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皖北工業城市是哪個

皖北工業城市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05-04 08:46:53

Ⅰ 安徽蚌埠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來自南北兩端不同的文化在蚌埠這個中部城市互相碰撞和融合。在語言上,蚌埠方言具備北方方言的特徵,屬中原官話。在普通話得到推廣的今天,聽懂蚌埠話並不困難。在飲食上,蚌埠人的口味介於南北之間,咸也吃得,甜也吃得,辣也吃得。在民風習慣上,蚌埠則是兼具北方的豪邁與南方的委婉,細細了解一個蚌埠人會有剝洋蔥的感覺,一層一層地反轉,沒有止境。

Ⅱ 安徽省有一個市叫什麼蚌埠,蚌埠這兩個字的拼音是什麼

[bèng bù]
蚌埠
編輯
聲明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蚌埠,簡稱蚌,別稱珠城。是安徽省地級市,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地級市(公元1947年元旦)下設蚌山區、禹會區、淮上區、龍子湖區四個市轄區,管轄懷遠縣、固鎮縣、五河縣三個縣。民國時期曾是安徽軍政府駐地和鳳陽縣政府駐地。
蚌埠,總面積5952平方公里,總人口376萬多[1] ,境內山水相連,四季分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
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淮河中游,京滬鐵路和淮南鐵路交匯點,是安徽省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同時也是京滬高鐵、京福高鐵、哈滬高鐵、京台高鐵的交匯點[2-3] 。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稱。

Ⅲ 蚌埠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蚌埠市是一個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擁有機械、化工、電子等34個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2年以來,我市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過程中,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導向,結合本市工業實際情況,從這些行業和工業門類中選擇了農副產品深加工及精細化工、專用機械及汽車零部件和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三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產業,作為我市工業發展的重點加以大力培育和扶持,使其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里迅速成長壯大,成了我市工業的三大支柱。
我市化學工業歷史悠久,涵蓋原來化工、生物化工、乳膠製品等多個門類,擁有化工企業30家左右,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25家。專用機械及汽車零部件產業擁有工程機械、礦山機械、機床製造等多個門類,具有一定規模的機械加工製造體系,能夠生產30大類500多種機械冶金工業產品,並有全省產量第一的汽車零部件濾清器、剎車蹄(片)、汽車電磁離合器、汽車鋼圈、汽車油箱、汽車輪輞鋼等產品。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產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2家。其中華光集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信息顯示材料生產基地,全市保溫瓶膽年產量已突破5000萬只,佔到全國年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新興光學玻璃產業發展十分強勁。近年來,我市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採取多種措施著力優化這三大支柱產業的發展環境,積極推進三大支柱產業的機制、體制創新,並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傾斜、政策扶持和資金引導,使得優勢資產不斷向這三大支柱產業集聚,使三大支柱產業迅速成長壯大。其中,農副產品深加工及精細化工產業2003年產值達到了35.64億元,比2001年的22.01億元增長了50%以上;專用機械及汽車零部件產業2003年產值達到了15.41億元,比2001年的8.39億元增長了87%以上;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產業2003年產值達到了7.61億元,比2001年的5.16億元增長了47%以上。今年上半年,這三大支柱產業實現的產值又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7%、100%和70%以上,合計產值佔到了全市工業的43%,對全市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8%。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大支柱產業已經占據全市工業生產的半壁江山,其支撐作用已經凸現出來。
但是,我市的這三大支柱產業發展還面臨著工業化整體水平不高、規模以上企業偏少、產業布局較散、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不多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在市委
、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市三大支柱產業中的廣大幹部職工奮力拚搏,相繼建成了年產12萬噸酒精、3萬噸對(鄰)硝基氯化苯、100萬套汽車電磁離合器、日產500噸信息顯示基片等100多個技術改造項目。目前尚有年產32萬噸燃料酒精、2萬噸離子膜燒鹼、100萬套鋁制車輪、60萬片觸摸屏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尤為可喜的是,在全面實施的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步階段的發展目標及重點建設任務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我市三大支柱產業的奮斗目標:力爭到2007年,農副產品深加工及精細化工產業形成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系列和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超120億元,使我市成為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基地;專用機械及汽車零部件產業形成具有一定產品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年銷售收入達到120億元;玻璃及玻璃深加工產業年銷售收入達到20億元。目標催人奮進,發展時不我待,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市人民的共同拼搏進取,我市的這一宏偉發展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我市的這三大產業一定會在工業強市的鏗鏘腳步聲中發揮更大的牽動和支撐作用。

Ⅳ 安徽省三大區域中心城市分別是


阜陽市、宿州市、蚌埠。

Ⅳ 淮南是皖南還是皖北

淮南是皖北。淮南,古稱州來,安徽省地級市,國家重要能源城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安徽中北部,長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濱,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稱,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淮南是中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國務院13個較大城市之一,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百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淮南市境在構造單元上屬於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斷帶東部的淮南復向斜。東界為郯廬斷裂,西臨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鄰合肥坳陷,南北為洞山斷裂和劉府斷裂夾持。淮南市是屬於淮河以南地區,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偏高。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燈文化、豆腐文化、少兒藝術和八公山旅遊文化五張牌,激活文化強市。積極推動《淮南子》古為今用,大力宣傳《淮南子》,擴大影響。一批花鼓燈專業表演團體,多次代表國家和安徽省組團出國演出,展示花鼓燈藝術的品牌優勢。從1992年開始,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淮南市承辦的中國豆腐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17屆。

Ⅵ 蚌埠在哪裡

蚌埠又稱珠城.
因為原來盛產珍珠而得名.
蚌埠是僅次於合肥的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區號0552,牌照皖C,與蕪湖大體相當),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於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擁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軍坦克學院與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四所重要軍校均駐蚌埠,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蚌埠擁有科研院所眾多,原電子工業部40、41所,兵器工業部214所(華東微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軍工部門附設於此。解放軍第123醫院設於蚌埠。
蚌埠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一級站,原鐵路分局,現上海局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全省及江蘇銅山段鐵路。所有列車除直達車Z字頭外均經停此站。蚌埠是京滬、皖贛、淮北線樞紐,南下列車在此變次換頭,很多列車越行徐州、南京,但必停蚌埠,如T105;現京滬線每日直發特快T字頭,全線僅停濟南、蚌埠兩站;蚌埠站也是上海至拉薩鐵路唯一非省會站(工程要求一省一站)。蚌埠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蚌埠新站(在建)是京滬高鐵首設站、華東地區中心站。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蚌埠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並經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並拓展了鐵海聯運業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兩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4C級標准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現代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蚌埠市風景秀麗,名勝薈萃。市東龍子湖風景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近有湯和墓、水上樂園、淮河風情園,東鄰明皇陵、中都城、龍興寺、白石山森林公園;西郊荊塗二山隔河相對,相傳大禹曾會諸侯於塗山,還在此娶塗山氏為妻。現存有禹王宮、啟母石以及型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等諸多名勝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蚌埠交通便捷,公路水運航空四通八達。蚌埠港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新港年吞吐量達百餘萬噸,擁有數個千噸級泊位。蚌埠機場為4C級標准設置,有直達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班。
歷史上蚌埠以工業聞名,建國時,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重要工業城市,有著良好的輕、重工業基礎。「一五」期間的100個重點項目,蚌埠一地即佔3項,後屢受合肥打壓及「皖江開發」影響,經濟日漸式微,衰退厲害,已逐漸蛻變為二流城市,特產以黃山煙、皖酒、仿古玉器聞名,現以精細化工、玻璃深加工及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業,豐原集團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檸檬酸生產企業,現有上市公司五家。蚌埠仿古玉器市場是國內三大古玩玉器生產加工地。
蚌埠是花鼓燈、泗洲戲的發源地,以上項目均已申報國家及世界文化遺產。《左傳》中「禹會諸侯於塗山」,塗山即在蚌埠境內,有大禹廟、白乳泉等名勝,楚漢戰爭的垓下古戰場、淮海戰役(徐蚌會戰)遺址也都為蚌埠主要的旅遊資源。此外,蚌埠閘、龍子湖風景區是皖北地區僅有的兩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蚌埠四季分明,氣候濕潤,處於秦嶺—淮河天然氣候分界線上。蚌埠作為非省會城市擁有獨立的省級氣象中心—淮河流域氣象中心。目前城市治安環境也為省內最好,蚌埠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是國內唯一入選2005年度公安部先進基層單位的110指揮台。

Ⅶ 安徽經濟實力排名靠前的城市有哪些

第1名:合肥

安徽省省會,雖然合肥的基礎較為薄弱,省內各市對合肥也有些爭議,但畢竟也做了60多年的省會,而且近年來經濟發展明顯加速,已經超越了很多老牌省會城市,加上科教實力較強,科大、工大、安大三所重點高校的大力支持,位列安徽第一也是合乎情理。前段時間合並巢湖後,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拉大,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第2名:蕪湖

皖江地區主要城市,安徽沿江發展的重要陣地,皖南區域中心城市。蕪湖經濟基礎相對較好,加上有長江航運的天然優勢,經濟發展自然不慢。建國後,蕪湖經濟穩步增長,並有一批以奇瑞為代表的大企業支撐,縣域經濟也較為富裕,近年來與長三角合作加強,綜合實力已然穩居安徽第二。

第3名:馬鞍山

該市為新興的鋼鐵工業城市,重工業發達,人均收入在安徽名列前茅。可貴的是近年來,該市積極利用鄰近長三角的區位優勢,縣域經濟和中小企業也逐步發展起來,加上城市建設基礎較好和沿江的航運條件,又是全國文明城市,所以名列三強也是實至名歸。

第4名:蚌埠

皖北地區的老工業城市,當年憑借千里淮河第一港和鐵路的交匯推動了城市的迅速崛起,並一度發展成為安徽前列的重要城市。蚌埠科教實力也較為強大,高校機構較多。但是近年來實力有所衰落,GDP只能排在安徽中游,城市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加上地處皖北,缺少發達地區的引領,當年的輝煌正在逐步衰退,被省內很多後起之秀超越。但是蚌埠畢竟還有當年的雄厚基礎和交通發達的優勢,所以再次崛起也不是難事,故眼下只列第四。

第5名:淮南

同樣是皖北地區的老工業城市,煤炭工業是其主要的產業部門,資源型城市的特點顯而易見,但是交通上不如蚌埠發達,學校機構也少於蚌埠。但是淮南城市面積較大,是全國「較大的市」擁有地方立法權,加上重工業實力還在,人均收入也不差,這座百萬人口的老市居於第五也是合理的。

第6名:安慶

安徽的老省會,也是安徽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自古就是長江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軍事上地位顯赫,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安慶作為安徽的傳統城市之一,建國後曾一度衰落,但近年來經濟發展也有所起色,經濟總量穩居前五位。相信安慶憑借歷史文化和長江之利,在搞好縣域經濟的同時,綜合實力還會有一個明顯的跨越。

第7名:滁州

一座有著1500餘年歷史的淮東州府,《醉翁亭記》讓人們了解了古滁州自然之美和人民之樂。由於建國後設市較晚,起步較遲,但近年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逐步邁上全省上遊行列。滁州憑借毗鄰南京、揚州的區位優勢和市區發達的家電電子實力,經濟實力目前居全省第五。在安徽新一輪建設熱潮中被定位為安徽東向發展的橋頭堡和皖江地區對接長三角的前沿。但北部轄縣縣域經濟較為薄弱,影響了綜合實力的抬升。

第8名:淮北

與淮南同樣作為皖北的資源型重工業城市,工業實力顯而易見,人民生活水平也較高,城市建設基礎不錯,雖然是重工業城市,但環境總體良好。但淮北苦於區域面積較小,總人口不多,經濟體量不大,發展腹地缺乏,嚴重製約了綜合實力的提升。最近正在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相信未來淮北會成為一座雖小而精的皖北名城。

第9名:銅陵

與淮北類似,這座江南城市雖然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都不錯,自然環境也十分優美,但是面積太小、人口太少,而且和隔壁的蕪湖關系復雜,導致了雖然人均富裕,但綜合實力不強,經濟體量不大,總體來看,只能屈居第九。

第10:阜陽

阜陽是皖北地區人口最多的大市,交通條件優越,經濟發展腹地寬廣,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是阜陽經濟基礎薄弱,工業發展滯後,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升,縣域經濟普遍乏力,周圍缺少發達地區的帶動,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城市建設有一定的基礎,但大而不強,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第11名:宣城

宣城自古就是江南名郡,文化繁盛、經濟繁榮,而且有臨近江浙的地理優勢。宣城自然環境優美,縣域經濟發達,但人口較少,城市建設起步較遲,所以總體經濟實力不大,地區產值排名靠後。不過,雖然綜合實力不強,但一點也不影響宣城人民高質量的生活條件和環境。

第12名:六安

皖西大市,六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面積和人口都不少,經濟發展也有所起色。但六安縣域經濟較弱,只有霍山較好,人均收入不高,而且由於地處皖西,經濟上聯系合肥外,缺乏長三角的帶動,山區較多,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六安城市建設提升較快,環境優美,旅遊業或許可以助推經濟的發展。隨著六安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南北交流的便利,和縣域經濟的起暖回升,相信六安的綜合實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皖西的明天也會更好。

第13名:池州

池州山河秀麗,擁有長江的航運和皖江的區位,經濟發展潛力無窮,旅遊業也很好,有名山有大川。但是設市較遲,城市建設起步晚,而且人口較少,面積不大,難以形成強大的綜合實力,但是池州的人居環境絕對是一流的。

第14名:黃山

提到黃山,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黃山市,而是黃山的山。確實黃山的旅遊實力之強是眾所周知的,無需多言。人均收入也不差,環境更是沒的說。但黃山市由於旅遊業發達的原因,所以工業經濟並沒有得到重視,工業的污染也不利於黃山旅遊。加上市區不大,人口較少,所以論旅遊業絕對第一,但是綜合實力來比,確實不強。

第15名:宿州

宿州是京滬鐵路沿線城市,交通較為便利,人口較多,最近城市建設也開始發展。但是宿州經濟實力不強、人均收入較低,縣域經濟滯後。沒有大企業和強大的支柱產業,農業經濟比重大。但最近開始與徐州加強合作,希望能有助於提升宿州的綜合經濟水平。

第16名:亳州

提到亳州,人們就會想到中華葯都。如果論中草葯,亳州絕對首屈一指。但該市地處皖北北部,交通條件一般,工業實力不強、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市建設相對滯後。又沒有阜陽那麼多的人口和寬廣的腹地,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在省內實力較弱,綜合實力不強。

Ⅷ 蚌埠到底是個怎樣的城市

蚌埠是個交通樞紐城市
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全市已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並擁有機械、化工、醫葯、電子、建材等行業的工業體系。其中平板玻璃、濾清器、燈芯絨、啤酒、玻璃製品、卷煙等產品均在國內名列前茅,檸檬酸產量、質量在亞洲位居前列。
蚌埠為淮河流域水陸交通與物資集散中心。礦產有金、鐵、鈦、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石等,不過最近在懷遠和曹老集都發現煤礦和磁鐵礦,已經招標進行一定的開采;工業以食品、輕紡為主,食品工業與醫葯工業產值居全省第一位,擁有中國最大的果糖廠(年產萬噸);農產品有小麥、豆類、薯類、棉花、煙草等;蚌埠港為淮河第一大港。土特產有石榴、五河螃蟹、午餐肉罐頭等。民間藝術主要有泗州戲(拉魂腔)和民間歌舞花鼓燈,微雕、玉雕、通草畫在國內外享現代珠城有較高聲譽。名勝古跡有東部的曹山,相傳為三國曹操屯軍之地

山南麓的明朝東甌王湯和之墓
,為國家級保護文物;懷遠境內的荊、塗二山隔河相對,為第四紀冰川遺物;塗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
蚌埠是僅次於合肥的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也是省內僅次於合肥的科教文化中心,擁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軍坦克學院與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四所重要軍校均駐蚌埠,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蚌埠擁有科研院所眾多,原電子工業部40、41所,解放軍第123醫院,兵器工業部214所(華東微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軍工部門附設於此。
有發展潛力的城市

Ⅸ 安徽省進步最大的三個城市是哪些,你了解多少

最近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速度突飛猛進,有些普通城市發展的很好,但是也有些地方卻停止發展的步伐,先讓我們看看近幾年來安徽崛起比較快的城市。

淮南市

淮南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淮河之濱,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稱。是我國能源之都、華東工業糧倉、安徽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國務院1984年13個較大城市之一,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百個宜居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首批試點智慧城市、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著名旅遊景點:八公山,上窯山,舜耕山,龍湖公園,茅仙洞,安豐塘,壽縣古城等。

馬鞍山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陸地面積約40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0萬。馬鞍山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戶城市,尤其是它的鋼鐵產量非常發達,有「鋼城」的別稱。2018年馬鞍山GDP達到了1918.1億元,位居全省第三

Ⅹ 安徽經濟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哪個

安徽城市最新排名 第1名合肥 做為省會,今年被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推薦名單。安徽的老大,你不得不承認,在安徽的城市,綜合來說,算是最好的一個城市.作為安徽省省會和安徽目前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合肥在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等各方面都具有超強競爭力,其綜合實力在省內無城市可與之匹敵,理所當然是全省第一! 第2名蕪湖 作為皖江龍頭,雖然近年來發展速度有所減慢,工業、財政等經濟指標相繼被馬鞍山趕超,但蕪湖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依然是皖江和皖南地區最強的。 即使是座美麗的城市,也只是鏡湖區不錯,蕪湖不大,但比合肥干凈..空氣好.經濟實力比較好,能生產奇瑞汽車就足以證明,又出了個趙薇.但我個人不認為蕪湖比合肥好,這只是片面的觀點.畢竟安徽的資金全都投入建設在合肥身上了。 第3名馬鞍山 城市總體規模不大,倒很精緻。 雖然馬鞍山市人均GDP高,有錢...也只能排第3,看看馬鞍的火車站吧真差。但是在馬鞍山消費高於安徽其他16個城市,...靠近南京,有馬鋼,所以也會持續快速發展.馬鞍山的小資也是正常的。 第4名淮南 全國較大市,近年經濟勢頭持續攀升,人均工資躍居全省首位,經濟工業實力皖北第一。地理位子優越,承南接北,毗鄰省會。煤炭儲量華東第一,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皖北,淮南的經濟排第1,但是也有些弊端,例如環境和治安.犯罪..有煤炭,豆腐節,.確實是座開放城市..但經濟持續攀升.不可忽視. 第5名蚌埠 這座原先安徽排名第二的城市現在在皖北諸市中底氣越來越不足,難以排上老大了,如今的蚌埠已經日漸黃花...但蚌埠人還是很拽的。不過有一定經濟復甦跡象。 作為安徽老牌省轄市,蚌埠近年來的衰落讓人心痛,尤其是工業實力不僅遠落後於淮南,甚至連全省八大工業城市的地位也搖搖欲墜,但這並不影響蚌埠奪得皖北中心城市的寶座。相對於皖北其他五市,蚌埠在交通、商貿、科教、文化及城市影響力等領域均無出其右。 第6名銅陵 在安徽它應該是一座不被人看好的城市,但這座古銅都,人均GDP、人均收入、財政收入在安徽算還好,城市規模不小,城市規劃和建設也不錯,只是發展地皮有限,未來可將樅陽東部六鎮劃過來後,人口達100W以上,跨江發展,實現皖中南中心城市的目標.. 第7名淮北 三區1縣,靠蘇魯豫皖的腹心之中心,城區干凈,今年和合肥一並被列入全國文明城市推薦名單,有煤炭資源. 弊端是鐵路交通不方便,有機會和宿州整合,將有利於往高處發展, 第八名安慶 城市規模與銅馬差不多,城區建設比巢湖黃山都差,經濟也不行.但它畢竟是老省會,經濟文化底子厚(特別是桐城),近兩年來正在奮力崛起,或許它將重現昔日輝煌.. 作為安徽的老省會,安慶長期偏居皖西南一隅,命運與蚌埠頗為相似。 第九名滁州 靠近南京,安徽九大經濟重鎮之一,城市規模較小,還沒有轄市天長大,城建一般,電子產業發展不錯,但它完全依賴轄縣市支撐,市本級發展潛力不大.. 第十名阜陽 安徽第一農業大市,城區人口不少,交通也很發達,特別是鐵路.但經濟實力太差,主要是無資源、無重大經濟產業.城市道路寬闊,衛生狀況較差,文化底蘊也不照... 作為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陽伴隨著王懷忠、大頭娃娃、「阜陽幫」而「名聲鵲起」的同時,又似乎成了被人們遺忘的角落。阜陽不崛起,皖北難崛起;皖北不崛起,安徽難崛起

閱讀全文

與皖北工業城市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田莊手工業有哪些 瀏覽:879
奧迪車子換什麼牌子機油 瀏覽:144
工業投資主要包括什麼 瀏覽:896
沈陽共享汽車怎麼使用 瀏覽:443
工業園區什麼是粉皮代理商 瀏覽:623
奧迪q5加裝導航多少錢 瀏覽:63
寶馬車外殼破了一小塊如何修復 瀏覽:556
寶馬7系和寶馬m5雷霆哪個好 瀏覽:367
汽車油量提高多少 瀏覽:604
汽車上的常用東西有哪些 瀏覽:573
汽車油箱蓋怎麼打開圖 瀏覽:789
環保工業固廢處置有哪些 瀏覽:301
工業園區是什麼站 瀏覽:988
賓士高頂威霆多少錢 瀏覽:926
開寶馬8系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533
minismart賓士多少錢 瀏覽:922
賓士gls450氛圍燈怎麼設置 瀏覽:418
賓士E260L空調為什麼不涼 瀏覽:16
寶馬x5直線400米需要多久 瀏覽:884
寶馬x4燃油濾芯多少錢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