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邳州經濟與江陰比較如何
邳州
一、邳州經濟開發區概況 邳州經濟開發區創建於2001年,2006年5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57.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6.7平方公里。開發區實行「一區兩園」模式,即開發區設立板材傢具與環保化工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兩個園區。板材傢具產業園和環保化工產業園四至范圍為:南至長江西路(含徐塘電廠),北至紅泇路,東至建設北路,西至運河及分洪道,面積約42平方公里,包括:原運河鎮徐塘辦事處的徐塘社區、吳閘社區、馬場社區、五楊社區、八楊社區、邵場村等6個村居及戴圩鎮劉庄村、林子村、曲坊村、紅旗社區、戴場村、寨墩村、楚埠村、東耿埠村等8個村居。園區區位優越,隴海鐵路、京杭運河穿區而過,霍連、京滬、京福、寧徐高速在此縱橫交織,交通十分便利。近年來,我們高標准建設,全力創優投資平台,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近30億元,核心區實現「七通一平」,行政辦公、商貿流通、生活休閑等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已成為蘇北最具投資潛力的開發區之一。中集集團、金鳳凰國際傢具、恆鑫化工、台灣富山醫療製品、美國葆月嬰兒用品等大批重點企業建成投產,目前,全區累計落戶工商企業519家,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23.8億元,外資企業69家,實際到賬注冊外資1.51億美元。
二、邳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產業介紹
全力打造 「五大百億產業集群」
邳州開發區已初步形成板材傢具、冶金機械、環保化工、食品醫葯、電力能源等五大支柱產業,力求五年時間打造「五大百億產業集群」。一是板材傢具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今年產值將突破200億元。二是冶金機械產業迅速壯大。全國循環經濟示範點、亞洲最大的鉛再生企業江蘇春興勝科集團上市在即。三是環保化工產業規模初具,重點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四是食品醫葯產業提檔升級,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五是電力能源產業基礎雄厚,成為邳州重要的支柱產業。重點建設三大特色產業園區
一是充分依託雄厚的板材資源和工業基礎,大力發展板材傢具產業,全力打造中國(邳州)國際環保傢具城。傢具城佔地18平方公里,於2006年全面啟動,是一座集傢具製造研發、檢測、博覽、商務、物流、辦公、文化、生活休閑為一體的大型產業新城,建成後,可入住大型傢具製造及配套企業300餘家。為了快速推進傢具城建設,我們連續在邳州成功舉辦了中國傢具戰略發展高峰論壇、千名傢具商看邳州等大型招商活動,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傢具集團紛紛搶佔先機,已落戶大型傢具及配套項目67個,投資總額近百億元,其中金鳳凰傢具城、傢具國際博覽中心、中國科技木業城、總長12公里的傢具商業一條街等大型傢具商貿展覽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國家質檢總局授權建設的國家木製傢具及人造板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邳州落成,這是全國唯一一家人造板及傢具質量檢測中心,標志著邳州板材傢具業發展有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下一步,我們圍繞拉伸傢具產業鏈條、升級傢具城功能、提高產業競爭力,加大引進傢具商貿物流、設計研發、五金油漆、海棉包裝、倉儲運輸等傢具及配套項目。
編輯本段
優惠政策:
一是凡符合產業規劃的傢具及配套龍頭項目,進入傢具城規劃區的,保證優先供地;二是租用開發區建設的商務廠房的,根據投資額,可以適當免收一定時間的租金;三是租賃邳州傢具商業一條街或金鳳凰傢具集團展廳,面積較大的,3年內租金全免;四是項目建設過程中,凡涉及邳州市政府下屬有關部門收取的各項行政規費全免;五是自盈利之日起,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實行「二獎三減半」;六是信貸上給予適當政府貼息貸款,並積極協調有關金融機構,為投資者解決信貸問題;七是企業享受邳州市重點企業掛牌保護。
二是充分利用豐富的煤炭和電力資源,大力發展可治理的精細煤化工產業,加快建設環保化工產業集聚區。化工產業集聚區位於開發區西部,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已經徐州市政府批准,熱力發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邳州港是國內最大的煤炭中轉港,煤炭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我們依託港口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發展煤化工循環經濟。目前,區內已入駐30萬噸甲醇、20萬噸醋酸和2萬噸酚醛樹脂等10個項目,投資額32億元,環保化工產業規模初具。我們將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強化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醋酸纖維、醋酸乙烯、醋酸乙酯等項目,加快發展上下游及配套企業。
三是依託東區雄厚的基礎優勢,精心打造台商工業園,重點建設以家居、紡織服裝為主的輕工業集聚區。輕工業集聚區位於開發區東部,規劃面積17.3平方公里,區內用地充足,產業基礎雄厚。強靂家居、伊思達紡織等40餘家台資企業集聚,台商工業園初具規模。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引進家居用品、紡織服裝、醫葯食品等項目,全力打造蘇北外向型經濟示範園。
江陰
江陰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重點開發區。2002年10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又賦予江陰經濟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的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11年6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江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定名為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開發區共累計引進項目820個,其中外資企業210個,累計協議注冊外資30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18.5億美元,累計完成工業投入114.95億元。2005年,全區引進外資項目30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18個,完成協議注冊外資4.2億美元,到位注冊外資1.1億美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53.5億元,三產營業收入290億元;工業投入35.9億元。
編輯本段
發展優勢
外資集聚
——外資集聚效應明顯
港台地區仍然是江陰經濟開發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區內匯集了港資企業58家,台資企業57家。但是,近幾年來,歐美、日韓資本進駐勢頭強勁,全區擁有歐美企業48家,日韓、東南亞企業47家。成功引進了興澄特鋼、貝卡爾特、瀚宇博德、福匯紡織、啟新紡織、中糧麥芽等50多家超千萬美元項目,其中超億美元項目6個。荷蘭DSM公司,芬蘭科尼公司,比利時貝卡爾特,日本JFE商事、日棉、東棉、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以色列化工集團,香港中信泰富,台灣華新麗華,中糧、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戶園區,其中已有近10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特色鮮明
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金屬新材料、高檔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和石化、IT、機械製造等新興優勢產業。210家外資企業中,有金屬新材料項目27個,機械及配件項目42個,IT項目48個,高檔紡織服裝類項目38個,輕工類項目20個,化工類項目14個,生物醫葯項目5個,服務業項目16個。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為開發區第一大產業,建立了以興澄特鋼為龍頭,由貝卡爾特鋼簾線、華新鋼纜、法爾勝特鋼製品、川電鋼板等企業組成的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這一產業2005年實現的利潤佔全區70%以上。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功能凸現
科技創新載體日益完備,2004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成立運行;2006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園一期4.5萬平方米主樓將交付使用;去年9月,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由省人事廳批准成立;長江國際科技園區目前正在規劃設計。至2005年底,創業園已累計引進研發企業22家,開發新產品35項,申報專利19項;已引進留學人員16個、博士16個、碩士20個。創業創新環境逐步形成,先後出台了加快高新技術創業園建設的優惠政策、創業發展資金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鼓勵和扶持留學人員和國內科研人員入駐創業,對入駐企業進行注冊補貼和專利申報獎勵。
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日益優化
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經濟開發區基本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完備,擁有出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海關直通式監管點、高新技術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平台,凝煉了「馬上辦、辦上馬」的開發區精神,營造了寬松宜人的創業環境,形成了靈活高效的服務體系。對現有規模重點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提供契約式服務;提供「一個頭審批、一站式服務、一個口收費、一個人負責到底」的一條龍服務;在關務、檢務、商務、稅務等方面實行全程式服務;對進區企業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實行保姆式服務。
發展戰略
——統籌發展富民為先
堅持一手抓開發建設,一手抓富民安民,正確處理好拆遷安置與就業保障的關系。就業方面,搭建了管委會、辦事處、社區三級管理網路,在區內建立3家職業介紹所,每個社區配備就業援助員,為被征地農民提供就業信息,開展定向培訓,2005年幫助3000多名本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保障方面,對3.5萬名被征地農民全部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從去年8月起,又開始推行城保、農保並軌制度,提倡「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業」的保障新模式。
完善機制
——機制體制日益完善
遵循「小政府、大社會」,「小管理、大服務」的原則,圍繞「行政行為法制化、政府服務國際化、機關效率高效化」的目標,近年來,江陰經濟開發區對用人機制、運作機制等作了大膽探索。全面實行全員聘任制、工資浮動制、競爭上崗制、公推競崗制等用人制度,逐步嘗試末位淘汰制、否決匯報制等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機制。同時,導入市場機制,把開發區當企業來經營,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