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臨港的行政區劃
上海臨港地區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由德國GMP公司按照田園都市風貌進行總體規劃,由重裝備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區、奉賢園區、南匯新城等功能區域組成。重裝備區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高、新、先"為特色的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物流園區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著力打造成港口物流、產業物流、特種物流協調發展的綜合物流樞紐。主產業區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主要聚焦發展民用航空、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綜合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以研發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輕型製造業,重點發展電子通訊、信息技術、光電子、機電設備、航空配套等產業。奉賢園區規劃面積17平方公里,將建設成為集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綜合貿易物流及商業配套服務等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園區。南匯新城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以5.6平方公里滴水湖為中心,呈現"一湖三環"的城市發展格局,是臨港城市綜合功能服務區。臨港地區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帶動城市,城市服務產業,是生產、生活、生態同步發展的產城融合新興區域。 臨港之門——泥城鎮。臨港泥城分城區是臨港新城城市建設區的組成部分,是重裝備產業區和臨港物流園區生活服務配套的重要補充。將建設成為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以生活居住用地為主的生態型城市社區。臨港新城泥城分城區基地總面積約7.12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10萬。距浦東國際機場18公里,距蘆潮港碼頭4公里,距海港新城主城區約10公里,南鄰浦東鐵路和重裝備產業區,東鄰國際物流園區,北部與規劃中的新城主產業區相對,西接郊區環線、滬蘆高速公路(S2),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臨港泥城分城區分別依託原泥城和彭鎮設立社區功能軸的兩個核心,以對原有的設施按最先進的城市設計理念和標准予以更新完善;圍繞社區功能軸建設社區中心綜合組團,有社區的市民廣場、文化中心、中心公園、商業服務中心、體育中心、醫療服務中心以及公共交通樞紐。沿中心綜合組團南北兩側分別建成六個居住組團。工業小區(含配套工業區和都市工業區)設於社區西北角。 居住社區根據不同人群居住要求, 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現代居室要求,將居住用房、 周邊產業區生活配套用房建設成景觀獨特、配套齊全的現代化社區。按照未來 10萬人口湧入標准,設計完整的商業生態規劃和商業布局格式,將商業設施與便利商業服務相結合,娛樂與人文相結合,營造人氣凝聚、配套便捷、服務齊備的商業環境。泥城分城區產業區將積極配套臨港主產業區,重點發展技術精、稅收高、就業廣、環保優的產業項目,同時積極促進本地現有工業結構相應調整,構建完備的生態產業鏈。
「泥城」名稱由來:白鶴廟周邊抗擊海潮所建的土堤。清朝咸豐年間,有一寧波虞姓人氏,在一泥墩上,只見一隻白鶴立地歡唳,聲音悅耳動聽。虞叫家人前往欲擒,那白鶴飛飛落落,虞氏家人終不得手。虞氏對白鶴飛行方向作了觀察,發現它飛行軌跡恰恰兜了個四四方方的圈子。虞氏心想:白鶴是吉祥之鳥,此地定是塊風水寶地,於是定居於此開墾建庄園。又據白鶴飛的蹤跡築起了數尺高的土堤。以防海潮侵襲,利於開墾堤內土地。後虞氏把庄園改建成廟宇,因沒有改變外面的白壁瓦屋,故此白鶴廟成了遠近聞名的與眾不同的廟宇,自此四方百姓視此地有神佛保佑,紛紛遷居於此。後人把白鶴廟周邊抗擊海潮所建的土堤,稱之為「泥城」。 臨港之翼——書院鎮。臨港書院分城區位於臨港新城主產業區北翼,總規劃面積約11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近8萬。城區北倚新城內河航運幹道---大治河;東鄰連接浦東國際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的快速交通幹道---兩港大道;南接新城重要交通幹道---白玉蘭大道;西靠主產業區交通幹道---Y6路;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活力十足的分城區。分城區主要分為產業區、西北社區、西南社區、東北社區、東南社區及中央公園社區六大區域,通過運用國際先進設計理念,全面打造與臨港相匹配、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化生態城區和產業配套區。
「書院」名稱由來:租稅糧倉庫的名字。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的清政府為了儲存書院地區的租稅糧,建造了5開間兩廂房的倉庫,當地人叫它「收租廠」。因為這些租稅糧專用於南匯縣的私塾和各類教育經費,故又叫「書院廠」,簡稱「書院」。書院聞名四鄰,後以此取名。 臨港之窗——萬祥鎮。萬祥分城區位於臨港新城的西北部的主產業區內,是臨港地區北門戶,距離張江高科僅40公里,與浦東國際機場相距12公里(車程約15分鍾),總面積為23.4平方公里。分城區緊靠 A30 郊環線和浦東鐵路。產業區五大功能定位:航空科技產業園、廠房區、裝備製造區、物流配送區、總部經濟區萬祥分城區產業區融合於整個臨港主產業區內,建設面積約為4平方公里,用地范圍東至Y8道路、南至白玉蘭大道、西至Y10道路、北至X9道路。萬祥分城區社區結構布局主要以「三層結構 三層布局-永續環境 永續生活永續生命」為核心思維。社區通過建設四高標準的新型生活區,將逐步成為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並與臨港新城協調發展的新型生態型城市社區。高標準的生活社區將為產業工人提供居住、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
「萬祥」名稱由來:雜貨店「萬祥裕」的名字。清朝光緒年間,貨商夏裕芳在開設「萬祥裕」大南貨店,規模宏大,經營范圍廣。因地段適中,生意興隆,名聲遠播。附近的商店見「萬祥裕」南貨店生意興隆,也逐步北遷,在「萬祥裕」附近開店、辦廠,久而久之形成一條南北向長約0.5公里、沿馬路塘港彎曲的集鎮街道,從此人們稱去「萬祥裕」南貨店購貨,就簡說為去「萬祥」。萬祥就此叫出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