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代的棉紡織有哪些工序
清代的紡織工具也隨著紡織業的發展而發展?棉紡織有扎花?紡紗?織布3個主要工序?扎花即除去棉籽,黃道婆做成攪車,將棉籽擠出?清代改稱「扎車」?
清代扎車用三腳架,高3尺,有徑3寸和1.5寸滾軸一對,水平放置:大軸木製,用手搖,外旋?小軸鐵制,用腳踏,內旋?
利用兩軸摩擦力,轉速和旋向不同,將棉與籽分開,籽落於內,棉出於外?這種扎車一人操作「日可扎百十斤,得凈花三之一」,尤以太倉式扎車出名,一人可當4人?
軋去棉籽的棉花,古代稱為「凈棉」,現代稱為「皮棉」或「原棉」?凈棉在用於手工紡紗或做絮棉之前,需經過彈松,稱為「彈棉」?清代,彈棉者把小竹竿系於背上,使彈弓跟隨彈花者移動,操作較方便?
松江地區在乾隆年間所用彈花弓,長5尺余,弦粗如5股線,以槌擊弦,將棉花彈松,散若雪,輕如煙,比之明代所用4尺多的竹弓蠟絲弦,彈力更大,從而提高了彈棉效率?
明清時期,農家小戶還多是手搖單錠小紡車,棉紡發達地區單人紡車仍以「三錠為常」,只有技藝高超者可為4錠,而當時歐洲紡紗工人最多隻能紡兩根紗?
清代末期,在拈麻用「大紡車」的基礎上,創制出多錠紡紗車?3人同操一台40錠雙面紡紗車,日產紗10餘千克,成為我國手工機器紡紗技術的最高峰?
多錠紡紗車的紡紗方法是模擬手工紡紗,先將一引紗頭端粘貼棉卷邊,引紗尾部通過加拈鉤而繞於紗盤上,繩輪帶動杯裝棉卷旋轉,引紗則向上拉,依靠引紗本身的張力和拈度,引紗頭端在摩擦力作用下,把棉卷纖維徐徐引出,並加上拈回而成紗?
清代毛紡也較發達,1878年,清朝廷在蘭州建立了蘭州機器織呢局,這是我國最早的一家機器毛紡織廠?清代毛紡工藝相對較為發達的地區是西藏?
清代的西藏,隨著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這里的手工業生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清代西藏手工業中,最為發達?最為普及的手工業是毛紡織業,它掌握在西藏地方官府手中?
西藏地方官府從西藏北方的草原以賦稅形式獲得大量羊毛後,便將羊毛分配給西藏中部地區的居民,讓這些居民無償為官府紡織,以代替其應支的其他差役?
毛紡織品製成後,西藏地方官府將這些產品加以出售,從而獲得巨額利潤?就是這樣,西藏官府掌握了毛紡織業這一西藏最重要的手工業?
當時,西藏牧民在他們放牧的空閑時間里,紡織了大量的毛料?
據有關史料記載,西藏東部居民紡織的毛料在當時要普遍比西藏西部居民紡織的毛料勝過一籌,且顏色豐富,多有綠?紅?藍和黃色條紋或飾有小的「十」字紋?
清代西藏質量最好的毛紡織品是產於江孜的氆氌?氆氌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傳統品種有加翠氆氌?毛花氆氌?棉紗氆氌等?
氆氌為藏族人民以手工製作,細密平整,質軟光滑,作為衣料或裝飾的優質毛紡織品,是以羊毛為原料,經紡紗?染色?織造?整理等工序製成?
清代織氆氌用的是木梭織機,織好以後是白色的,寬24厘米左右,可以做男式服裝?但一般都要染成黑色,也有染成紅?綠等色彩?因氆氌是羊毛織品,結實耐用,保暖性好,所以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毛線用茜草?大黃?蕎麥和核桃皮等做染料,可染成赭紅?黃?綠等顏色?
由於清代西藏的毛紡織品生產極為普遍,所以不僅能夠滿足西藏地區本身的大量需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向外出口?在清代,西藏的毛紡織品遠銷不丹?印度?尼泊爾等國,享有盛譽?
氆氌做成的藏族服飾
『貳』 西藏哪個地方的經濟比較發達主要工業支柱是什麼`
除拉薩外,就是山南、林-芝、昌都。山南和昌都以礦產資源為依託,帶動了手工業(卡墊、唐卡等)的發展。林芝被稱為西藏的小江南,農林牧副漁都很發達,水果豐盛,木材成為西藏最主要的供應地。
『叄』 西藏索縣的經濟狀況在哪裡可以找到呢
西藏自治區索縣位於西藏那曲地區東部念青唐古拉山脈的北端,平均海拔約4100米,地域面積5970平方公里。1999年總人口3.2萬人,貧困人口佔62%,屬全國40個貧困縣之一。在與大連市結成對口幫扶關系之前,鄉鎮企業數為零。群眾生活受經濟發展制約,長期處於貧困狀態索縣位於西藏東北部、那曲地區東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面積5986 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萬畝,森林面積35.9萬畝,草原面積52萬畝. 索藏語意為"蒙古"。元朝時期稱這一帶為"索格T明代稱為"瑣庄".明末清初, 又歸附於蒙古和項特部固始汗.1732年劃歸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轄.1751年歸 由駐藏大臣直接管轄。1960年成立索縣人民政府.縣府駐嘎切塘。
Α⒂筒恕?元根和馬鈴薯、羅卜、蓮花白等.主要飼養牛毛牛、蝙牛、黃牛、馬、綿羊、山羊 等。 工業以民族手工業為主。主要生產氈氈、卡墊及民族服裝和民族手工藝品以及 制陶加工.現有一家木材加工廠,製作牛皮鞍子、擠奶楠、酥油桶和簡單的傢具。 1959年修建的黑昌公路,穿越本縣的西北部,從而改善了索縣的交通.近年來 又修建了境內區鄉間的簡易公路。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方便了群眾的生產和生 活。
索縣位於藏北高原和藏東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屬南羌塘大湖盆區。地形以平地 為主,地勢西離東低,由西到東逐漸傾斜,平均海拔3572米。西都有少數較開闊的 高山草原,其餘為高山峽谷,最高海拔6328米,溝塾縱橫。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 氣候區.空氣稀薄,商雪較多,日溫差較大,冬春多大風.年無霜期僅40天左右,年 日照時數2477.2小時,年降水量572.9毫米。 礦產資源主要有鉛、煤、硫磺、石膏等。野生動植物資源主要有雅子、鹿、豹、狗 熊、猴、岩羊、黃羊、水賴及多種鳥類、蟲草、貝母、知母、黃連、雪蓮花、夜苓、黨參等。 索縣經濟以牧業為主,兼有農業。農作物主要品種有青稞、春小麥、? 民族風情,歷史上索縣群眾信仰苯教和紅教者居多.清初隨著格魯派掌握西藏 政權後,格魯派成為縣境內的主要教派.目前最有名的增登寺,即為格魯派寺廟.其 他大小寺廟共有190多座。 贊丹雪村,地處黑昌公路要道,交通較為便利。學校、商店、銀行、郵電、電視等 文化設施及社會公共服務設施較為齊全.
郵政編碼:852200
『肆』 西藏哪個城市最發達
拉薩是西藏最發達的城市。
農牧業:201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71億元,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7.52億元,增長2.5%;林業產值0.39億元,增長18.5%;牧業產值9.4億元,增長5.0%;漁業產值0.01萬元,下降31.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39億元,下降4.0%。
種植面積: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06萬公頃。糧食種植面積2.61萬公頃,與上年持平。其中:青稞種植面積16508.03公頃,比上年增加56.88公頃;小麥種植面積8996.85公頃,比上年增加4.01公頃;油菜種植面積3939.77公頃,比上年增加121.3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626.75公頃,比上年增加596.5公頃。
畜禽及水產品產量:年末牲畜存欄總頭數135.42萬頭(只、匹),其中,大牲畜存欄70.06萬頭,豬出欄3.08萬頭;肉類產量3.14萬噸,與上年持平;禽蛋產量583.61噸,增長105.2%;奶產量3.28萬噸,增長3.0%;水產品產量155.24噸,與上年持平。
第二產業
拉薩在紡織、皮革、塑料、火柴和織毯等產業中,傳統的方法和機械化的工藝並存。民族手工業生產有了很大進展,西藏拉薩地毯廠生產的地毯有很好的銷路。
201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98億元,增長19.5%,其中,市屬企業增加值14.26億元,增長14.6%。2012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家,同比增長15.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1%,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非國有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5%。
第三產業
2012年末,全市共有限額以上企業50家,同比增長13.6%;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5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38.19億元,比上年增長8.6%,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所佔比重為30.7%。2012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3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4.7%。其中:出口額32.61億美元,增長188.0%,其中本地產品3700萬美元,占總出口的1.1%;進口額0.69億美元,同比下降60.9%。
2012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650.8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6.5%。其中:國內遊客64.48萬人次,增長28.2%;入境遊客6.0萬人次,下降48.3%。全年旅遊總收入65.48億元,增長28.1%;旅遊外匯收入2457.96萬美元,降低41.9%。
2005年被「歐中國際旅遊論壇」評為「歐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城市」。
2006年又入選全國30個避暑之都,排名第12位。
2011年12月,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
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2年9月19日,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拉薩排名第一;休閑時間排名前十的省會城市(十大休閑之城)拉薩位列第五。
2012年1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公共服務藍皮書》稱,一項覆蓋全國38個城市25000多份問卷調查顯示,拉薩市市民安全感最高,是中國最具安全感城市。
中國社科院公布的2012年《公共服務藍皮書》評價,拉薩市醫療衛生、公共交通、城市環境、公共安全、就業與社會保障等五項要素高居榜首,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在全國38個城市中位列第一。
拉薩市已連續6年被中央電視台《經濟生活大調查》評為「中國幸福城市」,位列居民幸福感前三名。
2015年11月1日,拉薩獲評2015「中國十大活力休閑城市」稱號。
『伍』 卓番林手工業發展中心怎麼樣
昨天一起神侃的老外說,尋找到拉薩必去訪問的卓番林手工藝品,有點像在拉薩古城探險。其實,沒有那沒麻煩,在瑪吉阿咪這個西藏最響亮,最」浪漫「的藏餐吧就有指路牌。走到拉薩大清真寺前面的空地就能看到卓番林的牌子,從一個幽深爾富有西藏特色的小巷裡進去後就可以看到古藝酒店的牌子裡面大院里就是卓番林,這幢大樓真是非常的漂亮,有點像羅布林卡里的古建築。我覺得這邊的氛圍這是非常棒哦!院子里還可以看到一些製作金屬佛像的手工藝人在院子里敲敲打打的,很有意思。店裡是不能照相的,店員的中文需要提高,關於貨品嘛!真的是讓人有一種回到以前的西藏。如果想了解真正的西藏手工藝文化一定要去看看哦!
『陸』 西藏哪裡經濟最發達
除拉薩外,就是山南、林-芝、昌都。山南和昌都以礦產資源為依託,帶動了手工業(卡墊、唐卡等)的發展。林芝被稱為西藏的小江南,農林牧副漁都很發達,水果豐盛,木材成為西藏最主要的供應地。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柒』 西藏昌都怎麼樣
昌都地區旅遊概況
昌都地區總人口60萬,是康巴地區的中心,也是西藏高原人類最早活動的地區,以藏族為主要居住人口。昌都鎮是西藏自治區東部重鎮,是四川、雲南、青海入藏的重要門戶,也是昌都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它位於瀾滄江上游兩大支流昂曲和扎曲的匯合處,故稱昌都(意為河口處),海拔3306米,年均氣溫6.4度。
交通
航空
世界最高的邦達機場距昌都鎮171公里,有班機直飛成都和拉薩。
拉薩昌都每周有一個航班往返,成都昌都每周有三個航班往返。
昌都民航售票處電話:0895-4821004
地址:昌都鎮西路10號。
長途汽車
昌都有長途汽車來往拉薩和成都。昌都和拉薩相距1081公里,昌都與成都相距1218公里。
四川成都新南門車站,簇橋運輸站都有進出昌都的班車。
昌都客車站售票處電話:0895-4822793
鎮內交通
三輪車、的士都很方便。
飲食
昌都飲食及餐具風格迥異,常見的有核桃玉米九寶粥、五香青稞糌粑,生肉醬、淹生肝、干肉粉(塊、條),蜂蜜酥油湯,各色辣醬等豐富而有特色。符合現代人的綠色消費時尚,集漢族、蒙族、藏族飲食文化於一體的手抓羊肉、骨髓膠子湯、包子、藏式火鍋、面片及酥油奶茶、甜茶、還有清爽可口的青稞酒,自產自釀的葡萄酒,飲後余香繞口。且所用餐具更具特色,整潔豐富,樣式別致。
購物
昌都名土特產品主要有膀香、蟲草、貝母、知母、雪蓮、核桃、藏刀花魚、鯿魚及高原畜產品等。
昌都地區的民族手工業歷史悠久,工藝復雜多樣,製作手法精湛,極富特色,在康區的影響很大。特別是位於扎曲河上游,離昌都縣城120公里的嘎瑪手工業更是聞名康藏,它已成為昌都地區的民族手工業的歷史發展的中心。
古時,嘎瑪鄉便有「匠才之鄉」的美稱。據有關史料,建於公元1185年的嘎瑪寺是由當地畫匠堆日倉設計的。由此可見,這一帶的繪畫歷史至少可追溯到七八百年前。16世紀中葉,扎西三代在原「美林」、「美薩」畫派的基礎上吸收了內地風景畫法等作畫方法,創立了獨特的「嘎學噶志」畫派,並作為西藏唐卡畫的一個重要流派而存在。該派的主要特點是畫面整潔,線條剛勁流暢,勾勒人物衣紋較細膩,神態生動,色彩艷麗,善畫花草樹木、山石瀑布、神佛肖像。
此外,昌都地區還有形成於14世紀後期的,以打造寺廟供奉的各類佛像為主題的柴堆翁達崗。藏、漢、蒙、納西以及尼泊爾、印度等民族工匠的智慧,不斷豐富著昌都,為宗教、生產服務等民族手工業藝術產品的寶庫,逐漸形成了昌都地區民族手工業的歷史基礎和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目前,昌都地區依然活躍著一支精乾的民族雕鐫、繪染的工匠隊伍。他們用無窮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裝扮點綴著藏民族的生活,而且影響波及鄰近的青海省和四川省的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以及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等地區。
昌都縣:麝香、蟲草、花魚、鯿魚、民族手工藝品等
江達縣:蟲草、大黃
貢覺縣:鹿茸、松茸、木耳
察雅縣:藏靴、銀器、藏白酒
左貢縣:藏刀、雪蓮、松茸、核桃、藏梨、葡萄酒
芒康縣:松茸、木耳、大蔥、藏白酒
鹽井區:紅鹽、木耳、松茸、核桃、雪梨、葡萄酒
八宿縣:花椒、核桃、怒江裂腹魚
邊壩縣:貝母、青稞酒
洛隆縣:雪蓮花、貝母、蟲草
類烏齊縣:金銀手飾、氆氌、鹿茸、蟲草
丁青縣:蟲草、大黃、玉雕品、蟲草、貝母
來源:西藏自治區旅遊局網站
『捌』 手工藝最發達的地方
中古部分為501-1639年,跨越時間很長.
這個漫長的歷史,這個時期,
歐洲最精緻的手工藝品,
發生在漢文藝復興初現的義大利.
在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有手工工場.
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手工作品.
帶動整個文藝復興運動,流芳世代!
『玖』 西藏毛紡織業的發展概況是什麼
清代的西藏,隨著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這里的手工業生產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清代西藏手工業中,最為發達、最為普及的手工業是毛紡織業,它掌握在西藏地方官府手中。
西藏地方官府從西藏北方的草原以賦稅形式獲得大量羊毛後,便將羊毛分配給西藏中部地區的居民,讓這些居民無償為官府紡織,以代替其應支的其他差役。
毛紡織品製成後,西藏地方官府將這些產品加以出售,從而獲得巨額利潤。就是這樣,西藏官府掌握了毛紡織業這一西藏最重要的手工業。
當時,西藏牧民在他們放牧的空閑時間里,紡織了大量的毛料。
『拾』 西藏的工業特色
旅遊業、藏葯業、高原特色生物產業、綠色食品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還有就是民族手工業、礦業、建築建材業六大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