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魚田堡工業園區多少年建成

魚田堡工業園區多少年建成

發布時間:2024-06-29 13:59:50

①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論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自改革開放初期建立以來,艱苦創業、積極探索、銳意創新、大膽實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對外開放、體制創新、產業集聚、科技創新、集約用地、城市建設等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發揮了窗口、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已成為開發區經濟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隨著內地國家級經開區的加快建設,經開區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蓋了開發區主要的經濟區域。
第「十三」和第「四六」個五年遠景規劃,必應為建設美麗富庶文明快樂新鐵嶺。
同時,經開區的內涵不斷拓展,經濟水平快速提高,產業結構顯著優化,職能最大可能地使經濟朝著預定目標發展。當然,在一些市場取向型改革的國家中,出於培育市場、擴大市場機製作用范圍和力度的考慮,也開始在鐵嶺經濟開發區有所發展了。參與了鐵嶺新城,開發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凡河新區和腰堡新城,以及新檯子新城和調兵山市的施工建設,投資環境最優的現代化產業重要集聚區,並取得了很大成績,也是正在創建中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開發區由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成立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開發區投資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進行開發區的載體建設,開發區歷經十幾年的發展。中國鐵嶺成為了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休閑度假,尊老愛幼,守孝道的美麗城市。

沈陽-鐵嶺城際鐵路全長59公里,起於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止於鐵嶺市凡河新城,是全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工程,也是繼沈撫城際鐵路建成後,沈陽經濟區又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它是全國最高水平的城鐵 約60%是高架軌道 高架橋平均距離地面8米。沈鐵城際鐵路由沈陽市和鐵嶺市共同出資建設,項目總投資114億元。沈鐵城際鐵路於2009年7月24日正式開工,沈鐵城際鐵路全程共設14個站位。起點為沈陽市皇姑區松山路(地鐵二號線起始點),終點為鐵嶺市凡河新城,2015年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准新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鐵地鐵項目,2015年底啟動新地鐵項標,預計2019年完工,起點是沈陽新檯子地鐵,終點站是鐵嶺西站。
如今,僅僅過去3年,5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基本建成,開工建設總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15平方公里拓展區基礎設施也已達「九通一平」;幾千戶動遷農民早已搬進新居,成為新區第一批市民;市技師學院、市規劃局、市商業銀行已經進駐新區,市、縣兩級行政中心也將於近日南遷;地方本科大學、財校、體校、軍體校、鐵嶺縣高中,以及東北城溫馨港灣,幸福里,銘邦上品,金月藍灣,淺水灣1號商業街,宇泰·金科府邸都已經建成;大型住宅小區淺水灣一號住宅和紫御豪庭都已封頂,第一條商業街鍾山柳岸已經開街,坐落在天水河畔的上海新天地商業街、香港恆基兆業商業步行街,幸福港灣,官台新苑,紅石郡,有巢式,金鼎觀瀾,水木華園,天力城,新宏國際城等住宅小區也已經開工建設;凡河、天水河、如意湖、蓮花湖、鑽石廣場、鳳冠山、朱雀島等景觀工程已經完成,一座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中國北方水城,已經矗立在遼北大地上。
鐵嶺縣凡河鎮,凡河鎮位於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鎮政府駐阮家窪子,人口5.67萬人,面積172.85平方千米,經濟開發區[1]轄21個分場:柳條溝、溫莊子、何家屯、申家溝、左家溝、桑園嶺、秦家崗子、顧官屯、山咀子、殷家屯、周安屯、紅旗、帽山、老官台、官糧窖、茨芽屯、茨榆台、房身、山東、八家子。在經濟領域建立以102國道為依託的3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和工業隆起帶,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龍頭的綠色水稻栽培,以新屯奶牛小區為基地的畜牧養殖,以萬米路兩側綠色蔬菜為依託的蔬菜保護地生產的四大產業開發,給凡河全鎮經濟帶來騰飛之勢。2004年全鎮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到位資金3億元,初步形成橡膠製品及汽車零部件業、機電業、建築裝飾材料和農產品深加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全鎮69家民營企業年產值達4億元,現金突破1200萬元,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人以上,綠色水稻栽培面積達到4萬畝,「凡河」牌大米已獲國家認證,遠銷省內外,並出口東南亞。新屯奶牛小區是初具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奶牛小區,在小區的推動下全鎮養牛戶達到350戶,年飼養量達到2500頭,以得勝畜禽公司為龍頭,肉雞飼養量達到220萬只。以萬畝綠色蔬菜開發為基地的蔬菜保護地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4.5萬畝蔬菜保護地年產1.2億公斤,年產值18億元。
撫今追昔,東北文化「二人轉」的發祥地,企業林立,經濟發達,百姓富裕,經濟和文化在這里交融,到處都綻放著無限的魅力,腰堡位於沈北新區北6公里、鐵嶺新城南5公里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公路和鐵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城區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萬人,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地區財政總收入2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6億元。
昌圖縣隸屬於遼寧省鐵嶺市,區域總面積4317平方公里,下轄39個鄉鎮(場),43個社區,450個行政村,總人口為104萬人。其中,所轄鎮有26個,分別為八面城鎮、昌圖鎮、老城鎮、毛家店鎮、寶力鎮、亮中橋鎮、三江口鎮、雙廟子鎮、泉頭鎮、金家鎮、朝陽鎮、頭道鎮、馬仲河鎮、此路樹鎮、老四平鎮、大窪鎮、傅家鎮、四合鎮、古榆樹鎮、七家子鎮、前雙井子鎮、四面城鎮、東嘎鎮、曲家店鎮、通江口鎮、大四家子鎮;所轄鄉有7個,分別為下二台鄉、平安堡鄉、十八家子鄉、長發鄉、太平鄉、大興鄉、後窯鄉;所轄農林場有4個,分別為寶力農場、傅家林場、新鄉農場、虻牛馬場;所轄農場辦事處有2個,分別為兩家子農場辦事處和三江口農場辦事處。
全縣地貌由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遼河平原過渡,土壤類型由東至西分布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風沙土。根據境內的地形、地貌、土壤類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體可劃分為四個區。東部低山丘陵區:本區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來層巒疊嶂,青翠欲滴,群峰聳峙,林壑幽美;盛產名貴的中草葯及山貨野果;該區多為棕壤性土壤,適於農果木綜合利用,多種經營,全方位發展。中部漫崗平原區:本區地處漫崗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地利用率高,農業產業發達,是縣內重點產糧區之一。西部沿河區:本區分布在遼河、招蘇太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較好,適於稻麥生產。西北風沙區:本區因受內蒙風沙影響,多為風沙土壤。土質瘠薄,地力貧瘠,是縣內低產區;該區未利用地較多,適宜發展林牧業;在種植業方面適於發展花生、地瓜等經濟作物。
昌圖縣屬於中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明顯,雨熱同期。春季氣溫回升較快,多為降水少,春風大,空氣乾燥;夏季天氣多為悶熱多雨,最高氣溫可達36℃;秋季多是天高雲淡、秋高氣爽的好天,氣溫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氣寒冷,最低氣溫可達-33℃。昌圖縣西部是遼河沖積平原,西北為風沙區,河流除遼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屬遼河水系。境內有遼河、東遼河、招蘇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馬仲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條,已建成中小水庫64座,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總量達6.1億立方米。
腰堡新城按照「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高品位開發建設,高標准管理運作,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魅力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建設累計投入資金達19.7億元,部分路網等基礎工程基本完成,沈鐵二號公路腰堡段全面竣工,城區建設面積完成1平方公里。建成了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康興家園和石山子農民新村,1.3萬平方米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2萬平方米群眾文化活動廣場,3.5萬平方米綜合性服務中心,10萬平方米的康興佳苑小區;完成中鼎花園項目45萬平方米的規劃設計,年內將動工建設。
腰堡新城以遼寧專用車和汽車零部件兩大產業基地為載體,全力引進大項目、大企業、大集團,不斷壯大經濟發展實力。2010年新簽約項目126個,新開工項目63個,產業集聚初具規模。為保障新城建設順利有序開展,在原有徵地基礎上,2010年完成腰堡、沙坨子、友誼三個村征地8000畝;大康屯村整體拆遷856戶,置換土地1200畝,征地1.2萬畝,整合工業用地達到3.6萬畝。隨著郵政、移動、網通,商業、工商等銀行和服務企業的強勢進駐新城,房地產、金融、餐飲娛樂及商貿物流等綜合配套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新城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鐵嶺縣腰堡鎮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鎮,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鄉鎮,多次獲得省、市、縣級先進黨委標兵等榮譽稱號。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確定了「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服務工業化」的發展思路,牢牢把握鐵嶺市建設生態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天時,緊緊依託打造中國專用車之都——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的地利,率領3萬腰堡人民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有力地推動了區域經濟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2009年,全鎮社會總產值實現104.6億元,增長67.8%;其中第一產業總產值2.35億元,增長0.86%;第二產業總產值98.5億元,增長69.6%;第三產業總產值3.8億元,增長99%;地區財政收入實現7180萬元,增長50.6%;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860萬元,增長52.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00元,增長22.7%。
在加快沈陽經濟區新城建設中腰堡新城是沈鐵城際連接帶的重要增長極,腰堡鎮將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按照沈陽經濟區的總體規劃和統一部署,圍繞市、縣整體發展戰略,以實現沈鐵同城化為目標,以產業集群為支撐,以加速城鎮化進程為載體,立足於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和實力,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力求在工業化、城鎮化上實現新突破,是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的新亮點。
這里地處東經123°34′,北緯40°09′,屬北溫帶半大陸性季風氣候。水力資源充沛,境內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和庫容量309萬立方米的懿路水庫一座;電力能源充足,擁有兩座大型變電所,送電量可達16萬千伏安;通訊網路暢通,擁有6座微波通訊發射塔;礦產儲量豐富,有儲量5000萬立方米聞名遐邇的高級建築材料「東北紅」大理石,儲量8000萬立方米的石灰石,以及具有一定開采價值的砩石、鉛、鋅等礦產資源。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9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3736戶,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萬人。民族有漢族、滿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蒙古族。全鎮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耕地5095公頃,林地1780公頃,水域面積440公頃。2010年4月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沈陽經濟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將新檯子鎮建設成為沈陽經濟區沈鐵城際連接帶新檯子新城。
鐵嶺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乘車去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去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新市鎮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規劃人口6萬人,目標建成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較高、居民文化生活豐富,適宜居住與創業的現代化綜合型新城。新檯子新城北距鐵嶺新城區和東北國際物流城7公里,南與沈陽沈北新區相連接,京哈鐵路、102國道、哈大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的沈鐵輕軌線縱貫境內,距沈陽桃仙國際機場30分鍾,距鐵嶺新城區10分鍾,南北交通非常便捷。
區位優勢突出。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幅員面積114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5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5.3萬人。近年來,新檯子新城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傾力打造「遼北第一鎮」,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
交通優勢明顯。新檯子新城區位條件好,交通發達,通訊便捷,發展條件優越。位於鐵嶺的南大門,南依沈陽市區26公里,北靠鐵嶺市21公里,東連撫順,西銜鐵法。哈大高速公路、102國道、京哈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等高標准鐵路和公路並駕齊驅、縱貫南北。距沈陽國際機場50公里,距鮁魚圈港190公里,距錦州港250公里,距大連港420公里,出海入關非常便利。
資源優勢突出。這里工業基礎良好,勞動力廉價,政策優惠,環境優良。鄉鎮企業規模和效益同步增長,民營骨幹企業異軍突起。有遼河、萬泉河兩大河流,水資源豐富。有兩座變電所,電力資源充足。設有微波發射塔5座,無線通訊網路暢通,是遼北第一個成為電話鎮的鄉鎮之一。
政策環境良好。近年來,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下,遼寧老工業振興的步伐加快。在國家、省宏觀戰略的指引下,新檯子新城將建設新城、改造舊城區基礎設施作為目前的工作重點,必將獲得資金籌措、發展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撐。
新檯子新城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新鎮政府辦公樓、九年一貫制學校已選址完畢,正在進行整體的設計。沈鐵2號路(新檯子段)施工已全面啟動。萬泉河橋工程已施工完畢,開春鋪設黑色路面即可完工。裝備製造學校、農民新村建設已經開始施工,預計2011年內可以完工。鎮內各街道已安裝路燈,所有陳舊管線進行全面改造。全鎮種植各類樹木近5萬棵,綠化1.5萬平方米。09渠鋪設排水管線260延長米,平整場地綠化,鋪草坪3000平方米。
新檯子新城將藉助沈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黃金機遇,依靠新城的區位、產業、資源、政策優勢,實現新城建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
調兵山市原名鐵法市,是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市,1982年9月成立市人民政府,1984年10月改為鐵嶺市鐵法區,1986年9月恢復市級建制,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國家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遼寧省文明城市建設標兵市、遼寧省園林城市、遼寧省平安市、遼寧省十個最干凈城市之一六項殊榮。
全市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7平方公里,總人口23.9萬,其中城市人口1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14.7萬人,共有漢、滿、蒙、朝、回等23個民族。下轄3個建制鎮,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4個社區。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查明礦藏1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煤層氣儲量293.9億立方米,年抽放量9000萬立方米,目前以每年1000萬立方米的速度增長;煤矸石4000萬噸,是國家規定今後生產建築材料的主要原料,年排放量500萬噸以上;硅灰石儲量達1800萬噸,目前年開采能力30萬噸。
調兵山市屬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日照豐富,春秋風大,寒冷期長。冬季以北風、西北風為主,乾燥寒冷;春季多刮南風、西南風,最大風力達7級,乾旱少雨;夏季雨水充沛,天氣較炎熱;秋季雨量減少。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的汛期。年均降雨量為560mm,7月份降水量最多,佔全年總降水量的29%。年均氣溫為6.7度, 相對濕度62%。7月份氣溫為最高月份,平均氣溫為23.8度;1月份為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18.3度。無霜期為155天,初霜9月30日,終霜5月2日。年均日照為2787.6h,年較差為649.1h,生長季節(4—9月份)日照為1511.3h,佔全年日照總時數的54.2%。調兵山市大風日較多,6級以上年平均出現67.8次,8級以上年平均出現37.8次, 其中以春季西南大風居多。
調兵山市地處遼河流域范圍內,境內主要河流有王河和長溝河,均為遼河一級支流,為季節性河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7304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總量為4484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61%;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820萬m3,占水資源總量的39%。人均擁有水資源320m3。(1)地表水利用現狀。地表水可利用量為2573萬m3,目前已開發利用量為358萬m3占可利用量的14%。由於全市三條主要河道均為季節性河流,因而地表水利用難度大,開發潛力很小。(2)地下水利用現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2256萬m3。到2004年地下水利用量合計1963萬m3,開采利用程度為70%。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為876萬m3(城市居民生活用水511萬m3、城市功能正常運轉用水365萬m3);農村生活用水量127.77萬m3;工業用水量1125萬m3,農業用水量1622萬m3。我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在總體上已近超采,受採煤沉陷影響的20個村屯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較大,最大已達12m,農民現有的提水設備已很難滿足飲水要求,必須打深井取水。
境內公路總長度達180.5公里。沈環公路貫穿東西,連接鐵嶺和法庫,礦區內公路通達市內各鎮街。其中,省級公路2條,總里程46.6公里;縣級公路2條,總里程8公里;鄉級公路11條,總里程75.2公里;村級公路8.9公里;專用公路4條,總里程40公里。干線公路好路率達100%,縣以上公路好路率100%,全市公路密度為7.52公里/萬人,0.686公里/平方公里。
2007年春季以來,調兵山市調兵山街道積極協調爭取資金。對3707畝採煤下沉區土地進行復墾,整個復墾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調兵山街道採煤下沉區位於尚三家子村,大部分地段處於曉明礦、大隆礦采區,面積3707畝。該街道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調兵山市國土資源局進行土地復墾,為老百姓辦實事。該項目總投資1025萬元,規劃設計分三個區進行復墾。通過復墾發展高效現代農業、現代工業,形成集旅遊、觀光、娛樂、服務開發等為一體的新格局。共修建佔地50畝的高標准魚塘5個:建佔地200畝的小型工業園區一處,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現代工業;建佔地100畝的高標准蔬菜大棚20棟,生產綠色無公害蔬菜;建橋梁一座、500型涵管4處;修田間路2400延長米、生產作業路2300米;植樹47000株;對復墾土地進行改良,種植高效農作物。同時修建文化廣場一個、文化長廊一處、涼亭兩處,並通過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真正成為人們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開原市位於遼寧省北部,位於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側。東與西豐縣、清原滿族自治縣相毗連,南與鐵嶺縣交界,西與法庫、昌圖縣接壤,北鄰吉林省梨樹縣。東經123°43′-124°48′,北緯42°6′-42°53′。東西長89.4公里,南北寬86公里,截至2014年,開原市總區域面積3164平方公里。 開原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多丘陵地帶。東南多山,為長白山支脈,屬山地丘陵,海拔在200-600米之間。主要山峰有城子山、砬子山等,海拔在800米以上。西部地勢低平,為清河、遼河沖積平原一部分,海拔在50-100米之間,土質肥沃,適於機耕和灌溉,中部屬於半丘陵半平原地帶,全境為六山半水三分田。 開原市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期長達4個月,最冷月份在1月,平均氣溫在-14.5℃左右,極度低溫為-35℃;夏季炎熱,一般可持續3個月,最熱月份在7月,平均氣溫在23℃-24℃左右,極度高溫為36.5℃。全年日照時數約為2585小時,以五六月較長,十一、十二月較短。初霜期在9月下旬,4月末為終霜期,無霜期為145—16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為678毫米。春夏多西南風,秋冬多西北風,平均風速每秒4.5米。 開原境內大小河流160多個,主要河流有遼河及其支流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五大河流。清河水庫、南城子水庫、關門山水庫等大小水庫9座,總蓄水量10億立方米;地下水有三大水系,水質達到國家二級飲用水標准。開原境內有遼河、清河、寇河、柴河、沙河等大小河流166條。

② 廣西玉林市工業生產基地在哪裡具體位置是什麼謝謝


玉木宏玉木街街位於玉林市,玉林市,居民Yuzhougou政府領導機關和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廣西東南部和雷州半島。街道下轄12個社區居委會,168個居民小組,面積為?29平方公里,總人口1910人。

玉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靠在城市中心的區位優勢,結合自身特點,建立「的理念,依託的城市發展?城市服務,全面推進社區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和貿易的強烈街道玉城街道在城市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工業,商業,房地產,現代服務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街道經濟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充沛的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南流蛇紋石波折和曲折貫穿整個嗎?環境,從東到西,灌溉,土地肥沃,農業發展,糧食,蔬菜,水果和潛力巨大,花卉種植和淡水魚在農業,畜牧業和生產基地,玉林市「菜籃子」工程建設中,著名的漁米之鄉,礦產資源,如石灰石,火山土,主一身之的生產基地,生產高品質的原料,水泥,紅磚火山灰土儲量均居全國第一東南部,廣西鄉鎮。水月岩明珠湖風景區,古渡,雲龍大橋玉國家公園的旅遊資源,鎮有一個總的工廠,1363和1333家企業,個體工商戶,水泥,紅磚,鑄造,食品,針織,服裝,皮革,錫加工,紡織,交通運輸等特殊行業,在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890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7.8%,比去年同期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13472萬元,41976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GDP)62843萬元(GDP )稅269690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鎮13個行政村,村水,電,道路和基礎設施,廣播,電視,電信,通過快捷的溝通。此外,文化,教育的蓬勃發展, ,健康,科學和技術,民政,民兵,節育,婦女和兒童,老人和其他各項事業
南江街位於榆林市南郊,城市和農村鄉轄348個村民小組的1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人口75000人,總面積?79平方公里。

南江街,南江街的位置, ,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商貿繁榮,經濟較發達。李湛鐵路,玉林至北海,廣東省,茂名市和其他主要道路?西南方向的海上通道,玉林火車站,玉柴機器,玉林制葯超過130直直區,直接在位於境內的大型和中型的企業,有效帶動了社會的發展;亞熱帶季風氣候,充足的陽光,雨量充沛,南流蛇紋石曲折和曲折,將通過整個領土,從東到西,灌溉,土地肥沃,農業發展潛力巨大,建立了生產基地,糧食,蔬菜,水果,花卉,淡水魚養殖,畜牧養殖,玉林市「菜籃子「工程,著名的漁米之鄉,礦產資源,主要是石灰石火山灰土壤的生產基地,高品質的原料生產水泥,紅磚,在鄉鎮排名第一,廣西東南部火山灰土壤儲備水月岩明珠湖風景區,古渡,雲龍大橋玉國家公園旅遊資源,鎮有一個總的工廠,1363和1333年的企業,個體工商戶,水泥,紅磚,鑄造,食品,針織,服裝,皮革,錫加工,紡織,交通等特殊行業,在200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13472萬元,41976萬元,11890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7.8%,比去年同期。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GDP)628.43萬億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稅269690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13個行政村,村水,電,道路和基礎設施,廣播電台,電視台,電信,該鎮通過快捷的溝通。此外,文化,教育,衛生,科學和技術,民政,民兵,節育,婦女和兒童,老人和其他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

區西榆林市西郊的一條街,西部城市街道,鎮有總面積?27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人超過9個村莊城市管轄?童步嶺工業園,2004年,街道,工業和農業產值5.05億元,財政總收到1576萬元。數以百萬計的全國農民先進的健身活動,鎮,獲得榮譽稱號的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地區,自治區,直轄市直屬中央政府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十一五」鄉鎮黨委。

西鎮,榆林市規劃貿易中心,物流中心和工業集中區,玉林市,搜集材料。已建成的五金機電批發市場,樓宇建築及裝飾材料專業市場,目前,正在籌建的中國城市汽車,摩托車市場。林村產業集群,塘步嶺工業園,並希望國家嶺產業集群,的行業環高等級公路。
/>西鎮,勞動力資源豐富,在社會各界的大量熟練的工人,普通職員,月薪400-500元。足夠的力量,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平均價格為0.45元/千瓦時。
北部的
4的北的城市街道北大街Yuzhougou的,轄14個行政村,192個村民組的面積的64平方公里2004年的4.8840億人口,面積的?2,026.65公頃,耕地面積,糧食種植面積?1000多公頃。地方特色產品為基礎的農業香蕉,桃子,甜的桃子台灣規模種植的發展,谷山,潘玲主要是香蕉,桃子水果生產基地,鍾周,西岸,阿爾卑斯山的主要蔬菜種植基地。主要旅遊景區點高山區村的古建築清王朝的房子,高山區村在2004年被命名為城市的文化遺址保護單位,在明清持有一個高山村,俗稱「七星月7拱包圍的小山村。徐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在1637年,高山旅遊的地方。祠堂的高山村文化為主要載體的住宅群,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在廣東,廣西古明明確祠堂1360150古民居,舊的布里克巷(Brick Lane),古墳,古井,古戲台古老的劇院,古跡,古城牆和古建築。年接待遊客超過15,000人。觀音山度假旅遊中心設在我的家鄉,每年平均接待遊客超過20000。

鎮財政收入6038000元的2004年,鄉鎮企業1.5670億元,總產量人均收入農民2315元的,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200萬7000萬元的工業項目。

山街坐落在山街道玉林市東郊,324國道貫穿鎮轄12個行政村,235個村民小組,面積52平方米平方公里,人口52297人,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6‰,耕地1.2萬畝,糧食種植面積?3499500英畝,農業機械總功率,森林面積24660千瓦? 911.3公頃
鎮黨委,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思想,按照了建設「玉走廊」的新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產業繼續住在村裡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第三個2個彈簧的黑色種子生產基地,並促進經濟發展的城市。鎮一石透花,太陽,在花卉基地由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授予的「全國花卉生產基地。在2004年,鎮的財政收入1620萬元,其中農業產量價值為138萬元,鄉鎮企業產值3.15億元,人均收入農民2550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

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首先,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的貨物,工業和貿易的發展思路,加快城鎮化步伐,強調閎刀化凱汽車城汽車城汽車城建設和市弘道華凱汽車市環東塑料製品廠市房地產跟蹤的建設新的項目,在房地產和其他服務工作,林楓,發展特色農業,繼續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優先的特點主要農產品無公害蔬菜,葯材,花卉,盆景,三,傳統產業做大做強,紙漿和造紙,建材工業,鑄造工業及餐飲服務。

在過去的幾年中,玉鎮和革命老區,文化和生態家園建設,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以及走廊。加強投資8億元的明珠路二泉段1公里,1.74公里的大囊村四級公路0.8公里,硬化建立滕楊石山泵站,尖山投資1.14億元,陽光,大的囊腫,結石,池塘人飲工程群眾中四村建設沼氣池271投資3.2億元,投資45萬元在石棠小學的教學樓建設,在建設的主要投資2億元建設的三個層次大囊村衛生室山區發展,街道的41個路燈照明工程,安裝,引導投資56000元建立二泉村委會辦公樓,並進一步提高村任職的條件。

茂茂林鄉位於林的玉容公路(324國道),西榆林市東部,Yuzhougou,相鄰的東北部,榆林市?的北流市交界處,北流耦合區域。全鎮總面積的? 83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278個村民小組,人口在2004年的50,64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耕地面積的城市嗎?糧食種植面積2250公頃? 1652公頃?31780千瓦農業機械總功率的森林面積。茂林鄉的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主景區天門穿境而除了馬漢營源冰3066公頃網站的宋芳程度的主要功能的城市廢墟蓮花山,蒲廟,龜頭嶺森林公園,根,板栗系列產品。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地區?鎮先後被評為村民自治示範鎮科技示範鎮,文明鎮,小城鎮建設,在自治區重點鎮。 。
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49816萬元,財政收入2089萬元,農業總產值7475萬元,企業的產值,人均收入456640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128萬農民2460元。

近年來,茂林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鎮工業的發展戰略,行業確定的戰略重點鎮的經濟發展林何振梁,充分利用和依靠毛,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積極引進和培育了一批新的工業企業項目,初步形成了主要建材,陶瓷,食品加工,五金,日用品製造,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茂林鄉前進道路上的工業城市玉林。

仁東鎮
【概述仁東鎮榆林市西北區? 63平方公里,東和各地市接壤,北部,南部和西部的城市,北興業縣,福綿管理區福綿鎮,大平鎮,龍安鎮榆林?道路和城鎮,國家的最先進的李湛鐵路,324國道,高速公路玉鎮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城鎮。鎮轄13個行政村,325個村民小組,52個自然村,總人口53329人,農業人口49,8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7.64鎮的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2370公頃?森林面積3576公頃? 2039.9公頃,水庫,池塘面積? 3447英畝2539700千瓦農機總動力。鎮在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670萬元,3329500元的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1,898元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4億元,財政總收入,人均收入農民1948元的,4566200元在2004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5619億元人民幣,財政收入,人均收入農民2107元的4485000元的。
[經濟發展]肯尼迪?舉行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強鎮富民鎮工業發展的思路,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農業龍頭企業,努力建立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社會

發展戰略,按照「強區的面積?工業和貿易,增加投資,提高工業項目儲備。鎮鄉鎮企業得到了快速的增長,在第九個五年計劃中,發展成」15「繼續增長穩步推動下,多輪的多軌運行的方向,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點火,「村村通,戶戶冒青煙」零星和操作集中在小城鎮和園區的發展與轉變,從粗放型向精和特殊行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全鎮有294個體私營業主的構建仁東鎮工業集中區,塘步嶺,鶴林依山而建,王學五個工業區的計劃。工業企業造紙,食品加工,金屬製品,化學品,針織,塑料製品。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2001年,仁東鎮工業企業,44,投資金額為22530萬元,新上工業項目,其中超過10萬億超過6元的投資項目,項目,500-10 100 310 000 -500萬美元的項目,大部分新項目已建成投產,年增加稅收收入100萬元,解決1500人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在2004年一共有14家企業,總投資8350萬元,營業收入29712萬元,比去年同比增長48.79%,與2000年相比,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為156.25億元人民幣,年 - 上 - 年增長62.33%,2000年,3320000美元的實際所得稅費用支付,一個47.55%,增幅比2000年;僱用3631人,佔7.06%的鎮的農業人口,同比增長49.6%,較2000年,更多以往平均水平的速度發展,城市發展。

仁東鎮是一個典型的郊區的農業大鎮,農業蔬菜,香蒜種植,農業生產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集約化管理區,初步形成了無限冬瓜,苦瓜生產基地在村裡的甜村蓮藕生產基地,大鵬村潮州生產基地,龔咯,石頭村,西紅柿等農產品生產基地,共3860英畝的石頭地里的西紅柿一年四季都種植西紅柿的生產基地,著名的內部和外部廣西壯族西藏自治區木根苦瓜生產基地,引進香蒜品種耐貯性和運輸春秋苦瓜系列產品的紫色享譽全國的900畝,畝產7000多公斤的高產,平均畝收入超過11200元的,「萬元田人東鎮香蒜大,色紫,堅定的,豐滿的,辣的,辣,美味,高含油量很高的葯用大蒜的殺菌功能,開胃食品,醫葯,工業及其他用途,鎮秋冬季節,形成了習慣,每到冬季,家家戶戶大蒜,規模化種植26000畝,2004年。目前,鎮農業生產和5個工業帶的形成:冬天大蒜大蒜產業競爭力的產品,覆蓋城市范圍內,二,翡翠路,324國道段仁東圩鎮中心,輻射大鵬王陸淦,無限鶴林農業;大鵬,逄紅羅現代農業示範區為基礎的高科技經濟作物,一塊4丘陵北部山區果樹栽培;第五,總部設在彭,大鵬,王璐水產養殖。旗艦產品,在初始形成的產業帶,王路5行業的龐佟角魚養殖基地已成為廣西最大的孩子們的角落魚苗養殖基地,肉,魚市場的形成,大鵬,龐蔬菜市場甜蓮根市場, ,以及大蒜收購點在村裡傳開。

農業生產的發展,也帶動了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長富酸的植物材料,酷我音樂酸的植物材料為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企業,5000餘噸,年加工銷售農副產品,產品遠銷東南亞,西歐,穩步推進的過程中,農業龍頭企業,同時著眼於以下三黃雞肉,人參和雞肉品牌三隆場,主要是農業企業的任何東嘉豐肉牛場,充分發揮我鎮的農業發展,引導農民參與在農業業務優勢,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8
,慷慨大方鎮的鎮位於西北Yuzhougou交通。 324國道,172個村民小組,轄9個村面積? 30平方公里。在2004年的2702600人口,人口自然增長率9‰,耕地1428公頃,糧食種植面積呢? 1216公頃。農機總動力12300千瓦。 1112公頃森林面積的原生功能大蒜,花生,紅薯和其他產品。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GDP)191.1億元,財政收入236萬元一點零零七三十億人民幣產值,鄉鎮企業和農業產值的0.5692億美元,人均收入農民2301元固定資產投資0.68億元。

最近,富有同情心,和鎮黨委和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工業強鎮」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區,區,這想法?「的工作,區委,區政府,和工作導向,依靠的翡翠長廊」的建設,「振興工業,服務行業,」大會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中小型企業的商業機會,世博會的籌備第二屆會議的四大發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農業增量附加值的農業產品,加快產業發展步伐,農民收入,認真,主動調整產業結構,以做傳統行業和特殊行業的傑作,以確保是在收入的農民,以及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玉葯制葯生產基地項目介紹,該鎮的工業實力已得到顯著改善。更突出的優勢優化調整的紅薯,花生,大蒜等農產品,蔬菜種植,養豬和家禽業的蓬勃發展果酸類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規模酸產品加工企業。鎮的經濟發展勢頭。
9。
鎮,大橋鎮,位於玉林市的城市,桂平路8公里。的東方海北部和興業縣在小鎮北面的反相輸入端北流市大鎮,在西南邊境Yuzhougou酒鄉的土地面積??32.7平方公里的,管轄的行政村莊,139個村和組,一個總人口20,850人。在2004年,全市工業和農業的輸出值的67.33萬美元元,在財政總1191000元。BR />
位置大塘坡堤鎮三縣交界處,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堤防,堤防輻射5萬人口。圩鎮現有的商業和住宅的表面?劇情?30000平方米,每年集市交易量超過10萬美元左右。小城鎮的發展前景。區1.1公里的二級公路,4個20公里,四通八達,規劃的南(寧)廣(州)高速公路在鎮由鎮,鉛的出口。

面積為2.5公頃的坡地,山地2.5萬畝。坡耕地,可以發展成一個豐富的水電發展的中國中葯材,花生,水果等種植經濟作物,山,草,八角,竹子,速度常林,松樹,冷杉和其他經濟林木,蘇煙水庫三個水庫,三叉塘水庫,總庫容資源超過20萬立方米左右。蘇煙水庫

森林旅遊度假區大容山,山峰,深度延伸的城鎮居民飲用水的雙村大容山公園不到20公里的榆林市10天的榆林市榮山森林公園的旅遊開發價值的捷徑。

鎮煙花爆竹,食品加工,機械零件,主要是法律煙花共有11個生產企業,大型機械零部件企業,一些食品加工企業發展的商業潛力。大鎮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大量的技術工人在社會各階層,普通員工,約400-500元一個月。足夠的力量,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平均價格為0.45元/千瓦時。

③ 北流的經濟發展

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北流爭取到中央新增投資項目資金超3億元,是廣西獲得新增投資項目資金較多的縣(市)。2005~2010年累計新開工項目1721個,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5.14億元,是十五期間的4.71倍,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海螺水泥、佳鑫電子、興昂鞋業、三環工藝陶瓷等一批投資超億元的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洛湛鐵路、岑興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結束了北流沒有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歷史。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發展動力不斷增強。這是該市歷史上建設重大項目數量最多、規模最大、完成投資最多的時期。
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8.76億元,增長15.3%;財政收入7.43億元,增長17.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01億元,增長50.89%;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07億元,增長20.25%;外貿出口完成1.05億美元,繼續保持外貿出口超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1元,增長12.20%;農民人均純收入4916元,增長9.26%;金融機構新增貸款15.03億元,增長250.31%。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速是「十一五」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全市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63.49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53.31億元,年均增長14.45%;財政收入由4.52億元增加到9.06億元,年均增長1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1.38億元增加到100.18億元,年均增長36.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30億元增加到45.10億元,年均增長18.51%。2010年與2005年相比,實現了十二個翻番,即地區生產總值翻1.3番,人均生產總值翻1.2番,財政收入翻1番,工業增加值翻1.7番,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1.2番,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1番,農民人均純收入翻1番,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翻1.3番,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翻1.6番,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翻1.1番,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翻 2.2番,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翻2.3番。 2011年,北流市的三次產業比重優化為14:58:28,工業主導地位優勢更加明顯。 概況
北流農業發達,創匯型和加工型農業已佔主導地位。2009年,全市有水果83萬畝,名優水果佔90%。以牛品改為突破口的水產畜牧業發展加快。一些新的農業生產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實踐。農村以沼氣池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建設發展迅速,成為廣西和全國的典型示範項目。
北流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商品糧基地和荔枝生產基地,優質谷、荔枝、龍眼、提子、八角、蘑菇、奶水牛、三黃雞、優質芭蕉、中葯材、無公害蔬菜等農業優勢產品名聲遠揚,水稻免耕拋秧面積位居全國縣(市)第一,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被自治區農業廳認定為廣西首個無公害農產品(荔枝)生產基地縣(市)。全市發展了各類農業企業1100多家,其中年產值超1000萬元的25家,自治區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30.3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46.03億元,年均增長4.12%。土地進一步向規模經營集中,全市流轉耕地面積10.25萬畝,占承包地面積的23.02%。建成了無公害蔬菜、優質提子、香蕉、奶水牛等一批特色農業基地。涼亭集團、永旺合作社、兆周松脂廠等數十家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玉林市級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由3家增加到11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由1家增加到5家。該市被評為中國生豬調出大縣、無公害大米生產基地和廣西首個無公害百香果生產基地,奶水牛、水產品被評為自治區新興產業。
北流市重點推進國家糧食高產創建示範項目、現代農業水稻項目、超級稻推廣增糧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5個重點項目建設;農業產業化養殖種植加快發展,推動農業種植規模化生產向更高層次發展。2011年新增農業龍頭企業4家,玉林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6家,帶動群眾致富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農業
北流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農業資源豐富,是綜合性農業區。解放前,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下。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領導農民變革生產關系,努力發展農業生產。1950—1990年,縣財政用在支持種植業資金3587.9萬元, 發放農業貸款23624.6萬元。發動全縣幹部、群眾大力興修農田水利,積極推廣高產良種和農業新技術,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90年,農業總產值2.53億元(1980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49.76%;糧食總產量、農業總產值分別是1949年的4.59倍和7.27倍。
1950—1990年,糧食總產量平均每年遞增3.67%,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4.37%。1990年, 糧食畝產、總產分別比1978年增長73.31%和65.6%;糧食總產量和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3.39%和3.58%。農業商品產值22813萬元,商品率40.95%。農業不僅為近百萬人民提供糧食,而且為80%以上的輕工業和鄉鎮企業提供原材料,為出口商品提供貨源,直接或間接來自農業的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16.45%,70%以上的工業品銷往農村市場。
1950—1990年, 農業生產的發展經歷了曲折的道路。1958年10月以後,受「左」的影響,搞「大躍進」,實行「人民公社」,搞平均主義,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嚴重。1961年開展整風整社以後,糾正了左傾錯誤,確定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制,恢復自留地,放手讓集體和社員搞副業,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1965年糧食總產比1961年增長31.25 %。1966—1976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沖擊,把集體、個人搞副業被當作「資本主義傾向」來批判,農村中商品生產受到嚴重挫折;但農村廣大幹部、群眾堅守生產崗位, 糧食仍獲得增長,1976年糧食總產27464.8萬公斤,比1956年增長92.7%,可是集體現金收入極少。1979年,縣委、縣政府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後,認真糾正了農業合作化後期以來農村工作上的失誤,提高和放開農副產品價格,適當擴大自留地,恢復集市貿易, 發展以種養為主的多種經營。1981年9月以後,全縣農村人民公社實行聯產到勞、 包產到戶、 包干到戶的生產責任制。1983年糧食產量達到39747.63萬公斤,水果產量531.7萬公斤, 農業產值達2331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0.97%、5.77% 和17.03%。稻穀總產39032.5萬公斤,年平均畝產824公斤,榮獲全國農業先進單位稱號。1984至1986年,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中,減少了水稻種植面積,加上受自然災害的襲擊,糧食產量比上年雖略為減產,但單產還是排在全區的前列。1987年以來,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生產的領導,各行各業大力支援農業,層層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大力開展雜交水稻高產示範樣板活動,大面積推廣種植雜交水稻,1989、1990年糧食連續兩年獲得增產。1990年全縣糧食總產416182噸,年平均畝產828公斤,初步建立了糧食穩產高產體系。7月間,農業部副部長陳耀邦、劉錫庚及「雜優之父」袁隆平教授考察北流縣水稻生產時說:「北流縣水稻生產達到國家級管理水平」。 北流農民辛勤耕作,發展農業生產,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傅大任、區農業勞動模範李鎮全等是一大批農業勞動模範中的代表人物。
林業
北流縣在歷史上森林茂密,解放前,除杉林外,多為天然林,境內遍山樹木蔥蘢,也盛產竹子,有「斬不完的石梯竹,運不盡的北流木」之說。清末民初,全縣有林面積百餘萬畝,開始出現了公有林。《北流縣志》載,縣內松、杉、竹、薪炭除源源供應鬱林五屬外,還運銷藤、梧及廣東信宜、廉江等地。那時,珍禽異獸活動頻繁,圭江航運暢通無阻,惟後來山林火災不斷,高寒山區林木屢遭凍害,林木逐年減少。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林業生產,設置專門機構,興辦林場,開拓林區,在年年號召幹部群眾植樹造林的同時,多次用飛機播種造林。然而,由於人口激增,林業政策多變,加上1958年「大辦鋼鐵」和「文化大革命」動亂以及1980—1983年落實山界林權期間,多次出現亂砍濫伐,林木損失巨大,生態失去平衡,20世紀70年代圭江斷航,各種異獸珍禽亦趨絕跡。1985年以來, 縣委、 縣人民政府把植樹造林恢復生態平衡,當作大事來抓,堅決貫徹執行《森林法》,嚴禁亂砍濫伐,在執行國家限額採伐政策的同時,引進各種貸款 (國際貸款、開發性貸款、 信貸、無息貸款594.78萬元) ,連續3年飛播造林,到1990年,全縣有林面積159.99萬畝, 活立木蓄積量251.2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981年的22.59%增到1990年的42.92%,林業總產值(當年價)328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當年價)的5.8%。1991年成為自治區的滅荒縣。
畜牧業
北流縣傳統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禽為主,羊、兔次之。民國35年(1946)《北流縣統計提要》 載:全縣有牛4.61萬頭,馬40頭,羊947頭 (1947年為2094頭),豬3.99萬頭,雞22.18萬羽,鴨7.18萬羽,鵝1528羽。 解放後,1950至1957年,生豬飼養量由10.20萬頭發展到16萬多頭,年末存欄由5.54萬頭增加到10.73萬頭;耕牛年末存欄由5.72萬頭發展到8.57萬頭;家禽年末存欄由22.33萬羽增加到104.44萬羽。
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強調集體飼養,限制私人飼養畜禽,加以限價派購,畜牧業發展緩慢。 1978年年末,耕牛存欄6.88萬頭,生豬存欄29.27萬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經濟改革,允許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取銷派購,開放自由市場,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出現了飼養專業戶,1990年,耕牛年末存欄10.64萬頭,生豬年末存欄48.83萬頭,家禽年末存欄207.36萬羽, 分別比1950年增長0.8倍、 7.8倍和8.29倍,耕牛、生豬分別比1978年增長54.65%、 66.83%。1990年畜牧業產值426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6.88%。按畜牧業產值結構計,豬佔69.59%,牛佔14.34%,禽佔11.9%,其它佔4.10%(按1980年不變價計)。
漁業
縣內江河縱橫, 池塘水庫星羅棋布,魚類有120多種。但由於江河污染,流量下降、濫捕等原因,河魚種類和產量越來越少。1982年調查,過去江河中盛產的沙黃魚、鱤魚、桂花魚、白鱔、竹鯉等上十種珍貴魚類已極少見。加上用傳統方法養殖,漁業發展緩慢。1949年, 全縣池塘養魚水面積4900多畝,總產480噸。1950後,改進養殖方法,漁業生產有較大的發展。 1953年,縣人民政府在農業科配備幹部1人兼管漁業,1978年從農業局分出成立縣水產局, 有技術幹部2人,聘請農民技術員7人,行政幹部1人,負責指導全縣漁業生產。 1984年8月,縣水產局和畜牧局合並為畜牧水產局,1985年成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定編5人,由1名副局長專管漁業。1990年,全縣起水鮮魚2100噸,比1949年及1978年分別增長3.38倍和4.4倍。 北流縣工業歷史悠久,早在漢至兩晉期間便開始冶銅鑄造銅鼓;宋代,陶瓷業興起,但發展極其緩慢。民國初期,縣內開始出現用機器生產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北流晉光電力公司和北流利民米機。但全縣工業基礎很差,至解放前夕,除此兩家機器生產的廠家外,全縣只有22家小型碗廠,3間缸瓦窯,3家小型鑊廠,個體工業2023戶,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658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著手發展糧食加工(碾米)、木材加工、陶瓷、造紙等工業、手工業生產。1952年工業總產值為794.55萬元,比1949年增長20.75%。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對私營工業、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開始有全民所有制企業1家一地方國營北流縣印刷廠,公私合營企業9家,1957年產值達1227.42萬元,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平均年遞增速度為9.1%。 「大躍進」期間,新建了北流水泥廠、印嶺鋼鐵廠、耐火器材廠、澱粉廠、化肥廠、農葯廠,開采瞭望天洞、上垌、坡頭、三和等金礦和硫磺礦,各鄉鎮也紛紛興建農機、 農葯、化肥等簡陋工廠858個,工業盲目發展,工廠因缺乏能源、原材料和技術力量等, 後來不得不「下馬」。1962年,產值僅為875.39萬元。1959年至1962年,5年間平均年遞減率為6.54%。
三年調整時期(1963—1965),執行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生產得以恢復, 規模不斷擴大,到1965年年產值再次突破千萬元大關,達1415.04萬元,平均年遞增率為17.36%。第三個五年計劃時期(1966—1970) ,正值「文化大革命」前期,工廠動亂,生產嚴重下降。從1966年至1969年,各年產值均低於1965年。1969年工業產值1213.2萬元。四年中平均年遞減率為3.78%。1970年回升到1822.97萬元。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1971—1975) ,1971年改建龍門電站,裝機容量3000千瓦,成為縣內第一座電力基地。1972年年產合成氨3000噸的北流縣氮肥廠建成投產,縣內化學工業初具規模。其它工業的生產也逐漸恢復發展,1975年工業總產值為3789.10萬元,年平均遞增率15.76%。1976年新建2400千瓦的大村電站後相繼興建了石窩油氈廠、縣松脂廠、縣紫膠廠、縣茶廠、縣軋鋼廠。1980年工業總產值達5954萬元, 平均年遞增率為9.5%,工業產值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29.6%。1981年以後,逐步推行經濟體制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落實經濟責任制,對企業實行整頓和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並發揮水泥、氮肥、陶瓷三大優勢,同時由於鄉鎮企業的發展,使全縣工業生產出現了新局面。 1985年,全縣共有工業企業155家,職工6988人,工業年產值為11142萬元, 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34.4%,實現利潤1333萬元,上交國家產品銷售稅金500萬元。「六五」計劃期間(1981—1985) ,全縣工業總產值的平均遞增率為13.4%,已形成水泥、化工、陶瓷、機械、食品5個行業為主體的多門類工業結構。
1985年後, 北流工業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全縣集資建設110千伏和35千伏送變電工程,分別於1986、1987年建成投入運行,進一步解決工業所需能源。此外大量投入資金,對原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新建企業不斷增多,生產能力進一步擴大,產值、利稅大幅度增長,1986年至1990年工業企業固定資產總投資1.78億元,為1957—1980年24年投資數的總和。水泥、陶瓷兩大行業發展更為迅速,至1990年底,全縣水泥企業由6家增至13家,年生產能力128.2萬噸;陶瓷業也有較大發展,1987年投資2300多萬元興建了北流陶瓷城。同時還先後建成炻瓷廠、蟠龍瓷廠、第六瓷廠。在此期間,北流工業已向外向型發展,出口產品繼日用細瓷器後,還有罐頭、瓷磚、水泥、花崗岩板材等。
1990年,全縣有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69家(其中國家二級企業1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2家, 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126家,共有固定資產原值19258.1萬元,職工1.5萬人,其中技術人員220人;完成工業總產值25543萬元 (其中屬地區。自治區企業產值1865.9萬元,佔7.31%) 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50834萬元的50.24%,首次超過了農業總產值,比1980年增長3.28倍,輕重工業之比為1:1.4。各主要行業在國營集體工業總產值19027萬元中所佔的比重為:水泥工業佔23.05%, 陶瓷工業佔19.14%,化學工業佔10.51%,食品工業佔7.85%,機械工業佔6.3%。 主要工業產品的年產量為:水泥72.26萬噸,日用陶瓷器3983.26萬件,釉面瓷磚10192萬件,合成氨2.2萬噸,復合肥1.16萬噸,罐頭0.394萬噸,發電量3963.59萬千瓦時,自行車零件價值277.8萬元,粉碎機1.02萬台,鐵鍋53.52萬口,成品鋼材0.18萬噸。全縣盈利的工業企業160個,盈利總額2203.64萬元;虧損企業37個,虧損總額1369.5萬元。上繳稅金2296.12萬元。
北流工業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獸葯、罐頭食品、機械、皮件等為主的工業體系。2009年,全市有工業企業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業50多家、水泥企業28家、獸葯企業26家、皮件企業33家、規模較大的罐頭食品企業10多家,安排就業20多萬人。北流已成為廣西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及華南地區獸葯生產基地。
全市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62.2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79.46億元,年均增長23.6%;工業增加值由20.08億元增加到66.22億元,年均增長24.5%。培育壯大了陶瓷、水泥、電子、制葯、皮件、林產化工、食品和機械製造等八大產業集群,其中,陶瓷產業年產值由16億元增加到36.73億元,水泥、皮件、林產化工等產業年產值突破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97家增加到184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強優企業由3家增加到40家;全市工業化率由1.09提高到2.36。園區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全市入園企業200多家,其中建成投產160多家;園區工業總產值由10.25億元增加到105億元,年均增長62.44%;稅收由0.68億元增加到3.67億元,年均增長41.64%;園區的產值規模和創稅總額在縣(市)管理的自治區級工業園區中均排名第1位。
2008年,該市工業園區形成了「一園四區」的格局,由北流日用陶瓷工業園區和北流建材陶瓷工業集中區、北流鑫山工業集中區、田心—城西工業集中區、北流南部工業集中區組成。
2009年,全市有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96家,其中自營出口企業57家,出口產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製品、罐頭食品、芒竹編、松脂、毛紡織品、傢具、玩具、農機、獸葯、園藝產品等15大類,產品銷往美國、歐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廣西最大的產品出口縣市之一,2008年完成廣西第一個「外貿出口超億美元(縣級)市」。
北流市堅持「一園多區」的發展模式,立足省級廣西日用陶瓷工業園區,加快建設完善民安建材陶瓷工業集中區、鑫山健康電子工業集中區、城西林業皮件工業集中區、南部寵物玩具工業集中區等四個工業集中區共11.5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和水、電、路等生活配套設施,園區城鎮化、規模化發展逐步顯現,效益持續提升。截止2011年10月底,北流市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100億元,增幅超過40%;完成稅收3.6億元,增幅超過20%。同時加速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在不斷優化升級水泥、陶瓷兩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培育發展了一批皮件、電子、服裝、機械製造等新興產業,特別是育祥鞋業等一批皮件生產企業竣工投產和發展壯大,截止10月底產值突破25億元,成為北流新的經濟增長點,獲自治區授予「廣西皮件生產基地」稱號。 清朝初期,北流的商品經濟已比較發達,當時的北流有兩大優勢:一是物產上的優勢,舊縣志記載「物產豐饒,為鬱林諸縣冠」,全縣盛產稻米、花生、竹木、土紙、陶瓷器、鑊頭、煙葉、棉、麻、茶、荔枝、龍眼、頭菜、咸卜、桂元肉、葯材等,還有金、銀、銅、鐵、錫、滑石、陶瓷土等;二是地理上的優勢,地處桂東南邊陲,南部接壤廣東高、廉等縣,圭江流經縣城,貨船、客船可直達梧州、廣州。解放前,鬱林、博白、陸川、興業以及廣東高、廉各縣的農副土特產品,多就近集結北流,然後從圭江船運出口。上述各縣所需的工業品和日用品,也多從梧州、廣州運抵北流後再轉銷各地。所以廣東以及外地的一些商人,相繼湧入北流經商。清雍正六年(1728),北流縣臨江稅廠全年稅收(不包括鹽課)已達1315兩。清代的稅率分為五等,其中土產免稅或抽5%,必要品抽5%。當時從圭江進出口的貨物大部分是土特產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即以5%的稅率推算,就可計算出當時的進出口貨物總值達26300兩白銀;另外,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鹽課為1862兩之巨。可見當時商業的繁榮。
民國時期北流縣商業情況。據民國24年(1935年)版的《北流縣志》記載:「邑中當前清道光以前,海禁未開,所有鬱林五屬及高廉各縣土產貨物均薈萃於北流,運銷梧粵各處,商業為最盛期,諺稱北流為「小佛山」。自後輪船交通傾銷洋貨,土產貨物日漸衰落,利權外溢,商業因之不振」。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淪陷後,北流變成通湛江口岸的通道之一,於是又成為內地商品的集散地,北流的商業也因之而興旺。
解放前的北流商業,均為私人經營。解放初期,縣人民政府一方面保護私營商業,並鼓勵其發展;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國營商業、供銷合作商業和集體商業,逐步佔領市場,平抑物價,保障人民的生產、生活。據1951年1月的統計,全縣有工商業戶632家,到年底發展到:座商675家、攤販636戶,還有土產、合群、煙葉、紙業、國葯五個聯營社,從事收購生豬、土紙、 煙葉、果菜等土特產品,遠銷梧州、武漢等地。1956年3月底,全縣基本完成對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部分個體戶和私營商業戶參加了公私合營商店或合作商店(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北流商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國營商業、供銷合作商業並肩齊進,個體商業發展迅速,1990年全縣有個體商業戶6527戶,從業人員8065人,自有資金954萬元,營業額1.05億元。
商業行政管理機構,在清代縣內不設專門機構,商業行政管理由縣公署的縣丞負責。民國時期, 縣內商業行政管理由縣政府建設科兼管。民國4年,北流縣城商民組織成立北流縣商會,進行自我管理和對外交涉。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於1950年10月設立工商科,統領導國營、合作、個體商業;1952年成立北流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1956年撤銷工商科,成立北流縣商業局,下轄百貨、中文、紡織品、葯材等公司和公私合營、合作商店;1956年4月成立縣采購局,1957年1月改稱縣服務局, 下轄食品、專賣、食品雜貨等公司和各鄉食品收購供應站;1958年2月縣供銷社、服務局並入縣商業局;1962年恢復縣供銷社、縣商業局;1968年12月又撤銷縣商業局,商業由縣革命委員, 會生產指揮組財貿小組領導;1972年7月恢復縣商業局,至1990年,百貨、五金交電、 糖業煙酒、食品、飲食服務、醫葯等6個公司的行政領導由商業局主管,業務則由自治區領導。 石油、煙草公司直屬條條領導。1977年3月恢復北流縣供銷合作聯合社,1990年縣供銷社下轄16個基層社,3個公司。
2007年,該市服務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億元,增長19%。該市強化傳統商貿服務業優勢,2006年陵寧路商業街、新天地商業街一期和家美超市建成開業。旅遊業、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房地產業發展走在廣西縣(市)級前列,共有10多家實力雄厚的房地產開發單位參與該市房地產開發,總投資超過10億元,實現稅收4000萬元。消費趨於活躍,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2億元,增長19.1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71.48億元,比增10.17%。
該市結合松木嶺舊區改造、永順新區和城南新區建設,加強與知名商貿流通企業合作,建設金旺旺商貿城、家美超市,積極培育建設蔬菜、果品、綠色農產品批發等專業市場,帶動永順新區、城南新區商貿流通業上水平、上台階。加快發展倉儲物流業。緊緊抓住洛湛鐵路、南廣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契機,立足北流區位優勢,積極推進倉儲物流業發展,把北流建設成為桂東南重要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和交通結點。
2009年,以商貿、交通運輸、旅遊 、餐飲 、房地產、文化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城鄉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已上升至29%,從業人員超15萬人。
北流市重點推進旅遊、物流兩大產業。2011年以來,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旅遊規劃修編,開工建設五星級標準的碧桂園鳳凰酒店,加快推進金荔酒店等服務設施建設,同時依託三個高速公路入口和兩個火車站的優勢,加快桂東南重要商貿物流基地建設。

閱讀全文

與魚田堡工業園區多少年建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起火如何報警 瀏覽:741
汽車空調外循環是哪個鍵的 瀏覽:51
汽車一般的多久加一次水 瀏覽:19
日照汽車大會在哪裡 瀏覽:301
奧迪a3和奧迪q2l該怎麼選 瀏覽:811
汽車黃油是什麼級別的 瀏覽:48
工業暖風爐多少錢一台 瀏覽:662
賓士冷空調哪裡開 瀏覽:1003
如何給寶馬車點火 瀏覽:225
長春東方汽車廠在哪裡 瀏覽:358
深圳到南京汽車要多久 瀏覽:679
14款寶馬迷你空調濾芯怎麼裝的 瀏覽:265
廣東工業烤爐多少錢 瀏覽:31
奧迪車颳了掉漆要修多久 瀏覽:630
賓士s350天窗怎麼手動開 瀏覽:289
寶悅寶馬怎麼樣 瀏覽:303
汽車鈑金有哪些類型 瀏覽:245
取汽車年檢標需要帶什麼 瀏覽:972
汽車電噴學習哪裡學 瀏覽:382
深圳賓士新車發票開出多久上牌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