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質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變化的驅動作用
地質資源是蘊藏於地質環境、經濟社會發展必需的寶貴資源。開發地質資源,必然要擾動地質環境。地質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作用主要包括:開發礦產資源、開采地下水、利用地質遺跡等。
(一)礦產資源開發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規模迅速擴大。1949年,我國保留比較完整的礦山僅300多座,年產原油12萬t,煤0.32億t,鋼16萬t,有色金屬1.30萬t,硫鐵礦1萬t,磷不足10萬t[2]。經過60年的努力,中國先後建立了大慶、勝利、遼河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兗州、平頂山、兩淮、准格爾等煤炭基地,上海、鞍山、武漢、攀枝花等大型鋼鐵基地,白銀、金川、銅陵、德興、個舊等大型有色金屬基地,開陽、昆陽、雲浮等大型化工礦山基地。目前,中國的礦產品產量、消費量居世界前列。
圖3-12~圖3-14分別繪出了1949以後我國原煤產量、鐵礦石原礦量、10種有色金屬(銅、鋁、鉛、鋅、鎳、錫、銻、汞、鎂、鈦)產量增長情況。可以看出,1949年到2008年礦產資源變化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緩慢增長階段、穩定增長階段和快速增長階段。以有色金屬為例,1977年之前年均增長率為4.1%,1978~1999年年均增長率為10.2%,1999年以後年均增長率增至15.4%,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資源消費彈性狀態為資源消費量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的比值,反映了經濟增長對資源的依賴程度。從表3-8可以看出,「七五」以來我國主要礦產的消費彈性系數均呈上升狀態,特別是近年來消費彈性系數大幅度上升[29]。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我國的產業結構趨向重化工業決定了近年來我國對礦產資源需求的急劇增長。
圖3-12 1949~2008年中國原煤產量增長情況示意圖
圖3-13 1978~2008年中國鐵礦石原礦量變化示意圖
圖3-14 1949~2008年中國10種有色金屬產量變化示意圖
表3-8 中國主要礦產品、相關能源和原材料消費彈性系數表
數據來源: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
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固體礦產的採掘活動,破壞礦區原有的地形地貌,形成巨大的露天采坑或大片地表塌陷區;礦山固體廢棄物(廢石、尾礦、煤矸石等)的堆放大量壓占土地。地下采礦對土地資源的破壞方式,主要表現為地面大面積塌陷、裂縫和變形。據國土資源部2005年統計,因采礦及各類廢渣、廢石堆置等,全國累計侵佔土地達586萬hm2,破壞森林106萬hm2,破壞草地26.3萬hm2[30]。為了確保井下安全生產,礦產開發往往需要排出大量的礦井水。據統計,目前全國煤礦礦井每年涌水量在42億m3左右,利用率僅為26%左右,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31]。同時,由於采礦疏干深度很大,致使礦區及其周圍地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影響了農業和其他用戶的供水,導致排水和供水之間發生嚴重矛盾。采礦活動還引發了很多地質環境問題甚至地質災害。采礦活動由於對地質體進行開挖和破壞,改變了長時期以來所形成的地質過程均衡,常常誘發一些地質環境問題。目前,全國因采礦引起的塌陷180餘處,塌陷坑1600多個,塌陷面積1150Km2。全國發生采礦塌陷災害的城市近40個,造成嚴重破壞的25個[30]。礦山開采形成的廢水、廢石等廢棄物污染了礦區的水土環境。礦業廢水包括礦床疏干排出的礦井水、洗煤廠廢水、選礦廢水、採油廢水等。其中煤礦、各種金屬、非金屬礦業的廢水以酸性為主,並多含大量重金屬及有毒、有害元素以及COD、BOD5、懸浮物等;石油、石化業的廢水中含揮發性酚、石油類、苯類、多環芳烴等物質。大量廢水未經達標處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體中,使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礦區長期堆放的采礦廢石、尾礦、煤矸石,經風化淋濾,釋放出有害物質,也對水土環境形成污染。
(二)地下水資源開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用水量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地下水開采量對用水量的貢獻亦隨之增大。據統計,1969年我國地下水開采量約為200億m3,占總用水量的7.3%;到2001年,地下水開采量增加到1094.9億m3,所佔比例增至19.7%;2001年以後,地下水占總用水量的比例穩定在18.4%左右。從圖3-15可以看出,我國總用水量在經歷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長以後,在20世紀90年代末以後用水量增速趨緩,地下水用水量則隨著總用水量由快速增長轉變為緩慢增長而趨於穩定,維持在1050億m3上下。
雖然在總量上地下水開采趨於穩定,但是在區域上地下水開采量和開采程度差異很大。總體上北方開采程度高於南方,開采程度是南方的4~5倍(圖3-16)。河北和天津地下水開采程度高達165.4%和118.6%,多年來一直處於超采狀態。北京、山東與河南的地下水開采亦接近其可開采資源量的極限。開采程度介於50%~80%的省份有遼寧、山西、甘肅、內蒙古、陝西、黑龍江與上海。南方各省份地下水開采程度普遍小於20%,開采程度小於10%的有廣東、海南、貴州、湖北、重慶、廣西、雲南和西藏。
圖3-15 1949~2008年中國總用水量和地下水用水量變化示意圖
圖3-16 2008年中國區域地下水開采程度示意圖
全國有2/3的城市供水和大量的農業灌溉用水依靠地下水,由於不合理開發利用,引發了一系列地質環境問題[28]。在以地下水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區或城市,掠奪式開發、超采現象嚴重,尤以河北、天津、北京、山西、豫北、魯北、膠東、遼中南的大中城市較為嚴重。據統計,目前我國已形成地下水區域性降落漏斗區100餘個,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山東、北京、天津等地,其中最為嚴重的是華北平原。由於地下水超采,全國有40多個城市產生了地面沉降,其中沉降中心累計最大沉降量超過2m的有上海、天津、太原等城市;在大連、秦皇島、萊州、煙台、青島、北海等多個沿海城市出現了海水入侵現象。
(三)地質遺跡開發
我國有著豐富的地質遺跡。雖然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了地質遺跡的科學價值和旅遊價值,但是直到20世紀末我國才開始有意識地、系統地開發和保護地質遺跡資源。2000年以來,我國通過建立地質公園加快了地質遺跡開發和保護的步伐,從而減少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遺跡的破壞,充分發揮地質遺跡的科學和經濟價值。2000年以來我國分四批建立了138個國家地質公園,其中有18個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所建立的國家地質公園中,地層學、地史學和古地理學地質遺跡8個、古生物學和古人類地質遺跡18個、火山學和火成岩石學地質遺跡15個、大地構造和構造地質學7個、地貌學地質遺跡75個、水文地質學地質遺跡11個、環境地質學和地質災害地質遺跡3個、工程地質學地質遺跡1個[32]。
通過上述對礦產資源、地下水和地質遺跡開發活動分析,可以得出: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開發擾動強度呈快速增大的態勢,而地下水開采對地質環境的作用強度趨於穩定,越來越多的地質遺跡資源得到開發與保護。
❷ 辦理排污證要多少錢
辦理排污證要不收費,辦理期限為30工作日。
辦理流程:
1、申辦單位提出辦理申請;
2、監測部門對其進行環境影響監測;
3、辦理排污申報登記;
4、填寫排污許可申請表,並准備相關申報材料;
5、提交申辦材料;
6、環保局正式受理後,安排工作人員對申辦單位現場檢查,召開排污許可證申查會對排污許可申辦材料進行集體審核,會議通過後發放排污許可證。
(2)雲浮工業廢水處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下列排污單位應當實行排污許可管理:
(一)排放工業廢氣或者排放國家規定的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
(二)集中供熱設施的燃煤熱源生產運營單位。
(三)直接或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污水的企業事業單位。
(四)城鎮或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
(五)依法應當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其他排污單位。
❸ 漠陽江其他相關
隨著廣東陽江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和工業增長帶來了漠陽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近期,水源污染對供水安全的威脅引起了陽江市、區兩級人大代表的密切關注。他們建議採取緊急措施,加大漠陽江水污染整治力度,以確保居民的飲水安全。
作為廣東省徑流系數最大的河流,漠陽江對陽江市區至關重要,年均水資源量達到八十八點二億立方米,佔全市的百分之八十四,是目前市區唯一的飲用水源。盡管大部分河段水質保持在國家Ⅱ類水質水平,但快速發展的經濟活動已使得水質面臨威脅。
未經處理的醫院污水、工業廢水、修理店和餐飲業排放,以及未處理的生活污水,都在污染漠陽江。此外,高速公路跨河路段的交通事故也可能因危險化學品泄漏造成水源污染。針對這些問題,陽江人大代表呼籲加強上游污染源的整治,嚴懲污染嚴重的企業,同時限制新污染項目的建設和土地開發。
為了保障供水安全,陽江市政府決定從今年起的四年裡,發起「拯救漠陽江母親河」行動,重點清理沿河兩岸的違法排污單位和項目,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項目,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目標是提升漠陽江水質,讓市民能夠飲用到更安全的水。
漠陽江,廣東省徑流系數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省境雲浮縣西南大雲霧山南側,初向西南行,流經陽春縣馬南山後漠陽江折向東南,在陽江縣的北津流入南海。幹流長169公里,流域面積604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