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國家工業化基礎有哪些

國家工業化基礎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03-09 16:55:42

㈠ 如何認識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必要性

當時中國之所以要著力進行和可能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因為:

1、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力量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它是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基礎。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國家獨立和富強的當然要求和必要條件。

2、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小,發展困難,不可能成為中國工業起飛的基礎。

3、對個體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保證工業發展、實現國家工業化的必要條件。

4、當時的國際環境也促使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後,長期受到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上、外交上和軍事上的嚴密封鎖和遏制,只有社會主義蘇聯援助中國。

(1)國家工業化基礎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人都會懂得,只有在我國人民現時生活已經有所改善的條件下,盡力增產節約,去建設我國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才能大規模地發展農業,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工人、農民和全體人民的生活,這是長遠的利益所在;只有把我們眼前生活中的局部的利益,服從於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長遠的利益,這才是全體人民最高的根本的利益。

㈡ 新中國工業化奠定基礎的是什麼

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放初期,我國工業基礎極端落後。1949年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工業產品中鋼15.8萬噸,原油12萬噸,原煤3200萬噸,發電量43億度,水泥66萬噸。不僅工業資本存量小,工業生產技術落後,工業結構也不合理:工業總產值中生產資料工業只佔26.2%。

經過三年經濟恢復,1953年新中國開始實施「一五」計劃,並確立了以重工業優先發展為主導的新中國工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五」時期,我國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8.4%,其中原煤產量增長98.5%,原油、發電量、鋼、機床產量分別增長1-3倍,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6.3%,其中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15.5%,工業企業百元資金實現利稅由1952年的25.4元增加到1957年的34.6元。

據統計,「一五」期間,開工的工業建設項目達1萬多個,其中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重點建設,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被譽為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飛機、汽車、重型和精密機器等一大批基礎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一五」時期,被公認為新中國前30年發展穩定、投資效益最高的時期。

㈢ 我國的基礎工業主要指的是什麼

我國的基礎工業主要是指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工業,這些工業中大部分是重工業,如造船、航空航天、鐵路、石化、煤礦、軍工等等。在我國,這些企業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而且大部分都是國有的。

㈣ 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

實現國家工業化的主要基礎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經濟性質的理論基礎就是以國家為基礎,以個人的和集體為輔助的一種。如果你要是違背理念的話,那就會把你淘汰。甚至與社會脫節了。
拓展資料:
工業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概述
雖然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沒有出現「工業化」這個術語,但這個概念還是顯然存在的。馬克思把「現代工業」、「工廠制度」或「機器體系」跟工場手工業作了區分。現代工業其所以區別於工場手工業,是由於機器起了主要的作用。「只是在工具由人的機體的工具變為機械裝置即工具機的工具以後,發動機才取得了獨立的、完全擺脫人力限制的形式。於是,單個的工具機,就降為機器生產的一個簡單要素了」(《資本論》第1卷,第415頁)
在跟工場手工業進行對比之下,馬克思把機器體系的發展劃分為兩個階段。
在第一個階段里,是「簡單協作」,即僅僅是「同種並同時共同發生作用的工作機」在工廠中的「集結」,它們使用著一個單一的動力來源。
在第二個階段里,是一種「有組織的機器體系」,這時候通過各局部機器之間不斷地交接工作,產品便從一個生產階段傳送到另一個生產階段。當這種有組織的體系臻於完善,並且只需要工人從旁照看就能夠進行整個生產過程的時候,它就成為「自動的機器體系」。

㈤ 在社會主義工業化起步時期,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的是什麼

基礎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5)國家工業化基礎有哪些擴展閱讀:

完成成就:

1、社會主義改造

生產資料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在國民經濟中佔了絕對的優勢。在國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國營經濟所佔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經濟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營經濟由0.7%提高到8%,個體經濟則由71.8%降低到3%。

2、基本建設

五年內全國完成投資總額為550億元,其中國家對經濟和文教部門的基本投資總額為493億元,超過原來計劃427.4億元的15.3%。五年新增加固定資產460億元,相當於1952年底全國固定資產原值的1.9倍。

3、工業發展

1957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41億元,比1952年增長67.8%。1957年的國民收入比1952年增長53%。195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原計劃21%,比1952年增長128.5%。原定五年計劃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4.7%,實際達到18%。

1957年手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83%,平均每年增長12.8%。1957年的鋼產量為535萬噸,比1952年增長近3倍,原煤為1.31億噸,比1952年增長98.596,發電量為193億度,比1952年增長164.4%。

閱讀全文

與國家工業化基礎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買奧迪rs7需要月入多少 瀏覽:934
江淮汽車2017款iev6e現在多少錢 瀏覽:663
奧迪精品車型有哪些 瀏覽:103
汽車如何安全停在坡上 瀏覽:118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電動汽車 瀏覽:17
農村有哪些工業原材料 瀏覽:622
城固為什麼沒有大型工業區 瀏覽:101
寶馬的轉向機在車的哪個地方 瀏覽:132
嘉興工業地板膠多少錢 瀏覽:90
紅旗國人和寶馬哪個好 瀏覽:711
寶馬3和奧迪4哪個值得買 瀏覽:614
怎麼開好小汽車 瀏覽:870
8萬平方工業園區需要投資多少 瀏覽:955
奧迪a4l怎麼設置單開一個門 瀏覽:196
長城汽車多久做一次保養 瀏覽:831
汽車打蠟不幹有什麼壞處 瀏覽:710
如何申請做觀致汽車調度員 瀏覽:183
混動汽車換擋條件有哪些 瀏覽:331
吉首到無錫汽車多少錢 瀏覽:912
賓士sl能跑多少公里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