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職工勞動生產率單位一般是什麼一般企業勞動生產率為多少
勞動生產率(Labor proctivity)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
勞動生產率單位:件/天,件/小時,噸/天,kg/小時,米/小時,等等一般不會使用價值(元)
每個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是不一樣的,沒有可比性,即使是同行業,因為設備不同、工作環境不同、自動化程度不同,勞動生產率差別也比較大,所以具體數值不好說
希望能夠幫到你了
❷ 為什麼農業的生產率總是低於工業的生產率
能量轉換、在工業生產中的利用效率遠遠高於在農業中的利用效率。
❸ 「工業勞動生產率」怎麼計算
勞動生產率:指員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從事勞動的效率,即活勞動效率。勞動生產率的2種演算法:
(1)勞動生產率的直(接)演算法:以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或銷售額為單位進行計算,即:
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數量/生產時間
(2)勞動生產率的逆演算法:以工人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工時為單位進行計算,即:
勞動生產率=生產時間/產品的數量
說明:直(接)演算法的數值越大,即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越多,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逆演算法結果越小,說明生產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工時越少,當然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❹ 急求!各國近幾年的工業生產率的數據。請大家幫忙,實在是找不到了,謝謝謝謝了!
工信部:2010年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總體情況
今年以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項政策措施的效應繼續顯現,工業生產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運行態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在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的情況下,效益明顯提升,出口有所改善,就業情況好轉,但回升向好基礎仍有待進一步鞏固。
一季度,完成工業增加值35263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6%,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同比加快14.5個百分點。
重工業加快增長,輕工業運行平穩。一季度,輕、重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下同)同比分別增長14.1%和 22.1%,增速同比分別加快7.3個和17.6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分別增長13.4%和20%。
中、西部地區較快增長。一季度,東、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8.3%、23.1%和20.2%,其中3月份分別增長16.9%、22.2%和17.2%。分省市看,一季度全國23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速超過20%,其中,山西、寧夏、天津、四川、湖北分別增長39.8%、37.2%、30.5%、30.4%和30.3%;工業大省山東、江蘇、廣東、河南、遼寧分別增長21.9%、21.2%、16.5%、27.9%和22.1%。
工業品出口呈恢復性回升。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在去年較低基數上同比增長25.2%(去年同期為下降16%),比2008年同期增長4.6%;其中3月份增長25.7%,比前兩個月加快3.3個百分點。另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外貿出口額3162億美元,同比增長28.7%(去年同期下降19.7%),其中3月份增長24.3%。
工業投資增速回落。一季度工業投資12251億元,同比增長22.7%(3月份增長23.9%),增速同比回落3.5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投資9565億元,增長25.8%。
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較快,成本推動壓力加大。自去年12月份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由負轉正持續上漲。一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增長5.2%(去年同期下降4.6%),3月份增長5.9%,當月環比增長0.5%。其中,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分別上漲6.5%和0.9%。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9.9%(當月同比增長11.5%,環比增長0.5%),其中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23.5%。
產銷銜接狀況良好。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率97.5%,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輕、重工業產銷率分別為97.2%和97.6%。
工業企業經營狀況呈現明顯改善。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867億元,其中中小型企業實現利潤29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7%和90.3%;上繳稅金4278億元,增長32.8%;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42.8%;虧損面19.6%,同比縮小5.7個百分點。
企業用工情況明顯好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8232萬人,同比增加399萬人,增長5.1%(去年同期同比僅增長0.4%);其中中小型企業從業人數6374萬人,增加343萬人,增長5.7%。
2010年一季度工業行業運行情況之一:原材料工業
一季度,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同比加快14.3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17.4%。
冶金:一季度,冶金行業增加值增長20.7%,同比加快18.7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19.4%。粗鋼產量15801萬噸,同比增長24.5%,日均產量比去年全年高12.8%;其中3月份日均產量177.3萬噸,比1-2月增長1.7%。鋼材產量18575萬噸,同比增長28.6%。1-2月,冶金行業實現利潤298億元,同比增長5.96倍(去年同期下降90.1%);虧損企業虧損額55.7億元,同比減虧111億元。
鋼鐵進出口量增幅較大。一季度,進口鋼材411萬噸,同比增長27.3%;出口鋼材871萬噸,增長69.5%;鋼材鋼坯進出口摺合粗鋼凈出口474萬噸,增長4.2倍。鐵礦石進口保持增長,礦粉價格屢創新高。一季度,鐵礦石進口15503萬噸,增長18%;其中3月份進口5901萬噸(比上月增加963萬噸),增長13.5 %。3月末,青島港成分為63.5%的印度鐵精礦粉價格達到1180元/噸,比去年最高價格高220元/噸。
鋼材價格快速上漲。3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價格結束前兩個月的平穩走勢快速上漲,3月29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16.81,比上月末提高7.7點,達到2008年10月中旬以來的最高點。據鋼鐵工業協會統計,6.5mm普線、16mm螺紋鋼、10mm中厚板每噸價格分別為4140元、4165元和4547元,環比上漲7.8%、8.4%和11.4%;熱軋薄板和冷軋薄板每噸價格分別為4676元和6022元,環比上漲8%和5.6%。
鋼材庫存回落。據鋼鐵協會統計,截至3月末,26個主要城市鋼材社會庫存1729萬噸,比2月末減少80萬噸,長材、板材庫存比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建材:一季度,建材行業增加值增長21.5%,同比加快8.9個百分點。水泥產量33585萬噸,同比增長20.3%;平板玻璃產量15344萬重量箱,增長13.7%。1-2月,建材行業實現利潤188億元,增長97.9%(去年同期下降0.5%)。
水泥價格繼續上漲,平板玻璃價格小幅回落。據建材聯合會統計,3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293.8元/噸,比2月份上漲1.3元/噸,自去年8月份以來連續7個月上漲;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78.2元/重量箱,比2月份下降1.6元/重量箱。3月末,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645萬噸,同比下降1.3%;平板玻璃庫存1888萬重量箱,同比下降5.9%。
有色:一季度,有色行業增加值增長23.7%,其中3月份增長20.7%。十種有色金屬產量743萬噸,同比增長36%;其中3月份日均產量8.3萬噸,比前兩個月增長2.5%。精煉銅105萬噸,增長12.8%;電解鋁產量399萬噸,增長48.3%。氧化鋁產量達到 738萬噸,增長52.7%。1-2月,有色金屬行業實現利潤189億元,增長28.7倍(去年同期下降99.5%)。
主要有色金屬產品進口有所增長。一季度,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107萬噸,同比增長14.2%,其中3月份增長21.8%;氧化鋁進口159萬噸,增長55.2%,其中3月份進口增長82.1%;未鍛造鋁及鋁材進口25.7萬噸,受去年同期較高基數影響,同比下降2.5%,其中3月份下降35.4%。
有色產品價格回升。3月份,國內市場銅、鋁現貨月度平均價格分別為59110元/噸和16169元/噸,比2月份回升3783元/噸和89元/噸(低於1月份的 961元/噸和784元/噸)。
化工:一季度,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1%,同比加快18.6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18.1%。主要產品中,燒鹼、純鹼、乙烯分別增長22.5%、24.7%和19.1%;農葯、化肥分別增長16.6%和11.2%。1-2月,化工行業實現利潤310億元,增長2.2倍(去年同期下降55.5%)。
化工產品價格漲多跌少。受原材料上漲、國內需求預期提升和國際市場回升拉動,3月份中國化工網監測的68種化工產品中,價格呈現上漲態勢的有40種,達半數以上;呈現跌勢的22種,僅6種產品價格持穩。
2010年一季度工業行業運行情況之二:裝備工業
一季度,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長25.7%,比去年四季度加快5個百分點,同比加快19.2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23%。裝備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4.1%;另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891億元,由去年同期的下降20.8%轉為增長31.5%。1-2月,機械行業實現利潤1080億元,同比增長1.3倍(去年同期下降24.3%)。
投資類產品生產快速回升。一季度起重機、挖掘機、裝載機產量分別增長22.7%、59.7%和43.4%,水泥、煉油及化工專用設備產量分別增長116.5%和59.5%,金屬切削機床、成形機床分別增長23.5%和17.8%。
汽車產銷保持高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一季度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456萬輛和461萬輛,同比增長77%和71.8%(去年同期汽車同比分別增長1.9%和3.9%)。小排量汽車持續旺銷。一季度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量為352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0.5%。3月份汽車產銷突破17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3月份,全國汽車產、銷量均達到173萬輛,環比增長43.8%和43.2%,同比增長57.7%和55.8%。1-2月,汽車工業實現利潤478億元,增長4.1倍(去年同期下降51.6%)。
船舶工業生產持續增長,承接新船訂單有所改善。一季度,我國造船完工量14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8%,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1.1%。新承接船舶訂單826萬載重噸,為去年同期新接訂單量的10.5倍;3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8410萬載重噸,比2009年底下降2.2%。
2010年一季度工業行業運行情況之三:消費品工業
一季度,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5.5%,同比加快7.7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由去年同期下降9.5%轉為增長18%。
輕工:一季度輕工行業增加值增長16.4%,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同比加快8.6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9%,保持回升態勢。1-2月,輕工行業實現利潤842億元,同比增長54.6%(去年同期下降4.2%)。
食品生產保持平穩增長。農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和飲料製造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6.1%、16.6%和15.4%;主要產品中,小麥粉增長17.9%,精製食用植物油增長13.4%,肉類增長31.7%,乳製品增長8.8%,飲料酒和軟飲料分別增長11.3%和18.4%。
政策拉動家電產品產銷增長。一季度重點監測的11種家用電器產品中,9種產品增速超過20%,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分別增長27.4%、30%和40.7%。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效果顯著,一季度,家電下鄉產品銷售1603萬台,比去年四季度增長16.8%;以舊換新銷售額環比增長61.6%。
紡織:一季度紡織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比上年同期加快7.3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同比由上年同期下降8.5%轉為增長14%。主要產品中,紗、布、服裝分別增長19.7%、17.7%和17.3%;化纖增長20%。1-2月紡織行業實現利潤223億元,增長71.6%(去年同期為下降9.5%);其中紡織業實現利潤125.5億元,增長83.1%,服裝及其製造業實現利潤74億元,增長21%。
國內棉花價格大幅攀升。3月份,國內棉花價格指數(328級)價格為16083元/噸,比上月上漲1093元/噸,結束了此前連續四個月相對穩定價位。錢清市場純棉紗價格比上月末上漲3200元/噸,聚酯切片和滌綸長絲價格有所回落,分別比上月末下降175元/噸和150元/噸。
醫葯:一季度,醫葯行業增加值增長15.5%,同比加快0.8個百分點,當月增長12.8%。主要產品中,化學葯品原葯產量52萬噸,同比增長22%;中成葯49萬噸,增長18.3%。1-2月,醫葯行業實現利潤159億元,同比增長40.4%,增幅加快18個百分點。
煙草:一季度,煙草行業增加值增長14.2%,同比加快8.1個百分點;生產卷煙6557億支,增長3.6%。3月份,煙草行業增加值增長12.2%。1-2月,煙草行業實現利潤174億元,下降12.1%(去年同期為增長13.8%)。
2010年一季度工業行業運行情況之四:電子製造業
一季度,電子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3%),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0.2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增長54.8%,其中筆記本計算機增長53.7%;手機產量增長36.5%;彩電產量增長40.2%,其中液晶電視機增長79.5%;集成電路產量增長89.2%。1-2月,電子行業實現利潤164億元,增長5.6倍(去年同期為下降96.3%,目前尚未恢復到2008年同期水平)。
出口交貨值增長加快。一季度電子製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0.2%(去年同期為下降15.5%);其中,3月份增長27.3%。主要產品中,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99.8%,彩色電視增長48.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同比增長44.8%。
2010年一季度工業行業運行情況之五:能源保障
一季度,電煤、電力、成品油生產穩定,供需基本平衡,西南地區受旱情影響電煤供應趨緊。
煤炭:煤炭生產增速回升。一季度,原煤產量增長28.1%。據海關統計,一季度煤炭凈進口3871萬噸,同比增長5.2倍。煤炭價格基本穩定。秦皇島5500大卡山西優混煤價在3月初降至675元/噸後一直保持穩定狀態,3月29日為680元/噸,比上月末下降25元/噸,但同比上漲120元/噸,仍處高位。
庫存維持正常水平。截至3月底,全國統調電廠(532家)存煤4307萬噸,可用12天,比上月減少4天。4月6日,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785萬噸,比上月末下降27萬噸。西南省份由於長期存在「小煤大電」、電煤供應鏈脆弱問題,加上旱災水電減發加大了火電壓力,電煤供應趨緊。
電力: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電量94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9%。其中火電增長24.3%;受來水偏枯影響,水電下降5%。工業用電保持較快增長。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全國工業用電量為70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6%;其中輕工業用電增長14%,重工業用電增長30.5%。
石油:石油供應充足。一季度,原油產量4819萬噸,同比增長4.6%。據海關統計,進口原油5668萬噸,增長39%。原油加工量10030萬噸,增長21.6%;其中汽油產量增長7.7%,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柴油產量由去年同期下降7.1%轉為增長22.1%。受提價預期影響,成品油銷售走強。
國際油價振盪上行。3月份,布倫特原油現貨月度平均價為78.9美元/桶,比上月上漲5.3美元/桶。倫敦市場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月初上漲至80美元/桶後持續小幅波動,月末再度上漲,3月31日三個月期貨收於82.9美元/桶,比上月末上漲4.5美元/桶。
❺ 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怎麼計算出來的
勞動生產率有兩種演算法:
(1)勞動生產率的直(接)演算法:以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或銷售額為單位進行計算,即:
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數量/生產時間
商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銷售額/銷售人數
(2)勞動生產率的逆演算法:以工人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工時為單位進行計算,即:
勞動生產率=生產時間/產品的數量
說明:直(接)演算法的數值越大,即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越多,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逆演算法結果越小,說明生產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工時越少,當然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其相適應的勞動消耗量的比值。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的能力或效率。勞動生產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某種產品的數量來表示,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來表示,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勞動生產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
❻ 請問工業企業勞動生產率計算公式
產企業勞產率計算公式兩種說:工業產值/全平均員;工業增加值//全平均員。
勞動生產率的直(接)演算法:以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或銷售額為單位進行計算,即: 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數量/生產時間。
勞動生產率的逆演算法:以工人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工時為單位進行計算,即: 勞動生產率=生產時間/產品的數量 。
說明:直(接)演算法的數值越大,即單位時間生產的產品越多,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逆演算法結果越小,說明生產一個產品所消耗的工時越少,當然勞動生產率也就越高。
(6)工業生產率多少擴展閱讀:
勞動生產率計算方法如下:
1、 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產品數量來計算。如:10件/小時;二是用單位產品中所消耗的勞動時間來表示。如:2小時 /件。
2、兩種類型:
個別勞動生產率——是指個別企業、個別勞動者生產某種產品的效率。
社會勞動生產率——是指某一部門、某一行業生產某種產品的效果或能力。
3、實物勞動生產率 是指根據某種產品實物量計算的平均每一職工(或工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這是通過產品實物來反映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勞動效率指標。我國目前有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通稱全員效率)和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兩個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全員效率) = 產品產量/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 = 產品產量/生產工人(包括學徒)平均人數
4、計算實物勞動生產率的產品產量,是報告期生產的,並符合質量標准或合同規定的合格產品產量。不包括不合格品和廢品的數量。
❼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
生產的產品不同,所佔的比例也就不同。這個要結合你要生產的相應的產品的屬性進行設置相應的比例。
按傳統工業企業,傳統工業企業附加值低,利潤率在5%左右。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約佔10%。以此推算,生產成本占銷售收入的100-5-10=85%左右。基本來說,傳統工業企業技術含量低,工人工資約佔5%;輔助製造費用5%;燃料動力+原材料差不多達到85-5-5=75%左右。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proction cost)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以及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貸方登記轉入「庫存商品」賬戶的完工產品的製造成本。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生產過程尚未完工產品的成本, 即期末在產品成本。該賬戶的明細分類賬應按產品品種分別設置。
生產成本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的總和。企業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生產成本的構成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製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