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義烏分幾個區,每個區包括哪些村,九聯村屬於哪個區
截至2020年,義烏市下轄8個街道(稠城街道、福田街道、北苑街道、稠江街道、江東街道、後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6個鎮(上溪鎮、義亭鎮、佛堂鎮、赤岸鎮、蘇溪鎮、大陳鎮)。市政府駐地稠城街道。九聯村屬於江東街道。
1、稠城街道
轄13個社區、66個村委會:綉湖、通惠、勝利、下車門、江濱、市場、向陽、賓王、孝子祠、車站、詞林、銀苑、雪峰、長春、王牌、西力、共和、聯平、大王、湖塘、宗宅、西張、殿山、十里牌、抱湖塘、竹佳里、寺後盛、畈田王、草沿、思姑塘、下駱宅、洋塘橋頭、杏園、麻車、九如堂、新塘下、下華店、前黃宅、樓西塘、八腳坎、白塘畈;
田畈村、白岸頭、東傅宅、東前王、江北下朱、尚經、雲溪、六石塘、立碑塘、洛店、東象山、花園下、全宅、羅店、齊街、官端前、江村、下婁店、東崗山、清塘、堂閣、下沈、西界、屋基、洪界、前上周、森屋、前店、溪前、下兆、殿前、荷葉塘、過溪樓、下西陶、東大魯、祖科塘、西羅店、毛竹園。
2、北苑街道
轄幸福、建設、迎賓、復興、四季、丹溪、何麻車、石橋頭、下倉、留雅、黃楊梅11個居委會(其中6個社區、5個居民區),沈村、季宅、曹道、蓮塘、前洪、萬村、茂後、樓宅、畈東、青溪、柳一、柳二、柳三、高橋、楊街、塘坦、後明塘、下山頭、王高畈、金山腳、上連樹、宇宅口、新後傅、游覽亭、上里角塘、下里角塘26個行政村。
3、稠江街道
轄4個社區、10個居民區、33個行政村:
鳳凰、興業、松門里、錦都;黎明、楊一、楊二、楊三、下門、東畈、童店、樓下、八角井、大路金;諸宅、龍回、象山、官塘、後申塘、官清畈、前倉、新村、賈里、喻宅、春聯、柯村、何村、下沿塘、古母塘、江灣、下何宅、水冰塘、東王界、西王界、楊梅院、上金、中金、下金、犁頭山、上崇山、下柳、高庚、崇山、紅聯、羊角山、官塘下、新屋。
4、江東街道
江東街道轄7個社區、52個村委會:商苑、臨江、江南、五愛、雞鳴山、東洲、南苑、赤塘、宗塘、山口、端頭、金星、青岩劉、徐村、東上、許宅、後園、供店、前流、永和、紅星、江南、西趙、毛店、後房、馬村、九聯、西陳、孔村、潘村、張村、毛店山腳;
塔下洲、東山頭、上麻車、下麻車、青岩傅、平疇、下灣、候兒村、新興、江干、後湖、下朱、下王、尚仁、大元、青南、西谷、西塘、沙溪、南山坑、大湖頭、船埠頭、白蓮塘、觀音塘、石塔頭、青口、東新屋。
5、後宅街道
管轄14個居委會、48個村委會:黃龍、宅二、永寧、新涼亭、德勝、上洪、上河、遺安、萬界、十二山頭、洪華、西河、後里、杜元、下畈、全備、寺前、洪家、後余、上周、雅樓、何界、葉宅、溪坦、前毛店、後毛店、馬踏石、馬交塘、大方;
李祖、塘下、嶺足、上方、倪村、黃宅、下萬、陳宅、大傅宅、曹村、岩南、楊畈田、三川塘、北嶺塘、上金、下金、鶴田、後傅、前傅、蘇街、吳宅、下旺、俊塘、山塘、塢灶、廣口、湖門、新華、西關田、深塘下、紅塘畈、下余山、三里店。
6、城西街道
轄五一、六一、七一、西方、楓溪、五星、毛店橋頭、西俞、新江村、橫塘、東紅、橫山、山翁、於宅、殿口、蔣母塘、益公山、夏跡塘、井頭徐、新雙溪、西毛店、塘下鄭、六甲里、山邊程、夏演、流下、前塘、溪干、橋頭、荷村、流村、夏樓村、後葉、上楊村、里界、平橋、里京、水澗、鯉魚山、吳坎頭、流大塘、何斯路、分水塘、黃山塢口、深塘塢、石明堂、何泮山47個行政村。
7、廿三里街道
轄8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東新、廿三里、上社、如鋪、後樂、下婁、東陳、西田畈、朱村、深塘、李宅、下朱宅、埠頭、錢塘、何宅、後義、陶店、王店、東蓮塘、石柱下、葛塘、張思、張界園、陳陀、派塘、西澄、活魚塘、麻車塘、光耀境、八腳塘、樓山塘、華溪、聯五、里兆、西京、李塘、泉塘、大嶺、里忠、群益、塘下店、鄭山頭、屏石頭。
8、福田街道
福田街道轄誠信、長春、福田3個社區和東前王、屋基、西羅店、十里牌、聯平、宗宅、湖塘、西張、大王、西力、抱湖塘、王牌、思古塘、尚經、東象山、官端前、花園下、全宅、羅店、雲溪、洛店、江村、六石塘、立碑塘、齊街、下西陶、前上周、荷葉塘;
下兆、西界、過溪樓、森屋、堂閣、溪前、祖科塘、下沈、殿前、洪界、東大魯、毛竹園、前店、下駱宅、江北下朱、樓西塘、東傅宅、白塘畈、清塘、八腳坎、白岸頭、下華店、前黃宅、東崗山、下婁店、杏園、洋塘橋頭、九如堂、新塘下、麻車、田畈59個行政村
9、上溪鎮
轄鎮中、鎮東2個居委會,岩口、余車、東余、雲門、祥貝、樟村、五塘、宅山、寺西、上潘村、關胡村、上橫塘、雅童、毛界、岩下、周村、樓角、上山、馬嶺、仙坪、白岩、仙溪、斯何、上深塘、貝家、山塢、長富、溪華、新西樓、後矮、水碓張、後溪、上樓宅、賈伯塘、紅橋頭、富塘下、下樓宅、石鼓後;
里美山、五平山、喬里何、金傅宅、上溪一村、上溪二村、上溪三村、黃山一村、黃山二村、黃山三村、黃山四村、黃山五村、上白塔塘、荷市、新民、和平、南平、塘西、沈宅、王村、仇宅、前山、西塢、沿華、下宅、後宋、蒼黃、上店、水碓、溪田、寺口蔣、派溪頭、冷塢坪、苦竹塘、蕭皇塘、寺口陳、毛塘樓、古塘下76個行政村,365個村民小組。
10、義亭鎮
轄重陽、陳家、義亭、荷店塘、旺吳橋、車站6個居民區,白塘、山景、鮑宅、雅宇、全村、前宅、後張、市口、西後畈、西吳、西楊、張家、吳村、傅宅、隴頭朱一村、隴頭朱二村、隴頭朱三村、隴頭朱四村、田塘、西田、青肅、上宅、車路、上滕、下店、下滕、先田、西樓;
大樓、缸窯、何店、前屋、俞村、上胡、陳店、木橋、葉前、梘疇、杭疇、古亭塘、龍華院、下新屋、蘆塘、念畝山、雅文樓、石塔一村、石塔二村、王山頂、新樊村、仰科鄭、新西河、王阡一村、王阡二村、王阡三村、王蓮塘、銅山前、里後張、白塔塘、畈田朱、早溪塘、上包西塘、下包西塘62個行政村,597個村民小組。
11、佛堂鎮
佛堂鎮轄1個社區、11個居委會、96個村委會:湖山殿下、鎮東、鎮西、長塘、小吳溪、下市、新市基、王蒲塘、頭甲、老市基、竹園、王斗、芳山、大田、趙朱、石樓、起鳴、曉聯、梅林、稽亭、雅樟、前案、王宅、王江、楊宅、和溪、湖干、丹山、上葉、下葉、安頭、方前、翁村;
橋西、張宅一村、張宅二村、張宅三村、王存、南殿口、盛村、樓村、前王、東山、田心一村、田心二村、田心三村、田心四村、光明、雅西、魯雅、後塘、新店、毛陳、隔湖、舟墟、雁畈、後陽、吳溪葉、江南街、奕岩頭、寺前西、寺前街、寶山頭、徐塘下、靖安塘、下前王、後力山、塘下洋、湖濱、侯芹、澤塘、葛仙、金山;
上村、寺口、聯盟、聯群、上陳、小官余、蘆塘下、南朱村、花園口、新塘西、倍磊一村、倍磊二村、倍磊三村、倍磊四村、倍磊埠頭、塔山、雲山、王新、駱村、上傅、陳村、白馬、團力、六石、鍾村、繼成、坑口、石壁、剡溪、三角店、石門坑、小六石、八嶺坑、南王店、畫塢坑。
12、赤岸鎮
轄赤岸居委會和蔣坑、盆塘、柏峰、後山、溪西、巽村、塘邊、胡坑裡、大新屋、雅端、江頭、東朱、石城、喬亭、薛村、喬溪、樓倉、環院、上谷、黃路、魚曹頭、南青口、下八石、上八石、神壇、大樹下、午山干、下前旺、雅治街、赤岸一村、赤岸二村、赤岸三村、赤岸四村;
南深塘、田沿、新樟、南楊村、山盆、上吳、里城、曉豐、井潭、楊盆、丫溪、胡陳、尚陽、前川、朱店、灣塘、五柳、萊山、大橋、官余、青坑、古寺、慈溪、羊印、止方、後金宅、下水碓、下清溪、上清溪、石牛欄、大門里、三丫塘、三角毛店66個行政村,455個村民小組。
13、蘇溪鎮
蘇溪鎮共轄69個行政村。分別是胡宅村、車站村、新中村、立塘村、洪流村、東青村、杜村、密溪村、龍華村、灣頭下村、里外甘村、徐豐村、馬丁村、蘇院村、長府村、楊梅崗村、蔣宅村、新樂村、邢宅村、青春村、塘里蔣村、上婁村、同春村、聯合村、同裕村、三聯村、新院村、後店村、齊山樓村、花廳村、溪北村、翁界村、西山下村;
畈田村、婁下張村、東宅村、上大路村、上山下村、范家村、東殿前村、上甘村、新廳村、下陳村、東湖門村、木城村、石塘村、高嶺村、塘頭應村、東陶村、東洪村、後山塢村、上西陶村、徐樟塘村、月白塘村、里宅村、張滸村、王界村、韓界村、余家殿村、蘇南村、殿下村、向東村、下屋村、屏風石村、雙溪村、里西崗村、仙下村、仙頂村、油碑塘。
14、大陳鎮
轄後畈1個居委會和團結、杜橋、金都、紅旗、湖山、甘山、凰升塘、溫草塘、北金山、大陳一村、大陳二村、大陳三村、朝塘、婆姆、西岸、蘆柴、善坑、郎塢、板塢、馬畈、春林、溪後、大畈、銀甘山、楂林一村、楂林二村、楊塘嶺;
里樓山、李孟宅、上坑仁、大嶺下、同坑殿下、杜門、紅峰、宦塘、義北、燈塔、雙園、東聯、新建、高路、山府、北山、後田畈、樓家塢、立山黃、岩界、八里橋頭48個行政村,396個村民小組。
2. 荔灣區的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荔灣區轄22個街道:沙面街道、嶺南街道、華林街道、多寶街道、昌華街道、逢源街道、龍津街道、金花街道、彩虹街道、南源街道、西村街道、站前街道、橋中街道、白鶴洞街道、沖口街道、花地街道、石圍塘街道、茶滘街道、東漖街道、海龍街道、東沙街道、中南街道。
荔灣區是廣州市中心城區,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東部與越秀區相連,西北部與白雲區水陸相通,西部與佛山市南海區接壤。陸地面積59.1平方公里,水陸面積6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15萬,下轄22條行政街,186個社區居委會。
荔灣區的歷史沿革:
荔灣區歷史上地處廣州府城西門外,俗稱西關,因「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麗景緻而得名。荔灣地區外通大洋,內航各地,水陸交通暢達,商貿漁農得天時地利,民殷物阜,向為府治所重。歷代人民智慧,使西關名傳嶺海,留下不少史跡名勝,源遠流長,人文繼起,歷代不衰。
公元前196年,漢大夫陸賈南來,在其泥城駐地不遠的溪中河旁種植蓮藕和荔枝。至東漢年間,這里的荔枝成為上貢皇帝的佳品和朝廷贈送外國使臣的禮物,故這一片風水寶地被稱為「荔枝灣」。
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是時廣州海外貿易的管理機構「懷遠驛」設在今十八甫附近,專供海外各國使節來華下榻,成為中外商人從事貿易的館所。
公元1685年,清政府設立粵海關。1757年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但特許十三行為經營對外貿易的廣州商行。1757~1842年,十三行成為清政府唯一合法對外通商口,長達85年。
1859年,因第二次鴉片戰爭,沙面被迫租借給英、法作租界,外商進駐沙面直接開展在中國的貿易。
民國十年(1922年),廣州市政廳成立,西關地段歸屬廣州市。
民國三十四年(1946),收回沙面租界。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設西區,1960年8月改稱荔灣區至今。2002年廣州市政府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將大坦沙島劃入荔灣區。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原芳村區的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
(2)群佳工業園是哪個村委會管擴展閱讀:
荔灣區區域特色:
荔灣自古風物薈萃、名勝雲集,很早就成為對外貿易和中外文化活躍之地,被譽為「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近代中國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的縮影和窗口。
文化:擁有禪宗達摩的「西來初地」、千年道教廟宇「仁威祖廟」、明代海外貿易管理機構「懷遠驛」、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嶺南建築藝術寶庫「陳家祠」、清代唯一的外貿通商口岸「十三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歐陸風情歷史建築群「沙面」嶺南一代名園「海山仙館」。
粵劇藝術聖地「八和會館」、全國最早的絲織行業協會「錦綸會館」、中國最早柴油機廠「協同和機械廠」、中國最早最大百貨商店「南方大廈」、新中國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廣州市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上下九」、嶺南建築重要標志「騎樓街」。
名人:荔灣人傑地靈,才人輩出。政界清太子少保鄧華熙、變法維新康有為、著名革命活動家何香凝、廣州起義的領導人之一周文雍等。經濟界商文博才清代五大首富之一潘仕成等。科教界有鐵路之父詹天佑、清學者書法家李文田等。藝術界粵劇宗師千里駒、武打巨星李小龍等。
醫界「南梁北林」之譽的婦產科專家梁毅文、「獨立神州樹一軍」的革命女醫生張竹君等。體育界乒乓球世界冠軍梁麗珍、舉重世界冠軍陳偉強、羽毛球世界冠軍庾耀東等。他們都出生於荔灣,或成長在荔灣,或其主要生活范圍在荔灣。
名食:「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源自泮塘」。漢時荔枝上貢皇帝,南漢後主在昌華苑大擺「紅雲宴」。明代泮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茨菇、茭筍)飄香。清代荔灣枝小花艇盛起牛腩粉、雲吞面、艇仔粥、炒粉面、炒田螺、芝麻糊等各式美食。
皇上皇臘味、趣香餅家特色糕點、南信雙皮奶、伍湛記狀元及第粥、銀記腸粉、順記冰室椰香雪糕等民間美食深入民心。茶樓、食店遍布大街小巷,泮溪酒家、陶陶居、蓮香樓、廣州酒家等一批中華老字型大小享譽全球。
商貿:全區現有專業市場233個,涵蓋18個商品類別。茶葉、鞋類、服裝、中葯材、玉器、珠寶、花卉、飾品、文具、塑料等居全國領先地位。
交通:荔灣區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西部,是連接佛山的主要出入口,交通網路縱橫交錯:連接周邊市區的內環路西半環、環城高速西半環等快速幹道,貫通珠江兩岸的珠江大橋、人民橋、鶴洞大橋、東沙大橋及珠江隧道、洲頭咀隧道等橋梁隧道;
由北往西南方面分別連接機場高速、廣清高速、廣佛放射線、龍溪大道、廣珠西線、東新高速等主要交通出口;已有和規劃地鐵1、5、6、8、11、10、13、19號線及廣佛線共9條城市地鐵,以及廣佛肇城際線、廣佛江珠、廣珠城際北延線3條城際輕軌貫穿。
參考資料來源: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荔灣概述
網路-荔灣區
3. 湖南長沙市寧鄉縣有幾個鎮 那些鎮都叫什麼名字```
寧鄉縣轄19個鎮、14個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湖南寧鄉經濟開發區)。以下區劃名錄根據(新寧鄉網)數字政務2009年最新資料更新。 玉潭鎮:轄 通益社區 南苑社區 新城社區
學庵社區 文中社區 八一社區
花明社區 楚溈社區 香山社區
9個社區居委會。 道林鎮:轄 盤龍村 清石村 天石村
華鑫市村 鑫星村 善山嶺村
壠楓村 啟仁村 燒湯河村
河清村 富豪村 靳水村
金華村 奇石村 道林社區
14個村委會1個社區。 花明樓鎮:轄 黃家沖社區 花明樓社區 楊林村
金元村 戚佳山村 靳源村
芙蓉寨村 常青村 石立村
靳江村 大夫堂村 二橋村
朱石橋村 竹湖村 一新村
三江村 雙樹村 炭子沖村
花明樓村
17個村委會2個社區。 東湖塘鎮:轄 東湖塘社區 泉灣村 秦塘村
西沖山村 南竹村 燕山村
陶家灣村 手板塘村 麻山村
許家壩村 在鳳村 火扇村
牛山村 泉山村 太平橋村
14個村委會1個社區。 夏鐸鋪鎮:轄 香山沖村 三橋村 福安村
龍鳳山村 新一家村 鳳凰村
長豐村 夏鐸鋪社區 嵇龍村
興旺村 六度庵村 高新村
天馬新村
11個村委會2個社區。 雙江口鎮:轄 新香社區 高田寺村 雙福村
雙東村 雙青村 雙江口村
山園村 五一村 白玉村
檀樹灣村 長聯村 雙江口社區
楊柳橋村 長興村
15個村委會1個社區。 煤炭壩鎮:轄 棤樹村 磚塘村 楠竹山村
石新村 賀家灣村 東山村
賀石橋村 傅家沖村 菖絲村
張家灣村 龍石村 雙龍村
煤炭壩社區
14個村委會1個社區。 壩塘鎮:轄 長新村 繁榮村 油麻田村
金河村 保安村 溈烏村
金洲村 早安村 樂安村
沿江村 鋪嶺村 龍佳村
鳥鳴村 壩塘村 壩塘社區
14個村委會1個社區。 偕樂橋鎮:轄 水南村 福建村 康寧村
八石村 雙盆村 竹田村
汾華村 將軍村 金農村
偕樂橋社區
9個村委會1個社區。 灰湯鎮:轄 灰湯村 雙建村 新聯村
寧南村 花果村 泉江村
湯泉社區
6個村委會1個社區。 雙鳧鋪鎮:轄 月華村 合軒村 雙燕村
雙鳧村 余新村 麥田村
河江村 雙桂村 粟溪村
廻龍山村 泉井村 雙鳧鋪社區
11個村委會1個社區。 老糧倉鎮:轄 老糧倉社區 唐市社區 星光村
竹溪壩村 新鄭村 藕塘灣村
藕塘灣村 雙舞村 仙洪壩村
金石村 唐市村 石清村
回春堂村 石家山村 楊華江村
插花村 大龍村 長田村
石樑村 紅旺村 老糧村
楚江村
20個村委會2個社區。 流沙河鎮:轄 扶沖村 草沖村 山林街
蓮花村 高華村 高山村
赤新村 赤新村 碼聯村
大田方村 罘罳村 清江村
長盛村 瓦子坪村 洪塘村
合興村 石奇村 紅梅村
荷林社區 流沙河社區
18個村委會2個社區。 巷子口鎮:轄 金楓園村 花橋村 扶峰村
仙龍潭村 黃鶴村 直田村
巷市村 獅沖村 雙河村
新書村 官山村 聯花村
巷子口社區
12個村委會1個社區。 龍田鎮:轄 石屋村 橫嶺村 七里村
隔山沖村 白花村 月塘村
冬塘村 黃泥田村 龍田社區
8個村委會1個社區。 黃材鎮:轄 峽塘村 通溪村 崔坪村
煙溪村 石龍洞村 勝溪村
清洋村 石山村 新橋村
松溪村 涓水村 松華村
石獅村 栗山村 井沖村
寧峰村 蒿溪村 鶴塘村
沙坪村 龍溪村 龍泉村
月山村 塅溪村 黃材村
新街社區
24個村委會1個社區。 橫市鎮:轄 仁橋村 關聖村 金豐村
界頭村 鐵沖村 橫市村
利民村 合金村 泉柳村
向陽村 雲山村 金棋村
望北峰村 橫市社區
13個村委會1個社區。 回龍鋪鎮:轄 新開河村 東車村 溈河村
左家河村 華田村 泉福村
天鵝村 森金村 袁家河村
黃山村 白雲新村 段家橋村
回龍鋪村 萬壽山社區
13個村委會1個社區。 大屯營鄉:轄 新民村 白洋村 韶光村
宗一村 梅湖村 三仙坳村
韶河村 大屯營村 天里村
河西村 獅北村 靳興村
石家灣村
13個村委會。 金洲鄉:轄 同興村 龍橋村 坪石村
關山村 箭樓村 南洲村
泉塘村 雙金村 顏塘村
溈橋村 全民村
11個村委會。 朱良橋鄉:轄 檀桂村 南塘村 興桂村
雲濟村 羅巷新村 蓮花山村
槎梓橋村 新顏村 朱良橋村
左家山村
10個村委會。 菁華鋪鄉:轄 嶂山村 龍王村 陳家橋村
泗海村 洪侖山村 菁華鋪村
萬龍村 八家灣村 傅家塘村
桃林橋村
10個村委會。 南田坪鄉:轄 竹山村 煙田村 宜坪村
錫福村 橫田村 南芬塘村
軍里村 洋西村 紅桃山村
南田坪村
10個村委會。 資福鄉:轄 窯里村 河泉村 珊瑚沖村
萬福村 大紅村 江泉村
七星村 雙柳村 龍馬村
清泉河村 合星村 華寶村
12個村委會。 楓木橋鄉:轄 永興村 洪橋村 新風村
楊塘村 雙井村 洞庭村
袁河村 山龍村 杏村
楓木村 牛角村
11個村委會。 大成橋鎮:轄 玉河村 玉新村 二泉村
梅鳴村 青泉村 鵲山村
成功塘村 大成橋村 永盛村
9個村委會。 喻家坳鄉:轄 神武村 湖溪塘村 太平山村
湧泉山村 仁泉村 九龍峰村
南嶺村 三民村 玉山村
喻家坳村
10個村委會。 青山橋鎮:轄 甘江村 田心鋪村 心田村
造福村 永鋒村 花園塘村
樓霞新村 上流村 石橋鋪村
栗獅村 青山橋村 橋北村
太和橋村 田坪村 竹峰村
友園村 芙蓉村
17個村委會。 溈山鄉:轄 雙龍潭村 回心橋村 祖塔村
同慶村 西元村 溈源村
溈水村 溈清村 溈山村
八角溪村
10個村委會。 沙田鄉:轄 石梅村 五里村 長沖村
石江村 沙田村 六寨村
新飛村 堆資村 合塘村
金蓮村 寶雲村 雙溪村
石筍村
13個村委會。 白馬橋鄉:轄 白龍村 仁福村 白馬村
鳳形山社區 正農社區
3個村委會2個社區。 歷經鋪鄉:轄 紫雲村 凈土庵村 群星村
大灣嶺村 歷經鋪村 南太湖村
金南社區 新寶塔村
7個村委會1個社區。 城郊鄉:轄 溈豐壩村 蔸子潭村 鎖匙沖村
茶亭寺村 許家壠村 石頭坑村
木佳村 石泉村 關心村
羅宦村 合安村 塘灣村
卯田村 金星村 茶亭寺村 東溈社區 石頭坑村
14個村委會1個社區。
4. 東城街道的管轄社區
東莞市東城街道,原名東莞市附城街道,是市區四個街道之一和市區的組成部分,屬於鄉級行政區劃。東莞市東城街道面積約110平方公里,有戶籍人口7.08萬,新莞人30多萬。
東莞市東城街道下轄:崗貝社區、花園新村社區、東泰社區、溫塘社區、桑園社區、周屋社區、余屋社區、鰲峙塘社區、峽口社區、柏洲邊社區、上橋社區、下橋社區、樟村社區、梨川社區、塹頭社區、主山社區、石井社區、同沙社區、光明社區、牛山社區、立新社區、火煉樹社區、星城社區;共23個社區。各社區下轄若干居民小組(村民小組)。
中共東莞市東城街道委員會、東莞市東城街道辦事處駐東城街道東城路(東城大道)。東莞市東城街道在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促進產業城市「兩升級」中,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較好的勢頭。2010年,東城街道完成生產總值230億元,同比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6億元,同比增長29%;各項稅收約46.8億元,同比增長13.8%;街道三級集體總收入達23.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街道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達13.8億元,同比增長15.2%。轄區共有15個社區可支配收入總額超過3000萬元,有12個社區兩級凈資產超過2億元。
東城街道,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較高。一直以發展宜居創業新區為目標,制定了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八大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完善了城市功能布局。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投入超過40億元,建成80多項重點工程,完成70多公里道路的升級改造。2008年,又投資超過2.5億元,新建續建大小工程27項。在城市環境建設方面,東城見縫插綠,積極在轄區主幹道路兩旁設置立體綠化,採用喬、灌、花、草綜合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綠色景觀廊道。基本完成了市區范圍內景觀整飾工程,使得條條大道換新貌,棟棟建築穿新衣,極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檔次。特別是同沙生態公園、黃旗山城市公園、榴花公園、虎英郊野公園、峰景高爾夫球場以及大王洲農業生態園的開發建設,優化了生態環境,為市民營造了綠色休閑空間。其中東城文化廣場和同沙工業園彩怡廣場先後被評為「東莞市十佳文化廣場」;桑園文化廣場是目前東城街道各社區中面積最大的公共休閑廣場,由社區提供土地,總投資1500萬元,總佔地7.05萬平方米。在城市建設的帶動下,房地產業取得長足發展,星河傳說、東泰凱旋城、新世紀豪園、景湖花園、東城中心等一大批綠意盎然、配套齊全的花園式住宅小區也相繼建成,為市民營造出了一個合理有序、格調高雅的城市生活新空間。轄區共開發建設房地產項目數十個,房地產建成區300多萬平方米。已成為集居住、行政辦公、金融貿易、文化教育、旅遊消費、酒店服務於一體的城市新區,被外界譽為「東莞的城市封面」。
東城街道,工業經濟實力較強。目前共有工業企業1000多家,開發建設了三大工業集約基地,先後引進徐記食品、生益電子、羅門哈斯、萬事達液晶、華潤雪花啤酒、美維電路、科威醫療器械、拓撲實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培育了光潤傢具、基業、德生電子、高能實業、東升電梯等一批省、市民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全街道民營企業累計達8435家。東城抓住轉型契機,堅持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線來抓,大力推動實施科技東城工程。2008年與中科院、華南理工等科研院所合作,引進了「拓撲先進材料研究中心」等10項產學研項目;並與17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啟動了「東莞市數字創意產業園」建設工作,已有15家創意企業簽約落戶。全街道擁有省高新技術企業24間,省民營科技企業48間,市民營科技企業122間,市級工程研究開發中心6個,已授權專利累計達2826項。 東城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在提高製造業科技含量的同時,立足優化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形成了主題消費、餐飲連鎖、酒店服務、金融證券等特色商貿服務模式。其中,在主題消費方面,規劃建設了世博廣場、世紀廣場、花園商貿廣場、風情步行街、君豪商業中心、友誼商貿城等多個大型主題購物中心,引進了家樂福、吉之島、好又多、嘉榮、華潤萬家、海雅百貨、國美電器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購物品牌項目。在餐飲連鎖方面,引進了麥當勞、肯德基、鶴留山等多個連鎖餐飲品牌,建成了東城十三碗、怡豐都市商業街等特色餐飲項目,重點引進不同風格的餐飲企業,形成了以粵、川、湘菜系為主流,其他菜系為特色的覆蓋面廣泛的餐飲格局。在酒店服務方面,先後建成御景灣酒店、東城國際酒店、銀豐假日酒店、鉑爾鏝酒店等16家中高檔酒店。在金融證券方面,吸引了建行、工行、中行、農行、交行、招行、廣發行、東莞銀行、東莞農信社以及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恆生銀行等多家銀行和中國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東莞證券等金融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僅東城大道沿線就有20多家金融網點。此外,還有各類農貿市場45個,2008年,注冊個體工商戶累計達3萬多戶。
創新農村管理體制,實行「村改居」。經市委、市政府同意,東城街道從2002年10月開始,分兩批對全街道19個村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實行「村改居」。通過改革,全街道共成立社區居委會19個,股份合作社111個。
積極實施「科教興街」戰略。近幾年,東城街道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對全街道中小學校全部進行了新建或改造。充分利用民間資金,興辦了東泰朝天實驗小學等10所規模比較大的民辦學校。全街道有街道辦事處所辦小學9所,普通初級中學2所,普通高級中學1所,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1所。積極發動全社會參與教育事業,成功設立獎教助學金,啟動創名校工程。2003年,東城街道被評為「省教育強鎮」,教育事業發展碩果累累。
強化行政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區會計、出納委派制度,加強社區財務管理;成立街道財務監督小組,落實財政「收支兩條線」和「三個集中」財務管理制度,實行政府采購,全面加強區級財政管理。結合先進性教育活動,提高黨員幹部素質,堅持開展部門作風千人評活動,切實轉變行政部門的工作作風。2004年,東城街道辦事處被省授予「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稱號;2005年,中共東城街道委被市委評為「紅旗基層黨組織」。
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全街道13個後進股份合作社實施貼息貸款幫扶,促進了後進股份合作社的發展。免費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幫助其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大力推進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健全醫療衛生保健網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安全、有序、穩定的社會環境。認真開展「四清理」,積極推行市政管理市場化,改善了城市環境。2004年,東城街道被評為「廣東省衛生鎮」。
維護外來員工合法權益。全街道有外來企業員工13.2萬人,主要在企業從事普工工作。東城街道著力建立和完善基本社會保險制度,不斷擴大企業員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覆蓋面;加大勞動普法宣傳和監察力度,確保企業切實執行新的最低工資標准;加強勞動爭議調處和整治企業欠薪工作,及時化解企業勞資矛盾;建立健全社區和企業工會組織,維護員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