餘人,是四川省首批百鎮試點鎮和51家重點鎮之一,是德陽市重要的回民聚居地和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回漢兩族和睦相處。
古鎮孝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東漢大孝子姜詩的故里,漢代叫汛鄉,後因「一門三孝」、「孝感天下、清泉滿地」而得名,1996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著名典籍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左平御覽》、《華陽國志》等記載了東漢末年古代孝子姜詩、姜妻龐氏和兒子姜安安姜家一門三位孝子。「一門三孝」自古以來,影響深遠,姜詩去逝後,漢明帝下昭在孝泉修建姜公柯,以表彰姜詩一門三孝的孝道,從此至今,已近兩千年,這里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頂禮膜拜。「一門三孝」。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圖》,作為古代兒童教育的啟蒙教材,姜詩被宋代崇寧宗賜為「東雙至孝廣文王」,孝敬父母、忠於園家的品德被歷代統治者和儒家學派列為評判一個人好壞的標准。漢明帝、宋崇寧宗、明成祖、清乾隆等帝王下昭贊評,韓愈、李調元、黃雲鵲、謝無量等文人墨客寫詩題字,部份墨跡保存完好。元代磚塔、清代藏經樓等部份歷史遺跡保留至今。國務委員彭佩雲、副省長韓邦彥等領導高度重視,蘇聯代表團、越南代表團、聯合國官員前來參觀並題詞。由此,孝泉成為孝子故里、德孝文化發源地。
為進一步弘揚德孝文化,開發旅遊產業,孝泉鎮按照「整新如舊」的原則修復歷史遺跡,建設旅遊景點。1988年依託省保文物龍護舍利寶塔修復佔地6000平方米的三孝園;1996年又籌資3700萬元修建了融省保文物姜公墳等諸多勝景遺跡於一體、佔地 150畝的中國德孝城;2001年推平德孝城山門廣場以待擴建;同年,邀請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整個孝泉鎮做了古鎮孝泉旅遊建設總體規劃,形成以中國德孝城為核心景區的五大景區,即德孝文化核心景區、德孝文化源頭景區、城鎮入口景區、古填風貌景區以及現代人文景區;2003年,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爭取文物保護專項資金,完成了省保文物姜孝祠的維護工作;同年,推出古鎮孝泉德孝文化核心景區中國德孝城項目,古鎮風貌景區鄰姑泉項目,古鎮風貌景區傳統民俗文化步行街項目等三個旅遊招商引資項目。
在構建孝泉德孝文化旅遊產業基本框架的同時,注重發展文化旅遊,營造派厚的德孝文化氛圍。從1996年至今,孝泉鎮開展評選新型孝子孝媳和尊老敬老先進個人活動,並將四川省首屆十佳孝子、百名孝星的評選活動引到了孝泉。從2000年至今,孝泉鎮已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德陽德孝文化旅遊節,國家、省、市、區20餘家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宣傳報道,中央電視台「夕陽紅」欄目組兩度赴孝泉來訪,收益良好,影響甚大。中國德孝城被授予「四川省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和「四川大學社會實踐基地」的牌子。
德陽孔廟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廟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奉為正統思想,長達兩千多年。他被統治者尊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等。
最初的孔廟,是孔子居住過的「廟屋三間」。唐太宗貞觀四年詔令各州縣皆立孔廟。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孔廟還越出國界。歲月滄桑,人們始終對孔子保持一種特殊的尊崇,各地亦保留了不少孔廟。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的德陽孔廟是我國西南地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一座孔廟。
德陽孔廟,始建於南宋開僖二年(公元1206年),位於城東,明洪武年間遷建成城南今址。曾多次重修增補。現今的德陽孔廟,是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建成的。它坐北朝南,廟內建築群佔地20700平方米,連同廟前孔子公園,共佔地29000平方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有啟聖殿、大成殿、碑亭、禮禾亭、戟門、泮橋(泮池)、欞星門、萬仞宮牆、「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門等30餘處古建築。廟前孔子公園兩側,有書法名家所書的《論語》碑林。公園入口處,金碧輝煌、雕刻精美的石碑坊上,有香港孔教學院落湯恩思佳院長所書「孔子公園」四個大字。
廟前,立有「文武官員下馬碑」。孔子在古代被尊為「至聖」、「文宣王」、「萬世師表」,文武官員都只能下馬下轎,步行入孔廟。
進廟後,即見一座米紅色的高牆。這就是「萬仞宮牆」。它得名於孔子的學生子貢之語:「百官之富。」意思是說孔子家的圍牆很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的話,就看不到裡面建築的宏偉和美麗壯觀。這里用宮牆之高萬仞比喻孔子的學問和思想博大精深。
萬仞宮牆兩側,「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兩道門遙相呼應,象徵孔子的思想可以貫通古今,孔子之德與天地相配。
萬仞宮牆前的欞星門,用灰砂岩石修造,門上雕有造型各異的石刻圖案260餘幅,飛禽走獸,龍飛鳳舞,形態逼真,雕刻精美。欞星,雙稱天田星,在孔廟內設置欞星門,有尊孔如尊天之意。
欞星門左側有更冠亭,提醒我們參拜孔子時別忘了整頓衣冠。更冠亭對面還有省牲所。跨過欞星門,就來到呈半圓的水池棗泮池前。泮,是古代的學校。按照禮制,諸侯一級的學校,只能東西頁通水,稱為「泮宮」;天子一級的學校,可四周環水,稱為「壁雍」。孔廟的修建與興學有關,孔廟又稱學宮,最後在孔廟演變成半圓的泮池。封建科舉時代,考中秀才亦稱之為「入泮」、「入學」,意即進入孔學的大門。
過了泮橋,便函是戟門。因兩旁小耳房裡曾設置放有以示威儀的戟而名。到了祭孔之日,文武官員排弄於此整理好衣冠,在庄嚴肅穆的氣氛下,在鼓樂聲中,緩緩打開戟門,過戟門,而上大成殿。
穿過戟門,可觀賞禮樂亭。禮樂亭,是祭孔時擺放樂器,演奏禮樂的地方。中間兩座為雙檐六角,寶頂呈獸狀;側面兩座均為雙檐,上層為六角,下層為四角,寶頂呈現鳥狀。亭旁,清代古桂與之相映成景。
孔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庄嚴雄偉,輝煌精美。此殿建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寬33.97米,進深14.78米,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屋面用金色琉璃瓦覆蓋,正脊飾以飛龍,中間置寶頂,殿外有9塊帝王手書頌賜的匾額高高懸掛,內容均為稱頌孔子的偉大業績。孟子曾稱頌孔子集先賢先古之大成,後世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故而將孔廟的主殿稱為大成殿。
大成殿內陳列的是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彩色塑像,孔子像前豎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祭案上,置祭器。祭案前,置有豬牛羊三俎,兩側陳列有編鍾、編磬、琴、瑟、簫、笛、笙、塤、鼓等祭祀樂器。
孔子塑像位於殿內正中,像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著十二章王服,手執鎮圭,是統治者心目中王化而且神化了的孔子。
四配,即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孔仍、亞聖孟軻。十二哲分別為閔損、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耕、冉求、言堰、顓孫師、宰予、朱熹。他們都是繼承並發展儒家學說有成就的學者。
大成殿前的拜台,是演習祭孔樂舞的場所。在清代,德陽孔廟每年仲春、仲秋的丁日,按照皇帝欽定頒行祭孔祀典,舉行大祭,其儀式分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六部分,進香、奠帛、獻爵、讀祝等行禮過程式與樂舞相結合,形成獨具一格的祭孔特色。樂舞以頌揚孔子業績為主,樂歌舞三位一體,古樸典雅。今德陽孔廟為了保存古代文化傳統,再現當年祭孔的歷史場面,常舉辦仿古祭孔樂舞。樂舞場面宏大,讓人追憶往古,懷想先聖。
大成殿後的啟聖殿,因孔子之父叔梁紇被封為啟聖公而名,是供奉孔父及其祖先的場所。啟聖殿後的孔廟後花園,環境幽雅,可供遊人觀覽,休憩。
如今,德陽孔廟已被建設成為專題性孔廟博物館,成為西南地區孔子研究、宣傳教育的中心,四川省孔子研究學會所在地。1992年6月,《儒學及其現代意義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德陽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對德陽孔廟的建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德陽孔廟經常舉辦具有孔子及孔廟文化特色、充滿濃郁民族傳統文化氣氛的文化旅遊節目。如孔子廟會、孔子藝術節、仿古祭孔樂舞等。
德陽孔廟在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