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羅定經濟實力
羅定市位於廣東省西部,地處北緯22°25′11″~22°57′34 ″,東經111°03′08″~111°52′44″。東鄰雲安縣,東南接陽春市,西南靠信宜市,東北連鬱南縣,西部與廣西岑溪市交界,歷來是大西南地區通往珠三角的一個重要門戶,廣東鎮守嶺西南的一個軍事重鎮,史稱「撫綏重地,門庭巨防」。
全市轄21個鎮和國營羅平農場,總面積2327.5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873.4平方公里,佔全市的37.5%;丘陵面積954.1平方公里,佔41.0%;平原面積500平方公里,佔21.5%。全市有耕地面積726618.2畝,其中水旱田472458.5 畝。全市總人口為 1160691人,其中農業人口773411人,非農人口387280人;城區面積 19.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92120人。
羅定自晉末設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秦屬南海郡,漢隸端溪縣,宋朝為瀧水縣,明朝萬曆5年瀧水縣升格為羅定直隸州,羅定一名自此載入史冊。羅定直隸州管轄東安(今雲城區、雲安縣)、西寧(今鬱南縣)兩縣,俗稱「三羅」,至辛亥革命,改羅定州為羅定縣。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羅定撤縣設市。
羅定歷屆黨委、政府堅持不斷解放思想,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發揚「團結、奮發、拼搏、創新、奉獻」的羅定精神,同心同德,銳意改革,開拓進取,與時俱進,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經濟社會實現了大發展。2008年,全市實現本地生產總值76.81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0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4.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6 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羅定立足山區資源,搶抓機遇,響亮地提出實施「跳出山區、發展山區」,「三個不足三個補」,「面向珠三角、溝通大西南、建設羅定市」,「工業立市、民營先行、外向帶動、改革突破」,「創新發展平台、打造特色經濟、建設和諧羅定」和「聚人心、打基礎、促發展、樹品牌」的發展戰略,致力發展「大工業、大農業、大市場、大旅遊、大流通」,積極招商引資,發展外資企業、國有集體工業和民營企業,集中優勢資金,優勢人力,開發優勢資源,發展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和新上了一批骨幹企業,形成了電子產品、紡織服裝、建材化工等支柱產業。
羅定是外商投資創業的風水寶地。近年來,規劃和建設了羅定紡織工業城、雙東環保工業園、附城高新科技工業園、羅定建材工業園和佛山南海(羅定)產業轉移工業園,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快速發展。目前,羅定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充電器的基地之一,雅達電子(羅定)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美國艾默生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該公司手機充電器產量約佔全球的30%。羅定也是全省最大的毛紡織基地之一,全市有紡織企業20多家,毛紡織規模9萬錠。
羅定是廣東進出瓊、桂、黔、滇、川等省區的重要門戶。距廣州200多公里,從廣州到羅定約3個小時的車程。羅定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村村通硬底化公路,國道324線、省道352、369、280線貫通全境,規劃建設的羅(定)陽(江)高速、雲(浮)岑(溪)高速、江(門)羅(定)高速前期工作正順利推進。羅定鐵路是全國首條地方鐵路,羅定至春灣段62.5公里已正式開通運營,總投資14.8億元、全長75.42公里的羅(定)岑(溪)鐵路,已動工興建。羅定的南江港碼頭,有可停泊1000噸級貨船的集裝箱泊位,現已建成內河作業碼頭。在羅定境內設有羅定海關,外企通關十分方便。
羅定是「中國農業生產百名大縣(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肉桂之鄉」。多年來,因地制宜狠抓農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向特色要收入、向優勢要效益、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的農業生產格局。1995年是全國100個農業總產量大縣(第29位),1998年羅定跨入了全省小康市行列,2002年農業增加值名列全國百名縣第49位。同時,完成了包括1981年建成的有「廣東紅旗渠」之稱的長崗坡渡槽在內的大型骨幹引水工程的維修和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改造了中低產田,大大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
羅定礦產資源豐富,有石灰石、錳、鐵、高嶺土、陶土、石英礦等15種。旅遊資源除有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勝古跡嶺南第一石刻龍龕道場銘、明朝三元寶塔、蔡廷鍇故居外,還有旅遊品位和開發價值很高的羅定學宮、羅定文塔、龍灣生態旅遊區、金銀湖旅遊區、羅鏡「東南一景」帝瓮等,其中,龍灣生態旅遊區,有優美的瀑布群、次生原始森林和珍貴的植物桫欏。聚龍洞峰林山水旅遊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龍龕岩、馬肚岩、聚龍洞等一批比較有名的溶洞。
羅定是廣東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抗日著名愛國將領蔡廷鍇將軍的故鄉,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境內設有雲浮地區唯一一所普通高校——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羅定中學、羅定實驗中學、羅定廷鍇紀念中學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近年羅定市高考成績名列雲浮市前茅。同時,市文化廣場被評為「廣東省十佳文化廣場」,民營企業家彭鴻鋒在雲浮市內率先辦起民營博物館,農民女作家李勇堅創作長篇小說《瀧江情結》開創全省先河。
羅定實行水電、火電並舉,並與省電聯網,電力充足。全市總裝機容量5.87萬千瓦,年發電量1.6億千瓦時。粵瀧火電廠首期兩台機組已於2004年6月並網發電,規模為2x135MW,目前正申報粵瀧火電廠二期工程。此外,羅定商貿十分活躍,已形成了粵西地區較大規模的摩托車銷售市場,建成了首期投資儲量達2.5萬噸的廣東羅定國家糧食儲備庫,粵西瀧州農產品交易中心首期建成投入使用。
近年來,羅定先後獲得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農村初級保健工作先進市、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中國玉桂之鄉、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省雙擁模範市、省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省實施「南粵錦綉工程」文化先進市、省村民自治模範市、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和省林業生態縣等榮譽稱號。
今後,羅定市將以「精心打造風清氣正環境,科學發展人傑地靈羅定」為總目標,按照建設「文化之鄉、名人故里、歷史名城、廣東西關」的發展定位,繼續實施「聚人心、打基礎、促發展、樹品牌」的工作思路,努力把羅定建設成為人人嚮往投資、人人嚮往發展、人人嚮往生活的宜業宜居好地方。今日羅定,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B. 大灣鎮基本概況
大灣鎮坐落在鬱南縣的南部邊界,與羅定市東南相鄰,西北則與本縣的千官鎮和河口鎮接壤,享有「鬱南南大門」和「金三角」之美譽。這個地區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聞名,省道德朱線和水長線貫穿鎮內,實現了行政村的硬化道路網路,交通極其便捷。大灣鎮距羅定市城區中心僅8公里,且與即將啟用的廣梧高速公路羅定支線出入口相距僅3公里,與羅定市雙東工業園隔河相望。
鎮政府設在大灣圩鎮,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為2.1萬人。這里有蒙古族、彝族、壯族、布衣族、滿族、侗族等6個少數民族,總人數超過20人,漢族居民則占絕大多數。2005年,大灣鎮的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4470.49萬元,同比增長了11%,顯示出顯著的增長態勢。工農業總產值更是達到了47242.7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為25038.56萬元,同比增長了14.3%,農業產值為23193.75萬元,增長了8.2%。稅收方面,國稅收入為88萬元,增長了8.05%,地稅收入增至235.8萬元,增長率高達96.50%。此外,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332元,較上年增長6.39%,顯示出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
重慶市渝北區大灣鎮地處渝北區北部,北與四川鄰水接壤,南與高咀,西與茨竹、華鎣山等鎮相接,幅員面積60.2平方公里。渝鄰高速路貫穿境內,區級中心鎮,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到龍頭寺火車站、寸灘深水港口只需40分鍾時間,水陸空交通運輸方便快捷。
C. 雙東街道經濟發展
雙東街道始終堅持「工業立鎮」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採取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發展各類企業。到1998年,鎮村企業總產值達到了13300萬元,榮獲「雲浮市鄉鎮企業十佳鎮」稱號。2003年,街道在深圳市成立招商辦事處,引進了多個項目,包括對民電站進行技改擴容、改造鎮西河磚廠、創辦電線廠等,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發展。2003年,全鎮企業總數達到268家,工業總產值達18189萬元,是1980年的404倍。
在農業方面,雙東街道通過發展「三高」農業和「庄園式」經營模式,實現了農業產值的顯著增長。1979年後,利用山坡地、低產地、低值林地和低產田,發展以地方特色為主的「小庄園」,實施「庄園式」經營模式,成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立體種養示範點」。1999年,建成萬畝商品農業基地,共有經營面積30畝以上的項目3個,投資30萬元以上的「庄園式」企業38個,農業總產值達到了4390萬元,是1980年的9倍。
雙東街道位於羅定市城區附近,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引進了多個重點工程,如粵瀧發電有限公司、中央糧庫羅定儲備庫、羅定火車站、羅定市雙東環保工業園等。街道實施「工業立鎮,高效商品農業富民」的決策,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以立體綜合種養為主的「三高」農業,並重點發展「庄園式」立體種養業。目前,街道種植水果6433畝,魚塘4013畝,種植蔬菜1500畝,形成了萬畝商品農業基地。
在工業方面,雙東街道重點推進雙東環保工業園建設,大力招商選資,推動其他鄉鎮企業的發展。2009年,全街道工農業總產值達到了1871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為9750萬元,農業產值為89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1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