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工業屬重化工業
重化工業泛指生產資料的生產,包括能源、機械製造、電子、化學、冶金及建築材料等工業。
①煤炭工業。在相當時期內,中國煤炭基地的布局以煉焦煤基地建設為重點,並建設了一批供動力、化工和城市居民用的煤炭基地。
②石油工業。中國目前主要產油區為東部的松遼和華北盆地,西部的塔里木、柴達木和准噶爾盆地。
③電力工業。中國電力工業的開發方針是盡可能多開發水電,加速建設礦區水電站,適當發展核電站,大力發展電網,同時在網外地區發展小水電、小火電和利用風力等能源。
④ 硫酸工業。中國硫酸原料構成中,硫鐵礦約佔73%,冶煉煙氣約佔11%,硫磺約佔16%。全國最大的廣東雲浮硫鐵礦1983年開始建礦。硫酸工業主要分布在南京、上海、大連及白銀、株洲、銅陵、葫蘆島等地。
⑤制鹼工業。純鹼工業主要有大連、天津、青島、自貢和應城5座大型鹼廠和杭州龍山、湖南冷水江、上海浦東等20多座中小型廠。
⑥化肥工業。70年代以前中國建立的氮肥廠多以煤為原料,如南京、衢州、石家莊利用無煙煤,大連、吉林利用焦炭和重油,蘭州用褐煤和重油。70年代後新建的大型氮肥廠多與石油資源結合,有利用油田氣生產氮肥的淄博張店和大慶卧里屯化肥廠,有利用燃料油和煉廠氣的遼河、滄州、南京、安慶、枝江、洞庭、廣州等化肥廠。
④石油化學工業。中國的石油化工中心建立在消費區的有北京、上海、南京、岳陽、遼陽等廠,其中以北京燕山石油化學總公司規模最大,上海石油化工總廠經濟效益最好,建在靠近油田的有大慶、吉林、齊魯、天津。
⑦冶金工業以鋼鐵及有色金屬冶煉為主。
⑧建築材料工業以水泥及平板玻璃生產為主。
⑨其他還有船舶修造、精品鋼材、技術裝備製造、運輸設備製造、重大項目成套(配套)裝備製造、儀器儀表、精細化工等為重點的新型重化工業
⑵ 沈陽重工業有哪些
問題一:東北三省有哪些重工業? 主要要鋼鐵,石油,化工,造車,煤炭,。
問題二:東北地區的老重工業基地有哪些? 蘇聯當年就原住了156個工程項目。
遼寧省
蘇聯幫助中國興建的156項工程遼寧有24項。包括:
1.鞍山鋼鐵公司
2.本溪鋼鐵公司的擴建
3.撫順發電廠
4.阜新發電廠
5.大連第二發電廠的增容
6.阜新新丘豎井
7.阜新平安豎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礦
9.撫順東露天礦
10.撫順老虎台煤礦握燃
11.撫順西露天礦
12.撫順勝利礦劉山豎井
13.撫順龍鳳礦豎井的新建擴建
14.撫順石油二廠
15.撫順鋁廠
16.沈陽第一機床廠
17.沈陽第二機床廠(中捷友誼廠)
18.沈陽風動工具廠
19.沈陽電纜廠
20.大連造船廠改建擴建以啟皮羨及
21.楊家杖子鉬礦和
22.一一二廠
23.四一0廠
24.渤海造船廠的新建和擴建改建工程。
為了與這24項重點工程配套,遼寧還在沈陽、大連、撫順、本溪、安東等地安排了省市重點工程項目730個。包括改建擴建撫順鋼廠、大連鋼廠、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沈陽冶煉廠、錦州鐵合金廠、沈陽第三機床廠、沈陽鼓風機廠、沈陽水泵廠、大連重型機器廠、大連機床廠、沈陽化工廠、沈陽玻璃廠、大連玻璃廠等。
(一)沈陽市
前蘇聯援建的156個大項目有6個建在沈陽
1.沈陽第一機床廠(原沈陽市機械修理廠)
是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國內最早生產車床的工業企業。
2.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是一所為航空工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她坐落在遼寧省沈陽市,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一所航空院校.學院前身為沈陽航空工業學校,始建於1952年,是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項目之一。
3.沈陽風動工具廠
1955年1月我國第一座近代化風動工具廠――沈陽風動工具廠驗收和開工典禮大會在沈陽舉行。沈陽鑿岩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原沈陽風動工具廠),是中國鑿岩機械和氣動工具行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大型骨幹企業。目前公司佔地11.3萬平方米,可年產氣動鑿岩機50000台、氣動工具30000台、液壓鑿岩機150台、鑿岩鑽車350台、重礦機械配件700噸、鍛件5000噸、熱處理件5000噸、精鑄件1000噸。我公司在中國設有24個自己的銷售公司和眾多代理商,有2000多個用戶,產品銷往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智利、泰國建立了自己的銷售公司,在中國同行廠家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中國市場信息佔有率達50%以上,從八十年悄拍代開始,公司開始發展外向型經濟,於1984年引進了瑞典ATLASCOPCO公司液壓鑿岩機檢測製造技術,成為中國唯一的生產液壓鑿岩機的廠家。
4.沈陽電纜廠
東北輸變電設備集團沈陽電纜廠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線電纜製造企業,下設專業化分廠和質量檢測中心和開發中心。主要產品有電力電纜,光纖電纜,通訊電纜,電器裝備電纜,裸電纜,電磁線,光纖光纜,電纜附件等共7大類,70個系列,440個品種,4萬多個規格。
產品採用國際標准生產。21種主要產品獲國家,部和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8月,銅芯鋁絞線,市話通訊電纜,固體絕緣電纜,紙絕緣電纜,橡膠絕緣電纜等5個主導系列產品的質量控制系統,通過了ISO9002的認證。
5.沈陽飛機製造公司(原名112廠)
1951年6月29日,擔負飛機修理任務的112廠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
1953年5月15日,中蘇兩國 *** 正式簽訂了蘇聯援助中國156項重點建設的協議,其中包括112廠從1953年開始擴建,1956年建成年產1000架噴氣式殲擊機的製造廠,製造的第一種機型為......>>
問題三:沈陽是重工業基地嗎? 沈陽是建國初期國家重點建設起來的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沈陽的工業門類已達到142個,現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33家,地區生產總值2240多億元。近年來,沈陽市委、市 *** 以振興沈陽老工業基地為主線,堅持改革開放和工業立市方略,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步伐加快,外資和民營經濟迅速成長壯大;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得到拓展優化;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化工醫葯等產業初具規模,已成為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研發能力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軟環境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沈陽經濟和社會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沈陽經濟和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此同時,沈陽先後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連續兩年進入全國百強城市前十名,並躋身國內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行列。
問題四:東北重工業基地有什麼大企業 大慶石油 哈機電 齊齊哈爾機床 長春一汽 吉林化工 沈陽機床 沈飛 ……………………大連造船廠
問題五:中國的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京津唐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今後重點可放在鋼鐵、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電子、高檔輕紡和精細化工方面。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沈陽和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撫順、遼陽等工業城市。
2.地位:是我國重要的古老工業基地之一。
3.發展方向:今後仍應發揮其作為重工業基地的優勢,要更新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適當限制某些耗能大,當地又缺乏原料資源工業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
1.工業中心:廣州、深圳、珠海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各城鎮。
2.地位: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工業基地。
3.發展方向: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多種加工工業和製造業等。
問題六:沈陽有哪些工業企業 沈陽沈飛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黎明發動機製造集團公司
沈陽金德集團
沈陽宏發集團
九星控股集團
沈陽雞工集團
北方重工集團
沈陽鼓風機廠
沈陽金杯汽車
東軟集團(沈陽)
沈陽紅梅集團
華晨寶馬
中順汽車
問題七:建國後沈陽的主要工業有哪些? 沈陽重型機器廠(最早名為滿洲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場,始建於1937年,是新中國第一個重型機器廠,現為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方重工));
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始建於1935年,解放後「一・五」期間曾被列為國家156 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企業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大力發展,尤其通過「八五」、「九五」期間 生產車間產品結構調整和工藝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現已成為我國機床行業的重點骨幹企業和「國家級數控車床產業化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車床製造廠。 );
沈陽機床三廠(前身是日偽時期的一個鐵工所。建國之後,改稱沈陽市第三機床廠。1949年4月,新中國的第一台車床在這里誕生。在百廢待興的年代裡,6尺皮帶車床的問世及後來的批量生產,極大支援了國內工業化建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6尺皮帶車床還參與了生產槍支等國防軍工任務,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持。1996年5月10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沈陽機床三廠破產。);
中捷友誼廠(建於1933年的沈陽中捷友誼廠,前身是「日偽」時期建設的一座工廠。新中國成立後,該廠逐漸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的機床生產廠,是中國和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友好交往的標志之一。);
沈陽變壓器廠(建於1938年,現是中國變壓器行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製造企業之一,公司掌握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等行業最高技術水平產品研製的核心技術,是我國重要的變壓器類產品製造、研發、出口企業。);;
沈陽化工廠(始建於1938年,1997年改組為股份制企業);
沈陽電機廠(始建於1950年,至今已有50多年大中型電動機的生產歷史,是我國大中型電動機重要生產基地,國家大型一檔企業,中國機械500強之一。);;
沈陽東北制葯總廠(建於1946年,是中國化學制葯工業的搖籃,是中國醫葯產品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現已成為我國最大的以化學合成為主、兼有生物發酵和制劑產品的綜合性制葯工業企業之一。);
沈陽薄板廠;;
沈陽黎明機械廠(410廠)(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黎明始建於1954年,是國家「一五」時期建立的第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2001年12月,由中國一航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合資沈陽黎明重組,成立中航工業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沈陽黎明)。);
沈陽松陵機械廠(112廠);
沈陽新陽機械廠(139廠);
沈陽興華電器廠;
沈陽礦山機械廠;
沈陽鑄造廠;
沈陽冶煉廠;
沈陽鼓風機廠;
沈陽風動機械廠;
沈陽氣體壓縮機廠;
沈陽空氣壓縮機廠;
沈陽造紙廠;
沈陽啤酒廠;
沈陽卷煙廠;
沈陽橡膠(一、二、三四)廠;
沈陽發電廠;
沈陽醫療器械廠;
沈陽拖拉機廠(大、小拖);
沈陽市制葯廠;
沈陽市中葯廠;
遼寧精密儀器廠;
沈陽無線電廠;
沈陽玻璃廠;
沈陽耐火材料廠;
沈陽紅星機械廠(3301廠);
沈陽紙板廠;
沈陽軋鋼廠;
沈陽高壓開關廠;
沈陽低壓開關廠;
沈陽冶金機械廠;
沈陽東北機器製造廠(724廠);
沈陽印刷廠;
沈陽水泵廠;
沈陽五三工廠;
沈陽鍾廠;
沈陽防爆電器廠;
沈陽華光燈泡廠;
沈陽市機床電器廠;
沈陽特種電器廠;
沈陽起重電器廠;
沈陽麵粉廠;
沈陽汽車製造廠;
沈陽膠帶廠;
沈陽膠管廠;
沈陽鑄造廠;...>>
問題八:沈陽有幾個工業園區 儀器儀表工業園 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汽車電子儀表、環保設備監控儀器儀表、科學測試儀器儀表。正在園區內建設10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今年計劃引進20戶儀器儀表製造企業。未來五年引進儀器儀表及元器件企業60戶,2010年實現產值50億元。 鐵西模具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總規劃1平方公里,建有標准廠房10000平方米,集中發展汽車覆蓋件、精密沖壓、大型塑料、薄壁精密件、鎂合金壓鑄、子午線橡膠輪胎等新型模具產品。現有興華模具18家企業開工建設 ,2006年將引進模具企業3040個,2008年形成總產值15億元。 鑄鍛工業園位於開發區三期,沈遼路北20公里處,總規劃面積69.238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共進入沈重集團鑄鍛公司、沈鼓集團鑄造公司、沈礦集團鍛造車間、沈陽鑄造所等九家企業。園區在保證良好的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以追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的,使工業園的發展與周邊的人文和生態環境和諧一致,將成為國內第一個集中建設鑄鍛企業的範例。寧波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總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30億元。由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遼寧寧波經濟促進會、沈陽市寧波商會聯手打造,已有輕合金、精細化工、燈具、汽車注塑件、建材等九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額超過3億元。服務商、實現雙贏已成熱潮。台商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機械加工、電子、化工、橡膠、傢具、食品等行業,已有台升國際等12家企業入駐開工建設,2010年實現產值100億元。鐵西閩澳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與台商工業園相毗鄰,總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該園區由沈陽福州商會、澳門閩台總商會、沈陽閩南商會、沈陽莆田商會發起組建。招商重點為機械、模具、塑膠、玻璃深加工行業。已有澳門呈輝企業集團、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福建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與區 *** 簽約,引資25億元。沈陽美國工業村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外商獨資企業,在沈陽開發區征地500畝,用兩年時間分兩期建20萬平方米的標准工業廠房,預計引進60-70家生產企業,以廣州美國工業村的管理模式(花園式、全封閉),主要針對外資企業出租(已有一批較固定的簽約客戶)。美東有限公司----美國麻省波士頓市注冊,主要從事工業廠房建設,先後投資海口美國工業村、廣州美國工業村、崑山美國工業村、上海外高橋、長春光谷等。預計年產值預計可達50億元人民幣,實現利稅7億元。日本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規劃面積40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廠房建設用地35萬平方米,引進35家以上企業。會議中心、福利設施、日本人員工宿舍、運動設施及日式庭院等規劃用地5萬平方米。該項目擬於今年9月第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此外還規劃建設企業支援中心2萬平方米,其主要功能包括:技術服務中心、產業服務中心、常設產品展示場所、宣傳說明場所和商業洽談場所,該項目今年5月開工建設。韓國仁川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由韓國仁川日報社牽頭協同仁川中小企業局、仁川商工會議所等部門在開發區建設。韓國仁川日報社屆時將組織韓國仁川地區至少30家中小企業來沈投資,總投資額將達到3億美元,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地鐵工業園位於鐵西新區產業集群區,投資總額40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100輛地鐵車輛、信號、牽引控制系統、制動機、輸變電等項目。地鐵裝備產業化主要是為地鐵工程配套的地鐵機電設備產業化及地鐵工程設......>>
問題九:中國著名的重工業城市有哪些 我國的重工業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山陝西等北方地區,其它地區少有分布
東北的:沈陽(重型機械)、鞍山-本溪(鋼鐵)、撫順(石化、裝備製造)、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長春(汽車工業)、哈爾濱(裝備製造)、大慶、吉林(石化)等、
華北:北京、天津、唐山、淄博等
西北;太原、西安(國防軍工製造業)、大同等山陝地區的能源重工城市
西南:重慶(裝備製造、軍工)、攀枝花(鋼鐵工業)、德陽(裝備製造)等
華中:武漢(鋼鐵、製造業)
長三角:上海、南京 、徐州(裝備製造)等
問題十:沈陽製造生產型企業都有哪些 沈陽的工業園主要集中在鐵西區和大東區,由於城市改造,大型工廠都已經移到沈陽開發區,和沈西工業走廊了,那裡的大型工廠很多,例沈陽統一集團,沈陽可口可樂,幾乎都遍及在那裡,像沈陽鼓風機廠,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型的工業大企業,重工業名聞全國,還有沈陽機床廠,沈陽飛機工業,黎明航空發動機,三菱發動機,新光集團,沈陽機車車輛廠,沈陽礦山機械廠,沈陽重型機械廠,華晨金杯汽車,中順汽車等等,有些工廠已經被這些大型工廠吞並了,實施優勝劣汰,優勢互補的制度。為使沈陽的綜合競爭力走上全國前列,我們沈陽人正為之努力著。。。
乘坐鐵西新區一號線,2號線,環線,還有271路公交車都可以直達工業園
還有明年年底即將通車的沈陽地鐵1號線也直達園區。
⑶ 中國的工業有哪些
中國工業主要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
輕工業如:食品、紡織、傢具、造紙、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體育用品工業等。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
一、紡織業
紡織業在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程度高和對外依存度較大的產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中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二、食品業
食品工業是指以農副產品為原料通過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發酵的方法製造食品的工業生產部門。其原料主要是農、林、牧、漁及副業部門生產的初級產品。
三、印刷業
印刷業是一個巨大的行業體系,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體系。從中國古代的印刷術發明以來,印刷技術就一步步深入生產、生活,並一步步壯大、發展,形成一整個大的工業。
四、冶金工業
冶金工業是指開采、精選、燒結金屬礦石並對其進行冶煉、加工成金屬材料的工業部門。分為:
(1) 黑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鐵、鉻、錳及其合金的工業部門,它主要為現代工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和軍事裝備提供原材料。
(2) 有色冶金工業,即生產非黑色金屬的金屬煉制工業部門,如煉銅工業、制鋁工業、鉛鋅工業、鎳鈷工業、煉錫工業、貴金屬工業、稀有金屬工業等部門。
五、化學業
化學工業是屬於知識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它由最初只生產純鹼、硫酸等少數幾種無機產品和主要從植物中提取茜素製成染料的有機產品。
逐步發展為一個多行業、多品種的生產部門,出現了一大批綜合利用資源和規模大型化的化工企業。包括基本化學工業和塑料、合成纖維、石油、橡膠、葯劑、染料工業等。
⑷ 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所提的問題表達不準確。企業是企業,經濟活動相互關聯的企業組成了產業。
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分布在各行各業。比如:
石化行業:中石油、中石化等;
鋼鐵、有色金屬:寶鋼、武鋼、大冶特鋼、大冶有色、江西銅業;
汽車行業:東風企業、一汽、上汽、北汽等;
工程機械行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柳工等;
拖拉機行業:一拖、天拖;
機床行業:沈陽機床、華中數控;
風電裝備行業:金風科技、華銳風電;
機車製造:中國北車、中國南車;
船舶製造:大連造船廠、滬東重機等
太多太多,難以列舉。
⑸ 工業有哪些分類
重工業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輕工業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5)中型加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力工業主要包括5個生產環節。
1、發電,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和其他能源發電;例如中國火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國北方產煤區,以利用煤炭為主。水電主要集中分布於南方水能豐富的河源區。核電分布還不是很典型。
2、輸電,包括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例如,中國最大的輸電工程有西電東送工程等。
3、變電;
4、配電;
5、用電,包括用電設備的安裝、使用和用電負荷的控制,以及將這5個環節所存在的設備連接起來的電力系統,此外,還包括規劃、勘測設計和施工等電力基本建設,電力科學技術研究和電力機械設備製造。
⑹ 重工業有哪些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行業。
重工業與「輕工業」相對,它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的生產為核心。
擴展內容:
中國重工
行業
中國的重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1999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工業增加值11617億元。能源工業有煤、石油和電力,其中煤是主要能源。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16個。隨著工業體制的改革,煤炭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煤炭工業多種經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中國重點煤礦已發展多種經營企業1.7萬家,產值相當於煤炭產值的一半以上。
我國重工業升級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依託重大工程發展高端裝備的體制機制。以用戶為龍頭,以裝備製造單位為主體,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共同開發先進裝備;鼓勵由裝備使用單位和製造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參與工程招投標;完善招投標制度,消除對國產裝備歧視性條款,發揮投資、工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指導和監管。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用飛機、民用航天、高技術船舶等科研計劃的作用,加大創新支持力度。發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作用,組織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設立高端裝備發展專項,支持高端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配套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研製生產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端裝備,確有必要進口的核心裝置、關鍵部件、原材料和關鍵技術,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品種,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融資、規模化發展;發揮現有裝備製造業基金的作用,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裝備製造企業上市,加大創新投資和股權投資向裝備製造領域傾斜;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裝備的融資租賃業務。
(四)突出抓好重大專項。繼續抓緊抓好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大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等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工作,開發關鍵製造裝備,突破核心共性技術,為實現我國高端裝備產業化提供基礎支撐。
(五)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建立裝備首台套保險機制和示範應用制度。探索設立裝備風險基金,為裝備使用單位採用首台套高端裝備及配套系統提供擔保,鼓勵裝備使用單位為研製企業提供工業試驗條件和應用機會,建立裝備示範應用制度。加速推進低空空域開放,為通用飛機的發展奠定市場基礎。
(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台,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產業鏈。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國外企業和國內企業開展先進裝備聯合研發和創新。支持國內企業到境外設立公司,並購或參股國外先進裝備製造企業和研發機構,支持國內企業培育國際化品牌,開展國際化經營,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
⑺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哪些
屬於工業方面的行業有重工業和輕工業,其中:
1、重工業按其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
包括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業;
(3)加工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
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金屬結構、水泥製品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2、輕工業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1)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直接或間接以農產品為基本原料的輕工業。
主要包括食品製造、飲料製造、煙草加工、紡織、縫紉、皮革和毛皮製作、造紙以及印刷等工業;
(2)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是指以工業品為原料的輕工業。
主要包括文教體育用品、化學葯品製造、合成纖維製造、日用化學製品、日用玻璃製品、日用金屬製品、手工工具製造、醫療器械製造、文化和辦公用機械製造等工業。
(7)中型加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我國工業的急速增長
2018年9月5日報道,國家統計局4日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顯示: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我國工業從此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
40年來,我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躍升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2017年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1978年增長53倍,年均增長10.8%。
工業實力:從基礎薄弱到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1978年工業增加值僅有1622億元。
改革開放後,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工業實力空前增強,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製造大國。
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9.8%,躍居世界第一。
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
2017年,我國工業增加值接近28萬億元。
工業經濟實力的迅速壯大,為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貢獻。
工業產品:由短缺到豐富充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產品生產能力十分有限。
經過4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
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
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4.7倍和2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很多產品生產從無到有到蓬勃發展。
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後上升到90%以上。
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逐漸超越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
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為8.95萬億元,占我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4%,高於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20.1%的比重。
轉型升級:加快向工業強國邁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相繼實施了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政策,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
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10.0%、10.5%和11%,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3.9、4.5和4.4個百分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加強對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產能5700萬噸等。
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通過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大力提升傳統動能。
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戰略,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工業向中高端水平持續邁進。
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到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前,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比較單一,主要為國有工業和集體工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多種經濟成分在市場經濟中競相發展。
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體制機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與市場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國有企業素質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樑柱。
2016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價合計293839億元,較1978年的3193億元,增長91倍。
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龍」探海、神舟飛天、高鐵賓士、北斗組網、大飛機首飛等驚艷全球。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經歷了一個從探索到逐步完善的過程。
民營企業不斷煥發生機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年,私營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85.9萬家,佔全部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78.4%。
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諸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資企業從無到有,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0年,在中國大陸落戶的外資企業僅有3家,到2017年末,規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工業企業已發展到5萬家,吸納就業人數達2088.6萬人,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達12.9%和23.6%。