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期,世界第一經濟和工業強國是哪個國家
一戰: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 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 Entente)之間的戰斗。 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比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編輯本段]戰爭的背景
普法戰爭
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於是在1870年 - 1871年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互立陣營
普法戰爭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國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與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沖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面臨孤立的義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俄國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台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持俄國工業化後,在1892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議」。這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議。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諒解」。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陣營,因此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暗殺而引起的。
爭奪殖民地
20世紀初帝國主義興起。在俾斯麥時代,鑒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見於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就那樣被罷後,可是後來德皇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范圍。於是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雙方的各自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沙皇俄國得到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軍備的競賽
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德國於1900年制訂海軍法,將海軍規模大加擴充,英國為保持海上力量優勢以維持安全,在1905年開始建造無畏艦,並在1907年德國開始建造無畏艦時以二對一海軍政策,即保持自身無畏艦數為德方之兩倍以相應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後,又聯同法俄兩國實施三國海軍聯防,即英國在北海、法國在地中海、俄國在波羅的海分別對付德奧兩國海軍;而在陸軍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國常備軍由42萬擴充至87萬,法國則由50萬擴充至80萬,俄羅斯也准備由80萬增加到230萬,可是最後雖未達標,唯其陸軍已有140萬,是全歐之冠,不過其質素卻甚為低下,無法和德法兩國的陸軍相比;奧匈的軍隊由27萬擴漲至80萬,義大利由20萬擴大至35萬,而奧意兩國的陸軍質素皆不及德法,最後美國也相應歐洲局勢緊張將軍隊數由3萬4千人擴張至16萬。
爭奪摩洛哥
德法兩國為了爭奪在摩洛哥的利益,引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訪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爾時宣稱將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使其與在摩洛哥擴張的法國關系變得緊張,這就是第一次的摩洛哥危機 。1906年1月16日,歐洲在阿爾赫西拉斯舉行會議,達成了《阿爾赫西拉斯決議》,決議承認摩洛哥能夠獨立,但是由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負責摩洛哥的警務。其中由法國來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發生反蘇丹的部落起義,法國就借機派兵攻佔其首都非斯。德國則要求法國割讓部分給非洲作為補償,並於該年的7月1日,以保護本國商人為借口,出動炮艦「豹」號駛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爾,戰爭一觸即發,這次行動被史家稱為「豹的跳躍」。英國因懼怕德國挑戰其海上的霸權,因此支持法國,態度強硬。德國只好被迫退讓,與法國在該年11月4日達成協議,以一部分給剛果為代價,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保護國。1912年3月,法、摩兩國簽訂《非斯條約》,摩洛哥正式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因此也使德國與英、法兩國在這兩次摩洛哥危機里結怨更深,而德皇還揚言不會再退讓,這使戰爭危機更加的大。
歐洲火葯庫——巴爾干
巴爾干半島向來都被稱為歐洲火葯庫,當時巴爾干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干戰爭,並使得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沖突又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深厚的導火線。
波斯尼亞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奧匈帝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派兵吞並了原由其託管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因有較多塞爾維亞人)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因為塞爾維亞作為斯拉夫國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羅斯擁有),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干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毀滅,因而反對此行動。
第一次的巴爾干戰爭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與黑山組成巴爾干同盟,聯合攻打奧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爾干同盟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果奧斯曼土耳其大敗,1913年5月30日與巴爾干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宣布放棄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爾干半島的領地;保加利亞則取得馬其頓;塞爾維亞因為得不到亞得里亞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滿,因此巴爾干同盟出現分裂。
第二次的巴爾干戰爭
1913年6月1日,塞爾維亞與希臘結盟,預備進攻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於其後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爆發,奧斯曼土耳其亦對保加利亞宣戰。結果保加利亞大敗,8月10日與各參戰國簽訂《布加勒斯特條約》,多布羅查北部由羅馬尼亞取得;馬其頓則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爾達爾•馬其頓劃歸塞爾維亞,皮林•馬其頓劃歸保加利亞;愛琴•馬其頓劃歸希臘。這引來了奧匈帝國的不滿,因為塞爾維亞在這兩次巴爾干戰爭里獲得的利益太大,威脅其在巴爾干半島的地位,而俄國則藉由塞爾維亞插手巴爾干半島事務,結果與奧匈帝國的沖突加深,使得大戰一觸即發。
薩拉熱窩事件
這次事件為在歐洲爆發全面戰爭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當時僅19歲)在薩拉熱窩刺殺主張吞並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一事件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可熄滅的導火線。普林西普的行動是熱愛民族的一種偉大表現,但是刺殺斐迪南的這一薩拉熱窩事件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1914年7月23奧國在獲得德國無條件支持下向塞爾維亞發最後通牒,包括拘捕兇手、鎮壓反奧活動和罷免反奧官員等,塞國除涉及內政項目外悉數同意。不過,奧國依然將行動升級。與此同時,德國知悉俄國的軍事動員,德皇要求俄國停止並迅速備戰。鑒於各國的強硬外交和對國家軍事力量的自驕,戰爭已無可避免。
戰事爆發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比利時對德國宣戰;同日,英國考慮到比利時對自己國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為了確保比利時的中立,而在1839年簽署的倫敦條約,於是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義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編輯本段]戰爭的過程
【西面戰線】
施里芬計劃
在戰爭爆發之前幾年,德國總參謀長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戰速決為主要特徵的施里芬計劃:先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集中優勢兵力在六星期內打敗法國,然後將部隊調往東線進攻沙俄。與此相對應,法國也制訂了以兩個集團軍齊頭並進,一舉收復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17號計劃。但戰事的發展卻出乎這些軍事家意料,使得這兩個計劃皆不可行。
B. 二戰時期,德日兩個國家相比誰的軍工科技更發達
軍工技術上德國無疑是更強的。
二戰開始於德國閃電入侵波蘭,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德國作為反法西斯的目標國家,同時和多個國家作戰,對抗英,法,美,蘇的聯合軍。可想德國裝備的強大,和軍工技術的先進。
如果比較日德軍工技術,最有意思的就是核彈的研發,德國已經先一步在研發,但卻慢於美國一步,然後美國的核彈直接轟炸日本,結束了二戰。也可從側面說明日德技術的巨大差距,並且日本的體量相比德國就有先天缺陷。
C. 魯爾工業區二戰德國魯爾工業區
1、魯爾工業區形成的有利條件。2、德國魯爾區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3、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4、走進歐洲第十一站-德國的魯爾工業區5、魯爾區的區位優勢6、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它位於哪裡1、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2、魯爾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
3、水陸交通便利。
4、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市場廣闊。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3)世界大戰哪裡工業最高擴展閱讀: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
1、生產結構單一
魯爾工業區的工業生產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費構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的發展使煉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魯爾區的煤炭產量也逐漸減少。
3、世界性的鋼鐵過剩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產鋼和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隨後,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替代品的廣泛應用,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世界性的鋼鐵過剩,也導致了魯爾區鋼鐵工業的衰落。
4、老工業區發展趨於飽和狀態
重化工業集聚帶來的環境污染、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等問題,迫使許多企業的經濟活動紛紛向德國南部地區轉移,也使魯爾區的工業發展難以為繼。
D. 為什麼在21世紀初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日本的工業水平那麼強盛,技術都那麼好!
建設基礎工業,一是靠材料學,二是靠基累。
幾十年的差距決對不是頭腦一熱,一發力、一投資就能追得上來的。
也不是說單憑什麼樣作風、什麼樣的體制就能趕上(當然些對基礎工業確實也會有影響)。
基礎工業要用精度差一點的機器,加工精度高一些的機床的配件,再用精度高一些的加工睜或更高一些的...而金屬材料學則決悉宏伍定了機器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我們大中華的基礎工業基本分兩個階段:80年代以前是第一階段,那個時候就是頭絕慧腦發熱式的搞法,結果全白費了。後一段階是近30年,以引進為主,在此基礎上積累自己的基礎工業,現在也到國際二流水平了(只是中國自用的機器,絕大部份都還是進口的)。
當然,國際局勢也有局限性。基礎工業能說一流的只有美、英、德、日四國。美、英的機床基本不太出口。國際上能買到的只有德、日的。而中國往往只能買到德、日的二流機床,一流的對中國是禁運的。而基礎工業與中國類似的法國,卻不受這樣的限制。
至於電子方面,只有美、日是領先的,歐洲自己的電子水平說實話現在跟中國差不多。主要看晶圓切割技術和製程工藝這兩方面的差距,這個也得靠積累,差不多10-20年的差距吧。當然SMT中國現在幾乎沒有國產的,不過如果要造的話現在應該是造得出的。焊接倒是一流水準。
E. 有哪些被低估的工業強國
說到工業國家,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工業革命起源於西方,成長發展也在西方,所以總體上來說西方國家的工業底子是比較強大。其中以德國、英國、法國等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工業基礎十分強大。
關於工業強國,歷來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話題。當然,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這幾個國家是工業強國沒有爭議,但是比如說韓國、義大利、瑞士等國家經常被人們誤以為不是工業強國,其實不是,比如韓國給人的感覺是文娛產業發達,電影、電視劇等文化影響較廣。還有瑞士這個國家,我們的印象就是景色優美, 旅遊 文化發達。其次瑞士的金融產業也比較發達。但是說到工業,我們不太會去注意像瑞士這種國家。
關於哪些國家的工業被低估了,韓國應該算一個。韓國的工業基礎是比較強的。在傳統製造業上,韓國的 汽車 工業與造船工業都是比較強的。雖然不能說世界領先,但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其次,韓國在新興 科技 領域也是不錯的,電子領域製造晶元,人工智慧發展也是快速且處於世界前列。
在重工業上,韓國的的大型財團類企業也是不容忽視的。其表面看起來文娛產業支撐韓國,其實韓國真正的強大來自於工業強大。
還有瑞士也稱得上工業強國。我們比較熟悉的有瑞士的鍾表。除此之外還有機械、化學等領域也是比較厲害的。瑞士的發展比較均衡了,工業發達,服務業也是有不少跨國名企, 旅遊 金融在國際上都有較高聲譽。其實像韓國、瑞士這種被忽視的國家只是因為其他領域更為著名蓋過了工業的強大。
加拿大
很多人對加拿大的印象,是一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國家。但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拿大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業強國。
作為七國集團中人口最少的國家,加拿大的工業實力卻是不容小覷的。
早在1962年,加拿大就發射了雲雀1號衛星,成為世界上僅次於蘇聯和美國,第三個能自行研發,建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加拿大是最早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國家,其生產的太空機器人「加拿大臂」技術先進,長期被國際空間站和美國太空梭使用。
自1960年,加國的航天 科技 公司為商業市場設計和製造多種型號的衛星,其商用火箭技術也十分領先。
(安裝在發現號太空梭上的加拿大機械臂幫發現號執行STS-116任務)
瑞典
作為一個人口只有800多萬人的北歐國家,瑞典總是一副人畜無害的面孔。但實際上瑞典也是工業強國。
目前,瑞典擁有自己的航空業、核工業、 汽車 製造業、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和醫葯研究能力。
並且在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瑞典也居世界領先地位。
(瑞典膺獅戰斗機,屬於第四代單發輕型戰斗機,瑞典也是世界上少數能夠自行生產戰斗機的國家)
義大利
與加拿大樣,義大利同屬於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義大利是從一個以農業國,發展成為一個高度工業化國家。其國際貿易與出口金額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
義大利工業實力強大,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也居歐洲第二位。而且,義大利在塑料、托拉機、 汽車 、電力、機械製造、電子工業、造船、化工、軍火等工業也是十分領先。
(超跑迷心中的維納斯——法拉利LaFerrari。義大利可以說是世界超跑之鄉,如: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都出自於義大利人之手)
瑞士肯定算一個了。 瑞士和德國都是德語國家,在古代的時候民風彪悍,盛產職業雇傭兵,屬於地地道道的「戰斗民族」。打仗是瑞士的民族產業,因此這個國家十分擅長打造兵器、鎧甲,以及火槍的零部件,手工業從業者非常多。可以說他們和金屬和機械打交道的能力在歐洲屬於頂尖水平。後來隨著自由新教的出現,瑞士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國家的緩沖地帶,從那時起瑞士就成了一個中立國家,因此很少被戰火染指,所以本土經濟建設幾乎未遭到過破壞。後來法國人帶來了先進的鍾表製作工藝後,瑞士人在鍾表和機械產業上發展十分迅猛,以至於世界首個鍾表協會——日內瓦製表協會就是在瑞士於1601年成立的。
古代瑞士以雇傭兵聞名歐洲
240年前瑞士鍾表匠發明的寫字男孩機器人,總共6000多個零件全部由手工打造,可以書寫任意單詞
如今的機械,電子和金屬加工也是瑞士工業領域的第一支柱。這幾個產業佔了瑞士工業領域總就業一人的一般,出口額佔到瑞士總出口額的40%。瑞士的鍾表和軍刀和這些一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瑞士機床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重較高,約在1%左右,遠高於其他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德、日(在0.1%-0.7%左右)。如果論斤兩出售機床,瑞士機床每千克的價格是日本機床的2.8倍、美國機床的3.2倍,是中國大陸出口機床的10倍。
瑞士機電行業既有聞名遐爾的大公司,也有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例如ABB公司的電站和輸配電設備、迅達公司的電梯、蘇拉和立達公司的紡織機械、法因圖爾公司的萬用沖床、阿奇夏米爾公司的電火花機床以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設備,maxon的小功率電機等都是國際同類產品中的精品,為全世界眾多專業廠商和客戶所種愛。不過由於瑞士的傳統市場還是在歐洲,這些企業在中國的知名度比起德國日本還是有所差距。
GF阿奇米夏爾的 CUT P 350 精密數控慢走絲線切割機
ABB機器人
瑞士鍾表僅是瑞士強大工業能力的冰山一角(配圖百達翡麗)
除此之外,瑞士在醫療康復方面也非常厲害,這方面往往會被忽視。比如,2018年排名前三的制葯公司瑞士佔了2家。
瑞士的Hocoma公司生產的康復機器人在全球范圍首屈一指:
瑞士有這么多牛逼的企業,但人數僅有800萬。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小而強的工業強國。
談起工業強國,大多數人首先會想到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這幾個影響力很大的國家。當然也有不少被低估的工業強國,今天我就將我知道幾個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題主說完瑞士了,西面就不介紹了)
歐洲
1.奧地利
說到奧地利,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都是維也納金色大廳,是世界音樂的 頂級殿堂之一,無數音樂家在那裡留下了自己的歌聲。其實奧地利的工業水平也很不錯,特別是機械工業和化工業在世界上很有競爭力。
格洛克手槍、AUG突擊步槍、曼利夏步槍(中.國也曾是曼利夏步槍的客戶之一,光緒年間有采購)、斯太爾重型載重 汽車 等產品都是奧地利工業的代表產品。一戰後,奧匈帝國解體,捷克斯洛伐克獨立,不然奧地利的工業會更強。
2.芬蘭
芬蘭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同時,芬蘭也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大名鼎鼎的——諾基亞公司,就是芬蘭的坐地戶,也是芬蘭工業的標志性企業。
3.瑞典
瑞典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強國,工業門類也很齊全。在航空業、核工業、 汽車 製造業、電訊業、醫葯研發、軟體開發、微電子、遠程通訊和光子領域等諸多領域瑞典居世界領先地位。
鷹獅戰機,是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多用途戰斗機,即使與美國F16比也毫不遜色;哥特蘭級潛艇世界上第一艘裝配斯特林發動機絕氣推進系統(AIP動力系統)的潛艇;愛立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設備商。
4.荷蘭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奶牛、足球和寬容的 社會 風氣而聞名。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荷蘭的工業也很發達,鹿特丹有歐洲最大的煉油中心;ASML公司的光刻機聞名世界;菲利浦的電器更是家喻戶曉。
非洲
1.南非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有著「彩虹之國」的美譽。曾經是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非洲的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超越采礦業和農業產值之和,成為真正的工業化國家。南非的衛生醫療也曾是世界前列的,世界上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就是在南非完成,那時是1967年。南非的軍火工業也很發達,涌現出了不少經典武器。「石茶隼」武裝直升機、「號角」主戰坦克、「大山貓」裝甲偵察車、G6自行榴彈炮。
美洲
1.巴西
作為南美最大的國家,巴西以桑巴和足球聞名於世,這使得巴西的工業往往被人忽略。巴西工業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 汽車 、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電力、紡織、建築等。核電、通訊、電子、飛機製造、軍工等已跨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是巴西工業的代表性企業。目前該公司現已躋身於世界四大民用飛機製造商之列,成為世界支線噴氣客機的最大生產商。
亞洲
1.印度
印度能夠自行研製生產包括輕武器到坦克、飛機、軍艦、航母、戰略核潛艇、核彈、彈道導彈等絕大多數武器;印度IT產業也很發達,綜合來看印度的工業實力不可小覷。
2.伊朗
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在工業上,伊朗可是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伊朗在全球工業排行排第38名,從數據可以看出,伊朗工業實力在世界上還是能夠數得著的,不過短板在於研發能力不足,大多數成型的產品還在於「山寨」。目前伊朗已經能夠獨立製造坦克、戰斗機、彈道導彈這樣高精尖的產品了。
3.朝鮮
朝鮮很窮,工業基礎與工業強國比差了一大截,但是放眼全世界,朝鮮也算的上是工業強國(沙特很有錢,但是工業確實比不過朝鮮)。
朝鮮可以國產輕武器、主戰坦克;也可以國產自行火炮和大口徑牽引火炮;還能自造一些微型艦艇朝鮮;彈道導彈在世界上也勉強能排上名號。除了極為高精尖的自己國家空軍部隊裝備的相關戰機之外,朝鮮自己的軍事工業可以提供,朝鮮軍隊幾乎所有的制式武器裝備。和世界上絕大多數連槍支彈葯都無法自足,只能靠進口的國家比。朝鮮的工業還是不錯的。
就到這里,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說到工業強國,很多人首先就會想到美國、日本、德國,有的還能想到英國、法國、韓國或者加拿大(中國目前還是工業大國,而不是工業強國)。很少人會注意到瑞士。因為瑞士在外人的眼中工業並不強,他最為知名的產業,是銀行、保險、還有就是手錶。
實際上瑞士的工業實力非常強。瑞士它遠不止有手錶製造,還有制葯、化學、食品等工業。而且這些製造業的產品附加值非常高。公司並不需要很高的出貨量,就能賺取高額的利潤。
在2017年全球製造500強排行榜中,瑞士有8家企業入圍,數量排名全球第十。但瑞士的經濟規模卻是全球前15都還排不上。這也就可以看出瑞士的製造業企業實力還是非常強的。
在手錶製造領域,瑞士誕生了大量的全球知名品牌,包括勞力士、歐米茄、天梭、浪琴、百達菲麗、江詩丹頓。這些手錶的售價動輒上萬,甚至有幾十萬的,有的售價還超過百萬。
(這款江詩丹頓手錶的售價高達680萬元人民幣)
瑞士的制葯行業也非常有名,共有兩家制葯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分別是羅氏制葯和諾華制葯。在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羅氏制葯以566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169位,諾華制葯以501億美元的營收排名第203位。我國作為一個醫葯大國,還沒有醫葯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瑞士的食品行業長得也相當不錯。在這個領域它當成了一家世界級跨國巨頭,就是雀巢。目前雀巢的營業收入接近1000億美元,和我國的華為相當。一家做食品的企業,規模竟然可以做到這么大,真是不可思議。我國兩家著名的食品品牌——太太樂和銀鷺均已被雀巢收購。
所以梳理下來,瑞士可不僅僅只有銀行和鍾表。他還有很多行業發展的相當不錯,所以綜合下來他算得上是一個工業強國。
應該有瑞士,瑞士這個不起眼的國家有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他的精密機械儀器製造、化工、化學制葯等等絕對是世界領先。在二戰期間他的厄利康高炮在德軍中擊落了無數敵機他們生產的軸承更是德國武器裝備不可或缺的,既便是現在瑞士的輕武器也是世界頂級的。
義大利吧
瑞典,荷蘭,西班牙,韓國,以色列,捷克,印度
絕對中國啊,世界工業門類最全的國家,工業GDP超過美日德的總和,僅就工業方面而言,未來世界上只會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
舉個例子,奧運會上有一個人,報名參加了所有項目,而且基本所有項目都能進前五名,很多項目可以拿到獎牌,也有很多項目是世界第一。大家反而說他大而不強,因為國人覺得只要不是第一就等於落後。
被嚴重低估的工業強國是中國,世界上唯一一個具有所有工業類別的國家,說中國不是工業強國,外國人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