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哪些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業發展

哪些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2-05-03 16:36:06

1. 司母戊銅方鼎反映了當時什麼手工業發達到較高水平 急求歷史答案

青銅業。當時的青銅業的冶煉和製作水平都很高。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 司母戊大方鼎
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當年村民鋸下一隻鼎耳,由於歷史原因無法找到,現在看到的是後來補築上去的,成為了一大遺憾。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宏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只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復制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世界上最大 司母戊大方鼎
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北的農田中,被當地農民吳希增探尋到的。 司母戊鼎紋飾美觀,工藝精巧。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麵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麵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俗稱虎咬人頭紋。耳側以魚紋為飾。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中國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達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一時。在當時,鼎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謂「藏禮於器」,青銅鼎作為重要的禮器成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緬懷先祖功績。而古代人相信靈魂不死,所以貴族死後又常常用鼎來隨葬。 司母戊鼎是我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宏大,紋飾美觀庄。
司母戊銅方鼎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厘米,口長79.2厘米,重量達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 司母戊大方鼎
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 最早的中國鼎被認為是立國重器,它是中國青銅器的傑出代表。象徵著高大、顯赫、尊貴的意思。鼎的尺寸比生活實際大的多,是由於古人認為它是神的尺寸,這也反映鼎一開始是作為一種祭祀的禮器。 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載「鑄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等。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並被籠罩上一層神秘而威嚴的色彩。在古代,鼎是貴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大多為三足圓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負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2. 青銅器商周時期工藝高超代表是商朝的

A、半坡彩陶印證的是原始農耕時期陶器的使用情況;
B、大汶口黑陶反映的是原始農耕時期大汶口文化陶器的發展水平;
C、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銅器的代表,反映了商朝青銅器高超的生產工藝;
D、毛公鼎是西周青銅器的代表,反映了西周青銅器的工藝和社會生活.
故選C.

3. 夏商周手工業的發展體現在哪三個方面

1.官營手工業:
發展概況:夏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統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據著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主要特徵:主要生產軍用品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生產規模大,分工細致,代表著古代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2.紡織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會:紡織業開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為主,但也出現了絲織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綢的國家.②漢:遠銷海外,被稱為絲國(開辟絲綢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後,私營作坊興起.④宋元:棉紡織業興起, 元朝時松江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⑤明:紡織業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蘇州和杭州是絲織業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時代:已經出土了小件銅器,②夏商周:青銅鑄造業進入繁榮時期,被稱為青銅時代..③春秋戰國:發明了冶煉生鐵和鋼的技術,出現了鐵器④漢:開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風形式發生革命性變化.⑤東漢時期: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為動力鼓風.
4.制瓷方面手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會:彩陶出現.②商代中期到東漢晚期:陶發展過渡到瓷.商朝燒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製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鎮到元朝發展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燒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鎮成為瓷都,明中後期五彩瓷,清代琺琅彩.
5.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徵:
①生產部門不斷增加,並且勞動分工越來越細②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③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並且出現工場手工業 ④官營、私營、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⑤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生產布局成相應變化.⑥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遠銷海外.

4. 什麼反應了齊國手工業的發展水平

著名的青銅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它們反映了商朝手工業發展水平.兵馬俑是秦漢時期的傑作,毛公鼎出現在西周時期.
故選D.

5. 在殷墟出土了哪些商朝的文物它對中國的考古有哪些意義

殷墟出土遺物非常豐富,以陶器數量最多,還有較多的銅器和玉器以及石器、骨器、角器、蚌器、象牙器等陶器主要為夾砂灰陶、紅陶和泥質灰陶、紅陶的日用器皿。紋飾有繩紋、環絡紋、弦紋、三角劃紋等。器形有鬲、簋、盆、豆、圜底罐、大口尊、瓮等。還出土有刻紋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

甲骨主要為王室占卜記事用的龜甲和獸骨。自1899年發現以來國內外搜集收藏的達15萬片以上,其中經科學發掘出土的幾批甲骨內容豐富,地層關系明確,價值很高。這些甲骨對研究商代社會歷史有極重要的意義。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它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標志著已進入了成熟階段。

6. 司母戊鼎是什麼朝代的有什麼價值它反映什麼手工業繁榮.

後母戊鼎,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譽「鎮國之寶」美譽。

7. 能反映商朝手工業發展水平的是 1兵馬俑2司母戊鼎3彩陶4四羊方尊 A123 B23 C234 D24

彩陶是半坡時期的
選D

閱讀全文

與哪些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c260進口和國產哪個好 瀏覽:59
汽車rs跟s有什麼區別 瀏覽:770
創造工業熔爐怎麼用 瀏覽:429
五三屈家嶺工業園有什麼工廠 瀏覽:569
寶馬328如何刷二階 瀏覽:903
黃石工業城在哪裡 瀏覽:768
哪些專業汽車美容店 瀏覽:310
你買什麼寶馬 瀏覽:290
汽車黃標多少錢 瀏覽:366
奧迪哪些車有升降高音 瀏覽:539
汽車購置稅發票哪些部分打碼 瀏覽:202
上海賓士房車哪裡可以買 瀏覽:566
寶馬一共多少種藍色 瀏覽:807
如何識別寶馬x5的版本 瀏覽:828
汽車怎麼變更車牌 瀏覽:400
賓士e300l防凍液多久更換 瀏覽:605
如何采購工業過濾布 瀏覽:484
什麼是汽車漂移 瀏覽:489
工業化地區是什麼意思 瀏覽:399
奧迪a6如何播放音樂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