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過哪些坎

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過哪些坎

發布時間:2024-03-31 04:51:28

Ⅰ 各省市、各個地區應該如何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哪些主要任務

自2017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後,各地紛紛加快工業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步伐。發展工業互聯網,網路體系是基礎,平台體系是關鍵,安全體系是保障。各省市、各地區應緊緊系統構建網路、平台、安全三大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路基礎設施,全力推進七大任務:

1.夯實網路基礎

夯實工業互聯網的網路基礎,應圍繞網路改造升級、提速降費、標識解析,推進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IPv6、工業無源光網路(PON)、工業無線、時間敏感網路(TSN)等技術,改造工業企業內網;

第二,以IPv6、軟體定義網路(SDN)以及新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即5G技術),實現工業企業外網的升級改造;

第三,推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圍繞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推動行業性二級接機點的建設與連接。

2.打造平台體系

第一,培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企業為主導,構建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實現多平台互聯互通。

第二,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試驗驗證。支持產業聯盟、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測試驗證平台,開展技術驗證與測試評估。

第三,推動、吸引企業上雲。鼓勵工業互聯網平台在產業集聚區落地,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中小企業的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

第四,培育工業APP,支持軟體企業、工業企業、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

3.加強產業支撐

要加強產業支撐,必須加大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提升產品與解決方案供給能力:

第一,關鍵共性技術支撐。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工業互聯網核心關鍵技術、網路技術、融合應用技術開展聯合攻關,促進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

第二,系統解決方案支撐。圍繞智能感測器、工業軟體、工業網路設備、工業安全設備、標識解析等領域,推廣一批經濟實用的微服務化系統解決方案。

4.促進融合應用

融合創新工作應圍繞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兩大主體開展:

針對大型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工業現場的應用;開展用於個性需求與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精準對接的規模化定製;

針對中小企業,實現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開展供需對接、集成供應鏈、產業電商、眾包眾籌等創新型應用。

5.完善生態體系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資源,圍繞重大共性需求與行業需要,面向關鍵技術與平台需求,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

第二,構建應用生態,鼓勵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面向製造業企業提供咨詢診斷、展示展覽、行業資訊、人才培訓、園企對接等增值服務。

第三,構建企業協同發展體系,以需求為導向,基於工業互聯網平台,構建中介型共享製造、眾創型共享製造、服務型需求共享製造、協同型共享製造等新型生產組織方式。

第四,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產業示範基地。

6.強化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底線,必須切實提升安全防護能力,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推動安全技術手段建設。此外,各地區還應大力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推動標識解析系統安全、工業互聯網平台安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相關技術和產業發展,開展安全咨詢、評估和認證等服務,提升整體安全保障服務能力。

7.堅持開放合作

第一,加強地區乃至國際的企業協作,形成跨領域、全產業鏈緊密協作的關系。

第二,建立政府、產業聯盟、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機制。

第三,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協同與合作,參與工業互聯網標准規范與國際規則的研討與制定。

Ⅱ 「5G+工業互聯網」依然存在的現實: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

(馬秋月/文)「工業互聯網」已經連續第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8年「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2019年「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2020年「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製造」。再到2021年的「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而工業互聯網又是5G應用的主戰場。如今,我國「5G+工業互聯網」無論在網路支撐、還是融合應用、終端產品等,在整個產業生態前進了一大步。但是「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現實難題依然存在。

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

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為此在2021年初,工信部出台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確立了未來三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目標:到2023年,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量質並進,新模式、新業態大范圍推廣,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2021年3月15日,工信部召開幹部大會,會議要求: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加大5G網路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

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指出,新的一年,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加強引導支持,營造更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著力開創工業互聯網發展新局面: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內、外網建設改造和標識解析規模化應用。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專業型平台、特色型平台、跨行業跨領域平台建設。二是持續深化融合應用。將工業互聯網技術、模式等與各行業的生產實踐、行業特性、知識經驗緊密結合,打造一批融合應用典型案例,帶動形成系統性推廣模式。三是夯實產業發展根基。要聚焦核心技術和能力短板,繼續組織實施創新發展工程,加強技術攻關和關鍵產品研發,助力工業補齊短板、鍛造長板。四是培育壯大產業生態。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推動形成主體多元、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打好「團體賽」。鼓勵地方結合當地實際, 探索 各具特色發展模式。五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落實好主體責任,完善網路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建設,加大網路安全投入力度,加強網路安全技術監測。

「5G+工業互聯網」整個產業生態前進了一大步

據工信部部長肖亞慶透露,「5G+工業互聯網」發展迅猛,全國在建項目超過1100個,其中有很多非常好的應用場景,例如:上海的商飛、山西的陽泉煤礦、湖南三一重工和廈門港,都有很多好的5G實際應用場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指出「5G+工業互聯網」在融合應用、網路建設、終端、產業生態、標准上都前進了一大步。

首先,融合應用實踐步伐加快。目前,「5G+工業互聯網」從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應用類型從大帶寬主導向多類型方向發展,典型應用場景逐漸形成,提質增效降本成效初顯。主要十大應用場景有工業設計、輔助裝配、設備協同、精準操控、視覺檢測、數據採集、遠程維護、智能物流、無人巡檢和安全監控。

其次,建網模式逐漸清晰。此前2020年11月份統計全國5G基站建設70萬個時,應用於工業互聯網的5G基站共有3.2萬個。「基於用戶面下沉的建網模式為大型工業企業首選,基於用戶面下沉的5G局域專網是主流。」王志勤說,「主要適用場景是大型製造企業、港口、煤款等。這種模式UPF/MEC部署於企業內部,可保障網路低時延,企業業務數據不出園區,保障數據隱私安全。還有一種模式是基於公網的5G廣域專網,它是利用5G切片技術形成端到端『切片子網路』,適用於中小企業。第三種模式就是基於資源獨享的5G局域專網。這種模式需授權5G專網頻段,由工業企業自建專網,目前 探索 較少。

第三,終端產品逐漸涌現。「5G+工業互聯網」涉及到網路化升級改造、融合產品研發等諸多內容,帶動研發一批新型工業融合終端,培育一批新型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2020年11月,全球一共發布工業級CPE設備達到21款,我國涌現一批具備5G通信能力的AGV、無人機、MES終端等融合終端產品。

第四,產業生態不斷壯大。基礎電信企業和工業企業加快對接,目前在建「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100個,IT和CT融合加快,互聯網巨頭以雲&邊緣計算切入5G基礎設施市場,他們是核心網的新進入者,例如:阿里巴巴攜手浙江聯通完成寧波舟山港的5G輕量化獨立核心網全覆蓋;騰訊在濱海總部落地5G邊緣計算「一體化中心」,可以支持行業專網的部署。

第五,融合標准體系穩步推進。據王志勤透露,我國正在制定「5G+工業互聯網」標准體系框架,立項研製一批行業標准,「預計2021-2022年將會立項8項「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及技術要求。」

「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難題依然存在

盡管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產業發展初期仍舊面臨挑戰。王志勤表示,「不會用、不敢用、用不起」等現實難題依然存在。「產業應用有待進一步 探索 、技術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和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初期研發和建設投資巨大、模組等產業支撐能力不足、開放融合生態尚未建立。另外,我國5G標准尚未完全凍結、我國工業整體信息化基礎也較差,支撐能力相對薄弱,在核心技術掌握程度、關鍵產品服務性能、解決方案供給、應用深度等方面仍然有較大差距。」

據王志勤介紹,下一步,發展「5G+工業互聯網」主要從四個著力點出發:

一是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內網5G升級改造、工業園區5G網路建設、先導區/示範區5G網路建設。

二是持續 探索 融合應用創新。加強核心生產環節融合應用 探索 、加快商業模式的創新 探索 、推動可復制案例的推廣應用。

三是著力增強產業供給能力。增加解決方案有效供給,加快晶元、模組、工業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是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環境。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庫資源池的建設,標准體系、專利、測試床等建設。

Ⅲ 如何實現工業互聯網產業

一、錨定細分市場

我認為,對於工業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行業都應該涉足的,目前有些工業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雙跨企業,動輒就說自己做了幾十個行業,賦能了很多用戶,其實,我覺得對於一個初創行業和初創企業來說,不宜做的行業過多,而應該是在不涉及過多行業的情況下,每個行業做深做透,也就是說,評價一個好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一個指標是,哪怕只做了幾個行業,但是每個行業都做了幾十個客戶,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行業應用。

之所以開展直銷模式,是因為對於任何一個新興行業來說,沒有什麼比直接面對客戶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了,客戶前期了解你的方式只有和你面對面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合適的,很難想像能有人比你更能夠說清楚你的新體系、新架構和新技術。

對於工業互聯網行業也一樣,企業只有不斷地去通過直銷面對客戶,才能前期讓客戶盡早的了解你的產品體系和服務內容,通過不斷地市場積累,慢慢的磨合自己的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再融合各類其他的產品,才能順利站穩腳跟,走向主流。

Ⅳ 當前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工業互聯網如何破局

我認為工業互聯網需要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同時也需要把互聯網行業充分運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

對於整個製造業來說,我們的製造業正在朝著更高質量和更快速度的方向發展,這個現象本身是一件好事,但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逐漸拋棄低端製造業,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承受比較大的就業壓力。一直以來,很多地方會通過低端製造業的方式來發展經濟,這個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提供更多的勞動崗位。但如果我們進一步實現產業升級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會降低勞動崗位的數量,製造業的產業升級本身也會面臨相應的發展情景。

閱讀全文

與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過哪些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奧迪rs7需要月入多少 瀏覽:934
江淮汽車2017款iev6e現在多少錢 瀏覽:663
奧迪精品車型有哪些 瀏覽:103
汽車如何安全停在坡上 瀏覽:118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瀏覽:17
農村有哪些工業原材料 瀏覽:622
城固為什麼沒有大型工業區 瀏覽:101
寶馬的轉向機在車的哪個地方 瀏覽:132
嘉興工業地板膠多少錢 瀏覽:90
紅旗國人和寶馬哪個好 瀏覽:711
寶馬3和奧迪4哪個值得買 瀏覽:614
怎麼開好小汽車 瀏覽:870
8萬平方工業園區需要投資多少 瀏覽:955
奧迪a4l怎麼設置單開一個門 瀏覽:196
長城汽車多久做一次保養 瀏覽:831
汽車打蠟不幹有什麼壞處 瀏覽:710
如何申請做觀致汽車調度員 瀏覽:182
混動汽車換擋條件有哪些 瀏覽:331
吉首到無錫汽車多少錢 瀏覽:912
賓士sl能跑多少公里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