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請你搜集相關資料,介紹一下漢陽鐵廠在當時中國以及亞州所及的地位。。。。。急
洋務運動期間,張之洞還邊了哪些工廠:
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武漢大學)、三江師范學堂(南京大學)、湖北農務學堂(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武昌幼稚園(中國首個幼兒園)、湖北工藝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等。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地位:
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1890年誕生的漢陽鐵廠,是當時中國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從此,中國鋼鐵工業蹣跚起步,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百餘年後,中國鋼產量已居全世界第一,漢陽鋼廠在全國鋼鐵企業中已不佔重要地位了。
我就這么寫老師打對了,你可以縮略一點!不懂還可以再問!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學習進步!喜歡可以贊一下!
㈡ 張之洞為近代武漢作出的貢獻
1、實業方面:張之洞對武漢的實業貢獻主要兩件,一件是督辦蘆漢鐵路,另外一件是把內陸武漢打造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以蘆漢鐵路的修築為契機,張之洞為了「圖自強,御外侮;挽利權,存中學」,在他主政的18年間,興實業、辦教育、練新軍、應商戰、勸農桑、新城市、大力推行「湖北新政」。
以武漢為中心,他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布局、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製革廠等一批近代工業化企業,居全國之冠,資本總額約1130萬兩白銀。
2、教育方面:張之洞在湖北鐵政局內創建工藝學堂。張之洞改書院、興學堂、倡游學,使包括漢口在內的武漢三鎮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近代教育體制。
在興辦新式學堂方面,其創辦的算學學堂(1891)、礦務學堂(1892))、湖北武備學堂(1897)、湖北工藝學堂(1898)、湖北師范學堂(1902)、兩湖總師范學堂(1904)、女子師范學堂(1906)等等,則涵蓋了普通教育、軍事教育、實業教育、師范教育等層面。
3、軍事方面:1896年,張之洞以從兩江調鄂的護軍營為基礎,又選募新兵,參用德國軍制,開始湖北新軍的編練。到1907年,湖北新軍計有陸軍第八鎮(一個師)1萬餘人,暫編第二十混成協(一個旅)4600餘人,是僅次於袁世凱北洋六鎮的第一支強大軍事力量。
張之洞一生的貢獻不僅局限於武漢地區。
張之洞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張學習西方法律,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他與劉坤一合上《採用西法十一條折》的具體措施。但是學習和採用西法要有前提,即「中學為體」,中法的根本原則不能動;「西學為用」,西法的基本原則不能學。
早在清末修律正式開始之前,張之洞就主張「擇西學之可以補我闕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認為這樣做是「有其益而無其害」。
光緒二十七年五月,他與兩江總督劉坤一聯名上了三道《江楚會奏變法折》,提出了「恤刑獄」、「結民心」、改良法制的建議,並同袁世凱一起保舉沈家本、伍廷芳為修律大臣。
張之洞精通儒學和經學,主張「通經致用」和「經世致用」。24歲那年,張之洞在一首敘輩詩中寫道:「仁厚守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 這不僅表明了其「通經致用」思想的形成,也預報了他今後所要從事的事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之洞
㈢ 張之洞創辦了哪些近代企業
最著名的是漢陽鐵廠。。。還有1887年,張之洞在廣東開辦了電報學堂,後在湖北、兩江地區陸續興辦了一批實業學堂。1896年,張之洞在南京建立了江南儲才學堂,這是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職業技術學堂。在創辦江南陸軍學堂之時,還附設了鐵路學堂。1898年,張之洞在武昌建立農務學堂,並開辦工藝學堂等等。這些學堂開設的目的在於傳播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是近代中國最早的一批專門技術學校。
清朝末期,各地方督撫開始向日本派遣留學生,張之洞所在的湖北地區派遣的留學生數量最多。1882年,張之洞派譯員俞忠沅率領10名工匠赴比利時學習冶煉鋼鐵的技術,1896年,張之洞派40名學生,分別到英、法、德三國留學。1898年,清朝政府派出56名學生留學日本,其中,張之洞派出的湖北學生就佔了20名。這些留學生的派遣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中國近代企業培養了大批先進人才,他們在近代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