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州武進津通工業園內有哪些公司
江蘇威科科技有限公司
中晶光電
通用電氣感測與檢測(常州)有限公司
常州豐達電機
貝爾金電器(常州)有限公司
瑞聲精密製造常州有限公司
常州英博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東君光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江蘇津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中弘光伏有限公司
固特異工程產品(常州)有限公司
瑞聲光電
森瑞(常州)橡塑製品有限公司
常州浪速機電有限公司
賽斯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華奧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先進水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宇之愛遙感技術有限公司
卡琳通訊有限公司
常州市海盈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浩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印信通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豐祥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同天工業設計發展有限公司
達斯瑪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市茗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常州津通視頻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艾金鷹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常州津恆再生能有電子有限公司
常州博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江蘇億平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B. 橫店街道的發展
根據武漢「十二五」規劃和武漢「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總體方 案,橫店將打造成一個集臨空產業、物流中心、新型商貿服務與居住、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區域。橫店街獲「湖北省2011年度百強鄉鎮」位居第35 位,2012年被授予武漢市教育示範鄉鎮、武漢市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街、武漢市2012年度優秀平安街、臨空經濟產業示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立功單 位、2012年度全區「工業倍增」計劃和招商引資立功單位等稱號。
橫店位於臨空經濟產業園核心區,是武漢市工業倍增計劃的重要承載地。2011年至今,橫店工業園簽約引進了鋼宏汽車部件、武漢順源游樂公司等13家企業。目 前,園內已聚集機械樁工、汽車傳動、新型建築材料等具有競爭力的企業46家,產業結構呈現出從傳統加工為主向輕重並舉、重製造發展的態勢。
橫店街協助引進了香港周大福珠寶、惠強塑業等5個大項目,協調LCOS新華光、普洛斯、愛帝等簽約項目落地開工。18家規模以上企業落戶橫店,為園區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
園區已簽約引進企業46家(國內500強28家),在建企業23家、建成投產10家、待掛牌企業15家,累計投資達14億元。2011年,橫店工業園榮獲「武漢市十佳工業園區」稱號。在機場周邊的盤龍城、漢口北、祁家灣、天河、橫店等地,除了兵裝、中航、北車、周大福等一批現代製造業項目落戶臨空產業示範園外,天河機場國際貨運中心,航空企業總部、華中航空物流產業園,海航武漢藍海臨空產業園,普洛斯服務產業園等項目正在順利推進。
武漢北編組站東西大通道被打通,聯橋大道居民結束「孤島」生活;另外,還新建一個3500餘平方米的群眾休閑廣場——橫店文體廣場。陳雙喜說:「今年我們將再啟動40萬方還建樓項目,進一步加快橫店街城市化建設步伐,真正讓拆遷戶勞有所得,賀行住有所居。」
以 「政府主導,企業操作,愛心人士捐贈」的校車運營模式在橫店街中心小學率先運行,成功創建市級教育示範鄉鎮;平穩完成了街自來水廠改制工作。在還建小區建 設「五務合一」的便民服務中心、法制主題廣場、景觀綠地、醫療機構、健身場所和紅白喜事廳等配套設施,根據還建小區內樓幢數量分為若干個樓組,每幢樓明確 一名樓長,實現了社區化管理。年初,街辦承諾的打造川龍大道橫店段;綠化率達50%的文體廣場、商住區、工業園區、骨幹道路;打通橫店大通道、中興街延長 線;建一個標准化菜市場;完成橫店水廠改制移交,實現安全飲水;新安裝路燈500盞;引進公交線路;興建還建房20萬平方米,解決拆遷戶安置等8件實事基 本完成。
改造提升衛生院、福利院,辯拍孫引入攜鏈民營資本建一所三甲醫院。建成橫店二小和第二所公立幼兒園。鼓勵企業實施「征地一畝安置一人」就業政策。落實被征地農民社保政策,對無地村實行村民變股民、農民變市民的股份制改造並爭取對其試行「征十留一」政策。
黃陂區確定了建設「中部航都」的目標,重點打造以通用航空為龍頭的航空製造業,以中國北車、寶鋼印鐵、中航森瑞、新華光LCOS等為龍頭的高端製造業;以翰宇葯業、仟吉西餅、九州乳業等為龍頭的高科技生物醫葯食品工業;以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武漢百聯奧特萊斯廣場、順豐速遞等為龍頭的電子商務航空物流業等5大「千億」板塊,將黃陂發展成為武漢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C. 黃陂區的經濟
十三五期間,黃陂區搶抓長江經濟帶、武漢國家創新改革實驗區,黃陂南部創建國家級新區,漢口北創建國家級自貿區等系列重大戰略疊加的機遇,以打造中等規模新城和西部臨空經濟區、南部商貿物流區、北部生態旅遊區、東部都市農業示範區為重點,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武漢四大經濟板塊中,大臨空板塊涵蓋黃陂南部6個街道,大臨港板塊涉及黃陂區東南部4個街道。北部6個街鄉為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2015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7.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常住人口人均GDP為63402.85元,增長10.9%。全年公共財政總收入65.3億元,增長0.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3億元,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29億元,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627.22億元,增長11.2%。
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8.7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54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98%、11%。
全區建成區面積達90.57平方公里。房地產銷售面積與增幅均居全市第二位。民營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91.59%,增速為15.5%,均為全市第一。武漢首家區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在黃陂開業。黃陂區入圍2015年中國民企500強的企業有:卓爾集團(159位)、金馬凱旋(326位)、康順集團(375位),且均進入2015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100強,分別以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中國傢俱cbd、武漢盤龍汽車城為中心,是名副其實的民企高地。 2015年,農業增加值114.16億元,增長4.8%,農業產業化覆蓋率達67.5%。
黃陂區大力發展都市農業,培育了黃陂蘆筍、大棚西瓜、江城薯尖、梁港貢米、超甜玉米等特色品牌,占黃陂區種植面積的60%以上。黃陂重點發展三元豬、高產奶牛、黃陂黃牛等種畜禽,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華中地區第一個的國家級台創園落戶湖北黃陂台灣農民創業園。擁有湖北武漢國家級農業科技園核心區10平方公里。
2014年,黃陂年末耕地面積524.4平方千米(78.7萬畝),山場90.5萬畝,林地104萬畝。形成12萬畝蔬菜、10萬畝茶葛、10萬畝小龍蝦、板栗8萬畝、油茶7萬畝、紅梔子2萬畝、花卉苗木5萬畝等特色板塊基地。黃陂是全國草莓和蜂蜜產量十強縣區市。黃陂區是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精武鴨脖、武漢天種),省級龍頭企業8家,四季美農貿城果蔬市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全區市級上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53家。 黃陂區確定「強推工業倍增,打造中部航都,建設生態新城」三大目標,全力推進發展方式轉型。黃陂處於《全國國土規劃總體規劃綱要》的首期重點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落戶投資黃陂區的世界500強有21家,落戶的中國500強為81家。
2015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29.69億元,增長13.04%。高標准建成工業園區40平方公里,其中31.6平方公里的臨空產業園成為武漢臨空經濟區示範園區。工業投資330.36億元,增長16.7%。工業企業發展到338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到308家,2015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1.43億元,增長13.9%。工業用電量增長14.8%。建築業總產值400億元,增長26.18%。
黃陂以武漢臨空經濟區為龍頭,同時大力發展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和前川新城工業園和漢口北現代工業園(含武湖台創園)。
臨空經濟區62平方公里(黃陂區西南):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程力專用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新華光硅LCOS),通用航空產業(卓爾通用航空),珠寶產業(周大福珠寶文化產業園),新能源(漢能薄膜;武漢惠強),生物醫葯(翰宇葯業)
臨港經濟區10平方公里(黃陂區東南):紡織服裝產業(漢派創意產業園),農產品深加工(仟吉食品,漢口精武,許留山、雨潤),新型建材產業(寶鋼印鐵,中航森瑞)
前川經濟區10平方公里(黃陂區中南):高端裝備產業(武漢中車,今創集團),機器人(武漢精華減速機),節能環保產業(武新電氣) 2015,服務業增加值達180.6億元,黃陂區已擁有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武漢百聯奧特萊斯廣場、萬基國際廣場、黃陂廣場,木蘭國際廣場,紅星國際廣場六大城市綜合體,不斷完善黃陂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國成立的首家淘寶商學院在黃陂區漢口北電商基地成立。黃陂區臨空物流發展迅速,華中物流中心、CFD、武漢物聯網產業園、華中企業城、武漢國際航空物流港等項目建成。
漢口北市場群建成面積1150萬平方米,開業面積880萬平方米,入駐商戶6.4萬戶。電子商務快速發展,5300餘家電商在網上交易,實現線上銷售額50餘億元。漢口北被授予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全省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漢口北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攜手共建「武漢產業帶」。成功舉辦五屆「漢交會」,累計交易額675.8億元,穩居中部大型商貿展會之首。
2015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406.0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9%,其中,個人存款264.34億元,增長15.7%。金融機構年末貸款余額224.4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14%。
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被列為商務部重點推進項目,以四季美農貿城、五洲國際建材城、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長江金屬交易中心、金馬凱旋CBD原輔材料市場、中國小商品網、漢口北酒店用品城、漢口北四季豐華副食品市場、文華國際家居飾品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專業市場,打造全國知名的專業批發市場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