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機外觀設計要考慮哪些要素
在網路化和數字化迅猛發展的今天.手機已經成為引領消費時尚的異軍突起的工業產品。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市場和日益挑剔的消費者.如何推動手機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手機廠商要解決的迫在眉睫的問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對工業設計曾有一句非常精闢的論斷:「對於工業設計一分的投入.可以產生一千分的回報」。美國工業設計協會做過調查.美國平均工業設計每投入一美元.其銷售收入為二千五百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的統計數字也表明.每增加一千億日元的銷售額. 工業設計的作用就佔51%.而技術改造的作用僅佔12%。十分顯然.工業設計的創新.必然會給產品帶來豐厚的利潤。實現手機工業設計的突破和創新正是大勢所趨。
當前.手機市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愛立信、三星、LG五家品牌佔領了中國手機市場75%的份額.數不勝數的其它品牌手機瓜分餘下的份額。手機牌照的放開、市場競爭者的不斷湧入、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使手機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他們紛紛打起廣告戰、價格戰、渠道戰和產品戰。這其中產品戰是重頭戲.而產品的工業設計更是制勝的關鍵。
經過多年的努力.手機的功能設計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隨著手機的不斷普及.消費者的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多層次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手機外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往往對外觀設計平庸或雷同的手機不屑一顧.而對外觀設計特點明顯並符合自己的身份的手機情有獨鍾。因此.靠創新外觀設計征服消費者的發展空間還是相當大的。面對市場的巨大挑戰.手機的外觀設計就要迎難而上。手機的外觀設計在適應功能設計的前提下.把外觀設計和產品工藝、
色彩及文化合理有機地融合.實現手機的進一步時尚化、人性化、個性化和娛樂化.這是未來中國手機外觀設計的一個新趨勢。
主流仍是時尚化設計
作為通信功能產品.手機誕生之初時簡單耐用是其主要特徵。隨著手機普及程度的提高.手機成為消費者隨身攜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其消費電子產品特徵遠遠大於其通信特徵.設計師們將外形設計重點轉移到消費電子產品特徵上。對於消費電子產品來說.時尚化設計是其不變的主題.手機外觀設計也應遵循這一規律。因此.設計師要深入研究和了解目前的社會環境和消費者的生活態度、審美情趣及時尚追求.增強針對性和服務性.在造型、色彩、材質、功能搭配和裝飾物等的選擇上竭力突出其時尚化特徵.將社會上的流行趨勢和時尚特徵等轉化成設計元素.體現到手機的外觀設計上。現如今.娛樂、多媒體、游戲和商務等特徵是消費者能普遍接受的功能.為了體現這些消費特徵.今後幾年手機外觀可以千姿百態、風格多樣.但其主流格調仍是時尚化。
傳統工藝與新興工藝的合理應用
傳統的手機.ABS、電鍍、電鑄、銘牌、五金件、橡膠件、透鏡、皮紋、蝕紋、絲印、鐳雕,紫外線等材質與效果的配合.是手機外觀發展的初步階段。在 2006-2007年.將新興的IMD、IML、鋁合金、鎂合金、不銹鋼等工藝及材料與傳統工藝有機結合.將使手機的外觀設計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手機外觀設計由傳統設計進一步走向多元化的設計。尤其IMD、IML等新材料具有清晰度高.立體感好.表面耐劃傷的特點.可隨意更改設計造型圖案.更好地增強產品美觀外型,體現完美異型結構的優勢.使手機外觀設計如虎添翼。在未來的手機外觀設計中.個性化、時尚化、身份化將成為手機外觀設計的主題.手機會變的越來越輕、越來越薄.而這一切都依賴於工藝與材料的快速發展與進步。
運用色彩增強視覺沖擊
當手機還徘徊在單一色彩的時候.我們充其量只能用漸變來表現手機中的萬千世界.傳遞情感的語言也顯得蒼白和無力。當色彩的元素悄然走進手中那方寸天地之後.信息的傳遞從此變得絢麗多彩.我們的視野被色綵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人們的喜怒哀樂從此擁有了更豐富的手段和更具個性的表達方式。在使用功能之外.手機也被賦予了個性、時尚、裝飾等多種附加功能。色彩美使人的視覺感官感知空間美.每種色彩組合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視覺上、感性上和意象上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
外觀設計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
人類社會創造的文化對設計的影響.使之生動地表現在產品設計之中.同時一個符合社會所需的設計產品.其文化風格特徵必定會被社會接受.並產生良好的效果。一個好的產品設計能指導人們的生活.並帶來新的潮流和設計風格.甚至推動設計理念的更新。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產品設計文化與國際化的問題。一個國家的設計風格就應是獨特的.這是由其獨特的社會及文化等綜合因素決定的.但我們不能脫離了當今的時代來談傳統和文化.我們應運用國際化的設計語言來表達特定的文化風格.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設計思維方式作為我們從事設計的前提.這樣.使手機外觀設計建立在一個時代上.自然也就能達到與國際的相互勾通的目的。
設計師要設計出富有精神文化的產品.最為重要的是.要牢記自己是生活的一員.設計師必須首先是一個充滿個性的生活者.對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以及相互聯系極為敏感和頓悟.這樣能防止設計出遠離生活現實和社會文化的空洞乏味的產品.但同時設計師要跳出現實生活的圈子.以一個旁觀者的眼光感悟人類的生活和文化. 這種眼光不受世間塵俗的絲毫影響.它是獨特的又是充滿激情的。只有這樣才能善於發散人性思維.以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來詮釋文化、生活、設計的內涵.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一種全新的感受.尋找到一個在生活中真正體驗過但又超脫世俗的新天地。我們還要充分了解符合我們要求的技術手段和科技特點.大膽和廣泛地運用。這樣使我們的設計建立在一個時代的基礎上.以具體化的產品來證明人類文化的快速發展。
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消費者的需要也越來越難以琢磨和難以滿足.對手機的外觀設計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廠商推出更多具有時尚化、個性化、人性化和娛樂化的手機.期待這些設計特點在每部手機上都能達到和諧統一。手機的工業設計者有責任.也有能力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
㈡ 產品外觀設計有哪些相關因素
產品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產品外觀設計要運用好材質、肌理、色彩、裝飾等因素。
(一)材質外觀
任何產品都是以一定的材料,通過相應的生產手段造出來的實在物體,除了形態設計之外,材質的好壞起了相當作用。這里的材質指材料的外觀質地。
材料與審美心理有密切的關系。審美是一種心理活動,但一切心理活動都是建立在生理基礎之上的。對材料的審美心理首先形成生理感受,通過視、觸,聽、臭、味等感官作媒介.並受環境制約。同一種材料,在不同的距離、光線、音響、色彩、溫度,濕度、速度的情況下,人的生理體驗大不相同,從而決定了最後審美心理的不同。而且。一種完全的鑒別能力往往需要靠兩種以上的感官共同行動而完成,靠對材料特性的記憶、經驗、聯想加以區別。
(二)表面肌理
肌理是人對工業品表面質量的反映,是一個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按照心理學人對客觀具象生理、心理感受程序來分析,可以確立工業產品外觀質量諸因素的表達媒介肌理.其對人生理、心理感受的傳遞模式,
因此,對產品表面作肌理設計時,要考慮所設計的肌理形態、色彩、節奏、韻律等形象信息,能給人一定的快感,能使人產生美好的情緒釋放。
(三)色彩設計
色彩能使產品獲得成功,也能使產品歸於失敗。
對色彩的疏忽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企業家往往不願深入到色彩的研究中去.認為色彩的研究應該是藝術上的事,而不是工業上的事情。然而事實上工業設計上的色彩運用有其非常獨特之處,因為大部分情況下,色彩的運用是與材料的選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標准完全一樣的某種色使用在平滑的塑料表面與運用在粗糙的毛布上,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二是企業家在使用大量的資金將某一產品投入生產時,他們考慮的是較大的安全系數,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按老規矩辦事。例如刮臉刀不使用紅色,因為據說紅色會使人想到血,使用在這里不吉利。但是,據專家們的看法,在人們的聯想中,顏色往往都是和形態結合在一起被考慮的。所以刮臉刀禁用紅色,不見得有太充分的理由。
工業產品的美是綜合形、色、材的美而形成的。據有關資料分析,人的視覺觸動,在觀察物體時最初的20秒內色感覺佔80%,而形體佔20%:兩分鍾後色彩60%,形體佔40%:5分鍾後,各佔一半,這種狀態將繼續保持。可見色彩給人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具有先聲(色)奪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