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的三次工業改革都是那個那幾個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源於美國和德國,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以美國和蘇聯為主導同時在歐洲展開。
B. 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哪些國家領先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
第三次工業革命:歐美、中國等
C.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
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相關信息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
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D. 工業革命有幾次分別是什麼
人類史上有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如下:
1、第一次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
2、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徽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標志著的科學技術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上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
在較早階段的工業革命中,人們被迫適應新的生活情況,人們從農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廠工作。
於是發生了許多新的關於衛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問題,有時是未獲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潔,住房,警察及犯罪等問題。
工業化及其隨同的變化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准。較之過去,有更多的貨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較低廉。但是,增加對貨物的需求,就意味著原料的消耗和環境的沾污。
E. 三次工業革命分別是什麼時候
三次工業革命的時間:
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
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
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開了歐美實惠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當時中國還處於清朝乾隆年間,也是中國封建集權發展的最頂峰,當時中國國力還非常強大,即便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仍然視中國為天朝上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受益:歐美。工業布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清,末期,開始沒落。第一次鴉片後,列國侵略。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美國開始,受益全球。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中國處於建國初期。
F. 絎鍥涙″伐涓氶潻鍛藉礇璧風殑鍥藉舵湁鍝浜涳紵
絎鍥涙″伐涓氶潻鍛芥e湪宕涜搗鐨勫浗瀹舵湁寰堝氾紝榪欎簺鍥藉跺湪縐戞妧銆佸壋鏂板拰浜т笟棰嗗煙鍙栧緱浜嗘樉钁楃殑榪涘睍銆備互涓嬫槸涓浜涘湪絎鍥涙″伐涓氶潻鍛戒腑鍏鋒湁閲嶈佸湴浣嶇殑鍥藉訛細
涓鍥斤細 涓鍥藉湪浜哄伐鏅鴻兘銆佺數瀛愬晢鍔°5G鎶鏈絳夐嗗煙鍙栧緱浜嗘樉钁楃殑榪涘睍銆備腑鍥芥斂搴滄彁鍑轟簡鈥滀腑鍥藉埗閫2025鈥濈瓑璁″垝錛屼互鎺ㄥ姩楂樼戞妧鍒墮犱笟鐨勫彂灞曘
緹庡浗錛 緹庡浗鍦ㄧ戞妧棰嗗煙涓鐩村勪簬棰嗗厛鍦頒綅錛屾嫢鏈変紬澶氱殑縐戞妧宸ㄥご錛屽傝嫻鏋溿佽胺姝屻佷簹椹閫婄瓑錛屽畠浠鍦ㄤ漢宸ユ櫤鑳姐佷簯璁$畻銆佺敓鐗╂妧鏈絳夋柟闈㈡帹鍔ㄤ簡鍒涙柊銆
寰峰浗錛 寰峰浗浠ュ叾寮哄ぇ鐨勫埗閫犱笟鍜屽伐紼嬫妧鏈鑰岄椈鍚嶃傚痙鍥芥e湪縐鏋佹帹鍔ㄥ伐涓4.0錛屽嵆鏅鴻兘鍒墮犻嗗煙鐨勫壋鏂般
鏃ユ湰錛 鏃ユ湰涓鐩存槸縐戞妧鍒涙柊鐨勫厛椹憋紝灝ゅ叾鍦ㄦ満鍣ㄤ漢鎶鏈銆佹苯杞﹀埗閫犲拰鐢靛瓙棰嗗煙鍏鋒湁棰嗗厛鍦頒綅銆
闊╁浗錛 闊╁浗鍦ㄤ俊鎮鎶鏈銆佸崐瀵間綋鍒墮犮佺數瀛愪駭鍝佺瓑棰嗗煙鍙栧緱浜嗛噸瑕佺獊鐮達紝鍏鍙稿備笁鏄熷拰LG鍦ㄥ叏鐞冨競鍦轟笂鏈夊獎鍝嶅姏銆
鍗板害錛 鍗板害鍦ㄨ蔣浠跺紑鍙戝拰淇℃伅鎶鏈棰嗗煙鍏鋒湁絝炰簤鍔涳紝鏄鍏ㄧ悆IT鏈嶅姟鐨勯噸瑕佹彁渚涘浗銆
浠ヨ壊鍒楋細 浠ヨ壊鍒楀湪鍐涗簨鎶鏈銆佺綉緇滃畨鍏ㄣ佷漢宸ユ櫤鑳界瓑棰嗗煙琛ㄧ幇鍑鴻壊錛屾嫢鏈変紬澶氬壋鏂板瀷縐戞妧浼佷笟銆
鏂板姞鍧★細 鏂板姞鍧″湪閲戣瀺縐戞妧銆佹櫤鑳藉煄甯傘佺敓鐗╁尰鑽絳夐嗗煙榪涜屼簡澶ц勬ā鎶曡祫錛屾e湪鍔鍔涙垚涓哄壋鏂頒腑蹇冦
榪欎簺鍥藉墮兘鍦ㄧН鏋佹帹鍔ㄧ鍥涙″伐涓氶潻鍛界殑鍙戝睍錛岄氳繃縐戞妧鍒涙柊鍜屼駭涓氬崌綰ф潵鎻愰珮絝炰簤鍔涘拰緇忔祹澧為暱銆傚煎緱娉ㄦ剰鐨勬槸錛岃繖涓棰嗗煙鐨勫彂灞曟槸鍏ㄧ悆鎬х殑錛屽悇鍥介兘鍦ㄥ姫鍔涢傚簲鏂扮殑鎶鏈鍜岃秼鍔匡紝浠ュ疄鐜板彲鎸佺畫鐨勭粡嫻庡為暱銆
G. 三次工業革命對比表(時間,國家,影響,領域,代表等)
一、三次工業革命概述: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中期,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這場革命是以發明、改進和使用機器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被稱為近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在這一時期里,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
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由於19世紀70年代以後發電機、電動機相繼發明,遠距離輸電技術的出現,電氣工業迅速發展起來,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內燃機的出現及90年代以後的廣泛應用,為汽車和飛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動了石油工業的發展。
化學工業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工業部門,從80年代起,人們開始從煤炭中提煉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學產品,塑料、絕緣物質、人造纖維、無煙火葯也相繼發明並投入了生產和使用。原有的工業部門如冶金、造船、機器製造以及交通運輸、電訊等部門的技術革新加速進行。
4、第三次工業革命
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航天技術、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技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它產生了一大批新型工業,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是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開辟了信息時代。它也帶來了一種新型經濟——知識經濟,知識經濟發達程度的高低已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中成敗的關鍵所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8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工作者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問世。
二、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科技革命(20世紀後期)依據曾邦哲的觀點,以系統科學的興起到系統生物科學的形成為標志,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納米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理論與技術整合,形成系統生物科學與技術體系,包括系統生物學與合成生物學、系統遺傳學與系統生物工程、系統醫學與系統生物技術等學科體系,將導致的是轉化醫學、生物工業的產業革命。
發展新能源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任務。從戰略的眼光來看,新能源本身就是一個經濟發展方向,促進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可以推進能源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轉變,對國民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也是未來世界各國的競爭重點,能源工業未來的方向將是從能源資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美國利用經濟低迷的時機,大力發展新能源,如果成功了,未來的能源格局可能將被美國所主導。
以生物技術為重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經實現或者即將實現:塑料將不以石油為原料而完全以玉米替代;建築材料將由洋麻等纖維類作物替代;石油的枯竭也不再可怕,因為用秸稈完全可以替代;2050年人類的壽命有可能達到120歲;5億畝的不毛之地、鹽鹼地將會成為植物的生長樂園。
H.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有哪幾個國家
主要是俄、日、德、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家。
這幾國工業革命開始的較晚,那時英美等國的工業革命基本完成,他們可以直接吸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袖,老牌殖民帝國,所以在設備上不願更新,放棄現有的,從而阻礙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自己慢慢衰落,落後於美國、德國。
而德美沒有這種顧慮,2次革命同時進行,接受最新裝備、改革,於是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美德之所以會在19世紀末期快速發展,跟此關系密切。
(8)工業革命有哪些國家參加擴展閱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
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I. 歷史上有幾次工業革命
歷史上有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如下:
第一次工業革命,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9)工業革命有哪些國家參加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