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國為什麼會錯過了大航海時代有哪些原因
歪史認為世界的地理大發現東西方基本上都是同步的,雖然原因不一樣,結果不一樣,但是當時中國沒有缺席,只是因為當時目的不一樣而最後使得中國錯過了歷史機遇。
但是,意外再次降臨東方,崇禎時期,關內流民四起,關外滿清崛起,直接摧毀了明朝,繼起的清朝為了遏制漢人援助鄭成功而繼續封海,這一封海令徹底的讓中國錯過大航海時代的紅利,造成最後百年國恥。
2. 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大航海,以及工業革命都是來自於西歐,為何到了20世紀基本上歐洲都已經工業化了,
最早的確是起源於西歐,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這些科學技術也逐漸傳到了東歐
畢竟當時歐洲王室之間大部分都是有親戚關系的,一個國家科技的發展情況不可能完全讓另外一個鄰國毫不知情
3. 如果南宋能頂住蒙古人,能否趕上大航海時代,緊跟第一次工業革命
首先,如果南宋真的參與了大航海,那也應該是引領。從元朝後來的氣象看,如果南宋能扛住,長生天各個汗國的分崩離析會來的更快。當然這是平行世界視角。南宋能不能趕上大航海,或者說南宋能不能創造大航海,本質上還是自身的問題。
首先是東亞航線的開啟並不是在大航海時代,早在大航海開啟之前,東亞至印度洋航線就已經開通了,北宋對各種色目人並不驚奇,而泉州明州也一早就確定了東亞大港的地位。事實上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東亞西歐航線的斷絕,來自東亞的商品受阻於阿拉伯世界,奧斯曼帝國阻斷了商路,使得流入西歐的奢侈品價格暴漲,才激發了天主教世界重新開拓繞過地中海航路的慾望(到底是不是奧斯曼阻擋商路才導致大航海,眾說紛紜,任何大事都不可能是單一原因,更不可能是簡單的因果關系。很多時候都是解釋的需要,強按一個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大航海第一條航線是通過好望角走向南亞東亞的原因。也就是說,有沒有大航海,東亞航線都會存在,而來自於美洲的環球航線要貫通太平洋,那已經是百年之後了,況且麥哲倫這條航線壓根就不是主流,甚至麥哲倫死了很多年都沒什麼人知道他。按照中國王朝更替和兩宋自己一堆的問題,沒有蒙古也撐不到16世紀,這幾乎是一定的。
最後的最後,我要說下史觀。南宋扛住了蒙古鐵騎,是不是能進入大航海,這個問題本身還是中華史觀的視角。這當然也沒錯。但是如果放棄這個中心視角,我們客觀的去看蒙元打通歐亞大陸的意義,會發現它遠遠比南宋參不參與大航海重要的多。蒙元無意識中推動的物資、技術、貨幣、人員和思想的大環流,後來深刻的塑造了未來世界,東亞的文官和科舉制度在這個環流中進入西歐並催生了後來的公務員體制,而公務員體制才是更高的意識形態制度的支撐(不然靠演講,還不亂套了。庶務才是政治的基礎)。同樣,阿拉伯和西歐的技術也進入了東亞,可惜的是,我們在南宋之後,進入了另一個循環。東亞的人群塑造真不是外來意識能輕易改變的,即便到今天都是如此。我們既然不能在這個過程中進化,也很難說會在大航海中進化,那可能也是一廂情願。
4.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能首先發生在中國
19年7月25日突然明白了,正式回答李約瑟難題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明朝為啥滅亡的根本原因。清朝康乾盛世為啥會突然中斷。這個答案是惟一一個能從中國經濟,政治角度回答,世界上最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啥資本主義文明不會出現在中國這個文明 古國。明朝末年,
萬曆十七年(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直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駕崩,一共31年。而他的兒子,孫子,嫡孫死於1644年
0、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1572年),萬曆的大表哥
1、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子。
2、明熹宗(朱由校),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孫。
3、明思宗(朱由檢),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嫡孫。
拓展資料: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後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中國從1571年由張居正主導變法開始,開始收商稅,礦稅等。至1587年萬曆15年開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萬曆15年美國人寫的書或者連續劇1587年)標志自中國地主文人階級徹底掌握了政權中國皇權思想。中國出現了接近100年的無政府主義。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錫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中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被稱為"東林黨",《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
無錫東林書院舊址
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對。
一個退休的官員,為啥 能主持中國明朝政府北京。因為那時文官集團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都是大地主。他們除了師生關系。比如范進為啥會在聽到中舉後,發瘋。 那是因為中國只有二個階級。一個是農民階級。一個就是地主階級。而只主中了舉人, 就可以晉生為地主階級。光有功名,沒錢買地怎麼辦呀?
呵呵,因為舉人功名是可以免稅的,萬一中了進士,那就是官員階級,所以又稱為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這個集團最大的貢獻或者代表人物就是張居正。他們有著幾十畝,上千畝,上萬畝的土地。 卻不交一分錢的稅和徭役。而張居正改革是為了平均收農稅,要收礦稅,而隆慶開關後的進出口貿易稅,呵呵,不好意思,那要到清朝末年才開始收取,而海關關員是當時晚清最高效的政府之一,美國人當主管的。號稱中國400年來殺人皇帝雍正,改革想讓地主文官東林黨階級交稅,結果也是無果。而乾隆由盛轉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乾隆後期的文官集團和地主階級是徹底不交稅了。 滿軍八旗人不用交稅,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也不交稅和承擔徭役。而把他樣應該承擔的稅,全部轉駕給普通的農民。文官地主商人東林黨組織,代表著不交稅階級,種地不要交稅,經商不要交稅。於是各種權錢交易就出來了,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化銀的時代正式來臨。 中國人現在過年所說的恭喜發財文化達到了最高峰。當乾陵末期,中國社會4億人口,要養活不幹活的幾千萬人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不繳納任何稅,加上其中投機富農份子,轉靠其名下,估計將就將有1億人不繳稅的時候,剩餘的3億農民,最老實,最麻木的農民,每天除了目定口呆,傻不拉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生活著。因為沒辦法,一個人要交四個,五個地主本應承擔的稅。於是中國這個文官東林商人地主特權階級,和中下農民階級徹底對立起來了。一邊是滿漢全席,一邊是餓的賣兒賣女。
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在明朝的所有國民,老有老百姓是充分自由的,因為經歷過無政府主義嘛,皇帝都敢罵,袁崇煥的人肉都敢吃,而到了清朝的時候,思想、言論開始控制了,特別是受到康熙,雍正,乾隆文字獄的思想,不能說政府,不能說政治,要麼研究古文學,要麼唱戲。但,從隆慶開關後,中國人用綠色循環經濟的絲綢(桑樹葉子),茶葉,瓷器,將全世界的白銀都集中在中國來。具體的說,是集中在文官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手中。白花花的銀子,不能投資土地,因為八旗子弟剛進關的時候,北京內城百姓拿銀子主動拆遷,圈地後,特別是乾隆早期時候。各種京劇,崑曲又再次流行起來。唱戲唱來唱去,就那麼幾句。中國西遊記,三國,水滸傳都是明朝就行的,缺乏思想文化創新呀。
於是大清年制的從乾隆後期,中國最著名的傢具,康乾瓷器,茶葉,絲綢徹底江河日下了。
而西方各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人家有組織,有規律,看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中國商人地主階級,成天吊兒郎當,而全世界的白銀全部都跑到中國這些人手中,正所謂人傻錢多。 於是世界各國的東印度商人要麼高薪,要麼合們乾脆讓種植茶樹種子,養蠶方法大明百姓,中國人從鄭河下西洋開始正式移民第一代。而到了隆慶開關後,逐漸開始了中國人第二批有組織的移民。和中國貿易正式出現了洋買辦翻譯團體。到世界各地采購中國人至今還喜歡的紫檀,黃茶梨等名貴木材。
移民多了,就會與當地人,特別是殖民國家發生沖突。中國在萬曆年間,在馬尼拉等地出現了殺華事件。一共造成2萬5千人的死亡。
華人國際貿易除了帶回來一些地瓜種子,解決了中國吃飯問題,而學習西方的經濟 ,科技思想,帶回來交給朝廷,那是萬萬不會受重用的。因為地主商人東林黨,他們只關注自己免稅特權和聯煙。
於是類似於紅樓夢一個影射文學,考據學派就誕生了並成為主流。
但,這個不能老是諷刺,托古談今呀,於是精神空虛的中國人,一邊被文字獄搞怕了,明朝的道教沒有了,清朝官方的國教喇嘛教也只能流行於北京一帶。 除了吃喝之外,開始流行鼻煙,當鼻煙是生吃的,刺激太小了,於是這些官員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就開始吸食起了鴉片。
當各個王爺,官老爺都流行吸鴉片的時候,上傳下效,對立的中下農民階級因為水利,特別是黃河沒有人治理。惡性循環後,明朝末年出現了小寒武紀氣候,清朝中後期出現了頻繁的水災,旱災,蝗災等。
而唐朝的洛陽,長安,開封歷史文化明城就被沒人治理的黃河水利給徹底摧毀了。中國老字型大小的就只剩下飯店或者葯店了。因為這些不是官方壟斷的。也是農民階級,工人階級惟一一個可以相對竟爭的領域。只能夾縫裡面生存,。而這些是不被當時的主流方化所認可的。所以不能叫自己的大名,只能叫狗不理,王麻子剪刀。
誰能和地主文官階級聯繫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結婚,聯煙呀。誰就可以不交稅,甚至少交稅。 而中國流傳的多子多福的概念,讓順治年間的1600萬中國人,到了100年後乾隆達到4億人口。 一個家庭至少要生10個兒女。成活一半5個吧。然後中國人就開始內鬥了。兄弟姐妹們分家產了。變成富可敵國的人可成也蕭何,敗也簫何。比如山西晉商,皖商的胡雪岩等。所有的中國人,開始流傳富不過三代。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是從這時候流行出來的。
本文節選於 機器人銀行版權所有《中國千年企業史》機器人銀行2年質保全球交易中心,www.robotbank.xin 版本所有
5. 為什麼近代歐洲國家要侵略世界 大航海與工業革命、文藝復興的關系
如果大航海成為一種可能,那麼歐洲後來的發展似乎成為了一種必然,歷史就在按照它自己的邏輯展開。
大航海運動給歐洲人的思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新的植物、動物、新的人類與人類社會相繼被發現,它們是如此的不同於歐洲人已經習以為常的一切,於是這刺激了歐洲人對於新的問題的探索。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歐洲人開始了他們的科學革命。
毫不奇怪,科學革命主要發生在天文學、數學與地理學領域,正是這些領域與航海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進行航海活動,葡萄牙人首先開辦了航海學校,雖然亨利王子本人對於學術毫無興趣,但是他還是熱情的支持這些學校,沒有它們航海活動就無法開展。在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相繼取得成功以後,荷蘭、英國和法國也相繼派出了自己的探險隊,同時也建立了自己的航海學校,專門培養航海人才。為了確定在海洋中的方位,天文學具有了實用的價值,因而在航海學校中得到了認真的研究。而科學革命恰是從天文學起步的。1496年,23歲的波蘭人科波尼克來到了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學習,經過了6年的學習以後回到了他的祖國,在那裡他一面從事醫生、教士的職業,一面在業余時間從事天文學的研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對於原來的關於地球的知識提出了挑戰,很多在航海中新獲得的資料也無法用原來的理論進行解釋,於是科波尼克利用這些資料重新進行了計算,大約在1513年初步完成了他的日心說,並寫成了短文在他的朋友之間流傳。然而他並沒有膽量挑戰教會的權威,只是在自己的古稀之年才將早已經研究的成果出版。如果我們對科波尼克這個名字不熟悉的話,那麼我們一定知道他的另一個名字,那就是他的拉丁文名字哥白尼。哥白尼之後另一個對科學革命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義大利人伽利略。1597年,在開普勒的影響下,他開始相信日心說,後來他利用望遠鏡觀測了星空,給予了日心說以實際證據的支持。1642年,就在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頓誕生了。對於牛頓的偉大貢獻,我想每一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然而他的發現又何嘗不是在當時社會所需要的數學、力學與天文學呢?而我們所熟知的另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是在做了五年的環球航行以後,收集了大量標本,才開始考慮物種進化的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航海對於促進科學的發展起到了直接的促進作用。如果沒有大航海,那麼科學可能仍然是處於停滯狀態的。
然而盡管科學在大航海以後的幾個世紀里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航海依舊使用著帆船,陸地上的交通工具也依舊是步行或者牛、馬拉的車,人們依舊用蠟燭照明,住的房子依舊是木頭或者石頭的,羊毛、亞麻與棉布仍然是人類的主要衣服原料,我們今天所熟悉的一切仍然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到了18世紀晚期才開始改變,而這一切,似乎與航海的深化也有著一定的關系。
與科學革命在歐洲普遍展開不同,工業革命起初只是英國人的事情;與科學革命是由科學家主導的不同,工業革命中幾乎見不到科學家的影子,工業革命可以說是一場由商人和工匠主導的革命。關於這場革命的起源,也自有著它的邏輯。當年最早航海的葡萄牙人是沖著亞洲的香料來的,後來荷蘭人排擠了葡萄牙人壟斷了亞洲的香料,當香料在歐亞貿易中衰落以後,荷蘭人成功的培養了歐洲人喝咖啡的習慣,自己則依然壟斷著咖啡的貿易。盡管英國人經過了兩次英荷戰爭,成功地讓荷蘭人接受了《航海條例》,但是英國人在亞洲仍然沒有撼動荷蘭人的地位,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來到了印度,在莫卧兒人的鼻息之下生存。那個時候的歐洲人絕對沒有亞洲人心靈手巧,當英國與印度開展貿易以後,英國人就發現自己本國的人民十分喜歡來自印度的棉布衣服而不再喜歡自己國家的羊毛與亞麻布衣服。為了防止本國的手工業者完全失業,英國人不得不禁止從印度輸入棉布衣服,進而開始了進口替代的過程,並且很快英國人就完成了這個過程,能夠自己生產棉布衣服了。由於有著廣闊的殖民地,因此英國的市場是極其廣大的,這樣廣大的市場造成了對於供給的壓力,於是很多商人都在出高價懸賞高效率的生產方法,在高額獎金的刺激之下,工匠們都盡心竭力的想辦法提高生產效率,於是工匠的發明相繼出現。而他們的發明似乎也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首先是直接面向市場的織布生產方法得到了改進,1733年凱發明了飛梭,飛梭的發明成倍的提高了織布的效率,引起了紡紗供應的緊張,於是以後幾十年技術改進的目標又集中在紡紗上,終於在1769年由阿克賴特發明了水利紡紗機,此後紡紗技術一發不可收拾,1770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779年,克朗普頓發明了走錠精紡機。紡紗機的改進又使新的不平衡出現,紗的過剩引起了織布機械的進一步發明,1785年,卡特賴特又發明了一種由馬提供動力的動力織機,這種織機1789年以後改由蒸汽提供動力。當然,紡織技術的發展對於動力提出了要求,使得應用蒸汽機提供動力變得有利可圖,於是早已存在的、耗能巨大的紐科門蒸汽機被瓦特改進以後,變成了實用的動力源,並且迅速得到了推廣。蒸汽機的發明又對采礦技術以及煉鋼技術提出了要求,而煤、鐵的運輸相應又要求運輸發生革命。當然,蒸汽機的存在為運輸業的革命提供了條件。世界上第一台火車就是一個礦工將為礦坑中排水提供動力的蒸汽機偶然運用到運輸煤炭上產生的,可惜的是我們現在都無法知道這個礦工的名字,於是火車的發明者就成了史蒂文森。
當這一切都啟動了以後,我們的世界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當然,隨後,科學開始與工業結合,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奇跡。如此看來,歷史確有著它內在的邏輯,一切變革顯得如此自然,一個變革引發了另一個變革,一項發明引發了另一項發明,然而這一切又是似乎如此不可思議,我們無法事先判斷在哪裡將要出現變革,而且我們也無法假定如果一個變革出現不了人類的歷史是不是就要發生改變,似乎今天我們也仍然無法根據已有的歷史邏輯預測我們未來的發展。那麼到底是我們對於歷史的邏輯認識不夠,還是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歷史邏輯。
6. 中國歷史在什麼時期被西方拉開距離的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中國都沒有被西方拉開太大差距,但就在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60年代這100年間,再回頭看看東方和西方已經就是兩個世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中國正是乾隆年間,而乾隆根本就不知道英國正在發生一場足以改變歷史的革命,繼續著他的閉關鎖國政策。當時地球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第一個就是英國工業革命,第二個就是美國正式獨立。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和乾隆皇帝是一個年代的人物,可能大家多多少少會感到有些驚奇吧。
中國古代,封建制度整整持續了3000多年,都沒有做出過改變。所以大家才會驚訝乾隆和華盛頓竟然是同一個年代的人物,而且他們倆都是在1799年去世。那個時候我們還沉醉在「康乾盛世」中無法自拔,誰知地球的另一端已經發生了巨變,這也導致晚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受到了西方猛烈的沖擊,不僅受盡西方列強的欺辱,而且還耽誤了中國將近100年的發展時光。
1776年,英國科學家瓦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機器正式開始逐漸替代手工勞動,人們也第一次發現了工業化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人類的工作和生產效率都是極其低下的,直到蒸汽機的出現帶改變了這樣的現狀。而且蒸汽機的出現並沒有讓員工們下崗,反而造就了無數個崗位,生產和經濟都達到了峰值。原本蒸汽機的發明只是為了采礦、給煤礦提水,但經過瓦特的改良,蒸汽機能在各個領域都能發揮其作用,大大提高了工業的生產效率,一直到後來發明火車和輪船,甚至還能用蒸汽機發電。
同年7月,美國簽署《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被定位國慶日。1775年,美國人民奇跡般的戰勝了當時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打贏了獨立戰爭。隨後北美13個殖民地正式脫離英國,成為了聯邦制國家既美國。不過此後英國依然不承認美國的獨立性,1812年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獨立戰爭爆發,不過當時美國各州人民已經愈發團結,最終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樣。
那當時乾隆皇帝正在做什麼呢?乾隆在1773年決定了一項圖書編纂工程,就是編寫《四庫全書》。《四庫全書》一共有3500多冊,約有8億字,算是當時內用最廣泛的全書了。不過《四庫全書》中的內容並不全是真實的,乾隆時期是文字獄最嚴厲的時候,只要稍有出現抵觸本朝情緒的書籍便會被銷毀,作者也會入獄。所以當時乾隆銷毀了很多違法的書籍,據說一共有70多萬部,從整個清朝文學的發展來看,這種打擊力度幾乎是具有毀滅性的。
此文來自歷史知識的網路大全,供參考。
7. 工業革命最先開始於英國,偶然中孕育著必然
不管歐洲大爺們發現不發現,人家「新大陸」就在那裡,不離不棄。大航海時代帶來的最大改 變,就是「股份制公司」的誕生,這種把人類社會經濟活動變得更加具有關聯性和緊密性的制度,開始充分展現人類文明有別動物的強大協作力量。西班牙沒有「公 司」,於是最後杯具了。所以大家平時老是說「大英帝國」,其實是障眼法,標准應該是「大英商國」。西班牙那種才是帝國,尼德蘭、不列顛這類,都是商國。歷史證明,先進揍落後,商國戰帝國,總是具備了「基因突變」的先天優勢。不列顛這種小島國,也是物產匱乏,也就是俗稱家徒四壁賣無可賣。所以當年鼻屎國家們要想過上好日子,不能靠「賣」,必須要「賺」,拿什麼來「賺」呢?? 尼德蘭靠的是商貿,物流,滿世界亂竄,利用不同地域的人們對物質需求的不同,來換取差價利潤。大航海時代對於商貿速度的提升,和現在互聯網時代對於信息速 度的提升一樣,都是劃時代的東西,奠定一國人民數百年的幸福指數。不列顛畢竟還沒有奇葩到尼德蘭奸商這樣的地步,好歹也是個有點歷史文化的傳統國家。所以 一開始「不列顛弄潮兒」們還是中規中矩,想走西班牙葡萄牙的老路,發現新大陸,殖民地,挖金挖銀。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手快有,手慢無,人家西班牙都開挖 好久了,你們才去,那隻能找些邊角廢料了。所以不列顛的探險家們每次都是血本無歸,苦逼的緊。 當年大航海費用不菲,和現在眾多「科技公司」燒錢速度差不多,都是需要VC。不列顛這類 叫花子國家,能湊條船,帶好水手下海,那都是大動靜,哪有當年三寶太監的排場。往往好多人湊份子搞了條船去探險,動不動血本無歸,這日子也就熬不了多久 了。正所謂人窮志短,什麼English Gentleman,那都是後話,闊綽成「日不落」再說。當下看著西班牙商隊載金載銀,魚貫而歸,於是窮瘋了的英國佬開始惡向膽邊生,干什麼,打劫!!俗 稱「打秋風」。大航海時代,不光改變了商業模式,也改變了打劫模式,茫茫大海,充滿了大陸文明永遠無法企及的「自由」。於是大家紛紛化身「股份制海盜 船」,開始在大西洋上開搶。而眾多投資的「股民」們,則在岸上俏目以待,那情形倒也頗像當今股市,打劫成功,股價上漲,大家歡天喜地,要是被西班牙海軍捉 了黃腳雞,損失慘重,自然關燈吃面。其實人類自進入經濟時代以來,幾百年的模式都是差不多,只是區別於文明程度的進步而已。不過話說回來,好歹當年不列顛 的Captain們拿了股東們的股金,那是驚濤駭浪中去搏殺,回來給股東們一個交代;而今神州股市眾多Company的Captain們,拿了股東們的股 金不說,出海就去勾結各種「機構」,套利、虛報、老鼠倉,花活百出,玩得股民們死去活來。 打秋風獲利頗豐,最後連不列顛皇室和政府都坐不住了,干什麼,入股!!這 個就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私掠海盜。搶就搶,政府還要頒發「許可證」,相當於政治入股,給海盜同學們背書,當然回來了利潤大家分成,簡直win-win。回憶一下「小豬博弈」,就明白其中的關系。西班牙是「大豬」,不列 顛是「小豬」,一開始小豬用錯策略,和大豬西班牙一起跑去「新大陸」吃豬食,虧損模式,自然杯具。但是現在改變博弈策略,請西班牙大豬先動,新大陸挖了金 銀回來,在路邊等著「坐享其成」,這樣就成為了獲利模式。所以策略一變,風生水起。 不列顛皇室和政府對民間鈔票的保護,使得大家不管錢多錢少, 各種投資和開發層出不窮,和尼德蘭一樣,錢生錢,利滾利,大踏步走上資本主義邪路。最終蒸汽機降臨,工業時代的到來,日不落滿地開花,富貴逼人來。至此幾 百年後,當年的股份制一樣活躍在地球的經濟活動中,各種有限公司依然掌控著世界文明的進步,不列顛語言還是左右著世界文明的交流。
8. 歐洲是進入大工業革命時代,和航海時代, 才變得強大的嗎
是的,歐洲是進入工業革命才變得強大的。
中國四大發明傳入歐洲是歐洲有了航海的條件,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其追求跟多的財富。所以航海時代開始。
在十五世紀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於是文藝復興開始,打破了神學世界觀。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歐洲海外市場的開辟,海外掠奪的大量財富,新貴族的興起要求得到跟多的權利,於是在歐洲大陸上爆發了一系列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貴族和黑暗的教會。結束了黑暗的中世紀。
9. 加勒比海盜的故事,是哪個時代發生的
大航海時代是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的開端,大航海時代結束過,歐洲迎來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的科學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從傳統的農業社會轉向了工業社會。加勒比海盜的故事發生在15世紀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探索新大陸的大航海時代的結尾。
《加勒比海盜》電影一共拍攝了五部,而這五部電影都在講述了他們和英國殖民者之間的戰爭和掠奪的故事。歐洲殖民者探索新大陸無疑促進了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資源的交流,但是歐洲殖民者在掠奪的過程中的種種暴行也將探索新大陸賦予了另外一種色彩,永遠印記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
10. 拜託,歷史題
葡萄牙是第一個開辟新航路的國家 在外地有很多殖民地 2個國家將殖民地的黃金運回本國後 開始享受消費 並沒有建立工廠 黃金白銀用完後 就沒有然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