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業氧和醫用氧
工業氧與醫用氧在品質、用途、法規要求及潛在風險上存在顯著差異。工業氧主要用於工業生產及產品加工,純度要求在99%以上,國家對這類產品執行推薦性標准,主要檢測氧含量與水分含量。而醫用氧則用於臨床醫療,純度高、無色無味,用於預防和治療缺氧相關疾病。1988年,醫用氧氣的國家強制性標准出台。醫用氧不僅是一種商品,也是葯品,2000年版《中國葯典》對醫用氧生產實行葯品批准文號和許可證管理制度,並規定氧含量不小於99.5%,生產過程中需對有害氣體雜質進行嚴格過濾。
使用工業氧代替醫用氧,對人體健康存在潛在危害。工業氧在壓縮充裝過程中可能混入水分和其他雜質,形成酸鹼性物質,長時間存留可能導致鋼瓶內壁銹蝕,產生額外氣體雜質。氧壓機活塞密封材料也可能產生有害雜質,這些雜質對人體有害,吸入過量可能導致呼吸系統病症,嚴重時甚至致死。盡管缺乏直接的臨床證據,但這些危害潛在性是存在的。
《醫用氧氣》國家標准和《中國葯典》對醫用氧氧含量的規定,旨在確保醫用氧的品質,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在過去的使用中,工業氧曾被合法用於醫療,但隨著科技發展,有能力生產更安全的醫用氧替代工業氧。工業氧不應以其過去的合法性作為現代醫療安全的基準。
臨床研究表明,醫用氧的氧含量只要大於90%即可滿足預防和治療需求,但國家標准嚴格要求氧含量≥99.5%,以確保對人體有害成分的含量不超過葯典標准值。在深冷法分離空氣製得的醫用氧氣中,除了氧氣,還含有水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氣態酸和鹼、臭氧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若氧含量低於99.5%,這些有害成分含量增加,對健康構成風險。標準的制定旨在盡可能減少有害成分,但不能完全杜絕。
醫療機構在治療用氧時,終端氧含量通常高於99.5%,通過在純氧中加入一定量的空氣稀釋,以避免氧中毒。科學實驗證明,人在純氧環境中超過一定壓力時,氧對人體有害,可能導致肺水腫、肺淤血和出血,嚴重影響呼吸功能,對各臟器造成損害。不正確使用醫用氧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國內醫療氧與工業氧的主要區別在於分裝過程中的檢驗指標和生產標准。醫用氧在分裝過程中需遵循更為嚴格的規范,包括清洗、加熱、烘乾、抽空等工序,操作人員需定期體檢,以確保產品質量。工業氧則沒有這些要求。若醫用氧生產、充裝、鋼瓶處理不合規,也可能淪為工業氧。
中國地域廣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區面臨氧氣供應短缺問題。醫療氧價格較高,工業氧成本低廉,易於獲取。在無醫療氧情況下,工業氧的使用成為無奈之選。然而,隨著科技發展,我們有能力以高標准、嚴要求的醫用氧取代工業氧,以人為本,平等尊重生命,最小化對健康的風險。
⑵ 為什麼工業上製得的氧氣不純
工業上製得的氧氣不是純凈物,其純度為99.6%,未達到100%純度。
氧氣的工業製法主要採用分離液態空氣法進行。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後蒸發,由於液態氮的沸點是‐196℃,比液態氧的沸點(‐183℃)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
用這種方法製得的氧氣稱為「純氧」,但是該純氧的純度約可以達到99.6%,並不到100%,即不是純凈物。
(2)工業氧純度為多少擴展閱讀
工業上製得的氧氣可用於以下途徑:
1、冶煉工藝:在煉鋼過程中吹以高純度氧氣,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應,可以降低鋼的含碳量,還有利於清除磷、硫、硅等雜質。吹氧不但縮短了冶煉時間,同時提高了鋼的質量。
2、化學工業:在生產合成氨時,氧氣主要用於原料氣的氧化,以強化工藝過程,提高化肥產量。再例如,重油的高溫裂化,以及煤粉的氣化等。
3、國防工業:液氧是現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劑,在超音速飛機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劑,可燃物質浸漬液氧後具有強烈的爆炸性,可製作液氧炸葯。
4、醫療保健:供給呼吸:用於缺氧、低氧或無氧環境,例如:潛水作業、登山運動、高空飛行、宇宙航行、醫療搶救等時。
5、其它方面:它本身作為助燃劑與乙炔、丙烷等可燃氣體配合使用,達到焊割金屬的作用,各行各業中,特別是機械企業里用途很廣,作為切割之用也很方便,是首選的一種切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