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固廢怎麼處理比較好
壓實技術——最普遍的預處理方法
壓實是一種通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壽命的預處理技術。
適用范圍: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如汽車、易拉罐、塑料瓶等。
非適用范圍: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污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不宜作壓實處理。
破碎技術——「大化小」的最直接處理方法
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減小,必須預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另令壓實。
破碎方法:沖擊破碎、剪切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分選技術——固廢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
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離開。一方面,通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方面,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
分類: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固化處理技術——最實用的處理方法
固化技術是通向廢棄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經過處理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干濕、抗凍融特性。
分類:沉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膠質固化等。
焚燒和熱解技術——有害變無害
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的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須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
生物處理技術——最有效的「分解式」
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
應用:堆肥、制沼氣、廢纖維素製糖、廢纖維生產飼料、生物浸出等。
❷ 工業固廢垃圾處理服務徵收品目有哪些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從工業生產、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行業的生產生活中產生的沒有危險性的固體廢物。
工業固廢垃圾處理服務徵收品目包括:礦山企業產生的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交通運輸製造業產生的廢舊輪胎、橡膠、印刷企業產生的廢紙,服裝加工業產生的邊角廢料、皮革邊等等。
❸ 固體廢物有哪些處理方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固體廢物污染也成了一大問題。固體廢棄物隨意丟棄、堆積如山,不僅影響市容、而且污染環境。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妥善處理廢物、防治污染的辦法,而固體廢物的資源化無疑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變廢為寶
固體廢物具有鮮明的時間和空間特徵,是在錯誤時間放在錯誤地點的資源。如果用恰當的方法處理,完全可以變廢為寶。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國南方水處理公司從污水淤泥中提煉和製造了2塊寶石,一塊較輕,呈暗灰色,嵌在一個如同瑪瑙和珍珠的銀色飾物上;另一塊呈褐色,飾在金別針上。該公司已同英國經營珠寶的拉特納公司的銷售經理就這種寶石的銷售進行了商談。不久的將來,人們會在商店裡看到這種漂亮而別致的寶石。
事實證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垃圾及其他「三廢」(廢物、廢氣、廢水)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各國開始對它們進行「資源化」處理,變廢為寶,從中回收「可利用資源」,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例如,1988年美國回收廢舊物品行業的收入為48億美元,1989年增加到60億美元。中國在過去40年裡從各種廢棄物中回收的再生資源總量達2.5億噸,價值720億元。
長期以來,各國處理垃圾的方法是露天堆放、圍隔離堆、填埋、焚化和生物降解。據美國試驗表明,燃燒1噸垃圾大約能發出525千瓦時的電,並使垃圾量減少75%~90%。因此,不少發達國家建立了許多垃圾發電廠。目前,美國約有160座,正在興建或計劃興建的還有100多座。1990年日本用於處理垃圾的費用達1.4百萬日元。東京地區計劃在3年內將重新整頓和開辟垃圾處理場所。目前全日本共有1800個垃圾焚燒場,其中,只有90個能生產出轉化能源,而且只有41個將生產的垃圾能源賣給電力公司。
但是,這些方法大部分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在處理過程中會造成二次污染。歐共體委員會估計,12個成員國的520座垃圾焚化廠每年排放塵埃2.5萬噸,鉛570噸,氧化氫144噸,汞68噸,鎘31噸,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因此,人們開始將垃圾作為資源,進行綜合利用的探索。
廢舊物資,如人們生活中的廢棄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一直是污染環境的重要原因,人們將其作為重要負擔。實際上,廢舊物資是個「寶」,只要收集起來,進行加工,再生利用,就可以變為社會財富,既節約了自然資源,又防止造成公害。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報道,諾丁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製造新塑料袋所需能源是回收塑料袋的3倍,即新製造1噸聚乙烯塑料袋需要1106億焦耳的熱能,而回收同樣重量的塑料袋只消耗353億焦耳的熱能。而且,製造1噸塑料袋產生4034千克二氧化碳,回收1噸塑料袋只產生1773千克二氧化碳;前者消耗水143.9噸,後者消耗水16.8噸,前者是後者的8倍。製造1噸新塑料袋所產生的二氧化硫61千克,回收的僅為18千克;前者產生的氧化氮為21千克,後者為9千克。回收1噸塑料袋叢悉塌還比製造1噸新的要節省1.8噸燃料油。
為便於綜合利用,各國都分類回收廢舊物資。瑞典人倒垃圾時,將玻璃瓶扔進草綠色的大鐵罐里;廢舊電池扔進馬路旁電池形狀的火紅色大鐵筒里;廢鐵器扔進專用集裝箱;廢紙捆起來定期交運。美國將垃圾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種,分堆集中在路邊等待收走;超級市場設有金屬罐回收機,顧客將空罐投入後,可獲得一張收據,在指定商店兌換現金,滲圓如一次投入10個空罐,還可獲得一張能廉價購買食品的優待券。
在加拿大,公園及遊客常到之處都放著幾種淺藍色的子彈形大膠筒,分別回收廢報紙、罐頭盒、玻璃瓶等。英國倫敦有26個「再循環中心」,在一些地區專設回收廢報紙、破舊衣服、玻璃瓶、鐵皮罐等的垃圾筒。
德國專設回收塑料的垃圾筒,法國專設回收玻璃瓶的垃圾筒。澳大利亞穆斯曼公園從1992年10月起,為居民設置「電子垃圾桶」。它在旁邊裝有電子線路系統。當清潔人員把其中的廢物倒進垃圾車時,垃圾車就會發出無線信號,該系統就會「回話」,垃圾車上的電腦便能辨陸胡別「百寶箱」是誰家之物,並打出取款單送到住戶手中。一些工廠還利用這些廢舊物資,生產各種再生產品。
日本北海道地區技術中心從稻草灰中提煉出一種粒子,經高溫加工成新型陶瓷,可製造汽車發動機和人工心臟。日本每年還將3000萬噸的爐渣通過冷卻處理製成建築材料和優質水泥原料,用於建築、雕塑等。
美國杜邦公司和北美廢物處理公司建立了回收利用廢塑料的聯盟,在芝加哥和費城開辦了垃圾管理中心,每個中心回收10萬噸舊塑料瓶,再製成公園長椅和公路隔離路障之類的產品。美國勃朗寧—費里斯公司向140萬個住戶收集垃圾中的廢舊物資,將其製成織地毯用的纖維和被褥的保暖襯里。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所屬的西方電氣公司,每天處理大約25卡車垃圾,從線路組件中提取黃金,從焊料中提取白銀,從舊電話開關中提取鋅,將碎塑料製成籬笆樁柱和花盆。美國經回收後再生產的產品琳琅滿目,包括纖維製品、洗滌劑、人造木材……幾乎應有盡有。
綜合利用「三廢」使「廢物」資源化,已成為當前許多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手段。許多企業通過綜合加工,綜合利用;回收加工,分離回用;廠間合作,掛鉤互用;深度加工,徹底利用等辦法,使有些金屬和無機物質不再被排入河流而浪費掉,並且能成為有價值的副產品。
只有當人們不再把河流作為任意使用的污水溝,擺脫了那種把物質簡單地看做僅供消費的觀點後,工業生產才會遵循「利用—分解—儲存—再利用」的客觀規律,人類才能真正確立綜合利用的觀點。
例如,德國正從鋼鐵生產的酸溶液中回收有用的硫酸,從罐頭工業廢棄物中回收可供銷售的醋,從造紙業廢液中回收化學葯品供再利用,從而減少現代化造紙廠排污物的90%。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一家公司先用磁鐵把含鐵的金屬從垃圾中吸出來,然後按1噸普通家庭廢物、1噸黏土和300升水(或污水)的比例組成混合物,經絞碎,擠壓成如同玻璃彈子的小球,經過1200℃的高溫烘烤、冷卻,製成輕質建築材料,將其加入水泥中,製成的水泥塊比普通的輕1/3,但一樣堅固,而且具有良好的聲學和保溫性能。
美國科學家運用遺傳工程技術培育細菌,把垃圾中的纖維素加工成酒精,經蒸餾純化,就可作燃料用。日本一家研究機構利用合成沸石催化劑,從廢塑料中高效率地生產燃料油,該項技術已獲日本專利。另一家研究機構利用酶發酵與膜分離技術,從低濃度澱粉工業廢液中製取濃度為50%左右的乙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國家的政府已制訂有關的法律,規定對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實行減免稅收,提供信貸等優惠政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於1989年9月30日頒布法律,要求所屬各市縣廣泛回收垃圾中的有用資源,5年內要把垃圾量減少25%。加拿大多倫多市規定,從1991年起,該市的4家日報必須至少利用50%的再生紙,否則它們設在街道的自動零售報箱將被取締。該市每月能回收3750噸舊報紙,每回收1噸舊報紙就能少砍伐19棵樹。這意味著其僅回收舊報紙一項,每年就能少砍伐85.5萬棵樹。
實踐證明,利用廢舊物資作為資源來生產產品,比之開發礦產和生物資源來生產同樣的產品,往往投資少,資金回收期短,而且能消除污染,改善環境。
美國《幸福》雜志指出:「垃圾堆里有黃金!」它已越來越受到企業家們的重視和關注。一個以利用廢舊物資為中心的新行業正在世界各地興起,開始成為世界環境保護中的一股巨大洪流。
長期以來,固體廢物大多被傾倒入海,或就地填埋,這些方法給環境留下了許多隱患。現在廣泛應用的除了簡單的粉碎、分類等物理方法,還有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這些新方法可以減少污染,還可以回收一部分資源。
採用化學方法使固體廢物發生化學轉換從而回收物質和能源,是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的有效技術。煅燒、焙燒、燒結、溶劑浸出、熱分解、焚燒等都屬於化學處理技術。
(1)煅燒:煅燒是在適宜的高溫條件下,脫除物質中二氧化碳和結合水的過程。煅燒過程中發生脫水、分解和化合等物理化學變化。例如,碳酸鈣渣經煅燒再生石灰。
(2)焙燒:焙燒是在適宜條件下將物料加熱到一定的溫度(低於其熔點),使其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的過程,根據焙燒過程中的主要化學反應和焙燒後的物理狀態,可分為燒結焙燒、磁化焙燒、氧化焙燒、中溫氯化焙燒、高溫氯化焙燒等。
(3)燒結:燒結是將粉末或粒狀物質加熱到低於主成分熔點的某一溫度,使顆粒黏結成塊或球團,提高緻密度和機械強度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燒結,一般需在物料中配入一定量的熔劑,例如石灰石、純鹼等。
(4)溶劑浸出:使固體物料中的一種或幾種有用金屬溶解於液體溶劑中,以便從溶液中提取有用金屬。這種化學過程稱為溶劑浸出法。按浸出劑的不同,浸出方法可分為水浸、酸浸、鹼浸、鹽浸和氰化浸等。溶劑浸出法在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有用元素中應用很廣泛,如用鹽酸浸出固體廢物中的鉻、銅、鎳、錳等金屬,從煤殲石中浸出結晶三氯化鋁、二氧化鈦等。
(5)熱分解(或熱裂解):熱分解是利用熱能切斷大分子量的有機物,使之轉變為含碳量更少的低分子量物質的工藝過程。應用熱分解處理有機固體廢物是熱分解技術的新領域。通過熱分解可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從有機廢物中直接回收燃料油、氣等。適於採用熱分解的有機廢物有廢塑料(含氯者除外)、廢橡膠、廢輪胎、廢油及油泥、廢有機污泥等。
(6)焚燒:焚燒是一種高溫熱處理技術,即以一定的過剩空氣量與被處理的廢物在焚燒爐內進行氧化燃燒反應,廢物中的有害毒物在高溫下氧化、熱解而被破壞。這種處理方式可使廢物完全氧化成無毒害物質。焚燒技術是一種可同時實現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處理技術。
焚燒法可處理城市垃圾、一般工業廢物和有害廢物,但當處理可燃有機物組分很少的廢物時,需補加大量的燃料。一般來說,發熱量小的垃圾不適宜焚燒處理;發熱量大於5000千焦/克的垃圾屬高發熱量垃圾,適宜焚燒處理並回收其熱能。
❹ 固廢處理包含哪些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實行,誰產生,誰治理,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
分類存放。對其產生的可以利用的工業固體廢物加以利用,對暫時不利用的,要建設貯存設施,安全分類存放。建立台賬。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台賬,內容包括工業固體廢物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減少產生。合理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
無害處理。對其產生的不能利用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要按照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處置,委託有處置資質和處置能力的單位依法處置,禁止擅自處置。申報登記。需執行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按年度如實向環保部門申報登記。
❺ 工業固廢怎麼處理比較好
工業固體廢物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粉塵及其他廢物。可分為一般工業廢物(如高爐渣、鋼渣、赤泥、有色金屬渣、粉煤灰、煤渣、硫酸渣、廢石膏、脫硫灰、電石渣、鹽泥等)占固體廢棄物總量的80%和即危險固體廢物(依據GB5085.1-GB5085.6鑒別標准進行鑒別,凡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等一種或一種以上危險特性的,屬於危險廢物)。
工業固廢處理能力明顯增加,主要依託焚燒、固化處理、快速碳酸化、等離子氣化等方式進行處置,其中焚燒是危險固體廢物的重要處理技術。
工業廢物經過適當的工藝處理,可成為工業原料或能源,較廢水、廢氣容易實現資源化。一些工業廢物已製成多種產品,如製成水泥、混凝土骨料、磚瓦、纖維、鑄石等建築材料;提取鐵、鋁、銅、鉛、鋅等金屬和釩、鈾、鍺、鉬、鈧、鈦等稀有金屬;製造肥料、土壤改良劑等。此外,還可用於處理廢水、礦山滅火,以及用作化工填料等。工業廢物幾乎都可加工成建築材料,或從中回收能源和工業原料。
工業固廢五大處置技術分析:
一、焚燒焚燒是處理工業危險固廢最簡單的方法,其是通過高熱的方式來改編固廢原本的性質,此種方法本身的處理效率極高,通常情況下,其能夠減少原物體80%以上的體積,而且經過燃燒之後的物質自身性質更加的穩定,對於後期的處理工作也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焚燒處理同樣有一個最大的劣勢就是在焚燒過程當中會產生其他的有害物質,對於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當前,國內針對固廢的焚燒通常是採用回轉式焚燒爐來開展焚燒處理,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其整體效果相對較好,而且其所能夠處理的物品在性質上面也更加的廣泛,不僅能夠處理普通的有機物,而且還能夠處理化學試劑、塗料等廢物。而使用富氧焚燒技術則能夠很好的減少煙霧當中所含有的N2所帶走的熱量從而進一步提升燃燒的整體效率。
二、固化處理固化技術包含較多的種類,其中葯劑、水泥以及玻璃固化是最為常見的方式。通過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通過固化處理在進行殘留物焚燒處置當中符合相應的安全填埋標准。但是,固化技術本身不能處理含有油污或者油性油污來及進行處理,究其原因是因為含油污泥當中含水量相對較高而且具備較大的顆粒,在對此進行處理過程當中通常會首先進行改善,從而達到解決此問題的目的,而此種解決對策對於更好地處理油田的大規模含油的污泥,提供了更多的解決可能性。
三、快速碳酸化快速碳酸化技術最早是由Seifritz於1990年所提出的,其基本原理為將廢棄物品放置於濃度相對較高的CO2環境之中,進一步提升其反應速度。此種技術的應用最早是在礦物的碳化當中。研究表明,多數的礦物都能夠與CO2產生化學反應,例如:廢棄建築材料、鋼渣以及電石渣等等,以上物質當中重金屬物質的含量相對較高,由此在碳酸化的過程當中,會消耗超過80%的重金屬。目前,我國工業當中每年大概會產生50萬噸左右的炭燒飛灰,大部分的飛灰當中會含有一定數量的重金屬。一部分學者通過針對PH值、碳酸化時間以及碳酸反應的整體氣固比展開系統分析發現,飛灰當中含有的NaCl以及KCl對於實驗裝置產生反向作用,最終導致飛灰結構進一步疏鬆,通過針對銅、鋅等金屬析出之後,必須要針對飛灰來進行下一步處理。進過碳酸化反應之後存留的渣子形成水泥,目前是重要的建築材料。
四、等離子氣化等離子氣化技術目前是最新的無害固廢處理方法,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過人工的方式來營造出缺氧以及高溫的環境,從而將危險固廢轉化成為H2或者CO等可燃性的混合氣體。當前,此種技術主要的應用是在城市垃圾以及農業固廢的處理當中。目前,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將等離子氣化技術應用於醫療垃圾、建築垃圾以及石油廢料的處理當中,此種危廢的處理本身具備一定的可燃性,由此,能夠在高溫的前提之下,達到氧化、政法以及分解的整個過程,但是要想實現此目的,必須要技術含量相對價高的設備。等離子氣化技術相較其他種類的危固處理技術,對於被處理物品本身的含水量整體要想相對較低,能夠在很好的將原本的污泥以及污水處理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並且能夠達到將固體體積進行進一步壓縮的目的,除此之外,還能夠將惰性廢渣之中的大部分有毒物質展開又有有效的修復或者分解。
五、超臨界水氧化目前,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已經在日本和歐美地區的發達國家進行了廣泛的推廣應用。其主要應用於塑料降解、有機廢水以及生物污泥的處理當中。早在1995年美國奧斯汀就已經建造起了真正商業化的處理裝置,並且將其應用於長鏈胺類以及其他類型的有機固廢物品當中。總體而言,此種方法處理的流程相對簡單,但是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此,在開展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過程之中,一旦介質當中有機物的整體含量能夠達到2%,可以輔助整個氧化過程實現完全的自然,與其他的處理方法相比較,此種方法更加的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