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名單揭曉,他們傳承了哪些精神
2019年的“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分別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班組長胡勝,天津航天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特級技師崔蘊,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鍛鑄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鍛造班長劉伯鳴,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班長楊金安,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人周皓,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軍品總裝二部鉗工班長戴振濤,一汽鑄造有限公司產品技術部模具製造車間班長李凱軍,福建騰暉工藝有限公司高級工藝美術師鄭春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三工廠工人孫紅梅,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傑。
當今社會, “短、平、快”成為了大多數人的精神追求,而工匠精神這一耗時長甚至回報甚微的職業品質,被很多人忽視。
但實際上,當今的企業和社會更需要工匠精神,更需要干一行精一行愛一行的有韌性的人才,依靠著曾經的信仰,不斷改進和完善。這不僅是對工作的熱愛和忠誠,更是帶給用戶和自己更高精神層次的享受。
㈡ 大國工匠都介紹了幾個人,都叫什麼名字
1、彭祥華
川藏鐵路屬於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鋪設難度創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中鐵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級技師彭祥華從1994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二十多年如一日堅守在工程建設一線,參加了橫南鐵路、朔黃鐵路、菏日鐵路、青藏鐵路、川藏鐵路(拉林段)等10餘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他多年戰斗在祖國偏遠地區,不怕艱辛,為祖國建設付出了青春與熱血。
2、盧仁峰
坦克集群,在遼闊的大地上風馳電掣,一往無前,現在中國的坦克製造能力已經躋身世界第一方陣了。裝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工盧仁峰的工作就是負責把坦克的各種裝甲鋼板連綴為一體。
這個左手殘疾,僅靠右手練就一身電焊絕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堪稱一絕。
3、周平紅、周永和、張興華
傳統POEM手術容易損傷患者食管,周平紅另闢蹊徑,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夾層中,建造一條隱形隧道,不僅減少了患者痛苦,也讓中國的消化內鏡微創切除技術領跑世界。木船是很多漁民賴以生存的工具。為了讓鄉親們安全遠航,排船師傅張興華獨創造船工藝,手工打制的漁船滴水不漏。
FAST工程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新的可能,但施工難度超乎想像。起重工周永和經過反復思索,利用「墨子圓規」的古人思想和順勢而為的東方智慧,完美拼接四千多塊面板,成就了能與星星對話的大型球面鏡。
4、毛勝利、孟劍鋒、王津。
「薄如蟬翼潔如雪」,這是宣紙工藝的至高境界。
為了讓極品宣紙再現於世,毛勝利依循古法,採用更為傳統的擦焙方式,終再續傳奇。孟劍鋒依照古鏨子上得到的啟示路徑,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鏨出細致的紡織紋理,以假亂真。王津參悟古法,謹遵先人教誨,終於讓歷史瑰寶雙馬馱鍾掃盡塵封,再度驚艷於世。
5、李峰、顧秋亮、李剛
心細如發,探手輕柔,李峰高倍顯微鏡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 「執拗」返工;心有精誠,手有精藝,顧秋亮僅憑一雙手捏捻搓摸,便可精準感知細如發絲的鋼板厚度;蒙眼插線,穿插自如,李剛方寸之間也能插接百條線路,成就領跑世界的「中國製造」。
6、裴永斌、馬榮、方文墨
墨是哈爾濱電機廠車工,三十多年來主要加工水輪發電機的彈性油箱。他用手指觸摸測量時就像可以透視一般,在挑戰數控機床時,下刀依然完美精準。方文墨的工作是為殲15艦載機加工高精度零件。他自製改進工具數百件,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
馬榮是人民幣人像雕刻的頂尖高手,在從傳統雕刻工藝向現代數字化雕刻製版轉變的過程中,她出色完成了雕刻製版任務,使刀成聖同樣可換筆奪魁。
7、高鳳林、工王偉
高鳳林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特級技師。他心懷夢想,心平手穩,焊接飛天神箭。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復師,他能在毫釐之間,把握分寸,重現曠世兵馬俑。中國高飛集團高級鈑金工王偉,在肉眼難辨的誤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線,托舉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
㈢ 中國大國工匠人物事跡有哪些
1、彭祥華
彭祥華,男,漢族,群眾,初中學歷,籍貫重慶銅梁,1969年6月出生,中鐵二局二公司興泉鐵路項目部副經理、高級工。
2015年,彭祥華參建川藏鐵路拉林段,他所在的標段是其中最難的一段,路段地質非常復雜,生態脆弱,施工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地質勘探,需要技工沿繩索從五六十米高的懸崖上順勢而下,腳下就是波濤洶涌的雅魯藏布江。不少工友都不願去接這份「苦差事」,但彭祥華卻挺身而出,獨自一人「飛舞」於懸崖峭壁之上,並順利地勘探出了所需的資料,為以後的成功爆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統POEM手術容易損傷患者食管,周平紅另闢蹊徑,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夾層中,建造一條隱形隧道,不僅減少了患者痛苦,也讓中國的消化內鏡微創切除技術領跑世界。
㈣ 全國有多少個大國工匠
一般而言,在某行業同一崗位工作二十年以上,並取得了突出或者特殊的成就,就可以認為是工匠了。
這么看來,我國應該至少有三四萬以上這樣的人員,甚至十幾萬,分布在各行各業。
㈤ 大國工匠24位人物事跡
1.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泡。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4.胡勝:是一位車床加工工人,是全廠車工中對刀具最精通的人。為了國產預警機核心部件的生產,他使用數控機床必須將加工精度控制在4微米以內,這無疑是極大的挑戰。
5.崔蘊:今年58歲的崔蘊,共參與總裝過七十多發不同型號的火箭,可2016年在他第一次接到總裝長征五號遙一任務的時候,卻不知從何下手。
6.劉伯明:這個「五一」假期,無論是重點工程施工現場還是重點項目生產車間,廣大勞動者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715噸常規島低壓轉子,是核電站發電的關鍵設備。為了打破國外壟斷,中國一重的鍛造工劉伯鳴接受了這個挑戰。
7.李凱軍:李凱軍是一汽集團鉗工班班長,在模具鉗工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憑借對工作近乎痴迷的熱愛,不僅在單位家喻戶曉,並且蜚聲行業內外,成為技術工人的傑出代表。。
8.周皓:周皓是中國科學院深海所里的一名普通鉗工,負責所內深海科研裝備的零部件加工、製造、維修工作。在兩次馬里亞納科考航次中,他解決科研裝備技術難題156 項,針對海試需要對科考裝備合理升級改造58 項,使國產自主研發的科研裝備取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
9.竺士傑:5月4日的「大國工匠」是一位碼頭橋吊司機,他曾經憑借著不差分毫的嫻熟技術和獨創的操作方法成功救援了一起海上事故。
10.鄭春輝:5月3日的《大國工匠》我們要認識的是一位木雕師——鄭春輝,他憑借一雙巧奪天工的手和一顆孜孜不倦的心,在一段木頭上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盛景。
11.孫紅梅: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技藝精湛、執著堅守,他們不斷創新,追求極致。來看「五一」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給飛機發動機維修就是在心臟上做手術。今天(5月2日)的「大國工匠」孫紅梅就是這個「主刀醫師」。
12.楊金安:大藤峽水利樞紐是我國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樞紐的船閘大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閘門,這個閘門的底樞曲扭「蘑菇頭」要承受1295噸閘門的壓力。煉鋼工人楊金安就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煉出一爐35噸的特種鋼,用來打造這個「蘑菇頭」。
13.金其福: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我們該怎樣當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河南中原特鋼裝備製造有限公司「鉗工狀元」金其福的回答是:要有一股軸勁兒。這個從兩眼一摸黑的學徒工成長起來的省級「鉗工狀元」,從業18年以來,幾乎都在做著同樣的一件事——與機械設備改造和維修難題較勁。
14.曹遂軍:「我覺得專注於自己手中的工作,並在能力范圍內做到極致,這就是一種工匠精神。」今年45歲的曹遂軍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教練。
15.付浩:付浩,現在陝西建工安裝集團有限公司「付浩技能大師工作室」擔任高級技師。參加工作三十二年來,付浩一直堅持在技術難度大、工作環境艱苦的安裝施工第一線。
16.王海榮:這所油田的首席技師王海榮,在工作的數十年間,加工改進多套工具。從1984年至2017年底,加工改裝各種工具4000多套(件)。
17.李曉佳:李曉佳從事的數控機床試車工作,就是給每台機床做動態精度檢驗,通過車削試件來檢驗機床的加工精度。因為產出的每台機床都是中高檔商品,所以在使用時不能出現差錯。
18.高喜喜:走進中國西電集團西安西電開關有限公司機械加工車間,數控機床旁,高級技師高喜喜正聚精會神的編程加工零件,他雙眼緊緊地盯著旋轉中的刀頭,不時對其進行修正。
19.張莉:相繼參與全國鐵路三次提速建設,參與時速250公里、350公里客運專線、重載線路所需30餘種新型道岔的研發和10多項工藝改進工作,先後獲得5項國家專利……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軌道線路研究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張莉在十餘年的工作中用一段段經歷和一項項成績詮釋著「認真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
20.曹梅:臨近11時,曹梅走到戶外固定觀測點,仰望天空,默記幾秒,隨後回到辦公室操作台前,將僅憑肉眼觀測到的雲高、雲量填進系統,連同觀測儀器自動抓取的准點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地溫等基礎數據,11時准時上報至上級氣象部門。
21.李剛:這個被工友們稱之為「刀手」的技術大咖,不僅能蒙著眼在上千根電纜,數百個走向,數萬個節點中,一口氣精準無誤的插接百餘條線路,而且還具有著扎實的電氣理論基礎,參與國產盾構機電氣系統的創新研發。。
22.徐立平:一台正在工作的大型風扇,一節等待精細加工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兩個埋頭緊張作業的工人。這就是走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葯面整形組所在的廠房能夠看到的全部景象。
23.周紅亮:9月4日,天空下著蒙蒙細雨。與往常一樣,陝西寶雞秦嶺輸電運維班巡視員周紅亮肩上背著測溫儀,行走在距離寶雞市區50公里的秦嶺觀音山,巡視著連接秦嶺南北的電力線路。
24.張新停:張新停在雞蛋上練鑽孔這門絕活兒,是為了在普通鑽床上給高硬度鎢合金鑽0.4毫米的平底深孔。當時,全公司沒有一個人掌握這種技術,如果外包,不僅費用高而且周期長,會影響按期交付。
㈥ 大國工匠有誰
1、高鳳林
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解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築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所獲榮譽: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最美職工。
2、李萬君
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以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那飛馳的列車,會記下他指尖的溫度,他就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電焊工李萬君。
所獲榮譽: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吉林省特等勞模。
3、夏立
技藝吹影鏤塵,擦亮中華「翔龍」之目;組裝妙至毫巔,鋪就嫦娥奔月星途。當「天馬」凝望遠方,那一份份捷報,蔓延著他的幸福,他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鉗工夏立。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河北省軍工大工匠。
4、王進
平步百米鐵塔,橫穿超、特高壓。在「刀鋒」上起舞,守護著歲月通明、燈火萬家,他就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班副班長王進。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最美職工。
5、朱恆銀
從地表向地心,他讓探寶「銀針」不斷挺進。一腔熱血,融進千米厚土;一縷微光,射穿岩層深處。他讓鑽頭行走的深度,矗立為行業的高度,他就是——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13地質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恆銀。
所獲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6、喬素凱
4米長桿,26年,56000步的零失誤令人驚嘆。是責任,是經驗,更是他心裡的「安全大於天」。他的守護,正如那池清水,平靜蔚藍,他就是——中國廣核集團運營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務分部工程師、核燃料修復師喬素凱。
所獲榮譽: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範。
㈦ 大國工匠人物都是誰,事跡是什麼
《大國工匠》里介紹了8位平凡又偉大的人: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張冬偉、青島四方機車高級技師寧允展、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兩絲」鉗工顧秋亮。
拓展資料:
1、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胡雙錢
胡雙錢,男,漢族,1960年7月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人稱為「航空『手藝人。 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質量金獎等榮譽稱號。
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進入當時的上海飛機製造廠,親身參與並見證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運10飛機研製和首飛。那一刻他強烈感受到「造飛機是一件很神聖事」。然而,上個世紀80年代初運10項目下馬了,原本聚集了各路中國航空製造精英的工廠轉眼間冷清了下來,爭搶這些飛機技師的各公司專車甚至開到了工廠門口,面對私營企業老闆開出的優厚工資,胡雙錢謝絕了。
㈧ 大國工匠人物介紹事跡與體現的精神風貌
事跡一: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葯進行微整形。在火葯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葯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葯葯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葯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葯,以及火葯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葯,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在無比艱難的兩個多月里,徐立平和隊友們挖出了300多千克葯,且成功排除發動機故障,而他由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結束後雙腿幾乎無法行走。
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徐立平已不記得完成多少次了。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發明設計了20多種葯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
28年過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輕,同時進廠的工友們都已離開或調換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堅守,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干吶!」
事跡二: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葯進行微整形。在火葯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葯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葯葯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葯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葯,以及火葯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葯,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在無比艱難的兩個多月里,徐立平和隊友們挖出了300多千克葯,且成功排除發動機故障,而他由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結束後雙腿幾乎無法行走。
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徐立平已不記得完成多少次了。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發明設計了20多種葯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
28年過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輕,同時進廠的工友們都已離開或調換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堅守,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干吶!」
事跡三:
1985年,邢忠東作為學徒工,進入中國中車石家莊公司。身為勞模之家的後代,自打第一天入職,母親就囑托他「既然當了工人,好乾也是一輩子,壞干也是一輩子,為什麼不能好好乾,我覺得你沒問題!」帶著父母的期望,邢忠東下定決心,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邢忠東很幸運,剛一入職就被分到了一個創新班組叫「零擔班」。在師傅的帶領和教導下,他從零開始學習。白天跟著師傅打榔頭、練打錘;晚上下了班就去上夜校、學知識;夜裡十一二點睡覺;早晨四五點起床溫習。「那個班組意識超前,經常做創新項目,我學習的慾望更強烈了」,邢忠東進步很快。
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邢忠東還利用業余時間動手實踐。展開、放樣、下料、校正、成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練習;代數、幾何、機械制圖、材料學、力學、焊接,一門知識一門知識鑽研;工作中的廢紙和下腳料不知道用了多少……
辛勤的付出很快便有了效果,邢忠東首次參加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一舉拿下了青年組第二名。從那以後,他不斷在各種比賽中拔得頭籌,開始參與公司的科技攻堅項目。20歲,邢忠東成了車間里年齡最小的高級工。之後,還獲得過「中國中車技能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等諸多榮譽稱號。
㈨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他們在各自領域是怎樣的人物
為了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人物評選出了10位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這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有胡勝、崔蘊、劉伯鳴 、楊金安 、周皓 、戴振濤 、李凱軍 、鄭春輝 、孫紅梅 、竺士傑 。該活動從2019年7月開始啟動評選,採取了各省級工會、全國各產業工會推薦,和職工群眾推薦、自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選活動。
胡勝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組長,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鍛鑄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鍛造班長劉伯鳴,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班長楊金安,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人周皓,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軍品總裝二部鉗工班長戴振濤,一汽鑄造有限公司產品技術部模具製造車間班長李凱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三工廠工人孫紅梅,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傑。
㈩ 2019年度十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有誰
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近日揭曉評選結果。
作為學生我覺得,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工匠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變,創新性發展過程中增強使命擔當,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探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