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2019年8月廣西工業增加值是多少

2019年8月廣西工業增加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5-02 13:14:04

1. 中國十大工業省份分別是

根據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各省份工業增加值數據梳理統計發現,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湖南和河北是工業增加值最大的10個省份。其中,江蘇與廣東差距在縮小,浙江有望超越山東,福建一省則超越了東三省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增加值前五的省份,與GDP前五的省份剛好一致。可見工業是決定經濟大省地位的壓艙石。其中,前四名的省份工業增加值都超過了2萬億元。

(1)2019年8月廣西工業增加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西藏貴州福建增速位居前三:

從2010年以來工業增加值的增幅來看,增速最快的10個省份分別是西藏、貴州、福建、湖北、安徽、陝西、江西、雲南、寧夏和江蘇。總體上以中西部省份為主,南方省份居多,且前八名的省份增幅都超過了100%。

貴州的工業增加值自2010年來增長了199.69%,位居第二,同時貴州也是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這也與工業化快速推進有關。

2010年10月26日,貴州召開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推出「工業強省」戰略。同年12月26日,108家央企投資貴州47個項目,總投資達2929億元。有了央企的推動,貴州的投資駛上了快車道。

與此同時,貴州的特色工業也快速發展。根據遵義市統計局的分析,近年來,中國白酒經過深度調整,逐步走出低谷,迎來上升期,遵義市白酒產業也因此獲得了快速發展,對全省全市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全省工業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遵義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工業總量的七成都是以茅台為代表的醬香酒的貢獻。

2. 中國歷年gdp一覽表

自十八大以來,中國的GDP每年增長7.2%。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預期的6%-6.5%的目標。

從2013年到2016年,GDP的年均增長率為7.2%,高於同期世界的2.6%和發展中經濟體的4%的平均年增長率,年均444.130萬億美元 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計算)。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平穩,發展平穩。 其GDP同比增長6.9%,並且連續八個季度保持穩定在6.7%-6.9%的增長率。

2019年全年的GDP按季度劃分,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4%,第二季度同比增長6.2%,第三季度同比增長6.0%,第四季度同比增長6.0% 。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 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 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2)2019年8月廣西工業增加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4.8%;股份制企業增長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2.0%;私營企業增長7.7%。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5.0%,製造業增長6.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0%。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1和2.7個百分點。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58%。12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分項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分別為53.2%,51.2%和51.1%,均高於臨界點。

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4%,位於較高景氣區間。

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6101億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 月份收窄 0.8 個百分點;其中11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4%,10 月份為下降 9.9%。

3. 廣西經濟在國內排名第幾

1、廣東 39082億元 增速9.5%廣東省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見事早、行動快、出拳重,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完成生產總值39082億元、比上年增長9.5%,人均生產總值40748元、增長8.4%,均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
2、江蘇 34061億元 增速12.4%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2.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232元,摺合6475美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29億元,增長1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9%。
3、山東 33805.3億元 增速11.9%全省實現生產總值 33805.3億元,增長11.9%;地方財政收入 2198.5億元,增長1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19元,分別增長9.2%和8.5%。
4、浙江 22832億元 增速8.9%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22832億元,比上年增長8.9%;地方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7.2%;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實際增長9.7%和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5%;城鎮新增就業8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6%;人口自然增長率4.63‰。

5、河南 19367億元 增速10.7%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19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26億元、支出2903億元,分別增長11.6%和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05億元,增長3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46億元,增長19.1%。

6、河北 17026.6億元 增速10%經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產總值實現17026.6億元,總量排全國第六位,比上年增長10%。

7、遼寧 15065.57億元 增速13.1%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065億元,增長13.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91億元,增長1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75億元,增長3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12億元,增長18.2%。經濟增長保持了不低於振興以來的平均速度,不低於東部地區的平均速度。

8、上海 14900.93億元 增速8.2%2009年,上海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5273.3億元比上年增長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4%,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0.4%,扭轉了工業生產持續下滑的走勢,初步遏制了對外貿易降幅持續擴大的勢頭。

9、四川 14151.3億元 增速14.5%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14151.3億元,增長14.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4.2億元,增長21.9%;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4462元,增長8.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8%;人口自然增長率2.7‰。

10、湖南 12930.7億元 增速13.6%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2930.7億元,增長13.6%;財政總收入1504.6億元,增長1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95.4億元,增長3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13.8億元,實際增長2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4%。

11、湖北 12831.52億元 增速13.2%初步統計,全年生產總值12831.5 億元,增長13.2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42.2 億元,增長20.1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11.8 億元,增長41.6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928.4 億元,增長19 .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 元,增長9.2 % ;農民人均純收入5035.3 元,增長8.1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8.8 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 %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 個百分點。

12、福建 11949.53億元 增速12.0%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49.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0%。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6%,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工業增加值4918億元、增長12.1%,建築業增加值894億元、增長18.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0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量667萬噸,連續三年增產。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9%,農產品出口增長12.8%。

13、北京 11865.9億元 增速10.1%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26.8億元,增長10.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986元,實際增長9.7%和13.4%。

14、安徽 10052.9億元 增速12.9%初步核算,2009年,我省共實現GDP 10052.9億元,成為第14個「萬億大省」。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9%,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2個百分點。

15、內蒙古 9725.78億元 增速16.9%初步核算,經國家統計局審定,2009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9725.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6.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8.2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八年保持全國各省區市第一位。

16、黑龍江 8288億元 增速11.1%初步核算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88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05.5億元,增長1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9.1億元,增長37.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41.6億元,增長10.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01.8億元,增長19.2%。

17、陝西 8186.65億元 增速13.6%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186.65億元,增長13.6%;完成財政總收入1389.5億元,增長25.8%;城鎮新增就業38.8萬人,登記失業率3.94% 。

18、廣西 7700.36億元 增速13.9%初步統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7700.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比全國高5.2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5位;財政收入966.89億元,增長14.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20.83億元,增長19.8%,比全國高6.1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6位。

19、江西 7589.2億元 增速13.1%全省實現生產總值7589.2億元,增長13.1%,財政總收入928.7億元,增長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42.4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4.4億元,增長19.3%。

20、天津 7500億元 增速16.5%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是75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11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59億元,分別增長3.4%、18.2%和15.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62403元,摺合9136美元,增長11.1%。

21、山西 7300億元(對比2008年數據) 增速6%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左右(7300億元——對比2008年數據);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增速創15年以來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4%。

22、吉林 7200億元 增速13.5%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地方級財政收入達到487億元,增長15.2%。
23、重慶 6527億元 增速14.9%2009年,是重慶在逆境中化危為機、挑戰中克難奮進的一年。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4.9%,達到6527億元。

24、雲南 6168億元 增速12.1%去年,全省生產總值完成6168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1490.8億元,增加130.6億元,增長9.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8.3億元,增加84.2億元,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49.8億元,增加479.6億元,增長32.6%。

25、新疆 4270億元 增速8%全區生產總值預計4270億元,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25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8億元,增長14.8%。全口徑財政收入883.7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8.8億元,分別增長7.9%和7.7%;地方財政支出1474.9億元,增長2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增加497元,增長14%,實現歷史性突破。

26、貴州 3887億元 增速11%預計全省生產總值3887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為779.58億元和416.46億元,增長15.9%和19.7%,一般預算支出1358.76億元,增長2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38.18億元,增長3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7.25億元,增長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10.9%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161.2億元和1087.2億元。

27、甘肅 3380億元 增速10%預計,完成生產總值3380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486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15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1386億元,增長11.1%。

28、海南 1646.6億元 增速11.7%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全省生產總值164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2.5億元,增長4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4.5億元,增長19.2%,投資、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9、寧夏 1334.6億元 增速11.6%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334.6億元,增長11.6%。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13.6億元,增長19.6%;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百億元,達111.5億元,增長17.4%。稅收增幅居全國第六。糧食總產實現「六連增」。擴內需取得重大成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19.1億元,增長30.3%。

30、青海 1081.27億元 增速10.1%經濟總量持續攀升,實現生產總值1081.2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0.5億元,增長37.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00億元,增長18.8%,實際增幅為近20年來最高。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66.5億元,增長21.9%,增幅超過全國水平10.2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到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692元,增長9%;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6元,增長9.3%。

31、西藏 437億元(預計) 增速12.1%今年西藏自治區的生產總值預計達到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大幅增長,預計達到30億元,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4. 為什麼廣西條件那麼優越,經濟那麼差

【轉載文,本人是廣西人,也經常思考廣西經濟問題,感覺這篇比較全面,樓主看一下】

廣西,既沿海,又沿邊,比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既擁有東部的區位優勢,同時又擁有西部其他省區眼紅的出海通道,還享受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庇護。無論抓住了那一條,廣西經濟這艘設計豪華的大船想不騰飛都難!

然而現實卻是極其殘酷,中國改革開放進入30年之際,廣西的人均GDP還是列全國倒數前幾位!排大陸沿海省區市倒數第一!淪為與自然環境條件極其惡劣的貴州省同為難兄難弟!我去過貴州的多個城市,人家人說中央一宏觀調控,受害最多的就是後發展地區貴州、廣西兩個難兄難弟,可見在人家貴州人並沒有把廣西當「龍頭」。
廣西經濟—這艘設計本豪華的大船為什麼如此這般難以快速啟航?船上的每一個部件單獨工作起來都很優秀,然而作為一個整體一起啟動時,每個部件卻很難有效協調運行,不是這里出現了短板,就是那裡發生了卡殼!發展的腳步如垂垂老烏龜般蹣跚,問題出在哪裡? 很值得八桂大地上優秀的兒女們用心思考這些問題!

一、沿海發達地區都有哪些
廣西與沿海省區市同屬沿海地區,與內蒙古同屬西部地區,這些省區市與廣西有很大的可比性,因此分析這省區市的經濟發展經驗,可為廣西選擇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提供很
好的參考。要實現廣西的大發展,十分有必要借鑒一下兄弟省區市的經驗,結合自身區位優勢,解放思想,找准路子,大膽真干,廣西這個後發展地區才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迎頭趕上沿海發達省區市,並加入富裕省份俱樂部。 中國大陸的發達經濟區基本上在東部沿海一帶,從地域上可分為幾大區域:一是京津塘為核心環渤海灣經濟帶。這一區域內有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山東省、河北省等5省市,以京津為龍頭。這一經濟區域以國有、國有控股的重工業、機電製造業為主,民營經濟也得到一定的發展。二是「長三角」為核心的東部沿海經濟帶。以上海市為龍頭,包括江蘇省、浙江省3等省市,這一區域以上海市為龍頭,先以發展內向型的民營經濟為主,逐步拓展為內外兼顧的民營經濟發達區域。三是「珠三角」為核心的南部沿海經濟帶。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為龍頭,區域內包括廣東省、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廣東省藉助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自由貿易港,以發展「三來一補」外向型經濟起家。福建省是一個特殊的省份,經濟上即不屬「長三角」,也不屬「珠三角」。另有內地後起新秀內蒙古自治區,方圓200公里內的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組成的「金三角」地區經濟進步神速,全區GDP連續6年增速列全國第一!而且得益於資源優勢,大有潛力可挖,有趕超大陸最發達地區的實力。 歸結起來,東部地區相對西部地區之所以經濟發展快,原因是這些發達省區市有著先天的區位優勢,並且思想較為解放,在區域合作中的找准了自身定位,開放合作意識十分強烈,區域經濟發展要素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經濟發展十分迅猛。

二、廣西經濟發展到底出了什麼偏差
區位的先天優勢是上天給予當地人民的一份厚禮,但僅有區位優勢並不代表經濟發展就一定迅速,廣西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有著先天區位優勢的廣西經濟發展上都出現了那些偏差,以至於改革開放進入30年後,發展水平還是不高。
(一)區域合作戰略失誤頻繁
1、區域經濟合作方向失誤
現代經濟已全面進入全球化經濟時代。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地區如不能很好與其他國家、地區進行有效合作,充分發揮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國民經濟是很難取得大發展的,也就是說誰也不可能關起門來單獨謀發展。近代我國的經濟之所以不發達,是因為我國錯過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好機會,未能實現國家工業化。放眼我國30年的改革開放歷史,實際上是全球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後,在發達國家需進行產業轉移進而升級產業的背景下進行的,整體上我國的改革開放策略就是通過讓出市場交換技術,進而達到升級我國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做大做強經濟總量,發展國民經濟的目的,處於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地區為什麼要進行產業轉移?其實質就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長期高福利的政策下,製造業生產成本越來越高昂,因此急需進行國際、地區間合作,將製造業轉移到生產要素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 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等東部沿海省市的發展經驗告訴我
們,要實現後發展地區的大發展,就必須加強區域合作。在選擇區域合作的對象上,後發展地區必須主動溶入發達地區,通過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進而做大做強自身經濟。 改革開放之初,比鄰香港的「珠三角」,首先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這一經濟區域最先通過發展「三來一補」的外向型加工製造業起家,逐步成為我國加工製造業之發達地區。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在沿海確定了四個經濟特區,其中3個在廣東省,但除了深圳市發展特別快,當上廣東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外,珠海市、汕頭市的經濟發展很卻很一般,為什麼?這就必須回到區域經濟合作的基本原理來探討。區域經濟學告訴我們,同樣的政策,不同的自然條件、區位、地緣、人文環境條件等等,也會影響到區域經濟合作的范圍、廣度、深度和優勢互補的發揮,進而影響生產各要素的集聚,最終影響經濟的發展水平。廣東的3個經濟特區唯有深圳市一支獨秀,其實與它比鄰香港有很大的關系。香港這一特別行政區,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亞洲甚至國際重要的金融、貿易中心,具有非常強的輻射帶動能力。改革開放之初,特區就被確定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的窗口,中央將大部出口指標分配給了特區,而深圳市比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是珠海市、汕頭市無法比擬的,因此無論是產業資金、技術還是勞動力等等這些生產要素就更多地向深圳市集聚,集聚到達一定程度,鎖定更多、更長的產業鏈,就會產生「馬太效應」,促進更多的生產要素向該區域集中,經濟發展就會加速騰飛,迅速拉開了與珠海市、汕頭市的距離,最終當上了廣東經濟發展的龍頭,進而和另一個老工業基地廣州一起,輻射帶動整個「珠三角」如東莞、佛山、中山等地的快速發展,形成今日之發達的「珠三角」。
「長三角」的發展經驗也是一樣的。這一經濟區域首先確定了以上海市這個老工業基地為龍頭,江蘇、浙江兩省都主動將比鄰上海的地區主動溶入上海市這個大經濟圈,通過上海市這個龍頭的輻射,帶動蘇南和浙北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京市以及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嘉興市等地的發展。當蘇南、浙北優先發展起來,這兩個省積累了一定的財力後,逐步拓展蘇北和浙南的發展,因而後發展起來的蘇北、浙南經濟上也比現在的廣西最好的地方強!
從以上的經驗來看,廣西在區域合作對象的選擇上實際上失誤了。廣西作為後發展地區,誰來輻射帶動你?這個問題不解決,廣西要實際跨越式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廣西的周邊都有那些?東面是廣東省,東北面是湖南省,北面是貴州省,西北是雲南省、四川省,西南面是越南。改革開放之初,這幾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差不多,越南自身更是非常落後,加上當時與我國還處於交惡狀態,所以周邊地區誰也沒有能力輻射帶動廣西的發展。總結起來,我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第30年,廣西卻連續失去了3個10年發展的好時機。
(1)失去的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的上個世紀80年代,廣西首先確定沿海的北海市作為發展龍頭,這是基於當時廣西現狀的無奈選擇,因為周邊地區無人可以輻射帶動北部灣,廣西只能自力更生,自我發展。北海市作為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是最小的一個,這在當時中央其實已經很照顧廣西了,因此當時的廣西區域合作決策並無太大的問題,就是自力更生。沿海省區中,福建省與廣西有很多相似之處。福建省的自然條件按理說還不如廣西,大部分是山地,比廣西更「山」,交通條件也不是很好,與廣東比鄰,不過交通距離實際比廣西距「珠三角」還遠,不容易溶入「珠三角」;與浙江比鄰,但距離浙江發達地區也不近,也很難溶入「長三角」。福建省的唯一優勢就是有一經濟特區廈門。這個特區估計是為了海峽兩岸盡快實現「三通」准備的,而兩岸「三通」遲遲實現不了,因此台灣省無法輻射帶動福建發展。但福建省的幹部群眾卻不等不靠,以經濟省會泉州市、特區廈門市、政治省會福州市3個有一定工業基礎的老城組成的三駕馬車,大力發展加工製造業,經濟發展水平亦取得不俗的成績,再逐步輻射省內其他地區的發展。雖然整體上福建省與鄰居廣東省、浙江省相比有差距,但比起廣西來,卻又發達得多。 反觀當年的廣西北海建設模式,自治區將大部分財力都往裡投,但北海市似乎只會跑馬圈地,而圈了地卻沒能集中引進一批加工製造業。當然這與廣西當時的指導思想有關,以至於90年代廣西的第一條高速公路居然不是先修通北海到南寧,而是先修通柳州至桂林,美其名曰要優先發展桂林旅遊產業,誰聽說過一個大的行政區域僅靠旅遊業就的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嗎?無工不富這么顯淺的道理都沒弄明白?所以北海在90年代發展受限制,沒有高速公路也是重要原因。以至於北海市到了90年代開始搞房地產,沒能很好地考慮快速建設數十上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工業園區,沒能很好地集中引進一批出口導向型的加工製造業,做大城市的經濟基礎,因而形成很大
的房地產泡沫,與海南省三亞市、海口市其實很相似,最後都因泡沫破裂從此一揭不振。而我們的老工業城市柳州市、梧州市在此期間,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發展舉步為艱,甚至在廣西的地位每況愈下。 假如這一時期廣西鐵了心發展新興城市北海市、南寧市和工業重鎮柳州市,象福建省一樣專心,自我發展泉州、廈門、福州三個「點」,形成區域經濟上三個布局「點」,再加上放手民營經濟活躍的桂東南,讓這些城市群優先發展起來,做大做強桂南、桂中、桂東這幾市的經濟,夯實廣西的發展基礎,帶動廣西的發展的火車頭就能建成,並逐步走向「線」經濟發展階段,再輻射廣西之西北發展。當然,福建模式是在沿海選擇三個「點」,這是福建的自然條件決定的,因為福建相對廣西還說,還要「山」得多,內地沒有建設大城市所需的平原,所以其三個「點」均選擇在沿海。但廣西去不同,海岸線沒有福建那麼長,北部灣很小,是不可能同時在沿海建立幾個「點」的,那樣會內部互相競爭,正確的選擇就是北海市-南寧市-柳州市構成區域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點」。可惜這些年廣西還沒找到真個需要重點發展的城市,無法形成生產要素中的「馬太」集聚「點」效應,未能出走出經濟發展布局的第一步。失去的這10年,廣西開始逐步落後沿海省區市!
(2)失去的90年代。改革開放的歷史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國家大西南扶貧工程南昆鐵路的開通,廣西以為找到了救命稻草,「適時」地將自己決策為大西南的「龍頭」,要傾全區之力建設輻射大西南的出海大通道!建設大防城港!某中央一個人一句話說北海市是個死角,沒有優良的深水港,廣西的頭頭十分聽話,立即調整廣西戰略發展重點,並將發展重點放在建設防城港,修建廣西的出海基地,廢了有一點經濟發展基礎北海市的武功!這個時候廣西的經濟布局就是以防城港市、南寧市為中心,企圖建立輻射雲貴川的大通道,所有高速公路建設也圍繞著這個通道做文章。 可惜大西南有什麼?無非是有一點煤、礦,我們花了大價錢修路,卻發現自己只給別人建設了一個通道。防城港是個鳥籠大點的地方,一面臨海,幾面是山包,也沒有大型河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google衛星地圖看看,這個城市有沒有拓展成為特大城市的可能性。防城港沿海一帶的確有著建設深水大港所需的條件,因此廣西企圖學習深圳特區那樣,從一個小漁村零起家,舉全區之力建設大防城港這個大鄉村,但是深圳特區和防城港有極大的不同,深圳特區有香港這個亞洲金融貿易中心的輻射,防城港周邊有什麼?一切就得從零開始,光有個港口沒人輻射你,就難以建立工業加工出口基地,貨物經過防城港除了留下一點可憐買路錢,廣西什麼也得不到。最後人家大西南雲貴川幾省還是不領廣西的情!大西南的貨物還是源源不斷的通過南梧二級公路跑廣東!直到前幾年,廣西沿海3個港口的吞吐量還居然比不過貴港一個內河港口,這是為什麼?不值得反思么?大西南的煤、礦,通過鐵路運到貴港、南寧(這個時期貴港港很亂收費高,貴州的煤都舍近求遠跑南寧去轉港),再通過黃金水道西江前往「珠三角」。而作為加工製造業象徵的集裝箱運輸,更是通過彎彎曲曲、速度象蝸牛般的南梧二級公路前往「珠三角」,每天幾萬輛汽車象螞蟻搬家一樣走「珠三角」,就是不走北部灣!為什麼?因為北部灣沒有加工製造業基礎,沒有產品需要向大西南地區輸出,大西南地區的汽車將貨物運到北部灣後,得空車回去,變成單向運輸,成本就不合算,這就是大西南貨物為什麼堅持走「珠三角」的原因! 廣西這時急了,眼看自己花大價錢投資的出海通道無人買賬,拒絕修往廣東方向的高速公路!而且南梧二級路即使超負荷運轉壓壞了也盡量拖延維修時間,企圖迫使往東的貨物走北部灣,可惜還是失敗了,還連累了廣西非公經濟最活躍的桂東南地區!為什麼?因為以廣西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本來就沒有能力當大西南這個「龍頭」,自己卻硬是花了血本充胖子!在這一時期,廣西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埋頭發展自己加工製造業,卻一門心思先花錢去建大通道先當 「龍頭」,人家不買賬,卻耽閣了自我積累發展的最佳時機。 失去了80年代,那麼90年代廣西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是繼續在北部灣建立一個重點發展的「點」。選擇條件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有建設深水良港條件、有足夠的土地資源用於城市拓展、有足夠的談水資源、有足夠的發展加工製造業所需的第一批本地勞動力資源,最好還要有河流解決水資源和內河運輸問題。如果一條路走到黑,那麼堅持繼續重點發展北海市也是不錯的戰略選擇。但如廣西要聽中央的話不再重點發展北海市,那麼正確的選擇新「點」只有一個,就是全力發展欽州市。因為欽州市建設大城市的條件相對防城港市好一些。對照以上幾個選擇條件,欽州市與防城港市相比,除了港口有那麼一點點差距外,其他條件都大大優於防城港市,無論是建設大城市需要的土地、勞動力還是其他條件等(希望防城港的朋友不要罵人,這里是學術討論,就事論事。防城港當然也要發展,只是防城港做北部灣的龍頭的確不是很合適);二是發展老工業柳州市、首府南寧市這兩個「點」;三是修好一條通往東部的高速路,放手桂東南地區自我發展的成為第四個「點」。因為當時的桂東南地區民營經濟非常活躍,是廣西的溫州地區,並不需要廣西給予太多,一條高速公路足已。可惜廣西還失去了第二個10年, 廣西開始大大的落後了。
(3)失去的21世紀初期。錯過改革開發的前20年,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前程進入了21世紀,廣東省這個借改革開放率先發展起來的發達省份,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區域經濟合作內容的拓展,開始淘汰轉移一批相對「落後」的產業,以便騰出土地著手產業升級。為什麼要升級產業?因為加工製造業發展不可能是無限的,它受當地資源、環境、勞動力價格、生產成本的制約,和當年發達國家將加工製造業轉移到「珠三角」極其相似,因此廣東不可能一直只發展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製造業,僅做世界的工廠,那樣的繼續發展,代價是很高的,因此必須升級產業為發展集研發設計加工貿易信息一體化的高技術產業。而在「珠三角」產業轉移開始的這一時期,廣西沒有修通對接「珠三角」的高速公路來承接產業轉移,卻另起心思升級廣西發展戰略,開始不滿足於當大西南的小「龍頭」了,要爭做更大的「龍頭」,適時地將東盟也納入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提出的口號是「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多麼偉大口號! 叫叫口號出點名擴大廣西北部灣的知名度,這當然是很合算的買賣。但你北部灣仍至整個廣西的經濟上還真不能主要靠東盟!為什麼?東盟是我國的政治後院,國家當然十分重視與東盟的關系,所以中央將中國東盟博覽會放在南寧也是有其明顯的目的,主要還是基於政治的考慮,當然也有補償歷史上欠廣西太多的意思,可謂一舉兩得,但經濟上的考慮不會是首選。為什麼?因為東盟沒有輻射帶動我區加快經濟發展的能力,東盟中除新加坡、汶萊等小國較發達,馬來西來、泰國處於中等發展水平外,大部分都是後發展中國家,而新加波與江蘇等省的合作已經耗盡了其再投資能力,不可能再投資多少錢給廣西。而我們的近鄰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印尼等國家,卻是些甚至比廣西地區還落後的國家,在承接產業轉移中與廣西是競爭關系,怎麼合作?人家根本無力輻射帶動我們!而我們廣西卻多次組織招商考察團赴東盟招商!乞丐還知道行乞的時候要多找富人要,才能發點富人「財」,而廣西卻開這種到後發展中國家招商的國際玩笑?因此面對東盟,政治上我們要保持與中央高度一致,大力發展與東盟的關系,東盟的市場也是我們需要的,但不能指望東盟能給廣西帶來什麼項目投資! 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最佳時機里,我們的鄰居們貴州、湖南等省和廣東省內的粵北、粵西卻在快馬加鞭地花大力氣完善通往「珠三角」的交通,主動溶入泛「珠三角」經濟圈之時,廣西卻放著發達的鄰居「珠三角」不主動溶入並承接其產業轉移,卻非要弄個「背靠大西南,面向東盟」獨立於「珠三角」的經濟戰略,希望當更大的「龍頭」。一山不容二虎的通俗道理,歷史上的廣西的高層居然沒弄明白。因此兩廣作為地緣上的近鄰,只能容下一虎,「珠三角」已先廣西成「虎」,做了華南地區的經濟龍頭,而廣西卻不肯認這個能輻射帶動自己的龍頭,自己一門心思想當大西南的雞頭,卻也不甘願做「珠三角」的鳳尾。廣西進入21世紀的快近10年了,GDP總量還不及一個深圳市,自己有多少斤兩都不知道。 直至現在連北都找不著!

5. 各年工業增加值的統計數據

建議你上國家統計局資料庫的網站找找
http://219.235.129.58/reportYearBrowse.do

6. 廣西的主導產業是什麼

種植。

第一產業

2018年,廣西糧食種植面積2802.1千公頃;甘蔗種植面積886.40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43.39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439.67千公頃;木薯種植面積182.26千公頃;果園面積1263.63千公頃;桑園面積189.45千公頃。

第二產業

2018年,廣西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7%。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8%,股份制企業增長5.6%。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4.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9%。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14.0%,製造業增長4.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3%。

人口

截至2021年5月13日,全區戶籍總人口5012680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60266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100175人,增長8.91%,年平均增長率為0.86%。共有家庭戶16215014戶,集體戶650319戶,家庭戶人口為46498718人,集體戶人口為362808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4人減少0.47人。

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1318824人,佔62.4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807980人,佔37.52%,其中壯族人口為15721956人,佔31.3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402728人,增長8.3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西

7. 廣西省巴馬縣2019年全年GDP總數是多少

2019年巴馬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75.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3.00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4.69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37.97億元,增長15.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2:32.6:50.2,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3%、23.4%和65.3%,分別拉動GDP增長1.3、2.6和7.2個百分點。根據國家地區生產總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2018年巴馬縣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修訂結果為2018年巴馬縣地區生產總值最終核算數為65.96億元。

8. 廣西的經濟在全國排名多少

截至2020年末,廣西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56億元,排名全國18名。

2020年廣西區經濟持續保持恢復態勢,穩就業保民生取得積極成效。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GDP)22156.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55.82億元,比上年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7108.49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1492.38億元,增長4.2%。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主要經濟作物收成良好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比前三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總產量1370萬噸,比上年增長2.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830.77萬噸,增長5.4%;園林水果產量2461.43萬噸,增長15.0%。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71.3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禽肉、牛肉和羊肉產量分別為179.9萬噸、13.6萬噸和3.6萬噸,分別增長10.5%、9.8%和5.3%,豬肉產量174.1萬噸,下降9.4%。禽蛋產量26.7萬噸,增長6.4%。牛奶產量11.2萬噸,增長28.4%。生豬生產持續恢復,年末生豬存欄1828.3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4.3%;其中能繁母豬存欄211.5萬頭,增長16.8%。水產品產量343.96萬噸,比上年增長1.1%。

二、工業生產明顯加快,主要產品產量較快增長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比前三季度加快2.3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增長7.3%,創年內新高。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股份制企業增長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下降5.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5%,重工業增長3.0%。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4%,製造業增長0.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5%。從主要行業看,39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實現增長,十大重點行業中,六大行業實現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0.6%,煙草製品業增長6.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增長5.4%。從主要產品看,重點監測的25種產品中,有18種產品產量實現正增長。其中,鋁材產量比上年增長24.7%,鋼材增長24.4%,化學葯品原葯增長13.7%,十種有色金屬增長12.9%,氧化鋁增長11.3%,發動機增長9.8%。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746.6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比1-10月加快3.4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平穩增長,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2%,比前三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8%,批發和零售業增長3.1%,其他服務業增長7.6%。全區鐵路客貨周轉量比上年下降14.4%,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個百分點;公路客貨周轉量增長0.5%,增速年內首次轉負為正;水路客貨周轉量增長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1-11月,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營業收入增長18.7_%,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75.8%,租賃業增長56.8%,專業技術服務業增長43.2%,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增長19.5%。

四、市場銷售持續恢復,民生類消費增勢穩定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下降4.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6個百分點。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下降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下降3.8%。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比上年下降6.4%,商品零售下降4.2%。在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4.7%,書報雜志類增長14.7%,煙酒類增長4.6%,傢具類增長1.8%,中西葯品類增長1.3%,汽車類下降4.8%,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6.1%。

五、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回升,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4.2%,比前三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2.9%,製造業投資增長4.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0.8%。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6729.0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0.3%;商品房銷售額4251.47億元,下降2.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9.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4%,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6%。民間投資下降6.1%。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4%,快於全部投資增速8.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0.4%和4.4%。

六、財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金融信貸保持平穩運行

全年財政收入2800.61億元,比上年下降5.7%。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16.94億元,下降5.2%。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155.4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全區民生支出4943.95億元,比上年增長5.4%,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80.3%。其中住房保障、農林水、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等領域支出分別增長35.6%、19.1%、12.1%和10.9%,均明顯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水平。

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_34515.5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6%;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4738.99億元,增長15.8%。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4750.47億元,比上年多增1022.95億元。

七、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價格小幅下降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8%,漲幅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5%,農村上漲3.5%。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比上年上漲9.2%,醫療保健價格上漲5.5%,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2.7%,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上漲0.5%;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4.0%,居住價格下降1.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3%,衣著價格下降0.1%。12月份,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環比上漲0.6%。

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0.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5%。12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5%,環比上漲1.0%;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2%,環比上漲0.6%。

八、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2_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5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42:1,比上年縮小0.12。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982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9%。

全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357元,比上年名義下降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3.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907元,名義下降3.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431元,名義增長3.2%。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6.5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0.2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人數6.3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84.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77%,低於年度控制目標2.73個百分點。

9. 廣西面積有多大啊

廣西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南寧市,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廣西界於北緯20°54′-26°24′,東經104°28′-112°04′之間,東界廣東,南臨北部灣並與海南隔海相望,西與雲南毗鄰,東北接湖南,西北靠貴州,西南與越南接壤,廣西陸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

(9)2019年8月廣西工業增加值是多少擴展閱讀:

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階梯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兩廣丘陵西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現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總體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類構成。廣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地跨珠江、長江、紅河、濱海四大水系。

截至2019年末,廣西下轄14個地級市, 50個縣, 12個自治縣, 9個縣級市,40個市轄區;常住人口4960萬人;生產總值21237.1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87.74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7077.43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0771.97億元,增長6.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964元,比上年增長5.1%。截至2020年11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實現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廣西境內的壯族人口也整體脫貧。

閱讀全文

與2019年8月廣西工業增加值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揚州威霆汽車內飾改裝哪裡有 瀏覽:922
卸小汽車輪胎的螺絲是哪個方向 瀏覽:117
奧迪豐田皇冠哪個車好 瀏覽:387
網易的工業模組為什麼不能導電 瀏覽:230
賓士c180的時間怎麼改 瀏覽:265
寶馬5系沖缸維修一般多少錢 瀏覽:215
南岸長江工業園怎麼去富士康 瀏覽:273
成都國際陸港汽車城在什麼地方 瀏覽:24
奧迪q5l加高多少 瀏覽:640
新cc和奧迪A4l哪裡不一樣 瀏覽:35
工業裁縫機轉不動怎麼回事 瀏覽:18
買輛賓士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684
汽車風擋玻璃劃痕怎麼修復 瀏覽:595
a6和賓士哪個更好 瀏覽:626
一五年寶馬525後杠多少錢 瀏覽:610
怎麼識別是否是工業廢水 瀏覽:9
寶馬什麼車型是華晨的 瀏覽:264
成都成華區到成都工業學院怎麼走 瀏覽:951
應城到武漢汽車站多少時間 瀏覽:390
奧迪車怎麼看車要不要做保養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