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歐洲西部的工業以什麼為主
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
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工業分布特點:本區工業中心多,分布密集。自英國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義大利,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字形工業密集地帶。
歐洲西部工業區國家
1、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英國是工業化最早的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2、法國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德國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發展有利條件 :豐富的煤炭、鉀鹽;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不利條件: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歐洲西部
Ⅱ 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之後英國經濟的變化
1、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發展了英國生產力;
2、使英國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3、使英國滾並悔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4、使英國進入大機器生產時代,交通工具更加便利;
5、使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和世界上最強的國家。
溫大正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0-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蔽攔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是什麼(6分)
1、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同時它還進一步要求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有經營、競爭和貿易,在這次革命中,資產階級逐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它所帶來的社會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工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開端,為日後爆發的工人運動奠定了基礎。
2、工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化進程:
工業革命使英國由以農業—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轉變為以、工業—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即開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工業的大發展改變了英國人口的布局,大批人口向工業區集中。大批工業城市興起,如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城鄉和工農業人口的比重發生了重大變化。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52%。
3、工業革命促進人口和財富的增長:
工業革命中經濟和醫學的進步使歐洲人口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盡管19世紀期間有數百萬歐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時歐洲大陸的人口卻是1750年時的三倍以上。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在世界范圍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使生產率史無前例的增長成為可能。
4、工業革命導致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
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使兩個新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同時開始。罷工運動鍛煉了工人,到19世紀30年代,無產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5、工業革命引起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革命:
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和冶金工業的發展引起對新式運輸工具的需要,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鐵路的挑戰。短短數年,鐵路占據了長途運輸的主導地位,開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運送旅客和貨物。蒸汽機還被應用於水上運輸。到1850年,汽船已在運送旅客和郵件方面勝過帆船,並開始用於貨運。
Ⅳ 第一次工業革命簡單經過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由於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了當時最富強的國家。
歐洲其他國家缺乏發展機器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勞動力和市場,以及保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文化等條件。
在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廢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為資本主義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拿破崙當政後,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法國的工業革命(18世紀末19世紀初--19世紀中期)創造了條件。此後,德國、美國、俄國、日本等國也紛紛加入工業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紀末,這些國家先後都完成了工業革命。
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大大提高了絲織品生產速度。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紐可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33年 凱伊·約翰 飛梭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69年 阿克萊特水力紡機
1769年 瓦特 改良蒸汽機
1779年 克倫普敦 走錘紡騾
1785年 卡特萊特 動力織機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蒸汽輪船
1814年 史蒂芬孫蒸汽機車
Ⅳ 世界主要工業區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五大工業區,分別是:北美工業區;西歐工業區;東歐工業區;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亞洲東部沿海工業區。
北美工業區
主要位於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那裡的煤鐵資源豐富,交通運輸便利,農業發達,人口稀疏,工業部門齊全,尖端技術和高新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歐盟,日本等國家的競爭,在這里許多工業部門在世界工業中的優勢逐漸降低,但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綜合型工業區。
西歐工業區
位於歐洲西部,主要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北部等重要工業區,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這里經濟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勞動力質量高,煤鐵資源豐富,核能、航空、汽車、化工等技術密集型工業作為發達,鋼鐵、機床、船舶、電力等產量居世界前列。工業地域逐漸從內陸向沿海地區發展。
東歐工業區
主要包括俄羅斯、烏克蘭、捷克、波蘭等國的主要工業區。這里資源豐富,基礎工業實力雄厚,屬資源密集型重工業地區,工業也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的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子、宇航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區
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長達1000千米的地區,約佔全國面積的近30%,人口的2/3,工廠的72%,工業產值的75%。工業多數依靠進口原料,燃料的加工貿易型,是世界上著名的臨海工業帶。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家用電器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迅速。
亞洲東部沿海工業區
北起韓國東南沿海和中國東部沿海,向南延伸到東南亞一些國家。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一地區的國家競相發揮各自的優勢,根據國情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推動了各國工業的發展。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各國工業的發展更為迅速。工業類型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過渡。各國紛紛建立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經濟特區等,是這一帶成為二戰後新興的工業區。
Ⅵ 兩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分別是什麼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是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德國美國和日本 。
二、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英國:
1、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2、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英國的發明: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
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8世紀末,工業革命逐漸從英國向西歐大陸和北美傳播。後來,有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
3、對英國的影響:
①工廠制度代替手工工場,大大發展了英國生產力。
②使英國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③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④使英國進入大機器生產時代,交通工具更加便利。
⑤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和世界最強的國家。
三、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美、德、日:
1、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固守第一次革命的成果,逐步落後,被美德超過。
①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美國採用最新技術和設備,經濟高速發展,19世紀末,工業生產躍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
②德國: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了內燃機、汽車,無軌電車等。經濟迅速崛起,德國後來居上超過英法。
③日本:日本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日本已經完成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日本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靠政府扶持建立一些近現代工業企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發展成為當時亞洲唯一的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