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力於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有什麼技術
陳澤峰,1969年出生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豐泉環保集團董事長,全國青聯委員,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福州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環保行業品牌建設十大傑出企業家。榮獲「第14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中國十大傑出經理人」、「全國百名公益之星」、「中國環保產業(企業)傑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高中畢業的陳澤峰經過幾年的創業和打拚,於1995年創辦福建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做出了投身環保產業的抉擇,他決定製造出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設備。此後的幾年,陳澤峰反復攻關,不惜耗費巨資,終於攻克垃圾焚燒技術的三大世界性難題,大大降低焚燒成本,實現煙塵無污染排放和熱能的充分利用,製造出了垃圾焚燒爐。2001年8月,豐泉垃圾焚燒爐順利通過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檢測,成為全國第一台二英排放通過達標檢測的焚燒爐。其設備在境內外30多個城市運營,促進了我國生活垃圾從填埋污染水土到無害化焚燒處理的環保轉變,把垃圾燒成渣製成磚塊變成肥料,變成能源來利用。他還向寧夏、四川、湖北等省區的偏遠地區贈送價值300多萬元的焚燒爐。
陳澤峰創造出的兩項環保科技的拳頭產品,「工業廢水和中小城鎮污水水解拼裝成套設備」和「LFW系列智能型工業垃圾焚燒爐」,獲得13項國家專利,並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重點環保裝備國產化國債項目,獲得了1700萬元國債資金。由於他的「豐泉環保生態園」能有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不僅能大幅度減少政府和百姓處理垃圾的投入成本,而且對提升與改善環境質量、加大環保科技推廣力度、增加社會就業機會也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69年,陳澤峰出生在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玉南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1987年,陳澤峰高中畢業後,在農村做了兩年手工業。隨後的幾年裡,他走南闖北,在全國各地推銷打火機、五金配件等小商品。一兩年的奔波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萬元。有了些本錢後,1989年,陳澤峰在安溪縣開了家小型機械廠,生產茶葉揉搓機、茶葉烘乾機、香菇脫水機、香菇烘乾機等小型設備。在管理工廠的過程中,陳澤峰感到了自己管理知識和能力的欠缺。這時的他,想去圓自己的大學夢,於是他入讀了天津大學的經濟管理專業,一邊讀書,一邊做生意。1990年,他與人合作在家鄉泉州建設鄉村小水電站和小水泥廠。1994年,25歲的陳澤峰已經有了近千萬元的資金積累。
就在做這些小企業的過程中,陳澤峰深切地感受到了污水、垃圾、廢氣對家鄉青山綠水的破壞。他在走南闖北跑銷售的過程中,看到一些城鎮垃圾到處堆放,惡臭隨風飄散,蒼蠅亂飛,白色污染使整個環境顯得破敗不堪。他想到人們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生活,怎麼可能心情舒暢呢?這是他決心放棄原來低科技、高污染的行業,而投身到環保產業的原因之一。1995年底,陳澤峰到了福州,建立豐泉公司,開始轉型高科技。在兩三年的時間里,他的豐泉公司業務拓展到電子、進出口、醫葯、廣告等多個行業,企業名稱叫做「豐泉集團有限公司」。這個時候,陳澤峰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覺得環境問題已是全球性問題,環保產業、生物技術產業、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三大朝陽產業。他覺得公司要走得更遠就要有主打的產業,於是1998年改名為「豐泉環保集團」,關閉了大批其他產業的子公司。決心已定的陳澤峰,把目光瞄向了最為困難的污水處理和垃圾治理兩大難題。研發重點為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陳澤峰決定利用自己的優勢,製造垃圾焚燒和污水處理設備。
將垃圾填埋改為焚燒,是近年來環保的要求和趨勢。據測算,垃圾焚燒可使體積減小80%,重量減輕90%~95%,垃圾渣可用作肥料或建材原料。但是,垃圾焚燒絕不像老百姓在路邊燒垃圾那麼簡單,因為垃圾焚燒時能產生劇毒氣體二英。如果焚燒垃圾氣體直接上天,無異於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如何焚燒垃圾是個技術性課題。在國外,較多採用焚燒爐處理垃圾,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在20世紀80年代相繼建成垃圾焚燒廠。垃圾焚燒還可以用來發電、生產肥料,事實表明,垃圾焚燒這一處理是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有效途徑之一。
小型焚燒爐要做得造價低、運營費用低、排放又能完全達標,是個世界性技術難題,也是環保企業界爭論的焦點。對此,豐泉環保集團依靠科技創新,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奮力拚搏。在爐體設計方面,他們採用卧式固定爐膛、水牆結構;在節省助燃劑方面,採用高壓風管噴風助燃變頻控溫新技術,確保爐體溫度達到850~950℃;在燃燒技術方面,採用新材料和二次焚燒方法以確保垃圾和煙塵在爐內充分的燃燒時間;在氣體排放方面,研製了新型高效水浴處理裝置、新型高效文丘里凈化裝置、二級熱交換器和新型袋式除塵器,並在國內率先在小型爐上成功組合了高效纖維活性炭凈化裝置。針對小型焚燒爐用固定爐床的缺點,他們在爐內左、右和上方設置了幾百個噴風嘴,使垃圾在爐內能適當蠕動,確保充分焚燒。在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之後,又先後研發了日處理1.5噸、3噸、5噸、10噸四個級別的垃圾焚燒爐,形成了以熱解爐、爐鍋一體化、回轉窯爐、往復爐排爐等為龍頭的四種新產品系列,不僅大大降低了垃圾燃燒成本,而且成功解決了燃燒排放的污染,真正利用了燃燒產生的熱能。
1999年4月,由陳澤峰的豐泉集團開發的LFW-125型工業垃圾焚燒爐通過了省級科技鑒定。這種焚燒爐有兩大特點:一是在不添加任何輔助燃料的前提下,創造性地利用「空氣湍流」原理,瞬間使各種各樣的垃圾充分燃燒;二是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使外層流動隔熱水牆的溫度達到80攝氏度以上,引入澡堂可供洗浴,導入供熱管道可以取暖。2001年,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的5位專家來到福州,對豐泉LFW型垃圾焚燒爐進行了嚴格的考核,測試結果表明,排放指標均達到國家標准,其中煙塵測試結果平均值僅為23毫克/立方米,屬國內領先水平。最重要的是測試表明,該型焚燒爐排放的煙氣中二英含量低於我國嚴格的環保標准,即每立方米煙氣中二英含量不超過1納克(1納克等於十億分之一克),成為我國首台通過二英檢測的小型垃圾焚燒爐,被視為「環保行業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
陳澤峰的小型垃圾焚燒爐的「星星之火」,首先是在福州市晉安區西園村點燒的。該村共有1,000餘戶,6,000多人,日產垃圾3噸以上,每年垃圾轉運費等就要10多萬元。後來,該村安裝了1台LFW-125型焚燒爐,處理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不僅實現了垃圾無害化就地處理,而且節省了轉運費,還利用熱能轉換蓋起了環保澡堂,安排了10多名農民就業。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各地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從惠安石崎到晉江陳埭,從安徽界首到寧夏、江西、湖南、湖北,一個個試點帶出一大片市場,在四川德陽,政府還專門發文推廣使用豐泉小型垃圾焚燒爐。2001年,陳澤峰分別向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一些單位捐贈LTW-210型小型垃圾焚燒爐及配套產品,總價值達600萬元。這些垃圾焚燒爐的投入使用,開創了垃圾「分片就地處理、焚燒綜合利用」新理念,有效解決了垃圾圍城問題,促進了當地環保事業的發展。
後來,陳澤峰引進了德國技術,與北京環科院合作成功開發了「水解拼裝式工業廢水中小城鎮裝置」。該產品代替進口,填補了國內空白,具有佔地省、容易拆遷、工期短等特點,比同等規模的傳統工藝節省工程投資30%~40%,得到國內外專家的充分肯定,已應用於福建、新疆等地多項污水處理工程,被科技部等五部委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並與「LFW系列智能型工業垃圾焚燒爐」一起,雙雙列入國家重點環保裝備國產化國債項目,獲得中央財政資金1,700萬元的支持,成為全國第一個榮獲兩個國債項目的環保企業。
2003年,陳澤峰將「工業廢水和中小城鎮污水水解拼裝成套設備」在泉州清濛工業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作為第一個試點。該廠建設周期5個月,一次性正式通過聯動試車成功,水質經泉州市環境監測站監測合格。這一工程總造價800萬元,日處理污水1萬噸,是全國建設速度最快、造價最低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在泉州取得成功模式之後,陳澤峰迅速進軍全國,而後在福建省泉州、江西、新疆等地同時投建6座更大規模的污水處理廠。
2003年4月28日,正處「非典」時期,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緊急通知陳澤峰: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制醫療垃圾焚燒爐,盡快發往北京。陳澤峰對此高度重視,在一無合同、二無訂金的情況下,他推掉了其他訂單,全力組織生產和運輸。幾天後,陳澤峰生產的醫療垃圾焚燒爐,就在北京市崇文區和房山區安裝調試成功,用於焚燒被隔離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全北京治療「非典」的醫院所產生的醫療垃圾,受到了崇文區和房山區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同年5月7日,北京市崇文區市政管理委員會將一面寫有「和衷共濟,共抗非典」的錦旗,送給了福建豐泉環保集團。10月,陳澤峰的智能型垃圾焚燒爐在第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榮獲金獎。
2004年,陳澤峰在北京建造了目前中國最大的醫療垃圾處理中心。
陳澤峰的目標是不僅要做國內環保市場的「領頭羊」,還要做「世界的清潔工」,在世界范圍內做大型化項目、做高精尖技術,將公司打造成世界十大環保品牌之一。
「環保是一項既掙錢,又能積德的公益事業,還能夠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做環保,賺了是賺,虧了也是賺。」「這個社會不缺創業的機會,缺少發現的眼光。如何找到與別人不同的產品或行業,然後深入做下去,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非常關鍵。」「做環保企業很苦,同行一起開會時都說企業在虧損,有的甚至想轉產,我說只要你們能挺住,明天一定會很好。」
2. 電子產品的污染情況
電子垃圾污染
電子垃圾污染主要是由於電子產品的過期而廢棄引起的廢品污染。因為在電子產品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隨意地廢棄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目前電子垃圾污染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當今隨著電子產品廢棄量的增加他逐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中文名
電子垃圾污染
原因
循環利用起步較晚,發展較快
每年需要處理
達500萬噸
趨勢
急劇上升
快速
導航
背景
簡介
據有關部門分析,從去年起,我國每年至少有500萬台電視機、400萬台冰箱、600萬台洗衣機達到報廢年限;預計2008年以後,每年需要處理的廢舊電子產品達500萬噸。此外,隨著電腦、手機、VCD、DVD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加快,報廢數量也將急劇上升。如何更好地將這些被稱作「電子垃圾」的廢舊產品回收循環利用,值得引起重視。
共4張
電子垃圾污染
專家們提出,「電子垃圾」全身是寶,含有許多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等可供回收的再生資源,一些廢舊電子產品還含有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金屬。以拆解手機為例,一部手機就可以拆解出多種構件,若把手機電池回收積攢到一噸,就可以提煉出200克黃金,而每噸普通金礦石只能提煉2克黃金。但是,「電子垃圾」中又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的物質,如果隨意丟棄、焚燒、掩埋,則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氣、廢渣,嚴重污染環境。
我國「電子垃圾」的循環利用起步較晚,發展較快。這幾年,有關部門先後出台了《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推動了電子信息產業逐步轉變為最環保、最節約資源的綠色產業。目前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已經有很多以拆解「電子垃圾」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形成了一種名副其實的循環經濟,一方面解決了就業問題,節約了國家投資,另一方面減少了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的排放。這一「廉價再生資源+廉價二手設備+廉價勞動力=廉價產品」的「電子垃圾」循環利用模式,突出了資源的高效利用,突出了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追求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值得推廣。
3. 為什麼說電子垃圾危害嚴重
伴隨著網路信息時代的到來,使電子工業迅猛發展,電子廢棄物污染不可避免地擺在我們面前。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小的如手機、MP3等電子產品,大的到電腦、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隨著這些電子產品的陸續淘汰,每年都有大量電子垃圾產生,隨著電子產品淘汰數量的迅猛增加,全世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相當於新生產電子產品的一半。電子垃圾的污染隱患在日益增大。據官方統計,我國目前擁有1.3億台電冰箱、1.7億台洗衣機、3.8億台電視機和1600萬台計算機。有專家預測:從2003年起,我國每年進入更新期的主要家電數量超過2000萬台(件),其中冰箱約400萬台、洗衣機約500萬台、電視機則500萬台、計算機約500萬台,並且會逐年大幅度增加。如果把這些主要廢舊電器一字排開,長度將超過1萬千米。生活在中國城市的市民不時可以看到這樣一些小商販,他們騎著一輛車前掛著牌子的三輪車,在城市的街頭或小區穿梭,大聲吆喝著:「回收舊電腦、舊彩電、洗衣機、熱水器了……」這些流動小商販幾乎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電子垃圾回收工作。在城市的舊貨市場,也駐扎著多家電子產品回收店,店門口貼著廣告牌:出售二手電筒腦,回收電腦、數碼相機、列印機、電子產品。店裡一排排櫃上擺放著液晶顯示屏、主機、筆記本電腦等,還堆積著各種類型的廢舊電腦。這些現象也正是電子產品垃圾迅速增多的真實反映。
然而,電子垃圾可不像普通垃圾那麼好處理,它不僅量大而且危害嚴重。特別是電視、電腦、手機、音響等產品,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如電冰箱中的製冷劑R12、發泡劑R11是破壞臭氧層的物質,電視機顯像管、電腦元器件含有汞、鉛、砷、鉻等各種有毒化學物質。而廢電腦危害更大,製造一台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學原料,其中50%以上對人體有害。一台電腦顯示器中僅鉛含量平均就達到1千克多。如果對廢家電採用酸泡、火燒等簡陋工藝進行處理,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渣、廢氣,嚴重污染環境,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嚴重污染,並最終導致人體中毒。
目前,由於我國尚未建立電子垃圾回收的正常渠道,小商小販成為回收電子垃圾的主力軍。他們回收廢舊家用電器,對尚可使用的,稍作處理後又流入低收入家庭或農村;對不能使用的,拆解後對其中仍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元件進行翻新改裝,再次流入市場,而沒有利用價值的部件扔掉後被填埋或焚燒,大量有毒物質因此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今年年初,一則外國媒體拍攝的國外電子垃圾流入廣東小鎮貴嶼的視頻新聞引起很大反響。根據公開的資料,地處粵東地區練江北岸的貴嶼鎮,每年回收處理的電子垃圾在百萬噸級以上,被稱為全世界最大的垃圾電子拆解基地。在那裡,人們焚燒廢舊電線和電纜,用硫酸水沖洗線路板,那些無法再回收的垃圾則被再次焚燒或就地堆砌。當地的環境被嚴重污染,空氣污濁,污水橫流,土壤毒化。
其實廢舊電子產品有著很大的利用價值,可以被人類有效地利用。報廢的電子產品中含有多種貴金屬,經過對電子產品的分拆和提煉處理,可以回收金、銀、銅、陽極泥。西方發達國家藉助他們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完善的立法,對大量的電子垃圾進行了很好的回收利用。加拿大諾蘭達公司近年來非常重視從廢棄電子產品中回收銅、銀、鉑、把等貴金屬。2000年該公司70億加元(1美元約合1.57加元)的營額中,有4億加元來自回收業,而回收業的貨源中有3/4是電子產品。在諾蘭達公司眼中,使用過的電子產品具有極大價值,因為從廢棄電子產品中提煉出來的金屬數量高於從同等數量的礦石中提煉出來的金屬數量。在美國,電子垃圾拆解已經形成了很專業的分工,有專門負責拆解的公司,有專門負責電路板回收的公司,有專門提煉貴重金屬的公司等等。由於專業化處理,美國電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7%以上,也就是說最後只有不到3%的東西被當做最後的垃圾埋掉。德國廢舊電器回收廠普遍採用了一種電子破碎機來分選廢舊電器中的有用物和廢物。其流程是,先用人工拆卸的方法將廢舊電器中的含有有毒物質的器件取出,如電視顯像管、熒光屏等。然後將剩餘部件放入破碎機中,第一步通過磁力分選分離出鐵,第二步進入渦流分選分離出鋁,第三步通過風力分離出塑料等較輕物質,剩下的是銅和一些稀有貴金屬。這些分選出來的金屬,會根據它的含金量來賣給終端處理廠。其廢舊電器的回收再利用率達90%以上,這樣的一套設備年處理廢舊電器達3萬噸。
可以說,面對日益膨脹的電子垃圾以及嚴重的環境污染,電子垃圾處理回收利用技術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隨著電子垃圾的日益增多,電子垃圾處理技術將成為新的技術熱點,它對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未來在電子環保發展技術和裝備方面,將朝以下五個方面發展:一是代替Sn/Pb焊料和含溴阻燃劑的生產工藝、技術;二是CRT和LCD顯示器的拆解、循環利用和處置的成套技術裝備;三是廢棄產品破碎、分選及無害化處置的技術和裝備;四是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無害化或低害化的生產原材料和生產技術;五是廢棄電冰箱、空調器壓縮機中CFCs製冷劑、潤滑油的回收技術與裝備;六是電子電器產品回收的人工智慧系統技術。
4. 工業垃圾怎麼處理
工業垃圾的處理方法:一般先對工業垃圾分類堆放,一部分回收重利用,一部分掩埋、焚燒等。另還有堆肥方式:用堆肥方式處理垃圾,可使垃圾變成有機肥。但是這種垃圾肥的肥效低,銷售有限,發展餘地不大。
工業垃圾指機械、輕工及其它工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排出的固體廢棄物。如機械工業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廢型砂等,食品工業的活性炭渣,硅酸鹽工業和建築業的磚、瓦、碎礫、混凝土碎塊等。
工業垃圾分類:
食品垃圾:指人們在買賣、儲藏、加工、食用各種食品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垃圾。這類垃圾腐蝕性強、分解速度快,並會散發惡臭。 普通垃圾:包括廢棄紙製品、廢塑料、破布及各種紡織品、廢橡膠、破皮革製品、廢木材及木製品、碎玻璃、廢金屬製品和塵土等。
建築垃圾:包括泥土、石塊、混凝土塊、碎磚、廢木材、廢管道及電器廢料等。這類垃圾一般由建設單位自行處理,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建築垃圾進入城市垃圾中。 清掃垃圾: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廢棄物、公共場所的清掃物、路面損壞後的廢物等。
危險垃圾:包括干電池、日光燈管、溫度計等各種化學和生物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廢物,這類垃圾一般不能混入普通垃圾中。
(4)智能工業垃圾處理多少錢擴展閱讀:
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可概括為物質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處置三種方法。
1、物質利用,指通過物理轉換、化學轉換和生物轉換,實現垃圾的物質屬性的重復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傳統的物質資源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機垃圾轉換成高品質物質資源。
2、能量利用,指將垃圾的內能轉換成熱能、電能,包括焚燒發電、供熱和熱電聯產。
3、填埋處置,指對不能進行資源化處理(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的無用垃圾進行填埋處置。一般而言,垃圾處理應堅持先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再物質利用、後能量利用和最後填埋處置的分級處理與逐級利用理念,均衡發展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各種垃圾處理方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