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廠房公攤面積國家有標准嗎
國家標准:廠房公攤面積計算方法是:公用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各套的套內建築面積乘以公用建築面積分攤系數,得到應合理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
一:公攤建築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分攤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二:公攤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三:公用分攤建築面積是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公用建築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產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
四:約束開發商的有關商品房銷售面積與公攤面積的法規主要有建設部《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規則》(試行)及《北京市2000年9月26日頒布的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計算及公用建築面積分攤暫行規定》。
五:新啟用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有附件標明了"公共部位與公用房屋分攤建築面積構成說明",但只列明了應分攤的部位及其構成,具體數據仍不確定,所以仍然存在著開發商讓業主多攤的可能性。這里我們總結了幾招,提供給購房者參考。
六: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讓發展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也可以要求發展商列明公攤公用建築面積的具體項目以及各項目的面積,這樣業主可以通過數據求出公攤面積,以明確自身的權益。
『貳』 租廠房的公攤面積是多少才合理
租賃廠房與購置商品房相似,都涉及到公攤面積的問題,許多人對此表示質疑。然而,無論是租廠房還是商品房,公攤面積的設定並非固定不變。
首先,商品房的公攤面積主要包括電梯井、樓道、設備室等公共設施的面積,以及各單元間的分隔牆體面積的一半。具體比例會因樓盤特點而異,如多層住宅公攤系數通常在10%至15%,小高層在15%至20%,高層則可能達到20%至25%左右。
對於租廠房的公攤面積,情況同樣不一,一般而言,倉庫的公攤比例在40%至50%之間。確定公攤面積的合理比例需要專業人士實地測量,考慮到建築結構和用途,比如商業用途的公攤通常較大,住宅則有所不同,板樓的公攤率可能在82%至86%,塔樓在72%至80%,這還要根據是否有電梯等因素區分。
公攤面積並非按戶平均分攤,而是通過公式計算得出。公攤系數等於公用建築面積除以套內建築面積。理解這個概念有助於理解租賃廠房時公攤面積的分配情況。總的來說,租廠房是否應有公攤面積,應根據行業標准和具體合同條款進行評估,公攤比例也會因項目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