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魯爾工業區的介紹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爾工業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並且它形成於19世紀中葉,是典型的傳統工業地域,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它位於德國中西部,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內,鄰近法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的工業區。
❷ 歐洲,西部萊茵河沿岸的四大工業區是
魯爾工業區、巴黎工業區、薩爾工業區、漢堡工業區。萊茵河是西歐第一大河,發源於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北麓,位於歐洲西部,是歐洲最大的水運動脈,沿岸的四大工業區為魯爾工業區、巴黎工業區、薩爾工業區、漢堡工業區。
❸ 魯爾工業區,從工業心臟到旅遊勝地
德國的工業產值長期以來都雄踞歐洲第一位,魯爾工業區是成就它的重要所在。
魯爾工業區位居德國西部,因主要位於萊茵河支流魯爾河流域而得名。面積4593平方公里,人口約600萬。雖然面積僅相當於我國上海市面積的3/4,然而它的工業產值一度佔到了德國的40%,著名的蒂森、克虜伯工廠都誕生於這里。
魯爾區以豐富的煤炭資源著稱,19世紀中葉,這里出產了德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與60%的鋼鐵產量。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化工工業等重工業尤其發達。
方便的交通也是成功的保障。不足5000平方公里的魯爾區,擁有著長達9850千米的鐵路線。而萊茵河可以把7000噸級的海輪從荷蘭的鹿特丹直接送到杜伊斯堡,加上區內發達的運河網,區域內貨物的運輸十分便捷。
魯爾區發達的工業,是德國能夠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也是二戰後西德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50年代後,隨著煤炭動力地位的下降以及世界性鋼鐵產能過剩,魯爾區的經濟發展開始緩慢起來。到了70年代,魯爾區的工業產值已經不足全國總產值的1/6了。
一批工廠開始嚴重虧損,而另一些工廠則搬遷到別的地方,這里只剩下廢棄的工廠與污染的環境。德國政府對此進行了十分有效的改造,讓其重新煥發了生機。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興辦高等學府,治理環境污染等等,魯爾區煥然一新。而對於廢棄的工廠,他們沒有將其完全毀掉,而是將其改造成了富有創意的文化景觀。
似乎沒有價值的工廠,成了供人觀賞的風景,每年接待遊客達600萬,不得不說也是一個奇跡。
而今我國的遼中南重工業基地,也面臨著魯爾工業區曾經的困境,魯爾區改造的故事值得學習。
❹ 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它位於哪裡
魯爾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桐前間的地區局升清,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笑鏈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
❺ 魯爾工業區二戰德國魯爾工業區
1、魯爾工業區形成的有利條件。2、德國魯爾區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3、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4、走進歐洲第十一站-德國的魯爾工業區5、魯爾區的區位優勢6、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它位於哪裡1、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2、魯爾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
3、水陸交通便利。
4、魯爾區既是生產中心,又是消費中心。市場廣闊。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區之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
(5)魯爾工藝工業區位於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原因
1、生產結構單一
魯爾工業區的工業生產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費構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的發展使煉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魯爾區的煤炭產量也逐漸減少。
3、世界性的鋼鐵過剩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產鋼和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隨後,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替代品的廣泛應用,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世界性的鋼鐵過剩,也導致了魯爾區鋼鐵工業的衰落。
4、老工業區發展趨於飽和狀態
重化工業集聚帶來的環境污染、用地緊張、交通擁擠等問題,迫使許多企業的經濟活動紛紛向德國南部地區轉移,也使魯爾區的工業發展難以為繼。
❻ 德國魯爾區的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
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
現在仍在團梁讓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
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
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
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
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
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起始於1968年,他們首先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對傳統的老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差的煤礦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業中去,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對其他大型企業改革也採取了基本穩定的政策,盡量實行漸進的方式。
對於大企業的破產相當慎重,以免引起社會震盪。
其次,加大開放力度,努力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在加快老企業改造的同時,大力扶持新興產業。
這樣做至少可以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新興產業(主要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首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以遺傳工程為首的生物技術產業)可以迅速的積累資金,為老工業改造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第二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為此,魯爾工業區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倫州還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來資金。
例如: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到北威州來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宥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
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興產業有了高速的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威州從事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企業超過了11萬家,各類電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位於魯爾工業區內。
第三,築起「社會保障」的大堤。
魯爾工業區另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經驗是 *** 為每一個公民都築起了「社會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魯爾工業區由於資源枯竭使得相當一大批工人失業,為了保障失業者能夠安定的生活,德國 *** 為他們建起了必要的「社會保障」。
在這里,完善的保險制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德國保險業的基本險種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貼)、以及公職人員退休金和職工病假工資等。
在這個福利網中開銷最大的項目是養老金,年支出額達750億歐元左右,占直接渣族支出總額的1/3。
支出占第二位的醫療保險,占支出總額的1/5。
目前德國國民中大約有 88%都處在法定的醫療保險系統之中。
占支出份額較大的其他開支項目依次為失業補貼的勞動就業促進措施塌局、公職人員退休金以及職工病假工資等。
第四,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失業職工創造再就業機會。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魯爾工業區的資源型城市在采礦開發過程中,對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氣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地質環境破壞誘發的各類問題日漸突出,因此一些礦區的環境修復已成為該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首要任務。
魯爾工業區在處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時十分重視礦區的環境修復。
把煤炭轉型同國土整治結合起來,列入整個地區發展規劃,並為此專門成立整治部門,負責處理老礦區遺留下來的土地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
當一個企業關閉後,他們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關閉後的企業進行科學的環境評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規劃,科學地對環境進行整體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礦區的痕跡,並在企業原址上建設城市居民住宅小區、娛樂中心、栽樹種草等。
今日的魯爾已成為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吸引外資最主要的地區,同時大量增加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