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業企業的生產,按其生產組織特點劃分,可分為哪些
工業企業的生產,按其生產組織特點劃分,可分為大量生產,成批生產和單件生產。
1、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是指在較長時間內接連不斷地重復製造品種相同的產品生產。例如採掘、鋼鐵、紡織、造紙等工業生產,都是大量生產。
2、成批生產是指工業企業(車間、工段、班組、工作地)在一定時期重復輪換製造多種產品的一種生產類型。
3、單件生產
單件生產是根據購買單位的定單所提出的特定規格和數量進行的產品生產。
(1)不漸斷生產的工業是哪些擴展閱讀:
類型確定
第一是劃分工作地的生產類型;
第二是劃分工段、車間和企業的生產類型。
工作地生產類型的確定
確定工作地生產類型的主要標志是工作地的專業化程度。衡量工作地專業化程度高低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工作地在一定時間內(一年)固定擔負的工序數目;另一種是按工序的大量系數。
1、工序數目法
該方法是根據工作地所擔負的工序作業的數目來確定工作地的生產類型。
2、大量系數法
該方法是根據工序的大量系數值來確定工作地的生產類型。所謂大量系數是指完成某一零件加工工序所需時間育齡件的平均出產節拍的比值。大量系數法同工序數目法實質上是價的。
工段車間和企業生產類型的確定
在一個工段中,各個工作地的生產類型不可能都是一樣的,但是其中必然有比重較大的佔主導地位的工作地生產類型。一個車間、一個企業也是如此。決定工段、車間和企業生產類型的方法就是採取比重最大的原則和由下到上逐級確定的方法。
即根據比重最大的工作地生產類型,決定工段的生產類型;根據比重最大的工段類型決定車間的生產類型;根據比重最大的車間生產類型決定企業的生產類型。在實際工作中,有時也按照一定的產量指標來決定生產類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產類型
❷ 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中國的製造業分為三類:
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占我國製造業比重為30.2%。
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佔33%。
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約佔35.5%。
(2)不漸斷生產的工業是哪些擴展閱讀:
製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製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製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
製造業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是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製造業在世界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的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份額。
根據在生產中使用的物質形態,製造業可劃分為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
製造業包括:產品製造、設計、原料采購、設備組裝、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
❸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
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
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
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3)不漸斷生產的工業是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
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
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
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
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
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
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
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
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
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
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
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
❹ 有哪些50年前的工業產品仍然在生產並廣泛使用
A.O史密斯熱水器,你也要用半個世紀?6135柴油機,60年代定型的柴油機,到現在仍然被生產,用於很多船舶做主機。去年我們單位打新船時不用濰柴康明斯,還用這款機器。二戰的時候是德軍摩托化步兵的主要裝備,後來蘇聯佔領了,社會主義的工業是沒有版權概念的,有了圖紙就可以幾十家廠一起造,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居然成了我朝警用主力。 要說至今還在廣泛使用,也不太准確,畢竟中國幾乎所有的主要城市都禁摩了,現在在大城市裡看到,也成了有錢有閑一族和外國友人的玩具。很多槍械(從5.56到12.7)歷史都超過了50年還繼續生產。 擴展來說,許多第三世界還在生產使用美蘇上世紀60年代的武器軍備。
❺ 工業方面的行業有
問題一: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我國工業行業分類名稱
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2】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3】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4】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5】非金屬礦采選業 6】其他采礦業 7】農副食品加工業 8】食品製造業 9】飲料製造業 10】煙草製品業 11】紡織業
12】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
13】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 14】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 15】傢具製造業 16】造紙及紙製品業 17】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 18】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
19】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 20】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 21】醫葯製造業 22】化學纖維製造業 23】橡膠製品業 24】塑料製品業 2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2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7】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28】金屬製品業 29】通用設備製造業 30】專用設備製造業 31】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 32】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33】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34】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 35】工藝品及其他製造業
36】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 3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38】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39】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40】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 41】建築安裝業 42】建築裝飾業 43】其他建築業
問題二: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傳統上工業公為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如煤炭、鋼鐵、電力、機械製造等;輕工業如紡織服裝、鞋帽、小生活用品製造等。
問題三: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製造業是工業企業。 我國的製造業主要分為三類:
1.一類是輕紡工業,包括食品、飲料、煙草加工、服裝、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傢具、印刷等;
2.一類為資源加工工業,包括石油化工、化學纖維、醫葯製造業、橡膠、塑料、黑色金屬等;
3.還有一類為機械、電子製造業,其中包括機床、專用設備、交通運輸工具、機械設備、電子通訊設備、儀器等。
問題四: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具體包括:
(1)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對采礦、曬鹽、森林採伐等(但不包括禽獸捕獵和水產捕撈);
(2) 對農副產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糧油加工、食品加工、 軋花、繅絲、紡織、製革等;
(3) 對採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煉鐵、煉鋼、化工生產、 石油加工、機器製造、木材加工等,以及電力、自來水、煤氣的生產和供應等;
(4)對工業品的修理、翻新,如機器設備的修理、 交通運輸工具(包括小卧車)的修理等。 1984年以前農村的村及村以下辦工業歸屬農業,1984年以後劃歸工業。
問題五: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在過去的產業經濟學中,往往根據產品單位體積的相對重量將工業劃分為輕重工業。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由於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
問題六: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不好意思,這個我也不清楚,
問題七:屬於農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屬於其它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在經濟范疇中,一般分為三次產業,即一二三產業,一產業為農業,二產業為工業,三產業為服務業。
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作物種植、蠶桑、葯材等為農業。
工業:從能源消耗分類上分為重工業(冶金、機械加工、采礦等)、輕工業(如服裝生產、電子製造、食品加工等);按行業特點分有冶金工作(煉鋼鐵銅等)、電子工業(電腦、人工智慧等)、機械工業(汽車、車床、塔吊等)、服裝加工業、食品加工業等。
服務業:賣服務的(旅遊、餐飲、客運)、賣東西的(賣衣服、手機、食品等)、賣信息的(中介所、信息服務等)……
一二三產業之間有所交叉。
以上是我自己的理解。如果你想要更權威的解釋,你可以在網路搜索中輸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者輸入「三次產業」,有專門詞條給予詳細的解釋!
希望對你有用,祝健康愉快!
問題八: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 在現代這樣一個後工業社會,幾乎所有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東西和領域都涉及到工業的參與,所以很難界定哪個行業會與工業無關,或者說不是工業。
因此,從行業看是不是工業不是一個非常科學的判別方法。一般來說,工業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主要是指將一定在原材料在工廠進行加工成產品的一個過程。
因此,判斷那個行業是不是屬於工業主要抓住兩點:一是工廠化生產,二是批量化產品。
希望能夠讓你滿意
問題九: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對你來說,知道有:重工業、輕工業、生物工程、能源、材料等就可以了
❻ 我國的三大產業是什麼
我國有三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
一、農業
一般來說,第一產業指以利用自然力為主,生產不必經過深度加工就可消費的產品或工業原料的部門。包括林業、牧業、漁業等。
農業系統的生產力不是單一指標,不同於一般的單位面積產量,而是一組指標體系。在門類上包括單位時間作物、蔬菜、果樹、林木等植物生產的初級生產力和家畜、家禽、魚類等動物生產的次級生產力,還應考慮土壤肥力的變化狀況。
二、工業
工業一直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中國的工業主要以有基礎工業部門為主。包括能源工業,鋼鐵工業,機械工業等。
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工業生產主要是對自然資源以及原材料進行加工或裝配的過程。這是一個工資相對較高,但工作也比較艱苦的行業。對從事此行業的人要求有一定的體能和技能。
三、服務業
服務業包括: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環保,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交通運輸、社會保障。
還有社會組織,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采礦業中的開采輔助活動,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國際組織等。
(6)不漸斷生產的工業是哪些擴展閱讀:
通常的三大產業是聯合國使用的分類方法:第一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和公共工程、水電油氣、醫葯製造;第三產業包括商業、金融、交通運輸、通訊、教育、服務業及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
三大產業的關系——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1、第一產業為第二三產業奠定基礎。
2、第二產業是三大產業的核心,對第一產業有帶動作用。
3、第一二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條件,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第一二產業的進步。
❼ 哪些是工業產品,比如說工業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舒適和便利
工業產品是製造業生產的各種產品,可以分為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這些產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下列納盯舉一些常見的工業產品:
1. 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
2. 家用電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
3. 石油、天然氣、煤等能源類產品
4. 塑料、玻璃、金屬等基礎材料
5. 化妝品、葯品、食品等消費品
工業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和舒適。例如,汽車、火車和飛機等交通工侍或具可以大大縮短交通時間,讓我們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家用電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石油、天然氣、煤等能源類產品可以提供能源,驅動發展進步;基礎材料則是建築、製造、包裝等各個行業不可或缺的材料,化妝品、葯品、食品等消費品則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各種老茄伍需求,提高生活品質。總之,工業產品對於社會和個人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層面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❽ 傳統工業指哪些工業
傳統產業是一個歷史相對概念,至盡沒有見到對傳統產業的標準定義,這里介紹一些學者對它的理解,以把握其主要內涵,並不期望給出嚴格的定義解釋。
北方交通大學的王稼瓊等認為,傳統產業是相對於資訊產業、新材料產業等新興工業而言的,主要包括鋼鐵、煤炭、電力、建築、汽車、紡織、輕工、造船等工業。
台冰根據Dosi技術規范理論,把技術活動分為傳統技術和高技術,把相應神瞎技術所支撐形成的產業稱為相應的產業。因此,產業可以分為傳統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使用傳統技術規范來解決各種生產問題而形成的產業稱為傳統產業;而運用新的技術規范即高新技術解決生乎皮產中出現的、無法用傳統技術解決問題而出現的新產業稱為高技術產業。
劉世錦等認為,傳統產業是以傳統技術進行生產和服務的產業,是指工業化過程中起支柱與基礎作用的產業。主要是工業,也包括傳統農業和第三產業的一部分。工業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是紡織、鋼鐵、機電、汽車、化工、建築等物質生產工業。
印度:
1.加爾各答工業區。加爾各答工業區是印度形成最早、規模最大的工業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加爾各答工業區發展緩慢,其工業產值在印度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現在,加爾歲瞎差各答工業區的工業總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0/100左右。恆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黃麻產地,加爾各答是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也是機械製造工業中心。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城市。
2.孟買一浦那工業區。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是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基地,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冶煉工業等,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孟買一浦那工業區棉紡織工業重要,其棉紡織工業產值佔印度棉紡織工業總產值30%。盂買一浦那工業區是印度最大的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16.7%。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棉花及其棉紡織品的輸出地,印度第二大城市。
3.阿默達巴德工業區。阿默達巴德工業區是印度的棉花、油料產地,發達的農業為業提供豐富的工業原料,促進了工業的發展。阿默達巴德工業區以傳統工業為主,主要工業部門有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等。其中,棉紡織工業,油脂工業產值居印度首位。水泥工業、化學工業地位重要。
4.馬德拉斯一班加羅爾工業區。馬德拉斯—班加羅爾工業區是印度發展最快的一個工業區,其工業產值佔印度工業總產值的9.6%0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力工業、飛機製造、造船工業、石油冶煉、電子工業、電機製造工業等,是一—個以新興工業為主的工業區。
5.那格浦爾工業區。那格浦爾工業區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傳統工業區,被譽為印度的「魯爾」區。那格浦爾工業區分布在煤炭、鐵礦產地附近,屬於「煤鐵復合體型」工業布局。煤炭、鋼鐵產量佔印度煤炭、鋼鐵總產量的75%。在煤炭、鋼鐵工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電力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
德國
魯爾工業區。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爾工業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並且它形成於19世紀中葉,是典型的傳統工業地域,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它位於德國中西部,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內,鄰近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的工業區。
美洲:五大湖傳統工業區
1.東北部的五大湖工業區,這里是美國較早發展資本主義的殖民地.阿吧拉契亞山北部有煤礦,五大湖西部有鐵礦,加上五大湖水運便利,大西洋遠海多優良港口.所以發展成工業區.而且臨近玉米帯,乳畜帯,小麥以及混合農業帯.這里重工業密集,如鋼鐵,機械製造,汽車等.
2.當美國東北部發展基本飽和了,各種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開始出現時,人們舊開始轉向南部和西部這石油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發展.想南部的德州以及佛羅里達州等地方,環境比較優美空氣較清新,屬於陽光地帯.吸引了許多人才.在這里建立了新的石油,宇航,飛機,電子等工業.
3.美國西部,更是高新科技的代表.這里聚集了數千家微電子企業.一開始,由於圭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低價低廉,勞動力廉價,促使這里飛速發展.70年代末,由於圭谷土地用盡,工廠開始搬到德州.圭谷的優勢有:地理位置優越,有便捷的交通,臨近太平洋,有航空港,也有連線全國的公路網,有高等院校,可以培養相當的人才,更有美國國防部的穩定軍事訂單.
其實美洲的組要集中在美國……
傳統工業,主要指的是人力密集型的工業,其中大多數是輕工業,也有一小部分是重工業。
毛巾廠。在去孔望山的路上
罐頭廠。在臨洪附近,就是現在的旅遊學校那裡
火柴廠。老隴東中學旁邊
這些都是老工廠,不過都倒閉了哦
我就知道這些,別的就不知道了
高超的工藝水平是中國傳統手工業的突出特點。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中國的手工業產品一直是世界貿易中的主要工業品,為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望和大量的財富。然而,中國卻並未因此率先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因為手工業對工藝性的追求對手工業的發展起了正反兩方面的作用,其利弊得失值得今人思索。
加工業不能說是新工業還是傳統工業 因為加工業中有些是傳統工業 如 石油 煤炭 冶金 機械 食品等等 有些是新型工業 如微電子 生物工程 航天工業
傳統工業又稱夕陽工業。主要為西方經濟學家使用,指經濟發達國家的整個工業中,其地位逐漸下降的工業部門。主要是傳統的基礎工業,如鋼鐵、汽車、建築、紡織、橡膠、造船以及與它們相關的一些附屬工業部門,20世紀70年代後,西方國家的經濟危機日益頻繁,導致許多傳統的工業部門相繼衰落,如開工嚴重不足,產品市場萎縮,從而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傳統工業大多是工業革命後機器大工業發展的鼎盛標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結構的發展需要,新興工業不斷興起,發展迅速,如石油化工、合成材料、電子技術、原子能、宇航工業等,極大地沖擊和改變了原有的工業結構,使傳統工業生產停滯不前,甚至衰退。但傳統工業目前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中仍佔主要地位,在較短時間內還不可能為新興工業所取代。在發展中國家,傳統工業仍處於興起、興盛時期,尚待大力發展。故傳統工業只是一個相對概念。通過引入、採用新技術,對其進行改造,提高生命力,是傳統工業繼續發展、適應工業現代化要求的重要途徑。在區域工業發展規劃中,必須重視對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與引導,重視其在現代工業結構中的地位與特點,在許多落後的地區經濟發展中,傳統工業仍將是工業發展的主體。
新興工業相對於傳統工業而言。指隨當代科技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工業部門。它們在現有工業部門結構中,雖不佔主要地位,但發展速度較快,代表著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
新興工業主要包括電子技術、鐳射、光纖通訊、資訊科技、機器人、宇航、新型能源、海洋開發、新型材料及生物工程等工業部門。
新興工業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具有高科技的特徵。在發展與布局上不同於傳統工業,要求有高投資,大型、超大型裝置,高科技投入,高精密度、高質量的環境條件,要求接近科研技術中心。其發展還要同基礎材料工業的發展相配套。新興工業的興起,將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實現新飛躍,影響深遠。
近年來,新興工業在西方國家得到迅速發展,對各國經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為社會提供許多新的就業機會。中國新興工業尚處在初創或起步階段,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深圳等地興建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試驗區、科學工業園等,將是中國新興工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傳統工業 又稱夕陽工業。主要為西方經濟學家使用,指經濟發達國家的整個工業中,其地位逐漸下降的工業部門。主要是傳統的基礎工業,如鋼鐵、汽車、建築、紡織、橡膠、造船以及與它們相關的一些附屬工業部門
對於中國古代經濟史的學習,我們可以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去認識。其中,每個方面的最重要的知識應該是反映其本質特徵方面的知識。中國古代手工業(以下簡稱工業)發展的特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出來。
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在中國工業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工業部門是逐步增加的。在原始社會,工業種類很少,只有石器製造、骨角製造、陶器製造、紡織品製造、釀酒、編織等部門。奴隸社會增加了冶銅業(即青銅業),封建社會又增加了冶鐵、製糖、棉紡織業等部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有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行業,有的則是由某個行業演變分化成的新的部門。例如在紡織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先有絲織業,後有棉紡織業;其後棉紡織業日益發展,又分為軋花、紡紗、織布、印染等部門。同樣,在礦冶鑄造業方面,也日益分化成為采礦、冶煉、鑄造等工業部門。另外,某個工業部門的創立或發展,往往會帶動其他有關部門的創立或發展。例如中國冶鐵業的興起,使農具製造和兵器製造成為獨立的工業部門。
二、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勞動分工的不斷發展。任何一個工業部門,不論早晚,一旦創立,它的生產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以冶鐵技術的發展為例:春秋時期以木炭為燃料,用皮囊鼓風煉鐵;西漢時期開始用煤炭做燃料;東漢時期發明了水力鼓風機(水排),提高了爐溫;北宋以後,以焦炭為燃料,進一步提高了爐溫。同時,坩堝煉鐵法的創造和土高爐煉鐵技術的進步,使中國古代冶鐵生產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中國手工業發展史上,不論採取何種經營方式(如作坊、手工業工場),其生產單位內部的勞動分工,都是漸趨細密的。促成工業生產力提高的各種因素,往往是互相影響的。例如工業生產規模的大小,對於勞動分工粗細的程度是有直接影響的,生產規模擴大,往往促成勞動分工細密。在明清時代的某些工業部門,如制瓷、製糖、礦冶、井鹽等行業的部分手工業工場中,都已具有相當細密的勞動分工。這時的手工業工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機生產體系了。
三、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從工業經營的方式來說,其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工業,再到工場手工業。原始社會只能實行簡單的協作,進行簡單的生產。奴隸社會的工業生產規模較前有所擴大,在製作工業產品時,已經有了初步的勞動分工,生產效率較前提高。到了封建社會,工業生產的規模又有了擴大,勞動分工也漸趨細密;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業生產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工場手工業的經營方式。在這種手工業工場中,一般僱傭較多的工匠,在細致的勞動分工之下來擴大生產,使產品的製造進一步發展。如礦冶、紡織、制瓷等部門,在江南地區的某些手工業工場具有比較復雜的生產裝置,吸收了大量的僱傭勞動者。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數量很大。例如清代前期的礦冶業中,由於鑄錢需要大量的銅,促使銅礦開採得到較大發展。
四、官府工業與民間工業的同時並存。中國的官府工業,歷史悠久,自從奴隸制國家建立後,就有官府工業的存在。從西周到西漢,主要的工業部門,官府都設有作坊。統治者把手工業者集中到官府,以強制的手段迫使他們在官府作坊里進行製造。從春秋末期起,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社會分工的擴大,不少手工業者脫離農業而獨立。這時社會上除了官府工業作坊外,還出現了一批民間工業作坊。其時以冶鐵業發展最快,因為它與人民生活有密切關系,其產品具有極大的市場。
從東漢開始,社會分工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民間手工業者不斷從農村中分化出來,向城市集中,成為獨立的手工業者。這一時期,一方面是民間手工業者脫離農業而向城市集中;另一方面,官府工業在中國工業經濟中仍佔有主導地位,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間手工業者的發展。到明清兩代,官府工業走上衰落的道路,民間工業則不斷發展。這時候官府工業與民間工業的關系,不僅表現在官府工業須有民間工業來支援,而且表現在官府工業在中國工業經濟中所佔的主導地位讓給民間工業了。在這一時期,民間工業經營方面有一個特色,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開始產生。一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破壞;二是某些手工業作坊擴大成為手工業工場,亦即工場手工業開始興起。中國民間工業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是從明代中葉以後開始的,至清代前期有所發展。它所涉及的生產范圍,以礦冶、制瓷、紡織業為主。明代中葉以後,某些工業部門的民間作坊朝著手工業工場方向擴充套件。
五、經濟重心南移與工業分布的相應變化。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起初是在北方的,以後逐步移至南方。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南方到北方的變遷。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有不少工業生產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逐漸移到南方。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絲織業地區分布的變化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在遠古時代,中國的絲織生產,以北方的黃河流域為繁盛之地,尤以河北地區為盛。其後逐漸演變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國的絲織生產重心已經移到江南地區,尤以蘇州、杭州、南京和廣州等地為盛,不論官府絲織業還是民間絲織業都是如此。明代初年, *** 在全國一些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官府織染局,長江流域的南直隸(今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處皆有設定,而以浙江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