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普陀哪裡找工業垃圾處理

普陀哪裡找工業垃圾處理

發布時間:2024-07-21 10:33:51

㈠ 介紹下上海普陀區

我從出生到今天住在普陀區也20年了
概況
普陀區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位於市中心區西北城郊結合部,東與閘北交界,西與嘉定區接壤,南與長寧區、靜安區毗鄰,北與寶山區相連。區域面積 55.25平方公里。區機關大院(大渡河路1668號)南北緊靠滬寧高速公路和鐵路上海西站,東距鐵路上海站4.7公里,西南距虹橋機場8.4公里,東南距市中心人民廣場7.5公里。

普陀區是上海西部的陸上交通要道。滬寧、滬杭2條鐵路線會合於區境,區境北部設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別是204、312國道的起始段。滬嘉高速公路與滬寧高速公路分別從區西北部與西部進入境內。內外環線及軌道3號線橫穿區境。

(一)經濟總量

綜合經濟實力繼續快速增長。2005年實現增加值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11.0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06億元,比上年下降39.50%;第二產業增加值25.41億元,比上年增長5.15%;第三產業增加值47.06億元,比上年增長14.64%。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64.9%。

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05年財政收入完成78.80億元(含委託征管企業收入),比上年增長40.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5.02億元,增長21.61%。財政收入中完成工商稅收30.99億元,比上年增長22.32%。全年地方財政支出5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1.44%。其中,基本建設支出14.70億元,增長36.70%;科教文衛事業支出7.79億元,增長17.31%。

(二)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適度增長。2005年共審批投資項目131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36億元,同比增長28.46%,增幅比上年回落9個百分點。投資結構發生新變化,基本建設與更新改造投資1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88%。其中,工業投資4.32億元,同比增長70.86%。

(三) 農業

區域內農業經濟結構全面調整,年末向外租購土地3878畝。2005年農副業總收入37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32萬元,畜牧業產值2821萬元。

全年牛奶產量2464噸,禽蛋總產量270 噸,生豬出欄數27135頭,年末大牲畜存欄頭數12900頭。年末農業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898千瓦。

(四) 工業

都市型工業在調整中發展,全區工業企業生產繼續穩步推進。2005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1.22億元,比上年增長9.26%;完成工業總產值144.8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6%;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44.15億元,比上年增長9.42%,工業產銷率達到99.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 8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2%;全區重工業完成銷售產值64.80億元,輕工業完成銷售產值79.36億元。標准廠房建設繼續推進,全年新建標准廠房17萬平方米,累計建成192萬平方米。

桃浦工業區整體改造、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改造控詳規劃已獲批准,通過市區聯手,成立了「桃浦工業區調整與發展推進辦(管委會)」,積極推進輕工下放企業中的印刷包裝業向桃浦工業區集聚,上海市包裝印刷業公共服務平台加緊建設。工業區的「騰籠換鳥」工作有序推進。

(五) 建築業

建築業保持穩定增長。建築企業得到進一步規范,企業組織結構不斷調整,市場競爭力繼續增強。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18億元,全年完成施工產值8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07 %,施工面積846.55萬平方米。全區年末登記注冊的建築業企業194家。

(六) 金融業

金融企業服務功能不斷加強,金融存貸款業務量穩中有降。年末九家主要商業銀行各項存款747.5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居民儲蓄存款392.40億元,比上年增長22.28%。因宏觀調控,年末各項貸款330.96億元,與上年相比減少12.99%,其中個人住房擔保貸款60.52億元,與上年相比減少25.45%。

(七)商業

區域商業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商業生活服務中心規劃建設穩步推進,大渡河路久良財富廣場建成營業,梅川路歐亞休閑街入選上海市十大休閑街區,建成標准化菜場7個。上海國際摩爾城項目土地成功出讓。傳統市場調整步伐加快,新長征建材裝飾市場調整轉型。全年實現批發和零售增加值16.17億元,實現商業稅收 14.09億元,完成商業銷售營業額276.51億元,實現商業利潤10.38億元。區域商業設施布點不斷優化,社區商業中心建設有序推進,消費品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5%,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額19.73億元,穿的商品零售額3.98億元,用的商品零售額67.30億元,燒的商品零售額19.61億元。連鎖超市、倉儲式商場等商業業態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年內全區連鎖商業網點達到761家,其中,連鎖超市門店116家,便利店263家。

商品交易市場交易活躍。全區現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94家,其中消費品市場75家,生產資料市場18家,生產要素市場1家;年內注銷市場1家。全年市場成交總額856.14億元,比上年增長5.04%,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17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97%;生產資料市場成交額685.46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八) 房地產業

積極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房地產開發結構優化。商務、商業、賓館等項目投資比重逐步提高,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8.53億元,比上年增加31.52%,增幅比上年回落26.81個百分點。商品房預售面積124萬平方米,預售金額117.35億元;商品房現房銷售面積18.97萬平方米;存量房成交面積133萬平方米,金額111.89億元。年末在區注冊的房地產開發企業205家。

(九) 旅遊業

2005年區旅遊行業健全了旅遊管理體制,加強了旅遊資源整合;以旅遊項目為支撐,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以旅遊節慶為向導,繁榮旅遊要素市場。在確保安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努力開拓業務,全區旅遊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02910萬元。接待888萬人次。其中,旅遊飯店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8970萬元,接待118萬人次;旅行社實現營業收入32323萬元,組團51萬人次,接待37萬人次;景點門票收入6684萬元,接待682萬人次。主要住宿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1599萬元,接待住宿人次144.73萬人次,其中境外20.34萬人次。積極推進星級賓館評定工作,年末區內星級賓館累計達23家,星級賓館平均出租率達到65.23%。

(十) 服務業

堅持把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強化產業導向,實施政策聚焦,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普陀區發展現代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2006- 2008)》,確立了長風生態商務區作為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地位。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載體建設,長風生態商務區累計收購儲備土地140萬平方米,完成土地招標掛牌出讓5塊,共計55.87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99萬平方米,2號、4A、4B地塊首批商務樓宇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真北組團商貿群中綠洲湖畔商務港地下結構封頂,興力達國際博交中心完成商業主體結構,農工商總部二期東塊進入7層施工。長壽綜合服務帶中聖天地大廈等5幢商務樓交付使用,財富時代大廈等4幢商務樓開始預售。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設前期工作加緊推進,順利完成規劃方案的國際徵集。目前,全區在建商辦樓建築面積達93.42萬平方米。

(十一)物流業

現代物流業發展初見成效。上海西北綜合物流園區(本區部分)各大物流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市政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逐步完善,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現。園區全年引進物流企業和項目90個,總投資1.49億元。農工商配送中心、普洛斯物流、太極醫葯物流等在建、續建項目進展順利。順捷物流、利豐物流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物流保稅中心申辦工作抓緊推進,物流業稅收增長較快,康誠倉儲、樂購物流等企業的納稅額同比翻了一番多,物流產業對區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2005年全區交通、運輸、倉儲業實現增加值4.59億元,比上年增長33.12%。全區運輸車輛6073輛,運輸車輛總噸位37萬噸。區屬倉儲企業總倉儲營業面積為

138.69萬平方米。

【住宅建設】城區規劃管理工作不斷加強,住宅建設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住宅施工面積582.41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139.81萬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積165.96萬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積61.59萬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積11.51萬平方米。創建「四高」優秀小區5個,實施菜單式全裝修試點住宅1974套。

舊區改造努力攻堅。完成居民動遷3518戶,拆除舊里和農村老宅基25.6萬平方米。全力推進建民村、九間頭等重點改造地塊的動遷工作,完成8個基地的動遷掃尾。加快建設和籌集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成和籌集配套商品房面積共32.90萬平方米。完成「平改坡」22.30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整治 115.10萬平方米。

【市政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積極配合做好中環線等市重大市政設施建設,全面開展軌道交通7號線、11號線前期工作,部分站點建設已啟動。嵐皋南塊和金迎排水系統建成使用。繼續推進區內道路網路建設。認真開展道路排堵保暢工作。市政道路整修(含新鋪設路面)63000多平方米,翻修彩道板54550平方米,新增加道路面積4.22萬平方米。

【環境保護和治理】環境治理成果不斷鞏固和擴大。全面落實市、區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公共綠地41公頃,實施武寧綠地、建民綠地、蘇州河沿岸綠地等一批公共大型綠地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市容環境示範、規范和達標區域創建工作,主要道路和重點區域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加強區域河道綜合整治,完成9條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任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推進桃浦工業區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城區網格化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健全,城區綜合執法管理成效明顯。拆除違法建築 10.78萬平方米。全區環境網格雜訊達到功能區標准。

全區工業鍋爐數為56台,窖爐6座,全年耗煤量13.49萬噸。燃料燃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1867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排放廢氣總量為 303582萬標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51%;煙塵排放量44.58噸,比去年同期下降35.18%。全年區域內二氧化硫年平均值為0.07 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0.080毫克/立方米,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平均值為0.10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7.9%。建成生活垃圾壓縮收集站9 座,新建公共廁所2 座,完成改建公廁21 座,全區生活類垃圾收集率達到70%以上,焚燒區域分類收集率達到100%。環衛設施調整及改造156件、清除暴露垃圾2030噸。

結合本區市容環境現狀,年內把「三個創建」工作作為創建市級文明城區重要抓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類區域」創建見成效,創建了長征鎮、曹楊新村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鎮等行政轄區內的市容環境規范區域,總面積達13.5平方公里,市容景觀道路工程全面推進。年內新建、改建防汛牆2871米,疏浚土方 8600萬平方米。
普陀區下轄6個街道、3個鎮,共211個居委會和8個村委會:

街道辦事處:長壽路街道、曹楊新村街道、長風新村街道、宜川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
鎮:真如鎮、長征鎮、桃浦鎮

㈡ 舟山市普陀區東港具體情況

舟山市普陀區東港是新區城市。

一、城市空間擴展的需求與約束
1、區域整合發展的需求
當前,城市與區域的關系日益密切,城市空間的擴展不僅與城市自身的發展狀況關系密切,而且與城市所依託的區域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市級層面來看,舟山市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港口城市,在長三角快速發展推動下,舟山市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舟山大陸連島工程、杭州灣大橋、東海大橋等大型工程的建設,不僅溝通了舟山陸路交通聯系,實現了舟山的「半島夢」,也拉近了舟山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尤其是與寧波、上海之間的聯系,對外交通條件大大改善,為普陀區發揮自我優勢,發展旅遊,融入長三角,帶來了新的機遇。舟山市城市空間「北生產、南生活、東旅遊、中綠心」發展戰略對未來城市空間布局將產生較大影響,舟山市「以港興市、以景優城,打造海上花園城市」的總體發展戰略,將成為東港發展的指南。
從區級層面來看,普陀區的城市空間新格局的形成,魯家峙島和城北居住片區開發,使城市打破原規劃確定的「沿海帶狀」發展城市格局;以浦西工業園區為核心的工業園區開發和沈家門「退二進三」及魯家峙島的旅遊服務開發,使城市工業產業布局向西轉移,同時,旅遊服務基地布置由集中走向相對分散。東港片區作為普陀城區建設用地拓展的重要地段,其用地的完整性和可塑性強,具有打造普陀新的濱海城市中心的潛力。
從東港片區層面來看,隨著普陀區東港圍墾一期城市建設區的完善和圍墾二期行政中心、商務中心的建成,為東港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 城市空間擴展的要求
空間是城市發展的載體,大多數城市的經濟活動最終都將反映到城市的用地空間上。就目前處於開發中期階段的東港新區而言,城市空間經歷著穩步擴展的時期,並有向外延伸的需求和趨勢。
⑴空間發展的總體需求
根據《東港片分區規劃》,規劃范圍總用地11.7平方公里,其中東港城區用地6.8平方公里。
東港片區現狀建設包括山坡和沿山地帶七個村莊和東港城區圍墾一期建成區,建設用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東港新區建設一期建設用地范圍為緯五路至緯九路之間區段,以及山坡地和塘頭的部分區塊,規劃總面積為1.83平方公里 。二期工程已基本形成部分建成區,包括道路網路、生活居住、行政辦公、商業、文化娛樂、體育、醫療、教育等設施;遠期規劃建設主要包括規劃二期建設用地及三期建設用地,二期建設用地范圍為緯九路至緯十二路之間區段,以及山坡地和塘頭的其他區塊,總面積為2.07平方公里;三期建設用地范圍為緯十二路至緯十五路之間區段,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
⑵ 居住用地的空間需求
依據《舟山市普陀區東港片分區規劃》(2005-2020年),本規劃片區規劃總人口約12萬人,其中,東港城區約10萬人,山坡地帶約0.8萬人,塘頭地區約為1.2萬人。至2010年,現狀總人口5.5萬人,跟規劃近期人口相一致。
居住用地成為東港城區居住功能的重要載體。遠期,東港居住用地總面積為323.43萬平方米,居住用地佔東港城區城市建設用地的52.02%,其中,有商住綜合用地25.39萬平方米。
⑶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空間需求
規劃公共設施按照城市和組團兩級進行布置,概括為「一個城市中心、五個組團中心」的結構。一個中心指位於二期南部集行政辦公、文化娛樂、商業金融、旅遊服務為一體的中心區。五個組團中心指位於五個居住組團內配套公共設施。公共設施主要布置在商務中心周邊區塊內,主要布置商業、游樂、旅遊、賓館服務等設施,圍繞中心綠地形成綜合性商務區。在北部蓮花山附近形成次級的商業中心,布置商業、游樂等設施,服務東港北部城區。組團中心內布置一定面積的菜市場、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醫院等居住小區級公共設施,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東港新區商務中心位於中心區東部,濱海地帶,是普陀區的行政中心和商業中心,其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包括行政辦公、行政商業混合、商業金融、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用地,用地面積48.76公頃;二期中片的公共服務設施承擔完善東港新區城市功能的作用,包括有中學、小學、醫院、體育場、長途汽車站、垃圾中轉站、公交車場、停車場和農貿市場等,用地面積為12.52公頃。
⑷ 山坡地帶建設用地的空間需求
山坡地帶雖然在城市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范圍以外,是城市的邊緣地帶。應統一分析,整體發展;充分尊重它的自然地形和環境特質,盡量創造與自然溝通的「顯山露水」的城市環境景觀;同時,規劃設計旨在創造適合於居民生活、工作的宜人環境。現東港山坡地帶內可以較好利用土地約為138.85萬平方米,現狀已利用土地約為44.1萬平方米。
規劃應充分考慮目前規劃范圍內發展的條件和制約,同時,最大可能地保留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並運用規劃手段,從路網結構、用地布局、資源、生態保護等方面保證未來發展的多種需要,規劃確定山坡地帶用地規模為217.34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居住用地共為76.42萬平方米,佔山坡地帶建設總用地的55.81%。 規劃一類居住用地為54.86萬平方米,規劃二類居住用地為21萬平方米;規劃城市公共設施用地為12.1萬平方米。佔山坡地帶建設總用地的8.84%;規劃綠地面積為20.11萬平方米,佔山坡地帶城市建設總用地的14.69%。
3、自然地理環境的約束和突破口
舟山海島的自然地形極大制約了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地塊由西北向東南受自然條件限制,呈帶狀形態,存在基礎設施使用效率較低的缺陷。用地的供給不僅受到地形條件的限制,還受到氣象條件的限制,常年大風和風暴潮,對本地區利用岸線布置天然船舶停靠港口和碼頭將產生不利影響;岸線方向約為南偏西20度,最佳建築朝向為南北向,因此,區內建築最佳朝向臨海不面海;增加濱海建築景觀組織和發展海景住區的技術難度;水色混濁、泥沙濃度大,與其它島嶼岸線相比,對開展海上游樂不具有優勢,具有圍墾發展南北朝向為主的居住組團的條件。
普陀區土地資源緊缺,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東港城區圍墾造地對於受自然條件制約很大的普陀城區而言,開發灘塗資源建設城市,將突破土地政策制約,緩解空間不足和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為城市發展提供發展空間。東港城區圍墾後,沿海可形成沿堤深水岸線,具有依山親水優勢條件,為多元化發展濱海特色城市創造了條件。
因此,如何整合和優化城區資源,合理、有效地使用東港新區有限的空間資源,滿足新區建設要求的同時積極利用和創造周邊的宜建設用地,構成了確定空間布局戰略的基本出發點。
二、城市空間發展模式
1、發展思路
⑴滿足新功能
充分考慮東港片區發展的環境條件,挖掘和充分利用山體、濱海等核心空間資源及濱臨海天佛國——普陀山的旅遊資源,以發展旅遊業和建設普陀區行政、商業、文體,醫療、教育、居住等綜合服務中心為主導,把東港片區開發建設與普陀城區功能拓展相結合,構建具有國際水準、富有活力的濱海新城區。
⑵延承彈性化布局
遵循「有利於城市長遠發展」的原則,採用「組團式」的空間模式,形成彈性的土地利用布局與有機的成長模式,適應東港分期圍墾開發的建設特點,滿足需求,順應市場。注重東港區各期開發的連續性,使城市有機生長。
⑶遵循生態原則
規劃因循自然、生態優先。東港片區西邊臨山,沖溝發育;東邊濱海,與普陀山風景區隔山相望,景觀視線良好。規劃在整理水系、綠地布局和土地開發上貫徹以生態為本的指導思想和布局原則。
⑷塑造個性化城市景觀
規劃充分利用濱海資源,運用城市設計布局手法,創建多層次豐富的城市景觀。通過中心區廣場、中央公園布局、創造更多的臨海面,增加城市土地空間較高景觀價值的展開面,提升土地價值;通過規劃布局「楔」形綠地,加強「海、城、山」的景觀聯系,形成景觀廊道;規劃將藝術品位較高的公共建築沿濱海布局,以有利於展示城市建築藝術,豐富海岸景觀;在山城之間保留圍墾前的山海自然界面,構築公共綠色空間,保護生態,提供綠色開場空間,滿足功能要求。
2、空間結構
「一心、兩軸、三區、多組團」。「一心」指位於東港城區的公共設施中心;「兩軸」指位於經一路和經二路兩條城市發展軸;「三區」指規劃區內三個規劃建設區,包括東港城區、山坡地帶規劃建設區和塘頭規劃建設區;「多組團」指「三區」內多個功能組團,其中東港城區5個、山坡地帶3個、塘頭1個。
功能定位及空間發展模式
東港新區作為集行政、文化、體育中心、商業次中心和旅遊服務基地為一體的,具有現代化、生態化及海島特色的多功能的濱海新城區,採用「組團式」的空間結構模式,繼續發揮中心城區和海濱新區的輻射作用,緩解老城區居住和交通矛盾,有效吸引外來居民;加快推進和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序開展土地出讓和區域建設;突出現代海濱城市景觀元素,打造城市新區核心區域精品形象,創造宜居城市環境;重點規劃和建設景觀內湖核心商務區,做好山坡地帶詳細規劃和原住民異地安置等前期工作,基本形成舟山市重要的旅遊服務基地和商業核心區之一的城市功能。
3、道路系統
329國道從城區中部穿過,東至朱家尖島,西至環島公路;城區南部有二條道路與沈家門相接;北部有塘螺公路與本島北部工業區相連。
隨著東港城區的北拓,東港城區的中北部需要增加二個出口,一個為自塘頭至北部圍墾工業區的道路,並在塘頭村北側預留穿山隧道與環島公路相連;另一個為海蓮路與環島公路的連接線。
建設朱家尖大橋復線,加強通過環島公路與東港城區北部與舟山本島北部圍墾區及其他城市組團的交通聯系。
在塘頭,塘螺公路在規劃片區內南部路段道路紅線為18米,在中部、北部路段道路紅線為12米、10米。
東港城區與「海天佛國」的普陀山及其它旅遊景區之間的海上遊船航線:在中心區邊緣布置遊船碼頭、在麒麟山南側,布置漁港碼頭。
規劃范圍的西邊界海蓮路是重要的交通性幹道,其他兩條南北向主幹道經二路與經三路分別具有生活性和景觀性的功能;與緯十一路相接的環島公路連接線是東港片區重要的對外交通道路;東西向的緯十路、緯十一路、緯十二路和緯十三路分別是重要的東西聯系道路。
三、空間戰略支撐
1、加快城市支柱產業發展
隨著東港建設規模的擴大,區商務中心、文化中心、商業設施建設,與周邊地區的統籌發展將成為普陀區具有活力的城區。本規劃將利用海岸線優勢及普陀山、朱家尖風景區相距最近的區位特點,通過發展多種形式交通聯系,東港作為旅遊服務地區,應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房產、旅遊、商業服務業為支柱產業。
旅遊業為普陀區最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按照「確立大旅遊觀念,整合資源優勢,完善旅遊格局,優化旅遊線路,提升普陀旅遊品味」的思路。未來旅遊人數、旅遊品位將有較大提升。要求地區旅遊交通設施、服務設施等相應設施數量、質量提高。
大量的人口聚集和遷入,老城區居住壓力大,居住人口急劇向東港城區蔓延。高品質的居住小區建設是當前最熱門的追求,房地產開發將成為新區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為將來形成一定氛圍的商業服務業奠定了基礎。
2、開發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公共空間是市民社會生活的場所,是城市實質環境的精華、多元文化的載體和獨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間建設的整體質量直接影響到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大眾的滿意度,因此,城市決策者、建設者和使用者無不對其給予特別關注。
各類公共空間承載著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觀賞、健身、娛樂、餐飲、展示、教化、節慶等多種功能。東港新區建設大劇院、體育館、公園、市民廣場、青少年活動中心、內湖商業圈等城市公共空間,以及建設步行商業街、步行文化街、步行休閑街,並在步行街區中設置完善的服務設施;配置足量的社會公共停車場,將整個新區的公共空間緊密串聯在一起,充分體現和發揮其開放性、融合性和交流性,提升東港新區的生活品質;並考慮街區、社區活動,適當開發或保留一片布局緊湊的小尺度、多功能的商住混合的步行社區,使人群和活動相對集中,並保持較大的密度,必定會積攢人氣,充滿活力。
3、塑造特色濱海魅力城市
東港城區依山面海,圍墾後沿海可形成沿堤深水岸線,具有依山親水優勢條件,為多元化發展濱海特色城市創造了條件,在城市建設當中應注重形象與空間塑造,創造獨具特色魅力的濱海城市,使其成為獨具海島風情及濱海魅力的城市名片。
東港片區的城市環境是城市中較為特殊的部分,是體現具有海洋氣質的城市特色和展示城市風貌的場所。其環境開發建設應加強對於空間和景觀的研究,以形成富有特色的環境和優美的城市形象。
東港新區在引入商業、文化、科技、體育健身活動等內容的同時,統籌整體城市風貌,創造特色鮮明、富有生機的城市景觀;注重景觀節點、濱海岸線、山體景觀和標志性建築的處理,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標志性」景觀;通過空間組織,形成引人入勝的公共活動場地,通過規劃的綠化走廊、步行系統、公共活動走廊等多種路徑向外輻射,與外圍各景點、功能區形成整體,從整體上提高城市品質和內部的聯系。

㈢ 有誰知道我國南方和北方的人文特點

歷史地理是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和基礎。作為巨大復雜的文化實體,中國文化中的地域性差別是非常大的。對這種差別最簡單的劃分是把中國劃分為南北兩大塊。按照自然地理,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淮河是中國結冰的河流中最靠南的一條大河)。而按照文化地理,那麼明清以來以長江為界大概更為合理,更有說服力。

巴克爾說:有四個主要自然因素決定著人類的生活和命運,這就是:氣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長期性的文化基因傳承和沉澱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南北文化的差異。民國大學者劉申叔說:「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間,多尚虛無。」北方遼闊的黃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壯麗,氣候乾燥寒冷,天空高曠凄涼,植被貧乏,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強悍、豪爽、嚴謹。而南方水流縱橫,山色清華,植物華麗,氣候溫暖濕潤,雲霞低垂清靈,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細膩、靈捷、浪漫、精明。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與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偉與剛健的體魄,同時,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們之間的協作,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與政治意識就突出出來了。

而南方人以稻米為主食,所以有著靈巧的心性,同時,「水稻栽培往往促進分散的離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喬伊斯·懷特語),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視政治的個性就較為突出。魯迅曾說: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但厚重之弊在愚,機靈之弊在狡,從相貌上看,北人長南相或南人長北相者為佳。王國維對南人和北人的評價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熱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實行。」

下面林語堂的這段話,是比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異特點的:「北方的中國人,習慣於簡單質朴的思維和艱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壯、性格熱情幽默,喜歡吃大蔥,愛開玩笑。他們是自然之子。從各方面來講更像蒙古人,與上海浙江一帶人相比則更為保守,他們沒有失掉自己種族的活力。他們致使中國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據王國。他們也為描寫中國戰爭與冒險的小說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東南邊疆,長江以南,人們會看到另一種人:他們習慣於安逸,勤於修養,老於世故,頭腦發達,身體退化,喜愛詩歌,喜歡舒適。他們是圓滑但發育不全的男人,苗條但神經衰弱的女人。他們喝燕窩湯,吃蓮子。他們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學家,戰場上的膽小鬼,隨時准備在伸出的拳頭落在自己頭上之前就翻滾在地,哭爹喊娘。他們是晉代末年帶著自己的書籍和畫卷渡江南下的有教養的中國大家族的後代。

那時,中國北方被野蠻部落所侵犯。」感覺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樣崇高、庄嚴、敦厚、朴實、壯闊,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樣靈秀、柔情、細膩、飄逸、夢幻。這實際上是同一文化的兩種異質,就像一個英偉豪爽的大丈夫和一個溫婉美麗的柔女子,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家庭。若以區域文化詳細劃分中國文化的話,可以劃分出很多,主要類型有燕趙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關東文化、荊楚文化、草原文化、嶺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雲文化、西域文化、台灣文化等。在本書中,我們將對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區域文化進行一次深度的觀照及巡禮。

歷史名人與文化地理一則幽默說: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以大象為論題寫一篇文章,德國人寫的是《大象的思維》,法國人寫的是《大象的情愛》,俄國人寫的是《俄羅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大象》,中國人寫的則是《大象的倫理道德》。另一則幽默說:一幢雜居著各種民族的大樓在失火後,猶太人首先背出了錢袋,法人立即搶救情人,中國人則奮不顧身地到處尋找老母。這兩則幽默形象地把隱藏在心靈世界中那種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質渲染出來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淮河以南的柑樹能結出又大又甜的柑果,移栽到淮河以北後只能結出又小又酸的枳果。作為人文地理秘密塑造出的塗滿油彩的標志性個體,歷史名人從來就不外在於人文地理的母胎。如果把歷史名人喻為魚,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歷史名人喻為樹,人文地理就是土地。離開一定區域的自然與社會交匯的總體背景去奢談歷史名人,無異於緣木求魚。歷史名人恰恰是區域性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精神最大標記」的一種充分體現,同時它也進一步修補和深化了人文環境的外部功能。19世紀末年,泰納·勃蘭克斯等風頭強勁的文化歷史學派認為,種族、環境和時代是決定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文化的三大要素,其中特別突出的是種族因素,他們斷言種族因素中的天賦、情慾、本能、直觀是決定民族文化特徵的「永恆沖動」。

20世紀前期,弗洛伊德的高足奧地利心理學家榮格一生都在強調「集體無意識」的巨大影響力。在他看來,每個人一生的行為都受到背後一隻無形大手的控制,這支大手就是長期以來積淀在傳統中具有文化同構特徵的綜合價值觀念,它是人文地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齊魯文化為例,盡管如劉禹錫所說,齊魯人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鄒人東近沂泅,多質實;南近騰魚,多豪俠;西近濟寧,多浮華;北近滋曲,多儉嗇」,但從總的角度來看齊魯人給人的印象是壯實英偉、淳樸厚道、耿直重情、富有同情心,潛含著英雄主義的陽剛豪灑之氣。在今天,齊魯人被認為是保留中國北方傳統風尚最多的群落,提到北方人人們最先想到的首先是他們。在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潮中,在早期儒家文化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質。(節選)

附:原文

為什麼江浙一帶多美女?天府之地為什麼多文人?——「一方水土一方人」是中國人所熟知的常識,但是真要系統回答「人與地」的深層關系卻不是很簡單的事,為什麼說陝西關中自古帝王洲?為什麼紅色湖南鬧革命?為什麼江浙一帶多美女?天府之地為什麼多文人呢?哪個地方出梟雄?哪個地方出聖人?———由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地脈》就是這樣一門老祖宗的「水土產人學」。

國外大家對中國人文精神的點評今天,中國民族精神的根脈和深境在很大程度上已被遮隱。從當代文明的角度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糟粕和種種價值體系的弊端是不容置疑的,但對於兩次世界大戰後深受物質文明泛濫之苦的人類來講,中國人文精神中那種與自然同體的世界主義的東西,無疑對未來的世界有著極大的啟示,因為對人類來說,「世界必須穩定下來,這才是避免陷於悲慘結局的惟一道路」(湯因比語)。

400多年前,義大利出版了一本轟動整個歐洲的書,這就是門多薩用西班牙文寫的《中華大帝國史》,該書用理想化的筆調,對中國這個「沉靜而有才智的民族」作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盡善盡美的描寫。現在看來,該書顯然不盡正確,甚至荒謬之處頗多,但書中對中國人文精神的頌詞,卻很值得引起注意。

在歐洲歷史上,伏爾泰、盧梭、黑格爾、康德、謝林、亞當·斯密、威爾斯、托爾斯泰、沙畹、雅斯貝爾斯、弗賴、托尼、李約瑟等等一些大思想家大歷史學家都高度關注過中國人文精神。湯因比是這些人中的代表,當有人問及如果允許他在世界歷史的某一瞬間重新降生,他願選擇何時何地時,他毫不猶豫地帶著嚮往的神情說願意降生於公元前一世紀的中國新疆(也就是那條剛剛興盛起來的聞名世界的絲綢商道上)。

湯因比生前曾多次提及,中國在未來將扮演人類文化主軸的角色,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第一,中華民族的經驗。在已過去的21個世紀中,中國始終保持了邁向全世界的帝國實體,成為名副其實的地區性國家的榜樣。

第二,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逐步培育起來的世界精神。

第三,儒教世界觀中存在的人道主義。

第四,儒教和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義。

第五,東亞人對宇宙的神秘性懷有一種敬畏,認為人要想支配宇宙就要遭致挫敗。這是道德帶來的最寶貴的直感。

第六,這種直感是佛教、道教與中國所有哲學流派共同具有的(除去已滅絕的法家)。人的目的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種必須和自然保持協調而生存的信念。

第七,以往在軍事和非軍事兩方面,西方人雖然在把科學應用於技術的競爭中佔有優勢,但東亞各國將可以戰勝他們。

湯因比所強調的中國文化所具有的世界精神一點不假,有一件事情足以證明這一點:著名的義大利耶穌會教士利瑪竇於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時,他發現明朝軍隊是他周遊世界所見到的數量最龐大、裝備最精良的軍隊,與此同時他還發現這支強大的軍隊完全是防禦性的,中國人沒有想到過要用強大的武裝來侵略別國(見利瑪竇《中國札記》)。黑格爾認為世界歷史開始於中國。

萊布尼茨認為中國人的兩大特點是愛好和平與敬神尊祖。費正清強調中國的人文主義特點是:忍耐、愛好和平、講調和、守中庸、保守知足、崇拜祖先、尊敬老人與有學問的人等等,這一切體現了以人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人本主義;而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保守安逸生活,正是中國人理想中的生活。另一個大漢學家李約瑟則認為中國人的特徵是道德倫理觀念較重,具有恭敬的自謙性處世心態和人道主義精神,另外,中國人的世界主義和大同思想也是非常突出的。在歌德看來,中國是一個在一切方面都保持節制的民族,這正是它的文化從不間斷地維持了幾千年之久的原因。

這一點,湯因比和池田大作也深刻地認識到了。在眾多點評中國民族精神的大家中,印度大學者出身的總統拉達克里希南的一段話值得注意:「中國人是愛美的。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宮殿。一切物體———城市與廟宇、田野與花園、桌子與椅子、小小的茶杯與筷子等等,中國人都想使它們變得美麗。最貧窮的僕人也以美的方式吃光剩飯。美是他們生活的面紗,是他們田園的色彩。」透過中國人文精神那陳舊靜美的闊大面龐,穿過中國深厚而古老的傳統大地,驀然回眸,我們實際上已經察覺到,無論是燦爛的榮光,還是沉重的恥辱,中國文化最動人之處,在於人與自然之間神秘而敞開的親密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所形成的生活和文化。對中國人來說,靈魂的拯救不是來自於上界的神,而是來自於腳下的大地。正所謂:「雲煙影里見真身,始悟形骸為桎梏;禽鳥聲中體自性,方知情識是戈矛。」南人與北人

歷史地理是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和基礎。作為巨大復雜的文化實體,中國文化中的地域性差別是非常大的。對這種差別最簡單的劃分是把中國劃分為南北兩大塊。按照自然地理,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淮河是中國結冰的河流中最靠南的一條大河)。而按照文化地理,那麼明清以來以長江為界大概更為合理,更有說服力。

巴克爾說:有四個主要自然因素決定著人類的生活和命運,這就是:氣候、食物、土壤、地形。除此之外,長期性的文化基因傳承和沉澱也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南北文化的差異。民國大學者劉申叔說:「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間,多尚實際。南方之地,水勢浩洋,民生其間,多尚虛無。」北方遼闊的黃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壯麗,氣候乾燥寒冷,天空高曠凄涼,植被貧乏,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強悍、豪爽、嚴謹。而南方水流縱橫,山色清華,植物華麗,氣候溫暖濕潤,雲霞低垂清靈,在這種環境下,人物的性情多柔婉、細膩、靈捷、浪漫、精明。北方人的主食是高粱、大豆與白面,所以培育出了北方人魁偉與剛健的體魄,同時,這些作物的耕作需要人們之間的協作,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與政治意識就突出出來了。

而南方人以稻米為主食,所以有著靈巧的心性,同時,「水稻栽培往往促進分散的離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喬伊斯·懷特語),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視政治的個性就較為突出。魯迅曾說: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但厚重之弊在愚,機靈之弊在狡,從相貌上看,北人長南相或南人長北相者為佳。王國維對南人和北人的評價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熱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實行。」

下面林語堂的這段話,是比較能抓住南北人文差異特點的:「北方的中國人,習慣於簡單質朴的思維和艱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壯、性格熱情幽默,喜歡吃大蔥,愛開玩笑。他們是自然之子。從各方面來講更像蒙古人,與上海浙江一帶人相比則更為保守,他們沒有失掉自己種族的活力。他們致使中國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地方割據王國。他們也為描寫中國戰爭與冒險的小說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東南邊疆,長江以南,人們會看到另一種人:他們習慣於安逸,勤於修養,老於世故,頭腦發達,身體退化,喜愛詩歌,喜歡舒適。他們是圓滑但發育不全的男人,苗條但神經衰弱的女人。他們喝燕窩湯,吃蓮子。他們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學家,戰場上的膽小鬼,隨時准備在伸出的拳頭落在自己頭上之前就翻滾在地,哭爹喊娘。他們是晉代末年帶著自己的書籍和畫卷渡江南下的有教養的中國大家族的後代。

那時,中國北方被野蠻部落所侵犯。」感覺中,北方文化像高山一樣崇高、庄嚴、敦厚、朴實、壯闊,南方文化像流水一樣靈秀、柔情、細膩、飄逸、夢幻。這實際上是同一文化的兩種異質,就像一個英偉豪爽的大丈夫和一個溫婉美麗的柔女子,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家庭。若以區域文化詳細劃分中國文化的話,可以劃分出很多,主要類型有燕趙文化、三秦文化、三晉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關東文化、荊楚文化、草原文化、嶺南文化、青藏文化、巴蜀文化、滇雲文化、西域文化、台灣文化等。在本書中,我們將對其中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區域文化進行一次深度的觀照及巡禮。

歷史名人與文化地理一則幽默說:讓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以大象為論題寫一篇文章,德國人寫的是《大象的思維》,法國人寫的是《大象的情愛》,俄國人寫的是《俄羅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大象》,中國人寫的則是《大象的倫理道德》。另一則幽默說:一幢雜居著各種民族的大樓在失火後,猶太人首先背出了錢袋,法人立即搶救情人,中國人則奮不顧身地到處尋找老母。這兩則幽默形象地把隱藏在心靈世界中那種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質渲染出來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淮河以南的柑樹能結出又大又甜的柑果,移栽到淮河以北後只能結出又小又酸的枳果。作為人文地理秘密塑造出的塗滿油彩的標志性個體,歷史名人從來就不外在於人文地理的母胎。如果把歷史名人喻為魚,人文地理就是水,如果把歷史名人喻為樹,人文地理就是土地。離開一定區域的自然與社會交匯的總體背景去奢談歷史名人,無異於緣木求魚。歷史名人恰恰是區域性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精神最大標記」的一種充分體現,同時它也進一步修補和深化了人文環境的外部功能。19世紀末年,泰納·勃蘭克斯等風頭強勁的文化歷史學派認為,種族、環境和時代是決定人文地理深境中民族文化的三大要素,其中特別突出的是種族因素,他們斷言種族因素中的天賦、情慾、本能、直觀是決定民族文化特徵的「永恆沖動」。

20世紀前期,弗洛伊德的高足奧地利心理學家榮格一生都在強調「集體無意識」的巨大影響力。在他看來,每個人一生的行為都受到背後一隻無形大手的控制,這支大手就是長期以來積淀在傳統中具有文化同構特徵的綜合價值觀念,它是人文地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齊魯文化為例,盡管如劉禹錫所說,齊魯人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地區差異,「鄒人東近沂泅,多質實;南近騰魚,多豪俠;西近濟寧,多浮華;北近滋曲,多儉嗇」,但從總的角度來看齊魯人給人的印象是壯實英偉、淳樸厚道、耿直重情、富有同情心,潛含著英雄主義的陽剛豪灑之氣。在今天,齊魯人被認為是保留中國北方傳統風尚最多的群落,提到北方人人們最先想到的首先是他們。在中國文化的主流思潮中,在早期儒家文化中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質。

傳統儒家文化的正脈發跡於齊魯,除了文化聖人孔子以外,早期主要人物絕大多數都出現在這一帶,諸如孟子、子思、曾參、顏回、子路、子貢、曾皙、公冶長、原憲、伏生、主父偃、孔融等等。這一精英群體在齊魯文化中應運而生並非偶然現象,只有適合於營造儒家思想的人文地理模式中這一切才可能發生。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齊魯自古出賢相。諸葛亮、管仲、晏嬰、王猛、王導、房玄齡等歷史上重量級賢相都是山東人。齊國的建立者姜子牙和魯國的建立者周公旦也是兩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賢相。另外,有人推斷商代著名的賢相伊尹也是山東人。山東歷史上賢相輩出的情況與唐代以前這里發達的經濟、深厚的儒家氣脈、雄渾的人文情貌是分不開的。「文章不療山水癖、身心每被野雲羈」。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區域文化的閑書,一本圖文並茂的文化隨筆集。書中浮現著的正是中國那無比古老、碩大漫長的鮮活身影。讀者手持一冊,坐於斗室帷幄之中,而能在綜羅百代的廣博細微中餐霞飲月、燕閑清賞,則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此中有深意,如清初文人張潮所說: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瞄準「中國區域文化」這一靶心,我們大可以施展身手,因為中國實在是太大了,名山大川多得不得了,而歷史更是長得令人目瞪口呆。這和喜歡回憶歷史的美國人大不相同,美國歷史就算從1776年算起,到今天也只有200多年,難怪法國人譏諷說,美國人喜歡回憶歷史,但一回憶到他們祖父的父親那裡就再也回憶不下去了。

閱讀全文

與普陀哪裡找工業垃圾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皋搬經鎮上有哪個工業園 瀏覽:51
東莞汽車市場有哪些 瀏覽:425
昆明華途威汽車維修公司怎麼樣 瀏覽:894
新款賓士c級哪個好 瀏覽:163
汽車空氣空調濾芯多久換 瀏覽:337
奧迪水箱表面多久清洗一次 瀏覽:199
大眾cc和寶馬一系哪個好 瀏覽:130
汽車年檢驗怎麼做 瀏覽:660
工業電磁閥一般多少錢 瀏覽:583
自動擋汽車如何減速換擋 瀏覽:521
賓士e和奧迪a6哪個安全系數高 瀏覽:588
奧迪a4l多少錢可以提車 瀏覽:378
寶馬328方向盤怎麼設置 瀏覽:406
奧迪六十多萬的車有哪些 瀏覽:234
汽車轉向助力器如何記憶更改 瀏覽:117
什麼汽車檔位好看 瀏覽:840
8萬汽車首付一般是多少 瀏覽:804
威志汽車哪個是藍牙 瀏覽:281
2013款寶馬x3用什麼主機 瀏覽:171
榮威四座電動汽車多少錢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