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清朝為什麼沒趕上兩次工業革命呢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近代民國時期,中國的武器一直落後於西方,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無非是清政府閉關鎖國,限制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錯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時代,更沒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電氣時代。
歷史一去不復返,道里已經很顯然,開放,發展才是硬道理。願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B.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能從歐洲影響到中國
因為當歐洲進行工業革命時候中國主流社會視技術為奇技淫巧不加重視
在這當時中國正在進行閉關鎖國,當時是清朝在統治吧
C. 你有多討厭滿清,為什麼
唐宋元明清,滿清作為中國封建 社會 的最後一個王朝,說句實話,我並不討厭滿清。 因為 歷史 不會因為某個人的討厭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你再討厭它,它還是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不過,究其真正原因,我認為可以用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我們看過《三國演義》可以知道,它的開篇語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已經統治了好幾百年,按照 歷史 的發展進程,它肯定會走向下坡路,開始衰落,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另外一個王朝來接替它的任務統治天下。果真,當明朝末期開始衰落的時候,東北的建州女真開始興起,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到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最後福臨入關康熙一統全國,這都符合 歷史 向前發展的必然性。
歷史 有句話叫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說既然滿清作為新的王朝打敗了上一個王朝,它要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就必須要實行符合自己的法律制度,於是乎在有人反對它的制度時,它便用殺戮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許有人會說,難道不會用其他辦法,我們要知道清朝既然稱為滿清,說明它的主要成員是滿人而不是漢人,所以它肯定不會實行有利於漢人的政策。就像明朝推翻了元朝,它剛開始實行的制度就是符合我們漢人的制度,而不是符合蒙古人的政策。
我們說到清朝大家最為不滿的估計就是清朝後期的割地賠款,通過一系列的戰爭,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會 ,喪失了主權和領土。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中國古代不論那個王朝,都是自詡為天朝上國,把農業放在第一位,而工業和商業放在後面,從而使同時期的其它國家開始工業革命進入工業時代時,我們還是農業為基礎。滿清同樣是如此,所以不得不成為其它列強的爭奪地,打又打不過,只能任宰割,最後不得不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政治學告訴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就像滿清,它雖有過失,但是也有 歷史 貢獻。
2. 促進了多民族的統一: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盡管有多次大一統的局面,但是主體上還是以漢族為首,把其它民族為外夷,直到清朝統一後對滿、蒙、回、維、藏族的融合起到積極的作用,實現了從東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東南多民族的統一。
56個民族56朵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滿清是滿人執掌了天下,滿人用實力融入了華夏民族的大陣營,豐富了中華文明的民族元素,拓展了華夏民族的生存空間,才會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的,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雄篇偉作。
不討厭滿清,沒有那種情緒,我難過清朝末期的被欺辱,也只為落後難過,我也難過明朝崇禎的絕望,只因國力不舉。
吳三桂唱到:
大哥大哥歡迎你 感謝你來我這里,
大哥大哥歡迎你 等風等雨等著你,
他來了 他來了 他帶著 禮物 走來了。
歷史 選擇了滿清。
振興中華,百姓和諧安生!
我不討厭滿清,他也是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至少 在清朝中前期對中華民族還是有 歷史 貢獻的,比如中國現在的領土版圖是建立清朝版圖的基礎上,在領土統一上清朝是有大貢獻的,而且在1840年前的中國,中國GDP佔到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強 ,比現在的美國都厲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這些都是清朝統治的成績,不能抹殺。
我只是對清朝末年尤其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的清朝統治者產生深深的失望,他們不思進取,一味因循守舊,貪圖享樂,盲目排斥一切西方先進的技術,制度,導致了中國近現代的落後。 舉幾個例子談談。
第一、鴉片戰爭的中國總指揮 道光帝 ,對於日不落帝國英國一無所知,竟然問他的大臣, 英國有多大,英國至新疆的南疆,有無陸路可通,英吉利與俄國是否接壤,這些現代人看起來都是非常弱智的問題 ,居然在一個大清統治者口中問出,不能不說大清長期的閉關鎖國,對世界的一無所知,陶醉在自己的天朝上國美夢里,不肯醒來。
這種無知和自我陶醉,終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鴉片戰爭中國的失敗,導致國土喪失,權益受損,西方列強看到了外強中乾的大清,實則任人宰割的羔羊一般。從此中國開始了一段近百年屈辱的 歷史 。
第二、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 ,日本由於蓄謀已久,戰爭動員准備充分,加上日本國內群眾紛紛捐款捐物支持同清朝打仗,清朝軍隊節節敗退,中國國內輿論和清軍將領紛紛請求清廷增兵備戰,增加戰爭撥款,可是此時的 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正在操心她的六十大壽 ,有人向她提議削減慶壽預算,增加到戰爭經費里, 這個老太婆居然怒道,「誰要是讓我的生日過得不痛快,我就讓他這輩子都痛不欲生。」國家生死存亡,在慈禧太後眼裡是小事 ,比不過她的壽辰,可見清朝統治者的貪圖享樂。
第三、 甲午戰爭慘敗,《馬關條約》的簽訂,加劇了中華民族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很多有識之士提出救國主張,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公車上書,向光緒帝提出改革主張,請求建立類似西方的君主立憲政體,這些主張符合當時的世界政治潮流,光緒帝為了國家振興,發布詔令,支持變法,史稱 戊戌變法,可是變法阻礙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慈禧親自下令廢除變法、囚禁光緒帝 ,中國唯一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極有可能帶來國家的民族復興就這樣被清朝當權派扼殺了,令人惋惜。
第四、1900年夏, 八國聯軍侵華 ,慈禧逃亡西安,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和西方列強議和,簽訂了辛丑條約,大肆出賣國家權益,而且居然說出了「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恬不知恥的話語 ,讓國人對滿清貴族失望透頂。從此,以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改革派以推翻腐朽無能的清朝統治為己任。
清末的滿清政府已經不再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而是完全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出賣國家與民族利益,以換取西方列強的歡心。 這樣的滿清統治讓國人失望,遭人唾棄。
喜歡請關註:一切都付笑談中
按說作為一名 歷史 愛好者,在研究 歷史 的時候應該盡量不要摻雜個人好惡和主觀情緒,才能做到客觀公正,但是對於滿清,我真的是想說愛它不容易。
不提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不提喪權辱國的鴉片戰爭和滿清政府簽下的一系列賣國不平等條約,只要想到滿清為了奴役漢民搞的「留頭不留發」剃頭令,讓漢民見了滿人還得下跪磕頭,喊滿人主子自稱奴才,這樣踐踏人尊嚴的野蠻統治手段,我就對滿清難以產生好感。
對內野蠻殘酷血腥鎮壓,對外奴顏婢膝賣國求活,即便是號稱千古一帝的康熙也曾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把最心愛的女兒送去蒙古和親,相比之下,雖然出了不少昏君卻能始終堅持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明朝就有骨氣多了。
而說到對中國文化傳承的破壞,滿清所犯下的惡行更是罄竹難書,屢興文字獄,誅殺文人志士,閉關所國,打壓先進思想,讓中國從曾經的世界一流強國變成落後世界數百年任由西方列強欺辱魚肉的弱國。事實上在明朝末年,富庶的江浙一帶就已出現資本主義工業萌芽,如果 歷史 能夠正常推進,那麼中國完全可能像西方國家一樣通過工業革命進入工業,但滿清入主中原後卻讓中國 歷史 拐了一個彎,成了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兒。可以說滿清入主中原不但沒有推進中華民族 歷史 和文化的進步,反而造成了 歷史 的倒退!
整個大清朝閉關鎖國,除了康熙皇帝不會。康熙皇帝是仿造品的開拓者,他見到什麼,只要感興趣,就會讓造辦處去仿造。這不算什麼。我最討厭的,是滿人統治漢人!雖然說,在中國 歷史 上有不可磨滅的功勛,但是,為了統一思想,殺漢人,這屬於民族仇恨!
滿清王朝的 歷史 罪惡,一是它從始致終實行野蠻殘暴的民族屠殺奴役壓迫的政策,使漢族和其他民族都蒙受了二百多年的奇恥大辱。二是它在文化上大興文字獄,極大的毀滅壓制了思想文化進步。三是它頑固地逆世界 歷史 潮流而反動,長期閉關鎖國,盲目排外,屈辱賣國,嚴重阻滯了中國經濟 社會 的發展。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我也表達一下綜合 歷史 ,我個人的觀點。
歷史 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歷朝歷代的人,對於前朝都是充滿詬病的!
這不得不說一下,清朝剛好離我們比較近,她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我談不上說對於哪個朝代很喜歡,對於哪個朝代不喜歡,我喜歡各個朝代的某一個時代,就拿清朝來講,康乾盛世,這無疑是清朝比較光輝燦爛的時代,無論經濟、文化、 社會 關系甚至軍事領域都有很大的突破,我們現在的版圖,也基本完整的繼承清朝時期的領土范圍。
對於入主中原的各朝各代,都有對我們現在形成中國概念的偉大貢獻,這得益於我們偉大的中原文化。至於戰爭的屠戮,這也是歷朝歷代避免不了的,新舊王朝的交替本來就是分歧-融合-進步等一系列的過程。
說到不喜歡清朝,主要原因還是 近代閉關鎖國的落後政策以及喪權辱國的割地賠款 被西方列強欺辱的陰影任然揮之不去。滿清王朝屬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其統治下的中國前期應該算是實力強大的。到後期,隨著政策落後,國內人數眾多的漢族人民反抗此起彼伏,給日益衰弱的滿清王朝帶來了巨大恐慌,同時外國的入侵也讓這個岌岌可危的王朝雪上加霜,滿清的統治者很明白,外國人無非算是強盜,搶劫一通就跑了,而國內的反抗,最終目的卻是要改朝換代。在這種情況下,統治階級哪裡會管什麼喪權什麼辱國,維護好自己的根本利益才最要緊,只要這個國家我說了算,我吃點啞巴虧也在所不惜。正所謂「 攘外必先安內 」,這也被後來人學了個透徹。
後 來人多把近代史上的恥辱歸結於滿清王朝,這其實欠妥的,任何一個末代王朝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都會做出狹隘之事,我們要在歷朝歷代的興衰榮辱中完善自我,而不是把自己或者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遭受的恥辱歸結於某個朝代!
我並不討厭滿清政府。為什麼呢?
那我就要問問你們為什麼討厭滿清政府了。
若是因為滿人奪了漢人的江山。
那麼,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因為漢人這個種族稱呼是在漢朝之後才有的。而且,漢人的所謂漢族血統在五胡亂華時不知道摻雜了多少胡人的血統。連唐朝皇帝李世民都有胡人血統,而他的長孫皇後還是鮮卑族人呢。
若是因為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話。
那麼,這更不是理由了。在古代,打仗贏了,屠城是很殘忍。但是並不少見。比如,戰神白起就坑殺了40萬趙國士兵;項羽曾屠了襄陽、咸陽、齊國;劉邦曾屠過穎陽……
若是因為那百年國恥的話。
那麼,我覺得就算換一個政府來統治百姓也不一定可以使中國不經歷這百年國恥。中國為什麼會經歷這百年國恥,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中國地大物博,被多個國家覬覦,卻仍然高傲,自持天朝上國不去想方設法學習先進技術,沒有自保的能力。
2.當時,正好是一個王朝開始沒落的末期。如果,外國侵略時中國是在康熙朝時期。那麼,說不定就沒有這百年國恥了吧。這從康熙朝時的中俄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了等等。
所以,我並不覺得滿清政府有什麼可討厭的。畢竟我們並沒有生活在那個朝代,也沒有因那個朝代而受到什麼不好的影響。
討厭滿清並不一定是它先期入關後對我們漢民族的肆意屠殺,也不一定是它的閉關鎖國,割地賠款,它最讓人討厭的地方我認為是他們的思想。
它的總體思想是僵化的,是不思進取的,整個滿清政府的上層統治者,死死的抱著他們固有的思維方式統治著這個老大帝國,猶如夜郎自大一般維護著自己的階級利益,直到王朝末日被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之後,才猶如迴光返照一般無奈的嘆息了一聲,然後它龐大的身軀就轟然倒下了。
這種思想不是後天形成的,是從這個王朝的建立之初就確立了。
以康熙朝的「雅克薩」之戰為例。這場歷時三年,時斷時續的戰役,最終以大清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後獲得了勝利,與沙俄簽署了相對平等的《中俄尼布楚條約》。
此戰之後,清軍繳獲了相當數量的火槍,由都統彭春和薩布素進獻與康熙御前,並建議朝廷組建純火器部隊,康熙當時未做可否。之後不久便下詔,嚴禁再提組建火器軍隊之議。這里的原因不難分析,滿族人入關只有二十多萬軍隊,其中還包括了大批的包衣奴才,如果大力發展火器軍隊,滿族人心裡是不會安心的。他們怕,怕的是這些火器軍隊造他們的反,那樣他們就又得回他們的老家吃苦受罪了。可是康熙的這個詔書卻做為祖訓保留了下來,直到大清滅亡,雖然清朝後期也組建了一些以火器兵為主力的綠營,但為時已晚,因為任何兵種從建立到實戰都需要過程,加上清朝末期的各種腐敗,使得部隊分發的火器大部分不堪使用,也就不可能形成戰力了。
再有乾隆朝修撰的《四庫全書》,其中凡是涉及 科技 類的文章、書籍全部刪除或做個別篡改,只保留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等不涉及 科技 發展的典籍。乾隆的這個做法與他的爺爺有異曲同工之處,他認為漢人比他們滿人多,並且漢人在奇技淫巧方面比滿人聰明,如果這類書籍流落到漢人有志之士的手裡,對於滿人來說這是災難性的,因此進一步提出了我們滿人當以「弓馬騎射」征天下,這又給他們的後代留下了一條祖訓。清朝末年,僧格林心的騎兵部隊,在八里橋被八國聯軍的洋槍快炮打得全軍覆沒,繼而在朝廷引發軍隊是否需要改良時,那些抱著祖訓不放的王公大臣還在高喊「弓馬騎射」征天下。
後來清廷也搞了「洋務運動」,已於事無補了,這只是有心無力的最後掙扎罷了。他們從根本上就沒有認清自己,只有不斷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無用功。李鴻章曾經有一句感嘆,「我就是個裱糊匠,為了不讓屋子倒了,只能哪裡漏了裱糊哪裡,哪天裱糊不下去了,屋子也就倒了」。這真是李鴻章的由衷之言,也是無奈之言。
到大清滅亡了,清廷的統治者們,也許也沒明白,他們盡心盡力維護的帝國怎麼就這樣亡了?他們固有的思維方式不被打破,放眼觀察世界, 探索 未知,積極的參與到 社會 變革中去,更沒有把屋子推倒重建的勇氣和魄力,哪怕是把屋子做到局部的重建也沒有做到,這樣的滿清不是更讓人討厭嗎?
所以我才認為,這樣的滿清是最討厭的,其他的與這個相比,就不足道了。有不同看法的可以一同探討。
大家討厭滿清大多是因為把近代史的恥辱都歸罪給了清朝,百年恥辱讓中華民族蒙受了巨大損失。 這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王朝,既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閉關鎖國又嚴重製約了中華民族的發展。以至於中國的工業化在被西方敲開國門後一百多年才重新開始。
《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島以及澎湖列島,賠款2億兩白銀,《辛丑條約》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本息共計9.82億兩。拆炮台駐軍隊使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 。沙俄同滿清簽訂了《北京條約》《璦琿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割讓中國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直接促成了外蒙古的獨立。這些不平等條約讓每一個中國人如鯁在喉。
除了《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和《辛丑條約》本息一共賠了9.82億兩白銀之外,還有第一次鴉片戰爭賠英國20000兩白銀,第二次賠英法50000兩白銀,《廣州和約》賠款600萬銀元,《煙台條約》賠款20萬兩白銀,1860年賠款800萬兩,1876年賠款509萬兩等等。合計賠款17.6億兩。中國真是到了家徒四壁的境地。
洋務運動是中國第一次工業化的嘗試,但是收到了慈禧為首的保守派處處阻擾, 歷史 轉折的關鍵時刻沒有實現變法圖強,和日本明治維新形成了鮮明對比。中日工業化一個成功一個失敗。而且敗給中國一直瞧不起的倭寇。極大的傷害了中國人自尊心。
中國百年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淚史,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致使今天的中國處處落後於西方,受制於西方國家。短短百年世界中心就從東方轉移到西方。1316萬平方公里今天只有960萬平方公里,海棠葉變瘸腿的大公雞,這是每個中國人心裡永遠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