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工業化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以輕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像英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過程是從紡織、糧食加工等輕工業起步的。
第二階段是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化工、冶金、金屬製品、電力等重化工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發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業。
第三階段是工業高加工度化的發展階段。在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的後期,工業發展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機電工業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這時對原材料的加工鏈條越來越長,零部件等中間產品在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重迅速增加,工業生產出現「迂迴化」特點。
把握工業經濟的發展方向
步入新發展階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我國工業發展由大到強、工業體系由全到優轉變將是大勢所趨。
具體而言,工業結構高端化發展勢在必行,工業發展模式數字化轉型將廣泛拓展,工業發展形態綠色化升級將不斷加速,共工業行業之間以及工業和服務業融合化互動將更加顯著,工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穩定將受到更加廣泛的重視。
Ⅱ 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步驟安排是什麼
(1)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明確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提出「兩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是建立一個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強國。 (2)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採取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 (3)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 (4)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重視知識分子工作。 (5)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 (6)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必須積極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Ⅲ 1978年以後中國工業發展的新特點
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國家指令性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封閉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
新中國工業化的階段:第一階段,1953-1957年: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核心的一五計劃。第二階段,1958-1978年:社會主義工業化受挫。第三階段,1978至今:社會主義工業化新時期。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Ⅳ 為什麼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我國工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的時代
20世紀90年代,是我國工業化進程迅猛發展的時代。從1989年到2001年,中國工業以三倍於世界工業的發展速度,實現了「世界邁一步,中國邁三步」的跨越式發展。
現在中國還提出新型工業化的概念。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與傳統的工業化相比,新型工業化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二,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第三,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所謂工業化,主要是指工業在一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特徵主要是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中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來的,從"一五"計劃算起,我國為實現工業化已經奮鬥了半個世紀,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建設成為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並有一部分達到現代化水平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但是,中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總體上看現在還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突出表現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人口在全社會勞動力和總人口中佔50%左右;產業結構層次低,競爭力不強,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還不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工業化的任務不完成,現代化就難以實現。因此,繼續完成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重要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Ⅳ 經濟轉型工業化發展的六大階段
1.
工業化的起初階段。即工業化首先是從以輕工業為主導開始的。
2.
重工業化階段。工業由以輕工業為重心的發展向以重工業為重心的發展推進,產業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主,即所謂「重工業化」
或「重化工業化」。
3.
高加工度化階段。即重工業化過程中由以原材料為重心的結構轉向以加工、組裝工業為重心的結構。這個階段,實際上開始了產業結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提高的階段。
4.
技術高度密集化階段。在這個階段,各工業部門越來越多地採用高級技術,導致以知識技術密集型為特徵的尖端工業的興起。
5.
高新技術化階段。大力發展航空航天工業、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電子計算機、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的新興部門,以及生物工程、激光技術、光導通信等新技術群,資本密集部門的領先地位逐漸為高新技術部門所取代,使美國的工業結構日益走向高級化。
6.
最後可能是不斷創新階段。提高工業產品競爭力,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通過實施名牌推進戰略、技術轉移戰略,工業產品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一批知名品牌脫穎而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逐步提高,推動了企業技術進步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Ⅵ 中國現在處於工業化什麼時期世界發達國家又是處於工業化什麼學期
我們處於工業化中期(前期),發達國家處於工業化後期。
兩者的區別在於,中期(前期)的國家製造能力強大,但是後期的國家設計和研發(創新)能力強大。
————————————————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還不完全恰當,因為很多發達國家已經超越了工業化,即去工業化,連設計和研發也不搞了,專注玩金融。
(就像現實中,我們屢屢能見到,搞實業、做工廠的,掙錢掙不過炒股炒房子的。國家也是這樣,很多國家覺得製造沒啥利潤,純粹就是干苦力,設計和研發雖然能掙錢,但是太累,只有炒股炒房子,玩金融,屬於輕松拿大錢的活,所以不自覺地去工業化)
Ⅶ 目前,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的哪個階段
目前的中國正處於工業4.0階段,可以說是領跑者的形象。我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世界領先的技術這么接近,工業4.0是一次新的浪潮。
前兩次工業革命讓中國知道了落後就要挨打,對於第四次革命,中國肯定要具有一定的底氣和自信心,我們要在約束技術進步的制度上要領先。所以,中國完全能夠成為工業4.0的領跑者。
Ⅷ 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什麼階段
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
新型工業化的特點: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8)中國工業化哪個階段最好擴展閱讀:
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原因: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是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歷史經驗證明,在一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破壞為代價來推進的工業化,不僅資源難以支撐,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難以為繼,而且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妨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因此,重視科技進步的作用,著力提高經濟效益,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慶祝改革開放40年】工業化「中國方案」: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