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川的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四川重工業城市有德陽市,攀枝花市。
德陽市
1、德陽毗鄰省會成都,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疊合點,傾力打造成都國際化大都市的北部新城 。
2、德陽交通發達,距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距青白江亞洲最大的鐵路集裝箱中心站24公里。
3、德陽因」三線建設」國家布局現代大工業而建市 ,是中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
4、 2017年11月,德陽成為第二批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
5、2018年,德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0%,經濟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9.0%,比全國、全省分別高2.4、1.0個百分點。
攀枝花市
1、攀枝花,四川省地級市,地處中國西南川滇結合部,位於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連麗江、大理;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屬浸蝕、剝蝕中山丘陵、山原峽谷地貌。
2、2017年,攀枝花市全部工業增加值706.11億元,增長7.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7%,年末規上工業企業324戶,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7.2%。
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26.7億元,增長21.9%、主營業務成本1540.7億元,增長24.1%、銷售費用25.4億元,增長0.6%、資產合計2283.6億元,增長3.1%。
攀枝花市礦產資源
1、攀枝花市已探明鐵礦(主要是釩鈦磁鐵礦)71.8億噸,佔四川省探明鐵礦資源儲量的72.3%,是中國四大鐵礦區之一。
2、伴生鈦資源儲量佔全國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釩資源儲量佔全國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資源儲量全國第三。
3、經過多年開發利用,全市釩鈦磁鐵礦保有資源儲量66.4億噸,其中伴生鈦礦4.3億噸,伴生釩礦1020.3萬噸,鈷查明資源儲量2.7萬噸,此外還伴生有鉻、鎵、鈧、鎳、銅、鉛、鋅、錳、鉑等多種稀貴金屬。
4、非金屬礦產中,煤炭保有資源儲量3.4億噸,晶質石墨保有資源儲量1555.2萬噸,苴卻石保有資源儲量2077.5萬噸,溶劑石灰岩保有資源儲量3.4億噸。
冶金白雲岩保有資源儲量4743.5萬噸,耐火粘土保有資源儲量1209.8萬噸,硅藻土保有資源儲量1355.6萬噸,花崗石保有資源儲量8120萬立方米。
『貳』 畢節採取土地流轉方式 趟開現代新型工業化
工業園區就像軍棋,步步為營,錯落有致;工業園區又像是象棋,園區內的一家家企業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形成一條產業鏈。
一個典型的代表,是畢節力帆。這家企業在壯大生產規模、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聚集了新能源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煤磷化工經濟產業集群等產業群,促成了地區聚集式新型工業重鎮的打造。從進駐到二期技改工程竣工暨新品下線,歷時不過四年。一個力帆帶活了一條產業鏈、帶火了一方經濟。
同樣具備如此吸引力的工業園區,在貴州不只一個;發展園區,成了我省實施工業蠢頌強省戰略的重要一環。
一個產業園推動三產提速
2007年9月,雲南力帆駿馬車輛有限公司兼並了畢節振興車輛廠,組建了畢節地區力帆駿馬振興車輛有限公司,在畢節市鴨池鎮營腳村選址啟動一期技改項目;2009年,畢節力帆銷售收入4.2億元以上;2010年4月,力帆駿馬振興車輛有限公司一期技改項目建成投產。原來每月生產500台拖拉機,技改後實現1800台的增量,半年實現總產值超7億元。
如此可喜的成績,不僅鼓舞了力帆人,也讓“左鄰右舍”沾了光。
力帆一期項目所在地鴨池鎮,3年前仍是畢節市郊通往大方縣雙山鎮鄉區道路上一座冷清、不起眼的小鎮。當時,該鎮由於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自然災害頻繁,人均年純收入僅2000元。
而今,依託工業聚集區的發展,該鎮採取土地流轉方式發展特色種植,建成了2000多畝蔬菜基地和100多畝草莓、葡萄、花卉基地,形成獨具特色的科技示範園區,成為畢節城區重要的“菜籃子”和“果盤子”基地,多達40戶群眾成為收入豐厚的種植大戶,年戶均收入1.8萬元以上。
“一片片的荒地被鏟平,一圈圈的圍牆壘起來,一座座的工廠建起來,我們突然有了信心。”位於黔西縣產業集群區內,岔白工業園區所在地林泉鎮岔白村的村民,大半輩子都過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始”生活,周圍轟隆隆的挖掘機生意突然讓村民們開了竅。在園區周圍開辦汽車修理廠、汽配廠、餐飲店、購物小超市等等,豐富了園區周邊的配套設施的同時,也成功實現以工業帶動當地服務業的發展。
農民成功轉型並達成增收致富的夢想,鄉鎮則一改落後的面貌,柏油馬路鋪好了,基礎設施完善了,南來北往的車,將地方和外界的阻隔打通之時,也讓地方經濟升溫。
以力帆為核心、龍頭,生產車橋、電池、變速箱、燈具等產品的20多家畢節當地零配件企業的加入,形成了從生產汽車零部件到整車銷售的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一條通往產業聚集發展,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的現代新型工業路子正在畢節地區鋪開。
畢節還有望成為川、滇、黔三省結合部和黔西北區域性中心城市、成都———貴陽——— 廣州快速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以及中國西南重輕卡機械製造重要工業城市之一。
有分析人士認為,力帆駿馬振興車輛有限公司恰是畢節地區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引擎,它的啟動為畢節地區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帶肢鄭在力帆帶動下,畢節地區各地興起了工業園區建設,並逐步向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發展,這些產業集群又推動了地方一二三產業提速發展。
作為畢節地委書記,秦如培親眼見證了力帆從初來乍到到今天的輝煌成就,這不僅是力帆的成功,也是整個畢節的成功。“從引進雲南力帆駿馬到打造中國西南最大載貨汽車基地,從年產3.6萬輛變型農用車,到年產重卡、輕卡、微卡31萬輛的汽車工業城,從單一汽車製造到促進城市化等多重效應釋放,貴州力帆時駿振興集團始終發揚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的拼搏精神,打造了載貨汽車製造項目建設的‘畢節速度’,演繹出從破土動工到建成下線僅用一年零九個月的‘力飢培帆時駿奇跡’。這成為了畢節試驗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成功範例,標志著畢節試驗區新一輪改革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食品輕工業園串起一條線
龍洞堡食品輕工業園,是依託老乾媽為龍頭開工打造的食品工業園。從最初規劃做單一食品生產、加工到現在有意識引進下游配套企業,園區已然要形成一條有關食品的產業鏈。
據南明區工業園區建設開發辦公室有關人士介紹,園區已和15家企業簽訂了入園協議,其中既包括江蘇雨潤集團、廣州好利來、羊城西餅等市民耳熟能詳的“牌牌”,也包括一些包裝、印刷企業。
園區專門建立了招商選資項目儲備庫,發揚“盯、粘、搶”的精神,緊盯國內500強的食品企業,力爭引進一批高附加值的優勢項目,從而做長產業鏈,做強支柱產業,做大產業集群,以期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園區開通了“南明區龍洞堡食品輕工業園”門戶網站。等園區建成,項目全部入駐開工,形成集產品生產、加工、包裝、印刷、質檢、物流等完整的產業鏈,這既是規劃部門的期望,也是企業的期盼。
目前,位於貴陽南明區龍洞堡片區的龍洞堡食品輕工業園區正在加班加點趕工,為全省民營企業發展“鋪路”。
據了解,龍洞堡食品輕工業園擬總規劃用地面積為1470公頃,建設用地1285.71公頃,其中產業用地636.09公頃。截至11月30日,該園區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782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2.022億元,產業項目投資9.76億元。預計明年2月入駐的15家企業可進場開工,明年年底可全面建成。
按照南明區區委書記柯德來“園區建設必須按‘一年出形象,兩年見成效,三年成氣候’的工作目標強力推進園區建設”的要求,自去年9月28日,南明區龍洞堡食品輕工業園區一直按照“基礎先行”的思路有序推進建設中。
據了解,今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龍洞堡新城設立省級南明經濟開發區,龍洞堡新城無疑將成為該區推進大開發的重要區域。對此,柯德來再次提出“南明區龍洞堡食品輕工業園區要按照適應新型工業發展的要求,高標准、加速度推進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並適度超前啟動‘集中供熱’、‘集中控污’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花園式、生態型現代工業園。”
同時,該區明令禁止“造污”企業的入駐。截至目前,該園區引進的雨潤、好利來、麵包新語等15家企業,均是經過層層篩選,符合要求的企業。
南明區在園區的服務方面也盡力體現人性化和需求化。不僅專門為企業開辟了綠色通道,積極為企業辦理相關證照和做好各項工作;另一方面,該園區還擬建8萬方標准化廠房,幫助有前景和潛力的企業盡快發展壯大。
目前整個園區的雛形初顯。朝鋼路、一號路B段已全面完工,一號路C段、橫二路、縱一路正緊鑼密鼓的施工中。其中,正在全力搶修的一號路C段打通後,可以連通老龍水路,又增加了一條園區和外界聯系的紐帶。
預計明年2月,包括江蘇雨潤在內的15家企業可入駐並全面開工建設投產。
一招招妙棋
推動全局
園區的打造,不僅為招商引資搭建了有力的平台,更是有效地將資源進行整合,帶動周邊產業發展,推動就業。
記者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工業園區處獲悉,今年1至10月,全省在建園區87個,其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初具條件、工業產值達億元以上的園區71個;全省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605億元,同比增長28%;入園各類企業達1053戶;在建項目1094個,完成園區基礎設施投資381億元,產業項目投資760億元;直接和間接為園區服務的從業人員近30萬人。
這其中,遵義仁懷名酒工業區、遵義市匯川機電製造工業園區、桐梓工業園區、貴陽麥架沙文高新技術產業園等30個省級工業園區及培育區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快,投資力度不斷加大。今年1至10月,30個省級工業園區及培育區已建設用地面積達11310.4公頃,完成基礎設施投入215.1億元,佔全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投入56.3%;在建產業項目544個,完成產業項目投資433.3億元,佔全省工業園區產業項目投資57%;入園企業643個,從業人員14.4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723.3億元,佔全省工業園區工業總產值45%。
如今,依託園區,一個個重點項目、知名企業紛紛落戶、入駐,可以預見,未來依託這些園區,貴州的工業發展不僅將走向多元化、品質化,還將走上規模化、專業化之路。
“就像一招招妙棋,工業園區的建設所產生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必將有力推動我省社會經濟的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有關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