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地指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礦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和其他用地類。
工業區: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義工、製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
由於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①城市工業區。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大部分是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緊密的生產聯系,往往體現著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按工業企業群的生產性質,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性工業區,如中國北京的電子工業區、上海的鋼鐵工業區、哈爾濱的動力機械工業區等;另外一類主要是在一些中、小型城市,由於工業企業少,一般建為綜合性工業區。如中國沈陽鐵西工業區,北京東郊工業區等。
②礦山工業區。在採掘工業基礎上形成的工業企業群組合。與開發區域資源相結合,可組成部門結構復雜、礦業與工業均較發達的礦山工業區。如中國淄博市的南定、甘肅的金昌、安徽的銅陵。
③以大型聯合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區,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區、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區等。工業區以企業聯合布局為基礎,以企業群為主體,廠與廠間的距離一般很近。工業區內各企業由於共同使用統一的供排水系統、交通道路、工程管網、熱電站、變電所、港口碼頭、建築基地、三廢處理設施,以及城鎮生活福利設施等,從而大大節省各企業的廠外工程投資,節約用地,提高經濟效果。
B. 工業用地是什麼意思
工業用地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工業用地的增加可以使城市發展,壯大並富有生機,但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用地的形狀和規模工業用地要求的形狀與規模,不僅因生產類別不同而不同,且與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採用的運輸方式、工藝流程和建築層數有關。
簡介
工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帶動原有城市的發展,使得許多傳統城鎮進入現代城市的行列,如上海的安亭鎮,由於大眾汽車廠的投資建設而成為全國著名的汽車城,浦東金橋鎮隨著出口加工區的開發建設成為知名的現代工業區。
大型的工業企業也可促進新城市的產生,如隨鋼鐵工業建設而建立的包頭市,隨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建立的大慶、金山衛,隨汽車工業發展建立的十堰,隨化肥工業發展建立的金堂、納溪、枝江等。工業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是構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門。
工業發展也帶動了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如市政公用設施、各種交通運輸設施、配套工業以及各項服務等都獲得相應發展,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工業發展和興盛還包括它自身在內許多城市第三產業的基本支撐,城市工業的衰落會同時帶來第三產業的衰落。
城市工業用地的擴展也直接影響著第一產業用地,並與整體城市產業結構變遷密切相關。工業的布置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城市的空間布局。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並產生客貨運量,它對城市的主要交通的流向、流量起決定影響。任何新工業的布置和原有工業的調整,都會帶來城市交通運輸的變動。
許多工業在生產中散發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和雜訊,引起城市自然環境生態平衡的破壞和環境質量的惡化。工業給城市以生命力,使城市發展、壯大,並富有生機,但同時也給城市帶來各種問題。城市規劃的任務在於全面分析工業對城市的影響,使城市中的工業布局,既滿足工業發展的要求,又有利於城市本身健康地發展。
C. 221工業用地是什麼
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適用)中的一種,屬一級建設用地中的二級工礦倉儲三級工業用地,指工業生產及其相應附屬設施用地。221是他的代號
D. 倉儲用地與工業用地有哪些區別
工業倉儲用地指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礦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和其他用地類。不能簡單理解為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倉儲用地還可以分為一般性的倉儲用地和物流發展用地。
E. 什麼是「工業倉儲用地」
工業倉儲用地指工礦企業的生產車間、庫房及其附屬設施等用地,包括專用的鐵路、碼頭和道路等用地,但不包括露天礦用地,該用地應歸入水域和其他用地類。不能簡單理解為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倉儲用地還可以分為一般性的倉儲用地和物流發展用地。
在城市規劃中,倉儲用地是城市用地組成部分之一,它與城市其他功能部分,如工業、對外交通、城市道路、生活居住等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是保障城市良性運轉的物質條件之一。
由於其儲藏的物資種類多,數量大,出人頻繁,對城市交通與環境有很大影響,由於它在城市中的布置牽涉面廣,影響因素復雜,在進行城市用地布局時必須注意。
(5)工業用地中布置的有哪些功能擴展閱讀:
倉儲倉庫的分類有多種方法,根據城市規劃的需要,可作如下分類:
1、從城市的衛生安全形度
倉庫可按儲存貨物的性質及設備特徵分為:
(1)一般性綜合倉庫這類倉庫的技術設備比較簡一單。儲存商品的物理、化學性能比較穩定,互不幹擾。
如對城市環境沒有什麼污染的百貨、五金、花紗布、醫葯器材、煙葉、土產等倉庫,無危險、污染的化工原料倉庫,一般性工業成品倉庫及一般性(不需冷藏的)食品倉庫等。
(2)特種倉庫這類倉庫對交通、設備、用地有特殊要求,或對城市衛生、安全有一定影響的,如冷藏、活口、蔬菜、糧、油、燃料、建築材料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工原料等倉庫。
2、從城市使用的角度
從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倉庫的職能分為:
(1)儲備倉庫保管儲存國家或地區的儲備物資,如糧食、工業品、設備等儲備倉庫。它們主要不是為本城市服務,物資的流動性不大,但一般規模較大,對外交通要便利。
(2)轉運倉庫專為物資中轉的作短期存放的倉庫,不需作貨物的加工包裝,但必須與對外交通設施密切結合,有時也可作為對外交通用地的組成部分。
(3)供應倉庫主要的儲存物資是為供應本市生產、生活服務的生產資料與居民日常生活消費品,這類倉庫不僅儲存物資,有時還作貨物的加工包裝。
(4)收購倉庫這類倉庫主要是把零碎物資收購暫時儲存,再集中批發轉運出去,如農副產品等。
F. 工業用地的工業區
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改組工業,可大大節約用地和建設投資,最大限度實現原料和
「三廢」的綜合利用,改善城市的衛生狀況,更重要的是便於採用先進的工藝設備、提高生
產的自動化程度,從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工業的統一布置,也能使建築布局完整,從
而改變工業區的面貌。
工業協作的幾個方面
(1)產品、原料的相互協作:產品、原料有相互供應關系的廠,宜布置在同一工業區
內,以避免長距離的往返運輸,造成浪費。如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中,化工一廠、化工二廠
為附近其他廠提供原料。
(2)副產品及廢渣回收利用的協作:能互相利用副產品及廢渣進行生產的廠可布置在
同一工業區內,如磷肥廠和氮肥廠之間的副產品回收利用。
(3)生產技術的協作:有些廠在冶煉和加工的生產過程中需兩個以上廠進行技術上的
協作,這些廠要盡可能布置在一個地區內,如汽車,拖拉機工業體系,動力工業體系等。
(4)廠外工程協作:工業區內的工廠,廠外工程應進行協作,共同修建鐵路專用線、工
業編組站、給水工程、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及高壓線路,能減少設備、設施,節約投資。
(5)動力設施的協作:工業區內可統一修建熱電站、煤氣發生站及鍋爐房等動力設施。
(6)備料車間及輔助設施的協作:一般工業均有鑄工、鍛工及熱處理等熱加工車間、也
有機修、電修、木工等輔助車間,如各廠自成一套,往往因生產任務小,使設備不能充分
利用,生產技術不易提高,建築分散。如將幾個廠的這類設施集中修建,既可節約投資,又
可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7)地方工業部門的協作:地方工業部門可以建立衛星廠和服務性廠為該地大廠服務,
為大廠提供各種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廠的邊角廢料生產各種日用品,充分利用廢料增加
生產。
(8)廠前建築的協作:可聯合修建辦公室、食堂、衛生所、消防站、車庫等以節約用地
和投資。
工業區的組織
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化工、制
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工業區應該有一個統一的
規劃,區內布局應緊湊,各廠不應自成一套、各自為政,要注意節約用地。
3.工業區的組成
①生產廠房;②倉庫;③動力及市政設施;④維修與輔助企業;⑤綜合利用和加工工
業;⑥運輸設施;⑦廠區公共服務設施;⑧科學實驗中心;⑨衛生防護帶。
4.工業區規模
工業區的規模隨著城市的性質,工業的內容、性質,工業區在城市中的分布、組成,以
及建設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業區規模過小,則無法提高各種設施的協作
程度;工業區規模過大,則造成交通運輸和污染的集中。因此,在城市中組織工業區應注
意研究其合理規模。
工業用地的布置
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安排
好工業用地,綜合考慮工業用地和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使其各得其所
是十分重要的。
1.工業的分類
按工業性質可分為冶金工業、電力工業、燃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
等,在工業布置中可按工業性質分成機械工業用地、化工工業用地等等。
按環境污染可分為隔離工業、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一
般工業等。隔離工業指放射性、劇毒性、有爆炸危險性的工業,這類工業污染極其嚴重,一
般布置在遠離城市的獨立地段上。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等。這類
工業的廢水、廢氣或廢渣污染嚴重,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一般應與城市
保持一定的距離,需設置較寬的綠化防護帶。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某些機械工業、紡
織工業等。這類工業有廢水、廢氣等污染,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干擾。可布置
在城市邊緣的獨立地段上。一般工業指電子工業、縫紉廠、手工業等。這類工業對居住和公
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獨立地段上。
2.工業用地在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
工業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500'25萬為
宜;但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於
25%。
規劃人均工業用地面積指標一般在10}--25m2之問,但擁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
礦城市,其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於30mZ。特大城市,由於城市總
用地緊湊,工業用地面積大致在18m/人以下。
3.工業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
城市中工業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應滿足為每一個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建設條
件,並處理好工業用地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系,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的關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則如下:
(1)有足夠的用地面積;用地基本上符合工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減少開拓費用,有
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能解決給排水問題。
(2)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並有方便的
交通聯系。
(3)工業區和城市各部分,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應保持緊湊集中,互不妨礙,並充分
注意節約用地。
(4)相關企業之間應取得較好的聯系,開展必要的協作,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
市內運輸。
4.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據生產的衛十類別、貨運量及用地規模,分為三種情況:布
置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城市邊緣的工業和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對工業的各種特點,如原料來源、生產協作、運輸、能源、水源、勞動力、有害影響
等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影響工業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將各工業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別要指出的是,各類工業又有許多不同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城市發展
戰略,保證多種產業發展的彈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學合理。捷克建築研究院編制了
不同性質的各類工業在城市中常設位置及適宜位置表(表4-4-4)和紡織、服裝、製革工業
廠址決定因素以及工業在城市中之適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後表說明了同類工業決定
廠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遠離城一市和與城市保持一定距離的工業
由於經濟、安全和衛生的要求,有些工業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業、劇
毒性工業以及有爆炸危險的工業。有些工業宜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有嚴重污染的鋼
鐵聯合企業、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廠等。為了保證居住區的環境質量,這些
廠應按當地最小額中的風向布置在居住區的上風側,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保留足夠的
防護距離。對城市污染不大的工業、規模又不太大時,則不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段;否
則由於居民人數有限,公共設施無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邊緣的工業區
對城市有一定干擾污染、用地大、貨運量大、需要採用鐵路運輸的工廠應布置在城市
邊緣,如某些機械廠、紡織廠等。這類工廠有著生產、工藝、原料、運輸等各方面的聯系,
宜集中在幾個專門地段形成不同性質的工業區。
按城市規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設一個或多個工業區,分別布置在城市的各處。規模較
小的城市有時只有一個工業區,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業區的道路上(圖4-4-24)。
城市中能夠形成兩個工業區時,則可將工業區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將工業組成
為不同性質工業區,按照其產生污染的情況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風頻最小的上、下風向
位置。這種布置方式既有利於減少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又有利於組織交通,縮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時應注意不妨礙居住區的再發展。
城市工業區往往沿放射的對外交通線路布置,使工業區與居住區交錯。這種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業區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位於居住區的上風側時,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要有
足夠的防護距離,並應注意隨城市發展有開辟環路進行橫向聯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基本沒有干擾污染、用地小、貨運量不太大的工業可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這類
工業包括:
1)小型食品工業:如牛奶加工、麵包、糕點、糖果等廠。
2)小型服裝工業:如縫紉、服裝、刺綉、鞋帽、針織等廠。
3)小五金、小百貨、日用工業品、小型服務修配廠:如小型木器、藤器、編織、搪瓷
等廠。
4)文教、衛生、體育器械工業:如玩具、樂器、體育器材、醫療器械等廠。其中機械
與半機械操作、對外有協作聯系、貨運量年達3000--4000t、有雜訊、有燃物和微量煙塵、
用地達30hm「左右的中小型廠(食品廠、糧食加工廠、紗廠、針織廠、木材加工廠、制葯
廠、機械修理廠、無線電廠等)、則應布置在城市內的單獨地段。這種地段形成的街坊應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區內部。
對居住區毫無干擾的工業為數不多。一般的工廠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雜訊,由於工廠
規模較小,布置得當,可以使居住區基本上不受影響。
5.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的關系
(1)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關系
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種布置形式:一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業區和居住區相應呈帶形發展,互不幹擾,工業用地與居
住用地的關系較好。另一類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垂直布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
人上下班不為工業區內鐵路線所隔斷;熱電站、熱加工車間及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離居住
區遠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可離居住區近一些,這樣可以減少防護帶寬度,節省建
設費用。這種布置方式對佔地面積較小的工業區較為合適,但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工業區,采
用這種布置方式就會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離。第三種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
優點,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長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形式(圖4-4-25)a
(2)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總體布局的關系
工業區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有如下幾種布置方式:
1)工業區包圍城市工業區分散在城市的周圍,並按工業性質和污染程度,均勻地、
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內部有若干工業小區和分散的工業點(圖4-4-26)。這種布
置形式可以避免工業的大量運輸對城市的干擾。但由於工業將城市包圍,城市用地沒有留
出缺口,使城市沒有發展餘地,或者城市發展後又形成新的工業包圍區,造成相互干擾的
局面。
2)工業區與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工業區布置結合地形,與其他用地呈間隔式交叉布
置(圖4-4-27)。這種形式有利丁充分利用地形,並根據工業企業不同的污染情況,分別考
慮風向和河流上下游的關系,可將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根據河流流向布置在城市下游,
廢氣污染嚴重的企業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布置在城市下風向,使各工業企業各得其所。但
這種布置形式也要注意組織好交通,否則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擾。
3)組團式布置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根據規劃布置意圖將城市組成幾個規劃分區,每
一分區組團中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居住區,使生產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圖4-4-280
4)群體組合式布置在工業用地布置中,有的將工業用地分為市區工業用地、近郊工
業區、遠郊工業區等,而使城市形成群體組合的城市形態。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鎮組
合形式來布置工業用地。圖4一4一2為南通市總體布局示意,為一城二鎮形式,除母城工業區
布置較多外,在唐閘形成以棉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在天生港形成以電力工業為主的工業
區。
(3)工業用地布局對城市用地形態的影響
1)工業地帶隨著現代化大工業和工業聯合化的趨勢,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某些地
區,由於交通、消費、資源等有利條件.工業大量集中,城市之間幾乎連成一片,這就形
成了新的城市形態,即工業地帶或稱城市集聚區。如美國東北部大酉洋沿岸北起波士頓、南
至華盛頓、東起紐約、酉至芝加哥的巨大城市帶,就是在開發資源,建立工業區,集中發
展交通運輸、商業、金融、服務業的基礎上,形成的龐大的工業地帶。
再如口本,由於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大多來自國外,因此大型工業企業都沿海布置。目
前東京與南面的橫濱連成片,形成京濱工業地帶;往東向千葉縣發展,成為京葉工業地帶;
東北向茨城發展,是鹿島工業區。東京附近地區已形成了巨大的東京首都圈工業地帶;該
地區主要工業是鋼鐵、石化、機械等,職工和產值都佔了日本全國的1/30
圖4..1_29為德國魯爾工業地帶。魯爾區是以采礦業為基礎形成的著名工業地帶,這里
煤炭資源豐富,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方便,就近還可利用洛林的鐵礦石,工業發展條
件十分優越,現擁有煤炭、鋼鐵、機械、電力和化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占前西德工業
總產值的4000,是前西德的工業心臟,也是歐洲重要的工業中心。魯爾區內,大小城鎮鱗
次櫛比,城鎮之間距離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包括8個大城市區,十幾個10-}-100萬較
大的中心城市。
中國的遼中地區,京、津、唐地區,滬一寧地區工業基礎較好,隨著今後工業的發展,
也將會有形成工業地帶的趨勢。
2)組合城市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已開始注意到控制大城市的問題,比較有計
劃地、由近及遠地發展市郊工業區、衛星城鎮,形成以母城為中心的組合城市。
圖4-4-30是上海市組合城市示意圖。上海市從50年代開始由近及遠,逐步開辟了吳
淞、五角場、桃浦、槽河徑、長橋、高橋等6個近郊工業區和嘉定、安亭、松江、閡行、吳
徑、金山衛、寶山等7個遠郊衛星城鎮。這些工業區和衛星城鎮既有工業又有生活居住區,
對於促進生產發展,調整城市布局,合理分布工業,控制市區規模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使上海市從一個單一城市,逐步向群體組合城市發展。
3)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對生產和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
多功能的綜合區和多心開敞的帶形城市的規劃思想有了發展。
圖4-4-31是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示意。在帶形結構中的每一個綜合區既有生產又
有生活,形成一定規模。這種城市形態,便於逐個建設,比較機動靈活。在道路布置方面,
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聯結,邊緣地帶有交通性幹道或鐵路通過,以解決工業生產
的交通運輸問題。
G. 房產證上面土地用途寫著工業用地代表啥意思
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
形式1
用地的形狀和規模工業用地要求的形狀與規模,不僅因生產類別不同而不同,且與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採用的運輸方式、工藝流程和建築層數有關。當把技術、經濟上有直接依賴關系的工業組成聯合企業時,如鋼鐵、石油化工、紡織、木材加工等聯合企業,則需要很大用地。可見影響工業用地大小的因素很多,規劃中必須根據城市發展戰略對不同類型的工業用地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為未來的城市支柱產業留有足夠的空間和彈性。但同時也要注意工業發展應節約用地,充分利用和發揮城市土地市場和規劃管理的作用,有效地控制城市工業用地的浪費現象。
形式2
地形要求工業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業生產工藝、運輸方式和排水坡度相適應。利用重力運輸的水泥廠、選礦廠應設於山坡地,對安全距離要求很高的廠宜布置在山坳或丘陵地帶,有鐵路運輸時則應滿足線路鋪設要求。
形式3
(3)水源要求安排工業項目時注意工業與農業用水的協調平衡。由於冷卻、工藝、原料、鍋爐、沖洗以及空調的需要,如火力發電、造紙、紡織、化纖等,用水量很大的工業類型用地,應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並注意與水源高差的問題。水源條件對工業用地的選址往往起決定作用。有些工業對水質有特殊的要求,如食品工業對水的味道和氣味、造紙廠對水的透明度和顏色、紡織工業對水溫、絲織工業對水的鐵質等的要求,規劃布局時必須予以充分注意。
形式4
能源要求安排工業區必須有可靠的能源供應,否則無法引人相應工業投資項目。大量用電的煉鋁、鐵合金、電爐煉鋼、有機合成與電解企業用地要盡可能靠近電源布置,爭取採用發電廠直接輸電,以減少架設高壓線、升降電壓帶來的電能損失。染料廠、膠合板廠、氨廠、鹼廠、印染廠、人造纖維廠、糖廠、造紙廠以及某些機械廠,在生產過程中,由於加熱、乾燥、動力等需大量蒸汽及熱水,對這類工業的用地應盡可能靠近熱電站布置。
形式5
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與水文要求工業用地不應選在7級和7級以上的地震區;土壤的耐壓強度一般不應小於1.
5kg/cm;山地城市的工業用地應特別注意,不要選址於滑坡、斷層、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質地段;在黃土地區,工業用地選址應盡量選在濕陷量小的地段,以減少基建工程費用。工業用地的地下水位最好是低於廠房的基礎,並能滿足地下工程的要求;地下水的水質要求不致對混凝土產生腐蝕作用。工業用地應避開洪水淹沒地段,一般應高出當地最高洪水位0.
5m以上。最高洪水頻率,大、中型企業為百年一遇,小型企業為50年一遇。廠區不應布置在水庫壩址下游,如必須布置在下游時,應考慮安置在水壩發生意外事故時,建築不致被水沖毀的地段。
形式6
工業的特殊要求某些工業對氣壓、濕度、空氣含塵量、防磁、防電磁波等有特殊要求,應在布置時予以滿足。某些工業對地基、土壤以及防爆、防火等有特殊要求時,也應在布置時予以滿足。如有鍛壓車間的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地面發生很大的靜壓力和動壓力,對地基的要求較高。又如有的化工廠有很多的地下設備,需要有乾燥不滲水的土壤。再如有易燃、易爆危險性的企業,要求遠離居住區、鐵路、:公路、高壓輸電線等,廠區應分散布置,同時還須在其周圍設置特種防護地帶。
形式7
其他要求工業用地應避開以下地區:軍事用地、水力樞紐、大橋等戰略目標;有用的礦物蘊藏地區和采空區;文物古跡埋藏地區以及生態保護與風景旅遊區;埋有地下設備的地區。
H. 一類工業用地和二類工業用地有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在於對居住及公共環境的干擾程度、污染程度、安全隱患程度的不同。
1、一類工業工地
對居住和公共環境基本無干擾、污染和安全隱患的工業用地,包括以產業研發、中試為主兼具小規模生產的工業用地,如電子工業、縫紉工業、工藝品製造工業等用地。
2、二類工業用地
對居住和公共環境有一定干擾、污染和安全隱患的工業用地,如食品工業、醫葯製造工業、紡織工業等用地。
3、三類工業用地
對寓居和公共設備等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如採掘工業、冶金工業、大中型機械製造工業、化學工業、造紙工業製革工業、建材工業等用地。在規劃圖紙中用字母M3表示。
(8)工業用地中布置的有哪些功能擴展閱讀:
工業用地類型指的是按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將工業用地分成的三種類型。包括基本無污染、對環境有一定干擾和污染、對環境有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用地。
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工業用地的增加可以使城市發展,壯大並富有生氣,但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用地的形狀和規模工業用地要求的形狀與規模,不僅因生產類別不同而不同,且與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採用的運輸方式、工藝流程和建築層數有關。
參考資料:網路-工業用地類型
I. 城市規劃工業用地的基本要求 要注意哪些方面
選擇相對平坦地段滿足地面自然坡度要求,地塊不宜過小。
應靠近能源地,水電其他相互協作能源供給地等,但要避開生態保護區,風景區,歷史文化保護區及軍事、水利交通等重要城市設施。
為防止污染,應布置在城市下風位,城市水系下游,與城市其他生活用地之間應開設防護綠帶,應避開城市中心區,居住區等,並應留處防護綠化帶。
應相對集中,不應過於分散,遍地開花,分割城市或大量布置在城市周邊將城市包圍,妨礙城市發展。
應通過城市主次幹道與鐵路高速公路、碼頭、機場等保持順暢的聯系。有利於原料及產品的輸入及輸出,同時應盡量減少工業運輸交通對城市的其他地區的影響。特別是集中的大片工業區對外交通聯系要方便,避免距離過長,對城市其他用地干擾過大。
鐵路貨場要接近工業區,有幾個工業區的城市按其需要可將鐵路貨場設為幾處減少中轉運輸,同時可減少城市道路交通壓力。
沿江布置工廠是工業在城市布局中常用的形式,要注意岸線的合理使用,對有些交通量不大的或者是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的工廠倉庫可布置在離航道遠一些的地段,以免佔用岸線。
沿著對外交通幹道布置工業時要合理組織工廠出入口與場外道路交叉的交通,以免過度地干擾對外交通。
生產上有協作的工廠,應就近布置,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對城市交通的壓力。
對有特殊環境或能源要求的工業,應在布置時合理安排,予以滿足。
工業用地的數量比例要符合城市性質及建設用地標准。(規劃人均單項建設用地指標:工業用地10.0~25.0(平方米/人)。大城市的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宜採用下限;設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礦城市,其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於30.0m2/人。)
J. 國有土地包括哪些 工業用地又有哪些區別
工業用地是指在城鄉規劃中確定的應建設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功能的用地。
國有土地指根據《土地管理法》中規定的、屬於下列范圍的土地:
(一)城市市區的土地;
(二)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徵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
(三)國家依法徵用的土地;
(四)依法不屬於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塗及其他土地;
(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原屬於其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
(六)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遷移後不再使用的原屬於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工業用地與國有土地沒有定義交叉的內容,工業用地屬於用地性質,國有土地是指權屬主體確定為國家的土地,所以在概念上是無可比性的,但從權屬上劃分,工業用地也是國有土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