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方面的行業有
問題一: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我國工業行業分類名稱
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3】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4】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5】非金屬礦采選業 6】其他采礦業 7】農副食品加工業 8】食品製造業 9】飲料製造業 10】煙草製品業 11】紡織業
12】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13】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1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15】傢具製造業 16】造紙及紙製品業 17】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18】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1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20】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21】醫葯製造業 22】化學纖維製造業 23】橡膠製品業 24】塑料製品業 2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2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7】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8】金屬製品業 29】通用設備製造業 30】專用設備製造業 31】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32】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33】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34】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35】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36】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3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38】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39】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40】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 41】建築安裝業 42】建築裝飾業 43】其他建築業
問題二: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傳統上工業公為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如煤炭、鋼鐵、電力、機械製造等;輕工業如紡織服裝、鞋帽、小生活用品製造等。
問題三: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製造業是工業企業。 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
1.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
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
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
問題四: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具體包括:
(1)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對采礦、曬鹽、森林採伐等(但不包括禽獸捕獵和水產捕撈);
(2) 對農副產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糧油加工、食品加工、 軋花、繅絲、紡織、製革等;
(3) 對採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煉鐵、煉鋼、化工生產、 石油加工、機器製造、木材加工等,以及電力、自來水、煤氣的生產和供應等;
(4)對工業品的修理、翻新,如機器設備的修理、 交通運輸工具(包括小卧車)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農村的村及村以下辦工業歸屬農業,1984年以後劃歸工業。
問題五: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在過去的產業經濟學中,往往根據產品單位體積的相對重量將工業劃分為輕重工業。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
問題六: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不好意思,這個我也不清楚,
問題七:屬於農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屬於其它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在經濟范疇中,一般分為三次產業,即一二三產業,一產業為農業,二產業為工業,三產業為服務業。
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作物種植、蠶桑、葯材等為農業。
工業:從能源消耗分類上分為重工業(冶金、機械加工、采礦等)、輕工業(如服裝生產、電子製造、食品加工等);按行業特點分有冶金工作(煉鋼鐵銅等)、電子工業(電腦、人工智慧等)、機械工業(汽車、車床、塔吊等)、服裝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等。
服務業:賣服務的(旅遊、餐飲、客運)、賣東西的(賣衣服、手機、食品等)、賣信息的(中介所、信息服務等)……
一二三產業之間有所交叉。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你想要更權威的解釋,你可以在網路搜索中輸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者輸入「三次產業」,有專門詞條給予詳細的解釋!
希望對你有用,祝健康愉快!
問題八: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 在現代這樣一個後工業社會,幾乎所有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東西和領域都涉及到工業的參與,所以很難界定哪個行業會與工業無關,或者說不是工業。
因此,從行業看是不是工業不是一個非常科學的判別方法。一般來說,工業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主要是指將一定在原材料在工廠進行加工成產品的一個過程。
因此,判斷那個行業是不是屬於工業主要抓住兩點:一是工廠化生產,二是批量化產品。
希望能夠讓你滿意
問題九: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對你來說,知道有:重工業、輕工業、生物工程、能源、材料等就可以了
Ⅱ 工業領域分哪些
工業(instry)是指採集原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
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產品單位體積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
Ⅲ 工業產品包括哪些行業
工業產品對應的行業結構是工業結構。
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
常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
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
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如上文所述,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3)工業服務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工業產品是工業企業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直接有效成果。它是從企業角度確定的。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是本企業生產活動的成果。外購和未經本企業加工而轉銷的產品和物資,不是工業產品。
2、 是本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成果。本企業非工業生產活動的成果如基建部門、廠外運輸、農副業部門、生活福利部門的生產經營成果,不是工業產品。
3、是本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直接成果。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殘渣不是工業產品。但與主要產品同時產出的聯產品和利用廢料、殘渣製造的副產品,具有新的使用價值和獨立的經濟價值,屬於工業產品。
4、 是本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有效成果,即符合產品原定用途和質量標準的產品才是工業產品。完全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廢品不是工業產品。雖不完全符合質量標准,但可在原定用途上降級使用的次品、等外品,應視為工業產品。
Ⅳ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4)工業服務包括哪些領域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Ⅳ 宸ヤ笟棰嗗煙鍖呮嫭鍝浜
宸ヤ笟棰嗗煙鍖呮嫭杞誨伐涓氬拰閲嶅伐涓氥傛彁渚涚敓浜ц祫鏂欑殑閮ㄩ棬涓洪噸宸ヤ笟錛岀敓浜ф秷璐硅祫鏂欑殑閮ㄩ棬涓鴻交宸ヤ笟銆傚彟涓縐嶅垝鍒嗚交銆侀噸宸ヤ笟鐨勬爣鍑嗘槸灝嗕駭鍝佸崟浣嶄綋縐澶х殑宸ヤ笟閮ㄩ棬縐頒負閲嶅伐涓氾紝浜у搧浣撶Н杈冨皬鐨勭О涓鴻交宸ヤ笟錛屽睘浜庨噸宸ヤ笟鐨勫伐涓氶儴闂ㄦ湁閽㈤搧宸ヤ笟銆佹湁鑹插喍閲戝伐涓氥侀噾灞炴潗鏂欏伐涓氬拰鏈烘板伐涓氱瓑錛屽睘浜庤交宸ヤ笟鐨勯儴闂ㄥ寘鎷綰虹粐宸ヤ笟銆侀熷搧宸ヤ笟銆佸埗鑽宸ヤ笟絳夈
宸ヤ笟鏄鍞涓鐢熶駭鐜頒唬鍖栧姵鍔ㄦ墜孌電殑閮ㄩ棬錛屽畠鍐沖畾鐫鍥芥皯緇忔祹鐜頒唬鍖栫殑閫熷害銆佽勬ā鍜屾按騫籌紝鍦ㄥ綋浠d笘鐣屽悇鍥藉浗姘戠粡嫻庝腑璧風潃涓誨間綔鐢ㄣ傚伐涓氳繕涓鴻嚜韜鍜屽浗姘戠粡嫻庡叾浠栧悇涓閮ㄩ棬鎻愪緵鍘熸潗鏂欍佺噧鏂欏拰鍔ㄥ姏錛屼負浜烘皯鐗╄川鏂囧寲鐢熸椿鎻愪緵宸ヤ笟娑堣垂鍝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