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發展特點
明清時期我國農耕經濟高度發展,農業的發展使手工業出現繁榮,私營手工業在明中後 期佔主導地位,並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手工業的繁榮再加上世界白銀的流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商業資本活躍、一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區域性商人群體的形成。但統治階級卻採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從而使中國失去發展經濟的大好機遇。另外這一時期,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 但只出現在局部地區、個別行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全國仍居主導地位。總之,在明中後期中國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時候,西方已經開辟了新航路,對外殖民擴張。當清朝中國閉關鎖國愈演愈烈的時候,西方已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並四處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中國日益落後於西方一、農業
(1)土地制度——租佃制普及全國,成為農村經濟中的主要形式,佃農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
(2)農作物——農耕經濟高度發展,雙季稻大面積擴種,玉米、番薯等高產作物引進和推廣,棉花廣泛種植
二、手工業
(1)明中期以後,官營手工業衰落,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江南地區手工業部門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以僱用勞動為標志),但發展緩慢
(2)金屬冶煉原料——明朝流行用焦炭冶煉
(3)棉紡織業——松江在元明時期成為棉紡織中心,明後期棉布成為主要衣料(
4)制瓷業:明——鬥彩和五彩瓷;清——粉彩和琺琅彩
三、商業
(1)形成一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商業市鎮
(2)貨幣——白銀廣泛流通
(3)農副產品大量投入市場
(4)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實力增強
(5)統治階級實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
『貳』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有哪些特徵試舉例說明。
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與勞動分工越來越細。
第二、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
第三、手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與工場手工業出現
第四、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
第五、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生產布局成相應變化
第六、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於世界。
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1)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兩種經營形態並存。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但呈現不斷萎縮狀態;私營手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到明朝中後期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2)中國古代的手工業生產,地域分布廣泛,生產規模巨大,分工細密,產品種類多,生產技術先進。
(3)中國古代的手工業,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遠銷亞歐非地區,廣受贊譽。
(4)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從經營的方式來看,私營手工業經歷了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工業,再到工場手工業的經營方式的轉變。到明朝中後期,在私營手工業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5)經濟重心南移與工業分布的相應變化。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後逐步移至南方。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北方到南方的變遷。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有不少工業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逐漸轉移到南方。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絲織業地區分布的變化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6)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結合,但手工業的發展受到農業生產的制約。
中國古代手工業產品享譽海內外的原因:
①中國古代手工業品是日用品與藝術品的完美結合,應用於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為中國古代手工業產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饋贈手工業品方式,加強與亞非、非、歐各國的友好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