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工業有哪些
中國工業主要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輕工業如:食品、紡織、傢具、造紙、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體育用品工業等。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
一、紡織業
紡織業在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中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二、食品業
食品工業是指以農副產品為原料通過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發酵的方法製造食品的工業生產部門。其原料主要是農、林、牧、漁及副業部門生產的初級產品。
三、印刷業
印刷業是一個巨大的行業體系,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體系。從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發明以來,印刷技術就一步步深入生產、生活,並一步步壯大、發展,形成一整個大的工業。
四、冶金工業
冶金工業是指開采、精選、燒結金屬礦石並對其進行冶煉、加工成金屬材料的工業部門。分為:
(1) 黑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鐵、鉻、錳及其合金的工業部門,它主要為現代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和軍事裝備提供原材料。
(2) 有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非黑色金屬的金屬煉制工業部門,如煉銅工業、制鋁工業、鉛鋅工業、鎳鈷工業、煉錫工業、貴金屬工業、稀有金屬工業等部門。
五、化學業
化學工業是屬於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由最初只生產純鹼、硫酸等少數幾種無機產品和主要從植物中提取茜素製成染料的有機產品。
逐步發展為一個多行業、多品種的生產部門,出現了一大批綜合利用資源和規模大型化的化工企業。包括基本化學工業和塑料、合成纖維、石油、橡膠、葯劑、染料工業等。
❷ 四個現代化是什麼
四個現代化是什麼
四個現代化即為"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代至1960年代提出的國家戰略目標。1964年12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根據主-席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兩步走"設想。
第一步,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中國工業大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第二步,力爭在二十世紀末,使中國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會談時,把四個現代化量化為,到二十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1000美元,實現小康水平。 鄧小平把這個目標稱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小康之家"。
四個現代化是建立在對"現代化"一詞的理解基礎之上的,而現代化主要是指現代以來一種社會和文化變遷的現象,其含義比較廣泛。在經濟學意義上,基本等同於工業化和資本化,強調時間與空間的分離、貨幣的形成和專家系統的建立,以及這些機制背後的信任機制的建立 。而隨著人們對現代化弊端的反思,那種將現代化與發展和進步予以等同的看法是有問題的。現代化存在內在的弊端,如對環境資源的過度開發、資本對勞動的過度強勢等。有基於此,才有後現代理論的出現,才有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❸ 什麼是現代工業
現代工業採用現代生產技術設備的工業生產。主要包括生產工藝過程的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化學化等。一般泛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機器大工業,不同於「新興工業」的概念。
現代工業主要特徵有:①工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即勞動手段的機械化、電氣化、強速化、精密化和自動化;②工業結構現代化。主要指產業結構與規模結構的合理組成比例;③工業生產組織現代化。生產實現高度集中化、專業化、協作化和聯合化,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④工業企業管理手段和方法現代化;⑤工業職工結構的現代化。要求擁有大量素質高、技術熟練的生產工人、科技人員與管理人員。
現代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它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階段。工業現代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和中心環節,必須選擇符合現代工業基礎的工業現代化途徑與目標,選擇科學的跳躍追趕戰略,才能保證工業現代化的順利進行。這也是國家與地區工業發展規劃與布局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工業布局必須重視和滿足現代工業的各種特點與布局要求。
❹ 現代工業產品有哪些
現代工業產品有數控設備, 絕緣材料, 機械設計加工. 儀器、儀表, 照明與燈具, 工業設備合作, 家電製造設備. 節能裝置, 工業設備庫存, 輕工設備, 通用零部件. 內燃機, 制葯設備, 五金工具, 量器量具. 包裝相關設備, 鍋爐動力設備, 作業保護, 造紙設備等等。
工業(instry)是指採集原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❺ 工業有哪些分類
重工業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5)目前現代化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力工業主要包括5個生產環節。
1、發電,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和其他能源發電;例如中國火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國北方產煤區,以利用煤炭為主。水電主要集中分布於南方水能豐富的河源區。核電分布還不是很典型。
2、輸電,包括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例如,中國最大的輸電工程有西電東送工程等。
3、變電;
4、配電;
5、用電,包括用電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用電負荷的控制,以及將這5個環節所存在的設備連接起來的電力系統,此外,還包括規劃、勘測設計和施工等電力基本建設,電力科學技術研究和電力機械設備製造。
❻ 請問一下從控制的角度現代工業可以分為哪些類型,各自有什麼特點。
(1)直接數字控制系統
直接數字控制(DDC)是過程式控制制中最先採用的計算機控制方式。如圖所示,計算機在過程式控制制中代替常規調節儀表(控制器,實現集中控制。這樣構成的系統目前在許多小型系統中還有一定的應用。
分布式計算機控制系統
(3)兩級優化控制系統
採用上位機和分布式控制系統或電動單元組合式儀表相結合,構成兩級計算機優化控制系統,實現高級過程式控制制和優化控制。這種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在演算法上將控制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如多變數解耦控制、多變數約束控制、預測控制、推斷控制和估計、人工神經網路控制和估計以及各種基於模型的控制和動態或穩態最優化等,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並取得成功。
(4 ) 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
現場匯流排是近年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數據匯流排技術,它主要解決工業現場的智能化儀器儀表、控制器、執行器等現場設備間的數字通信問題,以及這些現場控制設備和高級控制系統間 的信息傳遞問題。現場匯流排把通信線一直延伸到現場儀表,使得用於生產現場的設備和控制室自動化設備連接在同一條通信匯流排上進行數字通信,構成現場通信網路。現場匯流排採用全數字 化、雙向傳輸、多變數的通信方式,用一對通信線連接多台數字智能儀表來替代目前一對信號線只能連接一台模擬儀表的傳統模式。和傳統控制儀器儀表相比,現場匯流排的好處顯而易見。
現場匯流排正在改變傳統分布式控制系統的結構模式,把分布式控制系統變革成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
❼ 工業現代化主要是指什麼
工業現代化是指在工業生產中,廣泛推廣科學技術,同時要求工人掌握科學技術、提高工人素質,在此基礎上使生產過程最大限度地實現機械化、自動化、電氣化和化學化,目的是在工業生產中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經濟效益,同時能使工人擺脫消耗大量體力的局面,更好地為人類服務。我國目前的工業正逐步走向工業現代化。美國的工業現代化已趨向完整的體系。工業現代化發達的國家,還有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家。
❽ 五大現代製造產業包括什麼
飛機製造產業、高鐵裝備製造產業、現代船舶製造業、 核電裝備製造產業、特變高壓輸電裝備製造產業
❾ 四個現代化是什麼 現在提倡我們要為什麼做貢獻
四個現代化是指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現在提倡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貢獻。我們要牢記初心,不辱使命,勵志前行。
❿ 什麼是現代化工業
工業化一般是指製造業或第二產業所創造的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製造業或第二產業中就業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過程。工業化是一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其間往往還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由傳統的農業部門佔主導地位向工業佔主導地位轉變,另一方面工業部門的內部結構也處於不斷的演進之中。一般將工業化劃分為早期工業、中期工業和新興工業三個階段,以表示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工業化一般是指製造業或第二產業所創造的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製造業或第二產業中就業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過程。工業化是一個長期不斷變化的過程,其間往往還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由傳統的農業部門佔主導地位向工業佔主導地位轉變,另一方面工業部門的內部結構也處於不斷的演進之中。一般將工業化劃分為早期工業、中期工業和新興工業三個階段,以表示工業化的發展進程。
現代化
①現代化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它包括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等各個方面的轉變。傳統和現代是相對的,是不斷變化的。
②現代化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18世紀到21世紀末,現代化過程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其中,第一次現代化指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第二次現代化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過程;第二次現代化不是人類歷史的終結,將來還有新的發展。
③兩次現代化有不同規律和特點。第一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工業化、專業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動化、民主化、法治化、世俗化、信息傳播和普及初等教育等。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特點是知識化、分散化、網路化、全球化、創新化、個性化、多樣化、生態化、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在第一次現代化過程中,經濟發展是第一位的,物質生產擴大物質生活空間,滿足人類物質追求和經濟安全。在第二次現代化過程中,生活質量是第一位的,知識和信息生產擴大精神生活空間,滿足人類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現;物質生活可能趨同,但精神和文化生活將高度多樣化。
工業化
instrialization
機器大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發展並取得優勢地位的過程 ,也即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管理方法,使各項工業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
工業化是一個世界性概念。只有在商品生產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世界市場,並且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具有世界性的情況下,才會有工業化過程;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也只能在和世界各國的橫向比較中進行 。工業化是一個歷史性概念。在人類歷史上,工業的發展已經歷過3次科學技術革命 , 每一次科學技術革命都不同程度地推進了工業化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不同的歷史時代,工業化又必然具有不同的內涵。工業化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工業化是一個國家整個國民經濟中工業發展程度 ,與世界上先進的工業發展程度相比較的指標體系,而不是工業中某一部門、行業或某種產品的工業發展程度。
工業化的主要內容有:①勞動資料的現代化。在主要工業部門實現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最新科技成果。②工業管理的現代化。在工業管理中,採用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合理化的生產組織、科學化的管理方法和電子計算機化的管理手段,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目的。③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現代化。勞動者和管理者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普遍提高,在業職工構成發生變化,即在整個工業人員中,技術人員的比重將不斷上升,直接生產工人的比重將逐漸下降 ;在工業管理人員中,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會迅速增加,而非專家職業的人數會減少。④工業部門結構的現代化。技術密集型工業的比重日益提高、新興工業部門的建立與發展,是工業部門結構高度化的主要標志。⑤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例如,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勞動生產率、主要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水平、資金佔用、先進機器設備的自給率等一些指標,都應該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工業化的這5項主要內容是互相聯系 、不可分割的 。勞動資料的現代化是工業化的核心,工業管理的現代化與勞動者和管理者知識結構的現代化,是實現勞動資料現代化的基礎,工業部門結構的高度化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當代世界先進水平 ,則是工業化在結構上和功能上的綜合反映。因此,必須從整體上把握這五項主要內容,才能全面地了解工業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