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建築遺存的重塑方法
當今,遼寧作為東北的工業大省,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工業園區化、集聚化發展策略的推動下,原先工業發達的城區中,原有的一批在工業發展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普遍面臨轉移外遷或結構重組的問題;為了提升城市功能和質量,省內一些工業城市都對工業用地布局進行調整,於是城市中產生大量的工業遺存地。工業遺存景觀重塑,就是對一些工業建築舊址及構築物的改造再利用,不但將工業遺存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傳承了工業文明的輝煌,而且為城市居民提供優質的休閑空間。但是,我國的工業遺存保護並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城市中大量的工業遺存被破壞或荒廢掉。本課題借鑒中外工業遺存景觀重塑的成功經驗,結合我省各工業城市工業遺存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單體工業遺存重塑的理論方法。
1相關概念
工業遺存從字面理解就是指與工業生產活動相關的、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切物質存在與非物質存在的集合。一般認為,在反映城市工業化歷程、工業企業發展過程、工業廠房演變歷程方面具有代表性,現狀保存相對完好,具有重要再利用價值的工業企業廠房、倉庫、水塔、碼頭等建築物或構築物均能稱為工業遺存。工業遺存按空間規模劃分為兩類:單體工業遺存和整體工業遺存。單體工業遺存指具有一定歷史、文化、藝術、技術等價值的建築物、設施、設備及其零部件。整體工業遺存指工業類的歷史地段、工業區、工廠等。本文側重研究工業遺存中的單體工業遺存。
2理論借鑒
本文借鑒了吳良鏞先生提出的「有機更新理論」,認為城市發展如同生物有機體的生長過程,應該不斷地去掉舊的、腐敗的部分,生長出新的內容,但這種新的組織應具有原有結構的特徵。將這一理論移植運用到單體工業遺存的保護和重塑當中,在此過程中不僅尊重生態環境、運用先進技術手段,還要結合歷史人文因素,將美學和文化的內客包含進去,並保留原有的結構或機理特徵不變。在重塑過程中,要依據改造重塑的內容與要求,採取適當規模、合適尺度,考慮到目前的改造與將來的目標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適當規摸,合適尺度」正是工業遺存重塑的解決之道。
3單體工業遺存的重塑
3.1功能轉換
功能轉化這種方法需要徹底改變單體遺存的內部使用功能。比如將大空間的舊工業廠房重塑為劇場、禮堂、博物館、娛樂購物中心、飲食中心等。功能轉換的創意是工業遺存重塑的關鍵,需要有好的創意,突出的主題,完美的策劃。例如:本溪鋼鐵集團第一鋼鐵廠核心區域的重塑就屬於舊有工業遺存的功能轉換。本鋼一鐵廠成立於1911年,前身是中日合辦本溪湖煤鐵有限公司制鐵工廠,一鐵廠是本鋼的「鼻祖」,近百年來為本溪的建設發展作出過卓越貢獻。然而,由於設備逐年老化及環保設施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的要求,它在生產出舉世聞名的「人參鐵」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污染物,嚴重污染了周圍的環境。
2008年10月起,該廠進行分步關停並開始拆除工作。當時的主要生產設備是兩台380立方米高爐,也就是1號高爐和2號高爐,於是兩座高爐在一鐵廠率先退役停產。曾經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不再,燃燒了近百年的高爐冷卻下來,一鐵廠走入了沉寂。成為漸漸被人們遺忘的工業遺存地。作為景觀設計者希望能將這些工業遺存以一種新的身份、新的姿態融入到現代生活當中。在為人們的生活繼續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將輝煌的工業文化傳承下去。1號高爐高聳壯觀,在工業遺存的重塑中。
將原1號高爐作為工業紀念碑予以保留、向參觀者展示鋼鐵製造過程;發電車間空間開闊作為多功能活動中心,舉辦培訓、展覽等國際性事件和活動。綜合鼓風車間轉換為多功能表演廳;鑄造車間作為音樂會、戲劇表演或是放映露天電影的場所;儲藏車間作為煉鐵工藝主題展覽廳。賦予原有的閑置空間以新的使命。功能轉換還包括另一種形式,就是側重於工業遺存整體或外部某種功能的轉換。在這里也可以借鑒北京798藝術區的成功的改造經驗。798藝術區的名字原北京國營電子工業老廠區的名稱沿用下來。隨著北京都市化進程和城市面積的擴張,使得原有的工業外遷,原址上必然興起更適合城市定位和發展趨勢的、無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產業。從2001年開始,來自北京周邊和北京以外的藝術家開始集聚798廠,他們以藝術家獨有的眼光發現了此處對從事藝術工作的獨特優勢。
大批藝術家文化人的入駐,正是這一歷史趨勢的反映。他們充分利用原有廠房的風格(德國包豪斯建築風格),稍作裝修和修飾,一變而成為富有特色的藝術展示和創作空間(圖1、圖2),在藝術區的街道兩側保留部分架空管線,通過鮮艷的著色或是保留原有的質感。將其改造為空中導向系統和景觀構築物。再如,沈陽萬科新榆公館(沈陽第四糧庫舊址),將沈陽第四糧庫遺留下的運輸鐵路融入到景觀設計當中,通過景觀的變化來演繹工業化的記憶和演變的過程。應用功能轉換方法的前提是對目標遺存的深入了解,包括外觀、內部結構、內部空間,根據其目標遺存自身特點,充分發揮設計者的想像力,尋找可以另作他用的功能。賦予遺存新的使命。
3.2空間重構
(1)分割即依據新的功能需求,採用垂直分層或水平劃分等手法將內部大空間改造成若干滿足需要的相對較小的空間。改造設計可以根據功能需求採用豎向水平劃分的處理手法,將高大的建築空間劃分為高度符合使用要求的若干層次的空間,增加層次感。從而提高空間的使用效率。如:本溪一鐵廠儲煤倉內部空間的改造,就是利用儲煤倉內部較高的空間,在其內部設置若干層不同高度的參觀平台,倉體內和外部增設樓梯和電梯作為垂直交通,聯系各參觀平台。對於佔地面積較大、特別是單層工業廠房的空間改造,適合採用水平劃分的方法。它是在原有主體結構的水平方向增加牆體、隔斷等分隔構件,將原本寬敞的空間根據需要進行靈活劃分,轉換為多個小型空間,以滿足新的使用要求。如:本溪一鐵廠篩焦樓的改造,原建築為單層廠房,佔地大,跨數多。改造設計將其空間在水平方向上劃分成若干個空間,重塑為一個娛樂空間,劃分的多個空間具有不同的娛樂主題。
(2)整合即是將若干相對獨立的建築物採用打通、加連廊以及加封頂等方式,連接為更大的相互可流通的連續空間。打通指將建築連接部打通,將連接兩棟緊鄰建築物的通牆處打開通道形成可相互流通的空間。若建築為框架結構,還可將非結構性通牆拆除。從而使空間連為一體。擴大使用面積。加連廊是指在相鄰建築物之間採取加連廊或天橋的方式,使相鄰建築內能夠相互貫通。連廊可為單層,也可為多層。可為開敞式,也可為封閉式。連廊數量可根據實際需要增設。加封頂的方法是指將距離適當的相鄰建築物在鄰近界面的頂部加建封頂。這樣一來,使原來相互分離的若干單體建築聯結成為一個整體,將室外空間納入室內,產生了極具趣味性的高大開敞的共享空間。設計中,後加的頂部與界面建議採用輕質結構如鋼柱、鋼屋架。材料的的選擇上也以透明材料如玻璃、透明有機材料等為首選,一方面可減輕新建部分的重量,另一方面,內外交界概念變得不那麼明顯。既增加了空間的虛實變化,又使建築更加親切宜人。
3.2.3「加減法」這種方法指在原有建築結構或與原有建築密切相關的空間范圍內,對原有建築功能的補充而新建的部分。或是為了形成高大開敞空間對建築局部進行拆減,從而形成適應新的功能需求的新空間,這就是所謂的「加減法」。在使用「加法」中,不僅要考慮擴建部分自身的功能和使用要求,還須處理好其與原建築的內外空間形態的聯系與過渡,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具體包括垂直加建與水平擴建。垂直加建就是在原建築頂部垂直加層擴建,或加整層或加局部,這種擴建方式將改變原建築的輪廓線,影響建築形式。水平擴建就是鄰近或緊靠原有建築建造新建築空間或建築構築物,並將新老建築結為一體。應當注意的是合理布局優化新老建築之間的功能與空間聯系,以及避免建造新建築時對原建築結構的不良影響,千萬不能顧此失彼,因建造新建築而對歷史建築造成毀壞,同時還應注意建築風格的對比與協調問題。如:本溪一鐵廠變電所正面中心建築之上新增了一個2層高的玻璃塔樓,與原有的磚砌建築在材質、色彩上形成鮮明的對比。
增加了使用面積的同時,又為原有建築增添了生機,賦予原有建築新的生命。又如一鐵廠鼓風爐的設計便採用水平擴建的方式,為了更好地滿足多功能使用要求,在鼓風爐的西向水平擴建了一棟造型建築,並對整體進行了亮化照明設計,這樣做不僅完善了功能要求,而且用絢麗多彩的夜色景觀增加了這一地塊在活力。至於「減法」主要體現在如拆一些樓板,讓空間形成一些不規則的透光天井。拆除一些牆體,增大局部空間的面積。去除建築物或構築物的某個局部。所有的拆除行為都是在保證結構不會受到重大損傷的前提下才可行。而且拆除後還應對結構部分進行必要的加固,建築物局部拆減不應影響到其整體結構的牢固性,增加安全隱患。尤其是對於梁、柱等的承重部分更應慎重。
3.2.4「包裝」在這里借用了廣告專業的「包裝設計」的概念,用來比喻景觀重塑中對原有建築的外立面進行改造。並不改變原有建築結構及建築功能。達利(中國)有限公司的兩棟舊廠房外觀改造主要採用了包裝手法。為改變廠房建築給人的刻板沉重印象,設計師首先以淺灰色塗料重新粉刷了老廠房外牆,再在廠房外包裹了一層「絲質」的表皮。「絲質」的表皮是用鋁條編織的,通過透光度計算,鋁條被打亂重組,形成的網狀外衣可調節光線,鏤空的表皮消解了老廠房沉重的體量感。還有一種比較簡潔的方法,就是單純通過塗鴉粉飾建築外牆面以美化建築,如北京798藝術區很多原有的紅磚廠房就是通過塗鴉這種方法進行建築美化。誇張動感的文字及圖像的表達與質朴的紅磚牆形成鮮明的對比。
3.3材料重組
材料重組的對象主要是工業遺存中的建築構件、砌築材料、工業廢料、工業報廢設備,重組的手法主要是原態呈現、初步加工、深度打造,通過這三種方法使其材料之間形成不同程度的重組,以形成新的景觀小品兆時度年個及景觀材料,其中包括城市雕塑、建築立面裝飾材料、城市傢具、地面鋪裝材料及建築砌築材料。三種方法區別在於重組程度與應用技術上有所差異。原態呈現是指在不引入新型材料的前提下,實現舊有材料的重組,體現舊有材料的特質。初步加工是在原有遺存材料中植入現代的、新型的材料或技術,使其具有全新的特性,深度打造是在初步加工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強化設計創意與材料技術的結合。
3.3.1原態呈現在材料重組過程中,地面鋪裝及建築砌體會經常採納原態呈現方式。首先,可用於地面鋪裝的材料比較廣泛,滿足防滑、耐用、施工簡便等要求的材料都可用於地面的鋪裝。根據工業廢料表面肌理和質地以及同類廢料的組合關系,可以將其再利用為鋪裝材料提升景觀的工業文化氣氛,增加設計的歷史文化內涵。杜伊斯堡公園中的金屬廣場的地鋪做法,是將47塊廠區遺留下的大型方鋼板按正方網格組合起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還可利用廢棄枕木重組為新型圖案進行鋪裝,如沈陽建築大學的入口廣場就採用舊枕木和東北大馬路的條石來鋪設地面的做法,不但別具匠心,還進一步豐富了校園文化。再者,工業遺存材料也可作為砌築材料來重塑環境,類似的做法在國內的許多案例中都有體現,如上海濱江創意產業園,登琨艷建築設計工作室場地景觀的打造,是用舊建築的瓦片砌的籬笆,以及花格窗和舊建築砌塊等製作的景觀構架,舊建築材料拼砌的景牆和柱子等。
3.3.2初步加工在遺存材料重組過程中,初步加工方式應用在建築立面的裝飾上。如一些建築立面強調細節裝飾,針對建築的不同功能和特點來處理建築的細部。突出展現舊工業建築的遺留基因,從環境和人的角度出發,把建築立面當做藝術品,精雕細琢,反復推敲,挖掘原有建築工業時代的特徵、重新構建新的細部等,增加設計的趣味性。在沈陽鑄造博物館的設計當中,將大量的工業遺存加工產品,如齒輪、閥門等附著在建築立面上,使之成為立面上構圖的要素,這種做法使建築具有極其獨特的個性和韻味,時代感和工業美感被充分地表現出來。而798藝術區裡面的一些牆面則刻意保留原有的管道閥門,形成了非常有工業味道的景觀牆(見圖6)。還有一些牆面的處理是在不改變原有材質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有規律的變化。如在原有紅磚牆上用同樣的材質做有規律的凸起見圖7。
3.3.3深度打造由於藝術上、技術上更高的要求,工業遺存材料重組過程中需要進行深度打造,以工業雕塑為代表。城市雕塑材料種類多樣,主要來源包括人工材料和天然材料。其中人工材料有一部分可利用工業遺存中的廢棄建、構築物的框架及構件或者工業機器或零部件。城市雕塑按數量分為單體雕塑和群體雕塑,通常來說單體雕塑的體量較大,主要設置於廣場或綠地中心,有一定的標志作用;群體雕塑通常體量較小,一般群體設置時突出共同的主題。在這里介紹三種雕塑材料重組的方法:一是利用建、構築物框架及構件創作的雕塑。當舊工業建築、構築物原來的功能消失之後,其形象也隨之衰落損毀,有的僅保留下來工業建構或構造上的一部分。如岐江公園保留的船塢框架,陝西鋼廠廠房承重梁改造為環境雕塑。
二是利用舊設備材料重組的雕塑,很多舊設備造型奇特或本身就具有雕塑感,還有的設備經受歲月的洗禮表面銹蝕、充滿滄桑感,這些舊設備即使不加修飾也可以作為一件公共藝術品。當然,如果對這些舊設備添加一些新型材料或是賦予一些色彩來突出它的藝術價值,則更是錦上添花。如沈陽鐵西廣場上的一組雕塑就是以廢棄老機床為主體(見圖8),為增加其藝術效果,機床上附加了一部分呈鮮紅色的鏤空板材,與前面的老機床形成鮮明的對比,紅的更深的更有沉澱感。三是舊設備及設施的零部件重組的雕塑,當老化機械設備及設施本身已無使用價值時,可通過拆解利用其部分零部件加工創作新的雕塑小品或者有使用價值的裝飾品。來自不同設備上的零件混搭組合後,往往會產生出奇的藝術效果。如遼寧遺存與技術創意工作室創作的裝飾鍾表,就是用鞍鋼的廢舊機器零件進行藝術加工重組而成。
4結論
工業遺存中單體景觀遺存的景觀重塑,是要充分挖掘工業遺存的特質,運用科學和藝術的方法,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借鑒靈感,結合新的技術手段,開展景觀再生設計,賦予工業遺存第二次生命,充分挖掘人類對於非物質文化形態、場所精神、可持續的生態觀以及美好環境的嚮往與需求。使其提升為可供人們欣賞的景觀點或休閑的場所,提高城市原工業用地的環境質量。綜上所述,借鑒景觀學及環境藝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借鑒國內外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夠找出我省研究工業遺存景觀重塑中的設計方法,為遼寧省工業遺存景觀設計的發展提供理論研究的基礎和設計思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