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世界的面貌
1.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
2.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鞏固了資本主義在各國的統治.
3.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逐漸興起。
4.工業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5.工業革命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一方面,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大肆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拓展殖民地,加劇了當地的貧困落後,另一方面,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
6.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日益強大,希望鞏固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
7.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工業革命把勞動力從農村引向城市,開始了城市化進程。在這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在逐漸發生變化。8.負面影響:環境污染問題,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人口問題,土地問題,犯罪問題,以及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等等
B. 談談新工業革命將帶來哪些變化
新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
以計算機與通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新技術。
以綠色能源為核心的能源技術。包括太陽能、風能、頁岩油氣等非傳統油氣、分布式智能電網、儲能等新技術。
以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為核心的生物技術,包括轉基因、幹細胞、生物醫葯等新技術。
以新製造方法為核心的製造業技術,包括3D列印、工業機器人等新技術。
以新型材料為核心的材料技術,包括碳纖維和石墨烯等新技術
C. 工業革命從哪些方面改變世界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機器的發明
①棉紡織業。織工約翰•凱伊發明飛梭,加快了織布的速度,引起該行業技術發明的連鎖反應: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水力織布機相繼研製成功。
②冶金業。鐵匠達比父子發明並改進焦煤煉鐵法。
③采礦業。鎖匠托馬斯• 紐可門研製出蒸汽抽水機,用於排干礦井裡的積水;化學家漢弗萊•戴維發明了安全燈。
④交通運輸業。工程師約翰•麥克亞當發明碎石路;到處掀起開鑿運河、疏浚河道的熱潮。
(2)動力機器的革新: 工業革命中影響最深遠的成就是瓦特製成的「萬能蒸汽機」。它的廣泛使用,使人類進入到蒸汽時代。
(3)工業布局的變化:蒸汽動力的出現,最終使工廠擺脫了水力條件的限制,工業化速度加快;
(4)交通運輸業的革命
蒸汽動力的使用,帶動交通運輸業革命,人類進入鐵路運輸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
(1)交通領域:德國工程師戴姆勒和狄塞爾在1883年和1897年分別發明了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不久,人們將內燃機技術應用於交通事業,創制了汽車、飛機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學領域。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使用有機化肥,他的再傳弟子柏琴發明了人類第一種人工合成染料。德國化學家雷佩發明了合成橡膠、合成油漆及多種塑料。
(3)鋼鐵部門。先後出現了多種以發明家名字命名的煉鋼法:英國的貝塞麥煉鋼法,德國的西門—馬丁煉鋼法、英國的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煉鋼法。
(4)電力的發明及應用: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工業生產的面貌,而且還直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使人類迅速跨進了電氣時代。
(5)電訊事業的發展。早在發電機產生之前,人們就已經發明了有線電報。在電氣時代,電話和無線電報出現。
(6)新興工業部門的產生:在電力的生產上,發電、輸電形成配套的生產系統,一大批生產發電機、電動機、輸電線、變壓器等相關器材的新興工業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在電力的應用上,電報、電話、電燈、電梯、電影放映機等新興電器相繼問世,電報電話公司、電影公司等企業紛紛建立。
電的發明和使用是人類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有了電力這種高效、便捷的能源作為動力,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給人類文明帶來深刻的影響。
D. 工業革命引起的變化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直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9、如同農業革命一樣,工業革命也引起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大變遷。
工業革命使人類跨入了機器時代,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拉大了東西方社會進步的距離,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打開了亞、非、拉落後國家的大門,把整個世界納入了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體系。
E. 三次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大范圍的大肆殺戮搶占商品市場,搶占原料產地,奴役當地農民,加劇了當地農民的貧困落後,使得東方從屬於西方。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先進的生產經驗,同時,猛烈地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使全世界各國人民思想開始覺悟。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三、第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涉及,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因此又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發展的不平衡,使資本主義各國的國際地位發生了新變化;使社會主義國家在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的斗爭中,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5)工業革命變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計算機時代,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對製造業的歷次重塑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還有國家命運和世界格局。
2009年12月美國政府公布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開啟了「再工業化」的序幕,隨之而來的,是「工業互聯網」計劃的全面鋪開。2013年4月,德國推出「工業4.0」,「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的前夜,中國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2015年,《中國製造2025》——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印發。這一次,在新時代即將開啟之際,中國和世界一道,擁抱新的機遇。
F. 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哪些方面的變化
1、工業革命引起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使用機器為主的工廠製取代了手工工場。
2、工業革命帶來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3、工業革命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觀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4、但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也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比如:貧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脹,住房擁擠,環境污染等弊端。
5、工業革命同時引起社會結構的改變。
6、從根本上說,後來出現的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正是工業革命的間接產物。
7、生產力飛躍。
8、出現了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
G. 兩次工業革命格局的變化
第一次工業革命:
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與廣泛建立;
2、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
3、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4、世界格局發生變化,東方從屬於西方;
5、自由資本主義發展了起來,殖民侵略進入以商品輸出為主的時期;
第二次工業革命:
1、生產力迅猛發展;
2、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世界,殖民侵略進入以資本輸出為主的時期;
4、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世界力量對比格局發生改變。
第三次工業革命:
1、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第三產業、壟斷資本主義)
3、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科學技術的競爭)
但願有幫助!
H. 工業革命以後,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①生產力的提高: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
②產業結構變化:第一產業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③人們生活方式變化:出現城市化浪潮
④思想觀念變化:自由主義興起;近代意識形成
⑤社會階級結構發生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社會兩大階級。
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