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材料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前景好不好
你提的材料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怎麼樣的問題,回答者五花八門,讓人啼笑皆非。因為材料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材料學專業的本身就是研究材料構成,材料開發及應用規律的學科。它包含的范圍非常廣闊,一般分為材料學,材料加工,材料物理與材料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專業方向。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材料學專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和革命,納米材料,超導材料,光電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技術創新,顯得非常活躍,為材料學科領域和相關專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
材料學專業在不同類型的大學是不同的專業研究方向,總體就業非常好。它在航空類大學,是航空類材料;在海洋類大學是海洋類材料;冶金類大學是冶金材料(如北京 科技 大學,武漢 科技 大學);在國防類大學,是國防彈葯爆破類材料,武器系統方面的材料(如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在輕工食品類大學。材料學專業主要研究的是輕工食品類材料(如,江南大學,陝西 科技 大學,西安工程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在建築類大學,則重點研究的是建築材料方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硅酸鹽水泥(如,西安建築 科技 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北京建築大學等)。
所以材料學專業,它的研究領域,是非常廣泛的,研究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總體來說,就業需求旺盛,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
對於材料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學歷肯定也占著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素,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材料專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工作前景目前來看還是要優於本科畢業生的。但是總體上來說,材料專業的就業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
本科生的話,答主今年普通一本大四,復合材料專業,身邊很多人只要是想要工作的基本都拿下offer了,但是跟材料專業感覺關系並不是很大,跟個人能力相關吧。以我們班舉例,班上有幾個人搭夥去常州找工作,基本工資在三千六左右,但是包吃包住,所以按凈收入來說還是不錯的,去了之後轉技術轉管理看個人選擇。還有其他一些工作,例如技術顧問,銷售等,工資大約在四千左右。因為我在南京,所以說的大約就是常州,蘇州,南京等這一周邊的城市了,當然,還有一些個人能力比較突出的,這就另當別論了。總的來說,基本都是一些在材料相關的公司就業,轉行的特別無關的還是比較少的。
研究生就業的話,目前本人倒不是很了解,希望之後能有人能來補充。
其實個人覺得,無論什麼專業,總有人會吐槽會不滿,這些說到底都是個人能力不夠的問題。本科畢業其實大家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沒有很深,就業主要看的是個人規劃以及自身素質,每個專業都存在找不到工作的和工資最高的人,所以不能片面的說材料專業就業好或者難。
高校專業那些事 為您分析/分享。
離高考就剩一個月了。本篇文章不是號召你報考那個學校 或者那個專業,,為啥讓你躲開那些專業。
本篇文章對考生家長來說價值100萬,甚至千萬。。。你們信不信?影響你們一輩子。
天下專業第一坑:材料類專業,注意是一大類。不是一個專業,這一大類專業號稱天下第一大坑專業今天就再來hei一把材料專業,號召大家躲遠點。。。
因為材料是個非常大的工科專業。所以本科錄取特別多。
一般,學材料前:是高興的呲牙咧嘴( 考上211/985當然高興了 ):
大四畢業找工作後發現自己是這樣:
印證了一句話: 學了環化生材,等於就地活埋。
為何這樣,我准備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材料類專業為何這么坑。
一般材料畢業不好找工作, 你可能想,你是二本當然不好找工作。 假如我是名校,頂級名校呢。比 如北京 科技 大學,國家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全國重點大學。
我告訴你:不好找,待遇差,
那你說咱上清華北大,還不好找工作?
我只告訴你:學了材料,和學校無關,畢業都的抱著畢業證哭,那一刻,你才知道孟姜女哭長城故事是真得。因為孟姜女大學學的是材料專業,畢業找不到工作。。
不信,你去清華北大問問學材料有多慘。
甚至你可能想,我學高 科技 材料,不學那些啥大本粗的材料,行不行?
可能是不是有些學校材料不好。比如專門煉鋼打鐵的材料院校: 北京鋼院,武漢鋼院 。
那咱學建築材料,現在基建這么發達。
那你去武漢理工大學看看,當年的全國重點大學-武漢建材學院非浪得虛 名。他們無機非金屬材料,陶瓷材料天下第一。
你說:材料不好,怪學鋼鐵材料沒前途。
那咱學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高大上。
我告訴你。一樣的結果。你去北航問問學那個專業最有前途。。。你可能換不服氣,我學電子信息材料。去電子科大學材料,其實下場一樣慘
那到底學啥材料?
我就告訴你,不要學。有多遠躲多遠。。。。
為啥材料這么坑。因為你學的東西都是假大空,富士康式的體力活,而且也沒有啥理論,全靠蒙, 可以說很多材料博士乾的活,大街上雖然拉一個人培訓三天,能力和博士不相上下。。
有的學校高大上學點量子力學。
正因為如此,畢業以後,你會感覺自己啥也不會。你說公司要你幹啥。 。而人家學計算機的,直接可以編app編界面,獨立完成一個程序。學電子的直接畫板子調電路,做一個家庭智能系統輕而易舉。。
坑人的材料都有哪些專業材料的坑不只是材料這個專業,而是很多不帶材料倆字專業的也是材料專業。。。
你去西瓜大,哈工大看看。招人最多的專業,絕對是材料。鋼院不用說了,幾乎全校材料。。。
這個材料領域現在嚴重人員過剩,尤其博士碩士幾乎佔了整個理工科的快半壁江山了。
其他行業包括不限於:
現在流行的納米材料,石墨烯材料,量子材料,鈣鈦礦。。都是青椒寫論文大忽悠。。
這個坑太大了。
一句話:說多了都是淚。
昨日的/腦/殘/化作今日的眼淚
各校材料招生情況。以哈工大,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為例子。。
哈工大設有6個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術與工程、材料物理、電子封裝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每年招收本科生300人。,碩士300,博士一百多。
西北工業大學每年招生200人。材料類專業。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類,每年招生800人。
清華大學學生對材料專業的態度。清華大學轉專業情況。冷熱專業,一目瞭然。高分子材料計劃接收5人,0人報名。
材料科學與工程計劃接收29個 報名13個。
看計算機,軟體,金融,都是爆滿。
學個材料專業,清華大學也得瞪眼。都是清華大學畢業,計算機畢業的30w+,材料的5w-
最後大部分不是當中小學老師就是去專利局。。。
建議不要報考任何材料類專業。這個專業轉行都不好轉 學的太泛泛而談。。沒有實際的東西。
材料學是研究材料組成、結構、工藝、性質和使用性能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這門為材料設計、製造、工藝優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學依據;大學材料類專業具體屬於工科,包括了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專業。那麼,大學學習材料專業的就業前景怎樣呢?下面,筆者著重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材料學事關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的偉大復興大局,是當今 社會 無與倫比的重要基礎學科領域。 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可知,材料類學科主要包括了17個專業方向: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冶金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復合材料與工程、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功能材料、納米材料與技術、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設計科學與工程、復合材料成型工程、智能材料與結構等。隨著信息時代的深入發展,世界各國都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與影響,我國各領域、各行業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新變化,無論是工業領域、建築領域、醫用領域,還是航空航天領域、軍事領域,材料學都面臨著技術突破和重大產業發展的大機遇。
其次、我國高校材料專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可以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來形象比喻,這方面專業厲害的高校太多了。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有17所高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A級學科,其中3個A+是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理工大學,5個A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 科技 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浙江大學,另外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9所高校得到A-。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有16所,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四川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北京 科技 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山東大學等。材料學科在去年的ESI排名全球前1‰高校中,我國有18所之多,C9高校全部在列!
再者、在工科學科中,材料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都是保持在90%以上,算得上是比較好的專業方向了。 我國高度重視材料學的發展與建設,「中國製造2025」把新材料作為十大重大突破領域之一,同時材料學也是「新工學」的重點建設領域。材料學專業學生僅僅讀本科是遠遠不夠的,因而一般本科畢業生去向都是考研深造,深造之後的畢業生就業,普遍都是「面寬質優」,例如新材料作為我國十大重點發展領域,到2025年人才需求缺口約為400萬人。據最新的統計結果顯示,從事材料類職業的人員平均月收入水平如下:項目經理12.3K,研發工程師11.7K,土建工程師10.7K,機構工程師10.2K,機械工程師8.9K,工藝工程師8.8K,預算員7.3K,施工員6.5K,采購員6.2K,材料員6.1K(K代表千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材料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前景好不好」的問題,材料專業作為工科中的典型學科,關繫到國計民生,備受國家重視和保護;這個專業的高校畢業生不僅就業面廣、受歡迎程度高,而且工作環境優雅、薪資待遇優厚,是一個非常值得一讀的專業!
啥專業都有年薪百萬的,
啥專業都有找不到工作的。
專業好壞和你沒啥太大關系。
學得好點,比專業好就業有用的
我不是材料方向的學生,但是作為西工大的學生,對材料專業的就業還是有一點淺顯的了解,因為學校最好的就是材料和三航嘛,所以經常會聽到相關的消息。總的來說,就業還是不成問題的,當然趕電子和軟體演算法類的專業就業率還是差點,還有就是可能薪資待遇要稍差一些,我覺得你想考博士的話,一定還是要考一所985的高校讀博,這樣以後出來去一般高校當老師也是可以的。家裡邊不是很差錢的話,能讀到頂就讀到頂吧,把學位讀完,這樣出來去哪兒門檻幾乎都有,去公司干幾年,掙幾年錢,再通過什麼人才引進回到家鄉。。日子過得應該是很舒服的。
材料類似於物理、化學、生物等專業,內涵實在豐富且包羅萬象,好像什麼產業都離不開材料作為基礎(比如現在最熱的晶元、新能源也是建立在材料基礎上),屬於比較典型的萬金油專業。然而重要歸重要,具體到某個細分領域往往會衍生出一大堆專業,如材料成型與加工、無機非金屬、高分子、復合、航空、建材、電子等材料等細分領域,需要長期耕耘才能做出成就。所以萬事懂不如一技通,如果有助於材料方向的,必須要在某一領域深耕專研多年才能有所成就,收入也才會大幅度提高;如果僅僅是粗通做些被人都能乾的工作,工資待遇不會很高,肯定不像IT互聯網這些朝陽企業來錢快。
既然是面向就業,那就不要說得那麼學術。電化學和光催化我不太懂,但是如果說材料學就業不好,那是因為學得太渣,沒達到高薪所需的水平。
社會 上普遍覺得材料學就業前景不好,但是任何一個行當干到登峰造極了,都會有錢找上門的。因為,只要是能創造財富,資本永遠不會與之為敵。
電化學方面,電解電鍍應該比較傳統了,但是電刷鍍、電噴鍍、化學氣相沉積等等,目前還沒有沒落吧?當年都夠干到買別墅,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能讓你發家致富呢?
光催化技術,應該可以用於光源催化轉化和光源微刻等領域吧?說白了,晶元製造領域肯定用得著,如果能改進現有工藝,那肯定會有就業前途。至少也能去生產線上做技術監理吧?
總之,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居然還有就業壓力?那是誰就業有壓力?那是搭不上經濟發展快車的人就業有壓力。
得看什麼層次的,如果本科畢業找工作,研究生畢業找工作,專業比學校重要,如果讀博做研究學校重要。
如果是傳統的金屬材料,確實找工作挺難的,除非你足夠優秀,做的東西還很基礎,留校不錯;如果做的復合材料,偏力學方向,個人認為…還可以吧,找工作應該是不太難,就是工資低
❷ 瑗垮畨宸ヤ笟澶у﹁$畻鏈虹爺絀剁敓褰曞彇澶氬皯浜
91浜恆傛牴鎹瑗垮畨宸ヤ笟澶у﹀畼緗戜俊鎮寰楃煡錛2022騫磋$畻鏈虹戝︿笌宸ョ▼瀛﹂櫌2022騫寸曞+鐮旂┒鐢熶竴蹇楁効鎷熷綍鍙栧悕鍗曞叕紺猴紝褰曞彇鍏91浜恆傝タ瀹夊伐涓氬ぇ瀛︿簬1993騫磋幏鎵圭曞+瀛︿綅鎺堜簣鏉冿紝1995騫村紑濮嬬曞+鎷涚敓錛2014騫村紑濮嬪崥澹鎷涚敓錛岀幇宸插艦鎴愬畬澶囩殑鏈紜曞崥涓浣撳寲鍩瑰吇浣撶郴銆
❸ 西安工業大學未央校區有多少人
學校總共有兩萬人左右,在未央校區有大約七八千本科學生。
❹ 西北工業大學工業工程研究生每年招收多少人
西北工業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學術碩士研究生每年招收人數只有1-2人。
西北工業大學(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簡稱「西工大」,位於古都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為特色,工、理為主,管、文、經、法協調發展的研究型、多科性、開放式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設有研究生院。
學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國立北洋工學院、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國立東北大學工學院、私立焦作工學院在漢中組建的國立西北工學院;1946年,國立西北工學院遷至咸陽。1950年更名為西北工學院。1957年10月,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並組建西北工業大學。1960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2月,哈爾濱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並入,今日的西北工業大學蘧然成型。
❺ 西安工業大學怎麼樣
簡介:一、學校概述 西安工業大學是陝西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是陝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共建高校,具有完整的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體系以及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始終面向國防工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軍工學科優勢和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 學校創辦於1955年,是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的配套項目,是我國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學校長期隸屬於兵器行業。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秉承「把一切獻給黨」的兵工精神,形成了「忠誠進取,精工博藝」的校風和「敦德勵學,知行相長」的校訓,凝練出「注重工程實踐,突出製造技術」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以建設高水平大學為目標,大力推進本科教學改革與建設,2007年以「優秀」等級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2014年,國家人社部批准學校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 學校現有光學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6個專業授權類別。學校現有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陝西省一流學科,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2個陝西高校「一流專業」。學校現有5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等8個學科門類。以博士授權學科為主幹的學科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彰顯了學校的兵工特色,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授權領域涵蓋所有本科專業。學校現設有15個學院和1個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9個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在陝西、河南、河北、江蘇等18個省份一本招生。 學校現有研究生2000餘人,本科生1.8萬餘人,佔地12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80多萬平方米,館藏圖書178萬余冊,並輔有完善的電子文獻資源。學校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虛擬模擬)中心16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4個。學校建有4.3萬平方米的工程訓練基地,擁有各類本科教學實驗室251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180個。 學校現有教職工18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60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近500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5個,陝西省教學名師14人。有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人;有「」專家4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省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三秦人才津貼專家15人;有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點領域頂尖人才及省「四個一批」人才5人;其他省部級及以上人才稱號20餘人。陝西省重點科研團隊2個,陝西省科技領軍計劃1人。 學校面向國防工業和區域經濟的需求,大力開展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有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管理科學與工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學校不斷強化科學研究的軍工特色,拓展國防服務領域,2012年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二級保密單位資質,2015年通過國軍標質量管理體系資格認證。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示範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與陝西省共建重點實驗室、陳忠實當代文學研究中心等18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 目前學校承擔著國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以及省市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委託等項目。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在國家國防項目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製的鋁基復合材料活塞已裝備在5種新型主戰坦克和裝甲戰車上,參加了國慶60周年閱兵式、「9.3」抗戰閱兵,榮獲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光學製造和光學薄膜領域的成果綜合應用於慣性約束核聚變、激光陀螺、戰術激光武器等所需核心關鍵光學與晶體元件的研製生產。近程防空炮和大口徑遠程火炮身管製造關鍵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種戰艦以及陸盾等武器裝備,並成功裝備 「遼寧號」 航母。 學校高度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建成1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大力彰顯「注重工程實踐,突出製造技術」的人才培養特色。依照辦學定位,實施「根植企業行動計劃」,建立教改實驗學院,開設軟體工程師、機械設計與研發工程師等8個類型教改實驗班。實驗班推行導師制,實行校企聯合培養,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建有一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每年設立100萬元大學生創新基金,培育學生的工程素質與創新能力。學校2012年被陝西省確定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綜合改革」試點院校、2016年入選陝西省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17年入選陝西省創新創業示範高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學校重視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改革,建成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5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按照「訓練工程化,實驗綜合化」的要求,強化學生實踐能力。重視課外實踐環節,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主創新意識。近五年,學生獲得國家級學科競賽獎勵304項,省級獎勵1708項。半個世紀以來,學校大學生女籃保持傳統優勢,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女籃比賽中獲得冠亞軍,並榮獲大學生世界五球錦標賽冠軍。學校書法本科專業教育頗具特色與影響,兩次獲得中國書法蘭亭教育獎。 學校高度重視開放辦學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將國際化發展列為學校十三五規劃重點工作,不斷推進國家化教育工程。近年來,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愛爾蘭、捷克、波蘭等十多個國家40多所高校建立長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了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本科2+2雙學位學分互認項目、短期交流學習項目、赴美赴日假期帶薪實習項目、世界名校夏令營項目、境外課堂項目、國家漢辦漢語志願者等多層次交流項目,力求滿足各專業和各類學生的國際化需求,學校對重點項目給與學分獎勵和專項經費資助。參加項目的學生在開拓視野、提升學術能力、塑造世界觀、提高就業層次等方面效果顯著,提升了人生事業發展的層次。同時,我校積極與港澳台建立合作關系,每年有幾十名學生赴台灣高校短期交流學習,赴香港參加名企實習項目。學校外教資源豐富,為學生開設英語、德語、法語、日語、韓語、捷克語等多種語言公共選修課程。 學校建立了完備的獎學金和助學金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綜合獎學金、學校單項獎學金等,學校還特別設立了兵工研究所獎學金、企業獎學金、校友獎學金等十餘項社會獎學金。助學措施包括國家助學金、校內助學金、社會助學金、生源地助學貸款、校內無息貸款、臨時困難補助等,學校每年還提供近千個校內勤工助學崗位,鼓勵和幫助家庭困難學生完成學業。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培養的十一萬余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個地區,不少人成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國防行業的技術骨幹或大型骨幹企業的負責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在行業人才質量評價中認為,西安工業大學的畢業生「有極強的動手能力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企業留得住、用得上,不少畢業生很短時間內就能脫穎而出,成為企業重要的技術骨幹。」近年來,本科生的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並成為陝西省屬高校唯一一所入圍2011—2012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80強院校。 學校先後多次被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被評為「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陝西省研究生培養工作先進單位」 「陝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先進單位」 「陝西省重點學科建設先進單位」 「陝西省文明校園」 「陝西省平安校園」等。近年來,學校大力弘揚兵工精神,堅持內涵式發展,正不斷向建設「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高水平大學」的目標邁進。 二、國家級、省部級優勢學科、專業、團隊和平台 國家級 科研及教學成果: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 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軟體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自動化。 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1個國家級雙語教學課程:材料科學基礎雙語課。 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網路與檢測控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光學先進製造與光電檢測」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金屬材料工程。 6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 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西安工業大學-陝西北方動力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省部級 教學成果:省級教學成果獲獎27項。 9個省級特色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力資源管理、自動化、光電信息工程、電子信息工程、漢語言文學。 12個陝西高校「一流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金屬材料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書法學、人力資源管理、漢語言文學、信息對抗技術、物聯網工程、會計學、軟體工程。 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軟體工程、人力資源管理、自動化、漢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5個省級教學團隊:光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電工電子教學實驗團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團隊、工商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書法專業教學團隊、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教學團隊、工科數學教學團隊、機械電子教學團隊、材料物理專業教學團隊、軟體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信息對抗技術教學團隊、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團隊、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團隊、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大學物理教學團隊、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團隊、大學英語教學團隊、材料化學專業教學團隊、軟體設計類核心課程教學團隊。 2個省級科研團隊:鋁鎂輕合金復合材料技術創新團隊、先進光學製造與檢測創新團隊。 1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虛擬模擬)中心:工業中心、大學物理實驗中心、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藝術教育實驗訓練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光電工程實驗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工科化學教學實驗中心、綜合自動化實驗教學中心、經管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材料工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材料工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與控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1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以實踐、創業為特色的應用型本科經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機械製造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創業實驗區」 「服務外包型軟體工程師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光電工程領域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突出實踐教學的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面向工程應用的信息通信領域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基於工程範式思想、突出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一線卓越機械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突出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基於應用創新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面向製造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基於手腦並重理念的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面向工程應用的計算機嵌入式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項目的外語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面向工程應用與實踐的材料化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書法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西安工業大學—陝西北方動力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西安工業大學—神州數碼系統集成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西安工業大學—深圳市金凱進光電儀器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西安工業大學—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實踐教育基地。 1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薄膜與光學製造技術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薄膜技術與光學檢測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光電測試與儀器技術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特種加工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及測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省新型網路與檢測控制工程實驗室」「光電子製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陝西省薄膜技術與微光電器件軍民兩用技術工程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與白俄羅斯共和國教育部(中白)高技術合作研究中心」 「國家光電子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光電薄膜與器件研發服務中心」 「兵器工業進口測試儀器控制系統維修中心」 「陝西省光學先進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陝西當代文學與藝術研究中心(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兵器工業光學器件超精密加工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 「陝西省光學先進製造與光電檢測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陝西省鋁鎂輕合金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自主系統與智能控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21門省級精品課程:光學零件工藝、材料科學基礎、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設計、工科電路分析、物理光學、工程力學、機電系統設計、軟體工程、光學零件工藝學、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市場營銷、工程測試技術、書法、儀器製造工藝學、大學物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網路、材料加工基礎、信號與系統、機械製造工程學。 5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材料科學基礎、光學零件工藝學、工程測試技術、機械設計、儀器製造工藝學、物理光學、信號與系統、機械製造工程學、材料加工基礎、軟體工程、機械製造基礎、大學物理、書法、數字電子技術基礎、自動控制理論、中國古代文學史、古代漢語、Java語言程序設計、市場營銷、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工科電路分析、機電系統設計、工程力學、計算機網路、光電信號檢測、薄膜光學與技術、工程材料學、材料研究方法、培訓理論與實務、微機原理及應用、國學導論、中國現當代文學、高等數學、綜合英語、田徑、應用光學、基礎工程、離散數學、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雙語)、計算機控制技術、光電儀器設計、工程化學基礎、冶金傳輸原理、高分子物理、生物醫學電子與儀器、數字信號處理、運動控制系統、創業學、西方經濟學、會計學、大學計算機基礎、藝術哲學簡論、線性代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❻ 2021年西安大學生在校人數
160萬。
截止目前,西安的在校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了120萬人整個陝西省的大學生人數也已經達到了160萬以上。
西安,作為全國高校數量第二的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高考生蜂擁而至,慕名而來,學生人數自然也非常之多,據不完全統計,西安大學生總人數約120餘萬,因為每一年的大學招生人數不同,其中:西安交通大學:三萬八千餘人。西北工業大學:兩萬六千餘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兩萬八千餘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三萬餘人。長安大學:三萬四千餘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