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邵東市工業小區屬於哪個街道

邵東市工業小區屬於哪個街道

發布時間:2025-04-04 04:32:00

『壹』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批發市場具體地址是

1、邵東蔬菜水果批發市場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市解放北路180號。

2、邵東港南碎布輔料批發市場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市衡寶路376號。

3、邵東皮具批發市場

邵陽市邵東市百富東路與抬寶路交叉路口向西約40米。

4、邵東蔬菜水果批發市場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市巒興村綠汀大道。

電話0739-8900002

5、湖南廉橋中葯材大市場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市興廉大道。

(1)邵東市工業小區屬於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規模較大的商品交易市場以其較多品種、較低流通成本、較高流通效率,應合廣大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經營活動的需要,深受中小批發企業的歡迎,像以小商品聞名的義烏;

到2005年,在義烏商品交易市場從事批發交易的人員超過50萬人,帶動義烏市小商品製造業2萬多家,帶動義烏周邊地區小商品製造企業4萬多家,帶動產業就業100餘萬人,不僅體現出有集散功能的商品交易市場與小商品製造企業互動,也充分體現了流通帶動產業等經濟發展的活力。

『貳』 邵東縣經濟概況

邵東縣以其活躍的經濟和繁榮的市場聞名,被譽為「商貿之城」和「百工之鄉」。縣內擁有多個專業市場,如全國百強的邵東工業品市場,以及廉橋葯材市場,後者是全國三大葯材市場之一,被稱作「南國葯都」。此外,還有湘中地區規模最大的家電城和眼鏡城等,構建了以骨幹企業為引領,工業園區為基地,產業集團為紐帶,專業市場為銷售網路的多元化經濟格局。


縣內經濟體系完善,擁有12個專業批發市場和58個鄉鎮集貿市場,如中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邵東縣工業品市場,經營規模宏大,日均客商流量眾多。廉橋葯材市場更是國際知名,其產品暢銷國內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業方面,縣內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多個工業小區和專業村,產品種類豐富,其中部分產品榮獲省級和部級優秀產品稱號。


民營經濟在邵東縣占據主導地位,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2008年至2010年間,全縣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實現顯著增長,產業結構優化,實現了農業、工業和商業貿易的轉型。工業經濟尤其活躍,如打火機、五金、中葯材等產業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被評為全省新型工業化先進縣。同時,服務業、旅遊業和外向型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邵東縣在多個省級評選中名列前茅。


2011年,邵東縣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生產總值、各產業產值、財政收入和消費市場均有顯著提升,對外貿易出口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這些成就體現了邵東縣經濟的持續繁榮和市場活力。




(2)邵東市工業小區屬於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邵東縣地處湘中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史悠久。1952年2月16日,邵東縣從原邵陽縣析出,屬邵陽專(地)區。1983年改屬邵陽市至今。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大力實施「興工強縣」、「興工旺商」發展戰略,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邵東先後被確定為湖南省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試驗區、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普工作示範縣、全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重點基地縣等榮譽稱號。

『叄』 請問邵東怎麼樣

邵東縣地處湘中腹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歷史悠久。1952年2月16日,邵東縣從原邵陽縣析出,屬邵陽專(地)區。1983年改屬邵陽市至今。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大力實施「興工強縣」、「興工旺商」發展戰略,縣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邵東先後被確定為湖南省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試驗區、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科普工作示範縣、全省首批承接產業轉移重點基地縣等榮譽稱號。
位置
邵東縣位於邵陽市東郊,東連雙峰、衡陽,南鄰祁東,西接邵陽縣、邵陽市雙清區,北交新邵、漣源,處東經111°30′-112°05′,北緯26°50′-27°28′之間。南北長59公里,東西寬56.7公里,總面積 邵東
1768.75平方公里。縣城設兩市鎮,距邵陽市20公里。
美稱
邵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素以「百工之鄉」、「商貿之城」而名聞全國。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陽候國。
區轄
現轄17個鎮9個鄉,990個行政村,27個居委會(兩市鎮設14個社區),12430個村民小組,166個居民小組。
人口
全縣總人口1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7萬人。有漢、回、侗、苗等29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7%。
地勢
境內屬湘中丘陵地帶,為浸融蝕地貌。丘崗地佔全縣總面積的61.18%,山地佔21.69%,平原多為溪谷平原,僅佔10.85%。地勢南北崛起向中部傾斜,中部抬升向東西兩向成階梯式傾斜,成為境內三大水系的分水嶺。
氣候
縣域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多陰雨,夏暑期長,秋多乾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氣溫16.6℃。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
水系
境內有邵水、蒸水、測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測水、向東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資江。總徑流量年均24.87億立方米。地下水源豐富,且露頭好,儲量在一般年景達4.6億立方米。縣內現有中型水庫9座,小I型水庫26座,小Ⅱ型水庫91座,有效庫容2.07億立方米。各類渠道455條,總長3000餘公里。
資源
境內資源豐富,礦產以煤、石膏為主,已探明煤儲量4000萬噸,石膏儲量3.2億噸左右,煤和石膏儲量均居全省前列。還有錳、鉛、鋅、鈾、鐵、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土壤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等7大類,16個亞類,51個土屬,137個土種。
旅遊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唐代名士申太芝所居之大雲山、唐肅宗御筆欽題的佘湖山、宋濂溪周子洗墨(周敦頤)的九龍嶺,昭陽候城遺址,還有流光嶺風景區,畔塘水庫煙竹岩、明代建築群蔭家堂、朋山塘古屋、洪橋、水東江長道沖千年古楓群及佘湖山古寺佛地等,構成了邵東獨特的旅遊勝景。
農產
境內農產品主要有稻穀、小麥、紅薯、大豆、花生、油菜等,經濟作物以黃花、中葯材、柑桔、西瓜等為大宗。黃花菜久負盛名,邵東素有「金針之鄉」的美稱,產品歷 邵東
來暢銷國內外。丹皮、白芍、尾參亦聞名遐邇。縣境處衡邵乾旱走廊,人多地少。歷屆縣委、政府領導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在農田水利、農業機械、科學種田、發展鄉鎮企業等方面加大投入,重點建設。縣內現有中型水庫9座,小I型水庫26座,小Ⅱ型水庫91座,有效庫容2.07億立方米。各類渠道455條,總長3000餘公里。灌溉總面積45.9萬畝。旱澇保收面積32萬畝。1991年,全縣雙季稻田畝產過噸糧,成為全省首批雙季稻田畝產過噸糧的五個縣市之一。1999年,全縣糧食總量達49.36萬噸。邵東先後由國家農牧漁業部、外貿部、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黃花菜、紅碎茶、瘦肉型豬、無籽西瓜等出口商品生產基地縣。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養殖業向規模型、集約化發展。
經濟
縣內鄉鎮、個體、私營企業起步早,發展快,現已形成五金、鋁製品、鋼球鋼錠、皮件、葯材、農產品加工等8大工業小區和180餘個專業村。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石膏、五金、機械、化工、建材、食品等,達160多個品種。其中有20多個產品暢銷國內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鉻黃等40多個品種先後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成為縣內經濟的主體。邵東是湖南省第一個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實驗區。 縣內市場體系完善,城鄉貿易活躍。全縣有12個專業批發市場和58個鄉鎮集貿市場,組成了一個成熟完善的市場網路。其中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邵東縣工業品市場。2009年全縣交易額為150億人民幣。 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增長14.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5.0億元,增長20.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5億元,增長1.9%。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14%、45.18%和35.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 邵東
GDP為13347元。 200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9.3億元,增長18.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11.2億元,增長14.4%。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8.4億元,增長36.0%,從貸款投向看:短期貸款23.7億元,增長23.9%;中長期貸款14.7億元,增長61.4%;貸款占存款的比例為29.7%。 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162.2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48.95億元,增長21.1%。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105.4億元,增長26.6%;增加值32.01億元,增長28.8%;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56.8億元,增長16.3%,完成增加值16.94億元,增長15.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67 %,實現利潤總額2.23億元,增長8.48 %,實現利稅4.90億元,增長7.4 %,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9.86 %,比上年提高34.66 個百分點。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13噸標准煤,同比下降21.5 %
交通
縣內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婁邵鐵路橫貫東西,國道320線、1814線、潭邵高速和衡邵高速貫通全境,洛湛鐵路邵東段、懷邵衡鐵路、邵東新火車站即將修建或正在申報等籌建中。縣鄉公路交織成網,每100平方公里通車公路密度居邵陽各縣首位,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程式控制電話、行動電話覆蓋全縣,實現了村村通郵通電話。科教衛體齊頭並進。
編輯本段教育
邵東是教育強縣,也是教育大縣。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51所,在校學生近16萬人,專任教師8692人。1997年和1998年,該縣先後通過全縣掃盲和普九驗收,被評為全省和國家普九、掃盲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和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2004年被評為全省普九年檢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4月,邵東縣代表湖南省接受國家「兩基」驗收,獲得好評。有省重點中學邵東縣第一中學和邵東縣第三中學兩所,邵陽市中重點中學有邵東縣第二中學、邵東縣第四中學、邵東縣第七中學、邵東縣第十中學等四所。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邵東縣屬湘中丘陵地帶,為浸融蝕地貌。丘崗地佔全縣總面積的61.18%,山地佔21.69%,平原多為溪谷平原,僅10.85%。地勢南北崛起向中部傾斜,中部抬升向東西兩向成階梯式傾斜,成為境內三大水系的分 邵東蔭家堂
嶺。 邵東縣域處雪峰山和南嶺山系之間的過渡地帶,境內丘崗谷地遍布,伴有低丘小平原和若干小型盆地.地勢為地南北山地崛起,中部抬升向東西傾斜。 邵東縣境內有邵水、蒸水、測水三大地表水系,蒸水、測水、向東流入湘江,邵水向西注入資江。總徑流量年均24.87億立方米。 邵水發源於邵東縣雙鳳鄉回龍峰西北麓南沖,經周官橋、兩市塘、牛馬司、雲水鋪鄉,於邵陽市區沿江橋從右岸匯入資江。全長112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965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0.79‰。其較大的支流有搓江、西洋江、檀江。搓江發源於邵陽縣郵家坪,經杉木橋,邵東縣黃家壩水庫、仙搓橋鄉,於肖家村從左岸匯入邵水。西洋江發源於新邵縣岳坪峰,經太芝廟、潭府、陳家坊鄉,邵東縣范家山鎮,於牛馬司從右岸匯入邵水。檀江源出東安縣尖木嶺南麓,於邵陽縣五峰鋪鎮界牌橋進入市境,經五峰鋪、中和、下花橋、谷州鄉,市郊檀江鄉,於雙江口從左岸匯入邵水。蒸水源頭具體位置是邵東縣簡家隴鄉蒸源村。流經簡家隴鄉、野雞坪鄉、靈官殿鎮、佘田橋鎮、水東江鎮,衡陽的金蘭鎮、衡陽縣城、呆鷹嶺鎮,最後匯入湘江。
編輯本段氣候
邵東縣域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多陰雨,夏暑期長,秋多乾旱,冬寒期短。年日平均氣溫16.6℃。年平均無霜期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150—1350毫米。
編輯本段資源
邵東縣境內資源豐富,礦產以煤、石膏為主,已探明煤儲量4000萬噸,石膏儲量3.2億噸左右,還有錳、鉛、鋅、鈾、鐵、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土壤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等7大類,16個亞類,51個土屬,137個土種。
雖然都是些官面話,但是作為邵東人還是熱愛自己的家鄉,都說邵東人很厲害、很會做生意、很有錢,但是邵東的環境什麼的卻是不太好,而且最近在修路,所以市面也不太整潔,不過邵東還是個很好的經濟發展地段哦!···

『肆』 雙清區基本概況

雙清區位於衡邵丘陵盆地,丘崗起伏,地勢平緩,陸地佔90.84%,水域佔9.16%,耕地面積73818畝。境內有豐富的水源,如資江(資水,長江支流之一),流經此地,大小河流交織,水庫存水量達到450萬立方米,標准渠總計9.8公里。


在經濟方面,雙清區實現了快速增長。2003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1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8049萬元,消費品零售總額87179萬元,進出口總額1599萬美元,財政總收入8018萬元。其中,企業改制顯著,規模工業企業增至36家,形成了造紙、機冶、精細化工、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成為邵陽市的傳統工業區。2003年招商引資達到歷史最高,引進外資1.3億元,引進外資企業16家,位列全市第一。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穩步進行,如潭邵高速公路東連接線、雙坡南路街區的雍翠豪苑小區等。白馬工業基地全面啟動,農業農村工作協調發展,乳製品、禽畜、果蔬和花卉苗木產業群逐漸形成,退耕還林工作成效顯著,清潔能源建設改善了農民生活。雙清區被評為「全省農村經濟建設先進單位」。


社會事業上,計劃生育工作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單位,文體事業蓬勃發展,黨管武裝工作成績突出,再就業和社保工作初見成效。未來五年,雙清區將堅持發展戰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包括經濟增長、人口控制、社會保障等多方面。


教育和科技方面,區內有1所高等學校、5所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881人,科技進步成果顯著。體育設施完備,體育活動活躍,商業保險和社保服務全面覆蓋。




(4)邵東市工業小區屬於哪個街道擴展閱讀

雙清區位於邵陽市區東南部,東鄰邵東縣、東北部連接新邵縣,西南與大祥區一衣帶水,以邵水為界;西北與北塔區隔江相望,以資江為界。因寶慶名景「雙江秋月」點綴其間而得名,總面積139.6平方公里,轄6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居住著漢、回等19個民族,總人口30萬。

『伍』 邵東的地理信息

邵東縣位於邵陽市東郊,東連雙峰、衡陽,南鄰祁東,西接邵陽縣、邵陽市雙清區,北交新邵、漣源,處東經111°30′-112°05′,北緯26°50′-27°28′之間。南北長59公里,東西寬56.7公里,總面積1768.75平方公里。縣城設兩市鎮,距邵陽市20公里。全縣總人口12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87萬人。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7%縣內鄉鎮、個體、私營企業起步早,發展快,現已形成五金、鋁製品、鋼球鋼錠、皮件、葯材、農產品加工等8大工業小區和180餘個專業村。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石膏、五金、機械、化工、建材、食品等,達160多個品種。其中有20多個產品暢銷國內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鉻黃等40多個品種先後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裂纖歷成為縣內經濟的主體。邵東是湖南省第一個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實驗區。 縣內市場體系完善,城鄉貿易活躍。全縣有12個專業批發市場和58個鄉鎮集貿市場,組成了一個成熟完善的市場網路。其中有中南地區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邵東肆搜縣工業品市場。2009年全縣交易額為150億人民幣。 200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3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去年增長14.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3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5.0億元,增長20.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5億元,增長1.9%。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9.14%、45.18%和35.6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
GDP為13347元。 200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9.3億元,增長18.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11.2億元,增長14.4%。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8.4億元,增長36.0%,從貸款投向看:短期貸款23.7億元,增長23.9%;中長期貸款14.7億元,增長61.4%;貸款占存款的比例為29.7%。 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162.2億元,比上年增長24.4%,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48.95億元,增長21.1%。其豎雹中: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105.4億元,增長26.6%;增加值32.01億元,增長28.8%;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56.8億元,增長16.3%,完成增加值16.94億元,增長15.3%。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67%,實現利潤總額2.23億元,增長8.48 %,實現利稅4.90億元,增長7.4 %,規模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49.86 %,比上年提高34.66 個百分點。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13噸標准煤,同比下降21.5%。

閱讀全文

與邵東市工業小區屬於哪個街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工業消防設備有哪些 瀏覽:333
汽車高壓水槍哪些品牌 瀏覽:504
賓士內飾如何拍攝 瀏覽:448
汽車k值和m值是什麼 瀏覽:650
贛州水西工業園多少畝 瀏覽:980
工業用氣流量不夠怎麼辦 瀏覽:992
哪裡有汗血寶馬基地 瀏覽:644
開汽車一個小時能開多少里 瀏覽:929
原子彈工業實力如何 瀏覽:718
汽車車速多少最省油 瀏覽:180
賓士怎麼停車開空調油耗高嗎 瀏覽:406
奧迪a4l最便宜落地多少錢 瀏覽:7
賓士e級的顏色有哪些 瀏覽:262
08奧迪時間怎麼調整 瀏覽:104
汽車補電器哪個好 瀏覽:468
越野寶馬x5多少萬 瀏覽:203
逍客和奧迪a3哪個好 瀏覽:234
賓士的電池在哪裡 瀏覽:660
賓士c200抵押車多少錢 瀏覽:628
多少位次可以上河北工業大學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